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五邑大学-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五邑大学-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解: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如下:(1)发送时延为107bit/(100kb/s)=100s传播时延为1000km/(2*108m/s)=5ms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2)发送时延为103bit /(1Gb/s)=1us传播时延为1000km/(2*108m/s)=5ms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9.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数据长度为100字节时,传输效率=100/(100+20+20+18)=63.3% 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时,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4.5%2-07.假设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码元/秒。
如果应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解:如果我们用二进制数字来表示这16个不同等级的振幅,那么需要使用4个二进制数字。
即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
可见现在用一个码元就可以表示4个比特。
因此码元速率为2000码元/秒时,我们得到的数据率=2000码元/秒*4b/码元=80000b/s。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习题与解答
第1单元计算机网络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 试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
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0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1-08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转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1-09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链路的带宽?带宽的单位是什么?什么是数据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和往返时延(RTT)?1-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1-11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1-12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1-13 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1-1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73题,每题1分,共73分)1.网络线缆中的UTP指的是什么()。
A、屏蔽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非屏蔽双绞线正确答案:D2.以下关于物理层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B、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C、数据传输单元是字节D、为通信的主机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正确答案:C3.下列交换技术中,节点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是()。
A、虚电路交换技术B、报文交换技术C、数据报交换技术D、电路交换技术正确答案:D4.当路由器接收的IP报文的生存时间值等于1时,采取的策略是()A、丢掉该报文B、转发该报文C、将该报文分段D、其它三项答案均不对正确答案:A5.以下关于防火墙的设计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不单单要提供防火墙的功能,还要尽量使用较大的组件B、保持设计的简单性C、保留尽可能多的服务和守护进程,从而能提供更多的网络服务D、一套防火墙就可以保护全部的网络正确答案:B6.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 )A、30%B、70%C、80%D、20%正确答案:B7.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因特网中的协议。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用户应用层正确答案:C8.具有很强异种网互联能力的广域网络设备是 __ _____。
A、网关B、桥路器C、路由器D、网桥正确答案:C9.在物理层传输的是()A、比特流B、分组C、数据包D、报文正确答案:A10.IPv4和MAC地址分别有多少位二进制数组成()A、32,48B、48,128C、16,32D、32,28正确答案:A11.以下关于TCP协议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面向连接B、提供身份认证C、面向字节流D、支持全双工正确答案:B12.建立主题网站的顺序是()A、规划→实现→设计→发布管理B、设计→规划→实现→发布管理C、设计→实现→规划→发布管理D、规划→设计→实现→发布管理正确答案:D13.下列哪一些介质媒体传输技术是属于无线介质传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选项A是应用层协议,选项B是网络层协议,选项C是传输层协议,选项D是数据链路层协议。
2. 答案:C解析: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的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
3. 答案:A解析: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可以表示的地址数量为2的32次方。
4. 答案:D解析:UDP为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不需要进行握手,也不保证可靠传输。
5. 答案:A解析:选项A是应用层协议,选项B是网络层协议,选项C是传输层协议,选项D是数据链路层协议。
二、填空题1. 答案:路由器解析:路由器是位于网络层的设备,用于转发数据包。
2. 答案:子网掩码解析: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主机和网络部分。
3. 答案:端口解析:端口是用于标识应用程序的逻辑地址。
