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够帮到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
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自我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
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思维,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已经进行了新课程改革。
通过近年来的培训和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
其表现如下: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
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
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研究惯培养被忽视了。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思想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思想教育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改革的境地,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为核心内容,实现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化和创新。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思想教育论文篇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摘要】我国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和基础,且小学生正处于刚刚接触新鲜事物的时期,缺乏独立的思维意识,学习能力强,是灌输知识的最佳时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改革的境地,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为核心内容,实现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化和创新,以求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会对小学生的个人道德、个人素质、思想意识的养成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为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效率,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进步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优化,并对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目前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对思想品德课程不够重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只是一门辅助性课程,学不学习都一个样。
教育工作者将大量的时间都应用于语、数、外三门课程上,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高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思想和认知上的不成熟,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很少,一般一周只有一个课时,可见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当低,是影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未做好表率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教师的行为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而言,现阶段是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极强的时期,其行为或语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不具有独立的思维。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一《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
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
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
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摘要: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职责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未来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时期合格公民。
关键词:创设情境;社会实践;学科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把握课程特点,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把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落实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渗透其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最终在生活中落实,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要使教育心理学化。
”这事实上指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在学生自身,也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才能愉快接受,主动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要以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为基点,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一)利用讲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更喜欢故事类型的题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感知,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心得体会,这远比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要深刻、形象得多,学生也喜欢参与、喜欢求知。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体验。
例如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响了,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铅笔盒碰掉在地上,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论文
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摘要: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问题对策引言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具备的优势。
一、转变观念,引起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以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学校应将思想品德课放在与语文和数学等课程同等的教学地位,应选择有责任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专职思想品德课教师,而不应该把它当作一门副科,更不应该让没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师。
二、提高个人能力,增强人格魅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所在,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从他们的幼小心灵看来,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他们把老师看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但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在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上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他们对老师的厌恶和反感也是显而易见的。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此,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坚信,对自己宣传的人物崇敬,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影响学生,以自身做人之本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小学品德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优秀教学论文篇1:学校品德教学论文学校品德教学论文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同学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亮课文,可以让同学自己来扮演课文中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课本剧,同学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阅历为基础而设计出教育模式。
它使同学如身临其境,增加社会中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同学以模拟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同学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劝说对方。
让同学演了后评,评了再演。
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言行,熟悉到想要和能要之间区分、差距,加上老师点拨和激励,同学道德熟悉不知不觉内化为同学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同学来扮演自己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
以剧本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同学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宏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互动,从而使同学孝敬父母、敬重长辈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同学道德熟悉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需通过活动拓展熟悉,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有效方法。
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很多观众。
来自不同国家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阔观众展现了灵敏思维,超凡口才。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同学认知冲突,让同学采纳辩论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爱好,乐观思索,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推断力量和道德行为力量。
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同学中比较流行一种活动方式。
对于它利弊,社会上看法众说不一。
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同学上网利大于弊,由于同学尤其是学校生自控力量差,很简单入迷而耽搁学习。
那么同学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7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摘要:本文笔者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完成教育。
第二,在生活与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运用说服的方法使生明白道理,多次反复地说服,形成良好品德。
第四,学校家庭互相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活与活动说服家校沟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思想品德课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课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有人提出教师不仅应当是—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
教学中,不能将育人的德育工作被教书的任务冲淡了,应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一、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人生奠定了基础,生活世界构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耳濡目染的得到体悟,践行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仰。
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首先,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与师生交往的时间自然也比较多,受心理困扰,有的学生乐于交往,有的不愿意交往,有的不会交往,还有的害怕交往。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学说礼貌用语,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际,遇事该怎么办,指导学生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团结友爱,共享欢乐。
其次,开展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传统的“灌输”、“说教”型的德育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是赤裸裸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用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
自我教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领悟、自己体验、自己抉择、自己践行,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其内在的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在道德实践中,学生可以开展讨论,轮流值日等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但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不能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言行、学识、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理解、体验、选择和行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
在近年来的培训和实践中,我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中,一些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何有效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死板地使用教学方法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氛围。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出现了生搬硬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活动化教学,将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
事实上,活动化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核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2、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奉行培训中的案例和套路,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品德课程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然而,一些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1、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发挥主导作用,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放任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学生的研究惯无法养成。
2、一些教师为了展示师生平等,过分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2、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第一篇:品德教育扎根在小学英语课堂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耳濡目染熏陶学生心灵良好的德育环境绝非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之美,更需要内涵之美,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美,师生交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等。
如学习氛围、生活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感受心灵的熏陶。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要通过语言、表情不断给学生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子,不失时机渗透品德教育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尤为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方面的素材可谓蕴含在各个单元。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德育因子,将其适当放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以良好心灵的升华。
