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小学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

合集下载

传染病宣传知识内容

传染病宣传知识内容

传染病宣传知识内容
1. 嘿,你知道吗,传染病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小怪兽!比如流感,那传播速度可快了呢。

咱可得注意,要多洗手,像吃饭前,上完厕所后都要洗,这能把好多小怪兽给赶跑呢。

2. 哎呀呀,传染病有时候可狡猾啦!就说麻疹吧,一不小心就容易被传染上。

那我们得咋办?记得打疫苗呀,这不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铠甲嘛!
3. 你想想看啊,传染病就如同隐藏的敌人!像手足口病,在小孩子中间很容易出现呢。

那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呀,别让孩子去人员太密集的地方,这多重要啊!
4. 哇塞,传染病不可小瞧啊!就像肺结核,咳几声都可能传染给别人呢。

所以咱们要是咳嗽、打喷嚏,一定要捂好口鼻,这是对别人负责呀,对吧?
5. 嘿哟,传染病的威力可不容小觑呀!非典那时候可吓人了呢。

大家一定要加强锻炼,让身体棒棒的,才能抵抗这些坏家伙呀!
6. 你们想想呀,传染病简直就是捣蛋鬼!比如肝炎,稍不注意可能就被沾上了。

那平时的饮食就得注意卫生呀,难道不是吗?
7. 哎呀,传染病就像随时会出没的恶魔!像水痘,长了可难受了。

所以咱要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呀,这样恶魔也不容易找上门啦!
8. 说真的,传染病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像艾滋病,多可怕呀。

大家可要洁身自好呀,这关乎自己的健康呢!总之,一定要重视传染病,做好预防,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呀!。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欢迎大家阅读本篇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文档,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具体章节内容:第一章:常见传染病介绍1.1 流感1.1.1 症状和传播途径1.1.2 预防措施1.1.3 学校应对措施1.2 感冒1.2.1 症状和传播途径1.2.2 预防措施1.2.3 学校应对措施1.3 水痘1.3.1 症状和传播途径1.3.2 预防措施1.3.3 学校应对措施1.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1 症状和传播途径1.4.2 预防措施1.4.3 学校应对措施...第二章: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2.1 卫生环境管理2.1.1 学校清洁与消毒措施2.1.2 食堂卫生管理2.1.3 宿舍卫生管理2.2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2.2.1 勤洗手2.2.2 注意饮食卫生2.2.3 使用个人饮水器等个人卫生用品2.3 进行健康体检和免疫接种2.3.1 学校体检安排2.3.2 疫苗接种提醒...第三章:应对传染病的紧急措施3.1 健康报告和隔离措施3.1.1 学生发病健康报告程序3.1.2 隔离室设置和管理3.2 家校沟通与协作3.2.1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措施3.2.2 学校与相关卫生机构的沟通协调...附件:附件1:传染病防控知识手册附件2:卫生环境管理巡检表附件3:疫苗接种提醒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立法,针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作出了具体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管理而颁布的法律。

本文档涵盖了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宣传,详细介绍了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提高大家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和认识,确保校园安全。

传染病宣传资料

传染病宣传资料

传染病宣传资料传染病宣传资料介绍:传染病是指通过接触病原体(如、细菌等)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传染病的防控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帮助公众加强对传染病的认知,减少感染风险。

1:常见传染病及病原体介绍1.1 流感1.2 痢疾1.3 结核病1.4 肺炎1.5 麻疹1.6 水痘1.7 脊髓灰质炎1.8乙肝1.9猪流感2:传染病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2.2 飞沫传播2.3 接触传播2.4 垂直传播2.5 引物传播3:传染病的主要症状3.1 发热3.2 咳嗽3.3 呕吐3.4 腹泻3.5 皮疹3.6 肌肉疼痛3.7 乏力3.8头痛4: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1 手卫生4.2 咳嗽礼仪4.3 室内通风4.4 饮食卫生4.5 疫苗接种4.6 避免接触病原体4.7 不随地吐痰4.8个人防护用品5:传染病的治疗方法5.1 抗药物5.2 抗生素5.3 免疫治疗5.4 对症治疗5.5 康复护理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传染病防控法:它是我国专门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法律法规。

