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脑部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损害了患者的语言功能。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的言语功能障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一个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作为参考。

在中医中,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主要与五脏六腑的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方案应该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

首先,中医会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判断是哪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引起的言语障碍。

常见的有肝火上炎、心肾不交、脾胃气虚等,针对不同的辨证,中医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中医采用草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选择适合的中药组方。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五味子、天麻、丹参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言语功能。

另外,中医还会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的方法。

在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中,常用的穴位有百会、足三里、合谷等。

针灸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言语障碍。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推拿、艾灸等。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外,中医还强调患者的日常护理。

比如,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言语障碍患者应该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些易于消化的温热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主要从调节脏腑功能入手。

通过草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言语功能的目的。

此外,日常的饮食调理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最新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最新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ZY /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同时伴有失语或构音障碍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 或 MRI 确诊。

失语症诊断标准:采用北京大学高素荣等制订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检查并确诊为失语症。

构音障碍诊断标准: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修改的 Frenchay 构音障碍评定法检查并确诊为构音障碍。

(二)证候诊断1.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不语,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3.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黯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二、治疗方法(一)康复治疗方法:本内容包括针刺治疗,功能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等。

其中功能训练应在针灸之后,带针下(头针、舌针、耳穴)进行。

1.针灸治疗(1)体针及头针主穴:哑门通里头针言语一、二、三区配穴:舌体运转不灵加金津、玉液、廉泉。

操作方法:均用 0.25×25mm 号(1 寸)针灸针,哑门穴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针刺时头部微前倾,保持项肌放松。

通里直刺 0.5 寸,言语区平刺 0.5~0.8 寸,深度达到帽状腱膜下,运动性失语选择言语一区,感觉性失语选择言语三区,命名性失语选择言语二区。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指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常见并且经常被忽视的后遗症。

它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和理解能力等认知功能的障碍。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因此需要中医的诊疗方案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脑血管的病变导致脑功能受损,因此中药调理是核心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白术、三七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脑血流量、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起到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大椎等,可以通过针刺或灸热的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3.药膳食疗:药膳食疗是中医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通过合理选择药膳,可以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功能。

比如可以选择黄豆、黑木耳、石斛等具有滋补脑力、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与其他适宜的食材搭配煮成汤或炖品,可以起到调养脑神经的作用。

4.心理疏导: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造成困扰,因此心理疏导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其心理困扰、给予积极心理暗示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是多个方面综合治疗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同时,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和耐心等待。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融入到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康复效果。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编码为:A07.01.01.05 )西医病名:脑梗塞后遗症(编码为:I69.300)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 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经典【文献摘要】《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中医院出血性中风诊疗方案

中医院出血性中风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临床特点①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

②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2)辅助检查①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②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的情况。

>头颅MRl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MRl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如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等。

›脑血管造影(DSA):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或CT和MRl检查怀疑有血管异常时,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异常血管及显示出造影剂外漏的破裂血管和部位。

③腰穿检查: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

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扫描者,可进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但阳性率仅为60%左右。

对大量的脑出血或脑疝早期,腰穿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3)高血压性脑出血1、50岁以上者多见;2、有高血压病史;3、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壳核、丘脑、小脑和脑桥;4、无外伤、淀粉样血管病等脑出血证据。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运用中医情志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

运用中医情志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

运用中医情志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解放军八一医院理疗科邢曼丽脑梗塞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中风”、“卒中”,多属中经络症。

发病机理属气虚血瘀或痰湿阻滞,内风妄动,脉络痹阻。

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解放军八一医院理疗科借助祖国医学情志疗法的理念,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情志病变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方法和体会:方法一、愉悦疗法:营造无噪音无污染的环境。

室内应空气清新,光线宜人,宽松衣带,放松形体,安静精神。

让家属陪患者到户外去走动,多接触大自然,以颐养性情;看青禾绿草、听流水潺潺,以使其耳聪目明。

吸闻花香草香,以沁其心脾;平心静气,以促其身心健康。

当患者以手势示意时,治疗师尽量鼓励患者自己用语言讲出来,要忽略病人本身的言语残障,平等交流。

不论患者发音多么困难或难听,要尽量做出听懂的表情。

只要发现有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以增加其自信心。

体会:清代吴尚先认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中医认为脑藏神,精神愉快则脑不伤。

因此,“欲治其疾,先治其心”。

患者因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少患者会有悲观、易怒、暴躁或抑郁、焦虑等情志疾病。

