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
现代汉语体谓结构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体谓结构的语义分析体谓结构是指由体词或体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主谓结构,我们标记为X·NP/N。
其中,X有表时间、处所、事件等六种语义类型。
NP/N的体词性越强,其叙述性就越弱;它含有变化义、存在义、领有义等七种语义类型。
X与NP/N的搭配有十种模式,某一搭配模式是否存活取决于语义条件的隐性制约。
标签:现代汉语体词谓语语义体谓结构是指由体词或体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主谓结构。
如:(1)明天端午。
(2)八菜一汤皆美味佳肴,但没上酒。
(方方《白梦》)例(1)中,谓语“端午”是一个名词;例(2)中,谓语“皆美味佳肴”是一个偏正短语。
为方便行文,以下简称体谓结构。
其中,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代名词。
体词性短语包括:定中短语、体词性联合短语、同位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
由此,体谓结构的基本结构式为:X·NP或X·N。
为使行文简洁,下文一般不详细区分NP和N,而一律用X·NP表示。
必要时,X用“X”标示,NP用“NP”标示。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体谓结构,尤其是副名组合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本文将立足于X·NP的语义类型,对X·NP结构在语义方面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至于句法、语用方面,笔者将另撰专文予以探讨。
一、X的语义类型从句法成分上看,X可以是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分句、单句、部分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等。
从语义上看,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分句、单句都表示一个事件,而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的语义分类相对复杂一些,它可以表人物、时间、处所、数量等。
因此,我们将X的语义类型概括为如下六类:(一)表时间。
如:(3)昨天中秋节。
(4)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例(3)中的“昨天”是一个时间名词,例(4)中的“一年”是一个表时间的数量短语。
(二)表处所和地点。
如:(5)芦苇丛中阵阵蛙鸣。
(6)每逢阴雨天,三里黄河道上一锅粥,自行车寸步难行。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它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对于学习和理解汉语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一、语法结构的基本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洁,以主谓宾的基本句式为主。
但是,汉语又具有灵活变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变换词序、使用虚词和助词等手段来表达不同意思和语境。
1. 词序变化:汉语的词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变化。
一般来说,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语-动词-宾语,但是根据语境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词序可以前后调整。
例如:他吃了苹果。
-> 苹果他吃了。
2. 虚词使用:汉语中的虚词是没有实际词义的,但是在句子中起到了重要的语法作用。
有些虚词用于连接句子成分,例如“的”、“地”、“得”等,有些虚词则用于表示动作的方向、状态等,例如“在”、“往”、“向”等。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我喜欢吃的是水果。
3. 助词的运用:助词在汉语中起到了连接词和句子成分的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汉语的助词有很多种类,如“了”、“在”、“得”等,每种助词都有自己的语法用法和意义。
例如:他在看电视。
他看电视看得很认真。
二、语用功能的应用语用是指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功能。
现代汉语的语用功能丰富多样,包括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不同的语言功能对应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1. 陈述功能:陈述是常见的语用功能,用于客观地叙述事实、描述事物和表达意见。
在陈述句中,常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句式,通过修饰词和补语的运用,可以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的意思。
例如:他是一名医生。
这本书很有趣。
2. 疑问功能:疑问是用于询问和征求对方意见的语用功能。
疑问句的语序通常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谓语+主语的形式,通过语调和疑问词的选择可以表达不同类型的问题。
例如:你是谁?你昨天去哪里了?3. 祈使功能:祈使是用于表示请求、命令或建议的语用功能。
祈使句通常以动词开头,省略了主语,语气直接且明确。
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
下午政治学习。 星期六晚上 酒会。 一点到两点午 休。 十点晚间新闻报道。
§3 名词的范畴性与体词谓语句的语序 3. 1 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着名词和动词这 两个基本词类范畴的对立, 但几乎每种语言里 都存在名—动界限不清的现象。这种现象究其 根源在于人类的范畴化认识过程并非任意的, 而是通过典型现象逐渐扩展到边缘现象这样一 条途径来实现的。词类现象中的典型与非典型 问题, 是典型范畴理论的最好说明。典型的名词 是那些在话语中具体指称某个事物的名词, 这 种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在后续的话语中应具有突 出的地位。具备这种功能的名词将在最大程度 上显示出与它们相关的典型的语法特征, 否则 其名词性将受到削弱, 表现为名词在话语中的 指称功能相对降低, 这种情况下则很难体现名 词那些典型的语法特征。这就是高范畴性名词 与低范畴性名词的对立。在低范畴性成员间, 名 词与动词的界限也就不易划清。 在体词谓语句当中, 存在句法语义关系的 两个体词性成分, 由于范畴性语义特点的影响, 指称功能有强有弱, 从而制约着它们的句法位 置。指称功能越强, 陈述功能越弱, 反之亦然。指 称功能强的体词性成分经常占据主语的位置,
1. 2 体词性成分充当谓语有两种情况。 ( 1) 谓语后面能加“了”。例如:
他已经教授了。 老王癌症晚期了。
( 2) 不能加“了”。例如:
小王 O 型血。 老张南方人。
谓 语能够带“了”的体词谓语 句表示变化 义, 带有完成貌时体信息。谓语不能带“了”的体 词谓语句往往表示事物处于某种状态, 或表示 句中两个名词性成分存在某种关系, 它们不带 有完成貌时体信息。表变化义的体词谓语句中, 谓语位置上的体词性成分大都具有顺序义语义 特征。而表示状态义以及其它语义范畴的体词 谓语句中, 谓语位置上的体词性成分不一定具 有顺序义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析
】《现代汉语》句法构造词与词组合构成句法构造.句法构造能够是词组也能够独立成句比如" 他去香港 " 这个句法结构能够是主谓词组也能够独自成句.词组与句子的差别在" 语法单位 " 一节已谈论过了.本章所波及的 "句法构造 "( 或 "构造 ")若不用作句子与"词组 "或 "短语 "同义 .一句法构造的分类(一 )从内部组合的方式看句法构造的基本种类有主谓动宾偏正增补联合五种.这五种种类体现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我们把它们叫作基本句法构造分别称为主谓构造动宾构造偏正结构增补构造和联合构造.1主谓构造构造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说和被陈说关系.比如 :鲜花绽放身体好今日晴日门开了窗台上放着一盆鲜花2动宾构造构造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比如 :去北京是老师买一本写钢笔站着一个人3偏正构造构造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比如 :A 高尚的情操高尚理想南国风光春季般的暖和他的到来老人的孤单这部著作的第一版B 都去很好应当去仔细学习严格地训练慢慢地走A 组是 "定语 +中心语 "(即为 "定中关系 ")B 组是 "状语 +中心语 "( 即 "状中关系 ").4增补构造构造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增补与被增补的关系.比如 :打扫洁净好极了走出来跑了两趟好得很听得清楚快乐得跳起来5联合构造构造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之间有并列或选择关系.比如 :语言文学正确鲜亮生动谦虚慎重研究决定少而精谈论并经过内容和形式今日或明日除了上述五种句法构造之外还有同位连动兼语收缩等构造.A同位构造构造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比如 :英豪城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他们俩你自己雷锋同志赵坚医师工人周大勇B连动构造主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动宾偏正增补联合等关系; 中间没有语音停留书面上没有逗号分开没相关系词语;动词性成分之间有先后方式目的等关系.比如 :走过去开门站着说话坐在台上看球赛赖着不走借书看有原由提出C兼语构造由一个动宾构造和一个主谓构造套合而成动宾构造的宾语兼作主谓构造的主语.比如 :领着我们走请他讲一讲使他相信送他出国叫他来托他帮忙派小王去D收缩构造两个成分之间常相关系词语连结此间有并列递进假定条件等复句所拥有的语义关系.比如 :不是阻挡而是推进不单可能并且必需你不说我也知道非去不可以走了怎么办愈来愈好(二 )从句法构造与其余词或句法构造组合的能力(语法功能 )上看大概可分为体词性和谓词性的.1 体词性句法构造作用相当于一个体词常常出此刻主语或宾语的地点上.如 "炒菜的锅 " 这结构从组合能力上看相当于一个名词它能够出此刻主语的地点上:"炒菜的锅坏了" 也能够出现在宾语的地点上:" 我要买炒菜的锅".体词性句法构造主要包含:A 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构造.比如 :高高的白杨树新惹祸物我们的家园新书B 带有定语的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构造比如:老人的幸福内心的难过第三者的出现他的演出C 以体词构成的联合构造.比如 :北京上海和南昌今日或明日这个和那个语言文学D" 的 "字构造 .比如 :老李的走在最前面的我的新的E 同位构造 .比如 :国都北京队长李明工人周大勇我们的数学老师王宁2 谓词性句法构造作用相当于一个谓词常常出此刻谓语的地点上主要包含:A 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构造.比如 :扎实地工作能够战胜特别紧张最快B 以动词或形容词构成的联合构造.比如 :边说边笑谈论并经过平庸而伟大雅观大方C动宾构造和增补构造剖析状况打排球放好走出去D连动构造和兼语构造上山采药开车去那边请他跑一趟让我进去E 主谓构造一般也属于谓词性构造.比如 :大家谈论他很认识身体很好队伍齐整句法构造的剖析能够从两个方面着手:构造关系和语法功能.比如 " 心灵的窗户 " 这个句法构造从内部构造关系看是偏正构造; 从外面语法功能看作用相当于一个体词(常常作主语或宾语是体词性句法构造.)其余还有一种修饰性句法构造它的特点是不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但可充任定语状语或补语这种构造主要包含介宾构造和数词与动量词构成的数目构造 .比如" 对于改革的谈论拿走"" 去一趟 ".. "" 把东西二句法构造的组合句法构造是词与词的组合但其实不是任何实词与实词虚词与虚词放在一同都能组合.它们的组合是有条件的 ; 要构成各种句法关系还一定借助必定的语法手段.(一 )组合的条件词与词的组合是有条件的换句话说它们的组合拥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此刻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 :1语义上语义上的选择表此刻词与词的组合在语义上要能相互搭配要符合事理符合习惯.比如能够说"吃菜 "" 天黑了 " 不可以够说 "吃石头 "" 天大了 "; 能够说 " 很白 "" 很快乐 " 不可以够说 " 很雪白 "" 很高快乐兴 "为何由于 "吃石头 "" 天大了 "不符合事理 " 雪白 "" 高快乐兴 "自己已包含了程度不需要再加程度副词这些也能从逻辑事理上去解说.有的组合只好从语言习惯上加以解说.比如能够说 " 吃香 "" 喝西寒风 " 不可以够说 " 吃甜 "" 喝东北风 " 这只好从习惯上去解说 ."吃香 "" 喝西寒风 " 是商定俗成的为大家所认可 .而 " 吃甜 "" 喝东寒风" 不合习惯因此也就不可以建立 .又如 " 好喧闹 " 与 "好不喧闹 "意思相同都是 " 很喧闹 " 的意思 .这种必定式怎么与否认式的意思相同呢这都只好从语言习惯上找原由.2语法上语法上的选择表此刻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比如能够说 " 有时事件 "" 进行谈论 "不可以够说 "有时事件 "" 进行电影 " 这是由于 :" 事件 " 是名词只好受形容词的修饰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进行 "要求带动词性词语作宾语不可以带名词性词语作宾语.(二 )组合的手段词与词的组合会产生主谓动宾偏正等句法关系而要表示特定的句法关系一定借助必定的组合手段语法手段.汉语最常用的语法手段有两种:语序和虚词 .1语序语序指词与词组合的序次.