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徐志摩诗歌的一些艺术特点:
1. 清新自然:徐志摩的诗歌常常运用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呈
现出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情感真挚: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感性,他善于表
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诗歌充满了情感真挚和感染力。
3. 格式灵活:徐志摩的诗歌格式灵活多样,他有时会在诗歌中
融入散文、民谣等元素,使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4. 文学性强: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他的诗歌语
言简练、精准,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诗歌语言的文学魅力。
综合以上特点,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读者喜爱,而且在现在仍然被广泛地传诵和欣赏。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摘要】徐志摩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艺术特色备受瞩目。
在情感表达方面,徐志摩通过细腻的笔调和深沉的情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意境营造上,他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营造出富有诗意的场景和氛围。
而在语言表达方面,徐志摩的诗歌通常简洁明了,却又饱含深意,引人入胜。
他对审美的追求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美感和艺术感。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独特,从古典到现代,融合多种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特色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后人,成为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
【关键词】徐志摩, 诗歌, 艺术特色, 情感表达, 意境营造, 语言表达, 审美追求, 风格独特性, 中国现代诗歌史, 影响后人1. 引言1.1 徐志摩为近代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徐志摩作为近代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文坛的轰动,也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他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表达,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感悟,为中国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新。
1.2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备受瞩目徐志摩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艺术特色备受瞩目。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播和赞赏,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艺术内涵使其作品在当时及今天仍然备受关注和赞誉。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而著称,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情感语言,细腻地描绘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深刻。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借助细腻而感人的意境来传达情感,感染着读者的心灵。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表达简洁明了,富有音韵美感,使得他的诗作更加优美动人。
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审美的完美,不断探索和追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力求将艺术的境界提升至更高层次。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诗歌语言,使其作品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将继续影响后人的文学创作。
徐志摩的诗歌之美
徐志摩的诗歌之美徐志摩的诗歌之美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
具体的看下文!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
他的诗歌主题多为歌咏爱情与理想,追求光明与自由,抒唱爱与美。
徐志摩的诗歌之所以如此清新优美,一方面是因为他留学在外,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便是他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信仰。
另一方面,他深受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所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的影响。
徐志摩将自己的才华与“诗歌三美”深深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美。
1.从语言上看,徐志摩受了三美主张中“绘画美”的影响闻一多在诗歌三美主张中提出诗歌要讲究绘画的美,这主要是指诗歌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徐志摩的诗歌词藻华美,风格明丽,文词丰富,色彩斑斓。
这些特点尤其表现在他的一些赞美爱情的诗歌中。
如《她是睡着了》一诗中:“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涧泉幽抑制了喧响的琴弦,奢侈的光阴,静,沙沙的尽是闪亮的黄金,醉心的光景,给我披一件彩衣,啜一坛芳醴,舞,在葡萄丛中颠倒,昏迷,静默;休教惊断了梦神的殷勤,神阙,安琪儿的歌,安琪儿的舞,可爱的梨涡……”在这首诗中,徐志摩连续采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琴弦”“粉蝶”等一系列优美的意象,用优美的词语勾勒出优美的意境。
又如,我们所熟悉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那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全诗虽仅四句,但句句传神,仅以水莲这一意象就将日本女郎的容貌姿态等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语言自然,感情细腻动人,读来有清新之感,显示出徐诗特有的柔婉情思。
在徐志摩康桥系列的诗歌中,“绘画美”尤其体现了这部分诗歌明显地带有抒情的神韵,同时又带有众多外国作家的影子,如《泰山日出》有泰戈尔诗歌的冥思闲适,而《海韵》《杜鹃》则与济慈的《无情女郎》《夜莺》神似。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作为新月诗派的开创者的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以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原则为标准,他的许多诗歌都展现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是最具代表性的,处处体现着艺术的迷人魅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三美”艺术创作风格。