我们要用情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病人树立康复信心,解除心理障碍,提高主动参与行为。

方法二、移情疗法:言语的表达总是伴随着情志活动,当患者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不能和医务人员正常交流时,心理上会出现一种自卑和焦虑的情绪,表现为急躁,自责,愤怒,甚至抑郁,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

我们主要以精神关怀为主,通过诱导、暗示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思想情绪,如启发患者回忆其孩子出生时的情景,和爱人相识相恋的甜蜜等人生经历中重要的情志活动,往往会诱发患者情绪激动,悲从中生。

这时应及时进行语言疏导,通过和患者一起做游戏、念顺口溜,朗诵儿歌、诗词或唱歌等形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将患者从病态情绪中解放出来,使其感到喜悅,心境愉快,使意志畅达,提高治疗效果。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为: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同时伴有失语或构音障碍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失语症诊断标准:采用北京医科大学髙素荣等制订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检查并确诊为失语症。

构音障碍诊断标准: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修改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检查并确诊为构音障碍。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临床常见证候: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2.确实存在的言语功能障碍,且言语障碍在中风后发生,二者有相关性。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且经评测确实存在言语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血脂全套、电解质、血糖;(5)心电图;(6)凝血指标;(7)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或CT、头颅影像学CT或MRI;(8)言语功能评定(《汉语失语症检查法》)。

中风(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中风(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中风(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2.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致的偏瘫、偏侧肢体麻木、失语、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症。

二、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及常见证侯分类标准:参考《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2.西医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三、治疗常规:(一)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治疗:【中经络】1.肝阳暴亢证(1)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尿黄。

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治法:平肝潜阳,通经活络(3)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钩藤后下30g、石决明先煎30g、山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5g、杜仲15g、益母草30g、桑寄生15g、夜交藤30g、茯神15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15g,减栀子、黄芩。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 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症时减黄芩、栀子加丹参12g,桃仁12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4)中成药:①全天麻胶囊每次3粒,每日三次。

②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或天麻素注射液4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2.风痰阻络证(1)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薄白,脉弦滑。

(2)治法:熄风化痰,通经活络(3)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9g,天麻9g,白术9g,茯苓15g,橘红9g,甘草6g,大枣3枚,生姜9g)。

中风后失语辨治3则

中风后失语辨治3则
凉血 止 血 。
中风后 失语严 重影 响着患者的生
存 质 量 [ 。 中医药在 中风 后 失语 的综 合康 复 治疗上 具有 一 定优 势 ,
关键 在 于抓 住 辨 证 要 点 ,合 理 用
药 , 可达 到 满意 疗 效 , 将 笔 者 便 现 在 临床 中 中风 后 失语 常 用 治 法介
肢体拘急或颤抖 , 舌质暗、 苔薄 诊: 基础体 温升高 3 , 天 烦躁易怒 , 乳 利 ,
房胀痛 ,舌 红苔薄黄 。辨证 肾虚肝 白或 白腻 , 弦滑 。此乃风 痰上 阻, 脉
当 4 重视饮 食的调节 。 倡健康 生活 旺 , 提 以月经 前期 论 治 , 予方 : 山茱 萸 气虚 血瘀 。 治 宜解语 丹加黄 芪、
0g 先煎 )制 鳖 甲1 ( , 0g 先 临床处方 时 ,陆老师重 视血证 的辨 制 龟板 1 ( 证论治 , 灵活运用血药 , 同为血瘀 煎 ) 当归 1 , 血藤 3 , 子心 如 , 0g 鸡 0g 莲 所致 ,月经量少 和月经量 多用药 也 5g茯苓 、 , 茯神各 1 o7 0g 剂。嘱患者 有不 同 , 月经量少用桃仁 、 红花活 血 规律饮食 , 不可再 节食减肥 。二诊 : 化瘀 以增加 月经 ;月经量 多则予茜 诸证好转 ,白带量增 多呈透 明拉丝 草炭、 黄炭化瘀止血。陆老师运用 样 , 蒲 患者即将进入排卵期 。治 以益 肾 血药且常配对应 用 : 以当归 、 如 鸡血 调气 活血 , 使排 卵 , 用 : 促 药 山茱 萸 藤养血和血 ,泽 兰 、益母草 活血通 经, 红花 、 桂枝温 经活血 , 五灵脂 、 生
绍并举例 如 下。
1 , 0g 山药 1 , 续断 1 , 0g川 0g 牡丹 皮
益气活 血法 l , 1 , l , O 茯苓 0g牛膝 0 菟丝子1 , l 祛风通 络 。 g g 0g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中风后遗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治疗中药验方

