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技术

合集下载

页岩气勘探技术与进展

页岩气勘探技术与进展

页岩气勘探技术与进展一.页岩气简介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

与常规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

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育条件。

页岩气发育具有广泛的地质意义,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盆地中,只是由于埋藏深度、含气饱和度等差别较大分别具有不同的工业价值。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泥页岩裂隙气、泥页岩油气藏、泥岩裂缝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等大致与此相当,但其中没有考虑吸附作用机理也不考虑其中天然气的原生属性,并在主体上理解为聚集于泥页岩裂缝中的游离相油气。

因此属于不完整意义上的页岩气。

因此,中国的泥页岩裂缝性油气藏概念与美国现今的页岩气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分别在烃类的物质内容、储存相态、来源特点及成分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5万亿-30万亿立方米,与美国28.3万亿立方米大致相当,经济价值巨大。

另一方面,生产周期长也是页岩气的显著特点。

页岩气田开采寿命一般可达30~50年,甚至更长。

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沃思堡盆地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开采寿命长,就意味着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大,这也决定了它的发展潜力。

分布北美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侏罗系、泥盆系-密西西比系富集多种成因、多种成熟度页岩气资源。

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二、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BP公司工作的Arkoma 盆地伍德福德页岩气藏,页岩厚度大于50米、TOC大于2%、Ro1.3—1.8%、钙质含量大于20%,由于富含钙质脆性矿物,通过压裂取得了很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由此认识到除硅质含量越高,页岩脆性越大,有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形成裂缝外,只要富含脆性矿物的优质烃源岩均是有利的勘探开发目标。
二、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美国48 个州广泛分布了含巨量天然气的高有机质页岩。德克萨斯州初步开采的Barnett 页岩提供了本土48 个州天然气生产总量的6%。分析估计到2011 年底多数的储量增长(50%到60%)将来自非常规的页岩气。 四个新的页岩气(Haynesville,Fayetteville,Marcellus 和Woodford)可采气体总量可能超过15万亿。 对比研究,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海相地层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是国内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专家初步估计页岩气资源量大约30万亿方。
(4) 同步压裂技术(simo-fracturing)
3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配套技术
5.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技术
二、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5)页岩水平井压裂监测技术
监测的目的: ①掌握人工裂缝的实际几何学特征(高度、长度和方位); ②实时监测压裂过程,对压裂方案进行优化; ③优化新井钻井井位。
2)丛式钻井 可采用底部滑动井架钻丛式井组。每井组3~8口单支水平井,水平井段间距300-400m左右。 4.页岩气水平井钻井 二、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二、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页岩气水平井钻井
井身结构 —主要是三级结构 由于后期加砂压裂,因此对套管及套管头承压能力要求较高,固井质量要好,水泥返高到地面;水平段是套管固井完井。
(2) 易钻桥塞(FastDrill Plug)

国内外油页岩综合利用进展

国内外油页岩综合利用进展

四、国内外油页岩干馏工艺技术
2.固体热载体法油母页岩干馏技术

2.1 ATP技术 ATP(Alberta-Taciuk Processor)技术由加拿大人William Taciuk发明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的Southern Pacific Petroleum N.L. and Central Pacific Minerals N.L. 两个公司在昆士兰州的Gladstone发现了高品级的油母页岩, 选择ATP作为开发的技术。在加拿大Alberta的Calgary建立了 80t/d中试装置,1987年完成试验,在此基础上构想了一个油母 页岩加工制油项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投资2.5亿澳元,建 立示范厂,处理油母页岩6000t/d,每天产油4500桶;若示范厂 运行成功,第二阶段建设商业化装置,处理油母页岩25000t/d, 每天产油14800桶;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第三阶段建设处理油 母页岩125000t/d商业化装置,每天产油65000桶。
(单位:×108t)
一、世界油页岩产业发展现状
2、油页岩的开发利用技术



油页岩采矿技术 露天和地下 页岩油开采技术 低温干馏和ICP 油页岩发电技术 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
一、世界油页岩产业发展现状 1)、提炼页岩油
(1)低温干馏工艺
目前的抚顺炉
引进的澳大利亚ATP炉
一、世界油页岩产业发展现状
爱沙尼亚
Estonia电站 Kohtla Jarve电站 Ahtma电站
37000KW
30000KW 40000KW
以色列
Pama电站
2002年油页岩燃烧发电统计
一、世界油页岩产业发展现状
3、世界各国目前对油页岩的利用状况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摘要: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从某种意义来说,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

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页岩气是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

美国页岩气勘探的巨大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类似页岩层序中寻找天然气资源的勘探热情,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正在我国油气资源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资源现状1 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概况据Rogner(1997)估计,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亚、中国、拉美、中东、北非和前苏联,其中约40%将是可采出的,即世界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180×1012m3。