4. 答案:TCP解析:TCP为可靠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5. 答案:HTTP解析:HTTP为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本、图像等资源。
三、简答题1. 答案: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解析:IP地址是逻辑地址,用于在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和数据传输;MAC地址是物理地址,用于在数据链路层进行设备间通信。
2. 答案:简述TCP三次握手的过程。
解析: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1) 客户端发送SYN包给服务器,进入SYN-SENT状态。
(2) 服务器接收到SYN包后,发送SYNACK包给客户端,进入SYN-RECEIVED状态。
(3) 客户端接收到SYNACK包后,发送ACK包给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进入ESTABLISHED状态。
3. 答案:简述UDP和TCP的区别。
解析:UDP是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不保证可靠传输;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靠传输。
UDP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音视频传输;TCP适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一、填空题一、计算机网络是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互换和通信)、(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靠得住性)、(散布式网络处置和均衡负荷)。
3、计算机网络在逻辑功能上可以划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份。
4、资源子网主要包括(主机)、(终端控制器和终端)、(计算机外设)等。
五、通信子网主要包括(网络结点)、(通信链路)、(信号变换设备)等。
六、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拓扑结构有:(星形)、(环形)、(树形)、(线形)、(网型)等。
7、依照网络的散布地理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八、计算机内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而公用电话系统的传输系统只能传输(模拟信号)。
九、在计算机通过线路控制器与远程终端直接相连的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数据处置),又要承担(各终端间的通信),主计算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分散的终端都要单独战用一条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10、在系统的主计算机前增设前端处置机FEP或通信控制器CCP,这些设备用来专门负责(通信工作)。
1一、1993年美国宣布成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1二、从本质上讲,在联机多用户系统中,不论主机上连接多少台计算机终端或计算机,主计算机与其连接的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之间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13、1993年末,我国提出建设网络“三金”工程别离是:(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1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是各类类型计算机和终,它被称为(数据终端设备)、简称(DTE)。
一个DTE通常既是信源又是信宿。
由于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以DTE发出和接收的都是(数据),所以,把DTE之间的通信称为(数据电路)。
1五、数据从发出端动身到数据被接收端接收的整个进程称为(通信进程),通信进程中每次通信包括(传输数据)和(通信控制)两个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B10. A二、填空题1. 分组交换2. 物理层3. 虚电路4. 数据链路层5. 网络层6. 数据包7. 传输层8. 应用层9. TCP/IP10. HTTP三、简答题1. OSI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成七个不同功能层的概念模型。
每个层在进行通信时,只需要考虑与该层相邻的上下两个层之间的通信细节,而不需要关心其他层的具体实现。
这样分层的设计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在物理层中,主要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传输媒介上传输比特流,并确保传输的可靠性和速度。
3. 虚电路是一种通信方式,其特点是在通信前需要建立连接,并且传输的数据包按照建立连接时分配的路由进行传输。
虚电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控性,但建立连接的过程较为复杂,且传输时会有一定的延迟。
4.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分组和重新组装,以及对数据的流量控制和传输控制。
5.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并进行数据的分组和重组。
IP协议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6. 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传输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数据包进行序列化、分组和重组,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协议是传输层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7.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
应用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和提供相关的服务,例如HTTP协议用于在Web中传输超文本。
8. TCP/IP是一组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9. HTT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它是在Web中传输超文本的主要协议。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网络中,LAN代表的是局域网,WAN代表的是广域网。
