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只存在了52年
晋朝(西晋、东晋)历史简介
晋朝(西晋、东晋)历史简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
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其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并逼令魏帝禅让,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
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因其在洛阳东面,史分为“西晋”和“东晋”。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建都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司马氏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大权。
司马炎篡位后统一中国,但无法解决浮华奢侈的社会问题及贪污腐败的政治风气。
由于王室领有军权,使得诸王在朝廷衰落后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于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
人民纷纷南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东晋皇权低落,主要由世族掌权,由于军权外重内轻,不少方镇心怀野心,造成如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
此时虽然陆续有北伐以收复失土,但是由于朝廷担心野心家藉此势力大涨,进而篡位,所以大多消极支持。
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
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这是成立以来最团结的一次。
淝水决战后前秦崩解,谢安、谢玄等人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
然而,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篡位。
由于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
谯纵亦据蜀地自立。
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并夺得皇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以稳定局势。
东晋的庄园经济的程度比西晋更重。
由于农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密集开发下,江南获得全面开发而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使得后来有大运河的出现。
此外,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该时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
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晋朝年史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四年。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
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
公元290年病逝,时年5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290年—307年在位18年。
司马衷,字正度,河内温县人。
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
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
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
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
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
307年,被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3年在位7年。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
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
司马越毒死惠帝后,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匈奴贵族政权刘汉军俘虏,次年后被刘汉主刘聪用毒酒毒杀,时年30岁。
西晋孝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313年—317年在位5年。
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
初为秦王,驻守长安。
西晋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启示
西晋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启示作者:胡箫南胡阿祥来源:《唯实》2018年第07期从公元265年十二月到316年十一月,是中国历史系列中的西晋王朝。
西晋既是中国历史上道德形象最差、社会风气最坏的王朝之一,又是历时52年就结束的一个悲惨的王朝。
西晋王朝的兴衰成败,留给我们今人的是深刻的历史教训与丰富的治国启示。
我们先说西晋王朝如何道德形象差、社会风气坏。
西晋的王公大臣,是以奢侈、浪费、残忍著称于史的。
比如王恺和石崇斗富,王恺拿着皇帝送的两尺高的珊瑚树到石崇家炫耀,石崇不屑一顾,随手拿起铁如意将它打得粉碎,然后让奴婢取出六七株色彩鲜艳、高达三四尺的珊瑚树,请王恺随便挑,弄得王恺目瞪口呆。
石崇喜欢摆酒宴,酒宴上又总让家养的美女劝酒,客人若不干杯,就杀劝酒的美女。
有一次,王敦故意不饮,石崇竟然连杀三女。
王公大臣们如此,那么皇帝怎样呢?西晋主要的两任皇帝是司马炎、司马衷。
开国皇帝司马炎是荒淫无度的典型,他的后宫佳丽竟然超过3万人。
面对3万佳丽,司马炎无法选择,每晚就坐着羊车,随它拉到哪家是哪家。
盼着有个出头之日的可怜的佳丽们,为了得到皇帝的一夜宠幸,就在路上抛洒羊爱舔的盐巴,门口插着羊爱吃的竹叶。
等到家家户户都这么做了,羊也不知去哪家为好。
接替司马炎的皇帝司马衷更是个白痴。
他听见蛤蟆叫,问左右这是为官叫还是为私叫;手下报告天下灾荒,百姓大批饿死,他发出了千古一问:“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没有饭吃,干吗不吃煮成肉糜啊?帝王将相如此,西晋的社会风气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
西晋社会流行着金钱崇拜风、生活奢侈风、任人唯亲风、阿谀奉承风、趋炎附势风、清谈虚浮风。
以金钱崇拜风为例,当时有位鲁褒写了篇奇文《钱神论》,讽刺世人把钱当神崇拜,文中说道:“钱之为体,有乾有坤。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爱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历史趣闻西晋灭亡后的朝代 西晋灭亡后天下情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西晋灭亡后的朝代西晋灭亡后天下情况
导语:西晋建立于公元266年,于公元316年宣告灭亡,仅仅存在了51年的时间。
西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超之一,那么西晋灭亡之后的朝代是什么呢?
西晋建立于公元266年,于公元316年宣告灭亡,仅仅存在了51年的时间。
西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超之一,那么西晋灭亡之后的朝代是什么呢?