如,学习动物这个单元的时候,如:dog,cat等,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动物不友好,一方面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物种逐渐减少,同时,也是在毁坏我们共同的家园,既培养了学生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关爱世间万物,呵护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渗透德育,不留痕迹滋养学生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瞄准时机,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收到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效果。
否则,生硬的灌输、牵强附会的生拉硬扯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四、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春风化雨塑造学生心灵德育教育,重在感化熏陶,一味地说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遭致学生思想上的反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巧于设计,精于谋划,通过一些学生情感上乐于接受的活动,让学生内化为思想上的认识。
如通过课余的单词拼读、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恰当的方法,将德育渗透与英语教学巧妙融合起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长此以往,美好的品德必然犹如雨露,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成长为自信、健康、向上的合格人才。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
鲁浩教授对品德课程说了一句高度概括的话:“品德课堂要回归生活”。
这就是我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但反观时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往往都是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
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想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而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
所以,我在品德课堂教学实际中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
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品德课堂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1在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生活中一种快乐、自发、活泼、丰富多彩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与此同时还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
也就是说,孩子游戏不仅是为了乐趣,而且还是发展认知和情感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游戏是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们的意识行为,尤其是道德行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友爱残疾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的艰辛,学会尊重、帮助残疾人。
我设计这样的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同学蒙上眼睛,让他们自由的在教室里走动,许多同学都被桌子、椅子碰着了,觉得很不好走。
而其他学生看到他们这样子都哈哈大笑。
我邀请全班小朋友参加游戏,其中一组扮演盲人,一组同学扮演跛脚的人,他们合作走完那段路。
活动后让他们畅所欲言谈活动的感受,同学们都说出了残疾人走路不便、生活艰难,再联系自己扮演残疾人的实际,他们认识到了不应该嘲笑残疾人,残疾人的心灵更应该去呵护,生活更需要照顾,自己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同时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极为重要。
要让小学生将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一、精彩导入,贴近生活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国情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去了解他们的需要。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
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开放,参与体验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我看了,我知道了。
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小学思品课教学应冲破“封闭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以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2)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2)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摘要:德育工作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浅谈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素质教育;途径;方法要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突出的个性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有很多中途径和方法。
笔者将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小学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一)思想品德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系统性课程。
教师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坚强勇敢的意志,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工作,使德育教育更有针对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文化课课堂教学学生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毕竟有限,只通过这门课程来完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小学的各门学科都是学生学习系统扎实的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只有学生学好了这些课程才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各文化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主题班会和少先队活动等我们每个星期都会组织班会,这是一种很有效也很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班会来进行各种德育教育活动。
少先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学校要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先进性,发挥它的德育功能,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到正确的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论文10篇
小学德育论文10篇【篇一】“德”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
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其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所特有的思想性、语言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等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助力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
那么,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呢?一、深入钻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包含意义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字有字意,词有词意,句有句意。
一篇好的文章有具体充实的内容、深刻明确的道理、流利顺畅的行文和充沛饱满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都是教育学家在仔细的审核评价之后确定下来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字、词中的德育因素。
有些字词本身就具有品德教育的意义,如“孝”,孝字可组词为孝顺。
“孝”本身就有孝顺的意思。
孝顺现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晋代袁宏在《后汉纪・安帝纪上》写到:“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
”由此可见孝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年纪尚小的人的品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还有“谦”字,谦字意为:虚心,不自满。
人们常用“谦谦君子”来形容那些严于律己、品德高尚的人。
方孝孺也说过:“虚已者进德之基。
”由此可见“谦”是对人性的一种赞美。
本身具有教育意义的字词还有:“学习”、“友爱”、“信”、“诺”、“恕”、“仁”、“忠”等。
虽然表现美德的字有很多,但更多的字的本意并不具有德育的意义。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另辟蹊径地去找寻字词中的德育因素。
比如在课文中最常见到的“的”字,“的”只是一个助词,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字的书写和字形上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的”是由“白”和“勺”组成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白”和“勺”在组成“的”字之后都变“瘦”了。
他们只有变瘦了才能组合在一起,成为“的”字。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重要课程,发挥着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与行为的基础作用。
可是对于思想品德课程许多部分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小学生感到很枯燥。
那么,就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家庭教育;教师引导;培养兴趣;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品德课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课程,使孩子们认识到更为深层次的东西,进而更好地提升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教育孩子,这点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重要。
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要从具体事件出发,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进而促进小学开展这门课程,这是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
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要成立思想品德的课程由老师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意义所谓思想品德,其实就是要告诉小学生到底什么是“思想品德”,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思想以及拥有怎样的品德。
特别是小学这个时段的教育,更要以养成教学与感情教学为主,向以理性教学为主的转变,更要注重思想能力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运用。
老师应用有效教育方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而去启发他们不断思考,促使小学生对社会进步的了解建立于理性之上,使小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并让他们充满信心。
此外,在选教材这方面,我们还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到时代特点,不但要注重其新奇性、典型性、认知性、情感性,而且要求有可发掘的意义,要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教育方法上要比较活泼,风格也可以多样性。
二、课本与实际之间的结合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计划地与实际进行渗透。
让小学生深切地了解到什么是优良的品德,时时感受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
为此,老师应该更好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更好地运用。
三、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感情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向,并将其视为首要的、突出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下面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良好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力的重要条件。
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置,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引导和发动积极思维活动。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漫画、小品表演、故事、音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乐于发现“柳暗”,并孜孜于求“花明”。
如在讲《做学习的主人》这节内容时,我用故事倒入,然后提出问题:“两个同学对学习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结果会怎样呢“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课堂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
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
也许学生的分数不会太低,但长期以来会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
首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
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
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我们爱教师》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外仔细观察老师的活动,特别让学生去观察体会老师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回到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拿起笔给自己现在的或幼儿园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或者写写自己理想中的老师。
这样,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实现多赢。
三、思想品德课要联系学生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
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全世界、全国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援助等材料。
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
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再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直观教学
在十几年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无论从经验的角度还是从教训教度,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提高小学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校率,必须尽力争取使用直观教学,特别是电视录像的运用,趣味小品演示等。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是生动、形象、直观。
因为,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只有在一定的意境中才能产生;丰富的道
德认识只有来源于实践才能牢固,而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就比较接近于实践;准确果断的道德判断能力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中就容易得到培养和锻炼;指导学生的行为凭借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更为贴切,容易找到行为实践的方式、方法。
简而言之,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减少思品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一些客观上的语言文字理解上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