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良反应及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化疗管理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化疗管理
一.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用抗结核药物及抗结核固定复合剂的剂量不良反应、副作用见下表1。
表1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
药名主要不良反应毒副反应
异烟肼肝毒性
链霉素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障碍、过敏反应
利福平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利福喷丁同利福平
吡嗪酰胺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高尿酸血症
乙胺丁醇视力障碍、视野缩小
对氨基水杨酸钠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阿米卡星同链霉素
卷曲霉素同链霉素、电解质紊乱
喹诺酮类肝肾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光敏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肌腱反应
二.抗结核化疗的管理
一旦实施抗结核化疗,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坚持规律用药、完成规定疗程是肺结核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必须对治疗中的患者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我国对结核病人的治
疗实行归口管理;结核病防治机构组织对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实施督导化疗管理,每次用药应在医务人员面视下进行,
监控治疗。
对不能实施督导管理的菌阳患者和菌阴肺结核患者也要采用家庭访视、家庭督导等方法,加强治疗管理。
肺结核患者一般采用不住院化疗,结核病专科医院负责急、危、重肺结核患者和有严重并发症、合并症、药物不良反应毒副反应和耐多药等肺结核患者的住院治疗,未愈出院患者转到结防机构继续督导化疗,完成规定疗程。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未梢神经炎其发生与剂量(特大剂量发生多)、体内INH乙酰化速度(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可诱发癫痫发作,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嗜睡、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少数反射亢进、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梦、妄想、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2.肝损害一般发生在治疗前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重新治疗多不再上升;少见黄疸或肝坏死。
3.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还有皮疹、药热(过敏反应)、男性乳房增大、女性月经失调、血液异常(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便秘、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
(二)利福平(RFP)1.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肝损害与INH出现的肝损害相似,一般可以继续服用;若出现黄疸、肝坏死或同时合并过敏反应,则应停药。
3.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流感样综合征(发热、流感样症状群)、呼吸道综合征(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气促)、皮肤综合征(轻者单纯皮肤瘙痒,重者出现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
4.血液学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软化、关节肿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脱发,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血压下降、虚脱),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
(三)吡嗪酰胺(PZA)1.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振2.肝损害与剂量、疗程有关。
在目前常规剂量及疗程下,少见肝损害。
3.关节痛主要为血中尿酸浓度升高的引起关节痛,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活动受限。
4.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皮疹)、皮肤光致敏反应(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桐色),极少数导致低色素性贫血与溶血反应、溃疡病发作、排尿困难。
8-一线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脱氢酶(G6PD)缺乏有关,异烟肼引起周围神经炎是和病者 对药物慢乙酰化的遗传素质相关。
抗结核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
一线药物与部分个体化方案常用药
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免费药物
每日疗法 药名 成人(g) 儿童 间歇疗法 成人(g)
<50kg 异烟肼(H) 链霉素(S)
利福平(R) 乙胺丁醇(E) 吡嗪酰胺(Z)
第5组
利福布汀不在WHO的基本药物列表中。这里把它加上是因为在TB/AIDS治疗的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 大剂量异烟肼是指16~20mg/kg/ 日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药名 主要不良反应 罕见不良反应 惊厥、糙皮病、关节痛、 粒细胞缺乏症,类狼疮反应、皮疹、 急性精神病 皮疹、肾功能障碍 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 血小板减少症、皮疹、“流感综合 症”、伪膜性结肠炎、伪肾上腺 危象、骨质软化症、溶血性贫血 皮疹、关节痛、周围神经病变 皮疹、铁粒幼红细胞贫血
胃肠道反应
在寻找恶心呕吐原因时,应该检查转氨酶和总胆红素 导致胃肠道反应的可能原因有: 胃炎 肝炎或肝毒性胆道疾病 胰腺炎 消化性溃疡 肠炎 伪膜性结肠炎 乳糖不耐症 急性肾衰或肾毒性 胃肠道结核 育龄妇女还要考虑到妊娠可能
恶心、呕吐
首先询问患者,重视并尊重患者的感受(即使这样做可能 没用)。 鼓励患者继续服药,并告之患者大多数症状在几周后不良 反应将会减轻,可以耐受或完全消失。 把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与其它药物分开数小时服用,或在 睡前服用。 对症治疗:甲氧氯普胺(止吐灵)10〜20mg,口服或静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一、异烟肼(一).不良反应1.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还可有中毒性脑病和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货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月经不调、阳痿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二)注意事项1.常规剂量无需加用维生素B6,以免降低异烟肼的抗菌活力。
2.对血行播散行结核病,可适当增加剂量,延长疗程至1~1.5年,故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肝功不良者、孕妇、嗜酒者需慎用。
3.异烟肼能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病史,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4.主张异烟肼一次量空腹顿服,以提高其血药浓度。
由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有抑制其吸收的作用,故不宜同服。
5.异烟肼有抑制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因等药物的代谢,导致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降低异烟肼的疗效,故并用时注意观察氨茶碱的毒性反应。
二、利福类(一)不良反应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变态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他副作用: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二)注意事项1.胃内食物影像利福平吸收,故必须空腹服用,宜于用药后2小时进餐。
2.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3.利福平为肝微粒酶诱导剂,可加速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降糖药、洋地黄类、皮质激素、氨苯砜及避孕药的代谢,使其作用降低,与上述药物并用时,需调整其剂量。
4.对氨基水杨酸钠、巴比妥类、利眠宁等药物,可降低利福平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利福平与以上其中一种药物合用应相隔8小时。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一、异烟肼(一).不良反应1.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还可有中毒性脑病和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货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月经不调、阳痿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二)注意事项1.常规剂量无需加用维生素B6,以免降低异烟肼的抗菌活力。