在西晋灭亡之后,中原几乎被匈奴整个控制,各族人民也在北方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并不是朝代。
西晋灭亡之后的朝代,是东晋。
公元308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下,南迁到了建康,并获得了吴姓氏族的拥护。
在西晋灭亡之后,整个中原几乎都被匈奴所控制,各族在北方各地先后组建国家。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新构建了晋廷,称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这时候的北方还是“五胡十六国”的状态,在东晋建立之后则被称为“东晋十六国”。
东晋,是一个完全代表士族利益的朝廷。
它建立的同时,北方处在分裂混战的状态之中。
北方各族组建的国家之间相互争霸,国家不断的更替,有新建的,也有灭亡的。
而居于江南的东晋,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历代帝王都想着收复北方被占的领土,那些从北方迁到江南的人民,也非常想念自己的故乡,很多有志之士都会自发的组织北伐,朝廷也多次试图北伐,但是朝廷内部的不团结,就注定了北伐无法取得成功。
同时,东晋也是个内部四分五裂的朝代。
在公元420年,晋安帝被宋公刘裕废除,建立了刘松,宣告了东晋的灭亡和南北朝时期的来临。
西晋灭亡后天下情况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朝代年历表
中国朝代年历表以下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朝代和年代: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中是由大禹建立的,历时约470年。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它的兴起是在夏朝灭亡后,历时约550年。
3.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它的建立是在商朝灭亡后,历时约275年。
4.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256年)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朝代,它又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历时约1000年。
5. 秦朝(公元221年-公元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历时15年。
6. 西汉(公元206年-公元8年)7.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暂的王朝,由王莽篡位而建立,历时15年。
8.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封建王朝,由刘秀建立,历时195年。
9.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由魏、蜀、吴三个国家组成,历时60年。
10.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封建王朝,由司马炎建立,历时52年。
11.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封建王朝,由司马睿建立,历时104年。
12.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国家,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周五个国家,历时169年。
13.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4.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王朝,由李渊建立,历时289年。
15.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9年)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五代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国家,十国有南唐、南汉、南楚、吴越、闽、南平、荆南、南汉、北汉、北宋十个国家,历时72年。
两晋历代皇帝简介
两晋历代皇帝简介西晋(公元265---316年,共52年)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
265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6年,为汉国(前赵)所灭。
西晋统一仅37年,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318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立东晋,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中国获得了短暂的统一。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司马懿孙、司马昭子,废魏元帝曹奂而自立为帝。
为西晋开国皇帝。
在位26年,病死,终年55岁。
葬于峻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晋武帝司马炎,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人,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专断曹魏国政,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袭晋王位,控制朝政。
公元265年12月,他废黜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
建国号为晋,建都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后改为“太康”。
史称西晋。
晋武帝即位后,于公元280年灭东吴,结束了三国时代,统一了全国。
然后他罢州郡兵,屡次责令郡县劝课农桑,使社会得到短暂的安定与复苏,“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书·食货志》,史家誉称为太康繁荣。
晋武帝制定的政治经济措施,大多以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为前提,颁布户调制度,规定男女占田的假定亩数和应负担的田租户调的实际亩数,允许官吏按官品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佃客、荫户,承认官僚地主的特权。
使曹魏时期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中正官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
晋武帝的这些措施使门阀士族势力得以高度膨胀。
晋武帝认为东汉和曹魏的灭亡,与宗室力量太弱有关,即位之后,便大封宗室为王,以诸王统率兵马出镇一方,并拥有地方的军政权。
以为这样便可以藩卫王室。
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各宗室形成一个个政治集团,互相倾轧,力图扩大自己的势力。
闲话“儿皇帝”(48)司马炽
闲话“儿皇帝” (48)司马炽七西晋怀帝司马炽(284——313)西晋王朝存世仅52年,出了四个皇帝。
司马炽是第三任,在位六年。
他的皇帝生涯,有一个糊糊涂涂的开头,窝窝囊囊的过程,凄凄惨惨的结局。
(一)乱中出头司马炽的父亲,是晋武帝司马炎。
这位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一统华夏的开国之君,晚年最大的爱好是收藏美女,后宫佳丽将近万人。
这让他很是为难,搂着妖艳的,忘不了端庄的;拥着温柔的,舍不得泼辣的。
能征服天下又能征服女人的他,干脆听天由命,坐在羊车上在宫中瞎溜跶,羊儿在哪个美眉的闺房前停下,他就在哪里吃喝过夜。
时间不长,宫中的粉黛们琢磨出了门道:要想打动皇帝的心,必先打动羊儿的胃。
她们纷纷在自己的门前插满羊儿爱啃的竹叶,在通往自家的路上洒上羊儿爱添的盐汁,好让馋嘴的羊儿把偷腥的皇帝送到自己的面前。
这哪里是在勾引皇帝,分明是在勾引畜牲。
宫中有个叫王嫒姬的,来路不明,但极有可能放过羊,熟知羊的秉性,几次三番让这畜牲把司马炎拉到自己的石榴裙下。
后来,这个女子为49岁的司马炎生下了第25个儿子——司马炽。
此女福薄,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能活着看到儿子登基的那一天。
司马炽倒挺孝顺,即位后就追尊死去多年的母亲为皇太后,让她在阴间也能享受到在人间的荣耀。
对这个老生子司马炽,司马炎打心底钟爱,时常带着他坐着羊车满世界显摆,既是夸耀幼子,也是表扬自己:瞧,俺都土埋半截了,又咕捣出一个来!此后,司马炎更加勤奋,加倍努力,又生了一个,可惜早夭,以后再无收获,让成千上万的美女们心存怨恨,遗憾“空怀”。
司马炽生得正是时候:天下统一,国泰民安,皇帝奢侈,大臣摆阔。
太尉何曾,日食万钱,犹言无下箸处,就是每天的伙食费花了上万,还抱怨没啥可吃的;尚书任凯更是夸张,一顿饭钱就值上万,也不怕撑着。
大臣如此,皇家的挥霍就难以想象了,可以这么说,司马炽的童年是奢华的,也是幸福的。
太康十年(289)十一月,司马炎病危。
垂死的皇帝,依依割舍不下六岁的司马炽,封他为豫章王。
历史趣闻揭秘西晋王朝为何短命?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西晋王朝为何短命?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导语:西晋王朝只存在了52年,它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西晋政权建立于265年,并于280年灭东吴一统中国,结束了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但十年之后
西晋王朝只存在了52年,它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西晋政权建立于265年,并于280年灭东吴一统中国,结束了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但十年之后,291年爆发“八王之乱”,从此动荡不已,到316年西晋灭亡,只运行了51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结束了强大的曹魏政权,可谓苦心;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华夏,可谓威武。
可为何苦心建立的威武天朝竟短命而亡?
