纵断面图设计
第4章纵断面设计
(三)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
Lmin
2.当L>ST:
h1
d12 2R
,则d1
2Rh1
h2
d
2 2
2R
,则d
2
2Rh2
ST d1 d2 2R ( h1 h2 )
R
ST2
2( h1 h2 )
最小长度:
Lmin 2(
S 2
S 2
h1 h2 )2 4
最小半径:
Rmin
Lmin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
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的3秒行程 。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表4-3)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45
6
7
8
9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约为按公路设计速度计算的最大纵坡 减少1%
1. 设计速度为120km/h、l00km/h、80km/h 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 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 合成坡度指标的控制作用 : 控制陡坡与急弯的重合; 平坡与设超高平曲线的配合问题。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 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纵断面图的设计和绘制
试坡:试坡主要是指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 技术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控制点和经济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 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应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当个别 “控制点”确实无法满足时,应对控制点重新研究,以便采取弥 补措施。试坡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 比较,以线交点”。“前后照顾”就是要前后坡段通盘考虑,不 能只局限在某一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 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 “反复比较”就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 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技术 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以线交 点”就是将得到的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5.调整坡度线 在试坡,初定坡度线后,即可检查最大纵坡.坡段长度以及坡长限制等 是否符合规范规定。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平竖曲线的组合,桥头接坡等 是否合理。对初定的坡度线进行调整。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 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 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纵断面图的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绘制一.纵断面图的设计方法
纵断面图的设计内容主要有: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沿线地质资 料);点绘地面线;标注高程控制点;试坡;调整 ;核对;定坡 ;竖曲线设计; 设计高程计算.
纵断面图的设计方法:
在线路位置拟定后,先依中桩及高程记录绘出纵断面的地面线,在纵 断面图的最下面一栏列明平曲线(包括缓和曲线)的正确位置以及半 径,长度等要素值。然后按选线意图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高程,考 虑填挖等工程经济及与周围的地形景观的协调,综合考虑平,纵,横 三个面,试定坡度线,再对照横断面检查核对,确定纵坡值。在每一 个纵坡转折处,设置竖曲线,选定半径。计算设计高程,填写图下栏 目,最后完成纵断面。 注意:如果高速公路所在的地质复杂,为了清楚表示沿线的土壤地质 变化情况,可加绘制“土壤地质断面图”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1)工程地质概况。
在该栏简明扼要地填写沿线各路段地质土质情况,如沿线路 段地质情况为砂黏土;如果沿线路段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也要 简要说明,如沿线路段地质情况为碎石夹土。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2)施工工法。
该栏填写沿线各路段的施工工法,包括明挖法、盖挖法、浅 埋暗挖法、盾构法等。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6)地面高程。
各百米标和加标处应填写地面高 程。纵断面线路图中的地面线就是 根据该栏中各标的地面高程点绘制 连接而成的。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7)里程。