拥有选择关系的两个实词不是随意组合而是一定依据必定的序次组合才能产生特定的句法关系 .比如 " 新年好 "是主谓关系 " 好新年 " 则是偏正关系 ;" 客来了 " 是主谓关系 "来客了 " 则是动宾关系 .此外要注意有的句法构造改变内部词的序次后句法关系不变这种序次的改变是出于语义上或语用上的需要.比如 " 竹叶粽子 " 和 " 粽子竹叶 " 句法关系相同都是偏正关系不过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不相同这种语序的改变是出于语义上的需要.又如 :A 在篮球场上甲忽然发现乙神色苍白直冒虚汗便信口开河" 怎么了你"B 我刚买到一本散文集秦牧的.A 句正常状况下的语序是"你怎么了"B 句正常的语序是" 我刚买到一本秦牧的散文集".A 句不用正常的语序是为了表达说话者的迫切心情 B 句修饰语后置是为了突出修饰部分.AB 两句固然改变了语序但与正常语序的句法关系相同.它们跟正常的语序不同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2虚词虚词也是表达句法关系的常用手段.偏正构造的偏项与正项有时要用" 的 "或 " 地" 如 "漂亮的草原"" 公然的奥密 "" 全面地掌握 "" 深刻地领悟 ".联合词组各项之间常用" 和 "" 或 "" 并 "" 而 "连结如"名词和代词 "" 今日或明日 "" 谈论并经过 "" 贞洁而高尚 ".增补构造的正项与后补成分之间有时用" 得 "如 "好得很 "" 急得要命 "" 听得着迷 ".(三 )偏正构造和构造助词 "的 ""的 " 是体词性偏正构造中最常用的虚词 .偏项与正项之间有时一定用的母亲 " 此中的 "的 " 不可以少 ;有时用不用 " 的 " 仿佛有灵巧性 .如能够说也能够说 " 晴日气 "" 学习时间 "." 的 "在偏正构造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方面 :"的 "如"吃的东西 "" 父亲 " 好的天气 "" 学习的时间 " 它的作用表此刻以下两个1 差别偏正关系和其余关系.比如 : A高峰湖泊高峰的湖泊B写文章写的文章C我们工人我们的工人D仇敌攻击仇敌的攻击A 差别偏正关系与联合关系B 差别偏正关系与动宾关系C 差别偏正关系与同位关系D 差别偏正关系与主谓关系.2 重申偏项的修饰性或领属性.比如 :A折叠椅子折叠的椅子奥密武器奥密的武器历史事实历史的事实他哥哥他的哥哥国防建设国防的建设办公制度办公的制度B日本西瓜日本的西瓜苏州园林苏州的园林英国朋友英国的朋友孩子性情孩子的性情上述例子里用" 的 " 和不用 "的 " 相同表示偏正关系.差别在于 :A 组不用 " 的 " 的整个构造联合得特别密切 ;用上了 "的 " 偏项的修饰性就显然增强了.B 组的 "的 " 作用在于差别领属关系和非领关系 .不用 " 的 "的偏项和正项联合特别密切能够看作固定构造用"的 " 的重申偏项的领属性.用日本西瓜种子栽种的西瓜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能够叫" 日本西瓜 " 不必定是日本出产的而 " 日本的西瓜 "则是日本出产的 .依据苏州园林的特点设计建筑的园林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叫 "苏州园林 ".而 " 苏州的园林 " 则是在苏州 ." 英国朋友 " 指英国人而 " 英国的朋友 " 则是指英国人的朋友即其余国家的人 ."孩子性情 "意思是象儿童相同的性情而 " 孩子的性情 " 中的孩子则是定指的指某个或某些孩子的性情.差别偏正关系和非偏正关系一定有相对格式.假如没有相对格式也就谈不上差别作用.如 " 医院商铺 "与 " 医院的商铺 ""我老张 "与 "我的老张 "" 转让技术 " 与 "转让的技术 " 在现实语言中都是存在的它们是相对的格式 .可是 "男孩女孩 "" 国都北京 " 就没有相对的格式 " 男孩的女孩 "" 国都的北京 ".没有相对的格式也就无所谓差别了.重申修饰或领属性一定有平行的格式.没有平行的格式也就显示不出重申作用.如 " 木头房屋 "与 " 木头的房屋 "" 南丰蜜桔 " 与 "南丰的蜜桔 " 在现实语言中也都是存在的它们是平行格式.而 "过桥米线 "( 昆明一种小吃 )" 狗不理包子 "( 天津的一种包子 )等就没有平行的格式不存在" 过桥的米线 "" 狗不理的包子 " 这样的说法 .没有平行格式也就无所谓重申不重申了.在没有相对格式和平行格式的状况下就只有非用不可以或不可以用的规律了.形容词前面有副词修饰 " 的" 非用不可以 .如 "很好的天气 "不可以说成 "很晴日气 ".偏项为主谓构造时" 的 "非用不可以 .如 "他学习的房间"" 麦子黄了的节气" 此中的 " 的 " 不可以省 .正项为名词偏项为数目构造(不重叠的 )时不用 "的 " 如 " 一本字典 "" 一斤白菜 ".四) 联合构造的组合1组合条件从构造上看联合构造的组合要遇到词性功能的限制:词与词组合要求词性相同词组与词组要求构造和功能都一致.比如 :学习并谈论 (动词 +动词 )语言文学 (名词 +名词 )坚毅而自信 (形容词 +形容词 )一张张的笑容和一阵阵的歌声(体词性偏正构造+体词性偏正构造)但在现实语言中联合项不限于词性和构造相同有时只需功能相同或相立即便构造不尽相同或完整不同也能够组合 .比如 :A 那是一张没有雕饰不上油漆的书桌.(偏正构造 +动宾构造 )B 她身上发散出一种巨大的使他没法抗拒的魅力(形容词 +兼语构造 )C 他是一位生活在民众中的热爱人民民众的武警干部.(增补构造 +动宾构造 )上例 AC 句中联合构造的组合项固然词性构造不一致但它们功能相同:都是谓词性词语作定语因此能够相互组合 .从语序上看联合构造的组合要遇到逻辑事理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的限制.逻辑事理表现为时间的次序空间的地点和距离的远近;表现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也表现为质和量的变化以及感知认识的过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比如 :A 会议谈论并经过了教课纲领.(准时间次序摆列 )B 我们经过了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按空间次序 )C 生产关系包含生产分派互换花费四个环节.(按事物内部的联系排列)D 那些以前观看思疑摇头的同志只需尊敬事实就会在生活自己雄辩的教育下改变态度 .(按发展变化的过程摆列)E 一个看来瘦削安静聪慧机灵的年轻女干部把几位渔妇领了进来......(按感知的过程摆列 )F 任何一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会碰到很多古人没有碰到没有解决也不可以能解决的崭新课题 .(按感知过程摆列 )汉语的语言习惯表现为主次长幼性别方向和正反等的摆列有必定的序次.一般地说主要的重要的在上次要的在后 ;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男性在前女性在后;东在前西在后 ;南在前北在后; 上在前下在后 ;左在前右在后 ;必定在前否认在后.固定构造的语序也不可以随意改动.比如 :这几年来我们国家人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都有了巨大的转机.( 按主次摆列 )B 我系有教授副教授讲课老师助教共五十多人.(按职称从高到低摆列)C 他们是我们的父老兄弟姐妹.(按长幼男女序次摆列)D 在他们家门口打球人家占时节人地相宜的优势.(相当于固定构造)E 小张小刘下冰湖急救落水儿童.(作者重申的要点是"小张 "改动次序则会改变原意 )语言环境主要表现为上下文的联系.比如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闭了眼树上忧如已经尽是桃儿杏儿梨儿.(" 桃儿杏儿梨儿 " 的摆列次序受到上文 "桃树杏树梨树" 的限制不可以改动)B(此刻人们再不用途在某种氛围的压迫之下在会议上讲一套形式主义的八股在客堂里流露几句申明不要外传的实话在个人房间里才取出所有的内心话了 .)而是能够在会议上客堂里卧房内都用同一个口径的语言来谈论国家的大事 .("会议上客堂里卧房内" 摆列次序也是遇到上文的限制不可以改动.)从内容上看联合构造的联合项观点大小和分类角度一定一致不可以相互包含相互交错.比如 : A 一些青年人面对新长征中的雪山天险大渡河就失掉了信心.("天险"与 "雪山 "" 大渡河 " 观点大小不一致不可以组合 .)B 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青年和妇女构成了抗洪大军奔赴长江大堤.(" 青年 " 与 "妇女 "" 青年和妇女 "与前面三个组合项观点交错相互包含不可以组合.)2 连词 "并而和或 "动词的联合能够用 "并 " 连结如 " 审议并经过 ".形容词的联合能够用 "而 " 连结如 " 少而精 "" 美而秀雅"" 纯真而伟大 ".名词的联合能够用 " 和" 连结如 "老师和同学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和 "还能够连结动词或形容词.连结动词一般需要共管一个宾语或许有共同的状语.连结形容词一般需要有共同的状语.比如 :A 我还要说明和增补几句.B 我们必定要保持和弘扬革命传统.C 他的话是那样明确和有力.并列的两项之间有时也能够不用 "和 ". 如 " 目标政策 "" 语音语法 ". 但假如不用 " 和 " 会产生歧义那就非用不可以 .如 "学生家长 "能够理解为 " 学生和家长 " 也能够理解为 " 学生的家长 ".并列成分不只两项时习惯上只用一个"和"放在末两项之间如" 北京天津和上海". 假如并列的几项是能够分组的可让 " 和" 与顿号用来表示分组的并列关系 .如 "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 "" 理论和实践政治和经济 "."或 " 表示选择关系能够连结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如 " 男同志或女同志 "" 赞同或反对 "" 正确或错误"._ 三句法构造成分句法构造内部的组合项之间的关系一般能够归为主谓动宾偏正增补等关系担当这些构造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构造成分简称句法成分.主谓关系的关系项(即句法成分 ) 有主语和谓语动宾关系的关系项有动词性成分和宾语偏正关系的关系项有定语和定语中心语状语和状语中心语增补关系的关系项有补语和补语中心语.严格地说句法成分有上述十种分别配成五对. 但为了简化对于句法成分的内容往常只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这六种句法成分在词组里是词构成分在句子里是句子成分.(一 )主语1主语的种类主语表示陈说的对象能回答 " 谁 /什么 " 之类的问题 .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能够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地方等 .比如 :他吃了西瓜 (施事 )西瓜被他吃掉了(受事 )那个筐子啊只好装白菜(工具 )采访工作他的经验很丰富(范围 )从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时间 )墙上挂着一幅画(地方 )从构成资料上看主语的能够由体词性词语充任也能够由谓词性词语充任.最常有的是体词性词语 (特别是名词 )充任主语 .比如 :A老师立刻就到B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骄傲感C我借来一台录音机D三个人坐一条凳子E九是三的三倍F一斤等于十两谓词性词语作主语没有体词性词语那样广泛而有必定的限制.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其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或是由"是 "" 使 " 等非动作性词语构成的词组.比如 :A谈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B开车不简单C洁净最重要D坚持说英语很有必需E谦虚是一种美德F虚心令人进步骄傲令人落伍 .2 时间主语和地方主语(1) 时间名词地方名词跟一般人物名词(包含代名词下同)相同也能够作主语.比如 :A 小王去了深圳(人物名词作主语)B 昨天来了一位新老师(时间名词作主语)C 屋里能住十个人(地方名词作主语)(2)时间名词或地方名词同人物名词一同出此刻句法构造的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或地方名词作状语 .比如 :A昨天小王去了深圳 (" 小王 "作主语 "昨天 " 作状语 )B这里我们放了好多书 (" 我们 "作主语 "这里 "作状语 )(3)时间名词地方名词和人物名词三者一同出此刻句法构造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和地方名词都作状语 .比如 :昨天学校里学生放了假.(" 学生 " 作主语 " 昨天 "" 学校里 " 作状语 )(4)时间名词地方名词出现而人物名词不出现时间名词和地方名词一同作主语也称时地双主语.比如 :A 昨年世界上发生几件大事(" 昨年 " 和 "世界上 " 都作主语 )B 子夜楼上一声巨响(" 子夜 "和 " 楼上 " 都作主语 )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表示时间地方的副词和介宾构造一律不可以作主语它们只好作状语比如: A刚才走了 (" 刚才 " 作状语 )B在上周走的 (" 在上周 " 作状语 )C在门市部上班 (" 在门市部 "作状语 )第二假如主语 (人物名词 ) 省略了不要误把作状语的时间名词或地方名词看作主语.比如 :A( 你什么时候走)今日走 .B(我们一同商议一点事儿)屋里坐吧 .C(我们 )明日见 .A 例省略了主语" 我 "B 例C 例省略了主语 " 我们 ".(二 )谓语谓语和主语相对表达陈说的内容能回答 "怎么样 /是什么 "之类的问题 .从构成资料上看谓语有谓词性的也有体词性的 .最常有的是谓词性词语充任谓语 .比如 :A 会议开始了 (动词作谓语 )B 主席作报告 (动宾构造作谓语)C 秋收立刻结束(谓词性偏正构造作谓语)D 我们把仇敌打得溃不成军(谓词性偏正构造作谓语)E 大伙儿坐在台前看表演(连动构造作谓语)F 我们选他今世表(兼语构造作谓语)G 这酒劲儿大 (主谓构造作谓语)H 北方干燥南方湿润(形容词作谓语)体词性谓语口语性比较强并且一般是必定形式.比如 :A他广东人B这间房屋三扇门C今日礼拜三D他厚脸皮E那个战士挺高的个儿DE. 体词性谓语有的表示判断如例A; 有的是对主语进行说明如例BC; 有的是描绘性的如例由时间名词数目构造或数目名构造构成的谓语其前面能够出现副词比如:A今日刚礼拜三B今日都礼拜三了C每人恰好两本D他才二十岁E这间房屋就三扇门(三 )宾语1宾语的种类. 宾语与动词性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 " 谁 /什么 " 之类的问题成分相对待 .从语义上看宾语能够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地方结果等 .比如 :A 他读英语 (受事 )B 我家里来了客人(施事 )C 他写毛笔 (工具 )D 我住四楼 (地方 )E 发明计算机 (结果 )一个及物动词能够带各种各种的宾语如"打球 "的 " 打 "就能够有 :" 打篮球打半场打联防打主攻手打时间差打短平快打奥运会打北京队打决赛打世界冠军" 等等此中好些宾语很难叫个什么名目 .从充任宾语的资料看宾语能够分为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类 .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任还是谓词性词语充任取决于支配它的动词 .有的动词要求带体词性宾语如 "提升水平 "" 培育人材""买书 "" 来了三个人 ".有的动词要求带谓词性宾语如" 感觉痛苦 "" 显得快乐 "" 主张改革 "" 严加.比如 :防备 "" 加以批评 "" 予以打击 ".有的动词既能够带体词性宾语又能够带谓词性宾语A 喜爱英语喜爱学英语B 爱书爱喧闹C 担忧他担忧失事D 研究方案研究如何安排工作E 同意他的做法同意去黄山春游F 开始新的生活开始上课2 双宾语"" 有的动词能带双宾语一般是前一个指人叫近宾语后一个指事物叫远宾语 .如 " 她教我们数学我们 "是近宾语 " 数学 "是远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如 " 问教欠还交租给送赠输赔奖告诉讨教称骂托 " 等 .这种动词有的要求两个宾语同现缺一不可以如 " 称他老大哥 "; 有的能够不带近宾语如" 借 (他 )五块钱 "; 有的能够不带远宾语如 "告诉你 (一个好信息 )";有的后边能够只出现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如 "教我们 "" 教英语 "" 教我们英语 ".假如远宾语较长近宾语以后也可用逗号或冒号分开分开后还是双宾语 . 比如 " 小王告诉我们火车明日上午九点开出 ".但假如近宾语后边出现了动词便构成了连动构造了不再是双宾结构 .比如 " 小王告诉我们说火车明日上午九点开出 "." 告诉 " 和 "说 " 各自带宾语前后构成连动构造. (四 )补语。