是流民起义,士族背弃,胡族进攻还是内乱灭了西晋?4月30日晚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做客香山讲坛,将我们带回到17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
对西晋的兴亡进行分析。
司马懿奠定西晋王朝
提到西晋王朝,不得不提司马懿,对司马懿,大家也多有耳闻。
中诸葛亮空城计的是他,最后打败诸葛亮也是他。
曹魏政权正是有了他的辅佐,才得以称霸中原,但是司马懿也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最终自己取而代之。
其实,在曹操最鼎盛的时期,就认定司马懿非一般的人,想方设法将其挖到其阵营效力。
孙立群表示,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对有本事的、不驯服的人才一概杀之。
司马懿既要顺从,但又不能锋芒毕露,在适当的时候还得露出一两手来,的确不容易做到。
孙立群认为,司马懿实行的是韬晦之计:工作勤恳,尽职尽责,又曲意迎合,以求曹操好感,如劝曹操称帝;在关键时献计献策,展示才华,如得陇望蜀、南北夹击、智杀关羽。
生活常识分享。
晋朝
晋朝【两晋】皇帝列表西晋自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位称帝至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出城投降为止>>< 计52年> { 历经四帝} [ 三世]晋宣帝<< 司马懿>> 晋景帝<< 司马师>> 晋文帝<< 司马昭>> (以上三帝均为死后追谥生前没有即位)晋武帝太始感宁太康太熙皇帝<<司马炎>>出生于公元236年公元265年即位称帝至公元290年卒享年55岁在位26年晋惠帝永熙永康太安光熙皇帝<< 司马衷>> 出生于公元259年公元290年即位至公元306年被毒死享年48岁在位17年晋怀帝永嘉皇帝<<司马炽>>出生于公元284年公元306年即位至公元311年被被俘于公元313年被药酒毒死享年30岁在位07年晋愍帝建兴皇帝<<司马邺>>出生于公元270年公元313年即位至公元316年投降于公元317年被刘聪所杀享年48岁在位04年至此存在了五十二年的西晋王朝宣布灭亡世祖武皇帝司马炎266年-290年孝惠皇帝司马衷290年-301年赵王司马伦301年孝惠皇帝司马衷301年-306年孝怀皇帝司马炽306年-313年孝愍皇帝司马邺313年—317年中宗元皇帝司马睿317年-322年肃宗明皇帝司马绍322年-325年显宗成皇帝司马衍325年-342年武宗康皇帝司马岳342年-344年孝宗穆皇帝司马聃344年-361年哀皇帝司马丕361年-365年废皇帝司马奕365年-371年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71年-372年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372年-396年安皇帝司马德宗396年-418年恭皇帝司马德文418年-420年。
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
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西晋成立于公元265年,当时的年号是太康。
西晋的建立是在三国时期结束后,通过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北方的政权。
在西晋的统治下,政权十分稳定,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使得西晋成为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代。
然而,西晋的统治并不长久,它只存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
在西晋后期,由于内部政治腐败和外部民族压力的加大,西晋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东晋。
东晋是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东晋成立于公元317年,当时的年号是建武。
东晋的建立是在西晋灭亡后,由刘裕发动起义,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刘裕自称为楚王,建立了东晋朝廷。
刘裕统治下的东晋,政权相对较稳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
然而,东晋的统治并不长久,它只存在了约160年的时间。
在东晋后期,由于内部政治斗争和外部民族侵略的加剧,东晋逐渐走向衰败。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南朝宋。
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
西晋在建立初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了衰落。
东晋在建立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样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也走向了衰败。
这种演变过程反映出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化,也为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这种历史变迁的过程中,不仅有政治斗争、军事征战,还有人民的生活、文化的传承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构成了一个朝代的历史图景,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这样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变迁。
两晋历史简介
两晋历史简介
两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晋和西晋两个朝代。
东晋存在于317年至420年,西晋则存在于265年至316年。
西晋是三国时期的政权之一,由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废除曹魏建立而来,首都设在长安。
西晋初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后期由于内部腐败和外部的侵袭,政权逐渐衰落。
西晋的主要事件有八王之乱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东晋是西晋灭亡后,由司马睿建立的政权。
东晋首都设在建康(今南京),统治地区以江南为主。
东晋的统治时间较长,但相对来说政权比较脆弱,经常受到北方族群的侵扰。
东晋的文化发展相对较为繁荣,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如嵇康、桓温和谢灵运等。
东晋最终在420年被刘宋所取代。
总的来说,两晋时期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承接了汉朝和三国时期的遗产,同时也为南北朝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动荡,但文化艺术方面却有较为辉煌的发展。
