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MS-3012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一、引言为了保护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确保信息资产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制定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公司员工提供信息安全的管理框架,规范员工的行为和责任,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信息安全管理范围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和移动设备等。
三、信息安全管理流程3.1 信息资产分类和评估公司应对所有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其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并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
3.2 安全策略制定和执行公司应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安全策略应包括密码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备份策略等。
3.3 风险管理和漏洞修复公司应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4 事件响应和处置公司应建立相应的事件响应和处置机制,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件,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修复。
3.5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公司应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其能够正确操作和处理信息资产。
四、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4.1 公司领导责任公司领导应对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并确保其执行。
4.2 部门负责人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信息资产负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
4.3 员工责任公司员工应遵守本制度规定的安全政策和操作流程,妥善保护信息资产,并及时报告安全事件。
五、信息安全措施5.1 访问控制措施公司应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和审计追踪,确保只有合法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信息资产。
5.2 数据保护措施公司应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采取物理和逻辑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5.3 安全监控和审计公司应建立安全监控和审计机制,对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日志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5.4 灾备和恢复措施公司应建立灾备和恢复计划,定期进行演练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在灾难事件中恢复正常运行。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满足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需要,保障公司信息安全,提高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内部管理体系,包括授予员工权限的原则、保护机密性信息的策略和程序、监控和检测安全事件的方法和程序、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措施、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安全培训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球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处理设备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
第四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符合公司经营管理要求,规范公司信息资源的利用。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信息安全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第六条所有公司员工都应当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维护公司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第七条公司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决策和监督。
第八条公司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特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第九条公司部门领导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第三章信息安全保护责任第十条信息系统的责任者负责该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操作和维护。
第十一条信息系统管理者需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和管理本系统的安全工作。
第十二条公司所有员工有责任保护公司的信息资源,任何破坏公司信息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制裁。
第四章信息资产管理第十三条公司信息资源应当进行分类、归档和备份。
第十四条公司信息资源的登记、使用、保管、维护和报废等所有环节应当进行严格控制。
第十五条公司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应当按照需求进行授权,并且进行审计。
第五章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第十六条公司信息系统应当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 导言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开示、损坏、修改或丢失。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采取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来保护信息系统和敏感信息。
本文档旨在建立和实施一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
2.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威胁。
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问题给组织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确保业务的正常运作,建立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变得迫不及待。
3. 目标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护组织内部的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开示、损坏、修改或丢失。
•建立信息安全意识,提高组织成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认识。
•规范信息安全管理的流程和操作,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范围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部所有的信息系统和敏感信息。
涵盖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
•用户账户和密码管理。
•数据备份和恢复。
•病毒防护和安全防范。
•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和应急响应。
5. 责任与义务5.1 组织层面•确保分配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指定信息安全负责人,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定期审查和更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与法律法规的要求一致。
5.2 信息安全负责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更新。
•监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
•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组织成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5.3 组织成员•遵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妥善保管个人账户和密码,不得私自泄露或分享给他人。
