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包拯
2024年千年包公观后感
2024年千年包公观后感千年包公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以公正、严谨的态度处理案件而闻名于世。
在2024年的千年包公观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他的形象和故事,深受震撼和教育。
以下是我对这次观展的个人观后感,详细陈述。
整个观展分为几个部分,从包公的生平、法官职责、传统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展示。
展览馆布置得宏大庄重,仿佛让我身临其境地走进了千年前的包公生活的环境中。
展览从包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开始,详细介绍了他的童年、求学经历,以及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官。
展览中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场景再现非常丰富生动。
不仅有许多珍贵的古籍、手稿和包公的肖像,还有一些重要的法官文物和道具。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宝贵的历史遗物,仿佛能够感受到包公坚定公正的气息。
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临摹的一些包公对案件的裁决书,文字简练而又明确,透露着慎重的态度和敬畏的心情。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包公的法官职责和理念的展示。
展览通过诸多案例的讲述,展现了包公如何严格按照法律处理案件,维护社会正义。
包公的法官职责不仅仅是审判案件,更是以案件为借口推动社会发展和民众的思想进步。
他重视人民的意见和诉求,积极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稳定。
这种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而且,我的一次观展,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展览详细介绍了包公时代的中国法律制度和审判程序。
以当时社会的情况为背景,探讨包公为何能够处理复杂案件并取得公正结果。
这让我对中国法律的演变过程和法治精神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更加确信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观展过程中,我对包公之所以被后人尊重和祭奠有了更深的理解。
尽管我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依然被包公的诚实、公正和智慧所启发。
包公的形象告诉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律的公正和正义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基石。
他在世时被誉为“神号之目”、“世法之宝”,这种荣耀源于他对公案的审慎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古今中外名人的颁奖词
古今中外名人的颁奖词一、公正的执法者:包拯1、他,脸黑如碳却心明如镜;他,处于乱世却一身正气;他,身在黑暗官场却不同流合污。
他,时人誉之:“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后世则以之为清廉正直的代表;他的名字似乎已被人们忘记,因为,人们给了他另一个更伟大的名字:青天!2、廉洁如青天:包拯额上一轮弯月,头顶一片青天。
一股正气,两袖清风。
他的断案推理,惊世骇俗;他的公正凛然,令人间妖邪闻风丧胆;他的辩驳智慧,让正义得到伸张。
他,就像一片青天,纯净而廉洁。
3、包拯他乌黑脸庞,正是无私铁面;他法眼如炬,让凶犯无处藏身。
他温和,心存百姓之苦,苍生之忧;他冰硬,冷眼看金银灿灿,权势诱逼,他心中堂堂明镜只映出良知、律法。
他,为黎民撑起一片青天。
二、永垂不朽的伟人:毛泽东1、他踌躇满志,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看透人生,慨叹人生易老天难老;他狂傲自信,一举一动尽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
在黑暗的旧社会,他照亮了星空,照亮了全中国,照亮了中华儿女的心。
2、一代伟人:毛泽东你横空出世,掀起中国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你纵横文坛,竟引无数英雄竞相刮目相待。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你的光芒染红了整片东方的天空。
览苍茫大地,问谁主沉浮?定是非你莫属!3、风流人物毛泽东说他是文人,他却有“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韬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胆量。
说他是武夫,他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妙语。
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骄,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领袖。
三、创新诗人——苏轼1、上天给与你辗转沉浮的生活和大起大落的经历,而你却用他们编织成了一个属于你的诗的世界。
你道出了“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真理;绘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景;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你超凡绝世的才华在诗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奇峰!2、豪放的哲人:苏轼是你,凝望庐山,道出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你,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你,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公婵娟”的人间祝福。
古代四大“丑男” 包拯竟然名列其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四大“丑男”包拯竟然名列其中
导语:中国古代史书中对于人物的外在描写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很少有详尽细致的记载。
从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有四位男性,他...
