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
肛肠科中医护理特色
![肛肠科中医护理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e20408890c69ec3d4bb752e.png)
肛肠科中医护理特色中医护理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中医药学有数千年历史,中医的医护是不分家的,古代医生同时又兼作护理;说它年轻,是因为把中医护理作为一个专业学科领域,还是几十年的事情。
肛肠外科作为中医一个传统专业,区别于西医学相关领域,如普通外科、胃肠外科等,有它明显的中医特色。
无论是手术方法、用药品种、给药方式还是换药技巧上都带有每个单位、地区、流派等特点。
因此,肛肠科的护理上更要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突出传统疗法”及“治未病”的特色。
一、突出中医“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应注意局部病变,同时应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
中医关于整体观念护理理论的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来综合护理有异曲同工之理。
如我科在治疗老年便秘患者时,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制定中医护理措施,重视病人心理因素,改变病人的排便习惯,包括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教,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多饮水,生活规律,每天定期排便。
指导病人每日进行腹部及盆底肌肉收缩放松训练,并同时进行腹部按摩、针灸、点穴或气功治疗,对病人排便起到促进作用。
饮食调理: ①选用促进肠蠕动的粗纤维食物如粗粮;蔬菜如菠菜、芹菜、等;菌类及海藻类如冬菇、木耳、海带等; ②服些润燥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麻油等; ③油脂具有润肠之功,但宜适量用之; ④燥热者每晨饮淡盐水1 杯,可收泄热通便之效,但低盐饮食病人除外; ⑤辣椒、芥末、酒类等刺激之品不利于通便,故不宜食用。
适当进行药膳食疗。
经采用上述综合措施,一般病人便秘在3周内都有明显改善,大便松软而畅,减轻病人痛苦。
在老年便秘病人的养护上,中医又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练,以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有哪些
![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923739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7.png)
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有哪些中医肛肠科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疗法,为肛肠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医肛肠科的一些特色疗法。
中药坐浴疗法是中医肛肠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患者将这些中药煎煮后,趁热倒入盆中,先利用蒸汽熏蒸肛门部位,待水温适宜时再坐浴。
中药坐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例如,对于炎性外痔患者,坐浴中药可能包含黄柏、苦参、蒲公英等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作用的药材。
中药灌肠疗法在中医肛肠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疗法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疾病。
通过将中药药液灌入直肠内,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疗效。
灌肠所用的中药通常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涩肠止泻等功效。
比如,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可能会使用含有黄连、白头翁、地榆等成分的中药灌肠。
中医针灸疗法在肛肠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长强、承山、足三里等,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缓解肛肠疾病引起的疼痛、坠胀等症状。
此外,艾灸对于一些虚寒性肛肠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穴位贴敷疗法也是中医肛肠科的特色之一。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药贴,贴敷在神阙、关元等穴位上。
药物通过穴位的吸收和刺激,发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对于慢性便秘、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等疾病,穴位贴敷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疗法,中医肛肠科还有中药内服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亏虚型的内痔脱出患者,可能会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湿热下注型的肛周脓肿患者,则可能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利湿、解毒排脓。
中医挂线疗法是中医治疗肛瘘的独特方法。
它是利用橡皮筋或药线的缓慢切割作用,在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地治疗肛瘘。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603e79f46527d3240ce09c.png)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一、外治法1.隧道法治疗肛瘘适用于单纯性高、低位肛瘘,病程长,瘘管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者。
优势特色:该法治疗彻底,治疗肛瘘有效地保护了肛门内、外括约肌,治愈率高,病程短,患者痛苦小,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
实践证明此法明显优于西医肛瘘切除术。
操作方法:在鞍麻下,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先以探针自外口经瘘管由内口探出,并将探针留置瘘管内。
再以外口为中心做一长约2~3cm的放射状梭形切口,仔细锐、钝性分离与管壁粘连的括约肌组织,完整切除瘘管。
如为两条以上的瘘管则分别处理。
如遇内口位于直肠环上缘,则将瘘管分离至距内口开口0.5cm处结扎切除。
注意切至内口创面不宜太大,充分结扎止血。
术后使用拔毒膏祛腐生肌以利伤口愈合。
2.指扩法治疗肛裂适用于肛裂Ⅰ~Ⅲ度。
优势特色:简便易行,无需复杂设备,痛苦小,费用低且治愈率高,治愈率可达95%以上,便于推广。
操作方法:截石位,麻醉满意,肛管松弛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双手食指伸入肛门,深度达第1、2指间关节处为宜。
背向牵拉(3-9点、6-12点)持续15分钟至肛管可容纳4指时,将双手食指伸入继续做背向牵拉5分钟,以肛管栉膜区纤维狭窄环消失方可。