•使用合法授权的软件和工具,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或进行非法操作。
6. 信息安全控制措施6.1 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定期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一、物理访问制度ISMS-300111.目的12.范围13.职责14.员工外出管理15.来宾出入管理规定16.相关记录无2二、外部相关方信息平安管理规程ISMS-300221.目的22.范围23.职责24.管理规定2三、与政府相关资质申报及年审规定ISMS-300331.目的:32.职责:33.技术部相关管理要求:34.相关资质申报年审管理要求4四、信息系统容量规划及验收管理制度ISMS-300441.目的42.范围43.职责44.内容4五、信息资产管理规定ISMS-300551.目的52.范围53.保密信息定义54.秘密等级区分55.信息的分类56.保密文件的标识67.传送68.其它6六、信息系统设备管理规定ISMS-300671.目的和范围72.引用文件73.职责74.设备管理流程85.实施策略116.相关记录11七、机房管理规定ISMS-3007111.目的和范围112.引用文件113.职责和权限124.机房出入制度125.机房环境管理126.机房设备管理137.相关记录13八、笔记本电脑管理规定ISMS-3008131.目的132.引用文件143.职责和权限144.笔记本电脑使用规定145.平安配置规定156.外部人员使用笔记本的规定157.客户现场管理规定168.实施策略169.相关记录16九、介质管理规定ISMS-3009161.目的和范围162.引用文件163.职责和权限174.介质管理175.实施策略196.相关记录19十、变更管理规定ISMS-3010191.目的192.引用文件203.职责和权限204.变更步骤管理205.程序20十一、第三方效劳管理规定ISMS-3011221.目的和范围222.引用文件223.职责和权限224.第三方效劳管理规定235.实施策略24十二、数据备份管理规定ISMS-3012241.目的和范围242.引用文件253.职责和权限254.备份管理255.备份的验证26十三、邮件管理规定ISMS-3013261.目的和范围262.引用文件273.职责和权限274.电子邮件的帐户管理275.电子邮件使用规定276.邮件使用规定287.实施策略298.相关记录29十四、软件管理规定ISMS-3014291.目的和范围292.引用文件293.职责与权限304.软件管理305.审核、批准、发布306.软件归档和存放307.软件使用318.修订与升级319.软件作废3110.实施策略3211.相关记录32十五、系统监控管理规定ISMS-3015321.目的322.引用文件323.职责334.系统监控管理33十六、补丁管理规定ISMS-3016331.目的332.引用文件333.职责与权限334.补丁管理规定345.其他补丁:346.实施策略357.相关记录35十七、信息系统审核标准ISMS-3017351.目的和范围352.术语和定义363.引用文件364.职责和权限365.活动描述366.审核本卷须知:37十八、根底设施及效劳器网络管理制度ISMS-3018381.机房平安管理程序382.重要信息备份管理程序413.目的424.机房设备维护管理制度44十九、信息系统平安应急预案ISMS-3019451.电力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452.消防系统应急处理463.网络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464.网站与应用系统应急处理475.黑客入侵的应急处理476.大规模病毒〔含恶意软件〕攻击的应急处理48二十、终端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ISMS-3020491.计算机使用管理492.存储介质的管理513.办公软件使用管理规定52二十一、信息平安管理标准和操作指南ISMS-3021541.总则542.物理平安553.计算机的物理平安管理554.紧急情况555.网络系统平安管理566.网络平安检测。
ISMS0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1 适用范围为了对组织整体业务的信息安全活动进行指导,并表明组织管理层对信息安全的支持,特制定本方针。
本方针适用于组织ISMS涉及的所有人员(以下简称“全体员工”)和组织的全部重要信息资产及过程。
2引用文件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3术语和定义(此处略去)4职责4.1 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a)负责解释本方针,是本方针的归口管理部门;b)负责决定组织信息安全相关事项。
4.2信息安全部负责协调推行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方针政策。
4.3信息安全战略推进组负责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下发、信息安全部督导的ISMS相关文档。
5 ISMS范围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覆盖组织的所有业务,运行范围包括图1组织结构图中所示的所有业务部门,该范围与《适用性声明》保持一致。
组织结构示意图(略去)6信息安全基本策略6.1 信息安全方针及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免受各种威胁的损害,以确保业务连续性、业务风险最小化,投资回报和商业机遇最大化。
6.1.1 组织信息安全方针积极预防、全面管理、控制风险、保障安全。
信息安全方针应由CEO批准,发布并传达给全体员工和外部相关方。
6.1.2组织信息安全目标使已识别的信息资产满足信息安全的各项要求,包括法律法规、客户与相关方和组织业务要求。
具体目标包括:a)信息泄漏事件为零;b)引起组织主要业务中断时间累计不能超过2 h/年;c)引起组织主要业务中断事件发生次数小于1次/年;d)严重影响网络与信息系统可用性的事件小于1次/年;e)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以损失最小化、恢复时间最短化、避免再次发生为目标。
6.2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由以下人员组成:CEO、信息安全官、信息安全战略推进组、信息安全部门主管、信息安全员和用户。
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相获得CEO的支持,组织设立了三个不同级别的信息安全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信息安全部和信息安全战略推进组。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效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防范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安全威胁,维护组织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等。
无论是在组织内工作还是外派工作,所有人员都有责任遵守该管理制度。
二、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2.1 安全意识所有相关人员都应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信息安全规定和流程,并及时报告信息安全事件。
2.2 风险评估与控制组织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
2.3 权限控制组织应根据岗位需要,合理设置权限,并进行权限管理和控制,确保信息的合法获取和使用,防止非授权人员访问、修改或泄露重要信息。
2.4 信息备份与恢复组织应制定完善的信息备份与恢复方案,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及时测试和更新备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2.5 安全审计与监控组织应建立安全审计与监控机制,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和监测,发现安全漏洞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修复。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3.1 职责分工组织内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明确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职责和义务,并将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倡导全员参与、全员责任的信息安全管理。
3.2 安全培训与教育组织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与教育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信息安全责任感,确保员工威胁意识的稳定和提升。
3.3 信息分类与保护组织应对信息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类别信息的保护级别和对应的保护措施,并建立信息访问控制机制,防止非授权人员获取机密信息。
3.4 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是企业或组织为了保护其信息资产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措施。
它包括了信息安全目标、信息资产分类、信息安全责任、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安全事件管理、安全合规性、安全审计和监督等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并同时保护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利益。
