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师资简介

合集下载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最新版)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最新版)

学习年限 两年至三年
学分要求 总学分大于等于 31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学分等于 8 学分、专业学位课学分等于 15 学分、选修课学分大于等于 8 学分
课程设置<<
本校硕士生
选修课 秋季学期
材料科学导论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秋季学期
分子免疫学
本校硕士生 课
36 学时
2 学分

专业学位课 秋季学期
适用年级<<
生物材料系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2008 级
特殊说明:本培养方案是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培养方案同时废止。为保持政策的连续 性,对 2008 年以前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其论文要求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二、 除全校公共学位课程外,修读专业课程必须事先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并由导师同意后才能确定 所修课程,未经导师同意擅自修读,责任自负。
三、 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获得学位要求学分的课程平均成绩应在 85 分以上;2) 在 JCR 2 区以上或 SCI 影响因子 3.0 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及以上(有录用证明即予以 认可);3)指导导师同意。
陈忠 教授(博导) 翁建 副教授
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培养目标
具有本学科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具有 较宽的知识面;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胜任 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科技开发工作,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点培养方案
研究方向<<
1-功能/智能生物材料 0831001
重点开展合成可降解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金属材料 等的研究,使生物材料的研究与生命科学等结合逐步向有生命活性和生理功 内容、特色、意义 能的材料研究方向发展,并在研究材料和生物体的关系、界面作用的基础上, 揭示材料的奥秘,探索并发展当今国际上新兴的先进生物材料。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佚名
【期刊名称】《细胞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05(27)1
【总页数】1页(P98-98)
【关键词】生物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教师;博士生导师;讲师;厦门大学;培养;创立;院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4;G633.91
【相关文献】
1."让老百姓吃上优质米,享受优质米"——记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稻专家王侯聪教授 [J], 江良荣
2.付出终会有收获——记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侯聪教授 [J], 殷华;付培;武云
3.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 江子扬; 左正宏; 郑毅芳
4.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 [J],
5.热烈祝贺《遗传学报》创刊30周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入本专业毕业时专业技行政职

进入本专业毕业时专业技行政职

姓名出生年月进入本专业学习时间毕业时间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现工作单位简介陈琼珍158687 5955719860722200409200807讲师无温州大学2008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同年进入本学院微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011.9-2015.9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目前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

2016年1月入职于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产物降解酶的筛选分析和肠道微生物对机体抗氧化、抗衰老的影响;2、异生物质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龚方华187677 06568198503200409200807讲师无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2008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考入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硕博连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

2016年1月入职于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主要负责浙江省药学重中之重一级学科项目管理,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的日程科研管理事务。

钱成穗198807200509200907无合伙人厦门派思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毕业后创办厦门派思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进行第三方基因检测。

公司先后与厦门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泉州第二医院、河南人民医院、重庆中医药研究院等数十家医院科及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涉足大健康领域,与欧蒙中国、STAGO等国外试剂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以第三方医学检验作为依托,采用生化印迹法、基因检测、高通量测序等手段,检测包括肿瘤、神经性、代谢性等疾病,先后服务泉州第二医院、泉州儿童医院、福建省解放军总院等多家医院。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生命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生命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生命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实行申请考核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等四个系,拥有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的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1922年,迄今已培养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学者。

学院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工程、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人员66人。

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者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二、招生信息学02微生物遗传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3环境微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71007遗传学01植物遗传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2植物分子遗传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3动物分子遗传与发育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71008发育生物学01组织再生发育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2神经发育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3血管发育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三、报考条件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技术、方法,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并能运 用所学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简介
张连茹,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毅歆,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陈航姿,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利华,女,厦门大学副教授。 许晔,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郭慧玲,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王忠安,男,厦门大学高级实验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 设的慕课)
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01 课程性质
03 教学目标 05 教师简介
目录
02 课程简介 04 所获荣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是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于2016年10月14日首次 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授课教师是张连茹、陈毅歆、陈航姿、金利华、许晔、郭慧玲、王忠安等人。据2021年8 月中国大学MOOC官网显示,该课程已经开课10次。
该课程适合先修了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在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本科非生物专业的生物专业的研究生;具有 高中生物等相应的知识的非专业学生;愿意学习的人均可参加本课程的学习;拟开展创新创业的人;喜欢探索生 命奥秘的人学习。
课程简介
该课程共十五周,主要内容包括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获得抗菌等活性菌株的 方法;典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的方法;酿酒等微生物的发酵及其产物测定等技术;抗体的制备、检测等免 疫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等。
谢谢观看
该课程共十五周,主要内容包括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获得抗菌等活性菌株的 方法;典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的方法;酿酒等微生物的发酵及其产物测定等技术;抗体的制备、检测等免 疫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等。