晋朝编年史
晋朝编年史晋王朝:(公元265~420年)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年)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期:公元265年:乙酉,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吴末帝孙皓甘露元年;曹魏政权抚军大将军、晋王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西晋王朝正式建立,司马炎称晋武帝,建元“泰始”公元266年:丙戌,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吴末帝孙皓甘露二年(宝鼎元年)公元267年:丁亥,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吴末帝孙皓宝鼎二年公元268年:戊子,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四年;吴末帝孙皓宝鼎三年(西晋与孙吴之间持续爆发“江夏之战”、“襄阳之战”、“合肥之战”)公元269年:己丑,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五年;吴末帝孙皓宝鼎四年(建衡元年)公元270年:庚寅,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六年;吴末帝孙皓建衡二年;西晋与鲜卑部落之间在今宁夏中卫沙坡头爆发“万斛堆之战”公元271年:辛卯,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六年;吴末帝孙皓建衡二年(西晋与孙吴之间在今越南爆发“交趾之战”);西晋与羌胡之间爆发“青山之战”;西晋与匈奴去卑单于之间在今河北保定地区爆发“并州之战”公元272年:壬辰,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八年;吴末帝孙皓凤凰元年;西晋与孙吴之间在今湖北宜昌爆发“西陵之战”公元273年:癸巳,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九年;吴末帝孙皓凤凰二年;西晋与孙吴之间在今江西弋阳爆发“弋阳之战”公元274年:甲午,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十年;吴末帝孙皓凤凰三年;西晋与孙吴之间在今安徽淮北爆发“枳里之战”公元275年:乙未,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元年;吴末帝孙皓天册元年;西晋与孙吴之间在今湖北武汉爆发“江夏之战”公元276年:丙申,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二年;吴末帝孙皓天玺元年;鲜卑民族发动侵扰西晋边地之战;晋武帝持续发动攻击北胡之战、攻击鲜卑之战公元277年:丁酉,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三年;吴末帝孙皓天纪元年;西晋与孙吴之间在今湖北武汉爆发“江夏之战”;晋武帝发动攻击鲜卑之战公元278年:戊戌,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四年;吴末帝孙皓天纪二年;西晋与孙吴之间在今安徽潜山爆发“皖城之战”;西晋与鲜卑部落之间爆发“武威之战”公元279年:己亥,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五年;吴末帝孙皓天纪三年;西晋司马都督马隆发动攻击鲜卑的“凉州之战”(今甘肃武威凉州) 公元280年:庚子,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六年(太康元年);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年(孙吴政权被西晋龙骧将军王浚击灭,孙皓归降,被晋武帝授予归命侯,晋武帝重新完成中国统一,历史正式进入晋王朝时期);鲜卑部落乘乱发动攻击西晋的“西平之战”(今辽宁盘山)公元281年:辛丑,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二年;鲜卑部落持续发动攻击西晋的“昌黎之战”(今河北秦皇岛)、“辽西之战”公元282年:壬寅,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西晋与鲜卑部落之间爆发“昌黎之战”公元283年:癸卯,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四年;原孙吴故将莞奉发动反晋之战公元284年:甲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五年公元285年:乙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六年;西晋与鲜卑部落之间在今河北晋州爆发“肥如之战”;鲜卑大都督慕容·廆发动攻击扶余之战(今辽宁松原)公元286年:丙午,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七年;西晋与鲜卑部落之间爆发“辽东之战”公元287年:丁未,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八年;南康郡平固县吏李丰发动反晋之战公元288年:戊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九年公元289年:己酉,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90年:庚戌,晋武帝司马炎太熙元年(永熙元年)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时期:公元290年:庚戌,晋惠帝司马衷太熙元年(永熙元年)公元291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永平元年(元康元年);西晋爆发延后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强大一时的西晋王朝从此开始急剧衰败公元292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二年公元293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三年公元294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四年;匈奴去卑单于在今山西长治发动攻击西晋的“上党之战”公元295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五年公元296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六年;西晋与氐羌之间在今陕西武功爆发“中亭之战”公元297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七年公元298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八年公元299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