操作过程中切忌暴力,防止肛管皮肤及直肠粘膜撕裂。
术后使用九华膏、生肌玉红膏以利伤口愈合。
3.注射固脱、出口指扩配合痔炎灵浓缩液内服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我科从2005年1月至今采用注射固脱、出口指扩配合痔炎灵浓缩液内服治疗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型便秘患者410例,其中男23例(直肠内套叠),女387例(直肠前突伴直肠远端内套叠),年龄30-65岁。
治愈358例,治愈率87.3%,显效5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5%。
优势特色:注射固脱配合中药内服使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愈变成可能,尤其口服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清热利湿、润肠通便,使中气下陷得以提升,扶正固本使肠蠕动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故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体征减轻,大便困难得到解除。
肛肠科肛裂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肛裂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2f48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d.png)
肛裂肛裂是肛管部因肠燥血热便秘或肛道有慢性炎症等引起纵形创伤,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常见病的4.52%。
患者常在大便时出现肛门剧痛、出血、便秘等症。
【诊断】1大便时肛门有刀割样疼痛,便后常有小量鲜血流出,病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2 .检查时,常在肛管后中线上发现裂创:新鲜创面浅而细,鲜红色;陈旧性肛裂,创面较大较深,边缘发硬,多伴发外痔,创面呈暗红色。
3 .诊断标准I。
肛裂:创面边缘整齐、新鲜。
II。
肛裂:创面较大,边缘增厚变硬欠整齐,有形成外痔的增生组织。
IΠ°肛裂:创面较深较大,创缘组织增厚潜行,伴发“哨兵痔”或乳头肥大。
【治疗】一、对症治疗肛裂主要是由便秘引起,因此通导大便是肛裂对症治疗的重要方法。
这里仅例举通导大便的几个方药:黄连上清丸5g,每日2次;麻仁丸5g,每日2次;五仁汤加味内服,处方:郁李仁IOg,甜杏仁10g,火麻仁10g,桃仁10g,炒枣仁10g,枳实10g,生川军5g,水煎服。
秘结时间较长,积粪较多,可用盐水灌肠、开塞露注入肛内、挖除积粪等方法处理。
局部以清创、消炎、止血、生肌药外敷,用黄连膏20g或黄苓膏20g、生肌散5g,混和外涂,或马应龙痔疮膏、洗必泰等也有一定效果。
二、切除、扩肛手术适应证:ΠI°肛裂,∏°肛裂后期,肛门有狭窄,外痔已形成,对症治疗未能治愈时,均宜手术治疗。
禁忌证:与痔疮结扎疗法同。
术前准备与痔疮切除结扎术同。
局部或舐管麻醉。
手术可分两种形式:①病灶部切除,括约肌部分切开,使肛管扩大;②在肛门左侧截石位5点处,切断部分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纤维,使肛管扩大3~4个指头,切口处用1号线缝合1~3针。
对肛裂病灶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可切除部分纤维性变的组织和外痔。
术后处理与痔疮切除术同。
肛肠科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
![肛肠科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f8ece527d3240c8547ef08.png)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2)主要体征: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急性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远心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于慢性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
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手术治疗1.肛裂扩肛术(1)适应症:急性肛裂(2)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麻或局麻后常规消毒,术者戴橡胶手套,并将双手食指和中指涂上润滑剂,先用右手食指插入肛内,再插入左手食指,两手腕部交叉,两手食指掌侧向外侧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两中指,持续扩张肛管3~4分钟,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松弛,术毕。
参照《中医外科学》第9版(李曰庆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内括约肌切开术(1)适应症:慢性肛裂(2)操作方法:在肛缘一侧距肛缘1~1.5cm作小切口达内括约肌下缘,约定括约肌间沟后分离内括约肌至齿状线,剪断内括约肌,然后扩张至4指,电灼或压迫止血后缝合切口,可一并切除肥大乳头,前哨痔。
肛肠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a79c5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9.png)
肛肠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痔疮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瘦直肠脱垂直肠息肉肛门瘙痒症痔疮痔疮的发病率很高,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由腹泻、便秘、久坐久立、负重远行、嗜食辛辣曲酒等诱发本病。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
【诊断】详细追查病史,局部均需指诊和肛门镜窥诊。
各类痔疮的诊断标准如下:1.内痔分为3期I期内痔:排便时常有出血、滴血或射血。
肛镜检查,齿线缘黏膜或肛肠柱隆起充血,病人除发现出血外,常无疼痛、脱出等自觉症状。
11期内痔:大便时内痔脱出,便后能自行回位,并有间断性的便血,肛门镜检查,可见内痔如球状突出。
In期内痔:大便时内痔容易脱出,不能自行回位,必须手托或卧位休息以后,才能回纳肛内,严重的三期内痔,病人在步行、体力劳动时,都会自行脱出。
2.外痔分为4种(1)炎性外痔:肛门齿线以外的皮肤部分,有大小不等的外痔赘生,常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2)血栓性外痔:肛周有淡蓝色的血肿形成,伴有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因而疼痛比较严重。
都有肛周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瘀血凝结而成。
(3)结缔组织性外痔:肛周有皮赘样大小不同隆起的组织,有炎症时发痒或疼痛,妇女患者最多。
(4)静脉扩张性外痔:肛门边缘有团状的静脉丛胀大,大便以后,久蹲或劳累以后,静脉丛的胀大更为明显,严重者也会发炎疼痛。
3.混合痔内痔和外痔,在肛门齿状线上下方同一位置上发生,联成一体,括约肌间沟消失,称为混合痔。
混合痔外痔部分,以结缔组织性、静脉曲张性为多。
【治疗】痔疮的治疗,由于专科的普及和学术的发展,已有了很大变化,除了中国的传统医疗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外,在物理疗法方面,又引进了激光、微波、热疗机、液氮冷冻、冷针、磁疗等现代技术。