它规范了各种信息安全管理活动的程序和标准,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提供了应对安全事件和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企业或组织的需求和特点,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信息安全策略和目标:确定组织对信息安全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各个部门和员工。
2. 信息资产分类和评估:将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重要性和安全级别。
3. 安全责任和组织架构: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4. 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理解。
5. 安全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等。
6. 安全事件管理:建立安全事件管理流程,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并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
7. 安全合规性:确保组织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合同要求。
8. 安全审计和监督: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监督,评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通过制定和遵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和组织可以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并提高组织的信誉和竞争力。
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策略

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包括安全目标、措施、时间表等 ,并严格执行。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
加强安全培训
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提升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04
资产安全
资产分类和管理
政策制定和发布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
根据组织业务需求和法律法规 要求,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政 策,确保信息安全的合规性和
有效性。
审核与修订
定期评估和修订信息安全政策, 确保其与组织发展、业务变化和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发布与传达
通过正式渠道发布信息安全政策, 确保所有员工和相关方了解并遵守 。
标准和规范遵从
01
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
遵循国家和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 ,如ISO 27001、NIST SP 800等。
02
合规性评估
定期评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安全标准和规范的合规 性,确保组织业务与法律要求的符合 性。
03
认证与认可
根据需要,可以寻求相关安全认证和 认可,以证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和技 术的专业性。
信息安全政策培训
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策略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和原则 • 安全政策和标准 • 组织安全 • 资产安全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 •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 安全审计和监控 • 合规性和符合性
01
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和原则
管理目标
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信息安全管理旨在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避免信息泄露、篡改或破坏。
ISMS信息安全方针

ISMS信息安全方针
1.1 信息安全方针
1. 信息安全方针文件
方针文件应得到管理者批准,并以适当的方式发布、传达到所有员工。
该文件应该阐明管理者对实行信息安全的承诺,并陈述组织管理信息安全的方法,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信息安全的定义,其总体目标和范围,以及其作为信息共享的安全机制的重要性(见引言);
申明支持信息安全目标和原则的管理意向;
对组织有重大意义的安全方针、原则、标准和符合性要求的简要说明,例如:符合法规和合同的要求;
安全教育的要求;
对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的防范和检测;
可持续运营的管理;
违反安全方针的后果;
对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和具体责任的定义,包括汇报安全事故;
提及支持安全方针的文件,如:特定信息系统的更加详细的安全方针和程序,或用户应该遵守的安全规定。
本方针应以恰当、易得、易懂的方式向单位的预期使用者进行传达。
1.2 评审与鉴定
方针应有专人按照既定的评审程序负责它的保持和评审。
该程序应确保任何影响原始风险评估根据的变化都会得到相应的评审,如:重大的安全事故、新的脆弱性、组织基础结构或技术基础设施的变化。
同样应对以下各项进行有计划的、定期的评审:
a)方针的有效性,可通过记录在案的安全事故的性质、数量和所造成的影响来论证;
b)对运营效率进行控制的成本和效果;
c)技术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指组织或单位为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份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 安全策略: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策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 组织架构: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权限,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委员会。
3.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资产清单、风险评估、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规定。
4. 风险评估与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漏洞修复、应急响应等。
5. 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向组织内部员工提供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6. 安全准则和规范:制定信息安全准则和规范,包括密码管理、访问控制、备份与恢复等方面的要求。
7. 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
8. 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安全事件。
9. 审计与监督: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建立监督机制。
10.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改
进和完善。
以上是一份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的制度内容需要根
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信息安全策略和程序管理规章制度

信息安全策略和程序管理规章制度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个人和机构数据存储在网络和云端,而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已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信息安全,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策略和程序管理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信息安全策略和程序管理规章制度展开,从不同角度,为您详细解析其必要性和操作性。
一、信息安全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信息安全策略被视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它旨在确保信息的100%安全性,以防止信息被非法窃取、篡改或破坏。
信息安全策略有助于组织建立一种全面的保护机制,以保护其信息系统免受内外部威胁的侵害。