谓语成分分析研究句子的谓语动词及其结构
谓语成分分析研究句子的谓语动词及其结构谓语成分分析:研究句子的谓语动词及其结构句子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单位,而谓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
通过对句子中谓语动词的分析,可以揭示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本文将对谓语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结构。
一、谓语动词的基本性质和作用谓语动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动词,它是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要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谓语动词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确定性:谓语动词能够确定句子所表达的动作、状态或存在的内容,它使句子具有完整的意义。
2. 表达时态和语态:谓语动词可以表达句子所处的时间、态度和语态,从而使句子的意义更加丰富。
3. 表达主谓关系:谓语动词能够与主语形成主谓关系,通过谓语动词,人们可以理解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4. 表达主要信息:谓语动词承载着句子中最重要的信息,它在句子中起到主导作用,决定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二、谓语动词的结构谓语动词的结构可以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两种形式。
1. 简单谓语:由单个动词构成,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例如:“跑”,“学习”,“看”。
2. 复合谓语:由动词和其他成分构成,修饰或限制谓语动词的意义。
具体的形式包括:a. 助动词+主动词:助动词是用来表示时态、语态和情态的动词,主动词则是实际执行动作的动词。
例如:“正在跑”,“会学习”,“应该看”。
b. 系动词+表语:系动词用来联系主语和表语,表达主语的状态或属性。
表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例如:“是老师”,“变得善良”,“看起来很累”。
三、谓语成分的分析谓语成分由谓语动词及其修饰部分组成,研究谓语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1. 谓语动词:谓语成分的核心部分,用来表达动作、状态或存在。
2. 动词短语:指由动词和与之相关的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
动词短语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和情态的变化。
例如:“在跑步”,“把书放在桌子上”,“被小狗追赶”。
体词谓语句 被动句 比较句 固定结构
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基本上是以判断动词“是”为谓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基本上是以判断动词“ 为谓语的句子。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动词,而是直接以名词、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动词,而是直接以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同时, 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同时,也借助 一些其它的词语来帮助判断。 一些其它的词语来帮助判断。
句法( 第八章 句法(下)· 第一节
体词谓语句
一、什么是体词谓语句? 什么是体词谓语句? 什么是体词? 1、什么是体词? 体词是具有事物性的词。 体词是具有事物性的词。 体词的语法功能是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语法功能是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体词的语法功能是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包括充当介组的宾 一般不能用副词“ 没有”修饰。 语),一般不能用副词“不”或“没有”修饰。 体词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四类。 体词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四类。 体词和谓词是对应的概念。 体词和谓词是对应的概念。 谓词是起陈述作用的词。谓词语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 主要是作谓语, 谓词是起陈述作用的词。谓词语法功能 主要是作谓语,谓词 前可以加上否定副词“ 谓词包括动词、 前可以加上否定副词“不”。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代替 这两类词的代词。 这两类词的代词。 2、什么是体词谓语句? 、什么是体词谓语句? 体词谓语句即用名词、代词、数词、 体词谓语句即用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体词或体词性短 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晋语三·》 补充例) ④夫众口祸福之门! 《国语 晋语三 》(补充例) 众口祸福之门! 国语·晋语三 祸福之门 荀卿,赵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补充例) 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补充例)
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研究综述作者:赵晴菊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两个方面论述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的研究状况,并总结了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在静态研究方面,描写分类的角度不统一,语言事实基础薄弱。
在动态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总得说来,体词谓语句的研究是从静态的描写向动态的解释发展。
关键词:体词谓语句静态动态描写解释一、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研究回顾“名词作谓语”是汉语和印欧语的差别之一。
本文拟从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两个方面来介绍20世纪40年代以来体词谓语句的研究状况,总结体词谓语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路。
(一)体词谓语句的静态研究静态研究包括体词谓语句的结构、分类和性质三个方面,笔者将就这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体词谓语句静态研究的现状。
1.体词谓语句的结构对于体词谓语句的结构问题进行考察的学者不多,而已有的成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并不一致。
总体看来,大多数学者主要讨论谓语的结构形式,例如朱德熙(1982)、刘月华(1983)、叶长萌(1987)、房玉清(1992)(陈满华2003:43)。
很少有人讨论体词谓语句的主语,笔者所搜集的资料中只有陈建民(1986)、陈一、赵惜微(1998)、王珏(2001)对这个问题有所涉及。
陈建民探讨了三种体词谓语句的主语:(1)主语是名词及名词短语;(2)主语是动词及动词短语;(3)主语是小句。
陈一、赵惜微(1998)指出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的动词“一般限于表示动作、行为的动态动词”。
王珏(2001)则列举了主语的九种形式。
他们三家的研究都涉及了体词谓语句的主语问题,但都没有深入挖掘,更没有作专门的考察。
主语问题一直是体词谓语句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2.体词谓语句的分类由于各家观察角度的不同,对体词谓语句的分类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不过,总得看来,分类的角度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结构出发,二是从语义出发。
主谓谓语句结构语义语用_理论说明
主谓谓语句结构语义语用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主谓谓语句作为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其在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主谓谓语句的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对其进行理论说明。
通过对主谓谓语句的系统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组成方式、含义以及在交际中的使用方式。
1.2 文章结构文章按以下顺序展开: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主谓谓语句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句子结构等要素;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特征,包括主体意义、修饰意义以及其他相关的语义特征;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阐述主谓谓语句的语用功能,包括陈述功能、疑问功能以及命令与请求功能;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总结,并对主题进行展望或进行相关意义上的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从理论角度对主谓谓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和说明。
通过对其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主谓谓语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本文也希望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考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主谓谓语句并理解其他相关研究。
通过对主谓谓语句的探讨,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范围,并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提供一定的指导。
2. 主谓谓语句的结构2.1 主语主语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通常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被动地接受动作的对象。
主语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或从句等。
在主谓谓语句中,主语负责提供动作的核心意义,并且决定了谓语所指向的实体或概念。
例如,在句子“小明喜欢跳舞。
”中,主语“小明”起到了进行喜欢这个动作的作用。
2.2 谓语谓语是描述主语行为、状态或属性的核心部分,用来说明主谓之间的关系。
简单句中,谓语通常由一个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或连接动词构成。
及物动词需要有宾语来完整表达其意义;不及物动词则不需要宾语;而连接动词则连接主语和表语。
例如,在句子“他吃饭。
”中,“吃”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与之呼应。
写作中的句子成分与结构解析与应用
写作中的句子成分与结构解析与应用写作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句子作为写作的基本单位,决定了句子的表达效果和观点的准确传递。