1920年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康桥世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
风光旖旎的康桥河岸边,他仰卧在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段美好的生活令他回国后仍魂牵梦绕。
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不让他激动万分。
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
诗人是如何利用创作技巧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思想感情的呢?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在形式上运用了“三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摘要】徐志摩是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展现出多种艺术美。
在音乐美方面,徐志摩运用多种韵律和节奏感,使其诗歌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在意境美中,他描绘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怀,打动人心。
在语言美方面,徐志摩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
在形象美中,他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形象,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在情感美方面,徐志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感悟,引起读者共鸣。
徐志摩的诗歌通过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的展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和心灵。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艺术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结论1. 引言1.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概述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染了无数读者。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其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
通过对他的诗歌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怀,体味到他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精湛技艺。
徐志摩的诗歌音乐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常常带有悠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音乐般的美妙。
他的诗歌意境美则常常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意境来营造一种虚幻、超脱的美感,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意境之中。
徐志摩的语言美充满文学气息和诗意,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诗歌形象美则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画面感,塑造出令人难忘的形象,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徐志摩的诗歌情感美则是他诗歌的灵魂所在,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无尽眷恋和深情厚意。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诗人情怀和审美情感。
2. 正文2.1 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音韵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诗句听起来像是在歌唱。
徐志摩擅长运用押韵和平仄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诗歌更具有旋律感和节奏感。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音乐美:徐志摩的诗歌富有“诗感”的音乐美。
他遵从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
2. 意象美:徐志摩的诗歌充满灵性的瞬间意象,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
这种创造性的突破使他的诗歌意境优美,唯美。
3. 意蕴美:徐志摩的诗歌高度浓缩了意蕴,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成就体现在他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卓越的创作技巧上,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还表现出了当时中国文学的特征和趋势。
本文将从语言艺术、主题思想、形式特点等方面探讨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特点。
一、语言艺术徐志摩的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不仅善于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意象,还注重从生活中挖掘出诗歌的素材和表现形式。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具有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等多重艺术特点,如《再别康桥》中“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和《长恨歌》中“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等都是徐志摩诗歌语言艺术的代表。
二、主题思想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和思想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
他在诗歌中反映了个人情感、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探索,同时也关注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现实。
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和思想在当时中国文学中是比较前卫和开放的,如《再别康桥》中表达的爱国情怀、《长恨歌》中反映的女性境遇、《绝句》中体现的人生哲理等都是徐志摩诗歌主题和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形式特点徐志摩的诗歌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形式和风格,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
徐志摩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传统形式,也有自由诗、散文诗等新兴形式。
他在诗歌中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了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形式。