以下是信息安全策略的重要性:1. 保护敏感信息:信息安全策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
对于个人而言,这可能是个人身份信息、账户密码等;对于企业而言,这可能是商业机密、客户数据等。
只有通过实施合理的信息安全策略,才能保障这些敏感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防止数据丢失:无论是自然灾害、硬件故障、黑客攻击还是人为失误,数据丢失都可能对个人和组织带来重大影响。
信息安全策略将通过备份、冗余存储等手段来确保数据的持续可用性,防止数据不可恢复地丢失。
3. 遵守法规和法律:随着数据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各个企业和组织都有义务确保其信息处理与存储符合法律的规定。
合规性是信息安全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合规的运营,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监管机构的法律风险。
二、信息安全策略的基本要素为了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以下是其基本要素:1. 风险评估和管理: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策略的基础。
组织应对其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潜在威胁和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缓解这些风险。
2.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信息安全策略应该规定明确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得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这可以通过密码、双因素认证、物理门禁等方式来实现。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所有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应用、网络通讯和信息资产的保护。
同时,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公司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以及外派人员。
三、基本原则1. 安全意识:公司所有员工都应具备高度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信息安全自觉性和责任感。
2. 风险评估: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安全策略: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策略,包括密码管理、访问控制、权限设置等。
4. 遵守法律法规: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法使用信息系统,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5. 审计追踪:建立信息安全审计和追踪机制,监控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四、信息资产管理1. 信息分类:对公司的信息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级别和敏感程度进行合理的分级管理。
2. 信息备份:制定信息备份策略,定期备份重要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3. 存储与传输:对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采取加密措施保障数据的机密性。
4. 信息清除:对已废弃或过期的信息进行及时清除,防止信息泄漏。
五、网络安全管理1. 网络访问控制:限制网络访问权限,明确用户的权限范围,禁止非授权人员随意访问。
2. 防火墙设置:建立安全防火墙,对外部网络进行控制和拦截,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3. 病毒防护:安装有效的病毒防护软件,定期检查病毒库并更新,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
4. 网络监控: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异常行为,防止网络攻击和入侵。
六、员工行为管理1. 用户账号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账号管理制度,包括账号分配、权限控制等。
2. 密码管理:要求员工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不得将密码告知他人或存储于公共场所。
信息安全制度管理

信息安全制度管理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信息安全制度管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如下:1. 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信息安全制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目标:确保信息安全制度管理工作达到以下目标:(1)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3)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4)不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原则:(1)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2)全面性原则:全面覆盖信息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无死角;(3)动态性原则:根据信息安全形势和业务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安全措施;(4)责任制原则: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5)协同性原则: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公司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安全制度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信息安全制度管理工作。
2. 工作机构(1)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安全制度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 制定、修订和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监督、检查和评估信息安全措施的实施效果;- 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
(2)设立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 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指挥、协调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 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如下:(1)负责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负责落实项目安全生产措施,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安全;(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4)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5)负责项目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
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二、信息安全管理目标1、确保公司的信息资产得到妥善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商业机密、财务数据、技术文档等。
2、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或破坏。
3、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履行信息安全的社会责任。
三、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1、设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信息安全策略、规划和决策。
2、明确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3、各部门设立信息安全员,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并配合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四、人员信息安全管理1、员工入职时应签署信息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2、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3、员工离职时应办理信息资产交接手续,收回其访问权限。
五、设备与环境信息安全管理1、对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办公环境进行安全管理,如限制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机房、数据中心等重要区域。