九年公元300年:庚申,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元年;益州刺史赵廞发动反晋之战公元301年:辛酉,晋惠帝司马衷永康二年(永宁元年);赵王司马伦再次发动大规模内乱;流民起义军领袖李特持续发动攻击益州刺史赵廞的“成都之战”、以及反晋起义的“绵竹之战”、“广汉之战”公元302年:壬戌,晋惠帝司马衷永宁二年(太安元年);齐王司马冏再次发动大规模内乱;鲜卑民族宇文部首领宇文·莫圭与北燕国慕容·廆之间在今辽宁义县爆发“棘城之战”;益州牧李特与河间王司马顒、益州刺史罗尚之间爆发争战公元303年:癸亥,晋惠帝司马衷太安二年;益州牧李特在四川地区脱离西晋,自称成都王,建立“大成”政权(成都王李雄与益州刺史罗尚随即在今四川郫县地区发动攻击大成的“郫城之战”;益州刺史罗尚接着发动袭击大成政权都城成都西部的“少城之战”);江夏郡道士张昌发动反晋起义;西晋诸王之间爆发“争权洛阳之战”公元304年:甲子,晋惠帝司马衷永安元年;大成李特二年(大成王李特病逝,其侄李雄在成都称王,建立成汉国,史称成都王,建元“建兴”);西晋匈奴北单于刘渊自称后汉王,建立汉赵,史称高祖,建元“元熙”;中书侍郎刘沈发动攻击河间王司马顒的“长安之战”;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之间在今河南安阳汤阴爆发“荡阴之战”;辅国大将军王濬与成都王司马颖之间在今河北石家庄赵县爆发“平棘之战”公元305年:乙丑,晋惠帝司马衷永安元年;大成成都王李雄建兴二年;汉赵高祖刘渊元熙二年;西平公(太尉)张轨发动攻击韩陇西太守稚、鲜卑首领若罗·拔能之战;代国政权拓跋·猗狏发动击败汉赵高祖刘渊之战;东海王司马越联合司空司马虓发动攻击长安之战;平阳将军公孙藩发动反晋之战公元306年:丙寅,晋惠帝司马衷永安三年(光熙元年);大成成都王李雄建兴三年,李雄正式称帝,是为大成武帝,改元“晏平”;汉赵高祖刘渊元熙三年;北方一县(黄县,今山东烟台龙口)县令、流民军领袖刘伯根发动流民起义;云南宁州(今云南玉溪)五荟夷发动反晋之战晋怀帝司马炽执政时期:公元307年:丁卯,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二年;汉赵高祖刘渊元熙三年;蜀郡农民邓定、隗文在今陕西汉中起义并发动“汉中之战”,魏郡马牧(今河南永城)农民汲桑起义并在今山东阳谷发动攻击西晋的“武阳之战”;顿丘郡太守魏植发动反晋之战公元308年:戊辰,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二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三年;汉赵高祖刘渊永凤元年(汉赵高祖发动攻击西晋的“魏郡之战”);洛阳州将军北宫纯发动攻击东莱农民起义军王弥的“洛阳之战”公元309年:己巳,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三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四年;汉赵高祖刘渊河瑞元年(汉赵高祖诏令其子刘聪发动攻击西晋的“洛阳之战”;汉赵将领刘芒荡发动反汉赵国之战;汉赵羯族将领石勒脱离汉赵政权,成立后赵政权,自称王)公元310年:庚午,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四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五年;汉赵烈宗帝刘聪光兴元年(汉赵烈宗持续发动攻击西晋的“怀之战”、“洛阳之战”);并州刺史刘琨发动攻击匈奴铁弗部刘虎及白部鲜卑之战,雍州流民领袖王如发动流民起义公元311年:辛未,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元年;汉赵烈宗帝刘聪嘉平元年(西晋与汉赵之间爆发“长安之战”,汉赵烈宗发动攻击西晋的“洛阳之战”);后赵上党公石勒与西晋太尉王衍之间在今山西大同爆发“平城之战”;巴蜀流民领袖杜弢发动反晋起义公元312年:壬申,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六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二年;汉赵烈宗帝刘聪嘉平二年(西晋与汉赵之间在今山西太原地区爆发“兰谷之战”、“晋阳之战”);西晋辅国大将军王濬与后赵上党公石勒之间在今河北邢台爆发“襄国之战”公元313年:癸酉,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三年;汉赵烈宗帝刘聪嘉平三年(汉赵烈宗帝诏令其弟刘曜发动攻击西晋的“长安之战”);代北拓跋·猗卢联合鲜卑大都督慕容·廆发动攻击西晋的“辽西之战”晋愍帝司马邺执政时期:公元313年:癸酉,晋愍帝司马邺永嘉七年(建兴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四年;汉赵烈宗帝刘聪嘉平四年;西平公(凉州刺史)张寔自立为帝,建前凉国,史称高祖明王;流民起义军领袖杨武在今陕西汉中发动攻击西晋的“梁州之战”公元314年:甲戌,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五年;汉赵烈宗帝刘聪嘉平五年(汉赵烈宗帝诏令其弟刘曜再次发动攻击西晋的“长安之战”);前凉高祖明王张寔永安元年;后赵上党公石勒在今北京大兴发动攻击西晋的“幽州之战”公元315年:乙亥,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三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六年;汉赵烈宗帝刘聪建元元年;前凉高祖明王张寔永安二年;吴兴郡豪门徐馥发动反晋之战公元316年:丙子,晋愍帝司马邺建兴四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七年;前凉高祖明王张寔永安三年;汉赵烈宗帝刘聪麟嘉元年(汉赵上党公王石勒发动伏击原代国旧信义将军箕谵之战,继而汉赵烈宗帝诏令其弟大将军刘曜持续发动攻击西晋的“北地之战”、“长安之战”,最后一举攻克西晋的都城洛阳,西晋王朝历国祚五十一年至此灭亡)。
中国朝代的平均年限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平均年限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各个朝代的平均年限: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持续约470年。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持续约554年。
3.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持续约275年。
4. 东周:约公元前770年-公元256年,持续约802年。
5. 春秋时期:公元770年-公元476年,持续约295年。
6. 战国时期:公元475年-公元221年,持续约254年。
7. 秦朝:公元221年-公元206年,持续约15年。
8. 西汉:公元206年-公元8年,持续约219年。
9.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持续约16年。
10.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持续约196年。
11.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持续约61年。