微生物学前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前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具有扎实的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广泛的现代生物学知识,熟练掌握微生物学专业研究技能并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生物产品开发研究的能力。
学习年限:
学制3年,在学年限3-7年。
学分要求:
共:≥12学分。其中:
公共学位课:≥4学分
专业学位课:≥6学分
选修课:≥2学分
第二部分: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主要内容包括:1)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特性;2)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3)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4)几种重要的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5)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
教材:
参考书:
1、张致平主编.微生物药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海洋微生物及其活性物质
内生菌及其活性物质
教材:
参考书:
参考书
1、张致平主编.微生物药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陈代杰编著.微生物药物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TringaliC.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Natural Sources: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London:Taylor & Francis, 2001.
四、课程设置:(不包括公共学位课)
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学分
开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时
是否双
语教学
任课教师
(职称)
1
分子细胞生物学前沿
学位
3

咱学“生物”看看:为什么学生物的就业难啊

咱学“生物”看看:为什么学生物的就业难啊

咱学“生物”看看:为什么学生物的就业难啊来源:郝永富的日志众所周知,现在生物类专业的就业奇差无比,什么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不论是哪个,只要开头带了生物两个字,就没有容易就业的专业。

笔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厦大生物系还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的,现在我说一下去年和前年我们厦大生物本科以及博士的就业情况。

先说本科,厦大生物的保研率堪称全校最高,我们全系150多人,大约20个出国,70个保研考研到本校或者外校,10个考了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参加工作的有50人,只签约了7个,而且这7个人签的都是很一般的企业,部分作销售的甚至和中专生大专生从同一起点做起,7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月薪超过2000。

相比之下,厦大的财政学140人,大约有20个出国或者升学,剩下的120人中,只有7个没有就业出去,而且签约的一百多人中,以四大,各大银行,各大金融部门为主,几乎没有几个人月薪低于3000。

财政和生物同属厦大比较牛的专业,再看看厦大的软肋——工科类专业。

厦大的工科还没有一些比较强的二本工科好,但是,工科的就业率也超过90%,基本人人也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

再看一些二本的比较好的工科,他们的就业情况大致和厦大的工科差不多。

也就是说,进了重本的生物系,你的就业将不如二本。

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个例我们要抛开而不谈。

别以为清华北大就会好,清华的生物工程就业不如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二本)。

也许有人会说,本科生当然是这样了,如果是博士生那就不一样了。

好的,现在我们看一下厦大博士的就业吧。

先说下,想在厦大生物系做个老师,国内的生物博士毕业是绝对不可能的,清华北大的都不行。

厦大自己的博士毕业只能留校做个实验员,月薪4000不到,能留校做实验员的还是一些比较牛的和导师关系比较好的博士。

至于那些不牛的博士,他们看中的是广大的中学校园,很多生物博士为了争夺一两个中学生物老师的职位打的头破血流。

当时去四个人应聘两个生物老师职位,其中两个是厦大博士,一个是武大硕士,一个是泉州师范学院(二本),最后得到该职位的是一个博士和那个泉州师范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推免生名单公布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推免生名单公布

40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112 女 479 460 64.606
20
84.606 3.2303 65 40 197 33%
41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39 女 560 524 65.934 18.5 84.434 3.2967 56 41 197 28%
22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68 女 528 516 68.89
18.5
87.39 3.4445 35 22 197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101 男 521 503 68.47
18.5
86.97 3.4235 37 23 197 19%
生物科学 21620162203106 女 488 435 67.316 13.5 80.816 3.3658 48 53 197 24%
54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187 男 551 490 60.566
20
80.566 3.0283 95 54 197 48%
55 生物系
20
96.376 3.8188 3
1 197 2%
2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08 女 597 512 76.018
20
96.018 3.8009 5
2 197 3%
3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36 女 604 511 74.848
20
生物科学 21620162203061 男 464 459 64.338 18.5 82.838 3.2169 67 51 197 34%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侯丽霞简介【模板】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侯丽霞简介【模板】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侯丽霞简介个人简介:侯丽霞,女,1978年10月4日生,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学硕)生物与医药(专硕)学习工作经历:1997.09-2001.07 **大学,本科,学士学位2001.09-2006.07 **大学,硕博连读,博士学位2006.07-2013.11 **大学,讲师2013.12-至今 **大学,副教授科学研究:主要从事葡萄和拟南芥的抗逆基因克隆、功能鉴定和抗逆机制以及抗逆信号转导的研究。

