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doc
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简介
本文档对九年级历史科目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考试结果总体分析
- 平均分:根据统计数据,本次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为X分。
-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本次期末考试的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如下:
- 90分及以上:X人
- 80-89分:X人
- 70-79分:X人
- 60-69分:X人
- 60分以下:X人
考试内容分析
- 题型分布:本次期末考试的题型分布如下:
- 选择题:X道
- 填空题:X道
- 简答题:X道
- 考试重点:根据学科教学大纲,本次期末考试主要涉及以下
几个重点内容:
- 重点内容1
- 重点内容2
- 重点内容3
学生表现分析
- 优秀表现:根据统计数据,本次期末考试表现优秀的学生有
X人,其中有X人取得满分。
- 薄弱表现:根据统计数据,本次期末考试表现薄弱的学生有
X人,其中有X人未及格。
建议和改进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针对本次期末考试的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和改进措施:
1. 针对学生在重点内容1方面的疑惑,加强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提供更多练机会。
2. 对于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
解和运用能力,避免题目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3. 针对薄弱学生的考试表现,开展个别辅导和补,帮助他们提高研究水平。
以上是对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的分析和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doc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1、学科命题的依据:(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
(2)以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考查九年级上册全一册的内容。
2、学科试题结构:(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50分,。
(2)各种题型比例。
单选题10个,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材料分析题,40 分。
题型与中考基本相符,难易程度也相当,分值设置第二大题有点多,第三大题有点少。
3、试题的主要特点:(1)注重慕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基本考查到了,但未能贯穿“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题目有点老化。
在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分析方面,重视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屈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90%。
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表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牛营造“活牛牛的历史” 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3)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
如第1题要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考试情况分析:1、得分情况:(1)总人平:人平均35分。
(2)优秀人数:160人优秀率:55%(3)及格人数:220人及格率:80%2、失分原因: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5、& 9、11.12、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木质内涵。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今后的对策:1、强化训练。
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牛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九年级历史(上)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历史(上)期末质量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九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改进建议。
通过对考试题目和学生表现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掌握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考试题目分析针对九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题目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题目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古代中国的重要事件、皇帝、文化成就等知识。
2. 世界历史:题目涉及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影响因素。
3. 历史方法:题目涉及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学生表现分析根据我们对九年级学生的考试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研究成绩分布: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中等水平,少数学生表现出色,少数学生表现较差。
2. 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掌握相对较好,对世界历史的了解较为薄弱。
部分学生在历史方法和研究技巧方面还存在困惑。
3. 答题技巧:学生在解答论述题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一些学生在回答选择题时出现了粗心和理解偏差的情况。
改进建议基于对考试题目和学生表现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提升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研究效果:1. 强化知识研究:教师可以注重学生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同时,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升历史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历史调查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加强答题技巧培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答题技巧培训,特别是针对论述题的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同时,要教育学生在做选择题时要细心审题,准确理解题意。
4. 设立历史研究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研究小组,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讨论、分享研究经验和资源,提高研究效果。
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背景介绍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是评估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研究成果和能力的重要考试。
本文对该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学生表现的整体情况。
考试内容分布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学科的各个方面。
根据试卷的结构和考点,可以将考试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历史:包括古代文明、古代帝国和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现代历史:包括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等方面的知识。
3. 事件与人物: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贡献等方面的知识。
4. 思想与制度:包括历史思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难度分析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难度适中。
试卷中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历史知识,题目的难度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匹配。
部分题目设计了较高层次的思考与分析,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来看,该考试对于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并没有设置过于困难的题目。
学生表现分析根据考试结果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对学生表现的初步分析:1. 学生整体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基本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并且能够在题目中正确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2. 部分学生在事件与人物方面表现较弱:部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贡献的了解程度较低,容易出现对相关题目的答案不确定或错误。