12.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持续约52年。
13.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持续约104年。
14.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持续约169年。
15.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持续约37年。
16.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持续约289年。
17.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持续约54年。
18.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持续约168年。
19.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持续约153年。
20.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持续约98年。
21.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持续约265年。
22.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持续约268年。
总体而言,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平均年限约为140年左右。
西晋的历史
西晋的历史西晋历史简介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
公园311年,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
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续建了晋朝,史称东晋。
西晋的历史仅有五十二年,但它却结束了三国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280年司马炎灭吴),为当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短期的良机。
西晋继续沿用曹魏时建立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但却弊端百出,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形成了等级性的士族门阀制度。
西晋还以法令确定官僚贵族的经济特权,即官品的占田权和隐客制。
西晋虽然只有五十二年,但中间却有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矛盾。
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西晋时的陈寿所著。
西晋的建立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
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
司马懿,河内温县(河南温县)著名的士族。
曹操开始起用他,至曹丕时地位逐渐显要。
明帝时,他是指挥对蜀作战的主将。
238年,他又率兵平定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成为魏国有声望的大臣。
明帝死,年幼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为太尉,与宗室大臣曹爽受遗诏共同辅政。
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将他架空。
司马懿表面称病,不预朝政,暗中却在布置力量,伺机消灭曹爽集团。
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
251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继续掌权。
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
次年,司马师死,弟司马昭当政。
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数百仆从向司马昭进攻,结果被杀。
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控制。
公元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
揭开西晋短命之谜,带你了解西晋的政治失衡与国家崩溃
揭开西晋短命之谜,带你了解西晋的政治失衡与国家崩溃三国的分裂局面由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所结束,然而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有国祚51年。
如果从司马炎平吴算起,则只有37年的全国性统一。
历来大家谈起西晋短命的原因,大都归结于致其元气大伤的“八王之乱”及其背后的西晋宗王分封制度。
诚然,八王之乱的爆发,使得西晋国家权力急速走向崩溃。
然而,在笔者看来,“八王之乱”却并不能看做西晋宗王分封制度的必然结果,更不能被视为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
田余庆先生关于西晋王朝,曾经有“这(西晋)不过是一个低层次的统一”的评语。
西晋自武帝司马炎驾崩之后,政治平衡被迅速打破,从而带来的国家崩溃,也标志着魏晋以来重塑汉代国家统一模式的彻底失败,或许就是这种“低层次的统一”的一个最鲜活注脚。
同时,这也是西晋迅速灭亡的真正原因所在。
西晋短命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平衡被迅速打破那么,西晋的政治平衡究竟是怎样被打破的呢?笔者就来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段西晋政治平衡被打破的历史,希望能借此以管窥西晋王朝短命的真正原因。
一、晋初的政治平衡,功臣与宗室的两强并立应该说,晋初的政治格局和司马昭时代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
司马炎在咸熙二年(256年)登上帝位,完成了魏晋禅代。
然而,以三十岁的年龄成为西晋开国之主的晋武帝,其政治经验却显得相当不足。
在此之前,司马炎谈不上有多少实际的政治历练,他甚至没有担任过任何关键性的官职,更没有出镇州郡和带兵征讨的军事履历。
司马炎登上帝位,完全是依靠“父祖余烈”,完成的一个摘桃子“仪式”。
司马炎本人的政治基础之薄弱,从他的晋世子之位,都是依靠贾充和裴秀等人的极力拥戴才获得并巩固这件事上也可见一斑。
另外,在司马氏家族内部,且不说司马孚、司马望作为其长辈,声望和资历都远在司马炎之上,更有齐王司马攸这样的有力竞争对手几乎一直在虎视眈眈。
咸宁元年(275年)八月,晋廷给出了一份配享太庙的功臣名单。