这些新方法,都有控制痔疮临床症状和灼除病灶的作用,但也有引起邻近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性反应和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
本章将扼要介绍中医传统医疗的主要内容。
一、结扎疗法适应证:II、In期内痔。
禁忌证:肛门部有其他急性感染、急慢性肠炎、严重的心血管和其他全身合并病、妇女妊娠期等。
什么是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
![什么是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0608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0.png)
什么是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中医肛肠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拥有一系列独特而有效的特色疗法,为肛肠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这些疗法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多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不仅仅是针对局部的病灶进行治疗,更注重整体的调理和平衡。
中药内服是中医肛肠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症状,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湿热下注型的痔疮患者,可能会使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中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环境,从而缓解痔疮症状。
中药内服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复发。
中药坐浴也是备受欢迎的特色疗法之一。
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煎煮后,用于坐浴。
患者坐在温热的药液中,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这种方法对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栓剂和膏剂的外用在中医肛肠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常见的痔疮栓、痔疮膏等,这些制剂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能够直接涂抹或塞入肛门,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生肌的作用。
与口服药物相比,外用栓剂和膏剂能够更迅速地作用于病灶,缓解症状。
针灸疗法在中医肛肠科也有应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肛肠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便秘患者,可以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位,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此外,中医还有一种独特的挑治疗法。
在患者的背部或特定部位,用针挑破皮肤,挑出皮下的白色纤维样物质,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这种疗法对于一些顽固性的肛肠疾病,如慢性肛裂、肛周湿疹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肛肠科的特色之一。
通过按摩腹部、腰骶部等相关部位,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缓解便秘和肛门坠胀等症状。
中医肛肠科的特色疗法还注重饮食调理。
中医肛肠科手术制度
![中医肛肠科手术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c64e1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d.png)
中医肛肠科手术制度一、手术分级制度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和技术要求,中医肛肠科手术实行分级管理。
手术分级标准由医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医师资格要求从事中医肛肠科手术的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医师资格,并通过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和考核。
医师应熟练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应对患者全面负责,确保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诊疗过程连贯、有序。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及时组织会诊,明确手术方案,并与患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
四、手术告知制度医师应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告知手术的目的、风险、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患者或其家属应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明确表示同意手术并承担相应风险。
五、手术操作规范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手术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六、贵重药品与检查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药物和检查项目,避免不必要的贵重药品和检查。
使用贵重药品或进行特殊检查时,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原因,并征得同意。
七、术前谈话告知医师应在手术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谈话,就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手术风险等进行详细解释和沟通,确保患者或其家属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八、手术记录与签字医师应在手术后及时完成手术记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术后处理和患者情况。
手术记录应由主刀医师签字确认,确保手术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九、泄露病情禁止医师应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患者的病情和隐私。
对于涉及患者隐私的信息,应做好保密工作,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以上制度是中医肛肠科手术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医师和患者应共同遵守,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手术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不断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中医护理操作在肛肠科的应用
