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孔子拜师(4)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孔子拜师(4)](https://img.taocdn.com/s3/m/613ac8252b160b4e767fcfcb.png)
(学习方法:先自主朗读,做批 注,再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研读感悟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 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 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 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 家老子为师。
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整体感 知。
• 佩服 学问 敬重 品行 • 拜见 迎候 等候 纳闷 • 渊博 相距 曲阜 拜访 •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7页,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说说这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方法: 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清楚文章主要内 容)
谦虚
孔子 他拜的师傅是哪位?
老子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他是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当 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 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 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 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 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 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研读感悟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了洛阳。
你具体从哪几个词中能体会出求学
道路之“苦”?
济宁 曲阜
勤奋
兖州
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这是孔子和老子之间的对话,请和同桌分角 色读一读,读过之后交流感受。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443fe214791711cd79174f.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根底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翻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
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复习回忆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着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⑵他们的品行又怎样?3、学前指导。
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7孔子拜师PPT课件
![17孔子拜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05c3d5b52acfc788ebc99d.png)
读一读,写一写
丘(qi)ū 远近闻( w)é名 相距 学问
n 风尘仆(p)ú 仆 迎( yí)n候g 等( )dě候n
g
止( zh)境( jì)ng 长进 毫( )h无á保留
ǐ
o
敬重 品( p)ǐn行 渊博 风餐露宿
教育家孔子
老子和孔子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 — 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 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 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 反 复多读几遍。
• 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 和同学讨论。
• 想一想,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读一读,写一写
兼(jiān) 日夜兼程 兼职 兼并 品学兼优 纳( nà) 纳闷( )mèn纳凉 纳税 出纳 授(shò)u 传授 教授 讲授 授课 佩( pè)i 佩服 佩带 敬佩 玉佩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 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一 说读后的感受。
▪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 体会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https://img.taocdn.com/s3/m/78fbf96376eeaeaad1f330b3.png)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导语】学语文而使人能明智的生活。
文学是人学,间接经验多了,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自家的人生就少走弯路,以攻则下,以守则固。
人生是自我感觉的过程,这个自我的感觉,得有充实的内生活才成,学语文,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孔子拜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153ac57e192e45361066f57f.png)
2019/9/9
5
2019/9/9
6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
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 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 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 想家老子为师。
2019/9/9
7
曲阜和洛阳相
距上千里,孔子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
2019/9/9
8
孔子想:这位老 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 的老师吧!于是上前 行礼,问道:“老人家, 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17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远__近__闻_ 名
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_渊__博_…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_风__餐__露__宿___,
_日__夜__兼__程__,几个ຫໍສະໝຸດ 后,__终__于__走到了洛阳……
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 _长__袍_____,头发胡子_全__白__了___,看上去 _很__有__学__问__。
2019/9/9
9
孔子连忙说:“学 生孔丘,特地来拜见 老师,请收下我这个 学生。”
2019/9/9
10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 说:“多谢老师等候。学 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 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2019/9/9
11
从此,孔子每
天不离老师左右, 随时请教。
2019/9/9
12
2019/9/9
20
qiū
• 远近闻名 风尘仆仆 纳闷 孔(山)丘
• yíng
děng
zhǐ jìng shòu pǐn
• 迎候(接) 等候(待) 止境 传授 品行
2019/9/9
3
纳闷
17孔子拜师_教案教学设计
![17孔子拜师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99cf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f.png)
17孔子拜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孔子拜师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意义;2.了解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明辨是非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教学重点:1.孔子拜师的经过和故事内涵;2.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难点:1.师长对孔子的评价及其背后的原因;2.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影响后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反问引导学生:你们知道孔子是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吗?孔子的成功和成就是否和他对待师长的态度有关?请思考一下。
二、学习(15分钟)1.孔子拜师的背景介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经拜师学习。
请同学们听教师讲解孔子拜师的经过和意义。
2.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孔子尊敬师长,虚心接受教诲,努力向上。
请听教师讲解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
三、分组讨论(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孔子拜师的背景及故事内涵;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收集小组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对他的成功和成就有哪些影响。
五、延伸拓展(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孔子拜师的理解和看法;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相关情景剧,展示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
六、总结(5分钟)学生结合课上的讨论和表演,总结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孔子拜师的背景和故事内涵;2.要求学生结合课上的学习,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待老师的态度和行为的看法。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能够让学生了解孔子对待师长的态度和行为是如何影响他的成功和成就的。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对待老师的尊重和尊敬。
最后通过学生的表演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孔子拜师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17课孔子拜师
![17课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8097e4f3f705cc1755270957.png)
(1)风餐露宿: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旅 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课文用来说明孔子去洛阳拜师一路上 的艰辛。 (2)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 的赶路。
课文用来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 急切心情。
想一想:
为什么拜师如此艰辛, 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文中有两组近义词,你能找出来 吗?