综上所述,徐志摩的诗歌艺术具有多重特点和鲜明的个性,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徐志摩的诗歌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欣赏。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
徐志摩生前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云游》。
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
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
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美学价值。
(注: 谢冕:《徐志摩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108页。
)一、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的美学原则。
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
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情感客观化,对象化。
“意”是诗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工具。
诗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的形象又因诗人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
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融合。
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
这些艺术经验道出了“意境”的美学真谛。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一个好的诗人往往是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情感丰富,物我共融,不受时空限制的。
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是如此。
读徐志摩的诗歌,可以将读者一下带入他的诗歌意境中。
诗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统统展现在你的面前。
在这人与人,物与物,情与情构建交织而成的意境里,我们将会被深深地打动,仿佛一瞬间就被诗人带入到或是凄婉哀转,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徐志摩的诗歌运用语言特征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愫,不仅有独特的情怀,而且有自己特有的音乐美。
他的诗歌以韵脚写就,像把字组出音乐般地流淌在诗句间,古风现实、写意抒情以及内容范围极具象性,皆有音乐美的存在。
徐志摩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他选用的古典诗词韵脚;二是他特有的口吻;三是他运用双关,引出更多关联;四是他对自然环境进行比喻象征;五是他运用押韵抒情,向外拓展情怀。
比如《忆江南》,此诗歌以四言绝句、传统韵脚写就,表达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悲淡,使诗句声情并茂,宛如一曲抒情歌唱;此外,《归去来兮辞》中引用春天的特征,抒发对乡里人的思乡之情,也可以看到徐志摩的音乐美的运用。
徐志摩的诗歌以音乐般的美,表现了他的情怀和心情,为后人演绎出传奇般的诗歌音乐,使人受益无穷。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其优美、抒情、含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以下是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1. 独特的艺术风格: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清新、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爱情、自然和人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 细致的描写:徐志摩的诗歌作品注重细致的描写,他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和自然美景,让读者感受到了真实的情感和意境。
3. 深刻的思想内涵: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不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类、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关怀,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4. 优美的语言: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旋律而著称。
他用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和恰当的比喻,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度。
综上所述,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细致的描写、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徐志摩的诗歌特点,欢迎阅读。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
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扬、飞扬、飞扬”的连用,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
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
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广受读者喜爱。
一、独特的个性魅力
徐志摩的诗歌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魅力。
他善于利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将个人情感转化为艺术表达,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诗歌热情奔放、色彩斑斓,充满了诗人的自我感受和个人情感。
二、清新自然的意象
徐志摩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为主题,以图片直接而精确地传递情感和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常常以大自然为背景,以季节和天气为衬托,将自然界的变化和作者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与诗意的优美。
三、艺术手法独具匠心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手法独具匠心。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刻、意象独特、造句优美,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他还讲究诗歌的形式美,通过修辞手法、用词技巧、节奏与韵律等艺术手法,使诗歌达到了极致的美感。
四、感情真挚而抒情深邃
徐志摩的诗歌表达了一种深刻而真挚的人性关怀,他常常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关注社会中各个群体的处境,并以亲切而动人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感受。