一般以线路起点车站的中心线处 为零起算,该栏中里程与路线平面 图的里程一一对应。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在各变坡点、百米标、加标处要标 注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标高。轨道交通 的设计高程一般有两种:路肩设计标高 和轨面设计标高。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4)设计高程。
路肩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位置高程。当线路通过地下水位高 或常年有地面积水的地区,路堤过低容易引起基床翻浆冒泥等危 害,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线路通过地段的最高地下水位和最高地 面积水水位,并应加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有害冻胀深度,再加0.5 m。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地面线 设计线敞开式线路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 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 面的起伏变化情况,一般用细实线表示。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 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由设计人员定 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 轨道交通路线的高低起伏变化情况。纵断 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 (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 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 影响着列车的行驶速度、运输的经济性以 及行车的安全,一般用粗实线显示。
输电线路纵断面图及平面图
一、纵断面图及平面图纵断面图是沿线路中心线的剖面图,表示沿中心线的地形、被跨越物的位置和高程。
而平面图则表示沿线路中心线左右各20-50m宽地带的地形平面图。
平面图和断面图都展成直线画在一张图上,简称平断面图。
当线路遇到有转角时,在平面图上标出转角方向,并注明转角的度数。
地形复杂时,例如当线路中心与边线高差较大,边线对地限距有可能不满足要求时,还需画出局部横断面图。
纵断面图比例一般水平方向为1:5000、垂直方向为1:500;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或要求精度比较高时,水平方向为1:2000,垂直方向为1:200。
在平断面图的下方,应填上桩号、标高和桩距。
并应留有填写杆塔形式、杆塔编号和档距等的空栏,备定位时使用。
图4-2示出了某条线路的一段平断面图。
图4-2 线路平断面图二、定位模板曲线模板曲线就是最大弧垂气象条件下按一定比例尺绘制的导线的悬垂曲线。
它是在最大弧垂的时候,导线悬挂在空中的相似形状,绘制模板曲线是用于进行杆塔定位的。
已知导线悬挂曲线的平抛方程为;根据悬链线方程的展开式,取前两项为或用导线的悬链线方程,即令:(4-3)显然,在一定气象条件下,K是个常数。
则导线悬垂曲线的前述三种方程分别变为:(4-4)或(4-5)或(4-6)在绘制定位模板曲线时,上列各式中g—最大垂直弧垂时的比载(N/m·mm2);σ0—最大垂直弧垂时的导线水平应力(MPa)式(4-4)~式(4-6)所表示的曲线叫最大垂直弧垂曲线,也叫模板曲线,把它按一定比例尺刻在透明的赛璐珞板(1-2mm厚)上,就是弧垂模板,称为通用弧垂模板(也叫热线板)。
应当注意,模板曲线的比例尺应和所用平断面图的比例尺相同。
模板曲线通常绘制成和纵轴对称形式,横方向的总长度约为代表档距的2-3倍,一般平原地区可取±400m.。
模板上应标明K值和比例尺。
模板的形状示于图4-3。
图4-3 模板曲线由式(4-4)~式(4-6)可知,当系数K或比值为一定值时,导线悬垂的形状(弯曲度)也就确定了。
道路纵断面图.ppt
? 4.1最大纵坡系指各级道路纵坡的最大限值。它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 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保证车辆以适当的车速安全行驶而确定的。
? 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道路上,确定设计容许最大纵坡时,还 要注意考虑非机动车上、下坡的安全和升坡能力。根据国内有关城市的 调查资料分析,适于自行车行驶的纵坡宜在2.5%以下。
? 5.1坡长限制
?
1. 陡坡坡长限制---最大
?
当设计纵坡连续较大时,会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从而将影响行车
速度与安全。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应限制陡坡的坡长,并在该坡长
处相应设置缓和坡段。即在纵坡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设置较小纵坡路
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坡段最小长度的规定。
?
R——竖曲线半径(m); i1,i2——相邻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ω——相邻纵坡的代数差,ω>0时为凸形竖曲线,ω<0时为凹形竖曲线; T——竖曲线切线长度(m); L——竖曲线长度(m); E——竖曲线外距(m); x——竖曲线上任一点距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m); y——竖曲线上任一点距切线的纵距(m)。
? 8.1竖曲线计算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纵坡上指定桩号的设计标高。当设计线确定 后,根据确定的设计线坡度各转折角的大小,考虑选用竖曲线半径,并进行 各项要素计算。竖曲线的各基本要素如下图所示,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
ω=i1 - i2
T ? 1 Rg?