6.2 疫情:指某一地区或群体中传染病数量的特点和变化。

6.3 隔离:将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单独安置在特定场所,以阻断传播的措施。

附件:1、流行病学报告样本2、传染病疫苗接种通知书范本3、精神卫生传染病报告表格范本本文档涉及附件,具体内容请参考附件部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防控法:我国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法律法规。

- 疫情:指某一地区或群体中传染病数量的特点和变化。

- 隔离:将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单独安置在特定场所,以阻断传播的措施。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一、传染病概述1.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2. 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播源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血液传播等不同类型。

3. 常见的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水痘、风疹、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二、传染病预防措施1. 个人预防措施-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垃圾等前后。

- 正确使用纸巾、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 避免接触传染源,尤其是有传染性的人或物品。

2. 室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 定期清洁室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3. 公共场所预防措施- 减少人员密集活动,特别是传染病多发期间。

-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 设置消毒站点,提供消毒用品。

三、传染病疫情应对1. 健康教育宣传- 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向学生普及相关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

2. 早期发现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 引导师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扩散。

3. 控制传播源- 隔离和治疗病患,阻断传播源。

- 加强对家庭、社区等高风险地区的管理和管控。

四、传染病常见症状及就医建议1. 流感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

就医建议:休息、多饮水、及时就医。

2. 肺结核症状:长期咳嗽、咳痰、乏力、体重下降等。

就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 水痘症状:皮肤上出现红色水疱、瘙痒等。

就医建议: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搔抓,及时就医。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咽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就医建议:休息、多饮水、合理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部门。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资料类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资料类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传染病的种类2、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预防传染病的方法4、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5、公共卫生措施6、疫苗接种的作用7、增强免疫力的方式8、疫情期间的特殊预防要点11 传染病的种类111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麻疹等,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112 消化道传染病,像霍乱、痢疾、手足口病等,多经食物、水和接触传播。

113 血液传染病,例如艾滋病、乙肝等,通过血液、体液传播。

114 体表传染病,包括疥疮、癣等,通常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2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21 空气传播:病原体随着患者咳嗽、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排出,飘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传播。

122 水和食物传播:病原体污染了水和食物,经口进入人体而导致感染。

123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124 媒介传播:通过昆虫、动物等作为媒介传播疾病。

13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131 控制传染源: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受感染的动物进行处理。

132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通风换气,对公共物品进行消毒。

133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接种疫苗。

14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14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去除手部的病原体。

142 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或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时,佩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吸入。

143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144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他人过于密切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15 公共卫生措施15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消灭蚊蝇等害虫滋生地。

152 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153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6 疫苗接种的作用161 预防特定传染病: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人体在接触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特别制定了一份预防春季传染病的知识宣传材料,以增强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保护个人健康。

以下是材料的主要内容:一、了解春季传染病春季传染病是指在春季容易爆发的疾病,如流感、感冒、麻疹、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以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和感染性。

二、了解传染病的症状与传播途径1.流感/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肌肉酸痛等。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2.麻疹:症状包括高热、咳嗽、鼻塞、结膜充血、皮疹等。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3.腮腺炎:症状包括腮腺肿胀、咽喉疼痛、发热等。

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餐具、饮水杯等。

三、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方法1.勤洗手:保持洁净的双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避免用污染的手触摸口鼻眼,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妥善使用口罩: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病菌进入呼吸道,建议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自身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时佩戴口罩。

3.加强锻炼与营养:充足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能力,减少感染病菌的机会。

4.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感染者是传染病传播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尽量避免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不要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5.保持室内通风:春季寒暖交替,气温变化大,室内通风能有效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6.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个人整洁等,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1.发热:感觉不适、发热时,应立即通知家长或老师。

前往医院就诊前,应佩戴口罩以减少传播风险。

2.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手绢等遮掩口鼻,避免直接喷射或飞散。

3.配合学校:在出现传染病潜在疫情时,学校会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请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

五、春季传染病的处理与防控1.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讲究个人卫生习惯,增强疾病防控意识。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等症状。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个人卫生等。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出现水泡、发热等症状。

预防水痘的方法是接种疫苗、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个人卫生等。

3.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等症状。

预防麻疹的方法是接种疫苗、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个人卫生等。

4.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5.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预防肺结核的方法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6.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等症状。