他的诗歌情感深邃,真挚而质朴,经常尤其表现出对女性和爱情的思索与感悟,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和爱情的热爱与执着。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通过深刻的思想、质朴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卓越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璀璨明珠,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魅力和灿烂的文学成就。
现代文学复习笔记问答题1 wy
现代文学问答题四、简要回答1、简述《凤凰涅》的浪漫主义象征艺术的成就。
《凤凰涅槃》开辟了中国新诗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全诗熔中外神话题材于一炉,用象征手法,表现了个性的张扬,抒发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
从凤凰的形象中,可引申出多重象征意义:既诅咒旧中国的毁灭,预言新中国的诞生,又塑造了一个焚毁旧我、创造新我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2、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
他的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有以下艺术特点: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如《婴儿》一诗刻画了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形象,可以说,产妇形象是受苦受难的中华民族的象征,产妇对腹中婴儿的盼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的向往和乐观自信精神,意象新颖意蕴丰厚,构思精巧不落俗套。
《沙扬娜拉》以水莲花为中心意象状写日本女郎,贴切传神,也有构思精、意象新、意蕴不尽的特点。
②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常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如《再别康桥》第一节四行中,反复三次“轻轻的”,造成缠绵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中加添旋律感。
在用韵上也方法多样,有迭韵(AABB)、交韵(ABAB)、包韵(ABBA 或ABBBA)、随韵(AAAA)、偶韵(ABCB)和交韵迭韵混用(ABBABB)等等,这诗韵在和谐中富于变化。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讲究诗形美。
整饬中各诗的章法、句法、韵脚富有变化,注意长短句、高低行的错落有致,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如《再别康桥》运用华丽的词藻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
此外,徐志摩的抒情诗感情浓烈,想象丰富,比喻新鲜,显示出浪漫主义的鲜明特色。
3、简略分析小说《家》中觉慧的人物形象。
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
他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同学一起办刊物攻击封建礼教,参加反对军阀的学潮。
在家庭中,他和婢女鸣风恋爱,积极支持觉民抗婚,直面怒斥长辈的“捉鬼”闹剧。
他的斗争是坚定的,觉民抗婚出走,只有他知道觉民的藏身处,但任凭祖父的威逼、继母的眼泪、大哥的劝诱,他都毫不动摇。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1897年-193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艺术美,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以下是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的一些方面:
1.清新的语言:徐志摩的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为特
点,他擅长用生动、清新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情感和
思想。
这种语言的清新和纯粹增强了诗歌的艺术
美,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2.抒情的情感:徐志摩的诗歌常常表达深刻的抒情情
感,包括爱情、孤独、思乡等主题。
他用细腻的笔
触描绘情感,使诗歌充满了感染力,读者能够共情
并体验其中的情感世界。
3.音韵的魅力:徐志摩的诗歌中常常包含有音韵和节
奏的变化,这增强了诗歌的声音美和节奏感。
他运
用韵律和押韵,创造出令人陶醉的音乐感,使诗歌
更具吸引力。
4.意境的构建:徐志摩的诗歌以意境构建为特点,他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创造出丰富的意象,使读
者产生深刻的联想和感受。
这种意境的构建增加了
诗歌的深度和艺术性。
5.文化内涵:徐志摩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
元素,如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等,这为诗歌赋予了
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文学价值。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以其清新的语言、抒情的情感、音韵的魅力、意境的构建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展现了丰富的艺术美。
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长于构思及旋律,完美体现出新月派诗歌创作的艺术追求,现试简述于下:
一、讲究音韵和节奏的音乐美
徐志摩强调诗的音乐性,善于把握每首诗的“诗感”去寻找相应的诗律,通过重叠、反复、排比等手法造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如《再别康桥》开头四行反复使用“轻轻的”,极富节奏感。
于音韵上,徐志摩善于采用西洋押韵的方式,表现出多种押韵方式,如《雪花的快乐》中的随韵(AABB),《去吧》中的交韵(ABAB)。
二、注重意象营构的构思技巧
徐志摩诗作融合东西诗的艺术精华,营造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意象,以此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
如《沙扬娜拉》中以“不胜娇羞的水莲”比喻日本女郎的神态,既写出其楚楚动人,又写出其纯洁无暇。
总之,徐志摩善于在瞬间的灵感袭来中捕捉事物的特点,赋予其以丰富的内涵,化为充满诗意的意象。
三、整饬而华美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继承了新月派所主张的诗歌格律化创作,但其讲究诗的形式与章法却不受其拘囿,整饬之中富有变化。
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一三行稍短而二四行稍长,诗行大体整齐而又错落有致,首尾呼应,读之能感受诗人起伏的情感波动。
四、明丽优美的语言特色
其语言讲究华美明丽,善于在配合音节的同时传达出诗人的情绪感受,于极富韵味的语言中深含丰富内蕴。
如《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语言从容而淡雅,更于中显现出偶然的不可把握与迷离之感。
举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
举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摘要:1.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概述2.徐志摩诗歌中音乐美的表现3.徐志摩诗歌中绘画美的表现4.徐志摩诗歌中建筑美的表现5.徐志摩诗歌三美原则的具体体现正文: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主张诗歌应该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三美原则。
以下是对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的具体分析:首先,徐志摩诗歌中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诗歌的音节和押韵上。