![中医护理操作在肛肠科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06ebb177232f60dccca14a.png)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2、湿疹:黄柏、 地榆、 苦参等组成中药粉剂一袋,用开 水500ml 热水冲泡凉后, 把干纱布叠成4 ~6 层,浸 湿后稍拧下,拎起纱布以不滴水为宜,然后将纱布紧贴
患处,每次敷15-20min。
注意事项: 1、禁忌症: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表皮剥脱松懈症疮疡
脓肿迅速蔓延期
2、药液温度常规38-41度,避免烫伤。 3、湿敷时间:30min-1h,每日1-2次 4、用药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并将药物擦净。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穴位按摩
概念: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动机体 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的操作技术。
适应症:头痛、胃脘痛、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便秘
如:
1、头痛:
手法:开天门(印堂-神庭穴)、推坎宫(眉头-眉梢)、运太阳(双侧太 阳穴)、扣法、拿揉法(风池);
中医护理操作在肛肠科的应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中药坐浴
作用:利用热力和药物作为媒介, 使药物作用于患部,达到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 消肿止痛、 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应症:湿疹、外痔肿痛、肛周脓肿、痔切除、瘘管术后、肛门部的 疾患
方法:采用中药煎剂一包或痔瘘熏洗剂100ml,将药液加入到坐浴盆 内兑入少量热水,开始熏洗时注意防止烫伤,熏蒸温度50-70度, 药液温度降至40-45度时便可淋洗浸泡,将局部浸入药液内,轻 轻洗涤按揉肛门处,每次不超过20min,每日早晚各 1 次。用后 将药液倒掉,清洗坐浴盆。
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谢谢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肛肠科肛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肛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33cb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d.png)
肛痿肛痿,是肛门痈的继发病,由于瘦道内有炎性肉芽组织,肛窦部有原始感染病灶,因此经常化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必须进行切开、挂线等有效治疗。
【诊断】望诊:可见肛周有屡口,一个或多个;指诊应检查屡道的长短、粗细、行径及其内口部位,同时作肛门指检、银针探查,看是否能够贯通内口,亚甲蓝染色探测内口是否存在,也可作手术前的病灶染色,必要时可作碘油造影和活检。
1低位单纯瘦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即肛门直肠环下方),内口在肛窦部位(齿状线附近)的单支痿管。
2 .低位复杂髅管道在外括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部位,外口和管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3 .高位单纯屡仅有一支管道,行径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屡管穿越肛门直肠环上方),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4 .高位复杂痿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治疗】一、疹管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或低位复杂性肛瘦,以及高位肛瘦的低位部分。
手术方法:局部常规准备,1%普鲁卡因液局麻,而后用银针仔细探查痿道,贯通瘦道的内外口,用剪刀沿银针将肛瘦剖开,并将管壁剪平成V形。
另一手术方式,是将银针二端提起,沿疹道两侧底部全部剥离。
屡道手术成功的关键,不在管壁清除得彻底与否,而在于有否残存支道和内口是否彻底清除。
手术后创面,应仔细止血,外敷生肌散加油布加压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照常或减量饮食,24〜48小时开始排便,便后温开水洗创面,而后清除创面污物,消毒换药。
如有肉芽组织或创缘皮肤增生,可给腐蚀剂外敷或直接修除,创面约于2周左右愈合。
二、肛疹挂线疗法挂线对各种类型的肛疹都有效。
但由于挂线后的疼痛较切开为重,疗程较切开为长,因而适应证仅限于高位肛疹的高位部分。
挂线技术操作:取银针在探孔上系丝线,而后自疹孔慢慢探入瘦道,仔细寻找原始内口,拉出探针,丝线已由内口或外口进入瘦道,而后丝线的一端嵌入另端的双股中,握紧前端丝线,用力由瘦口内拉出。
这样丝线成为双圈,收紧,打上活结即成。
2~3天紧线一次。
肛肠科操作规程
![肛肠科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55c41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6.png)
肛肠科操作规程1. 引言肛肠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肛门和直肠相关疾病。
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循能够确保手术流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肛肠科操作规程的指南,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肛肠科手术。
2. 手术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2.1 准备手术室•清洁手术室,确保无尘、洁净。
•根据手术类型,确认手术室内是否需要特殊设备或器械。
•准备消毒液和工具,对手术室进行消毒。
2.2 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根据手术类型,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如刀片、缝线等。
•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准备合适的麻醉药物。
2.3 准备患者•患者入院后,进行体格检查和病史了解,评估手术适应症。
•清洁患者术前手术部位,进行必要的防菌处理。
•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无禁忌手术的情况。
3. 手术操作流程在进行肛肠科手术时,医务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3.1 术前准备•患者入手术室后,完成术前准备,包括患者安全检查和手术部位标记。
•医务人员出示手术室进驻和手术过程的相关单据,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手术类型。