预防腮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7. 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等症状。

预防百日咳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等。

8.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包括腹泻、呕吐等,主要通过食物、水源传播。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方法包括保持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9.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10. 结膜炎:结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结膜炎症,主要表现为眼部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预防结膜炎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不使用他人的眼部用品等。

学校宣传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资料

学校宣传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资料

学校宣传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资料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传染病预防能力,普及传染病知识,近日我校利用校园广播、班会、讲座、板报、观看光碟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

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

茅草坪小学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资料一、罕见的传染病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需隔离医治;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要经2-10年左右可发展成艾滋病,次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母婴传达。

3.预防办法:洁身自爱,不发生不洁性行为;不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达途径:(1)甲肝、戊肝:次要经过肠道传达,即进食被病毒净化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2)乙肝、丙肝、丁肝:次要经血液传达,可经过输血、不平安注射、血透等途径传达,亦可经由母亲传给重生儿。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
1.手足口病:儿童易感,主要通过口腔、手部及粪口途径传染,建议采用隔离、消毒等措施预防传播。

2.流行性感冒:易造成孩子高烧、咳嗽、鼻塞等症状,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勤洗手、通风换气等防止感染。

3.麻疹:高度传染,会导致发热、皮肤疹子、痢疾等症状,应及早预防接种、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4.水痘: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孩子易感,并引起全身发热、皮疹等,建议接种疫苗、及时隔离治疗。

5.口腔溃疡:孩子容易出现,建议保持口腔卫生、勿与患者共用餐具、注意日常饮食营养。

6.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口腔-粪口途径传播,引起寒战、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注意日常饮食卫生、加强家庭消毒。

7.脑膜炎:症状复杂,儿童易感,传染性特别强,建议提高警觉、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等预防措施。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疾病预防和健康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大家对常见疾病的认知,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我们特别编写了这份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第一部分: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1.流感流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可能会导致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为了预防流感,我们应该定期洗手,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并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会引起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

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口罩的正确佩戴和呼吸道卫生的保持。

经常通风,避免憋气,也是预防结核病的措施之一第二部分:消化系统疾病预防知识1.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摄入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

此外,食用时要慢慢嚼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2.肠胃炎肠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预防肠胃炎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饮用开水,并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第三部分: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1.心脏病心脏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预防心脏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要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如跑步、健身操等,避免长时间静坐。

同时,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四部分:皮肤疾病预防知识1.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皮肤病,会引起面部长痘、油腻等症状。

预防痤疮的关键是保持面部清洁,每天洗脸2-3次,并避免挤压痘痘,以免造成感染。

2.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紫外线的伤害,我们应尽量避开强光,戴好太阳镜和帽子,使用防晒霜。

第五部分:其他疾病预防知识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

要预防手足口病,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不洁食物和水,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传染病防控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控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控宣传材料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引起的疾病。

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水、食物、血液、粪便等传播途径传播。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麻疹、肺结核、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从我做起。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动物、唾液、泥土或粪便后,或在处理食物前。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病原体飞溅到周围环境和他人身上。

饭前便后洗手,确保手部清洁,不轻易触摸口、眼、鼻。

保持洁净的环境,避免病原体在环境中滋生,定期清洗家具、床上用品、厨具等。

2.加强健康饮食,增强免疫力。

饮食要卫生,选择新鲜的食材烹饪,保证食物充分煮熟,食物不可过期或变质。

保证饮食均衡,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3.避免高风险行为,减少感染机会。

不主动与传染病患者接触,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类。

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例如传染病暴发的地区、医院等。

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衣物干净。

三、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方法。

1.流感:勤洗手,避免接触鼻涕、口水等分泌物。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场所,如商场、车站等。

戴口罩,尤其是前往公共场所。

接种流感疫苗,增加抵抗力。

2.麻疹:接种麻疹疫苗,增加抵抗力。

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如鼻涕、咳嗽等。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使空气流动,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及时就医,避免传染给他人。