中国古代史书中对于人物的外在描写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很少有详尽细致的记载。
从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有四位男性,他们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然而因为他们的相貌问题,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丑男。
一、晏婴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维邑(今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齐灵公二十六年)任齐国国卿。
春秋时期着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子一生为国为民,直言敢谏,有年夏天,齐国阴雨成灾,晏子连续请求齐景公开仓赈灾,景公不允许,晏子愤然辞职而去。
后来景公悔悟,亲自追到晏子家里,看到晏子自己家里的粮食都已经给了百姓,深深感动,立即赈灾。
让晏子最着名的莫过于课文上的《晏子使楚》。
话说晏子有年出使楚国,楚灵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故意在城门边开了个“小门”,让晏子进城。
晏子说:我要是出使狗国,那就从这个狗门进入,如果不是,那我就不从此处进城。
楚王听完,没办法,就打开大门,恭敬迎接晏子。
从这个故事看出,晏子性格机敏,善于言辞,是很好的外交官。
不过晏子身材确实矮小,在古代动辄以七尺男儿形容人的年代,很容易被人看不起,嫌其丑。
二、左思
生活常识分享。
[优秀]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优秀]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张一片风帆,摇曳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久久沉醉于你的世界,感受你的英雄气魄,如痴如醉。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抗元的过程中,宋军战败,宋恭帝投降后你却没有投降,始终坚持君降臣不降。
后来,由于你兵败被囚,元朝利用宋恭帝去劝你投降,你还是不从。
在你看来,宋恭帝是君主,因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
但当此时社稷为重君为轻。
你决不以忠君的行为去改变对忠于国家的信念。
你那种爱国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敬佩不已。
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心中亘古不变的芳华。
金陵驿里“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鸣带血归”表现了你对祖国的热爱和永离故土的沉痛,你月夜不忘的不是你自己的生死,而是国家遭受侵略,亡国的'耻辱和对敌人的痛恨。
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你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诗篇。
你回顾了个人努力奋斗,为收复山河故土驰骋沙场的艰难历程。
国家面对灭亡的悲惨现实和自己身陷牢狱之苦的不幸。
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你死而无憾,死留英名的心迹。
这便是你做人准则的最好的自白,也是你崇高人格的光辉写照。
酹江月“伴人不寐,秦淮应是孤月”渗透这你抗元失败而产生沉痛悲愤和无限感慨,表现你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表达你对故国的忠心和对再振雄风的期待,饱含着你一股气冲云霄的爱国激情。
站在历史的彼岸,悄然间,脑海中浮现出你——文天祥,英雄般得气魄,在我心中,定格。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2我就像一只小鱼,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我见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孔明。
见到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在白帝城中拿着一支笔,一壶酒,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朽诗句的李白。
他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的年少无知。
没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黯然神伤。
有的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志豪情。
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
关于不贪财的官人的故事
关于不贪财的官人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包拯的官人,他是一位非常廉洁公正的官员。
他的名字代表着公正和正义,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一位富商送给包拯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包拯的青睐。
然而,包拯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礼物。
他告诉富商:“我身为朝廷的官员,必须保持公正无私,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
”
富商听后,感到非常惊讶。
他从未见过有哪位官员能够如此坚定地拒绝财富的诱惑。
他对包拯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厚。
包拯的故事在百姓中传开后,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清官。
他的廉洁公正,使得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包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官员应该以民为本,不贪财,公正无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尊重和信任。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财富所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包拯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
[铁面无私包青天]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
[铁面无私包青天]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篇一: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
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
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
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
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
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
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
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
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
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
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
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
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
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