按2008年的世界天然气产量计算,仅全球页岩气资源就可以生产60年。

1.1 北美地区以北美加拿大为例:加拿大页岩气资源分布广、层位多,预测页岩气资源量超过28.3×1012m3,其中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和泥盆系的页岩气资源量约7.1×1012 m3。

目前,已有多家油气生产商在加拿大西部地区进行页岩气开发试验,2007年该区页岩气产量约8.5×108 m3,其中3口水平井日产量较高(9.9×104~14.2×104 m3)。

然而,美国的页岩气主要发现于中-新生代(D-K) 地层中,其页岩气广泛的商业性开采直到1980年实施了非常规燃料免税政策以后,特别是1981年Mitchell 能源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北部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钻探了第一口页岩气井后,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页岩气的兴趣。

先后继续对页岩气投入了开发,产量如图1-1所示:2006年,美国页岩气井增至40000余口,页岩气产量达到311×108 m3,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 5.9%,至2007年,美国页岩气产气盆地已有密歇根盆地(Antrim页岩)、阿帕拉契亚盆地(Ohio、Marcellus页岩)、伊利诺伊盆地(New Albany 页岩)、沃斯堡盆地(Barnett页岩)和圣胡安盆地(Lewis页岩)、俄克拉河玛盆地(Woodford页岩)、阿科马盆地(Fayetteville页岩)、威利斯顿盆地(Bakken页岩)等20余个盆地。

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

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

结论:
其中,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对后续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钻探技 术则是获取地下信息的基础手段,压裂技术能够实现页岩气的有效开采,而采收 率提高技术则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
Marcellus页岩气田作为成功案例,从地质、技术、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其成 功的原因和借鉴意义。
谢谢观看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对世界页岩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勘探开发技术进行了综述。页岩 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美国拥有 世界上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而中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具有大量页岩气潜力。在 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地震勘探、钻探、压裂和采收率提高等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 关键手段。
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 术综述
摘要:
摘要: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次演示 对世界页岩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勘探开发技术进行综述,旨在分析探讨页岩气 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页 岩气、资源特点、勘探开发技术、成功案例、未来研究方向
成功案例分析:
Marcellus页岩气田的成功开发对全球页岩气产业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它 证明了页岩气田商业化开发的可能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成功经验。其 次,Marcellus页岩气田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实践,为世界各地页岩气资源的 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最后,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提示了页 岩气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其他国家制定相应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启 示。
引言:
引言: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储存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 层中。由于其清洁、高效、储量丰富等特点,页岩气在能源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全球范围内,页岩气资源的分布广泛,而美国、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则是 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本次演示将重点对世界页岩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及 勘探开发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页岩油钻井工程关键技术调研报告

国内外页岩油钻井工程关键技术调研报告

国内外页岩油钻井工程关键技术调研报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

致密油和气是储集在致密砂岩或灰岩等储集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油气经历了短距离运移,目前页岩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页岩油的相关研究也正在兴起。

致密油(页岩油)的商业化突破具,有三大战略意义:①延长石油工业生命周期,突破传统资源禁区和成藏理论,增加了资源类型与资源量;②引发了油气科技革命,推动整个石油工业理论技术升级换代;③改变了全球传统能源格局,形成以中东为核心的东半球“常规油气版图”,以美洲为核心的西半球“非常规油气版图”,影响世界发展秩序。

2005年-2010年北美在Barnett、Haynesville、Marcellus、Eagle ford等主要页岩气盆地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引发了一场页岩气技术革命,让美国天然气年产量重上6000亿方以上。

2010年将页岩气开发技术规模应用到致密油开发,比较典型的是Bakken页岩油:普遍采用超长水平井开发(水平井段长度达3000米左右),2016年巴肯致密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2014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暴跌,并持续低位运行。

油公司和油服公司共同致力于“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建井成本”,引发了北美页岩油气的第二次革命。

图1-1 北美地区页岩油气产区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已经起步,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理论技术革新和钻探技术换代上,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并未形成成熟的钻探配套技术。

(1)国外技术现状国外致密油的开发技术的最高水平,应属北美地区。

水平井钻井及多级压裂技术广泛应用促使北美形成致密油、页岩气比翼齐飞的局面,油气产量突飞猛进。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减缓,美国天然气价格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干气业务已难以维系公司盈利的需求。

2008 年以后,页岩气开发技术在致密油开发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成功。

作业公司发现,从事致密油甚至湿气生产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北美作业公司开始削减页岩气业务,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富含液态烃的致密区带。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一、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1. 技术突破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主要表现在水平钻井技术、多级压裂技术、地质勘探技术等方面。

通过水平钻井技术,可以实现对页岩气的有效开采;多级压裂技术则可以提高页岩气的产量和开采率;而地质勘探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掌握页岩气的分布情况,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2. 成本降低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成本一直是行业的关注焦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