句子的成分和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写作的准确性和表达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句子的成分和结构进行解析,并探讨在写作中应如何运用。
一、句子的成分解析在句子中,成分是指句子中具有特定功能和相对稳定语法地位的词或词组。
根据不同的功能,句子的成分可以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同位语等。
1. 主语(Subject): 主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通常指出谁或什么在进行动作或承受动作。
主语一般位于谓语的前面,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ing形式等。
例句1:Mike is studying in the library.例句2:Reading books provides us with knowledge and pleasure.2. 谓语(Predicate): 谓语是句子中表示主语所进行或承受的动作、状态或性质的核心成分。
谓语通常由动词来充当,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名词等。
例句1:She is writing an article.例句2:The sky turned dark.3. 宾语(Object): 宾语是句子中表示主语所作用的对象或者承受动作的对象。
宾语通常位于动词之后,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ing形式等。
例句1:He bought a new car.例句2:I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4. 定语(Attributive): 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于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或描绘。
定语通常位于被修饰词之前。
例句1:The beautiful flowers are blooming.例句2:We live in a small house.5. 状语(Adverbial): 状语是对动词、形容词、副词、句子等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用于说明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程度等信息。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
著作部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 1995年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高更生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9年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饶长溶《汉语层次分析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邵敬敏《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王国璋吴淑春等《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商务印书馆 1996年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 1992年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徐枢《宾语和补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俞如珍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于思《句法的逻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4年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1991年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0年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1985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论文部分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数词、量词虚词重叠短语句法成分句法分析句型句类复句句群一、词类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马庆株《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文炼《与分类有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邢福义《词类问题的思考》《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徐枢《兼类和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尹斌庸《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张连生《词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朱林清《论词类的语法功能及词性的确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TOP二、名词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限的考察》《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邵敬敏《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邢福义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其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TOP三、动词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范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1988年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马希文《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一)商务印书馆1983年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吴为章《动词研究述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尹世超《试论粘着动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TOP四、形容词、区别词崔永华《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语言学论丛》(九)商务印书馆1982年齐沪扬《区别词的语法性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形容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谭景春《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中国语文》1992年第2期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吕淑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TOP五、副词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聂仁发《否定次“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年TOP六、数词、量词方梅《宾语和动量词的词序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郭继懋《也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99年第4期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项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宋玉柱《关于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张万起《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TOP七、虚词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六)商务印书馆 1980年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马学良史有为《说“哪儿上的”及其“的”》《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倪宝元《也谈“的、地、得”的分合》《汉语学习》1983年第6期沈开木《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周刚《连词的范围和分类之再认识》《中国语学》(246号)日本中国语学会 1999年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中国语研究论集》日本中国书店1999年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的“的”字》《语法丛稿》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TOP八、词语的重叠卞觉非《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2期TOP九、短语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齐沪扬、王爱红《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TOP十、句法成分陈平《试沦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郭熙《“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李英哲《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词序》(陆俭明译)《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3期廖秋忠《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刘月华《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陆丙甫《汉语定语的分类及其顺序》《华文世界》1989年第4期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词序》《语言学论丛》(13)商务印书馆 1984年马庆株《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中国语言学报》1991年第4期马庆株《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词序》《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孟庆海《动词+处所宾语》《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屈承喜《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4年第1期屈承喜《汉语词序与词序变迁中的问题》《语言学论集:理论、应用及汉语语法》台北艾鹤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邵敬敏《从语序的三个方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史有为《施事的分化与理解》《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王光金《动词直接做定语时的位置》《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项开喜《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徐枢《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十名施+动”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杨成凯《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余志鸿《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张伯江《动趋式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郑怀德《“住了三年”和“住了三年厂”》《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8月—9月号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TOP十一、句法分析方经民《哈里斯的变换理论》《语言学通讯》1989年第1—2期李临定《试谈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说起》《中国语文》1992年第5期陆俭明《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2期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学习和探索》1979年第4期马庆株《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维贤《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语文研究》1991年第4期吴为章《运用变换理论的先驱——〈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之二》《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徐枢《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述评》《语法研究与探索》(七)商务印书馆 