针对葡萄冬季和春季所遭遇的低温冻害、盐碱胁迫等问题,利用生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从抗性葡萄品种中克隆了多个抗逆相关基因,证明均参与了葡萄抗逆过程,为葡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支持;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逆境胁迫过程中信号分子H2S、NO等参与非生物胁迫的作用机制,完善了植物逆境信号转导网络。

近5年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自然科学基金。

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1项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cience Bulletin、植物生理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教学授课情况:面对本科生讲授《细胞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前沿讲座》、《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等课程;同时开设了研究生的限选课程《植物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获奖及社会兼职等情况: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获得**大学第五届教学能手、第四届教学质量奖。

用敬致知,绽放时代华章——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百年历程

用敬致知,绽放时代华章——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百年历程

第61卷 第3期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 .61 N o .32022年5月J o u r n a l o f X i a m e n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M a y 2022 h t t p :ʊjx m u .x m u .e d u .c n d o i :10.6043/j .i s s n .0438-0479.202203100 文章编号:0438-0479(2022)03-0321-04㊃序 言㊃用敬致知,绽放时代华章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百年历程1921年,本着教育救国的志向,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办了厦门大学.建校之初的1922年,陈嘉庚先生就极具远见地设立了植物学㊁动物学两科,奠定了堪称21世纪时代学科的生命科学在厦门大学的起点,迄今她已走过了百年征程.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始终秉承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的校训,坚守严谨治学㊁勇探真知㊁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学术名家和兴业英才.今天,厦门大学生物学科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学科评估A 类,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极富特色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外颇具学术影响力.一㊁百载兴科打造一流学科体系(一)学科萌芽枝繁叶茂1922年厦门大学设立植物学㊁动物学两科;次年春,改名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1933年秋,动物学㊁植物学两系合并为生物学系;1935年设立海洋生物研究室.办学伊始,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师生便充分利用临山靠海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从上山赶海㊁采集标本到编纂教材,逐步开辟了教研新天地,为在中国创立富有地方性特色的生物学科并开展分类研究翻开了新的篇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山城.在艰苦条件下,生物学系授课㊁实验㊁野外考察等都照常进行;同时,师生还运用所学知识竭力为地方农业灾害㊁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和疟疾等提供治灾治病的良方妙药.自创办至1949年,生物学系累计共为祖国培养了61名生物学科工作者.解放后,生物学科队伍不断扩大,截至1985年,已具备生物化学㊁细胞生物学㊁寄生动物学㊁植物学㊁微生物学和动物学6大本科专业.改革开放以来,生物学系迅速发展.1998年厦门大学被列入 985工程 一期重点建设高校(全国34所),而生物学科正是厦门大学重点支柱学科之一.1999年,生物学系和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合并组建生命科学学院.2000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获批,厦门大学生物学科从而拥有了生物学全部12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2009年教育部第二轮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8名.至此生物学科共有动物学㊁细胞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11年10月,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并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和评估.(二)学科衍生树木成林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多个关联学科,并逐步发展成为优秀的独立体,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整体调入山东大学,后加入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h t t p :ʊj x m u .x m u .e d u .c n 1958年,以生物学系为基础,厦门大学与省科委协作筹办福建海洋研究所,即现在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前身.1970年,厦门大学复建海洋生物学专业,并于1996年更名为海洋与环境学院;2011年,以原海洋与环境学院的环境学科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科为基础,整合组建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则更名为海洋与地球学院.1958年,响应国家提出巴西橡胶树向北移植的号召,厦门大学开始进行巴西橡胶树抗寒生理及栽培生态的基础研究,并与省科委合作筹设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大学建校之初,校主陈嘉庚先生就有筹办医学院之意.1928年,中山医院建立,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医学专家林文庆博士出任首任院长.但资金㊁战争等因素导致厦门大学医学院未能在早期如愿筹办;直至1996年,在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厦门大学医学院成立.2010年,以生物医学研究院和原医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组建药学院;2011年,以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原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为基础,整合组建公共卫生学院.始于1922年植物和动物学科的建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学科随时代应运而生.目前厦门大学生物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㊁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㊁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㊁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㊁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㊁1个福建省实验室㊁1个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㊁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㊁1个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学科网络.2008年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成立,如今的厦门大学已拥有枝繁叶茂的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群.