3、加强对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六、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管理1、建立网络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
2、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对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通信工具进行管理,防止敏感信息通过这些渠道泄露。
七、数据与信息安全管理1、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明确不同级别数据的保护要求。
2、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对备份数据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
3、对数据的访问、使用、传输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八、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管理1、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测试,确保其符合信息安全要求。
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策略管理规范

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策略管理规范(ISO27001-20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贯彻执行ISO27001:201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保障公司信息系统业务的正常进行,防止由于信息安全事件导致的公司损失,确保全体员工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执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用于贯彻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是所有从事、涉及信息安全相关活动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向客户、向社会、向认证机构提供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保证能力的依据。
第三条信息部在得到信息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负责本制度的更改和建立,信息部定期对其适用性、持续性、有效性进行评审,汇总更改需求和建议并上报。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信息安全委员会指导和批准,委员会下设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并设立信息安全顾问团。
第六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由信息部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和公司各部门主管任命的信息化专业员组成。
第七条信息安全顾问组由提供服务的外部安全产品公司或外聘的信息安全顾问组成。
第八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职责(一)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策略;(二) 评估信息安全顾问组意见的可用性;(三) 确定公司信息资产风险准则和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措施;(四) 组织并确保全公司信息安全教育活动的落实;(五) 监控公司的信息安全情况,监督检查信息安全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向信息安全委员会汇报;(六) 向两化融管理委员会提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和符合信息安全方针的改进需要,推行各项信息安全策略要求和控制措施;(七) 负责公司信息安全内部、外部评估的具体安排;(八) 推进组中各部门安全专员负责对本部门信息资产进行汇总上报,负责本部门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收集、上报与本部门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时负责在本部门内传达、落实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要求。
02信息安全方针及安全策略制度

文档密级:一般文档状态:[ ] 草案 [√]正式发布 [ ]正在修订受控状态:[√ ] 受控 [ ]非受控目录1适用范围 (1)2信息安全总体方针 (1)3信息安全总体目标 (2)4信息安全工作原则 (2)5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3)6主要安全策略 (3)1适用范围作为公司生产网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件用于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行动准则,适用于公司生产网系统的相关各项日常安全管理。
2信息安全总体方针“积极参与明确责任预防为主快速响应风险管控持续改进”是公司的信息安全总体方针。
具体阐述如下:(1)在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国家及成都市关于信息安全工作的相关指导性文件精神,在公司内部建立可持续改进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全员参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3)通过定期的信息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公司所有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及能力。
(4)推行预防为主的信息安全积极防御理念,同时对所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快速、有序地响应。
(5)贯彻风险管理的理念,定期对“快易行网络约约出租车系统”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6)持续改进公司信息安全各项工作,保障网络系统安全畅通与可控,保障所开发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招投标比选服务。
(1)按照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对公司生产网系统进行建设和运维。
(2)建立公司信息化资产目录(包括软件、硬件、数据信息等)。
(3)建立健全并持续改进公司安全管理体系。
(4)编制完成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5)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由第三方机构主导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同时单位内部定期进行自评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6)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宣传贯彻。
4信息安全工作原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基本工作原则为:(1)以自身为主,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总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系统、网络设备、数据资源以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合法合规。
(二)安全优先:将信息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安全事件发生。
(三)全员参与: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形成全员参与信息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动态管理:根据信息安全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我单位成立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一)制定和修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监督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五)负责信息安全相关文档的管理和归档。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确保本部门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章信息安全内容第七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信息安全管理目标: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二)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明确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信息安全风险。