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降低了企业的勘探开发成本,这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 产量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中国页岩气的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页岩气的产量已逐年增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例如在四川盆地的页岩气田,其产量已经超过了传统天然气田,成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大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1. 资源储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页岩气资源国家,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超过了1000万亿立方米,位居全球前列。

这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产业链完善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相关产业链也逐渐完善。

从勘探到开发,再到运输和利用,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对于提升页岩气产业的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环保效益相比传统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方式,页岩气勘探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具有更好的环保效益。

这也符合中国近年来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前景展望1. 发展空间广阔中国页岩气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目前我国的页岩气产量占比还相对较低,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未来页岩气的市场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2. 技术创新持续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方面,中国将继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产量。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0前言页岩气(Shale Gas)是指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中生成并富集在其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以游离、吸附以及溶解状态存在其中,吸附作用是页岩气存在的重要机理之一。

它与常规天然气藏最显著的区别是:它是一个自给的系统,页岩既是气源岩,又是储层和封盖层[1]。

页岩气在全球分布广泛,据统计,页岩气资源量约456万亿立方米,约占三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是页岩气规模开发的两个主要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五大盆地以及加拿大西南部地区。

而美国是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开采的国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评价系统。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页岩气相关的资源情况、技术开发应用、理论研究、评价测试等基本问题,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1世界页岩气资源潜力1.1全球页岩气潜力按2007年美国《石油杂志》的数据,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万亿立方米,超过全球常规天然气资源量(436.1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中国、拉美、中东、北非和前苏联(如图1)[2]。

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了“世界页岩气资源初步评价报告”,根据Advanced Resourse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完成的美国以外32个国家的页岩气资源评价以及美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总量为187.6万亿立方米。

图1 页岩气全球资源分布情况(1)美国是最早进行页岩气研究与开采的国家,美国是目前探明页岩气资源最多的国家,现已探明近30个页岩气盆地,其中7个高产盆地的页岩气资源量为80.84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8.38万亿立方米[3]。

(2)加拿大紧随美国之后开展了页岩气方面的勘探和开发试验。

加拿大的页岩气资源同样很丰富,据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协会(GSUG)初步估计,加拿大页岩气地质储量超过40.7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British Colum-bia 、Alberta 和Saskatchewan 地区,东南部Quebec 、Ontario 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世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世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世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世界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首先介绍页岩气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及全球分布情况,然后重点分析当前世界各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的主要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页岩气开发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展望页岩气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全球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全球页岩气资源分布与评估全球页岩气资源的分布广泛且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北美地区的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的页岩气储量和开发程度均居世界前列。

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水平高,产量稳定增长,成为全球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引领者。

亚洲地区的页岩气资源也非常丰富,但开发相对较晚,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巨大,但开发难度较大,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页岩气开发的扶持力度,推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页岩气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欧洲地区的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和波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限于环保政策和地质条件,开发进度相对较慢。

拉丁美洲地区的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这些国家的页岩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全球页岩气资源的评估,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一般来说,页岩气资源的评估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等多个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全球页岩气资源的评估将会更加准确和全面。

全球页岩气资源的分布广泛且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开发程度和潜力存在差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全球页岩气开发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的发展态势。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天然气替代煤炭的政策倡导,页岩气成为中国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

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然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一直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迎来了新的突破,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本文将探讨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突破,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突破1. 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勘探开发中国页岩气资源分布广泛,但是地质构造复杂,储层条件较差,传统的勘探开发技术很难应对这些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企业的不断研发和创新,一系列新技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水力压裂技术、水平井钻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等的进步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页岩气地质储层的认知和开发能力,为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政策扶持助力产业发展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页岩气勘探开发,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国家能源局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文件和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政策等,有力地推动了页岩气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为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

3. 国际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带动下,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了技术创新和进步。

国际合作还促进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了中国在全球页岩气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1. 资源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广泛,潜在资源基础雄厚。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中国页岩气地质储量达到了38.6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资源国家。

有着如此巨大的资源储备,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为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及我国勘探前景