(三)学科交叉创新融合现代生命科学是站在数学㊁物理㊁化学和工学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的发展也必然得益于其他学科的融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018年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院聚焦医疗大数据㊁生物大数据㊁社会科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关键技术4个重点方向,联合信息学院㊁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㊁航空航天学院㊁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生命科学相关的学院和附属医院等众多学科,成立了X M B D 生物信息软件团队,建设生物信息软件开源平台和疾病药物的信息化研究工具,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信息科学助力.今日之厦门大学生物学科,不是只在几个相关学院的建筑之中,而是遍布厦门大学校园.她以求实严谨的学术态度,努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开放包容的工作态度,努力吸纳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加入生命科学的研究队伍之中.二㊁百年树人用敬致知务实创新自1922年植物学㊁动物学两科的破土萌芽,生物学科经过百年的探索㊁积累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用敬致知㊁务实创新的优良作风,厦门大学生物学科敢为人先㊁勇立潮头,在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用敬致知桃李满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的校训和校歌所诵咏的 南方之强 之品行一直是厦门大学生物学科治学育人的行为准则.知于无央,爱于无疆;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这些是一代代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师生一直在努力践行的群体文化.㊃223㊃第3期韩家淮,宋思扬:用敬致知,绽放时代华章h t t p :ʊjx m u .x m u .e d u .c n 秉承校主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 心怀爱国之情,笃行报国之志 的家国情怀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知名学者扎根厦门大学生物学科,言传身教,用大师之德,育大爱之才.百年来,厦门大学生物学科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钱崇澍㊁秉志㊁伍献文㊁曾呈奎㊁肖培根㊁唐仲璋㊁唐崇惕㊁林鹏㊁陈宜瑜㊁韩家淮和林圣彩11位院士,培养了包括金德祥㊁方宗熙㊁张松踪㊁庄绍华㊁黄厚哲㊁丘书院㊁陈宏溪和李少菁在内的众多优秀科学家㊁教育家和各行各业精英1万余人.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敢闯敢试,务实进取.始于植物学系㊁动物学系首任系主任钟心煊㊁秉志,以及内迁长汀时期来校主持系政的汪德耀先生,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的建设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教学成果显著:多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入选至今所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㊁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及强基计划.在诺贝尔奖得主布鲁斯㊃博伊特勒先生的主导下,厦门大学生物学科于2015年成立博伊特勒书院,注重个性化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现已成为我国颇具影响力的生物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二)务实创新硕果累累百年来,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师生坚持务实创新,深耕领域前沿,做出了诸多可写入教科书传授给后人的工作.学科建立之初,在秉志和钟心煊带领下,动植物分类学研究取得飞速进展.其中,厦门大学植物标本馆的馆藏丰富程度居我国诸校前列(1990年该馆列入世界植物标本馆索引,代号A u ),为我国早期动植物调查和分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美籍教授S .F .L i g h t 早在1923年就报道了厦门文昌鱼,王义权等时隔90年后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文昌鱼室内全年可控繁育㊁文昌鱼基因敲除及转基因,为脊椎动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唐仲璋和唐崇惕等揭示了阔盘胰吸虫㊁矛形双腔吸虫等的生物学规律,对人畜传染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韩家淮等在p 38细胞应激信号通路和细胞死亡信号通路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已成为相关生理病理研究的基础.林圣彩等在细胞代谢应激调控的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其葡萄糖本身能作为信号 物理性 地调控代谢平衡的概念可能会对代谢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在应用研究方面,夏宁邵等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戊型肝炎疫苗㊁首个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㊁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王侯聪等的水稻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81万亩.此外,还有许多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研究团队实现了其研究向产品的转化,包括小分子创新药物㊁诊断试剂㊁医疗器械等.百年前,校主陈嘉庚先生在一个贫穷的中国,充满信心地为厦门大学设立了并非穷国所急需的理论学科 植物学和动物学,应该是预见到今天已经富有的中国可以将她发扬光大.在文明和财富发展到可以以人为本的今天,生命科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成为解读和解决当今人类个体需求的必由之道.厦门大学生物学科,萌生于校主播下的种子,收获着先辈们努力奋斗的成果,也将与时俱进,用敬致知,不负时代,为现代人类更加幸福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致谢:本文的完成得到范琳琳㊁朱玥㊁汪雪坤㊁张荧荧的帮助,特此表示感谢.韩家淮 宋思扬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3月㊃323㊃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h t t p :ʊjx m u .x m u .e d u .cn 生物学科院楼的时代变迁(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百年发展图见封三)㊃423㊃厦门大学建校动物学科植物学科动物学系植物学系生物学系(设动物学组、植物学组)设厦大海洋生物研究室动物学、植物学、海洋生物学教研组和生理生化教学小组设动物学专业和植物学专业设水产研究室植物形态学教研组亚热带植物研究所1961年1961年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原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归入海洋学系(1946—1952年;1970年复建);1996年:海洋与环境学院;2011年:海洋与地球学院细胞学科研组微生物学试点班寄生动物学研究室设海洋生物学专业本科专业:寄生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设细胞生物学专业肿瘤细胞工程实验室生物学列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本科专业:生物学基地班、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技术基地班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生物学本科基地班加设生物技术专业设生物化学专业生物物理学专业停办192119221923193319351952195419581959197019711978197919851988199119931994200020022004201220112018博伊特勒书院201519441962年中科院华东海洋研究所1965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8年: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研究所动物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含细胞生物学和寄生动物学)本科专业: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211”工程 动物学重点学科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生态学本科招生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环境与生态学院20012005抗癌研究中心1999年19842011年生命科学学院成立(生物学系+抗癌研究中心 )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山医院(林文庆校长任首任院长)医学院抗癌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药学系预防医学系19992011年2010年2004年201120132006201019961928—1966年1988年至今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2008年成立)。