3. 思想与制度方面考查较少:试卷中对于思想与制度方面的题目较少,因此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难以准确评估。
考试反馈与改进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反馈和改进的方向,包括:1. 强化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教学:针对学生在事件与人物方面的薄弱点,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练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2. 增加思想与制度的考查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对历史思想和制度的介绍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思想和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实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考试成绩和试题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发现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改进教学的方向和策略。
考试成绩分析我们首先对九年级全体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下是总体成绩的概述:- 平均成绩:80分- 及格率:90%从总体成绩来看,学生们在历史科目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水平。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及格线,这需要我们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试题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研究情况,我们对历史期末考试的试题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我们对试题难度和知识点覆盖的评估:- 难度系数:适中- 知识点覆盖:相对全面试题的难度被认为是适中的,这表明试题的设计比较合理,能够很好地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知识点的覆盖相对较全面,这证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较好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
学生表现分析通过对学生答卷的评分和综合分析,我们对学生在各个知识点和技能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 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上表现出较好的能力。
- 史实分析和推理: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 时间与空间的认知:学生在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的认知上存在一些困难。
学生们在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方面表现较好,这可能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事件的讲解和引导有关。
然而,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可能需要我们加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方式的训练。
教学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教学的建议:1. 强化历史史实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训练,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辩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注重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对时间与空间的认知。
3. 提供更多的练题和评价机会,以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结论通过对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在历史学科上整体表现较好,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对该考试的分析结果:考试难度分析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相对直接且容易理解。
而论述题则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以及分析和归纳能力来回答较为开放的问题。
知识点覆盖情况分析试卷对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的各个重点知识点有较好的覆盖。
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地理等内容都得到了考察。
考生在复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题型分布情况分析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中,题型分布相对均衡。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并且适当考察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题型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表现分析根据考试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尤其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
然而,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分析和论述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
建议和改进措施针对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分析的结果,以下是我们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学生应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研究和积累,注重对细节的关注。
- 教师应提供更多的练题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提高论述和分析能力。
- 学校可以组织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历史,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以上分析对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评估和改进有所帮助。
---作者:助理日期:2022年1月1日。
(完整)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考试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以及学生表现等因素,我们可以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下面是对考试质量的详细分析。
考试难易程度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的难易程度适中。
整体而言,试题涵盖了各个章节和主题的知识点,对于认真复的学生来说,并不存在特别大的难度。
然而,一些学生反映部分题目较为复杂,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题型分布考试中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选择题和判断题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题目数量,占比约为80%,简答题占比约为20%。
这种题型分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表现大多数学生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约75%的学生取得了及格分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获得了优秀分数。
然而,也有约25%的学生未能达到及格分数线,表现欠佳。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他们的研究情况并提供适当的辅导。
教学质量评估本次考试的结果反映出了教学质量的一些问题。
在分析学生表现时,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点仍存在较大的盲点,这可能是教学内容安排或教学方法的不足导致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提升教学效果。
结论通过对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考试难度适中,但部分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深入理解。
2. 题型分布合理,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 大多数学生表现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
4. 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存在盲点,需要改进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支持,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改进和提升。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效的提升。
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背景介绍本文档分析了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质量情况。