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及我国勘探前景

项 目重 点 在 于 研 究 增 产 措 施 。2 o世 纪 5 O年 代 , 型 大 水 力 压 裂 首 次 在 Te a x s开 发 , 9 6年 首 先 用 于 Ba — 18 r
n t , 9 2年 水 平 井 也 首 次 用 于 B r e t 2 et 1 9 a n t 。 0世 纪 7 O
月 2 日在 重 庆 市 彭 水 苗 族 土 家 族 自治 县 连 湖 镇 启 8
井 分段 压裂 技术 、 步压 裂技 术和重 复 压裂 技术 等 。 同 正 是 这 些 先 进 技 术 的 成 功 应 用 , 使 了 美 国 页 岩 气 促
开 发 的快 速 发 展 目前 美 国 页 岩 气 开 发 最 主 要 的 增 产 措 施 是 清 水 压 裂 。 水 压 裂 是 指 应 用 在 清 水 中 加 入 降 阻 剂 、 性 清 活 剂 、 防膨 剂 等 或 线 性 胶 作 为 工 作 液 进 行 的 压 裂 作 业 。 具 有 成 本 低 、 害 低 以 及 能 够 深 度 解 堵 等 优 点 。 水 伤 清 压 裂很 少需 要清 理 , 本 上不 存在 残渣 伤害 问题 , 基 且 可 提 供 更 长 的 裂 缝 , 将 压 裂 支 撑 剂 运 到 远 至 裂 缝 并 网络 , 其 2 与 0世 纪 9 0年 代 的 凝 胶 压 裂 技 术 相 比 , 可 节 约 5 ~ 6 的 成 本 。该 技 术 已成 为 开 发 如 B r 0 0 a— nt et页 岩 气 等 的 主 要 开 采 手 段 。 水 平 井 分 段 压裂 能 有 效 产生 裂 缝 网络 , 尽 可 并 能的提 高最 终 采收率 。最初 水平 井 的压裂 阶段一 般 采用单 段 或两 段 , 目前 已 增 至 七 段 甚 至 更 多 。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浅析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浅析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浅析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浅析摘要:随着世界油气资源开发进程加快,剩余油气藏的探明及开发难度日益加大,国外石油公司普遍注重高端技术研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勘探成功率和油气采收率,国内石油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不断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石油公司技术差距,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内外石油公司;技术对比;发展趋势;勘探开发科技进步是石油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是实现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保障。

当前,石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经成为影响油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国外勘探开发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1.1 勘探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随着勘探领域的转变和勘探对象的日趋复杂,高新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

其代表技术主要包括:深层油气补给、连续型油气聚集等理论;此外,原子介电共振扫描仪、综合预测系统MDI等新技术和装备,能够提高地质建模速度与精度,得到更加可靠的预测结果;近两年,地球物理代表技术主要包括:宽频地震、4D地震、高密度地震、无缆采集等,以及各向异性与全波形反演地震成像等,应用以上技术,能够改善工效,降低勘探开发风险。

1.2 油气开发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油气田开发向着高科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主要代表技术有:智能水驱、海上注气、顶部注CO2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快速压裂完井技术,新型生物聚合物、二氧化碳驱等驱油技术,以上革命性的油气增产技术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大大节约了作业时间和成本,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更高的采收率。

1.3 石油工程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钻井逐渐向深层和深水领域扩展,技术、设备不断创新升级。

主要代表技术有:连续起下钻和循环钻井、混合型钻头、高造斜率旋转导向系统、抗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等,以上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钻头的控制性更好,适应地层范围更宽。

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泄油能力,提高油气产量;测井代表技术有:斯伦贝谢公司的Techlog2011井眼数据处理平台、电缆旋转井壁取心工具以及Petrom 公司研制的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传感器、随钻方位伽马测量仪等新型设备仪器。

世界页岩气开发与利用进展

世界页岩气开发与利用进展

世界页岩气开发与利用进展(一)当前,世界各国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能源压力日益增大。

作为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非常规能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页岩气是从页岩地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是存储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虽然单井产量低,但产气时间长、储量丰富,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领域中异军突起,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

页岩气基本特点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通常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以自生自储为成藏特征。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页岩气田开采寿命一般在30~50年,甚至更长。

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页岩气是由连续的生物成因、热成因或生物成因—热成因混合而成的天然气,其特征表现为含气饱和度分布广、具有隐蔽圈闭机理、不同的岩性盖层和相对较短的烃类运移距离。

页岩气和传统的油气勘探在地质控制条件上有着很大差别,常规油气勘探地质条件可概括为“生、储、盖、运、圈、保”,而页岩气没有“盖”、“运”、“圈”、“保”的问题,“生”就是“储”,“盖”也是“储”。

高产且经济效益好的页岩气大多为含油气系统中的主力烃源岩,尤以受上升洋流影响、亲油混合型干酪根为主的海进体系黑色页岩为佳,且现今处于大量生气阶段或充注过程中,既保存了较高的残余有机质丰度,储集大量吸附气,又能新增一定孔隙度,容纳足够数量的游离气,有助于提高基质系统的渗透性,使生产井保持较高产气速度、规模化开发生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页岩气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盆地中,只是由于埋藏深度、含气饱和度等差别较大,而具有不同的工业价值。

页岩气在开采机理上与煤层气相似,需要排水降压,但由于储集层渗透率低、气流阻力比传统天然气大得多,开采难度也较大,需要充足的投资和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发展与新技术