基因与基因工程李剑

基因与基因工程李剑
36
转基因食品
名词解释: 为了提高产量、增加营养、 抗病、抗旱、抗虫等目的, 人为地给一种作物或家畜 植入某些外来遗传基因。 这种基因改造的食品英文 称之为 ,即 现已有大豆、玉米 、马铃 薯、西红柿等几十种转基 因食品上市
37
基因武器与基因兴奋剂
基因武器指针对某一特定人种的基因组 进行基因设计改造的新型病毒,具有隐 蔽性强、作用长久、危害极大、极难治 疗和预防等特点。
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 孟德尔 (1822-1884)
奥地利天主教神父、遗传学家孟德尔 曾将豌豆的不同变种杂交,并揭示出 规律性。 1865年,他发现遗传原理,总结出遗 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 德尔定律),为遗传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创立了孟德尔学派,由此成为“遗传 学之父”。
8
基因概念的诞生
RNA
蛋白质
19
引自 著第4版,1996
20
基因的语言—遗传密码
三联体密码的确定 AT G C
43=64 遗传密码的破译 1968年,、、和共获 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 奖
21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2
基因“开关”—基因调控
1961年,法国科学家和提出 “乳糖操纵子”( )模型: 细菌 中乳糖分解代谢的3个结构基因连在一起形成基因簇, 它们编码同一代谢途径的不同的酶。
1%
28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2001.2)
从100多名志愿者中 选出12人样本进行测 序
“” 拉美人、黑人、高加索白人、 亚洲人在内的5人样本测序
自 然 杂 志
科 学 杂 志
29
基因组计划——万里长征第一步
30
基因工程
核酸内切酶、连接酶和载体 的发现
内切酶—分子的“手术刀” 连接酶—片段的“缝衣针” 载 体—转移的“交通工具”

著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吴冠芸教授

著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吴冠芸教授
因诊 断新 方 法 、 新技 术 , 并将之 推 广应 用 , 取得 了显 著 的社会 效 益 , 开 了 翻
我国遗传病研 究和防治工作的新篇章 , 为提 高人 民健康水平带来福音 , 因 而多次获得 国家级和部级嘉奖 , 受任为世界卫 生组织遗传病社 区防治 并
合作 中心 主任 。吴冠 芸教 授也 是 在分 子 水平 上研 究 中 医药疗 效原理 的 开
能不 受敌 人 的蹂 躏 。三 个 月后 , 家避难 于上 海 , 开始 就读 于上海 南屏 女 中。南屏 女 中是 由原省 立杭 州女 全 她
中和松江女 中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的学校 。教师们爱 国、 敬业, 爱学生如子弟, 育有方。中学是人一生中 教
可塑性 和 学 习接 受能 力最 强的 时期 , 是基 础教 育的 关键 阶段 。她 在这 个优 秀教 师群体 的教 育下 , 不论在 业务
克服 了很 多困难 , 坚持 下 来 , 到 了磨 练 。这段艰 苦 的 生活成 了她 的 宝贵精神 财 富。她 曾经这样 鼓励她 的 学 得 生 : 6年 的农村锻 炼 , 5~ 我最 大的 收获是 使我 能 用刻苦 、 钻研 和毅 力 来 面对 困难 。做 科 学研 究是 一 个 不断 克 服 困难 的过程 , 坚持 到 “ 到 山前 疑 无路 ” 困难 的 时候 , 往 就 是 问题 即 将得 到 答 案 的 时候 , 在 车 最 往 只要 你 刻 苦、 钻研 , 坚持 下去 , 就会 看到 “ 暗花 明又一村 ” 柳 的境 界 。 17 9 1年 , 和基 础 医学研 究所在 江 西五七 干校 的 同志一起 回 到 已迁往 四川 简 阳的研 究所 工作 。她 重操 她
上 和 思想上 都打 下 了良好 的基 础 。
14 93年, 当时“ 学救 国” 在 科 的思想影响下 , 她进入 了上海圣约翰 大学化学 系。那时, 在圣约翰 大学我地