3.2 麻醉•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麻醉师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给予患者麻醉药物,确保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3 手术操作•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方式和器械。
•医务人员根据手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无菌操作,确保手术部位无感染。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规程,避免手术风险。
3.4 手术结束及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防止感染和减轻术后疼痛。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4. 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工作,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中药罐肠操作流程
![中药罐肠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e5c5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4.png)
中药灌肠的操作流程如下:
1.核对医嘱:与患者沟通,做好准备工作,消除患者顾虑,准备
好所需要用物。
2.摆好体位:左侧卧位或者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可以用小
枕头置于臀部使其抬高,并且铺好治疗巾。
3.测药液温度并倒入灌肠筒:温度控制在39℃到40摄氏度,然
后倒入灌肠筒,连接肛管,对肛管排气并且润滑前端。
4.滴入药液:将肛管前段插入肛门10~15cm,缓慢滴入药液。
5.拔除肛管:用纱布轻柔肛门处,协助患者擦干净肛周,并且嘱
咐患者保留一小时以上,有助于药液吸收。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97e594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9.png)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旳95个病种中医诊断方案及临床途径,结合我县我院旳实际状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旳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
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措施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针灸治疗(采用老式针刺措施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措施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3.痴呆: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推拿疗法4.眩晕: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推拿按摩针灸治疗:根据头痛旳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措施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防止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有关诊断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1.外感发热: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1.不寐(失眠):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2.郁病(抑郁症):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五、肺病科:1.风温肺病: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状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针灸治疗药物敷贴砭术、刮痧、拔罐疗法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3.哮病(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其他外治法:敷贴、熏洗、涂擦、刮痧、拔罐、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膏摩、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登记表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登记表](https://img.taocdn.com/s3/m/6d3923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9.png)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登记表一、引言中医肛肠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与肛肠相关的疾病。
在中医肛肠科的治疗中,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肛肠科护理的常规和技术,并提供一个护理技术登记表,以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记录和参考。
二、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2.1 环境准备在中医肛肠科的护理过程中,一个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清洁整理病房,保持空气流通; - 检查医疗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 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器械等。
2.2 患者接待患者接待是中医肛肠科护理的重要一环,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 热情接待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安慰; - 询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了解患者的需求; - 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2.3 病情观察和记录在中医肛肠科护理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疼痛程度、排便情况等; - 记录观察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2.4 饮食护理在中医肛肠科的治疗中,合理的饮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需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 监督患者的饮食情况,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 - 记录患者的饮食情况和反应。