1995年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TOP十二、句型陈建民《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范芳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范继淹《多项NP句》《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范继淹《无定NP主语句》《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范晓《动谓句的定型问题》《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VP主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施事宾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兼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胡裕树《如何确定句型》《中文自修》1984年第4期李临定《谈谈句型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吕文华《“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马庆株《现代汉语的双宾构造》《语言学论从》(十)商务印书馆1983年施关淦《动词谓语句型简论》《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6年宋玉柱《经历体存在句》《汉语学习》1991年第5期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字句》《中国语文》1983年第6期王维贤《说“省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6期文炼《句子的理解策略》《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易绵竹《汉语把子句和被字句探析》《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殷志平《“被”字句研究综述》《中国语文天地》1990年第1期詹开第《有字句》《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周小兵《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邢福义《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TOP十三、句类: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黄国营《吗字用法研究》《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李子凡《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林裕文《谈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吕淑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邵敬敏《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 1999年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举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沈开木《反问语气怎样起否定作用》《汉语学习》1992年第5期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江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2期于根元《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袁毓林《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TOP十四、复句:范晓《补重复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龚千炎《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语言文字探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梅立崇《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1期邢福义《“越X,越Y”句式》《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邢福义《复句的分类》《句型与动词》语文出版社 1987年邢福义《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第2期邢福义《反递句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邢福义《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1期徐杰《“即使A,也B”句的语法逻辑问题》《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王维贤《论转折句》《中国语言学报》(4)商务印书馆 1991年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TOP十五、句群:田小琳《句群的修辞》《修辞学新探》论文集(香港)1995年吴为章《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吴为章《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学语文》1989年第6期吴为章《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中国语言学报》(6)商务印书馆 1996年邢福义《选择问的句群形式》《汉语学习》1993年第6期。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解析二
汉语句子成分解析二目录(一)主语和谓语(二)述语和宾语(三)定语(四)状语(五)补语(六)中心语汉语中的句子成分有六种:(一)主语和谓语,(二)述语和宾语,(三)定语,(四)状语,(五)补语,(六)中心语。
以下我们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分析一下:(一)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指出“谁”或“什么”。
主语一般用在谓语前面,表示已知的确切的事物,例如:那位老师‖不是本地人。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观众们‖为演员们的精湛技艺鼓掌喝彩。
他‖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学生。
1、主语与谓语的关系2、主语的构成3、主语的语义类型4、谓语的构成1、主语与谓语的关系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
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
在句子中,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主语之后往往可以有停顿,也可以加上相应的语气词。
例如: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
那时候的学生啊,都喜欢听他的课。
2、主语的构成根据构成主语的词语的语法性质,可以将主语分为:体词性主语谓词性主语Ⅰ体词性主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的主语是体词性主语。
能够充当体词性主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数词、定中短语、体词性联合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复指短语、量词短语等。
名词作主语:论文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阳光照射在雪白的大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现在是北京时间六点整。
(时间名词作主语)当中矗立着一尊塑像。
(方位名词作主语)代词作主语:她‖觉得大地的胸怀无比宽阔,能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
这‖是我们辛辛苦苦几年的劳动成果。
数词作主语:十‖是五的两倍。
初一‖是阳历的三号。
定中短语作主语: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
那种开紫色小花的草‖花枝叶形都很小。
体词性联合短语作主语: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
淙淙的流水声和山鸟的鸣叫声‖相映生趣。
“的”字短语作主语:看热闹的‖围了一圈。
体词属性范畴性的汉语例子
体词属性范畴性的汉语例子1.体词的功能与范围关于休词的语法功能,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的界定具有代表性:休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
但是,体词在什么情况下作谓语,语法学者大多从句法角度入手,描写休词谓语与主语的各种意义,不仅有指称作用,而且有陈述作用,因而可以作谓语,有谓词性。
虽然如此,有顺序义的体词用确定词类标准一衡量,也还得归入体词中,只是不宜用能否作谓语这一条来衡量就是了(《顺序义刈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以下简称《顺序义》)。
这是对前辈学者所作界定的有力补充和发展。
从范围说,体词是与谓词相对而言的。
一般的看法是,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体词性代词,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代词。
二者之间似乎泾谓分明,但是汉语的事实却非如此。
他指出:体词由于顺序义陈述义强弱的不同而形成一个系列,同样,谓词由于陈述义强弱的不同也形成了一个系列,这两个系列相衔接,陈述与指称构成了一个连续统,从语法与语用的关系上看,典型的谓词和典型的体词分别与陈述义和指称义相联系。
连续统的中间部分或曰过渡带较大,包括非典型的谓词和非典型的体词(《指称义动词和陈述义名词》,以下简称《指称义》)。
2.体词的次类划分词类次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各个词类内部的不同现象,为了更好地阐述有关的规律。
自《马氏文通》以来,语法学者都非常重视词类划分研究。
比较而言,谓词中动词和形容词的次类划分研究异彩纷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词中名词、数词、量词的次类划分研究则比较沉寂,少有开拓性的进展。
以量词为例。
根据次类数目的多少,量词的再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两分法,如《暂拟汉语语法》把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另一种是多分法,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把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量词、自主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九类。
两分法虽简明但粗疏,物量词可以修饰动词(指称义动词),动量词可以修饰名词(陈述义名词)﹔多分法虽细致但杂乱,分类标准不统一,有的根据意义标准(如容器量词),有的根据功能标准(如动量词),有的根据来源标准(如临时量词),有的根据构成方式标准(如复合量词)。
现代文中句子含义的系统分析
现代文中句子含义的系统分析现代文中的句子往往含义深刻,传达了作者思想、意图和情感。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句子的含义是理解作者意图的关键。
以下是现代文中句子含义的系统分析:1. 语境分析:在理解句子含义时,需要从语境出发。
语境可以包括前后句子、段落,以及整篇文章的主旨。
通过语境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2. 词汇分析:在句子分析中,词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单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词义。
通过理解每个单词的词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句话中,“苦短”和“及时行乐”都是常用的词语,其含义也是比较明显的。
3. 语法分析:语法分析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组织。
例如,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主要含义。
同时,语法分析还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中的修饰语,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4. 上下文分析:除了语境、词汇和语法之外,上下文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需要考虑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的目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其它句子之间的关系。