老子,又称老 聃,原名李耳,字 伯阳,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是道教的创 始人,后世道教将 他尊奉为“师祖”。
兼: 日夜兼程 纳: 纳闷 毫: 毫无保留 佩服 佩:
仆: 风尘仆仆 孔丘 丘: 传授 授: 迎接 迎:
你读懂了文章的哪 段?你读懂的这一段 讲了什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 阳。
17
孔子拜师
执教者: 魏解云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 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 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 被中国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 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 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 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 祭孔活动。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 的影响。有的国家和地区把孔子 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 的老师了吧! 2.学生特来拜见老师。
3.听说你要来,我在这儿迎侯。 4.多谢老师等候。
你知道人们分别佩服孔 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吗?
我佩服孔子,因为 他 谦虚好学 。
我佩服老子,因为 他 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
17、孔子拜师
![17、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457b10c652ea551811a6872b.png)
孔子听了,再次行 礼,说:“多谢老师等 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 习,一定会大有长进 的。”
学习是没 有止境的。
他总觉得自己的 知识还不够渊博。
从此,孔子每天不 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 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 子 拜 师
点此播放视频
老子(约 公元前600 - 公元前 500) 春 秋时思想
家,道家 创始人
在洛阳城外,孔子 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 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 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你是-----”老人见这 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 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 纳闷。
老子说:“你就是 仲尼啊,听说你要来, 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 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 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 子 拜 师
你有什么疑问吗?
点此播放视频
曲阜 渊博 远近闻名 老子 老聃 洛阳 仲尼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纳闷 孔丘
他总觉得自己的 知识还不够渊博。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全国共分为一百 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在春秋时期的二 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 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 八十多起。而孔子就生活在这样的乱世 之时,他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 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 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 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 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 “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 对人民用道德意识来感化,用礼仪规范 来约束,即“道之于德,齐之以礼”, 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全国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 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你觉得孔子的老师––– 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4d5d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4.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17《孔子拜师》【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意图: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
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
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课前准备: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PPT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769493b9d528ea81c77951.png)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 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 传授给了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我们快到课文里找一找吧!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从此,孔子每天不 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 (há o)无保留地传授 (shòu)给他。
人们佩(pè i)服 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 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 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 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 总是 三十岁 • 不够渊(yuān)博,三十岁的 • 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fù ), •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听说你要来, 我就在这儿迎候。” 迎候
老 子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 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 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 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 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 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 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 博,跟您学习,一定会 大有长进的。”
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日夜兼程) 1.不论白天黑夜,都在加紧赶路。
2.丝毫没有留存。(毫无保留 )
3.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十分辛苦劳累(风尘仆仆 ) 4.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风餐露宿 )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
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 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6cbccdaef8941ea76e059b.png)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篇一】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着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我的设计17孔子拜师
![我的设计17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e226e8ebb8f67c1cfad6b8d4.png)
4、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5、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又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呢?