三、中医肛肠科护理技术3.1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肛肠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护士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1. 准备中药熏洗液:根据医生的处方,将中药配制成熏洗液; 2. 清洁患者的肛门和周围皮肤; 3. 将中药熏洗液倒入专用容器中,让患者坐在容器上,让熏洗液充分接触患者的肛门和直肠; 4. 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病情变化。
3.2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中医肛肠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护士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1. 准备中药灌肠液:根据医生的处方,将中药配制成灌肠液; 2. 清洁患者的肛门和周围皮肤; 3. 将中药灌肠液倒入专用容器中,使用灌肠器将液体缓慢注入患者的直肠;4. 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病情变化。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3要点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71bd17763231126edb11db.png)
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中医肛肠科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目录一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3)二肛肠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范1、大肠水疗 (4)2、肛瘘挂线疗法 (7)3、中药熏洗坐浴疗法 (12)4、中药保留灌肠法 (15)5、注射疗法 (19)6、结扎法 (24)7、切开疗法 (27)8、敷药法 (31)9、塞药法 (35)10、穴位注射 (38)11、毫针刺法 (43)12、贴敷疗法 (48)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肛肠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一大肠水疗(一)简介:大肠水疗是一种当今国际流行的排毒、改善便秘、纠正腹泻、调节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结肠癌,并具有美容、美肤、减肥作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洗肠机用水彻底清洗全部结肠(一般灌肠法只清洗结肠末端),排出毒素,恢复大肠粘液分泌功能,促进大肠蠕动,能重建结肠平滑肌功能,并且它是用水而不是化学制剂或药剂来清洗结肠,因此不会产生依赖性。
(二)操作规范:只需仰躺,由专业水疗师将引流管置入肛门内,输入温度及压力都控制好的纯水,当有便意便将排泄物排出。
如此反覆操作,连续冲洗大约45分钟,整个过程安全又有效。
若每—个人每年定期做“大肠水疗减肥”的完整医疗程序,清除粪便囤积之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所致的慢性病,除了可养颜美容,改善体质,使身心舒畅外,更因安排粪便潜血反应与肿瘤标志血清测试与大肠镜检查,即时发现大肠病变接受适当治疗因而痊愈,完全达到预防大肠病变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一、艾灸法艾条灸操作技术要求:1、目的:借助艾绒燃烧之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适应症: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呕吐、腹痛、泄泻、脱肛、阴挺、遗尿、寒厥等。
3、禁忌症:凡实症、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注意事项:(1)、治疗室及病房要求安静、舒适、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
必要时关门窗或屏风遮挡病人。
(2)、采用直接灸或间接灸时,操作者应认真守护在病人身旁,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热感,以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因体位不适引起的肢体痛苦。
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感受。
施灸时体位要平而稳,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烧伤衣被。
灸时余灰应用弯盘接取。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液体,按常规消毒,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熄灭后的艾灸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铁罐,以防复燃而发生火患。
(5)、病人局部知觉减退或病儿及昏厥病人对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操作者可用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测知病人局部皮肤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
(6)、艾条灸施灸顺序宜先上后下。
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7)、使用过的物品均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艾条灸操作规程:1、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
2、评估:全身情况、局部情况、对疼痛的耐受性、心理状态、健康知识、环境。
3、备物:治疗车、治疗盘、艾条、火柴、酒精灯、棉签、弯盘、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小毛巾、大毛巾、屏风。
4、患者准备:核对床号、、部位、方法、解释过烫或疼痛请告诉我。
按施灸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5、定穴:根据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6、施灸:温和灸,手持灸条点燃一端后,对准腧穴,距皮肤2-3cm 垂直进行熏烤,问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但无疼痛感为度,随时弹去艾灰,一般每处5-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7、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衣被。
8、灸毕:将艾条投入小口玻璃瓶彻底熄灭艾火,根据情况清洁局部皮肤。
9、整理:协助病人整理衣着,合理安排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及床单元,归还原位,洗手。
10、记录:护理记录单上相应时间栏记录床号、、施灸腧穴、部位、方法、反应、无烫伤、皮肤稍起红晕、时间、签名。
二、中药熏洗:1、目的: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适应症:痔、肛裂、肛漏、肛痈、肛门湿疹及肛周瘙痒症等肛门疾病。
3、禁忌症:女性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4、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2)、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60℃,年老、儿童反应差者不宜超过50℃以防烫伤,浸渍的温度不可过凉,过凉起不到治疗作用。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浸渍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变叉感染。