2
L=2T
y=x2/2R
E ? T2 ? L2 ? Rg? 2 2R 8R 8
一般来说,为使道路上汽车行驶快速和安全,纵坡值应取小一些。但在挖 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特别是多雨地 区,为了保证满足排水的要求, 减少路面积水形成水雾、水漂等对行 车安全不利的情况,规定了道路的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0.3%。如遇特 殊困难,其纵坡度必须小于0.3%时,则公路边沟纵坡应另行设计,城市 道路应设置锯齿形街沟。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最后修订时间:)一、准备工作操作步骤: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操作步骤:1、布置管线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2、管道桩号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实施方案整桩间隔100】平面->管线桩号->自动标注管线桩号3、从图面提取地面标高平面->自然地形->自然离散点->文本定义/属性块转【如果自然地形标高数据为属性块,则采用属性块转】平面->自然标高文件->地图提标高整桩间隔(米)【一般情况下,施工图取25,实施方案取50】->生成列表->提取标高存入文件【在一个工程中如果有多条桩号线的时候,注意保存的文件名称应分别进行自定义以示区别】平面->自然转设计【将从图上读取的自然地形标高文件转换成本次工程的设计标高文件】4、布置管道阀门井及消火栓给水->布置井类->阀门井->按桩号布置/选择检查井布置点【一般情况下采用“按桩号布置”,阀门间距取600m,无消火栓时间距可取600~1000m。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第一节概述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在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见图4-1。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的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
一、纵断面设计主要任务与目的纵断面设计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的几何构成与要素,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舒适的目的。
二、地面线与设计线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把道路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1 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地面的起伏与变化情况。
2 设计线它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美学等诸因素之后,人为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的起伏变化情况。
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1)直线(均匀坡度线)直线有上坡和下坡之分,是用高差和水平长度表示的。
105(2)竖曲线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使纵坡设计经济合理,必须在全面掌握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定出设计纵坡。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2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或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连续上坡和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3 纵坡设计应对沿线的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方面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畅通。
4 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
纵断面设计
T L R 2 2 L E 8
几个参数: 前坡,后坡,坡差(正凹负凸)
(1)二次抛物线的基本公式
E
T 2 2R
2 x 设计高程计算: h 2R
对于凸曲线,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时的标高-h 对于凹曲线,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时的标高+h
X
现行方法
h
X
2.竖曲线的限制因素
2.设置条件
公路:①.高速、一级公路纵坡长度受限 制路段(i>4% )。②.V下降到容许速度。 城道:①.快速路及V≥60km/h的主干道, i>5%的路段。②.大车V下降,80→50、 60→40。③.由于上坡路段混入大型车辆的 干扰降低适行能力时。④.经综合分析认为 设置爬坡车道比降低纵坡经济合理时。 坡车道宽3.5m。
(1)作用:
①.衡量纵断面线型质量。 ②.可供放坡定线参考。
(2)规定
①.越岭线高差200~500m时,i平≈5.5%为 宜。 ②.越岭线高差>500m时,i平≈5.0%为宜。 ②.任何连续3km内,i平≤5.5%。 ④.要考虑公路等级影响。
三、爬坡车道
1.定义
陡坡路段为载重车上坡行驶所设置的专 用附加车道。为了消除陡坡上车辆的坡度阻 力及车辆混合行驶时对快车的行驶自由度限 制等不利影响,宜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把载重车与小汽车分离,以确保行车安全和 提高路段的通行能力。 但容易造成路线迂 回或路基高填深挖,解决问题的根本是精选 路线,定出纵坡值较小而经济使用的路线。
(2)最大坡长限制 当汽车在坡道上行驶,车速下降到最 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称为最大坡 长限制。①.上坡时,汽车的动力性能 (水箱开锅,爬坡无力)。②.下坡的行 车安全(频繁制动而发热失效)。大于 5%有坡长限制,大于限制坡长应设<3% 的缓坡。其长度应大于最小坡长。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天鸿市政设计培训文件(最后修订时间:2010.07)一、准备工作操作步骤: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1.0Mpa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操作步骤:1、布置管线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2、管道桩号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实施方案整桩间隔100】平面->管线桩号->自动标注管线桩号3、从图面提取地面标高平面->自然地形->自然离散点->文本定义/属性块转【如果自然地形标高数据为属性块,则采用属性块转】平面->自然标高文件->地图提标高整桩间隔(米)【一般情况下,施工图取25,实施方案取50】->生成列表->提取标高存入文件【在一个工程中如果有多条桩号线的时候,注意保存的文件名称应分别进行自定义以示区别】平面->自然转设计【将从图上读取的自然地形标高文件转换成本次工程的设计标高文件】4、布置管道阀门井及消火栓给水->布置井类->阀门井->按桩号布置/选择检查井布置点【一般情况下采用“按桩号布置”,阀门间距取600m,无消火栓时间距可取600~1000m。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跳转到第一页
第八节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及锯齿形街沟设计