1.自主阅读思考:老子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通过反复读,结合自己的体验来理解并写在预习小报告上。
分句(分段)
一共有四个自然段,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是第三自然段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是第四自然段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品词
品句
品第1段
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远近闻名、渊博”等词语来理解孔子的求知若渴、
品第2、3段
(一)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7孔子拜师(有生字拼音)
![17孔子拜师(有生字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cde64dca84254b35effd3406.png)
wãn
chãn
新闻 听闻 远近闻名
pú
尘土 灰尘 风尘仆仆
nà
仆人 奴仆 女仆
mân
纳豆 收纳 容纳
闻
qiū
尘
仆
纳
zhǐ
闷
jìnɡ
纳闷 烦闷 郁闷
丘
山丘 小丘
yínɡ
迎
迎候 欢迎 迎接
děnɡ
等
等候 等待 等于
止
jiān止境ຫໍສະໝຸດ 停止 休止境环境 仙境 困境
shîu 传授
pǐn 品行 háo
pâi
授
教授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 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 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 聃(dān)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 丘(qiū),特地来拜见老师, 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 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 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 师左右,随时请教。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yuān) 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fù),去 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 夜兼(jiān)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 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 聃(dān)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qiū),特地来拜见 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 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
子 画
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几个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点 和缺点,他们的优点我要学习,他们的 缺点,我要自己注意,加以防范,避免 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都可以做我 的老师。
17.孔子拜师
![17.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c62ebd24bed5b9f3f90f1c5d.png)
孔府
孔庙
孔林
老 子
他是道教的 创始人,后世道 教将他尊奉为 “师祖”。
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讲了什么事。
3、有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来。
闻 闷 止
尘 丘 境
仆 迎 授
纳 等 品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传授 佩服 纳闷 相距 品行 迎候 等候 长进 敬重 曲阜
迎候
止境
风尘仆仆 远近闻名
毫无保留 学问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迎
境
尘
我会写
等
读懂课文讲了什么事?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传授 品行
风餐露宿
远近闻名
毫无保留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远近闻名)了。他 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 老子为师。一路上(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终 于(风尘仆仆 )地到了洛阳。老子(毫无保留 )地 把自己的知识( 传授)给孔子。他们的( 品行 ) 令后人敬佩。
17、孔子拜师
孔 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仲尼 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 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 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为他们老子和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 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 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上千里 ,孔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几个月 终于 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
地图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 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 洛阳。
17《孔子拜师》教案
![17《孔子拜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4ed1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7f.png)
17、《孔子拜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准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今天我们就来穿越时间隧道去打开这扇门,理解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板书:孔子)1、通过课前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一又有了些理解,现在呢我们就来交流下。
2、学生交流对孔子的理解。
3、出示孔子的画像。
4、师: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课件出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二、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生齐读课题,看老师写课题。
2、生再读课题。
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开火车读词语。
3、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
4、再读一读词语。
5、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6、交流。
三、朗读感悟。
(一)师: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去拜老子为师,那么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在课文当中就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孔子去拜师时非常艰辛,谁能找出来读一读?1、抓住重点句子交流。
2、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3、学生想象,填空。
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4、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当中,再读一读,要读出孔子不畏艰辛去拜师的精神。
5、交流对老子的理解。
出示老子资料。
6两位大思想家见面了,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在文章当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就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出示对话)(二)分角色朗读感悟。
1、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说说你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3、当老子知道孔子要来的时候,他怎样做的?4、分角色朗读,读一读,感受他们之间的礼貌,谦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组词竞赛。
2、组词。
3、学习生字。
3、学写
重点指导:
生字。
尘:迎:等:境:授: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
4、交流
该注意些什么。
识字方法。
5、练习。
5、练习。
二、交
孔子一生说过好多
流名言。 话,他的学生把他的教诲
1、学习
整理出来,写成《论语》。 名 言 , 读 一
1、书上的名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背一背。
(1)读一读。
4、介绍
距上千里”, 路途十分遥
洛阳到曲
远,因此用终于。
阜的路程,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
让学生进
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 说一说 一步理解
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
孔子拜师
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
的艰辛。
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 (2)分角
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的。 色朗读对话。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
(3)理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1、师引入:
1、齐读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 第二自然段。
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
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
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
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
自然段。
2、自读课文,看看哪
3、汇报
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 交 流 思 考 的
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 问题。
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
义词的不同用法。
解词语,体会
“拜访”-“拜见”, 词语的用法。
“迎候”-“等候”。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
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
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
品味:“拜访”是敬辞,“访
问”的意思,“拜见”是“拜
会、会见”的意思,是从
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
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
到他们说话都怎么生活的
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 (1)理解词
艰辛。
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
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
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
(一)齐读第一段,
3、指
读课文,品 提问思考。
名读。
读词句。
1、课文第一段向我
1、思考
们介绍了什么?