分子生物学软件教学经验浅谈

分子生物学软件教学经验浅谈

预测 、生物 大分 子三 维 结构 的分 子 图形学 、 生物信 息 软件 GG和 C 分子模 拟 软件 Isg t I n ih I的介绍 等 。 的学 生架 设服 务器 进 行计 算和 共享 ,提 倡 科学研 究 中 的团 队合 作 可 见 ,分子 生物 学 实验 教学 的 内容是 以分子 生物 学 的实验 为 精 神 。 基 础 ,培养 学生 的 分子 生物 学实 验 设计 的能 力 ,并加 强对 理 论的 ( )拓展 教 学 三
理 解 。软件 学 习具有 很好 的实 用性 :如 P R反应 的 条件 取决 于基 C 在 分子 生物 学 软件 教学 方面 ,除 了常用 软件 的 实务 应用 外 , 因的长 短 、序 列 特征 和所 使用 的 引物 ,软 件 可 以提 供 引物 退火 温 还 基础 地 引入 了观 察和 分析 分 子结 构 的分子 图形 学 工具 ,并 教导 度的预测,直接可作为实验条件的依据:软件学习的素材又不能 学 生如 何利 用 交叉视 图裸 眼地 看 到 了平面 屏幕 上 的分 子结 构三 维 脱 离于 实验 的 内容 ,如果 没有 考虑 实验 中的 多种影 响 因素 ,软 件 ( 下转 第 1 6 ) 8页
计算机 光盘 软件 与应用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C m u e C o t a e a d A p ia in 2 1 年 第 9期 01
分子生物学软件教学经验浅谈
李少伟 ( 厦 门大学 生命 科学学院 ,福建厦 门 3 10 ;2国家传染病诊 断试剂与疫 苗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福 建厦 门 3 10 ) 1 605 _ 6 0 5
i ttto ihe d c to sbe nw ie pra t n in,u o h p iai n o r n oe u a olg ofwa et a h n nsiu insofhg re u ai nha e d s e d at to b tf rt ea pl to fs o g m lc lrbi o y s t r , c i g e c t e h sl g be n ne lce Ifrts a on e ge td. i s umm e n t e s r e m a e Unve st i t e c e t n fc ri h hottr Xim n i ri n r ai o omm o o t r e a p iai sof y h o n s fwa p lc ton molc lrbil g c u s a e n fv e r, satce s e ua o o y” o re h sb e e y a st ril umm ai e e molc a o o y s fwa eta hig e pe e e, a h n i hi rz st h e ulrbil g o t r , c n x r nc t c i g e i e s gg si n o m p o e e t tf w ad t x an t es t aea pl ai n nde pei e tld sg ft c s ay n sf rte u e to sf ri r v m n or r o e pli of r p i to sa x rm n a e i n o ne e s r l k o pu h w c he i h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
专业名称水生生物学
专业代码 071004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7年3月16日
一、主要研究方向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不包括公共学位课)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Courses in Doctoral Programme
*.R.C.—required course ; O. C.—other course.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
课程内容纲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内容纲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内容纲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四、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五、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六、。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师资简介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师资简介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师资简介——张军2005-5-20 17:21:02 厦门大学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521次·[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Zhang JunVice Professor in Cellular BiologySelected Publications1. Gu Ying, Zhang Jun, Wang Ying-Bing, Li Shao-Wei, Yang Hai-Jie, Luo Wen-Xin, Xia Ning-Shao. Selection of a peptide mimicking neutralization epitope of hepatitis E virus with phage peptide display technology.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11):1583-15882. Cheng Tong, Xu Chen-Yu, Wang Ying-Bin, Chen Min, Wu Ting, Zhang Jun, Xia Ning-Shao.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express target genes in mammalian cells by baculoviru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11): 1612-16183. Xia Ning-Shao ,Zhang Jun ,Zheng Ying-Jie ,Ge Sheng-Xiang ,Ye Xiang-Zhong ,Ou Shan-Hai. Transfusion of Plasma from a Blood Donor Induced Hepatitis E in Rhesus Monkey. V ox Sang, 2004, 86(1):45-474. Ma Ying, Lin Shun-Quan, Gao Yi, Li Mei, Luo Wen-Xin, Zhang Jun, Xia Ning-shao. Expression of ORF2 partial gene of hepatitis E virus in tomatoes and immunoactivity of expression product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9(10): 2211-2215. 5. Zhang J, Ge SX, Huang GY , Li SW, He ZQ, Wang YB, Zheng YJ, Gu Y , Ng MH, Xia NS. Evaluation of antibody based and nucleic acid based assays for diagnosis of 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in a rhesus monkeymodel. J Med Virol 2003, 71(4):518-526.6. Gao Y , Ma Y , Li M, Cheng T, Li SW, Zhang J, Xia NS. Oral immunization of animals with transgenic cherry tomatillo expressing HBsAg.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3,9(5):996-1002.7. Xia NS, Luo WX, Zhang J, Xie XY , Yan HJ, Li SW, Chen M, Ng MH. Bioluminescence of Aequorea macrodactyla, a common jellyfish张军,副教授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学士(1994),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硕士(1997),厦门大学生物系副教授(2002)。