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美的本质及特征)【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美的本质及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答:(1)美与真的辩证关系
①联系
a.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目的。所以,人的自由创造,必须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的认识才能进行。
b.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观照的对象。
②区别
a.真并不就是美,因为美并不就是客观规律本身,客观规律可以脱离人的实践、主体而独立存在,而美却不能离开人的实践,不能离开主体的功利目的和生动形象。
b.美和真的区别首先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2)美与善的辩证关系
①联系
a.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善包括人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
b.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的利益。
②区别
a.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善,是以社会功利作为客观标准。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
b.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c.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3)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
①只有当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存在。
②真、善、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地历史地得到说明。
2.简述美学史上对丑的研究。
答:(1)荷迦兹对丑的研究
①他认为丑是自然的一种属性,适宜可以产生美,不适宜则会变成丑。
②他还认为变化可以产生美,而“没有组织的变化、没有设计的变化,就是混乱,就是丑陋”。
(2)鲍姆嘉通对丑的研究
美本身就使观者喜爱,丑本身就使观者嫌厌。
(3)谷鲁斯对丑的研究
从主观的感受来规定丑的本质,他认为:“丑这个范畴是在审美的外观上肯定会使高级感官感到不快的东西。”
①一是否认丑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客观性质,由于这种性质才引起特定的感受;
②二是丑可以引起不快,但引起不快的并不一定都是丑,如室内的温度过热或过冷都能使人感到不快,但并不是丑。
(4)克罗齐对丑的研究
①他认为美是成功的表现,丑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他所谓的“表现”是指主体心中所产生的物象。
②他也是否认丑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性质,他所谓“表现”,即心中的物象,实际上都是指的精神活动,在艺术中仅仅把丑归结为形式上的杂多也是片面的。
(5)马克思、恩格斯对丑的研究
①在谈到现实中丑的事物时,把“丑”看作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并从历史的发展中说明丑的根源。指出生活中的丑和卑鄙、虚伪、腐朽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如果从美学上研究丑,则必须结合形象。一切美和丑都不是抽象的,只有当这种内在因素显现为形象,这才是美学上所研究的丑。
二、论述题
1.论述美和自由创造。
答:(1)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
①“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因此我们所说的“自由”包含了创造,是人在创造中对自身的一种解放。
②美的事物引起人们普遍喜爱的原因: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类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
③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特性的原因
a.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之一,自由的可贵在于它体现了创造。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这种自由自觉的特征就愈是显著。
b.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人本身。在自由创造中显示了人的智慧、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
(2)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①在实践中人的自由创造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a.人作为自由创造的主体,从事生产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的主要特征是在劳动结束时所得到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就已经在表象中观念地存在着。
b.人的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生产劳动对象上必然表现出来,成为对人的创造力量、智慧和才能的肯定。这是人的目的、计划与理想的实现,人在生产过程中是按照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积极地能动地改造自然。
②美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正因如此,人才能在劳动的产品中直观自身。
③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是指人和各种劳动产品的关系,而且包括人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包括各种劳动产品和生活本身。总之,人类不仅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美,而且在社会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中都创造着美,产生着美。
2.试述美的内容和形式及其与实践的关系。
答:(1)美的内容和形式
①内容:自由创造活动;
②形式:感性的形象;
③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美: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④由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类最珍贵的特性,才能普遍地、必然地引起人的喜悦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2)美的产生离不开劳动实践,但不是任何劳动实践中的产品都是美的
①并不是所有劳动实践中的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有具体的历史的内容的。它体现了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不仅是人类历史的发展的结果,而且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先进水平。因此,这一时代的某些产品,只有体现了先进的生产水平的自由创造,才可以说,这个产品是美的。
②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事物的形式问题,事物的形式上变化与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统一的。
③形式方面的变化的两方面要求
a.在自然物的形式变化上要符合实用的目的、要求;
b.由于形式美的产生以及它的相对独立性,人们在生产一件产品时不仅考虑到实用,还体现出人对形式法则的自觉运用,以便满足人的进一步的审美要求。
c.美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自由创造的结果,都使人感到舒畅和自由。这样美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达到高度的有机结合。
(3)美的规律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①马克思在论述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性时,提出“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②关于“内在固有尺度”的两种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