他的诗歌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给人一种韵律感。
例如,在他的名篇《再别康桥》中,韵脚“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等,呈现出一种和谐优美的音乐感。
此外,徐志摩的诗歌还常常采用回环复沓的结构,如《再别康桥》的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形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也是音乐美的一种表现。
其次,徐志摩诗歌中的绘画美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上。
他的诗歌语言富有色彩感,通过选用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
例如,《再别康桥》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同时,徐志摩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富有流动的美感,给人以立体感。
再次,徐志摩诗歌中的建筑美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律和句式上。
他的诗歌节律整齐划一,句式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建筑美感。
例如,《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三美原则。
浅析徐志摩的诗歌之美
这 回天 上透 出 了水 晶似 的光 明 … … ”在这 首 诗歌 中则采 用抱 韵 的方 式 。 律 的 和谐 对 于诗 歌 的节 奏 十分 重要 , 韵 我
们 在 朗读 徐 志 摩 的诗 歌 时 常 常会 有 轻 松 明快 的感 觉 , 就
是 因为 其诗 歌 的韵 律 使得 其 诗歌 富有 强烈 的节 奏 感 。
惆 怅 , 扬 , 扬 , 扬 … …等 着 她 来 花 园里 探 望 , 扬 , 飞 飞 飞 飞
飞 扬 , 扬 … …贴 近 她 柔 波 似 的 心 胸 , 溶 , 溶 , 溶 飞 消 消 消
… …
想 . 求 光 明 与 自由 , 唱 爱 与 美 。 徐 志 摩 的 诗 歌 之 所 以 追 抒 如 此 清 新 优 美 . 方 面 是 因 为 他 留 学 在 外 , 年 的 康 桥 留 一 两
浅
析 徐
志摩
的 诗 歌
之
美
钱 浩
( 苏省 海 门实 验学 校 高 中部 , 苏 海 门 江 江 摘 要 : 着 “ 代 柳 永 ” 称 的 徐 志 摩 , 诗 歌 总 有 现 之 其 260) 2 10
这 里 所 说 的 音 乐 美 是 指 诗 歌 音 节 和 韵 脚 要 和 谐 ,一 行 诗
是 呈 现 出一 种 独 特 的 清 新 美 感 。 本 文 主 要 探 讨 了徐 志 摩
中 的音 节 , 尺 的排 列组 合要 有 规 律 。 们从 徐 志摩 的诗 音 我 集 中 可 以发 现 , 诗 韵 律 和 谐 , 有 音 乐感 , 来 优 美动 徐 富 读 听 。 徐 志 摩 自 己也 曾 说 过 :一 首 诗 的 秘 密 也 就 是 它 的 内 “ 含 的 音 节 的 匀 整 与 流 动 。 纵 观 徐 诗 。 们 可 以 发 现 , 的 ” 我 他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摘要]:徐志摩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造了内容和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诗歌。
其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意境美、个性美、意象美、音乐美等方面。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艺术[正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1]这是朱自清先生对徐志摩的高度评价。
的确,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
在徐志摩短暂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诗篇。
那些“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2],征服了无数读者。
几十年以来,尽管评论者对他的诗歌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人们不得不承认:徐志摩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徐志摩因艺术上的独特贡献而与闻一多共为新月派并峙的双峰。
他的诗,也因其艺术价值而在时间的烟云过后具有经久不衰的美学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意境美诗的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把读者引入富有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意)与客观生活的物景(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徐志摩特别注重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交融,并将境与意的虚实相映的描写与诗歌形式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整体中,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
徐志摩曾说:“诗的难处,不单是他的形,也不单是他的神韵,你得把神韵化进形式去,像颜色化人水,又得用形式表现神韵,像玲珑的香水瓶子盛香水。
”[3]他的诗不论抒情还是写景都讲求和谐之美,比如《月下雷峰影片》,描写孤傲的塔影和着如银的月光,映射到西湖微波荡漾的碧水之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仿佛熟睡之中。
在这里,诗人将团团的月彩、依依的塔影、纤纤的波鳞和自己缝蜷的情怀及诗歌舒缓的节奏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让读者在这虚实相映的描写中产生美好的遐想,去体会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的无穷韵味。
徐志摩创造美丽的意境,在《再别康桥》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诗人把美丽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融为和谐的一体。
论徐志摩诗作中的“三美”
论徐志摩诗作中的“三美”摘要徐志摩同闻一多,朱湘等人一起倡导新格律诗的形式探求提出新诗应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音乐美既新诗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创造和谐悦耳的节奏。
绘画美体现为辞藻的运用,指诗的辞藻华丽,色彩浓烈。
建筑美既要求诗的外部形式要做到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通过词句排列形成空间图形,在视觉上获得美感。
“三美”是合乎诗歌创作规律的切实可行的美学原则。
徐志摩把三美作为艺术信条,并付诸创作实践并获得成功。
他的诗歌节奏和谐悦耳,辞藻华丽丰富,色彩浓艳,结构上达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他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目录一、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1)二、徐志摩诗歌的绘画美 (3)三、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6)注释 (9)参考文献 (10)新格律诗理论是新月派①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的杰出贡献。
闻一多于1926年5月13日《晨报副刊.诗镌》7号发表《诗的格律》一文,这篇诗论提出应当建立新的格律诗的任务,而格律化新诗的美学原则就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三者的结合。