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宜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
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权势的大人物。
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吵起来。
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当时,还有一个大官僚,叫王逵。
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非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
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
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气愤极了,立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
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
”这两道奏疏上去了,朝廷并没有罢王逵的官,又调他做了淮南转运使。
包拯坚决反对朝廷这种做法,又上第三道奏疏,进行弹劾。
过了一些时候,包拯又了解到王逵的另一项重大罪行。
原来,王逵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的时候,疑心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打击报复,暗中指使人诬告卞咸,一下子关押了五六百人,制造了一个大冤案。
包公观后感6篇600字
包公观后感6篇600字千百年来,包拯作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过历史的长河,为前人和今人,为热爱中国、崇尚清廉的外国人所敬重。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拯出仕时写的这首戒廉诗,体现为民者愿,可作"为政者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包公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包公观后感1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秉公办事、坚持正义的官员,便常用“包公再现”、“铁面包公”等话语表示肯定,在自己碰到纠纷或官司之类的麻烦事时,也总是希望能遇到像“包公”一样的好官、清官。
这就是在许多普通百姓心目中存在的“清官情结”。
包公之所以能给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洁的作风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终坚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权,敢于不畏权贵,伸张正义。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能坚持做到依法行政。
因此,面对“清官情结”,我们既要看到民众对官员清廉正义、刚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时更应该看到这情结背后所隐含的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法治意识。
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才分外凸显出包公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缅怀的价值。
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里,我们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依法办事。
尤其在今天我们的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依法办事、能否依法办事更是对干部提出了挑战。
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清官情结”,在当今时代其实更应该解读为要求领导干部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结”。
面对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体现了后人对先贤的崇尚,表现了一种学习的姿态。
对于走向和谐与法治的今日中国来说,笔者衷心希望这种学习姿态真的能在全社会化为具体行动,并且深入精髓,领会包公身上真正值得体会的法治意识。
包公观后感2“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及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反映一代清官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亲民爱民的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及新闻发布会于2016年5月24日上午在包公的家乡合肥召开。
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作文
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作文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作文「篇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正是我所喜欢的历史人物所写的唯一一首五律。
他也像这首诗一样,成为一个留名青史的好官。
他就是被百姓称为“青天”的包拯。
包拯为人刚直,既不阳奉阴违,也不趋炎附势。
在皇帝面前,他直言不讳,甚至冒死进谏,从不惧怕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为贪图一已私利而不惜出卖尊严,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令人不齿。
我喜欢包拯,喜欢他的正直之气。
包拯一生俭朴,做官以后也从不贪慕荣华宝贵,衣食住行与普通百姓无异。
他在家中墙壁上写过这样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我喜欢包拯,喜欢他的清廉无私。
包拯遵守孝道,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
”的教诲。
他因父母年事已高,不愿与他一起到江西赴任,而放弃了官职,留在家乡侍候父母。
而再看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因“忙碌”而疏忽了父母亲?我喜欢包拯,喜欢他忠孝善良。
包拯勤奋刻苦,农闲时便寄居在一座古庙中,埋头钻研学习,十三岁便读完四书五经。
十年寒窗苦读,到他二十八岁考进士时,已经是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学者了。
如今我们拥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比起包拯,不知要好了多少倍,但仍有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虚度了宝贵光阴。
我喜欢包拯,喜欢他的博学强识。
我喜欢读史,因读史使人明智;我喜欢史中的风云人物,因他们名垂青史的事迹;我喜欢包拯,因他是我做人的榜样!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作文「篇二」悠悠千年,历史被每一代人记录,绵绵千载,每代人都在创作一段多彩的历史。
时至今朝,翻开历史的记录薄,感受历史的万般变化,也不由得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惊叹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佩服项羽的勇气及武功,羡慕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才智,更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史称汉初三杰之一,秦末汉初谋士。
关于包拯的作文450
篇一:《包公祠游览作文》普通而不平凡的包公祠早听闻合肥有座包公祠,只是由于路程遥远,从未有幸参观,近几天县医院关工委组织职工子女去包公祠游玩,才得见了它尊容。
包拯,流芳百世的北宋清官,跨越时空的人气偶像(。
),为大众所景仰的廉洁象征,他的祠堂,排场一定不小吧。