中风后遗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治疗中药验方

中风后遗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治疗中药验方
中风后遗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治疗中药验方
【方名】地黄饮。

【处方组成】熟地黄18克巴戟天9克山茱萸9克石斛9克肉苁蓉9克炮附子6克五味子6克官桂6克白茯苓6克麦门冬6克石菖蒲6克远志6克。

【适用人群】本方可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化痰开窍,补泻兼施,适用于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等病,属于肾虚痰阻证型者,症见:①.足废不能用,即肢体无力,行走困难;②.舌强不能言,即舌头不利,言语困难;③.小儿发育迟缓、说话、走路、出牙等异常。

【方剂解析】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肉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原,活血通络;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敛气、阴阳互化;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中风后3个月内出现以下症状,其程度影响到日常正常生活能力(排除运动障碍影响)者。

(1)主要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减退。

(2)次要症状:①行为改变:行为幼稚、笨拙,不注意个人卫生等。

②情感改变:情感幼稚,情绪易激惹;或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自私多疑,哭笑无常。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有关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1)脑卒中,有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证据。

(2)认知功能较前减退,记忆功能及一项或一项以上认知功能损害(定向、注意力、语言、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和行为等)神经心理测试证实。

如简易智能检查量表( MMSE)评分:按教育程度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或以上<24分。

(3)以上两种疾病具有相关性。

即认知障碍的发生在明确的卒中后3个月内;起病较快,病程呈阶梯样进展。

(二)证候诊断1.肝肾阴虚证:沉默寡言,迟钝呆滞,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2.脾肾两虚证: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不达意,伴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肌肉萎缩,食少纳呆,腹痛喜按,舌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弱,双尺尤甚。

3.痰浊蒙窍证: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不语,呆若木鸡,伴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口多涎沫,头重如裹,舌淡,苔白腻,脉滑。

4.瘀血内阻证: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88 康复科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8 康复科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病期诊断(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断标准: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病期处于恢复期且伴言语不利、言语謇涩或不语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运动性失语诊断标准: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

(1)脑卒中,有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证据。

(2)口语表达障碍突出,自发言语呈非流利性,语量少、说话费力,呈电报式文样,复述困难,有错语现象,严重障碍时呈无言状态。

口语听理解能力达到简单语句的理解,阅读、书写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3)以上两种疾病具有相关性。

(二)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舌强语蹇或失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舌强语蹇或失语,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痰瘀阻证治法:搜风化痰,化瘀通络(1)推荐方药:解语丹加减。

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地龙、僵蚕、全蝎、远志、菖蒲、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等。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的诊断标准。

①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襄,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②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

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③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

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④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

行头颅CT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⑤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吴江主编,副主编贾建平崔丽英,人民出版社,2005.8)①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②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

③症状常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

④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二)证候诊断1、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②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④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⑤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①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药治疗