2、通常在我国所说的教育网就是Cernet 。
3、E-MAIL的中文意思是电子函件,E-COMMERCE的中文意思是电子商务。
4、按照网络中计算机所处的地位,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对等网络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5、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其中通信子网的功能是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及通讯控制,资源子网的功能是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划分,以下()项不是按此标准划分的。
A、星状网B、环状网C、局域网D、总线结构2、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点是()A、精度高B、内存容量大C、共享资源D、运算速度快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缩写为()A、NIIB、GIIC、AIID、WWW4、互联网的基本含义是()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D、国内计算机与国际计算机互连5、网络服务器与一般微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A、计算速度快B、硬盘容量大C、外设丰富D、体积大6、计算机网络的3个组成部分是:()A、若干数据库、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B、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C、若干主机、电话网、一组通信协议D、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7、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组成的系统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机-通信线路-PC机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8、计算机网络了分为局域网、()广域网。
A、校园网B、城域网C、宽带网D、窄带网9、客户机/服务器机制的英文名称是:( )A、Client/ServerB、Guest/ServerC、Guest/AdministratorD、Slave/Master 三、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网络产生的基础是什么?P12、计算机网络由那些功能?列举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计算机网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1写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指明涉及到的知识点。
答: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涉及到的知识点:1)传输介质;2)通信协议;3)不同地点.;4)计算机设备;5)资源共享;6)数据传输;7)系统。
1.6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答:1)数据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收集和交换。
2)资源共享。
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系统内的硬件、软件、数据、文档信息,以及通过信息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
3)给网络用户提供最好的性价比服务,减少重复投资。
4)提供大容量网络存储,不断增加新的多媒体应用。
5)提供分布式处理,使得协同操作为可能;平衡不同地点计算机系统的负荷,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资源,使得网格计算成为可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率。
6)对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分配。
7)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统,借助在不同信息处理位置和数据存储地点的备份,通过传输线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冗余实现高可靠性。
1.1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什么特征?答: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交换时需要制定算双方都要遵守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是按层次节后世界的,协议层次的集合构成了协议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网络实现的功能分解到若干层次,每个功能用同等层协议或对等层协议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对等层要遵循对等层协议,通过对等层协议理解和完成该层的功能。
2、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交互必要的信息,构成下层为上次提供服务的关系,也成为接口关系。
网络服务靠服务原语进行描述,网络协议软件根据网络协议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
1.19 A1.26通信1.27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第二章2.7写出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
A. 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B. 利用通信设备和帮助计算机实现异地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软件系统C. 将计算机与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2. 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是()。
A. 双方各自对自己表示的理解的统称B. 双方对彼此要求的统称C. 参与通信双方所要共同遵循的规则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C3. 「网络拓扑」是指()。
A. 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B. 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逻辑连接方式C. 网络中不同设备的排列方式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4. 在计算机网络中,「互联网」是指()。