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发展与新技术

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与发展前景姓名:赵春平班级:石工11-10 学号: 11021467摘要: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是以多种相态存在、主体上富集于泥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在油气供给中的比例将日益增加。

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207万亿立方米,计入页岩气使全球总天然气资源量提高约47%,达到648万亿立方米。

发达国家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日渐成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继续引领全球页岩气油气勘探另外,我国已探明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344200亿m3,可采资源量为250000亿m3,潜力巨大,如何有效地探勘并开发页岩气成为关键。

中国页岩气开发面临页岩气的资源量和富集区有待明确、评价研究方法需更准确、探索压裂技术诀窍和重视商业管理模式四大问题。

从我国地质条件、国内环境等出发,客观认识页岩气资源基础,循序渐进,加强勘探开发技术和商业模式研究与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先导试验,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未来5—10年中国页岩气开发有望取得突破和发展。

文中介绍了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主要技术,包括页岩气测井技术、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超临界CO2开发页岩气技术、同步压裂技术等,同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

我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还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

关键词:页岩气;现状;开发技术;存在问题;发展前景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对页岩气藏认识的不断深化,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正由北美向全球扩展。

页岩气在非常规天然气中异军突起,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

加快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页岩气资源大国的共同选择。

1、国内外现状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历史悠久.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目前正迈入快速发展期。

国外页岩气钻完井、储层改造技术现状及我国适应性分析

国外页岩气钻完井、储层改造技术现状及我国适应性分析

下对压裂效果进行监测,记录在水力压裂期间由岩石剪切造成的微地震或声波传播情况。通过处理
微地震数据确定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走向、倾向、高度、长度等。
酸化在页岩气增产措施中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方法。由于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可与酸反应的矿物, 通过酸化可以清除这些矿物,增加新产生的裂缝的表面积,提高页岩气向裂缝网络中的扩散能力。
以美国Barnett页岩和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九老洞组页岩为例,从页岩储层的镜质组反射率、 总有机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见表1)。
指 标 表1美国Barnett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九老洞组页岩物性对比 Barnett 龙马溪组 九老洞组
2.2%
镜质组反射率 总有机质含量 硅含量 粘土矿物含量 孔隙度 渗透率
支撑剂尺寸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许多井在无支撑剂或只有少量支撑剂的情况下,也可达到商业采
收率。 目前美国又发展了新的技术,就是在两口或两口以上相邻的水平井(水平井段基本平行)同时
进行水力压裂。既可以解决地面施工环境的局限性,又可以提高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密度,从而提
高储层渗透性。 在水力压裂施工中采用微地震监测这一辅助技术,通过倾斜仪和传感器可以远距离在地面或井
管施工。
103
SurgyFrac技术是将水力喷射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相结合,通过连续油管将喷射工具下到压裂
位置,先进行水力喷射射孔,然后提高环空压力使裂缝扩展,形成4-6英寸深的孔穴。该技术适用 于裸眼井,可实现分段压裂。 CobraMax技术是在水力喷射射孔后,从环空泵入支撑砂暂时堵住孔穴,形成“支撑塞”,然后 上提管柱进行下一层射孔,再泵入支撑砂暂时堵住孔穴。当完成所有层段射孔后,下放管柱将“支 撑塞”挤掉,为气流形成通道。该技术适用于套管井,通过连续油管操作可在水平井段精确控制裂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页岩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情况,并对目前我国页岩油气的主要勘探和开发技术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我国页岩油气在地质、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意见。

关键词: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1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我国对页岩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及与之有关的城市的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最近的调查,我国的可开采资源在36×1012立方米左右。

近年来,随着世界主要石油企业的大力支持,我国已在陆相、海相和湖相等多个页岩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平井和多阶段压裂开采,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2关键技术探讨2.1有利目标区优选技术通过统计分析、关键试验等研究,发现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优势明显,核心区具备4大地质特征,3大开发特色,并具备5大富集、高产的条件。

我国的有机质页岩有3种类型,分别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

由于两种沉积方式的差异,使得该地区的基础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古生界海相页岩发育广泛、连续、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但演化程度较高,构造变动较大;中新生界陆相页岩发育程度较大,主要发育厚层泥岩或砂泥夹层,有机质中丰度较高,热成熟度较低。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地质特征,在不同的沉积相分区内,制定出有利区域的优选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基础上,利用 AHP法对目标区多个优选指标进行加权,并利用模糊数学对目标区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实现了对不同区域页岩油气储层有利区的有效预测。

在寻找页岩油气富集区的过程中,采用微生物钻探方法,特别是在浅层气藏的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湖泊相优势区的优选工作还未见报道,而如何将海洋相优势技术创新应用于陆相优势区则是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对有利区的空间分布进行更为精确的预测,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页岩油气的勘探与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全球页岩油气发展历程