2.对血行播散行结核病,可适当增加剂量,延长疗程至1~1.5年,故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肝功不良者、孕妇、嗜酒者需慎用。
3.异烟肼能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病史,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4.主张异烟肼一次量空腹顿服,以提高其血药浓度。
由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有抑制其吸收的作用,故不宜同服。
5.异烟肼有抑制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因等药物的代谢,导致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降低异烟肼的疗效,故并用时注意观察氨茶碱的毒性反应。
二、利福类(一)不良反应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变态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他副作用: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二)注意事项1.胃内食物影像利福平吸收,故必须空腹服用,宜于用药后2小时进餐。
2.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3.利福平为肝微粒酶诱导剂,可加速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降糖药、洋地黄类、皮质激素、氨苯砜及避孕药的代谢,使其作用降低,与上述药物并用时,需调整其剂量。
4.对氨基水杨酸钠、巴比妥类、利眠宁等药物,可降低利福平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利福平与以上其中一种药物合用应相隔8小时。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肝功能损害 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 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 水杨酸钠均具有肝脏毒性,可引 起单纯转氨酶升高或同时伴有胆 红素升高。无论何种药物,当其 出现过敏反应时,均可引起肝脏 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甚至急 性肝衰竭,危及生命。
(三)肾脏损害 抗结核药物中链霉素、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利福平、乙胺丁醇具 有肾毒性,尤其在老年患者,可 表现为尿蛋白阳性,血肌酐、尿 素氮水平升高。
(二)及时复查 不论出现何种不良反应,都应及 时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 尿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所波及的器官、系统。
(三)根据反应的轻重程度适时选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阻断抗原抗 体复合物形成,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 胺,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少过敏介 质形成的作用,其强大的抗炎及免疫 抑制作用在保护机体细胞免受抗结核 药物所致的超敏反应及毒性反应的破 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提纲
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多见的不 良反应,一般发生在抗结核治疗 早期,主要是药物刺激胃肠道黏 膜产生不适,一般随着抗结核治 疗的继续,胃肠道适应药物后, 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一)服药前评估,制定合理、安全 的化疗方案 抗结核治疗前需要详尽了解患者既往 病史、合并用药状况、基线化验结果。 化疗方案的制定应结合患者的结核病 病情,避免选用有禁忌证,或原有药 物不良反应与抗结核药物有叠加或可 能加重原有疾病的药物,如肝硬化失 代偿期的患者不宜选用吡嗪酰胺,原 有精神分裂症或癫痫患者禁用异烟肼。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1. 引言结核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的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破坏性。
目前,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2. 抗结核药物的分类抗结核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吡嗪酰胺•强烈抗结核药物等3.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肝毒性反应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肝酶升高、黄疸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肝衰竭。
3.2 肾毒性反应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异常。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尿量减少、尿液异常等症状。
肾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因药物类型和剂量而异。
3.3 神经毒性反应某些抗结核药物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如头晕、眩晕、四肢麻木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3.4 过敏反应抗结核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发患者的过敏反应。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皮疹、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
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3.5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不良反应外,抗结核药物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4.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对于出现肝毒性反应的患者,首先应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并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如果肝功能损害较轻,可以采取保肝治疗,如给予肝保护剂、改善肝脏代谢功能。
如果肝功能损害较严重,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一步处理。
4.2 肾毒性反应的处理对于出现肾毒性反应的患者,主要措施是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并给予适当的肾保护措施,如补充足够的液体、限制蛋白质摄入等。
(完整版)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末梢神经炎,最初表现为手脚左右对称性感觉异常,继之出现指趾末端感觉麻木、刺痛、烧灼感、四肢无力、关节软弱、反应迟钝等。
其机理为异烟肼与维生素B6的结构相似,二者竞争同一酶系统(如阿朴色氨酸酶)或二者相结合从尿中排泄增多,结果导致体内维生素B6缺乏,而出现维生素B6缺乏的临床表现。
服用大剂量异烟肼者、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体内INH乙酰化速度快(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等易患神经炎,异烟肼用量较大时可加服维生素B6预防,0.03g~0.1g/日,但因维生素B6在试管中能减低异烟肼的抑菌力,一般剂量不作为常规用药。
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郭新美另外还可出现多种精神异常,如兴奋、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眩晕、头痛、嗜睡、多梦、妄想、幻觉,甚至精神失常;少数可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反射亢进、肌肉震颤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因异烟肼抑制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活性,使组胺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上述反应。
其他反应有诱发癫痫发作、中枢性脑病、中毒性精神病等,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可导致发作。
2.肝损害:一般多发生在治疗后3天~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
一般认为异烟肼对肝的损害是由于个体特异性引起异烟肼毒性代谢产物聚集所致。
单用异烟肼预防的病人约10~20%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多无自觉症状。
严重肝损害者约占1.25%,甚至有死亡者。
大多数肝损害病例于用药6个月内出现,肝损害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20岁以下者少见;有慢性肝病者也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时能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应用异烟肼出现肝损害后首先停药,必要时加用适当保肝药,但切忌同时用保肝药种类太多,以免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3.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痿,、女性月经失调、库兴综合症。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响及处理方法目的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响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平安,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 1.药物不良反响概念● 2.超敏反响发生机理● 3.毒性反响发生机理● 4.不良反响临床表现● 5.不良反响的临床处理原那么●定义药物不良反响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响。