A. 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网络的集合B. 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网络C. 家庭或个人内部的网络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5. 「IP地址」是用来()。
A. 标识互联网上的终端设备B. 标识一个网络C. 标识一个计算机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二、填空题1. 计算机网络中,「URL」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统一资源定位符2. 在计算机网络中,「HTTP」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超文本传输协议3. 在计算机网络中,「DNS」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域名系统4. 计算机网络中,「FTP」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文件传输协议5. 在计算机网络中,「TCP」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传输控制协议三、简答题1. 请解释「OSI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
答:「OSI参考模型」,全称为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概念框架,用于理解和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功能和关系。
该模型分为七层,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作业:第一章:2,3,8,12,13,14,21,22,24第二章:1,2,4,5,6,10,13,16第三章:3,4,6,7,8,10,13,15,18,20,27,28,30,31第四章:1,2,4,5,7,9,10,11,15,17,21,24,29,32,35,37,39,(44,45)第五章:1,3,9,10,17,21,24,30,34,45,46第六章:2,3,6,7,8,13,14,19,20,22,23,(24,31,32)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1.简答计算机网络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要点提示】第一阶段:单主机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多主机、多终端的互连通信网络。
第三阶段:面向全球范围的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面向更多新应用的高速、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
2.简答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要点提示】计算机网络定义: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分布地理位置不同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按照相同的协议,在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和高速通信的系统。
构成的要素:功能独立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
3.简答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
【要点提示】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4.简答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
【要点提示】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
5.扼要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要点提示】(1) 数据通信(2) 资源共享(3) 提高安全与可靠性(4) 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6.简述因特网的主要功能【要点提示】(1) 收发电子邮件(2) 浏览WWW(3) 阅读网络新闻(4) 电子公告(5) 远程登陆(6) 下载资料(7) 信息查询(8) 实时交谈和电子商务7.简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要点提示】按作用范围划分,按传输方式划分,按通信介质划分,按通信速率,网络控制方式,按拓扑结构划分。
8.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是如何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划分的。
【要点提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简答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及特点。
【要点提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结构。
10.试述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要点提示】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线。
11.上网收集1~2所大学校园网的网络设计和建设方案。
略数据通信基础1.简要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的基本概念。
【要点提示】信息一般是字母、数字、语音、图形或图像的组合。
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传送这些信息,所以首先要将这些信息用二进制代码的数据来表示。
为了在网络中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数据,必须将它们用模拟或数字信号编码的方式表示。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X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习题有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有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一、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为一个互连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