也许是自己太过于兴奋了,去合肥的一路上,我一直都在遐想着祠堂内的情景:庄严华美,震慑四方的宏伟建筑,大气而不失精致的飞檐翘角,高大的镀金铜像闪闪发光,令所有游人肃穆之情顿起…… 而现在,如果没有看错,眼前的这一道普通至极的山门,难道就是包公祠的入口了么?……“请县医院的小游客们快点跟上,我们马上就要进包公祠了!”导游姐姐甜美的声音在耳畔又一次响起,我这才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赶紧调整心绪,站进队伍中,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可是心中始终留着那么一点疑惑:这可是包公故乡的祠堂,怎么这么普通?普通,确实普通。
要不是正上方的匾额上由右至左写着五个大字“包孝肃公祠”,恐怕人们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旅游景点,又怎么会想到这其中沉睡着包青天的千古忠魂呢。
队伍的脚步加快,由不得我凝想,忙赶上前去,许多身影许多脚步踏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传出啪嗒啪嗒的悦耳声音。
左右顾盼,便看见石板路两旁两排茂密的合欢树,树叶遮了阳光,洒下零碎的阴影,给人以幽静之感。
走了几步,又见一座门。
步入门内,我们走进了一个长约12米,宽约10米的三合院,院子中间的,就是包公祠的正殿。
我跨过高高的门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公的全身铜像。
抬首仰望,只见包公稳稳地坐在太师椅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下巴上留着长长的胡须,让人一看便知是一位为民做主、廉洁奉公的清官。
铜像的四周是四根朱红漆的柱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桌案。
两边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水建谨言不希后福”;下联是:“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左边放有三把铡刀,便是大名鼎鼎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了。
高二作文叙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高二作文叙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读书数载,捡拾起来,最令我难忘的人物还是——包拯包拯为官清肃廉洁,执法如山,不畏权贵,高风亮节,抚民疾苦,居家勤俭,深得百姓的爱戴,被喻为“包公包青天”,他,是正义的化身。
包拯一生廉洁,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在端州任知州时,以前历任州官每年都征收此贡品数目多几十倍的端砚,将多收的端砚据为己有,分送亲友和上司,作为“走后门”的礼物。
惟独包拯任知州时,每年按贡品征集端砚,从不肯多收一个。
后来,他要调离端州到京城做官,当地官民送给他端砚作纪念,他也没要一个,两袖清风地离开了端州。
在任开封府尹的时候,他执法严俊,铁面无私,不畏权贵。
按老规矩,百姓告状,不得到衙门大堂上来,包拯却大开府衙大门,鼓励百姓到衙门大堂鸣冤喊屈,状告为非作歹的官吏士绅。
包拯亲自审案,就是皇戚犯法,也严惩不怠。
当时,有位权势极大的宦官侵占惠民河畔的地修造花园,堵塞了河道,造成了河水泛滥。
包拯下令将宦官的花园全部拆掉,把地交给了百姓,疏通了河道,河水从此不再泛滥。
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
”意思是说打官司不用送礼,自有阎王一样执法如山的包公作主。
包拯六十寿辰时,宋仁宗念他资深功高,准备为他举行隆重的庆寿,他一再谢绝,无奈皇帝不允,只好同意庆寿,但绝不许给他送礼。
可是寿辰那天,皇帝一早就派元官礼太监送来了厚礼,皇帝送礼岂敢不收。
在府门迎客的家人包兴很为难。
只好让太监写明原由禀告包拯。
元官司礼太监即在礼单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家人包兴赶紧把诗送给包拯。
包拯阅后,随即和诗一首:“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念叨功。
操劳本份是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太监看了和诗后,无可奈何地将寿礼拿回去了。
包拯晚年,官至枢密副使、礼部侍郎。
辞官之时,宋仁宗赐给他巢湖和田地,他坚决不收,只要了家乡庐州城东南的一段护城河,子孙后代在河边以植藕捕鱼为生。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通用10篇)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1最近,我读了《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小故事――《清官包拯》,使我感触良深。
故事中的主人公包拯,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包公,他是北宋时期的大清官,深受百姓爱戴。
故事主要讲了包公的两件事:第一是当时有个转运使王逵,他残暴凶残,拼命剥削压迫百姓,却没人敢举报。
包拯坚持好几次向朝廷上了好几道奏折,才免去了王逵的官职。
第二,包拯曾在端州府做官时,不少大臣利用进贡皇上的名义,搜刮名贵的端砚,中饱私囊。
而包公却忠心耿耿地全部进贡皇上,自己不拿一块。
包公这种清廉刚直的品格从这一件件小事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当我看到文中说道大官僚王逵逼得无辜的百姓直躲到山洞里,并把自己胡作非为的迹象推给百姓,而朝廷的官员却官官相护,我心中不禁掀起了轩然大波。
可后来仅仅包拯一个大臣去向朝廷上奏疏,朝廷却并不在意。
包拯为了老百姓生活安康,一次又一次地弹劾,才成功地免去了王逵的官职,使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包公是多么正直啊!他一心为民,刚正不阿。
可当时这样的好管却凤毛麟角,更多的是“腐败的官”!他们仗着自己的权势,便为非作歹,贪婪腐败,无法无天。
更令人可恨的是:他们的亲戚都把他们当作靠山。
因为他们不会惩罚自己的亲戚。
而包拯不同,他一直以来执法如山,也不会让皇亲国戚、权贵大臣有办法走门路,通关节。
所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进一步说明了包拯的铁面无私。
我们现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腐败的“蛀虫”,他们巧立名目,或搜刮,或贪污,官官相护,狼狈为奸。
像红极时的“房叔”、“房姐”,“我的爸爸是李刚”包公的那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如果人人都做到了,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纯净,生活将更加美好。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2利用暑假,我阅读了一遍《上下五千年》。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通用77篇)学了第五单元的课文,有的人佩服有勇有谋的蔺相如,有人佩服勇于承认的廉颇或打死老虎的武松……可我最敬佩的是诸葛亮。
小编在此整理了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通用77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篇1他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军师,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之一。
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他读过很多的书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诸葛亮很“仁慈”,他虽然满腹经纶,但为人谦虚,对刘备忠心耿耿,对将领们很和气,对士兵很体恤,对百姓很爱护。
他是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敬重的好军师。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诸葛亮一出茅庐就火烧新野,还联合吴国孙权一起火烧赤壁,烧得曹军差一点就全军覆没。
孙权手下有个三军都督叫周瑜,在火烧赤壁之前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周瑜很是担心。
诸葛亮看了看天气,了解了什么时候会刮东南风,便跟周瑜说:“我能借来东风,请您给我修座祭台。
”周瑜很高兴满口答应了。
在祭台上,诸葛亮“借”来了东风,周瑜打了胜仗。