(四)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
(五)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明确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为保护和管理其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而建立的一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
它旨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规定了组织内部人员和外部合作伙伴在处理信息时应遵循的规定和措施。
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重要内容和要求:
1. 安全策略和目标:明确组织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目标,并将其纳入到公司的战略规划之中。
2. 组织和责任: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团队,并明确各个职责的分工。
3. 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对信息系统和资产的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4. 安全政策和规程:制定适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政策和规程,包括对信息分类、访问控制、密码管理、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规定。
5. 命名分层次和权限管理:建立适当的命名约定和权限管理制度,限制和控制组织内部人员的访问权限,确保信息只被授权人员访问。
6.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组织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提高,确保他们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7. 安全事件处理和应急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处理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对安全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并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后续改进。
8. 审计和监督: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对信息系统和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和纠正安全漏洞和问题。
以上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建立和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可以保护其敏感信息,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并提高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我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企业内部所有信息系统、网络设备、信息资源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
1.3 信息安全原则(1)预防为主,安全第一;(2)全面管理,重点保障;(3)技术与管理并重,形成合力;(4)动态调整,持续改进。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2.1 组织架构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包括信息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信息安全技术部门等。
2.2 职责分配(1)信息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信息安全政策、规划、规章制度,监督、检查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
(2)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
(3)信息安全技术部门: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安全监测、安全事件处理等技术支持工作。
(4)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本部门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3.1 信息安全政策企业应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原则、策略和措施,确保信息安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
3.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网络设备、信息资源的安全风险,为制定安全策略提供依据。
3.3 信息安全策略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安全策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
3.4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物理安全管理:确保物理环境安全,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的安全防护。
(2)网络安全管理: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
(3)主机安全管理:加强主机系统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和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信息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关键要素。
二、制度目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度需要包括以下要素:1. 安全组织和责任:明确指定安全团队或个人的职责,建立信息安全委员会,并确保信息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2. 安全政策:制定和发布信息安全政策,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在处理信息时的义务和责任。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4.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供相关的信息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和保护信息。
5. 安全技术:采用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防火墙等,以防范外部攻击和内部威胁。
6. 事件响应和恢复:建立健全的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处置和恢复信息安全事件,并对事件进行后期分析和改进。
7. 合规和审核: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以验证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实施步骤为了成功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制定计划:明确制度实施的目标和时间表,建立相应的项目小组,并明确定义各自的角色和任务。
2. 分析和评估:对当前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3. 制订政策和程序: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相应的操作程序,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 培训和宣传:开展必要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5. 实施和监控:根据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实施各项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6. 评估和改进: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首品精密模型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ISMS-3012
变更履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贯彻执行
£027001:201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保障公司信息系统业务的正常进行,防止由于信息安全事件导致的公司损失,确保全体员工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执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用于贯彻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是所有从事、涉及信息安全相关活动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向客户、向社会、向认证机构提供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保证能力的依据。