3.计算机网络按规模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4.按带宽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
5.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LAN ,城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MAN ,广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WAN 。
6.在某层上进行通信所使用的规则的集合称为该层的协议。
网络各层协议按层次顺序排列而成的协议称为网络的协议栈。
7.对一个网络进行层次结构的划分时应做到:各层功能明确、相互独立;层间接口清晰、穿越接口的信息量尽可能少。
8.两个最重要的网络参考模型是__OSI/RM______模型和_TCP/IP_______。
9.OSI参考模型分为__7___层,从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0.ISO的全称是___国际标准化组织 ______,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__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___。
该模型包含七个层次。
11.计算机网络采用___分层结构 _____。
每层完成一定的___功能 _____,每层都向它的上层提供一定的____服务 ____,而将如何实现服务的细节对上层屏蔽,即低层协议对高层而言是透明的。
相邻两层之间为___层间接口 _____。
对等层用户通话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___对等层协议_____。
12.协议由_语义,语法,时序等三部分组成。
13.TCP/IP协议分为___4__层,从低到高依次是___网络接口层_______,___网间网层_____________, __传输层________,___应用层________________。
14.数据通信的几个主要指标有___信号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误码率。
15.RS-232C机械特性规定了使用一个__25_____芯或__9_____芯接头。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
A. “传输速率”就是通常所说的“传输带宽”B. “传输速率”是指信道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带宽C. “传输带宽”就是信道中所能承受的最大“传输速率”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数据传输,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它一般包括信源、发送器、(1)C_、接收器和信宿。
当采用卫星进行通信时,数据一般被变换成(2)B_。
为了增大模拟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的设备是(3)B_。
现在在模拟电话网上利用调制解调器传输数据往往采用幅度和相位两个参数进行调制,这种调制方式称为(4)D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串行传输方式比并行传输方式的效率高B. 并行传输方式比串行传输方式的效率高C. 在串行传输中,比特位的传输是随机的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下图为曼彻斯特编码,表示的数据为(1)A_,使用这种编码的网络是(2)C_。
如果该编码波形的最高和最低电平分别为+5V、-5V,其直流分量是(3)D_V。
(1)A. 10100 B. 01110 C. 10101 D. 00011(2)A. 广域网 B. 城域网 C. 局域网(3)A. 5 B. -5 C. 2.5 D. 05.在一个带宽为3 kHz、没有噪声的信道传输二进制信号时,该信道能够达到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1)B baud。
一个带宽为3 kHz、信噪比为30 dB的信道,能够达到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为(2)B_b/s。
上述结果表明,(3)D_。
(1)A. 3K B. 6K C. 56K D. 10M(2)A. 12K B. 31K C. 56K D. 10M(3)A.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具有更大的带宽B.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可达到更高的极限数据传输率C. 有噪声信道与无噪声信道没有可比性D. 上述问题的单位不同,数据不能进行直接的比较6.4B/5B编码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其原理是(1)_B位编码表示(2)A_位数据。
《计算机网络习题与解答》
页脚注意一些上标注意一些上标,,也就是指数也就是指数, ,109为1010的的9次方《计算机网络习题与解答》鲁士文编习题一1.在下列情况下,计算传送在下列情况下,计算传送1000KB 1000KB 文件所需要的总时间,即从开始传送时起直到文件的最后一位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时间。
假定往返时间最后一位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时间。
假定往返时间RTT RTT 是100 毫秒,一个分组是毫秒,一个分组是1KB 1KB 1KB(即(即1024 字节)的数据,在开始传送整个的文件数据之前进行的起始握手过程需要字节)的数据,在开始传送整个的文件数据之前进行的起始握手过程需要22×RTT 的时间。
(a )带宽是带宽是1.5Mbps 1.5Mbps 1.5Mbps,数据分组可连续发送。
,数据分组可连续发送。
解答:2 个起始的个起始的RTT RTT RTT::100100××2=200 毫秒传输时间:传输时间:RTT RTT RTT÷÷2=1002=100÷÷2=50 毫秒1KB=8 比特×比特×1024=8192 1024=8192 比特发送时间:发送时间:1000KB 1000KB 1000KB÷÷1.5Mbps=8192000 比特÷比特÷150015001500,,000 比特比特//秒=5.46 秒所以,总时间等于所以,总时间等于0.2+5.46+0.05=5.71 0.2+5.46+0.05=5.71 秒。
(b )带宽是带宽是1.5Mbps 1.5Mbps 1.5Mbps,但在结束发送每一个数据分组之后,必须等待一个,但在结束发送每一个数据分组之后,必须等待一个RTT 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
解答:在上一小题答案的基础上再增加在上一小题答案的基础上再增加999 999 个RTT5.71+9995.71+999××0.1=105.61 秒所以,总时间是所以,总时间是105.61 105.61 秒。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1.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于发展影响最大。
A. OCTOPUSB. APPANetC. DATAPACD. Newhall2.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从()的观点而来的。