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药治疗

提高 , 但 观察 组患 者改 善更 加 明显 , 差 异具 有统 计学 意义 。 张峰 锵 符合 纳 入标 准 的 9 0例患 者 随机分 为 三组 , 基 础 组采 用 基础 治 疗方 法, 观察 组 1 在基 础 治疗 基础 上 加用 一 般针 灸疗 法 , 选 穴为 : 哑门、 廉泉、 通里 、 丰隆, 而 观察 组 2 在 常规 治疗 基 础 上 加用 通 督 调 神针 刺法, 选穴 : 百会 、 风府 透 哑 门 、 上廉 泉 , 辅穴 : 风池 、 列缺 、 金津 、 玉 1 中药 治疗 1 . 1 凉血 通 瘀 法 : 有 学 者认 为H : 瘀 热 阻 窍 为 急性 脑 卒 中 的 主要 病 液 、 照海 , 配穴 随证 加 减 。治疗 1 2 次后, 三组 患者均 有效 , 但 观察组 与 观察 组 2 及 基 础组 相 比有显 著差 异 。 症, 而“ 瘀” 和“ 热” 是 主要 病 理现 象 , 瘀热阻窍, 久 之 血气 蒸腾 于上 , 1 最终 导致 生风 化 火成 痰 。 应 以凉 血通 瘀为 治疗 大法 。 将8 0 例 脑 出 3 针药 联 合治 疗 血急 性期 瘀热 阻 窍证 患者平 均 随机分 为对 照 组 、 观 察组 。观察 组在 郭新 侠[ - 锵 中风 失语 患者 6 0 例 随机平 均分 为两 组 。 观察 组 、 对 对 照组 基础 上 加用 凉血 通瘀 中药 ,其 中风病 症 状积 分 改善 优 于对 照 组均 采用 常规 治疗 , 观察 组加 用解 语丹 结合 头针 。 对 照组 只加 用 照组 , 差 异具 有统 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 安 全性好 , 副 作用 小 。 解语 丹 , 结果 显示 : 观 察组 的语 言评测 分 值高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 治 1 . 2 补 益 气血 法 : 以补 气 化瘀 开 窍法 研制 的 回神 颗粒 在 中风 后 失语 疗 总有 效率 优 于对照 组 , 差异 具有 统计学 意 义 ( P < 0 . 0 5 ) 。应 用 自拟 的 治疗 中有 较好 的疗 效 。 其 方 由人参 、 五 味子 、 石菖 蒲 、 鹿 角 等多 味 复 语 汤 治 疗 中风后 失语 , 自身 前 后 对 照 , 结 果 显 示 总 有 效 率 为 中药组 成 , 具有 补 益五 脏之 精 气 , 兼 以化瘀 祛痰 、 开 窍通 络 的 效果 , 8 8 . 0 9 %。将脑卒 中失语患者 1 0 0 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 对照组予 为 治疗 中风 后失 语经 验方 。其具 有较 好 的脑 神经 细胞保 护作 用 , 能 常 规治 疗 , 观察 组在 常规 治疗 基础 上加 用 中药联合 针 灸治疗 。中药 够 下调 缺血 神经 细胞 分泌 的兴 奋性 氨基 酸 , 提 高模 型 大 鼠 B c l 一 2表 汤 剂 为 自拟补 肾化痰 解语 方 : 熟地黄 3 0 g 、 川 牛膝 1 5 g 、 山药 1 0 g 、 石 0 g 、 山茱萸 肉 1 0 g 、 郁金 l O g 。针灸 取 穴 : 百会 、 四神 聪 、 金津 、 达, 抑制 B a x 表达 , 起 到脑保 护作 用 。将 中风 后失语 患 者分 为对 照 菖 蒲 1 组 及 观察 组 , 对照 组采 用 常规 疗法 , 观 察组 患 者在 对 照组 基础 上 加 玉 液 、 照海 、 廉泉。 两组 共 治疗 3 0 d 。 观察 组 总有 效率 明显 高于对 照 用 回神颗 粒治 疗 , 其 言语表 达 流利 性 、 复述 、 命名、 书写 等 方 面 的功 组 ( P < O . 0 5 ) 。 能, 1 4 d 后 改善情况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差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 4 特殊疗 法 而 且在 随后 的长 时 间 ( 6 个月) 随访 中均优 于对 照组 , 效 果显 著 。 中 医 自古 就有 五脏 学说 , 而 五声 为其 所 属部 分 , 有学者认为 : 1 - 3 泻下 法 : 阳明下 法是 中医治 疗 中风 病 的重要 治 法 之一 。中风 病 声 音 同样 对 于 中风后 失语 具 有较 好 疗效 , 微 调音 乐 就是 其 中之 一 。 