加上徐志摩、朱湘等人先后的阐述与补充,三美理论更加完整和具体,成为中国新诗坛上关于诗歌形式问题完整而又有说服力的美学理论。
作为新月社的重要诗人,徐志摩对“三美”主张作出了自己的实践。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徐志摩诗歌艺术形象鲜明,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
然而最能体现其风格的还在于他诗歌中浓浓的音乐意味,既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一、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音乐的美”即新诗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创造和谐悦耳的节奏[1]。
徐志摩的诗柔婉缠绵,包含着说不尽的美:爱情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尤其是音乐美。
如果没有音乐的诗就不是徐志摩的诗[2]。
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正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彻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3]打开徐志摩的诗集,我们便走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雪花翩然飞舞(《雪花的快乐》),云卷云舒(《云游》),深情地问候(《沙扬娜拉》),黄鹂轻唱(《黄鹂》),还有诗人在尽情放歌(《再别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三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三美《再别康桥》出自于徐志摩先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很多人都对这首诗作过赏析。
从形式上来说,《再别康桥》是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下面,为您带来“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三美”,尽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一、绘画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
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诗意美的境界中去。
二、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
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
《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
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
《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独具艺术美,徐志摩善于诗歌意境的创造。
在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徐志摩诗歌的意境渗透着复叠美,轻柔美,动态美,朦胧美。
诗人在创造意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感与性灵的抒发,并借此来展现自身的内心世界。
徐志摩用充满旋律性节奏感的形式与文字符号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就在于他将意境、意象、性灵、韵律共同组成的诗歌整体之中,这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标签:徐志摩;意境美;意象美;性灵美;韵律美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
徐志摩生前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云游》。
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
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
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美学价值。
(注: 谢冕:《徐志摩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108页。
)一、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的美学原则。
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
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情感客观化,对象化。
“意”是诗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工具。
诗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的形象又因诗人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
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融合。
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
这些艺术经验道出了“意境”的美学真谛。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一个好的诗人往往是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情感丰富,物我共融,不受时空限制的。
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是如此。
读徐志摩的诗歌,可以将读者一下带入他的诗歌意境中。
诗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统统展现在你的面前。
在这人与人,物与物,情与情构建交织而成的意境里,我们将会被深深地打动,仿佛一瞬间就被诗人带入到或是凄婉哀转,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善于创造意境的诗人,他的许多诗歌都具有梦幻般的意境之美。
在表现诗歌关于“情景交融”这一文学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由于他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非常透彻。
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然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
如《月下雷峰影片》“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仅短短八句,其浓郁的诗意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构思手法。
由于诗人自我的切入,写景不再成为复制或呈现,写景即写诗人之景——“完全的梦境。
”在切入之时,现实的我抽身离去,自我的情感看不见了,个人的经历、思想看不见了,闪耀于读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体和光辉。
整首诗的韵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
这首诗在写景但更是在写情。
(二)情中见景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
《为要寻找一颗明星》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之一,这首诗歌不是现实世界的誊写,而是感觉领域的探索。
在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天空、黑暗,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实在的生活内容。