一、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素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 除了前面讲述的最大和最小 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平均纵坡、 纵坡 、 坡长限制 、 合成坡度 、 平均纵坡 、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 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 最短长度、 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 , 还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的特 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 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 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 ( 一 ) 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 、 适应临街建筑 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应与相交道路、街坊、 ( 二 ) 应与相交道路 、 街坊 、 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 平顺的衔接。 平顺的衔接。 ( 三 ) 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 衡。 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接近, 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 , 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接近 , 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 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跳转到第一页
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 .准备工作: )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 面高程; 平面设计成果; 沿线地质资料等。 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 (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2.标注高程控制点: .标注高程控制点: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 路线起、终点; 越岭哑口; 重要桥涵; 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 最大挖深; 沿溪线的洪水位; 隧道进出口;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 铁路道口;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山区道路的“经济点” 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 挖方点”
路线纵断面图
路线纵断面图
①地质概况。 根据实测资料,在该栏中注出沿线各段的地质情况,作为修筑
道路路基时的地质资料。
②高程资料。 表中有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两栏,它们应与图样互相对应,分
别表示设计线和地面线上各点(桩号)的高程。 ③填挖高度。
设计线在地面线下方时需要挖土,设计线在地面线上方时需要 填土,挖或填的高度值应是各点(桩号)对应的设计高程与地面高 程之差的绝对值。
路线纵断面图
3. 路线纵断面图绘制方法
(1)路线纵断面图大多画在透明方格纸的背面,以防止擦线或刮图 是把方格线擦去或刮掉。方格规格为纵横都是按1 mm分格,每5 mm处印 成粗线。用方格纸画,既可省比例尺,加快绘图速度,又便于进行检查。
(2)路线纵断面图和平面图一样,从左至右按里程顺序分段画出。 先画资料表和左边的纵坐标(高程)轴,然后画地面线和设计线,最后画 出涵洞、桥梁等符号。
图10-9 路线纵断面图
路线纵断面图
(1)图样部分。 ①比例。路线纵断面图的横向长度表示路线的长度(里程), 纵向高度表示地面及设计线的标高。由于路线和地形的高程变化 比起路线的长度要小得多,为了在路线纵断面图上清晰地显示出 高程的变化和设计上的处理,绘制时一般采用纵向比例比横向比 例放大 10倍。横向(里程)比例尺和纵向(高程)比例尺的确定 要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取,如在山岭地区,横向比例尺一般选择 1∶1 000、1∶2 000、1∶5 000,则与之对应的纵向(高程)比 例尺选择1∶100、1∶200、1∶500;在丘陵和平原地区,由于 地形起伏变化较小,所以横向比例尺一般选择1∶5 000,则与之 对应的纵向比例尺选择1∶500。
路线纵断面图
④沿线构造物。道路沿线如设有桥梁、涵洞、 立交和通道等构造物,应在其相应设计里程和高程 处,按图例绘制并注明构造物名称、种类、大小和 中心里程桩号。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4.1-纵断面设计-X
6、三级公路某段8%的纵坡,长为150m,其相应限制坡长为300m;如相邻坡段的纵坡为7%,其相应限制坡长为500m,则其长度最长为多少?
7、缓和坡段的定义与要求?平均纵坡的定义与要求?合成坡度定义与要求?
8、某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有一处弯道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度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弯道上允许最大纵坡度为多少?(注: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允许最大合成坡度为9%)
习题
1、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设计中,设计高程是指哪里的高程?注意事项?
2、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最大纵坡?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对于最大纵坡的高原折减《规范》如何规定?
3、辨析:陡坡、理想的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凡是陡坡都要限制长度”这句话对吗?
4、最小纵坡?影响因素?最小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为什么要对其进行限制?在考虑最短坡长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18、某公路变坡点的桩号为K2+260,高程为387.62m,前一坡段i1=5%,后一坡i2=1%;竖曲线的半径R=5000m;试确定:1)判别竖曲线的凹凸性,计算竖曲线的要素;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3)计算K2+200.00、K2+240.00、K2+280.00、K2+300.00各点的设计标高。
14、视觉分析的定义与意义?视觉评价方法?道路透视图的定义与类型?
15、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适用条件与设计原则?
16、纵断面设计一般要求?纵断面设计要点有哪些?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绘制纵断面设计图的步骤?
17、纵断面图的组成与内容?常采用的比例尺?为什么纵、横坐标比例尺一般会相差10倍?