5. 音韵分析:在一些情况下,音韵分析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黄河之水清”这句话中,“清”和“千”一字的音韵相近,提示出这是一句比喻。
综上所述,现代文中句子含义的系统分析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语境、词汇、语法、上下文和音韵等。
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句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和情感。
体词谓语句与词类的划分
将实 词 划分 为谓 词 和体词 两 大类 , 前 者 包 括动 词 和 形 容词 , 其 短语 的 主要 功 能 是 充 当谓 语 ¹ , 但 也 可 以充 当主语 和 宾语 ;后者 包括 数量 词 和名 词 , 其短 语 的主 要 功能 是 充 当 主语 和 宾语 , 但
不能 充 当谓语 "
不过 , 在 一定 的情 况下 , 体 词性 短语 也会 像例 (l ) 和 例 (2 )那 样 单独 出现 在 主语 后 面 , 而 且 具有 谓语 的一般 特性 "通 常都认 为 , 这 种句式 在 口语 中较 为 常见 , 但 在 书 面语 中较 少使 用 (如
(7 ) 都 已经 洛 阳 了 , 还 不 赶 快 收 拾 行 李 "
(8 ) 上 顿腌 萝 卜小米 粥 , 下顿 小米 粥腌 萝 卜 " 9 )有 一 回 , 他 买 了 四只鸡 , 大伙 儿你 一条腿 , 他 一块 胸脯 , 真 过瘾 " ( (1 0 ) 比如在 住 房分 配上规 定 :工程 师住 三室 一厅 , 助理 工程 师二 室一厅 "
关键 词 体词 谓词 体词谓语 句 词类 划分
O
体词和体词谓语句
自从 有 了现代 意 义上 的汉语 语 法 分 析 (马 建 忠 18 9 8 ), 汉语 的词 是 否 应 该 分 类 , 能 不 能 分 类 , 以及 如何分 类 , 就一 直是 语法 学界 的热 门话 题 " 5 0 年代 有 过一 场 关 于词 类 问题 的论 战 , 得 出 的结论 是采 用结 构标 准 , 因为 / 结构 关 系能 照顾 的面最 大 , 宜 于 用来 做 主要 的 分类 标 准 0( 吕 叔湘 19 5 4 / 19 9 0 :2 71) " 不过 , 吕叔 湘 先生也 承认 , 实 际情 况是 / 主 要依 靠 句 法功 能 0, 因为 语 法 功能 并不 能解 决 所有 的划类 问题 , 所 以 / 不得 不采用 多重标 准 , 而多重 标 准的结 果 总是参 差 的 0
透视新世纪香港文学》——改版后《香港文学》期刊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体谓结构是体词或体词性成分作谓语的主谓结构,也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结构,我们记作X·NP。
全面研究X·NP对于我们学习,掌握和传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都有重要意义。
但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够全面和系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更为全面的考察。
体谓结构是一种特殊的主谓结构。
一方面,它具备主谓结构的“万能”性;另一方面,它在成句时又受到各种限制。
而这又是由它的句法特征和句法性质所决定的。
传统上认为X·NP只有一种语义搭配类型。
我们从分别考察X和NP的语义类型入手,应用理论计算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最终得出它所有的语义搭配类型。
此外,我们还对NP的语义特征作了概括。
多数体谓结构属于主位-述位的话语结构。
从表述类型、语气、语体等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体谓结构分为不同的语用类别。
它具有指称-陈述功能、信息功能、篇章功能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体词谓语;句法限制;语义类型;话语结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is a ubiquitous structure in modern Chinese with nominal words or components acting as its predicate, which is formalized as X·NP.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is, in nature, a branch of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zes. For one thing, it is featured by the universal characters of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for another, it is limited in terms of forming a sentence. All of these is determined by the features and nature of its syntax.Traditionally, there is only one semantic allocation type admitted in X·NP. Using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evalu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with illustration, however, this paper inspects respectively the syntactic types of X and NP, and hence all the semantic types.Most of the 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s belong to the pragmatic structure of topic theme-rheme. 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pragmatic catego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uch as expression type, mood and style and is featured by the reference-statement function, information function, text function and so on.Key words: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restrictive conditions;semantic types;discourses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论文部分一、词类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马庆株《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文炼《与分类有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邢福义《词类问题的思考》《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徐枢《兼类和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尹斌庸《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张连生《词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朱林清《论词类的语法功能及词性的确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TOP二、名词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限的考察》《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邵敬敏《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邢福义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其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TOP三、动词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范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1988年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马希文《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一)商务印书馆1983年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吴为章《动词研究述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尹世超《试论粘着动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TOP四、形容词、区别词崔永华《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语言学论丛》(九)商务印书馆1982年齐沪扬《区别词的语法性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形容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谭景春《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中国语文》1992年第2期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吕淑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TOP五、副词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聂仁发《否定次“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年TOP六、数词、量词方梅《宾语和动量词的词序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郭继懋《也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99年第4期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项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宋玉柱《关于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张万起《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TOP七、虚词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六)商务印书馆 1980年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马学良史有为《说“哪儿上的”及其“的”》《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倪宝元《也谈“的、地、得”的分合》《汉语学习》1983年第6期沈开木《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周刚《连词的范围和分类之再认识》《中国语学》(246号)日本中国语学会 1999年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中国语研究论集》日本中国书店 1999年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的“的”字》《语法丛稿》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TOP八、词语的重叠卞觉非《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2期TOP九、短语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齐沪扬、王爱红《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TOP十、句法成分陈平《试沦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郭熙《“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李英哲《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词序》(陆俭明译)《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3期廖秋忠《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刘月华《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陆丙甫《汉语定语的分类及其顺序》《华文世界》1989年第4期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词序》《语言学论丛》(13)商务印书馆1984年马庆株《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中国语言学报》1991年第4期马庆株《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词序》《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孟庆海《动词+处所宾语》《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屈承喜《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4年第1期屈承喜《汉语词序与词序变迁中的问题》《语言学论集:理论、应用及汉语语法》台北艾鹤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