凡是这些景物总会在被理解后消失,然后被诗人的某种情感替代,这使得诗歌情中见景,景中有情,使诗歌达到了通常文字难以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独到之处。
(三)情景并茂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
《再别康桥》可谓是这一意境类型的力作:“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把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二、徐志摩诗歌的意象之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善于创造意象的诗人,他的诗歌中的意象蕴涵着丰富而鲜明的美学特征。
(注:徐志摩:《猛虎集序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第518-520页。
)(一)复叠美这里所说的复叠是指同一个意象反复出现而形成的美。
“晚霞在林间里,晚霞在原上的溪底,晚霞在风头风尾,晚霞在村姑的眉际,晚霞在艳喉鸦背,晚霞在鸡啼犬吠。
”这是《康桥西野色》中的第四节,诗中“晚霞”这个意象六次反复出现。
这六次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来衬托晚霞,突出晚霞的美丽,给读者以强烈而立体的视觉效果。
《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是徐志摩的另一标签之作,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展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复叠,这种旋律的组合,为我们这些吟唱者营造和渲染了一种梦的氛围,更增添几分梦态,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一股力量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要寻找一颗明星》也是如此,徐志摩是通过对明星的复叠来传递他的感情,用这种方法表达他情感本身的价值和美,以及他的姿态、色调、律动。
诗人巧妙地用了这种复沓变奏的曲谱式抒情手段,每段的演奏方式大致相同,从一个意象出发展开,又逆向回归到这个起点,但每一次的回归和复沓同时又是一种加强和新的展开。
徐志摩对诗歌的精心构思,让我们在感受到这意象的复叠美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诗人传达出来的情感。
(二)动态美动态美是一种流动的美。
两只蝴蝶,一只停在花上,一只飞在花间,最吸引人的当然是那只飞舞的蝴蝶,满天星斗;最有魅力的是闪动的星星及划破星空的流星。
意象也是如此,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流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意象,充满动态感的意象当然便具有动态美了。
可以说,徐志摩的诗歌,是由一个个跳跃着的意象组成的一条流动的清澈的小溪,极具动态美。
“我亦愿赞美这神奇的宇宙,我亦愿意忘却了人间的忧愁,像一只没有挂累的梅花雀,清朝上歌唱,黄昏时跳跃。
假如她清风似的常在我左右,我亦想望我的诗句清水似的流,我亦想望我的心池鱼似的悠悠;但如今膏火是我的心,再休问我闲暇的诗情--上帝!你一天不还她生命与自由!”在这首《呻吟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只梅花雀在树梢上跳跃,可以听到它清脆的歌声,清风从我们身上划过,心在心池中鱼儿般的畅游。
诗人描摹的画面绝不是静止的,而是一幅充满动态感的有声有色的优美图景,让欣赏者仿佛觉得画中的小鸟会飞出来,和煦的清风似乎吹过自己的头发。
徐志摩诗歌的这种动态美可以时不时地拨动人的心弦,让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三)轻柔美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夕阳、清风、柳絮、云雾、春花、飞红、落叶、白云、小溪、雪花、水莲花等柔美和轻盈的意象,具有轻柔美。
《雪花的快乐》就是一首轻柔而优美的诗。
“雪花”在半空里翩翩起舞,任情地“飞扬”,他不去“冷寞的山谷”,不去“凄清的山麓”,不上“荒街去惆怅”,他向“女郎”寻求寄托。
徐志摩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所选择的意象都不具有很强的厚重感,与此相反,他的诗歌意象沾住她的衣襟,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活泼,欢快,轻盈,及生命情调;“女郎”的美丽、柔情都赋予了“生动的画面”、“活的姿态”和“含蓄着无穷意蕴的内在灵魂。
”诗人高洁的人格意识,旺盛的生命意识,在这里得到生动的艺术反映。
当轻柔的意象像这首诗一样溶入了诗人的灵魂,那柔美的意境便油然而生了,从而营造出一种非常柔和恬美的效果。
(四)朦胧美徐志摩的诗歌很有吸引力和迷惑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诗中的意象具有朦胧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美的忧愁——沙扬娜拉!”这首《沙扬娜拉》在一开始便以一个构思巧妙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娇羞,两个并列意象贴切的重叠在一起,人是花,花亦是人,我们已经很难分辨清楚,但欣赏者却可以感受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心肺,像吸进花的香气一样。
“沙扬娜拉”也因此成为日语“再会”一词最美丽和富有诗意的解释。
这首诗简单,但也美丽,其美丽正因为其朦胧。
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诗意被徐志摩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他的很多诗歌作品就是用他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形式创造意象并抒发情感的。
徐志摩诗歌的意境在这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同时又输入了心灵暖处的情感才变得充满轻柔、动态、朦胧之美。
正如前面所描述的:他的诗歌是意境深远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三、徐志摩诗歌的性灵美“性灵”的本意是人的心灵,性灵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
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袁宏道等说:“好诗应当‘情真而语直’,‘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袁宏道所说的“性灵”,在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的同义语。
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
”徐志摩就是一个主张抒写性灵的诗人,因而他追求诗歌的性灵美。
徐志摩曾在《落叶》中自述:“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性的人。
”徐志摩的爱是泛爱!从日常生活到实践工作,他重视凭着自己满腔热烈而积极的感情,希望在许多方面有所作为。
他的那份因为爱而生出的执着,从来不曾旁落,却是那些爱的回馈让他一再挫败受伤。
胡适先生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注: “单纯信仰”一词见于胡适的《追悼志摩》,历来为许多评论者引用,1931年出版的第三篇诗集《猛虎集》序中也有记载。
)这里面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徐志摩一生所痴的信仰以及为之所做的努力就在于此!”“爱、自由、美”所包含的内容太多,内涵太丰富,意义太复杂,所以也可以说是太隐晦,太含糊,令人捉摸不定。
志摩的信仰据我看,不是‘爱、美、自由’三个理想,而是‘爱、美、自由’三个条件混合在一起的一个理想,而这个理想实际上等于他与他所爱的自由结合。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的人生里。
对此,梁启超做了更具体的解释:“所谓爱,那是无边广大……;至于自由,最崇高的莫过于内心选择自由,最普遍的是免于束缚的生活上的自由;讲到美,一只匀称的希腊古瓶是美,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