全球页岩油气发展历程

全球页岩油气发展历程页岩油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为全球页岩油气发展的主要阶段:1. 探索与开发:20世纪初,石油工业开始探索页岩油气的潜力。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伯内特页岩是全球最早进行页岩开发的地区之一。

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能源公司开始进行勘探和开采。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市场需求不足,页岩油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 技术突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在页岩油气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水力压裂技术的改进和水平钻井技术的引入,使页岩油气的开采成本大幅降低。

这一技术进步在德克萨斯州巴内特页岩盆地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全球页岩油气开发奠定了基础。

3. 美国页岩革命:21世纪初,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开始剧增,被称为“页岩革命”。

水力压裂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大规模开发导致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页岩油气生产国。

这一革命在短短几年内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使得美国成为净出口国,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4. 全球扩散:美国页岩革命的成功激发了其他国家对页岩油气开发的兴趣。

加拿大、中国、阿根廷等国纷纷展开页岩油气勘探和开发。

虽然技术难题和环境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些国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 可持续发展:随着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全球页岩油气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

部分国家开始限制水力压裂技术的使用,加强环境监管,并寻求替代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进,以改善环境影响和提高能源效益。

综上所述,全球页岩油气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探索与开发、技术突破、美国页岩革命、全球扩散和可持续发展等阶段。

虽然面临着挑战和争议,但页岩油气仍然作为一种重要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开发和利用。

国外页岩油开发技术进展及其启示

国外页岩油开发技术进展及其启示

2019年11月风险的发生。

3几点建议3.1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矿体地质条件的研发要深入的研究水合物储层的自身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对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地质条件展开深入的研究,要实现系统化的分析。

目前最为主要的研究就是针对地质条件的研究,不仅需要进行储层研究,还需要针对于油层地下的水层展开研究,要掌握生、储、盖层组合管理,并且充分的掌握油气开发过程中的关系。

除了需要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结构之外,还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水合物上层泥沙结构的厚度、密度、胶结性等方面;②自由气层厚度、气含量、胶结程度等;③开采环节中的各层压力参数、温度参数、流动参数等动态变化的情况。

3.2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分类当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分类中应该根据其赋存方式、地质条件、气源特性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在2014年的第九届世界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中,已经明确了提出了主要可以分成成岩、非成岩两类。

在2018年成功召开第十一届世界水合物大会上,将其细化分类,已经分成6类。

天然气水合物内部的岩石地层预测与评价是非常关键的,要从其内部存在的性质为出发点,以岩石骨架的稳定性为出发点,确保整体结构达到稳定性的要求,保证开采顺利进行。

3.3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常规油气目前所试采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具体性质,发现储藏中有自由气、浅层气等,同时天然气的水合物周边区域内通常还会存在有常规气田形式,上述3中气源极为可能全部都来自于烃源岩。

以荔湾3-1气田为案例展开分析,其与该气田的间隔距离只有10km ;如果进行开采中应用1套系统实现全面的三气同时开发,可以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率,还能够同时获取上述三种气体。

因此,要深入研发出1套工程能够同时开采三种气源的设备,同时还需要从设计、开发、流程等角度出发,大大提升开采效率和质量,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商业价值。

4结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能源,对于替代传统的能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深入研发,不仅要了解地质条件,还需要掌握先进开采技术,优化处理工艺和设备,尽快实现商业价值,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页岩油气录井技术进展及发展展望

页岩油气录井技术进展及发展展望
带动制造业发展:天然气发电和以天然 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增长以及制造业 复苏; 提高财政收入: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极大 的刺激了美国经济,提高了联邦政府及 地方州政府的财政税收。
1. 前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0月19日主持召 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找 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勘 查开发以页岩气、煤层气为重点的非常规 油气资源。 经国务院批准,2011 年12 月3 日,国土资 源部已发布新发现矿种公告,将页岩气作 为独立矿种加强管理。 2012年3月16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页岩 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2012年,在“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重大专项中将“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列为重点项目,增设“页岩气勘探开发示 范工程”。
1016-1397
20
600-1200
16-18
钻井液体系
水基(80%) 油基(20%)
300-400
油基(95%) 水基(5%)
650-850
油基(90%) 水基(10%)
350-450
水基为主 油基(部分复杂地 层)
300-400
建井费用, 万美元
2.2 页岩油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要点
⑴ 系统的工程地质基础研究和钻完井工程优化设计
美国典型页岩油气开发钻完井技术指标
页岩油气盆地 储层深度,m Barnett 1981-2590 Haynesville 3200-4115 Marcellus 1219-2590 Fayetteville 305-2133
水平段长,m
钻井周期,d
762-1270
15.5
1016-1930
45-50
页岩油气录井技术进展及发展展望