但他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害死诸葛亮,于是就派身边两员大将前去抓诸葛亮。
可是诸葛亮知己知彼,早料到了这点,他派大将赵云赵之龙前来接应他。
周瑜的两员大将赶忙驾照小船来追,可船帆的线被赵云射断,周瑜的计划失败了。
诸葛亮真是一个聪明、料事如神的军师。
我很敬佩诸葛亮的才华,我要把他作为我的学习榜样,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小诸葛”。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篇2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会认为诸葛亮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诸葛亮成为了我心目中最敬佩的人。
他真称得上是一个盖世奇才,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更令世人敬佩。
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他的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代代传诵。
无论是早期的草船借箭、借东风,还是后来的木牛流马,无不体现着他的智慧。
包拯的故事读后感
包拯的故事读后感
包拯,北宋名相,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正义和勇气,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包拯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维护正义的故事。
在他担任知县的时候,他听说有一个富家子弟因为犯罪被捕,但是他的父亲利用权势想要让他逃脱惩罚。
包拯没有被金钱和权势所蒙蔽,他坚持要按照法律办事,最终将这个富家子弟绳之以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义是无价的,不应该被金钱和权势所左右,只有坚持正义,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包拯还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在处理案件的时候总是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次,有人告发一位老人偷了一只邻居的鸡,包拯派人将老人抓来审问。
老人辩解说,他并没有偷鸡,只是在路上捡到了一只死鸡。
包拯想了一会儿,于是命人将鸡放在一块石头上,让老人推着石头走。
老人推着石头走了一段距离后,鸡突然挣扎着飞了起来。
包拯明白了,他告诉老人,“你说你捡到的是死鸡,但是死鸡是不会挣扎飞起来的,所以你一定是偷了邻居的鸡。
”老人被包拯的智慧所打动,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善用智
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包拯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他的正义、智慧和勇气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包拯一样,坚持正义,善用智慧,勇敢面对困难,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包拯公正廉明的事迹
包拯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钱进行贸易,每年累计亏损十多万,包拯上奏全部罢除。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
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
”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
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
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
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
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
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
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资料来源《宋史-列传第七十五-包拯传》参考资料:/Art/2006/05/16/Article_20060516438 7_1.htm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
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包拯后来说他“生于草茅”,指的是他降临在今肥东县一农家。
但其父包令仪考中进士做了知县后不久,便把家迁到合肥城内。
包拯少时在城内香花墩读书,他28岁中进士,因孝义居家陪侍父母十年后出仕。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54页写话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54页写话一页书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本书由宋代作家陆游创作,是一部以历史故事为主线,融入了诗词、文言文等多种文学形式的长篇小说。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包拯。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执法严明,公正无私,深受百姓的敬爱和称赞。
而我最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他聪明、勇敢,还非常有正义感。
在第54页中,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包拯审理案件的。
故事说,有一天,有个人向包拯告状,称他的牛被人盗了。
包拯经过调查,发现了盗牛的犯人,并把他带到了法庭上。
犯人一开始说自己并没有盗牛,但包拯却用智慧来判断他的谎言。
他让犯人的妻子把一碗热水倒在犯人的手上,犯人红着脸大声说:“我没盗牛!”而包拯告诉犯人,如果他真的没有盗牛,为什么会怕热水呢?这个故事告诉我,包拯在审理案件时非常注重细节,他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判断,找出犯罪嫌疑人的破绽,从而解决了问题。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棒,因为我也想要像包拯一样,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
另外,在这个故事中,包拯还展现出了他的正义感。
他不管犯人怎么说谎,都能够找出真相,为冤假错案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我心中,包拯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英雄,他的行为让人感到敬佩和钦佩。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包拯对正义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他的故事告诉我,在面对困难和冤假错案时,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用智慧和正义去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我虽然不能像包拯一样执法,但我可以从包拯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变得更加勇敢和有正义感。
通过阅读《一页书》,我不仅了解了包拯的故事,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正义和智慧的道理。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用智慧和正义去解决问题,就能够像包拯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就是我从《一页书》第54页中所得到的启示。
包拯事迹概述
包拯事迹概述篇一:包青天包拯简介,包拯的事迹包青天包拯简介,包拯的事迹中文名称:包拯又名:包待制字希仁性别:男所属年代:宋代民族:汉族生卒年:999~1062生平简介包拯(999~1062),北宋政治家。
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