公路工程概论第3章 纵断面设计
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
Ⅲ 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14 2020/11/6
1、最大纵坡
(3)最大纵坡的规定 城市道路
设 计 车 速 ( km∕ h) 80
公路工程概论第3章 纵断面设 计
二、纵断面设计考虑因素
1、道路的性质 2、任务 3、等级 4、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 5、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 6、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 7、竖曲线半径大小 8、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
4 2020/11/6
三、纵断面设计与选线的关系
纵断面设计是选线工作的继续和深化。
4.高原纵坡折减
在海拔高度较高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会因空气稀薄而降低,
相应地降低了汽车的爬坡能力,因此对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上 地区公路最大纵坡应予以折减,折减值见表3-3。经折减后的最大 纵坡如小于4%,则仍用4%。
高原纵坡折减值
表3-3
海 拔 高 度(m)
3000~4000
>4000~5000
(1)作用:
①.衡量纵断面线型质量。
②.可供放坡定线参考。
(3-1)
18 2020/11/6
3.平均纵坡
(2)规定 ①.越岭线高差200~500m时,ip≈5.5%为宜。 ②.越岭线高差>500m时,ip≈5.0%为宜。 ②.任意连续3km内,ip≤5.5%。 ④.要考虑公路等级影响。
19 2020/11/6
22 2020/11/6
2、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是指相邻两个变坡点之间的最小 长度。
1)为什么要做最小坡长限制? (1)若其长度过短,就会使变坡点个数增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海南天鸿市政设计有限公司培训文件(最后修订时间:2010.07)一、准备工作操作步骤: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1.0Mpa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操作步骤:1、布置管线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2、管道桩号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实施方案整桩间隔100】平面->管线桩号->自动标注管线桩号3、从图面提取地面标高平面->自然地形->自然离散点->文本定义/属性块转【如果自然地形标高数据为属性块,则采用属性块转】平面->自然标高文件->地图提标高整桩间隔(米)【一般情况下,施工图取25,实施方案取50】->生成列表->提取标高存入文件【在一个工程中如果有多条桩号线的时候,注意保存的文件名称应分别进行自定义以示区别】平面->自然转设计【将从图上读取的自然地形标高文件转换成本次工程的设计标高文件】4、布置管道阀门井及消火栓给水->布置井类->阀门井->按桩号布置/选择检查井布置点【一般情况下采用“按桩号布置”,阀门间距取600m,无消火栓时间距可取600~10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4.调坡 调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结合选线意图进行调坡。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 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 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2)对照技术标准或规范进行调坡。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 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 隧道及渡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 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 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可用透明描图纸或透明胶片制成, 其上按横断面图的比例绘出路基宽度(挖方路段尚应包括 两侧边沟的宽度)和各种不同坡度的边坡线(上为挖方, 下为填方)。使用时将“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扣在绘好 地面线的横断面图上,使中线重合,根据地面横坡的大小, 上下移动“模板”,使填方和挖方面积大致相等或工程造 价最经济,此时,“模板”上的路基顶面与该中桩的地面 高之间的高差就是经济填挖值。将此值按比例点绘到纵断 面图的相应中桩位置上,即为该断面的“经济点”。纵坡 线通过的经济点越多,则工程量就越少,投资就越省。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道路的纵坡设计是在全面掌握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多 次方案比较,精心设计才能完成。除以上提到的设计要 求外,纵坡设计还要注意: ①与平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以得到较佳的空间组合线形; ②回头曲线路段纵坡的特殊要求; ③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即不宜设变坡点; ④注意交叉口、城镇、大中桥、隧道等地段路线纵坡的特 殊要求。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5.核对
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上进行。如选择高填 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 面等。其做法是:在纵断面图上直接由厘米格读出相应桩号的填 挖高度,将此值用“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套在相应横断面地面 线上,检查若有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挡墙过高、桥涵填土不够 以及其它边坡不稳现象,则需调整坡度线。核对是保证纵面设计 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某些复杂地段,如山区横坡陡峻的傍山线, 这一工作尤为重要。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1)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可在中桩地面标高上下找到填方和挖 方基本平衡的标高,纵坡通过此标高时,在该横断面上挖方数 量基本等于填方数量。该标高为其经济点,如图a)。 2)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填方往往不宜填稳,有时坡脚伸得较 远,采用多挖少填甚至全部挖出路基的方法比砌石护坡经济, 这时多挖少填或全挖路基的标高为经济点,如图b)。 3)当地面横坡很陡,无法填方时,需砌筑挡土墙,此时宁愿 全部挖出路基或深挖,该全部挖出或深挖路基的标高为其经济 点,如图c)。 当地面横坡很陡,必须作挡土墙时,当采用某一设计标高使该 断面按1m长度计施工的土石方与挡土墙费用总和最省,该标高 为其经济点。设计时“经济点”通常用“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 来确定,如下图所示。