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王淑玲;吴西顺;张炜;田黔宁【摘要】21世纪以来,美国成功开发页岩油气,改变了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极大地促进各国对页岩油气勘查开发的关注.美国在页岩油气资源的商业化生产方面一路遥遥领先,加拿大紧随其后,澳大利亚正处于起步阶段,欧洲“松绑”页岩油气开发.在亚洲,中国掀起页岩气开发热潮,但很多地区的非常规页岩油气相对未开采.阿根廷成为拉美页岩气的先行者.北非四国也准备加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总体看,除北美外,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页岩油气勘探和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使得世界页岩油气开发的步伐有所放慢.【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02【总页数】6页(P7-11,15)【关键词】非常规能源;页岩油;页岩气【作者】王淑玲;吴西顺;张炜;田黔宁【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53;F416.22进入21世纪,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对页岩油气勘查开发,各国陆续在页岩领域加大科技投入[1]。

目前大约有30个国家开展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美国在页岩油气资源的商业化生产方面一路遥遥领先,加拿大紧随其后,澳大利亚正处于起步阶段。

页岩气革命在欧洲也悄然展开,其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富有机质岩石是潜在的勘探目标。

亚洲很多地区的非常规页岩油气开采滞后,南美中生代富有机质岩石同样有成为非常规页岩油气藏的潜力,但对这些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远不及北美成熟。