急 性 期往 往 由于 风 、 火、 痰、 瘀 内结 , 气 机 升 降失 常 , 痰 热互 结 , 消 灼 将 5 5例脑 卒 中运 动 性 失语 气 虚 血瘀 证 患 者 随 机分 为 观 察 组和 对 1 次/ d , 津液 , 出现便 秘症 状 [ 司 。应 用 三承 气 汤为 主方 加减 治疗 急 性 脑 出血 照组 ㈣。观察组 采用 常 规治疗 和 护理并 配合 聆 听徵 调音 乐 , 腑 气 不通 症 , 结果 观察 组 不但 血肿 吸收较 对 照组 速度 快 , 而 且其 神 3 0 m i r d 次, 5 次, w, 连续 1 2 w 。对照 组只接 受 常规治 疗 和护理 。结果 显示 : 观察 组理 解 、 复述 、 听 说 等较 试 验前 均 有显 著 提 高 ( P < 0 . 0 5 ) , 经 功 能( 失语 ) 恢 复较 快 。 中风后患 者证 候多变 , 有研 究者 【 哒 解语 丹加 减治疗 言语 不利 、 优于 对照 组 。 气 虚血瘀 的 中风失语 , 选 地黄饮 子加减 治疗失语 属 肾虚 的 中风 失语 , 丰 富环境 是包 含相 互 的社交 、 学 习及 活动等 方 面的事 务 。许 多 运 用天麻 钩藤饮 加减治 疗主症 为语言謇 涩属肝 阳上亢 , 效果甚佳 。 研究 均显 示其 对脑 损 伤后失 语有 显著 的治 疗效 果【 ) 。 将 脑卒 中后 2 针 灸治 疗 失语 患者 1 3 0 例, 随机 平均 分为 两组 , 常规 观察 组 : 进 行言 语康 复训 2 . 1 舌 针治 疗 : 舌针 不 仅可 刺激 与舌 有 联 系 的经 络 , 起 到 疏通 经 气 、 练, 1 次/ d , 4 0 mi n /  ̄, 5 次, W 。 疗程 为 1 个 月 。丰富环境 组 : 在常 规 言 调整气血、 开 窍醒 脑 的 作用 , 而且 有 利 于 濡养 舌 体 , 增 强 舌 的功 能 语康 复训 练 的基础 上 , 进行 丰 富环境 干 预 : 1 次/ d , 4 0 m i n / 次, 5 次/ w 。 活动 , 加速 语 言功 能康 复【 l l 】 o 单 一应 用舌 针虽 然疗 效 明确 , 但 未必 能 疗 程为 1 个 月 。组织 5 例 患者 进 行相 互交 流 , 要 求 患者 进 行购 物 、 达 到 最大 疗效 , 现代 医者 多应 用联 合治 疗方 法 。贺 阿利 等旧应用 舌 取信 件 、 上课 等 有语 言 表达 参与 的活动 。治 疗 1 个 月后 , 丰富 环境 针联合 S c h u e l l 刺激 疗法 联合 治疗 中风致运 动. 陛失语 ,将 患者 随机 组效 果显 著 高于 常规 观察 组 。 分 为 两组 , 每组 3 0 例, 对 照组 单一应 用 S c h u e l l 刺 激疗 法 , 而观察 组 5 小 结 联 合 应用 舌针 治疗 , 2 0 d即 1 疗 程后 ,观察 组 总有效 率 是优 于对 照 中风 的中 医病 机总 属本 虚 标实 , 风、 火、 痰、 湿、 气、 血 为致 病 之 组 的, 由此 可见 , 舌 针治疗 中风失 语可 明确 改善 患者语 言 能力 。 标 。目前 , 治 疗 中风后 失语 症西 医疗 效较 差 , 中医药 治疗 方法 多样 , 2 . 2 体针 : 体针 治疗 中风后 失语 , 在 整体 辨 证 的基 础 上多 随证 加 减 , 疗 效较 好 , 但 仍 存在 评 价 体 系各 异 , 效果差别较大, 虽呈 现 百 花 齐 并 且 多联 合多 种疗 法综 合治 理 , 方 可达 到 较好 的疗 效 。丁 璩琳 旧 将 放 的局 面 , 但 仍缺 乏统 一 的标 准 。中医药 治疗 中风 后失语 应从 规 范 患者 分 为对 照组 及 观察 组 , 对照 组 予 以脑组 织功 能 恢复 、 营养 神经 化方 面 人手 , 找 出可靠 的 临床途 径 。 细胞 等常 规治 疗方 案 。观察 组在 常规 治疗 基础 上联 合针 灸治 疗 , 选 参 考文 献 ’ 穴为: 风府 、 金津 、 哑门 、 通里 、 天柱、 百会 、 通里 、 廉泉 、 玉液 、 太渊 、 【 1 ] B e r t h i e r ML . P o s t s t r o k e a p h a s i a : E p i d e mi o l o g y , p a t h o p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同时伴有失语或构音障碍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失语症诊断标准:采用北京大学高素荣等制订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检查并确诊为失语症。