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历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知端州(今广东高要),有政绩,迁监察御史。
仁宗朝号称北宋的太平盛世,实际上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已很严重,庆历新政失败以后,要求改革的呼声继续高涨,包拯是其中的一员。
他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年老的官吏应强令致仕,以解决冗官问题;停止招募士兵,拣斥老弱,以解决冗兵问题,选将练兵,训练义勇以备边;抑制贵戚和宦官等的权利,轻徭薄赋,节省开支等。
后曾出任东京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及知瀛、扬、庐等州和知江宁府等。
风林购搞活动啦!什么?衣服只要一块钱?每天限定100套?百度搜索:风林购。
了解更多风林购活动。
至和三年(1056),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
当时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包拯,称呼他“包待制”,并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此前曾以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后权御史中丞,立朝刚严,数论斥权幸大臣,建言兴利除弊。
又任三司使,迁枢密副使。
嘉□七年(1062)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孝肃。
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南宋和金已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剧中有大量的包公戏,后有小说《包公案》(《龙图公案》)流行。
包拯(包青天)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包拯英语作文
Favorite Historical Figure: Bao ZhengIn the vast expanse of Chinese history,众多杰出人物中,stands a figure who commands respect and admiration: Bao Zheng. His name, synonymous with righteousness and integrity, has become a legend in the annals of Chinese justice. His life, marked by a resolute commitment to fairness and honesty, serves as a beacon of moral guidance in the darkest of times.Born into a humble family, Bao Zheng's rise to prominence was not met with ease. However, his unwavering determination and unswerving commitment to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propelled him to the pinnacle of power. As a magistrate, he was renowned for his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his unyielding commitment to justice, and his unwavering dedication to the truth. His decisions, always rooted in fairness and justice, left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society he served.Bao Zheng's legacy is not just in the rulings he made or the cases he solved, but in the example he set. He was a man who placed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bove all else, a servant leader who was committed to upholding theprinciples of righteousness and justice. His life was a testament to the fact that power can be used for good, that with integrity and resolve, one can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society.His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is profound. His name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a symbol of hope for those who seek a fairer world. His life story has been retold and retold, inspiring generations to emulate his example and strive for a better future.In today's world, where the quest for power and material wealth often comes at the cost of morality and principles, the life and times of Bao Zheng serve 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upholding righteousness and justice. His life reminds us that true power lies in the ability to serve others, to uphold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and honesty, and 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Bao Zheng's story is not just a tale from the past; it is a relevant narrative that speaks to us in our present moment. His life teaches us that regardless of the challenges we face, we must always hold fast to ourprinciples and strive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As we look towards the future, let us draw strength from the example of Bao Zheng and strive to create a world that is fairer, more just, and more compassionate.**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包拯**在中国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众多杰出人物中,有一位令人尊敬和钦佩的人物:包拯。