北非四国也准备加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因此,目前多数国家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面临技术、成本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型生物气
Coal-type bio-gas
热解气阶段(Pyrolysis stage )
热演化程度Ro:0.6%—2.0%
油型热解油气
Oil-type pyrolysis oil and gas
煤型热解气
Coal-type pyrolysis gas
裂解气阶段(Cracked gas stage )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发展形势图
页岩气发现及早期发展阶段
页岩气稳步发展阶段
页岩(油)气快速发展阶段
年度
美国页岩油气发展历程
地质理论探索、技术创新,是实现美国页岩气大规模 开发的关键。
1378
4年:1400亿方
1000
思想解放、观念转变
6年:200亿方
900 800 700 600 年产量(亿方)
开发技术创新
常规油气资源 形成条件充分
(二)页岩气
页岩气—以吸附和游离方式赋存于泥页岩层 段中的生物成因或热成因气
自生自储 低孔、超低渗 纳米级孔隙和微裂缝是主要储集空间 分布上具有连续性
游离
吸附
页岩油气与常规油气区别
油气藏类型 构造部位 分布范围 与烃源岩关系 页岩油气 低部位 连续、大面积 源内 常规油气 高部位 局部圈闭 源外
2、页岩气稳步发展阶段(1979年~1999年)
(1)基础研究及认识:页岩中的纳米级孔隙、页岩气的吸附赋存机理、 生物成因气、连续性分布;
有机碳含量 总量百分比:7% 体积百分比:14%
演化生烃中有机碳消耗与孔隙增加 有机碳消耗:35% 孔隙度增加:4.9%
页岩气 煤层气 (1012m3) (1012m3) 85.4 108.7 北美 1.1 59.9 拉丁美洲 4.4 14.4 西欧 3.3 1.1 中欧+西欧 112.0 17.7 前苏联 0.0 72.1 中东+北非 1.1 7.8 撒哈拉以南非洲 34.4 99.8 中亚+中国 太平洋地区(经合组织) 13.3 65.5 8.9 0.0 其它亚太地区 1.1 / 南亚 456.0 256.1 世界 地区 致密砂岩气 (1012m3) 38.8 36.6 10.0 2.2 25.5 23.3 22.2 10.0 20.0 15.5 5.5 209.6 页岩气 合计 (1012m3) 比例(%) 47 232.9 61 97.6 50 28.8 16 6.7 11 155.2 76 95.4 25 31.0 69 144.2 66 98.7 36 24.4 / 6.7 50 921.4
热演化程度Ro:>2.0%
油型裂解气
Oil-type cracked gas
煤型裂解气
Coal-type cracked gas
包书景(2009年)Bao Shujing(2009)
美国页岩气成因类型
Antrim页岩气以生物成因气为主
世界页岩气资源量
全球页岩气资源量456万亿方,是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之和;随 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和技术进步,页岩气可采储量不断增长。
构造油气藏
第一次转变:以寻找隐蔽油气藏为核心
地层岩性油气藏
第二次转变:寻找连续型油气聚集为核心
非常规油气藏
非常规资源及类型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 规律及勘探开发技术等有别于常规油气的烃类资源。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致密砂岩气(深盆气)、煤层 气、浅层生物气、天然气水合物、水溶气、深源气等; 非常规石油资源:页岩油、致密油、重(稠)油、油页岩、 油 (沥青) 砂等。
常规油气资源与非常规油气资源
成因上密切联系、空间上相互伴生
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常规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据Pollastro2001资料,修改)
海平面 天然气水合物 常规构造油气藏 煤层气 常规构造气藏 水溶气 致密砂岩油藏 过渡带 水溶气 生油窗 常规岩性地层气藏 致密砂岩油藏 浅层生物气 地表 油页岩 重(稠)油 气 油 水 油砂
页岩气成功勘探开发取决于先进的技术
常规气
页岩气
地质因素评价是勘探开发成功的关键
工程技术进步是勘探开发成功的关键
页岩气也被称为“人造气藏”,必须通过大型人工造缝 (网)工程才能形成工业生产能力。
Shale Type Curves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0
20年:100亿方 154年:10亿方
生物成因、裂缝性页岩气
500 400 300
水平井、多段压裂等技术
理念认识变化
热成因、致密、连续储层页岩气
发现Barnett页岩气田 第1口 页岩气井 EGSP启动
200 100
1821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06
0 08 2010
常规油气藏
连续型页岩油藏
致密砂岩气(深盆气)藏
生气窗
页岩气藏
>n×100km~n×1000km 油 气 水 (据Pollastro2001,修改)
非常规油气藏:如页岩油气藏、煤层气藏等,既是储集层,又是源岩层和封盖 层。不同于常规油气藏,一般在哪里形成就可以在哪里找到,分布具有连续性。
油气资源“金字塔”
美国页岩油气发展历程
自1821年页岩气(天然气)的发 现,拉开了美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序 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沿“U”形断裂带 由东部向西部逐步发展,经过了近200 年的研究和探索,到2011年美国页岩气 产量达到1720×108m3。美国页岩气的发 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亿方/年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美国页岩气产量 B a r n e t t 页岩气产量
1、页岩气发现及早期发展阶段(1821年~1979年) 美国页岩气发现及早期勘探五个盆地的页岩气层系
伊利诺斯盆地 新 奥尔巴尼页岩 密执安盆地 安特里姆页岩
1821年在美国纽 约Chautauqua县 的第一口工业性天
圣胡安盆地 刘易斯页岩
然气钻井
福特沃斯盆地巴 讷特页岩
阿巴拉契亚盆地俄 亥俄页岩
1000mD 对技术要求增加 油气藏品质降低 致密砂岩气 煤层气 页岩气 天然气水合 物 成本增加
高品质油气资源 10mD 中品质油气资源 0.1mD 重(稠)油 低品质油气资源 致密砂岩油 油砂 页岩油 油页岩
0.001mD
油气资源三角图(据Bustin 2005AAPG资料,修改)
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
据USGS对沃斯堡盆地Barnett页岩气预测,1996年技术可采储量为850亿方,2004年 跃升至7419亿方, 2008年剧增到2.66万亿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统计:全球页 岩气可采资源量189万亿方。
z受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的影响,页岩气革命蔓延全球,许多国家给予极 大关注,纷纷开展研究、勘探评价和开发试验工作。
Haynesville
MCF/Day
Marcellus Barnett
5 10 15 Year 20 25 30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模式
页岩气水平井生产曲线
具有初期产量较高、递减快,后期稳产且生产时间长特点。
页岩油气成因类型
根据泥页岩中有机质母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将页岩油 气划分为六种成因类型。
热演化阶段
资源类型 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油藏性质 不连续 连续 资源量 较小 较大 资源丰度 较高 较低 储层性质 高孔高渗 低孔低渗 直井单井日 单井生产寿 产量 命 较高 较短 较低 较长
实现商业化开采
需 要 技 术 政 策 环 境 配 套 大 较 难 度
难 度 较 小 常 规 技 术 可 以 解 决
非常规油气资源 形成条件不充分
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
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北美地区产量快速增长。
瑞典 加拿大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波兰 奥地利 中国
图例
主产页岩气区 产页岩气区 单井突破区 波兰 研究及评价区 Block 16
印度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资料来源 :EAI,2011;ARI,2010
主要页岩气产区:美国 页岩气生产区:加拿大 页岩气单井突破区:中国 页岩气研究及评价区:十余个国家
2012全国石油钻采技术与装备交流会
国内外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技术
报告人:包书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2年9月6日-7日
报告提纲
一、序言
二、国外页岩气发展历程及现状
三、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
四、中国页岩气发展前景展望
(一)非常规油气资源 油气工业正经历又一次新的转变
基本认识:页岩裂缝性气藏、热成因为主、高产井很难预测; 开采方式:直井衰竭式;很少采用井组;开始研究页岩气的增产措施; 井深一般小于1000m。
2、页岩气稳步发展阶段(1979年~1999年) 1999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突破100×108m3
(年产量由不到20×108m3稳定增长到112×108m3,20年间净增了近7倍 ,年增长率9.6%)
1、页岩气发现及早期发展阶段(1821年~1979年) 该阶段页岩气年产量小于20×108m3 (直井不压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