7.设计竖曲线 根据道路等级和情况,确定竖曲线半径,并计算竖曲线要素。 8.高程计算 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 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中桩设计标高与对应原地面标高 之差即为路基施工高度,当两者之差为“+”,则是填方; 两者之差为“—”,则是挖方。
二、公路纵断面设计图 路线纵断面图是纵断面设计的最终成果,是道路设计文 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的标高线称为 地面线。地面线上各点的标高称为地面标高,沿道路中线所 作的纵坡设计线称为纵断面设计线,在纵断面设计线上的各 点标高称为设计标高(又称为路基设计标高)。任一桩号的 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该桩号的施工高度(即填挖 值)。纵断面图反映路线所经地区中线之地面起伏情况与设 计标高之间的关系。
4.6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纵断面设计图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 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平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 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沿线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 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 所谓控制点,就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控制点”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控制性的“控制点”,控制路线纵坡设计时必须 通过它或限制从其上方或下方通过。这类控制点主要有: 路线起、终点; 越岭哑口; 重要桥涵;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 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 最大挖深; 沿溪线的洪水位; 隧道进出口;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 铁路道口;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第二类是属于参考性的“控制点”,叫经济点。对于山岭重 丘区的公路,除应标出控制性质的“控制点”以外,还应考虑 各横断面上横向填挖基本平衡的经济点,以降低工程造价。横 断面上的经济点有以下三种情况: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 • 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 的整桩号上 •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 •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6.定坡 经调整核对合理后,即可确定坡度线。所谓定坡,就是 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坡度值一 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 取值到千分之一,即0.1%。变坡点的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 一般要调整到整10米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 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由于现在内 业设计都由道路CAD系统来完成,因此,坡段的坡度也可以由 CAD系统确定的变坡点标高进行反算。
道路纵断面设计图采用直角坐标,以横坐标(水平方向)表示里程及桩 号,纵坐标(垂直方向)表示水准高程。为了突出地形起伏,纵横坐标通 常采用不同的比例尺。横坐标比例尺一般与路线平面图一致,为1:2000 或1:5000,纵坐标的比例尺相应为1:200或1:500。 在纵断面图中,图的上半部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① 高程、地面线、 设计线、竖曲线及其要素;② 桥涵(桥梁按桥型、孔数及孔径标绘,注 明桥名、结构类型、中心桩号、设计水位;跨线桥示出交叉方式;涵洞与 通道按桩号及底高绘出,注明结构类型、中心桩号、孔数及孔径);③ 隧道(按长度、高度标绘,注明名称和起始点桩号);④ 与道路、铁路 交叉时的桩号及路名;⑤ 水准点的位置、编号及高程;⑥ 断链桩位置及 长短链关系;⑦ 沿线跨越河流的现有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影响路基稳定 的地下水位等。 图的下部各栏应示出土壤地质情况、施工高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坡长及坡度、里程及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包括缓和曲线)等。
复习思考题 • 何为路线纵断面?路基设计标高是如何规定的? • 纵坡和竖曲线的标准各有哪些? • 为什么《标准》要对最大从坡加以限制?规定最大纵坡 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 何为平均纵坡、合成纵坡、最小坡长? • 何为缓和坡段?它设置的条件和设置的位置各是什么? • 《标准》在制定坚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如何设置爬坡车道? • 各种线形组合要点和注意问题? • 简述纵断面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试坡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标 准、选线意图,考虑各控制点和经济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 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应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当个别 “控制点”确实无法满足时,应对控制点重新研究,以便采取弥补措 施。试坡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 线交点”。“前后照顾”就是要前后坡段通盘考虑,不能只局限在某 一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 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反复比较”就是用三角 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 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 方量最省的坡度线。“以线交点”就是将得到的坡度线延长,交出变 坡点的初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