邵敬敏《从语序的三个方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史有为《施事的分化与理解》《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王光金《动词直接做定语时的位置》《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项开喜《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徐枢《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十名施+动”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杨成凯《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余志鸿《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张伯江《动趋式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郑怀德《“住了三年”和“住了三年厂”》《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8月—9月号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TOP十一、句法分析方经民《哈里斯的变换理论》《语言学通讯》1989年第1—2期李临定《试谈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说起》《中国语文》1992年第5期陆俭明《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2期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学习和探索》1979年第4期马庆株《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维贤《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语文研究》1991年第4期吴为章《运用变换理论的先驱——〈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之二》《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徐枢《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述评》《语法研究与探索》(七)商务印书馆 1995年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TOP十二、句型陈建民《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范芳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范继淹《多项NP句》《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范继淹《无定NP主语句》《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范晓《动谓句的定型问题》《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VP主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施事宾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兼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胡裕树《如何确定句型》《中文自修》1984年第4期李临定《谈谈句型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吕文华《“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马庆株《现代汉语的双宾构造》《语言学论从》(十)商务印书馆1983年施关淦《动词谓语句型简论》《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6年宋玉柱《经历体存在句》《汉语学习》1991年第5期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字句》《中国语文》1983年第6期王维贤《说“省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6期文炼《句子的理解策略》《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易绵竹《汉语把子句和被字句探析》《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殷志平《“被”字句研究综述》《中国语文天地》1990年第1期詹开第《有字句》《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周小兵《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邢福义《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TOP十三、句类: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黄国营《吗字用法研究》《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李子凡《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林裕文《谈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吕淑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邵敬敏《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举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沈开木《反问语气怎样起否定作用》《汉语学习》1992年第5期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江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2期于根元《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袁毓林《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TOP十四、复句:范晓《补重复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龚千炎《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语言文字探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梅立崇《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1期邢福义《“越X,越Y”句式》《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邢福义《复句的分类》《句型与动词》语文出版社 1987年邢福义《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第2期邢福义《反递句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邢福义《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1期徐杰《“即使A,也B”句的语法逻辑问题》《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王维贤《论转折句》《中国语言学报》(4)商务印书馆 1991年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TOP十五、句群:田小琳《句群的修辞》《修辞学新探》论文集(香港)1995年吴为章《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吴为章《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学语文》1989年第6期吴为章《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中国语言学报》(6)商务印书馆 1996年邢福义《选择问的句群形式》《汉语学习》1993年第6期著作部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 1995年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高更生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9年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饶长溶《汉语层次分析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邵敬敏《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王国璋吴淑春等《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商务印书馆 1996年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 1992年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徐枢《宾语和补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俞如珍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于思《句法的逻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4年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1991年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0年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1985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
体词谓语句
体词谓语句
嘿,朋友!你知道啥叫体词谓语句不?比如说“这苹果五个”“他高个子”,这就是体词谓语句啦!
体词谓语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又有点神秘?就像你在黑暗中摸索,突然发现了一束光,那种新奇感是不是特别强烈?想想看,咱们平常说话,“今天星期一”,这多自然啊,这也是体词谓语句。
再比如,有人问你“这衣服啥颜色?”你回答“红色”,这不就是简单明了的体词谓语句嘛!
你想想,如果没有体词谓语句,咱们交流得多费劲呀!好比走路没有了平坦的大道,全是崎岖小路,那得多累啊!
体词谓语句就是这么简单直接,不拐弯抹角,把关键信息一下子就告诉你。
它就像一个直爽的朋友,有啥说啥,绝不藏着掖着。
我觉得体词谓语句在咱们的日常交流中可太重要啦,它让表达更简洁清晰,节省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呢!你说是不是?。
关于体词性谓语句的理论思考
关于体词性谓语句的理论思考体词性谓语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它的特点是句子的主语是一个体词,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或代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结构是:体词+谓语动词+其他成分。
体词性谓语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一种行为或动作,它可以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表达一种具体的行为。
体词性谓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它的主语是一个体词,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或代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主语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也可以是一个副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谓语动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也可以是一个副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体词性谓语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只有一个。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体词谓语句
第三节古代汉语的体词谓语句体词谓语句指的是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体词或体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体词谓语句与通常所说的判断句不是一个概念,它包括判断句,也包括说明、描写、列举和表示原因等体词做谓语的句子。
古代汉语中不同类型的体词谓语句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主要是“也”的用与不用有差异,学习时要注意。
一、表示判断的体词谓语句(判断句),句末一般要用“也”1、...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2、...,...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者,... 。
兵者,不祥之器。
4、...,... 。
荀卿,赵人。
刘备,天下枭雄。
5、在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匪)”表示否定判断,加“即、乃、必”等加强肯定判断。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吾翁即若翁。