构音障碍诊断标准: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修改的Frenchay 构音障碍评定法检查并确诊为构音障碍。

(二)证候诊断
1.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不语,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3.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
蠕动。

舌红或黯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二、治疗方法
(一)康复治疗方法:
本内容包括针刺治疗,功能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等。

其中功能训练应在针灸之后,带针下(头针、舌针、耳穴)进行。

1.针灸治疗
(1)体针及头针
主穴:哑门通里头针言语一、二、三区
配穴:舌体运转不灵加金津、玉液、廉泉。

操作方法:均用0.25×25mm号(1寸)针灸针,哑门穴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刺时头部微前倾,保持项肌放松。

通里直刺0.5寸,言语区平刺0.5~0.8寸,深度达到帽状腱膜下,运动性失语选择言语一区,感觉性失语选择言语三区,命名性失语选择言语二区。

金津、玉液及廉泉均点刺不留针。

头针捻转得气后,加电针,波形为疏密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

结束后言语区继续留针1小时。

留针期间,每隔30分钟捻转1次,直至出针。

留针期间同时进行言语功能训练。

(2)舌针
可取上肢、下肢、聚泉、中矩、神根、佐泉、液旁、支脉、中风等穴,每次选取3~4
个穴位,选用0.25×40mm号(1.5寸)针灸针,点刺不留针,针刺方向与舌面平行,进针1~1.2寸。

点刺时嘱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为防止回缩,术者可左手用消毒纱布轻轻固定舌体。

隔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耳穴
可取心、肾、脑、皮质下等穴,每次取2~3个穴位,取王不留行粘贴相应耳穴,次日取下。

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2.言语功能训练
(1)失语症的康复功能训练
根据不同失语类型选择不同训练方法或训练组合
①听理解训练及表达训练
②阅读及书写训练
③实用交流能力训练
④辅助性训练
(2)构音障碍的康复功能训练
根据不同构音障碍类型选择不同训练方法或训练组合
①构音改善训练
②克服鼻音化的训练
3.物理因子疗法
采用德国产Vocastim-Master言语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单通道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电极大小5cm×11cm,置于颈后,接阳极;刺激电极为点状电极,置于双侧下颌下三角处,基本频率为2.5kHz。

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治疗时间为30天。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阳暴亢证
治法:平肝、息风、潜阳。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等。

2.痰热腑实证
治法:清热、化痰、通腑。

推荐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全瓜蒌、胆南星、石菖蒲、地龙、丹参、郁金、枳壳、厚朴、大黄等。

3.风痰阻络证
治法:涤痰、息风、通络。

推荐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白芍、川贝、竹茹、茯神、甘草、瓜蒌、薤白、半夏等。

4.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白芍、天门冬、玄参、龙骨、牡蛎、代赭石、茵陈、麦芽、龟板、川楝子、牛膝、甘草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红花、桃仁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根据辨证分型选用对症的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四)内科基础治疗
参照2010 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具体内容参照指南原文)。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脑卒中治疗章节,予相应失语药物治疗。

(五)护理调摄
1.基本护理: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2.生活起居:由于合并言语功能障碍,且常伴随焦虑、抑郁以及孤独感等情绪,应更强调安全问题。

平时不但要防止烫伤、坠床、跌倒、碰伤等意外伤害,还要预防自伤、自杀等发生。

家属24小时陪护不离患者身旁,清除患者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为患者带好
手腕带或填好安全卡片并让其随身携带,以备走失时利于寻找。

3.饮食调护:中风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肥厚之品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二便通畅,注意营养调配、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

(1)肝阳暴亢证:保持病房安静,多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听轻音乐学唱歌以舒发情绪,饮食选择疏肝平肝的食物。

(2)痰热腑实证:保持病房安静,变换患者体位动作宜轻柔,患者不耐疲劳训练中要注意把握运动量。

饮食选择泻热通腑的食物。

(3)风痰阻络证:多予户外活动,常晒阳光,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多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听轻音乐学唱歌以舒发情绪。

饮食以祛痰通络为主。

(4)阴虚风动证:多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满足其需求,采取适当的安抚技巧避免患者情绪躁动。

饮食上以滋阴息风为主。

(5)气虚血瘀证: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日常饮食,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恐,防止复中。

饮食以活血化瘀为主。

4.情志调摄:主动关心患者,因人而异地通过安慰、解释、劝导、鼓励等措施达到缓解患者特异的个性化心理问题。

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建立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重建信心。

5.健康宣教: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康复健康宣教,包括小手册、宣传板、图像、导引操等,且每周集中进行一次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服药、康复等多方面。

出院时,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资料。

通过定期的家访和患者来院的互访,不断提高照顾者的护理技能,指导照顾者掌握与失语患者交流的方法,以减轻其
心理压力。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言语功能恢复评价: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失语程度评定(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评定其总的言语水平。

(二)评价方法
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分别在入院后1~2天和入院后28~30天: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失语程度评定、失语商评定其总的言语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