考试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和学校了解教学效果,对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考试结果概述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考试结果如下:1. 平均分:75分2. 及格率:82%3. 高分率(得分在90分以上):15%4. 低分率(得分在60分以下):12%考试内容分析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华文明史2. 世界历史3. 政治与社会制度4. 经济与文化交流考试难易程度分析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难度适中:约60%的学生对大部分考试题目有一定的掌握,能够正确回答大多数问题。
2. 挑战性较大:约20%的学生对一些考试题目有困难,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掌握。
3. 相对简单:约20%的学生对大部分考试题目有较好的掌握,能够准确回答大部分问题。
考试成绩分布分析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如下:- 90分及以上:15%- 80-89分:27%- 70-79分:25%- 60-69分:20%- 60分以下:13%小结和建议根据本次考试的质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小结和建议:1. 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针对成绩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填补知识差距。
3. 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历史相关活动和项目,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4. 继续监测学生的研究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成绩。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的内容概述,希望对教师和学校提供参考和帮助。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分析:1、学科命题的依据:(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
(2)以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
2、试题的主要特点:(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表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2题是美国发展历程的阶梯图,14题是纪念币图案,18题是网络结构图,20题是人物图和书影。
多角度、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3)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
如第19题要从材料网络结构图中仿照有效信息进行填写,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相关知识相联系,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考试情况分析:(一)、我校初三年级得分情况:(总分60分,均分:24.37分)班级分数段初三1班初三2班初三3班初三4班占总人数比例252021105048分以上36――47分19――35分18分以下初三1班初三2班初三3班初三4班占总人数比例48分以上36――47分0 1 0 0 8 17 2 2 19――35分 20 10 7 11 18分以下 8 11 22 17 0.7% 21.3% 35.4% 42.6%第 1 页共 3 页(二)试卷抽样分析:(初三2班39人为基数)1.得分概况(%):(一)单项选择题:得分率统计(%)题号得分率题号得分率 1 2 3 4 5 6 7 8 9 71.8% 5.1% 10 11 59% 12 92.3% 76.9% 100% 100% 64.1% 97.4% 13 14 15 16 17 48.7% 53.8% 92.3% 64.1% 94.9%74.4% 33.3% 23%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2、10、13、16、17题。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doc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doc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一)试卷结构:本卷为闭卷试卷,考题范围是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这次质检考试基本上按照中考模式出卷,本试卷共五大题17个小题,1-10 小题是单项选择题20分,11-12 小题是组合列举题6分,13、14小题是辨析改错题12分, 15与16是材料解析题20分, 17小题是分析与探究题12分,总分70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约占32分,下册约占36分,还联系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2分)。
(二)试题分析:从出题范围看:涉及九年级上下册(18、 19课除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涉及了每课内容的重点知识。
紧贴课标要求,没有偏难怪内容,符合教学原则。
既考查了知识,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归纳概括、综合能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
从题目设计看:所有题目紧紧贴住课标基础知识,只有几道综合知识联系以及知识横向联系的考查题目,综合难度较低,材料分析题与以往试题改动幅度不大,探究题,纵横联系,题目答案简洁,多是重要事件的名称或是课本上现成的重要句子,题目设计考虑到了更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给学生以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有助于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试题容量较大,实现了板块综合,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 .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涉及到九年级历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战争史、思想理论与文化史、经济史、科技革命史等板块,可以说,每课都有考点。
2 .基础优先,以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
本次试题重点考察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
如试题涉及到: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 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两次科技革命,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苏冷战等。
初三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Word 文档
2014--2015年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试卷结构:本次历史试卷考试范围涉及九年级上册内容,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非选择题共有4小题,26题为连线题、其他为材料分析题,共50分。
试卷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几个非选择题都注重了这一点。
二、答卷分析1、整体状况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2、难易度3、本次试卷整体上难易度得当,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4、本次考试中,我校参考共98人,平均分77.28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0分,优秀57人,及格80人,差生6人,优秀率58.16%,及格率81.63%,差生率1.02%5、好与不足方面(1)、基础知识的落实较好。
从大多数学生的选择题失分较少可以说明这一点。
(2)、基本能力的培养不错。
本次考试学生做的材料题正确率较高。
(3)、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第28题的第二、三问、第29题的第四问上相对失分较多就反应了这一点。
三、教学建议1、存在问题、(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2)学生的答题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对后面的大题根本不动笔。
(3)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2、解决方法(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初三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三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对初三历史学科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分析,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考试题目:共有30道选择题和3个长答题。
参与学生:共有300名学生参加考试。
考试时间:考试时长为90分钟。
考试整体表现我们对整体考试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平均分: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为75分。
分数分布:分数在60-80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0%,分数在80-90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5%,分数在90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