第三条信息部在得到信息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负责本制度的更改和建立,信息部定期对其适用性、持续性、有效性进行评审,汇总更改需求和建议并上报。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信息安全委员会指导和批准,委员会下设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并设立信息安全顾问团。
第六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由信息部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和公司各部门主管任命的信息化专业员组成。
第七条信息安全顾问组由提供服务的外部安全产品公司或外聘的信息安全顾问组
成。
第八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职责
(一)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策略;
(二)评估信息安全顾问组意见的可用性;
(三)确定公司信息资产风险准则和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措施;
(四)组织并确保全公司信息安全教育活动的落实;
(五)监控公司的信息安全情况,监督检查信息安全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向信
息安全委员会汇报;
(六)向两化融管理委员会提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和符合信息安全方针的改进需
要,推行各项信息安全策略要求和控制措施;
(七)负责公司信息安全内部、外部评估的具体安排;
推进组中各部门安全专员负责对本部门信息资产进行汇总上报,负责本部门信息安(八)
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收集、上报与本部门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时负责在本部门内传达、落实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要求。
第九条信息安全顾问组职责
(一)提供信息安全相关产品的使用帮助和更新;
(二)负责为公司提供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咨询服务;
(三)提供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
第三章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
第十条公司信息安全方针为:
满足客户要求,实施风险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实现持续改进。
在此方针下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基本安全需求原则: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根据公司信息系统担负的使命和信
息资产重要程度等,按照等级保护要求确定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从全局恰当地平衡信息安全投入和安全状态;
(二)全员参与原则:所有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应普遍参与信息安全活
动,保证自身信息安全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共同保护公司信息安全;
(三)管理与技术并重原则:坚持积极防御和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
力,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用管理科学性和技术前瞻性相辅相成的方法,达到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
(四)持续改进原则:信息安全管理是动态的,贯穿整个企业管理的生命周期,随
着安全需求和系统脆弱性的时间空间分布变化、威胁程度的提高和对信息安全认知的深化等,应及时地将现有的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进行检查、修改和调整,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持续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五)遵循PDCA(Plan、Do、Check、Action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型原则:
运用IS027001的PDCA模型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公司信息安全目标
(一)商业秘密信息泄露事故为零;
(二)造成公司生产中断时间累计不能超过2小时/ 年;
(三)造成公司生产中断事故发生次数不超过2 次/ 年。
第四章总体信息安全策略
第十二条本公司安全策略应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相关要求。
第十三条物理安全策略
(一)机房、数据中心等物理位置的选择应选在防震、防潮防水、防火的建筑内;
(二)机房、数据中心等的入出口应采取访问控制措施,安排值守、控制、鉴别和
记录工作;
(三)机房内部署基础的防护系统和设备,如防火系统、环境控制系统、UPS供电系统、消防灭火系统、防雷系统、监控系统;
(四)网络通信线缆布置于安全隐蔽处(地下、管道);
(五)机房部署防盗报警系统。
第十四条网络安全策略
(一)网络核心设备部署要求性能良好,设备和链路有冗余,保证业务高峰期需求;
(二)绘制与实际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三)强化对终端的控制,并强制终端使用防病毒系统;
(四)对于涉密终端强制安装数据防泄密软件;
(五)网络边界处部署防火墙、IPS 等安全设备;
(六)按照网络内的不同区域,划分不同的VLAN;
(七)邮箱系统增加垃圾邮件检测功能;
(八)严格控制控制带宽设置优先级,限制上网权限。
第十五条主机安全策略
(一)登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必须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二)登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不能出现同名用户,口令复杂程度高并定期更换;
(三)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必须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四)重要主机人机分离时,确保信息安全状态。
第十六条数据安全策略
(一)业务数据及文档必须进行备份,以便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恢复;
(二)数据备份必须使用专用的备份设备和工具;
(三)重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加密手段;
(四)备份的数据采用异地储存手段;
(五)保证数据库硬件备件富有量,防止硬件故障导致数据不可用和不完整;
(六)数据的处理(传输、储存、恢复)做明确的记录;
(七)故障不可用的数据存储介质要及时物理销毁,可以返厂用来更换新介质的,用不可恢复性手段销毁数据。
第十七条人员安全策略
(一)信息安全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全体员工都有保护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岗位职
责中应包含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特殊涉密岗位人员须承担特别要求的安全责任;
(二)识;
(三)
(四)
第十八条定期对信息安全相关岗位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
严格对破坏公司信息资产的行为进行惩戒,明确安全要求和安全职责。
建立健全的外来人员访问制度,限制外来人员对重要信息的访问。
安全事件处理策略
(一)制定安全事件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的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二)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相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的范围、程度以及处理方法。
第十九条应急预案策略
(一)后
教育和学习;
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包括预案启动条件、处理流程、事
(二)(三)(四)从人力、设备、技术、财务方面确保满足应急预案执行所需的资源;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根据不同预案确定演练周期;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更新修改,并明确修改后的学习。
第二十条文件管理策略
(一)对于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文件要予以保护和控制;(二)
(三)(四)确保整个文件的生命周期都是在控制范围内;文件发布前要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当的;确保文件仅对需要的人可用。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制度由公司信息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