吕公女乃吕后也。
6、在谓语前加语气词“唯(维、惟)、伊(繄)”等帮助表示判断。
厥土惟白壤。
我马维骐。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7、判断句的主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这时句末一定要用语气词“也”。
邴夏曰:“射其御者,[ ]君子也。
”问何故,对曰:“[ ] 翳桑之饿人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这种判断句多出现在对话中。
判断动词“是”和“为”出现的都比较早,“为”出现在《论语》里,“是”出现在秦汉之际:子为谁?为仲由。
(论语·微子)余为伯儵,余,而祖也。
(左传·宣公三年)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
(谷梁传·桓公六年)魏晋以后,凡口语化程度较高的作品中,判断动词“是”的出现频率就高,但仿古的文言作品中,判断句仍以不用判断动词为常见格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白话文兴起的时代。
二、表示比况的体词谓语句表示比况的体词谓语句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如”、“像”、“好比是”等来理解。
这种体词谓语句的句末可以用“也”,也可以不用。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颜渊)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研究综述本文从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两个方面论述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的研究状况,并总结了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在静态研究方面,描写分类的角度不统一,语言事实基础薄弱。
在动态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总得说来,体词谓语句的研究是从静态的描写向动态的解释发展。
标签:体词谓语句静态动态描写解释一、现代汉语体词谓语句研究回顾“名词作谓语”是汉语和印欧语的差别之一。
本文拟从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两个方面来介绍20世纪40年代以来体词谓语句的研究状况,总结体词谓语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路。
(一)体词谓语句的静态研究静态研究包括体词谓语句的结构、分类和性质三个方面,笔者将就这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体词谓语句静态研究的现状。
1.体词谓语句的结构对于体词谓语句的结构问题进行考察的学者不多,而已有的成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并不一致。
总体看来,大多数学者主要讨论谓语的结构形式,例如朱德熙(1982)、刘月华(1983)、叶长萌(1987)、房玉清(1992)(陈满华2003:43)。
很少有人讨论体词谓语句的主语,笔者所搜集的资料中只有陈建民(1986)、陈一、赵惜微(1998)、王珏(2001)对这个问题有所涉及。
陈建民探讨了三种体词谓语句的主语:(1)主语是名词及名词短语;(2)主语是动词及动词短语;(3)主语是小句。
陈一、赵惜微(1998)指出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的动词“一般限于表示动作、行为的动态动词”。
王珏(2001)则列举了主语的九种形式。
他们三家的研究都涉及了体词谓语句的主语问题,但都没有深入挖掘,更没有作专门的考察。
主语问题一直是体词谓语句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2.体词谓语句的分类由于各家观察角度的不同,对体词谓语句的分类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不过,总得看来,分类的角度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结构出发,二是从语义出发。
结构分类的代表有朱德熙(1982)、刘月华(1983)、叶长萌(1987)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义> 状态义> 性质义> 领有义> 存在 义> 判断义> 比例义 相应的语法等级应该是:
加“了”> 加状语> 加“的”> 加“有”> 加 “有/ 是”> 加“是”
Ho pper 和 T ho mpson( 1980) 在考察动词小 句时, 揭示了语言结构中及物性( t ransitivit y ) 的 一系列普遍特征。他们所谓的及物性不仅是动词 本身的问题, 而是整个句子的问题。及物性也不 是及物与不及物的二元对立, 而是一个连续统, 在这个连续统上句子可以呈现出较高或较低的 及物性。他们还列出了衡量句子及物程度的一组 相关的参数。( 参见陶红印 1994) 体词谓语句不 同于动词谓语句, 就在于它们的及物性非常弱。 上文我们描写了体词谓语句的语义等级, 这也是 一个连续统。连续统最左端的表变化义的体词谓 语句处在动词谓语句与体词谓语句的交接点上, 它比一般的动词谓语句及物性弱, 比一般的体词 谓语句及物性强。表变化义的体词谓语句带有完 成体范畴, 这是衡量它的及物性的一个重要参 数。
·1 5·
2001 年 2 月 第1期
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
F eb. , 2001 N o. 1
§2 体词谓语句的语义等级 2. 1 传统语法把句子分为三类: 叙事句、描 写句、判断句, 义指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前者动作性最强, 后者动作性最 弱。根据我们的考察, 体词谓语句并不限于判断 句一种, 也有前两种, 并且可以分得更细。我们 尝试着这样描写体词谓语句的语义等级: ·14·
而很难占据谓语的位置。指称功能弱的体词性 成分, 相对来说, 陈述功能就强, 更容易占据谓 语的位置。如果能从体词的范畴性角度来比较 一下体词性成分的功能价值, 将是很有意义的。
3. 1. 1 有的体词谓语句, 主语和谓语可以 自由颠倒, 也就是说, 句中这两个体词性成分的 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在值上是相等的。例如:
词的谓词化现象的有马庆株( 1991) , 他考察了 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为什么有顺序 义语义特征的体词性成分能够谓词化具有陈述 功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语言系统中的体词和谓 词, 其认知基础分别是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 作为物质世界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它们之间并 不是严格对立的, 有序性是空间和时间共有的 特征。事物的有序性既可以通过时间表现出来, 也可以通过空间表现出来。例如铁路线沿线车 站的有序性既可以表现在空间方位上, 又可以 表现在时间先后上。因为人们可以从时间的推 移来感知空间的位移, 也可以从空间的位移来 感知时间的推移。马庆株列举的一些带有顺序 义的体词性成分都可以归纳出广义的数量义, 而数量的累积都是以时间的推移为基础的。因 而, 带有顺序义的体词性成分出现在谓语位置 上可以表示时间的变化。这是它们谓词化的根 本原因。
A . 绝对不能颠倒
一把椅子四条腿。→* 四条腿一把椅子 瓜菜半年粮。→* 半年粮瓜菜
B. 颠倒以后成为倒装句
那个博士怪脾气。→怪牌气, 那个博士。 你天大的胆子。→天大的胆子, 你。
C. 颠倒以后成为偏正结构
试用期三个月。→三个月试用期 黄瓜三斤, 土豆五斤。→三斤黄瓜, 五斤土豆
D. 颠倒以后成为同位结构
§1 顺序义与体词谓语句 1. 1 体词性成分的主要功能是指称。但在 某种范畴性语义特征的作用下, 在一定的句法 位置中, 可以出现功能游移现象, 因而具有陈述 功能。较早从体词性成分的语义范畴来考察体
·1 3·
2001 年 2 月 第1期
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
F eb. , 2001 N o. 1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n Nominal Predicate Sentence XIA N G K ai-x i
( I nstitute of L inguistics, Chi nese A cademy of S oci al Sci ences, B eij ing 100732) Key words: nom inal predicate sent ence; semantic hier ar chy; w o rd order Abstract: T his present paper m ainly discuss the f unct ional values of nominal pr edicat e sent ence in Chinese and it s cognit iv e-sem ant ic f oundations. Ow ing to t he ef fect of so me semantic feat ures, a nominal phrase in Chinese m ay hav e an incl inat io n of predicat ization, and has declarative f unct ion. T he ar ticle describes sem ant ic hier ar chy of nominal predicate sent ence in Chinese, and g ives a pr eliminary ex planation about some w or d-order rest rictio ns on nom inal predicate sent ence.
那个博士怪脾气。 他们多年的夫妻。
2001 年 2 月 第 1 期
汉语学习 Chinese L ang uage L ear ning
Feb. , 2001 No. 1
这类体词谓语句与相应的形容词谓语句表 义功能相似。
2. 5 领有义
他一对双胞胎儿子。 她三个 闺女。 一张桌子四条 腿。 平行四边形四条边。
1. 2 体词性成分充当谓语有两种情况。 ( 1) 谓语后面能加“了”。例如:
他已经教授了。 老王癌症晚期了。
( 2) 不能加“了”。例如:
小王 O 型血。 老张南方人。
谓 语能够带“了”的体词谓语 句表示变化 义, 带有完成貌时体信息。谓语不能带“了”的体 词谓语句往往表示事物处于某种状态, 或表示 句中两个名词性成分存在某种关系, 它们不带 有完成貌时体信息。表变化义的体词谓语句中, 谓语位置上的体词性成分大都具有顺序义语义 特征。而表示状态义以及其它语义范畴的体词 谓语句中, 谓语位置上的体词性成分不一定具 有顺序义语某些范畴性语义成分规定
了词的语法功能。在体词谓语句中, 体词性成分 之所以能占据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 充当句 中的谓语, 是与它所具有的某些范畴性语义成 分有关。考察谓语位置上体词性成分的语义范 畴, 对于认识体词性成分谓词化和功能游移的 内在动力很有价值。
0. 2 本文所讨论的体词谓语句尽管与名词 活用现象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但还是有很 大的差别。名词活用主要是指光杆名词在句法 结构中的功能变异, 更多的是言语现象。尽管有 的活用固定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 从临时用法 发展成兼类现象。体词谓语句中, 充当谓语的体 词性成分有的是光杆名词, 有的是短语, 它们负 载着某些范畴性语义成分, 本身具备谓词化的
北京, 伟大祖国的首都。→伟大祖国的首都 北京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邢福义
3. 2 根据我们的考察, 在体词谓语句中, 不 同范畴的体词性成分其功能价值( 即指称功能 和陈述功能) 是不相同的。这里列举若干对范畴 性体词性成分在价值量上的关系。表达式中, “> ”表示前者的指称功能大于后者, 后者的陈 述功能大于前者。这些表达式也就是某些体词 谓语句的语序规则。前者只能占据主语的位置, 后者只能占据谓语的位置。这里归纳的几条规 则, 未能涵盖体词谓语句的所有情况, 相互之间
2. 2 变化义 体词谓语具有顺序义或临时顺序义, 后面 带“了”。 2. 3 状态义
青年男女一对对, 出出进进的。 梅花点点, 爆竹声 声。 工地上号子一阵一阵的。 她长长的头发, 高高的 鼻梁, 大大的眼睛。
2. 4 性质义
他傻瓜( 草包/ 笨蛋/ 臭流氓/ ) 一个。 这东西也就废料一块, 没有什么用 处了。
比例义还有个引申义是“安排义”, 如:
下午政治学习。 星期六晚上 酒会。 一点到两点午 休。 十点晚间新闻报道。
§3 名词的范畴性与体词谓语句的语序 3. 1 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着名词和动词这 两个基本词类范畴的对立, 但几乎每种语言里 都存在名—动界限不清的现象。这种现象究其 根源在于人类的范畴化认识过程并非任意的, 而是通过典型现象逐渐扩展到边缘现象这样一 条途径来实现的。词类现象中的典型与非典型 问题, 是典型范畴理论的最好说明。典型的名词 是那些在话语中具体指称某个事物的名词, 这 种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在后续的话语中应具有突 出的地位。具备这种功能的名词将在最大程度 上显示出与它们相关的典型的语法特征, 否则 其名词性将受到削弱, 表现为名词在话语中的 指称功能相对降低, 这种情况下则很难体现名 词那些典型的语法特征。这就是高范畴性名词 与低范畴性名词的对立。在低范畴性成员间, 名 词与动词的界限也就不易划清。 在体词谓语句当中, 存在句法语义关系的 两个体词性成分, 由于范畴性语义特点的影响, 指称功能有强有弱, 从而制约着它们的句法位 置。指称功能越强, 陈述功能越弱, 反之亦然。指 称功能强的体词性成分经常占据主语的位置,
一斤五块钱。→五块钱一斤。 国庆节星期一。→星期一国庆节。
星期六晚上酒会。→酒会星期六晚上。 一间房子三个人。→三个人一间房子。
3. 1. 2 大部分体词谓语句主语和谓语不能 自由颠倒。第一个体词性成分只能占据主语的 位置, 第二个体词性成分只能占据谓语的位置, 也就是说, 第一个体词性成分的指称功能在值 上大于第二个体词性成分, 第二个体词性成分 的陈述功能在值上大于第一个体词性成分。我 们所说的主语和谓语不能自由颠倒主要有以下 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