考试题目分析我们还对考试题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选择题:选择题的整体平均正确率为70%。
其中,题目1的正确率为80%,题目2的正确率为70%,题目3的正确率为65%,题目4的正确率为75%。
长答题:长答题的整体平均得分为70分。
其中,问题1的平均分为80分,问题2的平均分为75分,问题3的平均分为65分。
分析结果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平均分达到75分,说明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掌握程度。
虽然选择题的正确率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整体表现尚可。
长答题的得分较低,可能是因为对于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答案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给出以下建议:针对选择题,建议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研究和理解,并多进行练,提高题目解答的准确性。
针对长答题,建议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以提高答案的质量和得分。
结束语本报告提供了初三历史学科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希望能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为今后的学习和考试提供参考依据。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考试情况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
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
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内容。
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
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
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
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一)试卷结构:本卷为闭卷试卷,考题范围是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这次质检考试基本上按照中考模式出卷,本试卷共五大题17个小题,1-10小题是单项选择题20分,11-12小题是组合列举题6分,13、14小题是辨析改错题12分,15与16是材料解析题20分,17小题是分析与探究题12分,总分70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约占32分,下册约占36分,还联系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2分)。
(二)试题分析:从出题范围看:涉及九年级上下册(18、19课除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涉及了每课内容的重点知识。
紧贴课标要求,没有偏难怪内容,符合教学原则。
既考查了知识,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归纳概括、综合能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
从题目设计看:所有题目紧紧贴住课标基础知识,只有几道综合知识联系以及知识横向联系的考查题目,综合难度较低,材料分析题与以往试题改动幅度不大,探究题,纵横联系,题目答案简洁,多是重要事件的名称或是课本上现成的重要句子,题目设计考虑到了更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给学生以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有助于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试题容量较大,实现了板块综合,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涉及到九年级历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战争史、思想理论与文化史、经济史、科技革命史等板块,可以说,每课都有考点。
2.基础优先,以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
本次试题重点考察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
如试题涉及到: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两次科技革命,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苏冷战等。
在考查这些知识的同时,考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考查了学生概括、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我校应参考人数133人,实际参考人数133人,最高分是87分,最低分是0分,及格人数58人,全校平均分52.97,及格率为43.61%,优秀率为8.27%,成绩极为不理想。
二、试卷分析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简答题。
试卷难度中等,重点突出,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同时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与中考的要求大体相当。
三、答题方面本次试题内容整体难度不大,但由于九年级课开始,没有做过多复习,一部分学生对于复习过的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只注重了习题的训练,而忽视了知识的记忆,对于没有复习过的知识学生大部分没有掌握,主要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太差。
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只做了选择题,后面大题一个都没做,考个位数字的学生人数较多。
四、教情方面第一年带毕业班级,缺乏经验,放不开,讲得太多,总害怕学生理解不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只注重了习题的训练,忽视了知识的总结与考查。
五、从试卷反映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基本知识薄弱。
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出现了混淆的现象。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书写欠佳。
不少学生审题马虎,答题的时候错字满篇,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
在材料解析题中表现尤为突出。
不能准确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更不能将材料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4、学生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例如不能准确地找到做题的着眼点,不能从题干中找到关键字,答题时逻辑思维混乱,缺乏层次。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历史是中考考试类学科,由于知识点太多,分值偏小,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如何让学生端正态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六本书的知识,我觉得应从以下入手: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分析: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遵循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
通过选择题型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题量占48%,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淡化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理解性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
非选择题为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所选材料通俗易懂,设问明确,有一定难度、梯度,重视学生审题能力考查。
有些题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效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解析题、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
2、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不变,有效体现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今年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
4.体现时代性,关注时政热点,突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是历史学科的突出特点。
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
“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这些试题既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反思,更考查了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把握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类问题,凸现了历史学科的与时俱进、历史试题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开拓了视野,更教会学生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5.试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参考答案,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是当前命题的趋势,开放性试题包含内容开放和答案开放,内容的开放是指历史试题的材料来源不能拘泥于教材,“观点在书中,材料在书外”。