问题。
2、有了这些了解之
2、自由
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说。
3、自己再读第一自
3、再读
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 第一段,说收
解和收获。
获。
(二)、反复品读,揣 (二)品读
摩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强调部分习题。
2、认真思
考。
3、巡视指导。
3、检查作
4、批改作业。
业。
三、总
结
布置练习。
4、查看并
四、布
订正。
置练习
做练习。
教学过程 (第 四 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认读生
字,巩固字
五、布
音。
置课堂练
习。
提出作业要求,明白
认真书
作业书写格式。
写作业。
帮助个别写字基础差
“ 迎 候 ” 好 不 好 ? 为 什 体会对老
么?
子的了解。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 1、理解
“传授”。
词语。
2、( )
5、用这
3、说说通过学习了这
2、谈体 两 个 词 造
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 会。
练习说话。
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4、谁能把你从课文中
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
3、交
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 流。
一、引
1、设疑:你们知道孔
1、学生
入课题,交 子吗?(
)
汇报查找的
流资料。
资料。
1、老
2、师简介孔子和老
2、介绍 子 是 我 国
子( )
并认记“丘”。 历 史 上 了
不起的思
3、孔子已经是个很有
3、带问 想家,孔子
学问的人,为什么还要拜 题读课文。 则 是 我 国
老子为师,老子是一个怎
最伟大的
样的人?让我们带着这个
2、交流
( 2)背一背。
自己的理解。
2、组交流收集到的
名言。
三、总
小节本课。
结
教学过程 (第 四 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作业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一、讲 评析上次作业。
订正。
评
1、抄作业。
1、写作业
二、布 (1)选择正确读音。
置作业
(2)组词。
(3)补充词语。
(4)选词填空。
(5)造句。
授课内容
17 孔子拜师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远
教
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
学
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
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
的同学能够认真完成作
完成作
业。
业。
批改作业。 督促完成课堂练习
上交作业并 订正。
不够渊博
板
远近闻名
洛阳拜师
书 孔子
设
几个月
拜师成功
计
学无止境
作
业
设
计
作
业
1、个别学生分不清“兵”与“丘”;“竟”和“竞”。
反
2、个别学生造句时语句不通。
馈
孔子、老子这两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离我们都比较遥
课 远,再加三年级的学生较小,基本没读过有关他们的书。
后 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车来车往,所以在课文
反 理解上就比较困难,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觉得不够理想。
教育家。
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
解。
二、初
1、(
)
2、范
读课文,理
2、提出自读要求:
读课文。
清脉络。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
段?
这部分主要讲的什
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3、问题探究,引入对
全文的品读。
提问:人们敬重孔子
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
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来?
三、细
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
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
“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
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
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
接的意思。
老子说:“我就在这儿
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
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
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具 准备 教学 时数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生字卡片、小黑板、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四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学习课文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一练,再举手汇报。
过度:所以课文最后
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 齐 读 最 后 一
四 、 再 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 段。
读全文,再 行。
感受。
读全文,再感受。
教学过程 (第 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交流名言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一、学
1、认字,并提示重
1、认字。
习生字。 点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