中药熏洗法操作规程:1、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2、物品准备:熏洗药液、熏洗椅、治疗巾、纱布、生理盐水棉球、弯盘、胶布等。
3、患者准备:核对床号、、诊断、解释、适应体位、充分暴露熏洗部位、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4、清洁皮肤: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5、观察:熏洗部位有红、肿、痒反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熏洗:将药液倒入药箱中,根据仪器操作流程先熏蒸后冲洗,每步10-15分钟。
7、固定:熏洗完毕后,擦拭药液,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8、整理:协助患者衣着,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9、记录: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熏洗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三、塞药法1、目的:将药物塞入肛门直肠,以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2、适应症:痔、肛漏、肛痈等肛门疾病等。
3、禁忌症:孕妇禁用塞药。
4、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2)、应选择便后换药或临睡前塞药。
(3)、在伤口部位进行塞药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操作时戴上手套,用完即弃。
5、塞药时动作要轻柔,药物推进应缓慢。
6、操作中严密观察病人,病人如有特殊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塞药法操作规程:1、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塞药部位的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2、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卡、药物(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痔疮栓、九华膏、化痔栓、肛泰栓等)、纱布、碘伏棉球、弯盘、胶布等。
3、患者准备核对床号、、诊断、解释、侧卧体位、充分暴露肛门、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4、清洁皮肤:以碘伏棉球擦洗肛门及周围皮肤。
5、观察:肛门有红、肿、痒反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塞药:将药栓及药膏缓慢轻柔塞入肛约3-4cm,无阻力时可停止。
7、固定:以胶布、治疗巾固定,松紧适宜,美观而牢固。
8、整理:协助患者衣着,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9、记录: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敷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四、中药保留灌肠1、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适应症:肛窦炎、结肠炎以及高热降温。
3、禁忌症: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
4、注意事项:①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②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③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④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
查看医嘱并转抄。
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细、粗肛管各一根、弯盘、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纤、胶布、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水温计、石腊油、剪刀、便器、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测温度(38--41°C)查对,将药液倒入灌肠瓶中套网套插一次性输液器贴治疗卡于瓶上。
4、推车至病房: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
松被尾,输液架移近床旁。
5、病人准备: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角,臀部靠近床沿,用小枕抬高10cm,铺橡皮单、治疗巾于臀下,盖被,注意保暖。
6、灌肠:挂灌肠瓶(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
开包取弯盘放于治疗盘中,润滑肛管前端15—20cm后放在弯盘中,备胶布于治疗盘边缘,拿弯盘、卫生纸放于床旁。
排气,连接肛管,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腰部下。
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松制水夹,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滴),固定肛管,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7、灌肠毕:夹紧制水夹,撕胶布,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血管钳夹肛管缓慢拔出置于弯盘中,分离肛管,按揉肛门。
8、整理:撤弯盘于车下,盖被。
肛瓶放车下,移开输液架,撤橡皮单、治疗巾于车下。
助病人平卧、穿裤,臀下枕头1h后撤。
整理床单元,交代注意事项,嘱休息1h后再排便。
开窗,撤屏风。
整理用物,擦盘、车,洗手。
9、记录:药液量,滴注过程中是否通畅,病人的反应,时间,签名。
五、毫针刺法一、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及肛门疾病术后疼痛、尿潴留、粪嵌塞等症。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毫针刺法操作规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如:a.肛门疼痛: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
b.术后尿潴留:针刺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
c.粪嵌塞:针刺支沟、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
)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整理:协助患者整理衣着,然后整理用物,归还原位。
10、记录:记录床号、、针刺时间、穴位名、患者反应、签名。
四、注意事项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
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
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