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师资简介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师资简介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师资简介——周涵韬2005-5-20 16:24:19 厦门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411次·[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副教授厦门大学理学博士(200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0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2003),中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植物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1. 植物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2. 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3. 植物转基因4. 植物病原菌的遗传标记及分子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招生方向:植物发育生物学Associate professor i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Selected Publications1. Zhou H T, Lin Q T, Pan W,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alt- tolerant gene of Avicennia marina into tobacco plants and cultivation of salt-tolerant lin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 V ol. 49 No.5, 456—4612. 周涵韬,刘波等,红树植物耐盐基因转化烟草及耐盐品系的培育,科学通报,2004,49(2):167-1723. 王义权, 许群山, 彭宣宪, 周涵韬, 通过Cyt b 基因同源序列比较评估厦门文昌鱼的分类学地位, 动物学报, 2004, 50(2):202-2084. 周涵韬, 连玉武, 邱检萍等,厦门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研究,海洋科学, 2003,27(11):68-745. ZHOU Han-Tao,Gao Yuan-Yuan,CHEN Xu,Ye Fan,Molecular Phylogeny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of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balcheri Gray) Population,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3,35(11):10446. 周涵韬,许莉等, α­微管蛋白基因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2003, 42(1):107-1117. 郭启荣,林益明,周涵韬等,4种木麻黄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2003, 42(3):378-3838. 谭忠奇,冷艳,周涵韬,廖启科,林鹏,10种棕榈科植物的RAPD分析,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2003, 42(6):805-8099. 周涵韬,加强生命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版)2003,增刊:204-20610. Zhou H. T., Lin P., Study on of the Salt-tolerant Genes and Proteins in Mangroves,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rural Biology & Functional Genomics, 2002, p10311. Zhou H. T., Extrac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Salt-tolerant cDNAs and Proteins in Mangroves Avicennia marina, Third Sino-Singapore Biotechnology Symposium, 2002, p2412. 周涵韬, 林鹏, 利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盐胁迫下红树植物白骨壤耐盐相关cDNA, 生物工程学报, 2002,18(1): 51-5413. 周涵韬, 林鹏, 盐胁迫下红树植物蛋白质的比较分析, 海洋科学, 2002,26(4):5-714. 周涵韬, 林鹏, 海桑属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于引种关系研究,海洋学报,2002,24(5):98-10615. 周涵韬,郑文竹等,不同作物间共用SSR引物的初步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2002, 41(1):89-9316. 熊玲媛,林涛,周涵韬,陈亮等,红树植物拟海桑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分析,台湾海峡,2002,21(2)193-198.17. Xiong Lingyuan, Lin Tao, Zhou Hantao, Chen Liang. Cloning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almodulin Gene from the Mangrove Plant Sonneratia Paracaseolari.,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02,V ol.4, No.2 83-8918. 周涵韬,林鹏, 郑文竹等,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初步研究,台湾海峡, 2001,20(1):66-7119. 周涵韬, 林鹏, 中国红树科7种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水生生物学报, 2001,25(4):362-36920. 周涵韬,林鹏,孙晟,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海洋科学, 2001,25(8):42-4621. Zhou Hantao, Lin Peng,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mangrove species of Sonneratia and relationship to plant introductio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1, 20(3):427-43422. 周涵韬,郑文竹,梅启明等,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2000, 39(5):676-68123. 周培疆, 周涵韬,等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能量释放特征, 武汉大学学报(自科版)2000,45(2):222-22624. 周培疆,凌杏元,周涵韬等,用量热法研究水稻线粒体不同条件下的能量释放,植物生理学报, 1999, 25(2):199-20325. 许莉, 周涵韬等, 玉米a-微管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学通报,1999,16(5):488-49426. 周涵韬,林鹏,林庆同,海岸湿地红树植物遗传多态性研究,云南大学学报, 1999,21:172-17327. 周涵韬,朱英国, 水稻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线粒体体外热分析,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1998,37(5):757-76228. 许莉,周涵韬,郑文竹,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1998,37(6):941-94429. 夏涛,周涵韬等,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RAPD分析,1997,厦门大学学报(自科版)33(3):436-41130. Xia Tao, Zhou Hantao, Progress in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1996,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5(1): 60-73考研共济网。