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质检分析报告
20 -2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检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的命制说明1.命题依据与要求通盘考虑试题的考查范围、呈现方式、能力层次、难度、不同层次学校水平。
试题提倡原创或深度改造,不照搬现成的试题,不出偏、难、怪、繁的试题。
试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前提下,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注意适度设置时代性、生活化的情境,注意适度设置探究性、开放性试题。
适度提高试题检测的难度,与未来我省初中学业与升学水平考试的要求相衔接。
试题以2018年版《福建省初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指导意见·历史》为依据。
2.试题的基本结构(1)题型与题量(2)考查的形式与内容本卷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覆盖了学科(3)试题的难易程度整卷难度约0.65。
试题所考查的能力,覆盖如下八大能力:(1)再认重要的历史概念、重要的历史史实。
(2)知道简单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3)掌握多种史料呈现方式,阅读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4)对历史知识进行初步的概括、归纳和比较,知道(理解)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5)运用所学知识或材料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的辨析、说明和论述。
(6)初步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初步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8)初步具有历史学习的思维,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
(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读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1.依据规定命题①体现基础性,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设计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题,各题在分值比例、内容要求或呈现形式上尽量适应中考要求,考查的历史知识均为世界史的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全面考查学生历史“双基”和良好的历史素质的培养情况。
②传承“三新”(材料、情境、问题)风格。
按照命题思维方式与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即“能力要求—主题确定—素材选择—切点确定—问题设计”,进行命题。
每道试题均依据相关历史素材,设置一定的情境,由此引出问题,注重试题的新颖性与创新性。
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1、命题内容分析本次历史试卷以《历史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命题,考查内容为XXX版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全册内容。
与往年相比,范围有所调整。
2.题型及呈现方式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与中考接轨。
试题共分两大部分:1、单项选择题(44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运用历史知识辨析选项的能力。
2、材料分析题(56分)。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分析题两种题型。
分值分配合理,学生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3.试题质量与难度分析本次试卷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阅读能力,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素养历史人文,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60分钟内完成。
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材料分析题的小题设计也是如此。
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后作答。
如问题探究题第24题的第(4)小题,学生读完题后,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较快作答。
侧重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
如材料分析题中的第23题,学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回答错误。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成绩分析我校九年级共两个班,学生普遍成绩不太理想。
以抽样调查的中等生为例,选择题正确率不到三分之二,材料分析题正确率也比预期的有所降低。
2.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单选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其他两个题型失分率较高。
单选题得分平均在24.8分,问题探究题得分平均在14.1分。
其中选择题第1、3、4、6、7、8、10、14、15题正确率最高。
材料分析题中,第24题的第(1)、(3)、(4)小题正确率最高,第23题失分率最多。
3.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问题:有不少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对测试内容、试题设计、学生表现和测试结果的综合评估,以便为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测试内容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2. 世界历史知识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3.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史料分析、比较研究、历史归纳等。
三、试题设计1. 知识点覆盖:试题能够全面覆盖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 题型多样: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答题需求;3. 难度适中:试题难度与教材中研究内容相匹配,不过于简单或复杂;4. 开放性题目:设置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回答。
四、学生表现根据对学生答卷的评分和分析,总体上,学生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中表现良好。
他们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归纳。
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在对于一些复杂的史料解读和比较分析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五、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统计,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的平均分为85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63分。
通过对分数分布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80-90分之间。
六、改进方向根据对测试的分析和学生表现的评估,可以提出以下改进方向:1. 进一步提高复杂问题和史料解读的教学深度和难度,以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2. 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 提供更多的练题和辅导材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提高答题技巧。
七、结论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的质量较好,学生整体表现良好。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对教学进行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一)试卷结构:本卷为闭卷试卷,考题范围是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这次质检考试基本上按照中考模式出卷,本试卷共五大题 17个小题, 1-10 小题是单项选择题 20分, 11-12 小题是组合列举题6分, 13、14小题是辨析改错题12分, 15与16是材料解析题20分, 17小题是分析与探究题 12分,总分 70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约占32分,下册约占 36分,还联系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2分)。
(二)试题分析:从出题范围看:涉及九年级上下册(18、 19课除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涉及了每课内容的重点知识。
紧贴课标要求,没有偏难怪内容,符合教学原则。
既考查了知识,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归纳概括、综合能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