《晋书·武帝纪》:“以故太傅郑冲、太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南将军羊祜、齐王攸等皆列于铭飨。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全是昏君的朝代:西晋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全是昏君的朝代:西晋三国被曹魏统一,后被司马氏篡夺政权建立西晋。
结束了三足鼎立的纷争,大一统后本该是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的开始。
司马氏反而让晋朝成为了一个最垃圾,最可悲,最动荡的朝代。
被世人所鄙视!后来人都不愿意提这个朝代,历史课本也常常忽略它,不是因为它存在时间短。
而是这个王朝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可悲、最动荡的王朝!公元266年到公元316年,西晋存在了50年左右一共传了四位皇帝淫乱、白痴、奢侈、荒唐是这些皇帝的标签。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禅位给自己,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最终结束了“三国鼎立”以来中国百年来的分裂局面。
照说这样一位皇帝,怎么历史上存在感这么低?完成统一大业的司马炎,开始荒废朝政,骄奢淫逸,当司马炎征服东吴之后,对国家大事心生厌倦。
司马炎把吴国后宫的5000多美女统统纳入到自己宫中,再加上“库存”,司马炎后宫粉黛一度将近万人(虽说皇帝都是好色,但开国皇帝做到这种程度也算是空前绝后了)后宫这么多嫔妃怎么才能‘雨露均沾’呢?他命人做了一辆羊拉车每天晚上他就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了哪个宫中,他就宠幸那个嫔妃这就是典故“羊车望幸”的出处。
西晋的权贵们也是相当奢靡,当时“三公”之一的何曾史书记载他“然性奢豪,务在华侈”他每天吃饭要花一万钱,还常常苦恼“犹曰无下箸处”。
他儿子何劭更是“只食四方珍馐,一日膳费二万钱”,以至于后来晋武帝司马炎请他们吃饭时,他们嫌弃御厨做的菜不好吃,自己带上厨师参加宴会。
对于大臣的疯狂行为司马炎显得很大度,有一回骠骑将军王济请晋武帝司马炎吃饭端上一道“蒸乳猪”晋武帝司马炎吃了一口发现真是太好吃了,于是就问为何这道菜如此鲜美王济回答说:“以人乳蒸之”!后将军王恺与石崇两人就多次"斗富"王恺对石崇说:我家洗锅都是用糖水洗,你有我有钱?石崇:我家生火都是用蜡烛,从不用柴火。
王恺用紫丝布做了一个四十里路的屏障,谁要去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晋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晋朝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晋朝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南北朝”之一。
晋朝的正式建立者是司马炎,他消灭了曹魏政权后,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
晋朝共经历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西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结束。
司马炎成为西晋的建立者,并且自立为帝,国号为晋。
西晋的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和军事家。
1. 统一中国:西晋在建立初期就成功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时期。
2. 政治、军事和文化繁荣:西晋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王导、郭泰等。
同时,八王之乱的结束为西晋的政治稳定打下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出现了摹仿古代文学的“晋风”,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五胡乱华:西晋晚期,五胡族群开始大规模侵扰中原地区,战乱频生,国力衰弱。
二、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东晋是西晋的衰落后所建立的政权,东晋时期政权虽然不断更迭,但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首位皇帝: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他自立为帝,史称晋元帝。
东晋政权定都建康(现在的南京市),国号仍为晋。
2. 政治动荡:东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由于腐败和分裂等原因,东晋政权面临着种种挑战。
3. 文化繁荣:东晋时期文化得到了较为积极的发展,如范晔编写的《后汉书》,陆机创作的乐府诗等都是当时的杰出作品。
江东世家的文化也备受推崇。
4. 北方民族侵袭:东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对东晋政权造成了巨大威胁。
晋朝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但仍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不仅对政治、军事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为之后南北朝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尽管东晋政权在420年被刘宋所代替,而晋朝的影响力仍然深远,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被外族消灭的西晋历史
被外族消灭的西晋历史西晋历史简介:西晋265—316年是中国一个朝代名,且具有政治意义,西晋君臣在政治上是得到北魏承认的,这点有别于东晋。
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
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
公元311年,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
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续建了晋朝,史称东晋。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
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
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吴、蜀交战,因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指挥才能,连续辅佐曹丕、曹叡、曹芳三帝,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
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卒,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