●分类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响、依赖性、特异质反响、过敏反响、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响药物不良反响●超敏反响: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周以内●毒性反响: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超敏反响发生机理(1)●结核药物(半抗原)+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响-Ⅰ型超敏反响〔速发型〕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响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响〔细胞毒型〕〔1〕在这一类型反响中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外表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响。
Ⅱ型反响〔细胞毒型〕〔2〕药物+血细胞膜蛋白〔血浆蛋白〕↓免疫原性↓机体↓特异性抗体↓再次与药物接触┏━━━━━━━━━━━━━━┓抗原抗体复合物RBC,WBC,PLT↓│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Ⅱ型反响〔细胞毒型〕〔3〕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引起此类反响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Ⅲ型反响〔免疫复合物型〕临床表现:血清病样反响,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热有人认为也属Ⅲ型过敏反响。
一般在用药10天内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X型,可同时伴有皮疹。
引起此类反响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以及长期 和短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01
02
03
影响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治 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严 重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 患者死亡。
增加医疗费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额外 的医疗关注和治疗,增加 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增加医患矛盾
合理用药
用药时机
在医生建议的用药时间内进行 用药,不可自行更改药物使用
时间和剂量。
联合用药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减少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
应。
用药史
向医生提供完整的用药史,包 括其他疾病的治疗药物和草药
等。
定期检查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 规等指标,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研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和预防不良反应的 发生。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面临着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等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耳毒性
链霉素可能导致听力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
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等。
肾脏损害
链霉素可能引起肾毒性,导致肾功能异常。
消化系统反应
的处 理
一般处理原则
密切观察
对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进行 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并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调整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方案, 以减轻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 处理》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抗结核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 抗结核药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你都知道吗

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你都知道吗确诊结核以后需要进行化学治疗,而化学治疗的有效途径是药物治疗,通过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降低耐药性。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多种药物服用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而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一、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第一,消化系统反应。
服用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都能够引起肠胃不良反应。
轻度比较轻的情况下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程度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行为,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如果存在胃溃疡、胃出血需要尽早告知医生,酌情减少药量,避免对肠胃产生过大刺激,而且还需要监测电解质以及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针对腹泻可以服用肠道益生菌进行缓解。
第二,损伤肝脏功能。
及时的肝损伤产生在用药后两个月,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佳。
程度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肝功能衰竭,但是发生概率比较低,所以在服药期间还是要监测肝功能的情况。
第三,药物性皮肤过敏。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皮疹以及色素沉淀,出现光过敏以及全身发热等症状。
第四,出现代谢损伤。
比如高尿酸血症,使用吡嗪酰胺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比较常见,尿酸轻度升高一般不表现为特异症状,通过大量饮水,减少动物肝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能够有效缓解。
但是如果出现关节胀痛需要及时就医。
第五,损伤听力。
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
第六,心血管系统不适。
应用贝达喹啉、莫西沙星等药物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利福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出现骨髓抑制,导致血液系统损伤,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第七,神经和精神系统不适。
链霉素、阿米卡星、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而且多为不可逆性损伤。
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发现为感觉异常、身体麻木、疼痛,多产生于下侧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相关概念及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即指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上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其实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等多种因素有关,它本身是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用药经验的一部分,现在大部分不良反应详细的药品其实都有长久的临床实践支撑,或者有相应的文献或者病例报道支持。
说明书作为法定文件,提供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尽到告知义务是其基本功能。
所以详尽的信息给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加了一道锁。
另外,大部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不影响治疗和安全的,只需要加强观察即可,同时不良反应也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而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简直比你中彩票还要难。
但是,抗结核药品需要联合和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更显突出。
临床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严重损害:
➢肝损害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最高!