A. 广义B. 用户透明C. 狭义D. 资源共享3.在计算机网络中处理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A. 通信控制处理机B. 通信线路C. 主计算机D. 终端4.目前,实际存在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采用()。
A. 总线拓扑B. 环型拓扑C. 网状拓扑D. 星型拓扑5.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网络的()。
A. 拓扑结构B. 控制方式C. 作用范围D. 传输介质6.在一个部门、机关、学校等范围内组建的网络是()。
A. 局域网B. 企业内部网C. 帧中继网D. 分组交换网7.如果要将一个建筑物中的几个办公室进行连网,通常采用的方案是()。
A. 互连网B. 局域网C. 城域网D. 广域网8.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上的拓扑结构属于()。
A. 星型结构B. 环型结构C. 总线型结构D. 树型结构9.具有中央结点的网络拓扑结构属于()。
A. 星型结构B. 环型结构C. 总线型结构D. 树型结构10.标准化组织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A. 召集会议B. 协调关系C. 统一技术名称D. 制订协议标准11.如果在通信信道中传输1比特二进制信号的时间为0.5ms,则信道的传输速率为()。
A. 2Mb/sB. 2kb/sC. 4 Mb/sD. 4 kb/s12.在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A. 双绞线B. 光纤C. 同轴电缆D. 无线信道13.当通信子网采用()方式时,首先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线路。
A. 线路连接B. 虚电路C. 数据报D. 无线连接14.()是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可以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过程。
A. 采样B. 量化C. 调制D. 解调15.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解答1-1讲1.网络有哪些构件?主机之间互联有哪几种方式?端系统上的现代操作系统通常定义了哪些编程开发接口?答:网络实体可以被抽象为两种基本构件:结点和链路。
主机之间互联有3种方式:①直接连接的方式,②间接连接的网络云方式;(3)间接连接的网络云互联方式。
端系统上的现代操作系统通常定义了两种编程开发接口:①系统与通信网连接的硬件接口,位于网络层与链路层之间,用以开发与各种不同的通信网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的驱动程序;②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接口,位于运输层与应用层之间,为编程人员提供了一套API以进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2.参见图1-11,因特网具有大致分层的ISP等级结构。
由此回答:为何说因特网是网络的网络?每层ISP是否大致与地理范围对应?内容提供商正在以何种方式改变因特网的结构?答:从ISP等级结构图可以看到,因特网由众多ISP网络互连而成,因此因特网可以称为网络的网络。
每层ISP大致与地理范围有对应关系:第一层ISP连接各个国家之间,覆盖洲际范围;第二层ISP连接各本地ISP,覆盖国家或区域范围;本地ISP直接连接用户,覆盖一个城市。
内容提供商如谷歌公司在全世界部署了一个专用的TCP/IP网络,用以连接约50个数据中心。
每个数据中心具有几十万台到几百台不等的服务器,每时每刻会产生巨大的网络流量。
谷歌专网不仅与第一层ISP相连,而且直接与更低层ISP相连,从而改变了因特网的结构。
3.什么叫做网络协议?构成协议的几个要素是什么?是否可以缺失其中的某个要素?请举例说明原因。
答:网络协议是指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包括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定时。
语法描述了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定义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等,定时给出了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缺失语法则无法对分组进行解析,缺失语义则无法完成相应的动作,缺失定时则无法保证协议的正确执行。
举例来说:一组侦察兵约定下午5点到某高地集结。
语法是中文,语义正确:有时间有地点有任务,但是缺少定时。
万一有人在预定时间没有到达,如何办?因此,需要增加一条定时约束,如“过时自行返回”。
1-2讲1.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各层协议的首部起着什么作用?“水平的”协议和“垂直的”服务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每层协议的首部定义了本层协议进行交互时需要的控制信息。
协议是控制(水平的)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通信所需要的规则。
协议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利用(垂直的)下一层为其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上一层提供服务。
2.TCP/IP体系结构具有哪些层次?该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TCP/IP的体系结构层次自上而下是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其中应用层可以定义各种网络应用协议,运输层提供可靠字节流服务和不可靠数据报服务两种服务,网络层只有一个网际协议IP,支持互联多种网络技术以形成一个逻辑网络,网络接口层包括诸如以太网、电话网等多种通信网络。
TCP/IP体系结构的特点包括:协议栈呈沙漏形状,IP作为体系结构的细腰,一方面IP之上可以通过运输层协议,为多种应用程序提供不同的信道抽象,即一切运行在IP之上;其次,多种异构网络可以通过IP实现互联互通,及IP运行在一切网络之上。
这一设计理念能够使高层应用和底层通信网技术独立发展,大大提高了因特网的灵活性。
3.考虑一个长度为L的分组从端系统A开始,经一段链路传送到一台分组交换机,并从该分组交换机经第二段链路传送到目的端系统。
令d i、s i和R i表示链路i的长度、传播速度和传输速率(i=1,2)。
该分组交换机对每个分组的时延为d proc。
假定没有排队时延,根据d i、s i、R i (i=1,2)和L,该分组总的端到端时延是什么?现在假定该分组是1,000字节,分组交换机的处理时延是1 ms,第一段链路的长度是4,000km,并且最后一段链路的长度是1,000km。