谭烨辉博士,责任研究员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学科组

谭烨辉博士,责任研究员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学科组

谭烨辉博士,责任研究员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学科组个人简介谭烨辉研究员,1996年进入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室从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2000年美国Taxas 大学奥斯汀分校海洋研究所访问学者,2010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被聘为研究员,2015年担任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学科组长,重点开展浮游生物种群结构与海洋中尺度过程的耦合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国家科技基础课题等科研项目,提出多种动力过程成驱动的南海东北部高生产力的机制。

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SCI刊物论文6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9部;获授权专利7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发改委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研究兴趣与领域1. 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与浮游生物海洋学2. 海洋基础生产过程与生态学研究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随后进行博士后助理研究,曾在中科院深海所进行访问学习,在海洋环境科学领域从事了多年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聚球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入所后拟开展聚球藻与异养细菌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究方向为海洋浮游植物生态学,重点关注有害藻类的分类、系统发生、有害藻华的生消过程与传播机制等。

题、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前已发表学术论文文科学院研究生院究所海洋生态学科组工作;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学。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icrobiology科学论文;优秀论文奖,研究成果入选获理学博士学位,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Systems Research 节 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关注南海生源要素以及浮游植物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并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探讨外源营养盐输入对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

迄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专项子课题、Aquaculture 文 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学,关注海洋环境变化(缺氧、植Geophysical 刊发表论文Photobiol 表(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师资简介——林鹏
2005-5-20 13:57:13 厦门大学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325次
·[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生 态 工 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代表性论著(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
1 Lin P.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1997, in Chinese; 1999, in English), 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
2 Lin P, Fu Q.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 (1995, in Chinese; 2000, in English). CHEP Beijing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3 Lin P. Mangrove Vegetation (1984, in
Chinese; 1988, in English)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4 林鹏.红树林研究论文集,第一、二、三、
四、五集(1990,1993,1999,2000,2002).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厦门海沧东屿人工营造的红树林
林鹏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中国植被及红树林的生物学、生态系统和经济利用与开发研究.参与国际《红树林宪章》制定;界定了中国红树种类标准;首先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规律研究,提出红树林“三高”(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理论;获得跨5个纬度引种成功4个良种的经验;建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和宜林地标准;进行多项植被调查和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发表著作23部,论文300多篇.
研究领域(Research Area)
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和中国红树林的生物学、生态系统和经济利用,红树植物的引种栽培、红树林生态修复等生态工程,并进行红树药物资源筛选等工作.
Our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vegetation ecology, as well as the
biology, ecosystem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 We
engaged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introducing
mangrove plants and restoring mangrove vegetation. Additionally, we are screening the natural products which are useful for medicinal purpose from mangrove plants.
人工种植的整齐的红树林外观
野外考察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已获奖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集体奖)《中国植被》,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和利用》,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此外,还获得教育部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除两项集体奖,一项第二,一项第五完成人外,10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课题组成员(Lab. Staff)
张宜辉: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杨志伟:院士助手.主要从事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