从题目设计看:所有题目紧紧贴住课标基础知识,只有几道综合知识联系以及知识横向联系的考查题目,综合难度较低,材料分析题与以往试题改动幅度不大,探究题,纵横联系,题目答案简洁,多是重要事件的名称或是课本上现成的重要句子,题目设计考虑到了更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给学生以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有助于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试题容量较大,实现了板块综合,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 .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涉及到九年级历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战争史、思想理论与文化史、经济史、科技革命史等板块,可以说,每课都有考点。
2 .基础优先,以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
本次试题重点考察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
如试题涉及到: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 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两次科技革命,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苏冷战等。
在考查这些知识的同时,考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考查了学生概括、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试题设计注重板块内知识的局部综合,以专题考查最为突出。
如15 小题考查20 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变动的相关问题,16 小题考查 20 世纪后半期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经济发展,17 小题考查美国与苏联(俄)历史上的改革有关问题,专题考查实现了板块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有利于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总体把握。
不再是单一的,孤立的考察某一知识点,如若在这几题最后设计总结提升的小问题,可能会更好。
4.试题贴近学生认知,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学科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试题的情景创设上。
选择题,试题设置的情景,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漫画,学生讨论,文献资料,图片等。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引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
5 .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纵横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二、学生答卷分析此次九年级联考,我校实际参加考试共 713 人,历史最高分 68 分,最低 2 分,平均 41.06 分, 60-68 分有 63 人, 50-59 分的有 175 人, 40-49 分的有 170 人, 30-39 分的有 137 人, 20-29 分的有 101 人, 56-68 分的有 130 人,优秀率约 18.2 % ,42-68 分的有376 人,及格率约 52.7 %。
从成绩看,有喜有忧,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以后教育教学工作。
下表是从 713 份试卷中,抽出的 100 份(好中差)进行统计的。
(一)选择题选择题满分 20 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 12-18 分之间。
出错较多的是 1 、 8 、 10 几个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分值满分 16-18 分 12-14 分 12 分以下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人数21 36 24 19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百分率21 %36 %24 %19 %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二)组合列举题本试题共 6 分,满分的占到 34%, 3 分以上的 83 人,错的较多的是 11 小题第( 3)和12 小题第( 1 ),部分学生记忆不牢或审题不清,答案五花八门,如,应该填卢梭的,学生却写成“伏尔泰”或“孟德斯鸠”或“列宁”或“托尔斯泰”等。
(三)辨析改错题本试题总分 12 分,抽样的 100 人中,得满分的 14 人,得分在 7 分以上的 47 人。
13 小题的第( 1 )题,正确答案是把“英国”改为“美国”,大多学生记忆不准,错改成俄国或日本或法国。
( 3)小题有改时间的,也有把“《联合国宣言》”改为“ 《联合国宪章》” 的,本小题三个判断改错题,有的把对的打差,差的打对,造成失分。
14 小题学生能答全对的占 10 %,正确答案应该把“孟德斯鸠”改为“伏尔泰”,把“查理一世”改为“路易十六”,把“雾月政变”改为“热月政变”,学生答案却多种多样,如,把“查理一世”改为“查理二世”或“查理三世”或“罗伯斯庇尔”,把“孟德斯鸠”改为“托尔斯泰”或“恩格斯”或“马克思”或“爱因斯坦”等。
这主要是对启蒙运动或法国大革命相关知识掌握不牢,造成失误。
(四)材料解析题分值满分16-19 分12-15 分0-11 分抽样 100 份的数据统计表:人数 5 34 24 37 本试题共 2 个小题,满分 20分,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吃不百分率 5 %34 %24 %37 %透材料、知识点把握不准。
如, 15 小题( 2 )问,有部分学生把“冷战”答成“美苏争霸”或“强强联手”或“新经济政策”或“经济危机”等;第( 4 )问,试题问“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多数学生答为“对外开放”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学习合作”或“合作共赢”,造成失分。
也有学生审题不清,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变通,导致出错较多。
如, 16 题( 2 )“依据图片内容,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只要把图片中反映的史实答出即可,可是,部分学生却把书中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及其作用” 、“ 《欧洲联盟条约》” 、“ 欧洲联盟及其作用” 、“ 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全答出来,可惜的是有的学生只答出前半部分,失分严重。
16 小题( 3 )题目是“结合材料,归纳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或发展的原因”部分学生也只按书上答,不仅不归纳,而且答得多,岂能不失分。
(五)分析与探究题分值满分10-11 分7-9 分 6 分抽样 100 份的数据统计表:人数 4 13 28 15 这个试题满分 12 分,学生得分百分率4%13 %28 %15 %差距较大,好的学生在 10 分左右,差的不得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记忆不牢和理解不够及审题不清。
知识迁移重组,分析与语言表达欠缺,如, 17 小题第( 1 )问,俄国沙皇的改革,我们只需要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第二个,但学生却答出“二月革命”或“十月革命”或“摆脱殖民统治”或“经济建设”;第( 2 )问,“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如何理解?”部分学生答成“列宁推行社会主义制度”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意义”,第( 4 )问,写成“罗斯福新政的意义”等。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问题。
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甚至是无知。
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有的错误。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
因试题不难,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大约四分之一;还有答题不规范,不切题,缺乏针对性,长篇大论;写得太乱,无条理,甚至出现错别字。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
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采取措施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考及格。
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知识有宏观的,有微观的,平时学生学习关注微观的多,用功在某一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意义,这不利于对历史进行总体把握,学习历史要经过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把握提升。
复习时,应多关注宏观知识,纵向综合,横向综合,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体系构建。
教学中也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勤于思考教材,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要把历史上的分期强调清楚。
3 .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掌握答题思路,有的放矢地作答。
4 .注意答题规范性针对性的训练。
在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将答题技巧逐步渗透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让学生在强化知识的过程中熟练了答题技巧,养成规范答题习惯,避免考前的仓促应战,努力提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