3.肺结核: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

不随地吐痰,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

戴口罩,特别是在拥挤的场所。

接种BCG疫苗,增加抵抗力。

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4.艾滋病:避免非婚外性行为,减少性伴侣的数量。

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工具。

不共用注射器、刺耳针等,避免血液传播。

及时检测艾滋病,做好防控工作。

四、在传染病暴发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1.听从政府的防控措施,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三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一、常见的传染病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5、流行性腮腺炎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6、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7、结核病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人类的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体表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三、预防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纪刘小学预防传染病宣传资料

纪刘小学预防传染病宣传资料

纪刘小学预防传染病宣传资料纪刘小学预防传染病宣传资料一、流行性感冒预防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潜伏期短,普通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

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部份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

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肺部可闻及干罗音。

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如何预防流感呢?1、常洗手。

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时常洗手。

2、小心封闭的空间。

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

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时常保持湿润。

3、大量喝水。

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

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5、别老坐着不活动。

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

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得呼吸道传染病。

6、多吃维生素E和C。

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之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

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

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7、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护知识宣传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护知识宣传
小学生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身 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家长应关注学校或社区发布的疫苗接种通知,确保孩子按 时接种。
避免接触患病者
小学生应尽量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 接触,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 知学校和家长。
在学校或公共场所,小学生应避免与 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以 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主要症状包括口腔疼痛、食欲 不振、发热和手、足、口等部 位出现小疱疹或溃疡。
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1-2周内可 以痊愈,但少数病例可能会出 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 心脏疾病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 起的一种传染病,主 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的皮疹通常在发 热后3-4天出现,从 头部开始,逐渐扩散 到全身。
勤洗手
小学生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 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 、打喷嚏和咳嗽人员密集的地方, 小学生应佩戴符合标准的医用口
罩,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咳嗽礼仪
小学生应学会咳嗽时用纸巾或弯 曲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
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定期接种疫苗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流鼻涕、红眼 和口腔黏膜斑。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 、盗汗和体重下降等。
结核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大多 数病例可以通过抗结核药物治愈

02
传染病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
01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悬浮在 空气中的微粒(如飞沫、粉尘) 进行传播。例如,流感病毒、结 核杆菌等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
小学生应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 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 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提供身体所 需的营养素。

学校常见传染病(小学)

学校常见传染病(小学)
学校常见传染病
讲师:***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空气、飞沫 饮水、食物 传 染 源 生物、媒介 体液、接触 传播途径
易 感 人 群
一、学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二、急性眼结膜炎 --沙眼 --流行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流行病学特点
防控措施
病例管理:病例在家或住院隔离,病人隔离至腮腺 肿大完全消失或发病后14天 密切接触者管理:观察至与病人末次接触后21天 消毒及处置:
室内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 通风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 暴发疫情,减少集体活动
呼吸道传染病—麻疹
泡泡很 危险
水痘可引致口腔粘膜发炎
水痘的治疗和处理
• 患者不能上学。 • 大量喝水,休息。
• 不要压挤水痘,否則 结痂后会留下小点, 持续2~3年。水痘可 完全痊癒,不会留下 疤痕。
防控措施
病例管理:病例在家或住院隔离,病人隔离至全部 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后。发病后休学14天。 密切接触者管理:观察至与病人末次接触后21天 消毒及处置:
洗手六步法
• 传染源: • 传染病病人 • 隐性感染者或健康带毒(菌)者
• 禽(动物) • 传播途径:
– 空气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

、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
学生 老人
因 • • 好发季节:秋、冬、春季。 一
好发季节:秋、冬、春季。
主要临床特点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几乎都有发热
口腔粘膜斑(KopLik斑)
呼吸道传染病都有什么特点呢?
1、空气传播 2、可能发热 3、都需要看医生 4、有点像感冒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一、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该病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84%为呕吐表现,成人:以腹泻为主要表现。

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

隔离期为病人症状消失后3天。

传染源:诺如病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部分病人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

全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高发:小于5岁和大于65岁者。

消毒:诺如病毒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但使用10 mg/L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灭活诺如病毒。

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

二、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

(一)流行病学: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稚园、学校、集团宿舍和军营等。

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

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

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

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二)并发症: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

1.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

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

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

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小学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
一、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

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喝开水。

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

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二)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三)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接种流感疫苗。

(四)麻疹
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一)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二)乙脑
1、主要表现: 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部分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6岁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