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包拯英语作文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包拯英语作文My favorite historical figure is Bao Zheng, who was a famous statesman, jurist, and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Bao Zheng is known for his upright and incorruptible character, as well as his dedication to serving the people and upholding justice.Bao Zheng was born in 999 AD in Hefei, Anhui Province, China. He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and quickly gained a reputation for his fairness and impartiality. Bao Zheng is best known for his tenure as the prefect of Kaifeng, where he earned the nickname "Justice Bao" for his strict adherence to the law and his tireless efforts to root out corruption and help the common people.One of the most famous stories about Bao Zheng is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Axe." In this story, a man accused his neighbor of stealing his axe. Bao Zheng carefully investigated the case and eventually discovered that the man had falsely accused his neighbor in order to cover up his own theft. Bao Zheng's commitment to finding the truth and delivering fair judgment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people of his time and has continued to inspire admiration for centuries.Bao Zheng's legacy as a symbol of justice and integrity has endured through the ages, and he is still revered in Chinese culture today. His stories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in folklore, literature, and even television dramas. Bao Zheng's example continues to serve a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honesty, fairness, and compassion in the pursuit of justice.我的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包拯,他是中国古代宋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官和官员。
少年包青天观后感
少年包青天观后感
最近在看《少年包青天》,这是一部以包拯为
主角的古装武侠剧。
故事讲述了北宋年间,包拯
在担任开封府尹的期间,一步一步揪出了各种奸
猾之徒的犯罪真相,守护了百姓的平安。
在观看
了几集后,我深受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染,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包拯的人格魅力
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也是
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在剧中,他的形象更像一个
举世无双的超级英雄,他的智慧和正义感深深地
吸引了我。
他不仅为百姓着想,而且对自己的家
庭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他的为人正直,不畏惧权贵,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另外,包拯的家庭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剧中,他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小婉,他和妻子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感情纽带,这些情感上的细节描写让我更加喜欢这个人物。
江湖气息浓郁
剧中的情节也非常紧凑,每集都有新的故事发生,让人眼前一亮。
故事虽然以包拯为主角,但是也有着众多的江湖人物,比如锦衣卫、五岳盟等各种正邪势力,他们之间的的斗智斗勇,让人眼花缭乱,十分惊险刺激。
此外,镜头也是异常的细腻,从人物的衣着打扮,到剧中的环境建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感到身临其境。
对人性的思考
在多集的观看中,我发现这部剧不仅仅是一个武侠剧,还提出了关于人性的思考。
通过剧中的各种设计和表现,让我不断地思考,人们为什么
会有罪恶的心灵和行为,同时也考虑到正义的力
量会如何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总之,观看《少年包青天》是一次非常愉快的
经历,它不仅带给我很多的乐趣和精神上的满足,还让我在更深的层面上思考人类的行为规律和道
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包拯
自古便有句老话:“清官难断家务事”,说的是无论多清廉的官,面对自家之人也难免要“放开一点”,但有一人物绝非如此,他就是我的偶像:包拯话说一日包拯接到报案,说有一人欺男霸女、横行乡里,包拯一听立即叫人去查此人,但查出此人是包拯的亲侄子,当别人都在以为此事会不了了之的时候,包公竟将自己的侄子斩了,此份清廉请问历史上又有几位官员可以做到?如果从上述让您认为包公是个家庭观念淡泊、不孝顺父母之人,那可就错了。
包公在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便辞职回家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出仕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其孝闻名于乡里。
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为父亲包令仪立的“神道碑。
”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
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他力尽孝道的见证。
包拯在朝为官时,大多官员趋炎附势,但包公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出现过一件怪事;转运使王逵,向皇帝告状,告的是陈州(今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师苛剥农民,多收钱粮一事。
但当时在人心目中任中师是个廉洁的清官,而王逵是个贪官。
这是否是恶人先告状,诬陷忠良呢?包拯派人去调查,但当时许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多人都畏惧王逵的权势,不愿前往。
包拯为了弄清真相,为民除害,毅然来到陈州。
经过调查,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正是王逵,包拯回到京都将真相报告皇帝,并要求将王逵撤职,将多收钱粮还给农民。
如此之事还有把贪赃枉法的商河县令李瑶当众打死;将贪官工将军石廷祚砍头;这样的事举不胜举。
包公这种不畏权贵,誓为百姓讨公道的精神多么让人敬重,如果做官都如包公般,我们的社会将多么的纯洁向上。
包公,这样一位大清官,生于999年死于1062年,在世63年。
包拯在家训说道:“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
不顺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
也就是说,包氏如有贪官不得入祖坟,这话成了包氏永远的祖训。
人家都说做人要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可我还是想说,我更喜欢包拯的刚正不阿,我们现在的国家社会同样大力倡导“反腐倡廉”,像牛玉儒、任长霞一样的好官也会像包拯一样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包公我的偶像,我敬佩你的不徇私情,学习您的孝行,更加赞扬您的不慕权贵的精神!正因为您青年时期的努力刻苦的学习才能考中进士,我也要打好文化基础,长大以后也一定要做一个像您一样的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正廉洁、执法严明、精忠报国的好官。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