➢血小板降低导致死亡!
➢药物急性过敏!
➢急性肾功能衰竭!
➢听力损害!等
——以上通过早期发现均可救治成功!
不良反应包括:
(1)副作用:当一种药物具有多种作用时,除治疗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都可认为是副作用。
副作用常是一过性的,药物的治疗作用消失,反应也消退,但有时也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2)毒性反应:毒性和副作用较难区别,习惯则按反应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定。
一般情况下,毒性是指可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反应,这些反应,有的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但也常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害,终身不退。
(3)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开始应用的时候,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尚未适应,因而可引起较强的反应,若一开始即按常规剂量则常导致过度作用,对于这类药物,应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常用量,使机体逐步适应。
(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的生物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日的宿醉现象,停药后可消失。
(5)停药综合症:或称撤药反应。
由于药物较长期应用,致使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已经适应,而一旦停用该药,就会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主要的表现是症状反跳。
(6)特异质反应:少数人用药之后,会发生于药理作用无关的反应。
多数是由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比如缺乏某种药物代谢酶所形成依赖性喉,断药后体内不能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出现戒断综合征,有时很严重,可发生惊厥,甚至死亡。
(7)致畸:在妊娠期内,特别是头三个月胎儿器官形成期,此时某些药物可作用于胎儿而形成先天畸形。
(8)致癌:具有致癌作用的药物称致癌因子,不少化学药品属于此类物质。
(9)致突变反应:遗传因子DNA的构成发生突然变异和染色体异常,可引起此变异的因子称变异原。
短时间内变异原通过机体内因起作用,发生显著的生物学变异,如畸胎或肿瘤的生成。
不良反应分类:
1.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可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两型:A型和B型。
A型反应主要是毒副作用,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它是药物常规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否发生于药物在体内浓度的高低(或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一般容易预测特点:其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
✓药品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均属A型反应;
✓继发反应、首剂反应、撤药综合征等由于和常规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范畴。
B型反应则为特异质或特应性反应,又可进一步分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
特点:是一种和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以预测,其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
✓药品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均属B型反应。
2.按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轻度:不良反应较轻,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可继续服药观察。
(部分患者对症治疗可自行缓解)
◆中度: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有损害。
需进行相应治疗,或停相关药品。
◆重度: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引起死亡
2)致畸、致癌、致出生缺陷
3)对生命有危险并可导致人体永久或显著伤残
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3.按发生的急缓可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急性、慢性药品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是抗结核药品所引起的各种药品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表现在全身各个系统及给药部位:1.消化系统损害,2.肝肾脏损害,3.神经精神系统损害,4.血液系统损害,5.循环系统损害,6.内分泌、代谢系统,7.运动系统损害,8.对胎儿的影响,9局部损害等。
常用抗结核药物简介1
INH RFP PZA EMB Lfx
药理作用杀菌杀菌杀菌抑菌弱杀菌蛋白结合率0~10% 80%~91%10%~20% 10%~30% 30%~40% 主要代谢肝肝肝肝体内不代谢主要排出肾胆汁肾肾肾
主要不良反应
肝损害
过敏反应
癫痫
周围神经炎
胃肠反应
肝损害
过敏反应
血小板及白细
胞减少
肝损害多见
胃肠反应
高尿酸血症关节
痛
过敏反应
视神经损害
胃肠不适
过敏反应
肝损害少见
胃肠道反应
头晕、失眠
癫痫
过敏反应
肝损害少见
白细胞降低
常用抗结核药物简介2
Sm Am Cm Pto PAS
药理作用杀菌杀菌杀菌抑菌抑菌蛋白结合率40% 50-73% 10% 15% 主要代谢肾体内不代谢体内不代谢肝肝主要排出肾肾肾肾肾
主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听神经及平衡
神经的损害
肾损害
与链霉素近似,
但对耳蜗作用
强,易引起头
晕、耳聋
不良反应与氨基
糖苷类相似,可
引起低血钾
胃肠反应,
肝损害多见,
精神神经症状。
胃肠反应
肝损害
过敏反应
治疗原则:
掌握每一种抗结核药品(作用+代谢途径)
结合患者自身各脏器功能情况等
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及早干预,最终达到治愈效果!
{→选用合理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