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开始准备取魏而代之。
公元二六五年,司马昭卒,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该国号为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
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即位之时,三国之中的吴国还未被平定,故而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平定东吴统一全国。
公元二八零年,晋军南下进攻建业今南京,吴主孙皓出城请降,至此,魏、蜀、吴相继灭亡,中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
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为王,又对晋朝的官制、兵制、法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整,但由于晋臣多为前朝的名门望族,故而他们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多以保障其自身利益为主,其中大部分并不适应当时晋的实际社会状况,所以晋朝初年的经济并未有太大发展。
三字经详解: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三字经详解: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三字经详解: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两晋的历史,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四年,共计155年。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魏主曹丕,曹操之子,篡汉献帝位,国号魏,建都洛阳。
其前的蜀汉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三家,已经在争夺汉朝的天下。
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六十年的时间,其中蜀汉历刘备、刘禅二主,43年;东吴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主,52年;北魏曹氏勉强支撑了五代,46年“五马同曹”的局面。
至司马师废曹芳、戮曹爽、刺曹髦,到司马炎手里,干脆逼着曹奂禅位,又灭蜀灭吴,统一了天下。
司马炎立晋,建都洛阳,史称晋武帝,开始了西晋王朝五十一年的历史。
晋武帝统一全国,志满意得,开始“日事游宴”“怠于政事”。
司马氏家族本靠阴谋起家,善于玩弄权术,但司马炎却生了个白痴儿子司马衷。
公元290年,司马衷即位,就是历史上的“蛤蟆皇帝”晋惠帝。
据说有一次,他听到御花园池塘边有蛙鸣之声,问道:“此蛙为谁而鸣,为官抑或为私?”太监面面相觑,有伶俐的回答说:“官地中鸣者为官,私地中鸣者为私。
” 有一年,全国饥荒,饿死无数百姓。
地方官员把灾情报上来,呆头鹅晋惠帝问道:“人为什么会饿死呢?”众臣回奏说:“因为没粮食吃。
”惠帝忽然说:“何不食肉糜?”可以吃肉粥嘛!群臣听了,无不目瞪口呆。
西晋出了这样一个痴呆皇帝,野心家们于是蠢蠢欲动。
赵王司马伦首先把晋惠帝软禁起来,自己称皇帝并封所有同党为官。
那时的官帽用貂尾做装饰,司马伦封的官实在太多,貂尾一时不够用,才演了出“狗尾续貂”的`闹剧。
各地的诸侯王为争夺帝位展开了厮杀,史称“八王之乱”。
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延续了十六年,到了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晋怀帝。
外部的“五胡乱华”也开始了,司马炽的怀帝才做了六年,就被北汉王刘聪俘虏了。
刘渊、刘聪父子,本是北方的匈奴贵族,自称汉王。
刘渊死后,刘聪继位开始进攻洛阳,先攻陷洛阳杀了晋怀帝,又攻下长安杀了晋愍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晋王朝只存在了52年,它为什么会如此短命?简单地说就是由胜而骄、由骄而奢、由奢而腐、由腐而迅速衰亡。
也就是说,西晋王朝大厦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腐烂的种子,开始了倾斜垮塌。
西晋和东晋时期政治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东汉、曹魏以来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官僚大地主阶层,他们一般是历代书香,累世做官,门第显赫,被称为世家大族,简称为世族或士族。
代表士族利益的晋司马集团取得胜利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维护士族利益的政策,使士族制度达到了制度化完整化的地步。
这样的结果就是世家大族在政治上可以凭借出身世代“坐致公卿”,在经济上可以广占田池山林建立庄园进行盘剥,在生活上可以任意挥霍、花天酒地地贪图享乐。
而广大百姓则在政治、经济、生活上永无出头之日。
西晋的士族门阀制度是一种极其腐朽的官僚制度,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选官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西晋选拔官吏采用曹魏时的“九品官人”法,即先把候选人定为九品(即九等),然后按照其家势的兴衰、贿赂的多少来定品级,把士家大族的子弟定为上品,把无权无势又无钱的定为下品,从高到低依次安排官职,任何人不得改变品级。
结果是门第越高职位越高;门第卑下,职位庸冗。
与此同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司马炎,本是“富有四海,坐拥世间富贵荣华”,但他还不满足,竟然带头公开大肆卖官捞取巨额“私房钱”满足权欲私欲。
至于普通老百姓的子弟,根本就没有什么晋升的机会。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据《晋书》记载,西晋世家大族绝大多数子弟都是这样做上如黄门侍郎、中书侍郎、散骑侍郎等五品高官的。
但是种种弊端远不止于此,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全国上下为所欲为:“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或以计协登进,托附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
士族制度的日益臻化,不但使西晋的朝纲紊乱、政治黑暗、腐败横行,同时士族这个特殊利益集团最终绑架并操纵了西晋政治运行的关键环节,正常的社会理性被士族制度封死了;在士族制度的面前,皇权旁落,法律变成了附属,监察制度有名无实,社会的一切运转都按照士族的各种需求配置资源,来满足他们的欲壑,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对自己的利益负责,什么皇权、什么老百姓都
不在话下,最后把整个国家拖垮了,很快积累成系统的失败,吞咽下了自己酿成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