对于这些值,该端到端时延为多少?答:21(//)i i i prociL R d s d =++∑2-3讲1.奈奎斯特公式与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每秒和码元/每秒有何区别和联系?答:奈奎斯特公式给出了任何实际的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而香农公式则指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比特/每秒和码元/每秒可以相互转换,前者是从信息量角度描述信息传输速率,而后者是从码元角度衡量数据传输速率。
如果每个码元仅有1比特信息,则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如果每个码元有n比特信息,则码元/每秒在数值上等于n倍比特/每秒。
2.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中的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各适用于什么场合?答:常用的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在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媒体通常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光脉冲在多模光纤中传输时会逐渐展宽,造成失真,故多模光纤只适合于短距离传输。
单模光纤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损耗较小,可进行高速率远距离传输。
3.与有线链路相比,无线链路通信有哪些重要的区别特征?答:与有线链路相比,无线链路通信的特征是:a. 衰减的信号强度:当电磁波穿过物体时,信号强度将减弱;b. 来自其他源的干扰:在同一个频段发送信号的电波源将相互干扰。
此外,环境中的电磁噪声也会形成干扰;c. 多径传播:当电磁波的一部分受物体和地面反射,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走了不同长度的路径,则会出现多径传播。
这使得叠加后的信号变得时强时弱,难以控制。
2-4讲1.假定用户共享一条2 Mbps链路。
同时假定当每个用户传输时连续以1 Mbps传输,但每个用户仅传输20%的时间。
a. 当使用电路交换时,能够支持多少用户?b. 对于该问题的遗留问题,假定使用分组交换。
为什么如果两个或更少的用户同时传输的话,在链路前面基本上没有排队时延?为什么如果3个用户同时传输的话,将有排队时延?c.求出某指定用户正在传输的概率。
d. 假定现在有3个用户。
求出在任何给定的时间,所有3个用户在同时传输的概率。
求出排队增长的时间比率。
答:a.当使用电路交换时,信道带宽需要用户独占,最多智能支持2个用户。
b.因为2Mbps链路仅能容纳两个或更少的用户同时以1Mbps连续传输时,这时统计上会有资源富余,而当3个用户同时传输时,统计上便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排队时延。
c.每个用户仅可能有20%的时间在传输,因此正在传输的概率是p=0.2。
d.其中传输概率由二项式公式决定:nn ppn--⎪⎪⎭⎫⎝⎛3)1(3,其中n≤3为传输用户数。
当n=3时,上式=0.23×0.80=0.008。
因为仅当n=3时排队才会增长,因此排队增长的时间比率也为0.008。
2.ADSL的上下行带宽为何设计为不对称?答:因为家庭用户较多将信息取回家,较少向网络提供信息。
3.当前无线接入所使用的WiFi技术基于何种标准?为何3G技术经常要与WiFi技术配合使用?答:当前无线接入所使用的WiFi技术基于IEEE 802.11。
3G技术的通信速率较低,约为几百kbps,上网费用高;而WiFi的通信速率为54Mbps或以上,且上网费用低。
因此,在有WiFi的地方,就尽可能地使用WiFi,而在没有WiFi 的地方就使用3G技术。
3-5讲1.链路层协议能够向网络层提供哪些可能的服务?举例说明链路层协议相应的服务。
答:链路层协议能够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成帧、差错检测、可靠交付、媒体访问、流量控制。
例如,HDLC协议提供了数据链路层的成帧和CRC检测功能等。
2.考虑4 bit的生成多项式G(x)=x3+1,假设数据M(x)的值为。
附加比特R(x)的值是什么?答:R(x)=101(需要过程)。
3. 在SW3协议中,从接收方向发送方流动的ACK 分组没有设置序号。
为什么这些ACK 分组不需要序号呢?答:在SW3协议中,发送方需要序号以便让接收方判断是否出现了分组冗余,而ACK 与发送的数据分组一一对应,不会出现ACK 的冗余,故ACK 分组不需要序号。
3-6讲1. 在课件中给出了SW3的发送方FSM ,请画出协议SW3的接收方的FSM 。
SW2数据流中冗余分组的可能性。
然而,SW2接收方已经能够处理冗余分组了。
即如果接收方发送的ACK 丢失,则在SW2接收方侧将出现冗余,发送方则会重传旧分组。
)。
2. 考虑讨论流水线时的例子,网络跨越国家的例子。
窗口长度设置成多少时,才能使该信道的利用率超过90%?答:对于2.5Gbps 光传输系统,RTT 为35ms 。
分组长L =1,500 byte ,发送时延:915008/ 4.82.510trans L bit pkt t s R bps μ⨯===⨯当一次仅传输一个分组,信道的利用率仅为:/0.00480.000137/35.0048L R U RTT L R ===+如果要使信道的利用率超过90%,窗口长度至少要大于:0.9/0.000137=6570,即一个发送窗口中,为得到应答的分组数量要大于6570个。
3. 考虑一种GBN 协议,其发送方窗口为3,序号范围为1,024。
假设在时刻t ,接收方期待的下一个有序分组的序号是k 。
假设媒体不会对报文重新排序。
回答以下问题:a. 在t 时刻,发送方窗口内的报文序号可能是多少?为什么?b. 在t 时刻,在当前传播回到发送方的所有可能报文中,ACK 字段中所有可能值是多少?为什么?答:一般而言,发送方窗口为N (本题中N=3)。
a. 一种情况是,接收方收到k -1号分组,并且对之前接收到的所有分组都进行了确认,且确认正确到达了发送方,那么发送方的窗口[k,k+N -1]。
如果处于另一种极端,发送方未收到任何ACK ,窗口[k -N,k -1]。
因此,窗口始于[k -N,k]中某一点,大小为3。
b. 接收方等待分组k ,收到和确认了k -1及其以前所有分组,如果这N 个ACK 未到达发送方,ACK 范围[k -N,k -1],由于发送方已经发送分组[k -N,k -1],所以肯定收到了ACK k -N -1,根据累积确认原理,接收方一旦对k -N -1进行确认,则不会再对小于k -N -1号分组确认,故而ACK 范围[k -N -1,k -1]。
4. 在SR 协议中,如果报文在窗口中,发送方就会不等待确认而传输报文。
考虑设计一种新的SR 协议,一次发出一对报文,而且只有在知道第一对报文中的两个报文都正确到达后才发送第二对报文。
答:这种新的SR 协议可描述为下图:timeoutudt_send(sndpkt,seqnum+1)rdt_rcv(rcvpkt) && notcorrupt(rcvpkt)&& has_ACK(seqnum+1)timeout udt_send(sndpkt,seqnum+1)Start_timerudt_send(sndpkt,seqnum)udt_send(sndpkt,seqnum+1)Start_timer rdt_rcv(rcvpkt) && corrupt(rcvpkt)seqnum = seqnum+2rdt_rcv(rcvpkt) && corrupt(rcvpkt)3-7讲1. 在分析多路访问协议时进行了哪些假设?现有的几十种多路访问协议是如何分类的?这种分类的方法与结点数量和结点访问信道的频率是否有关?答:分析多路访问协议时的假设有:a. 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