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中的惆怅——纳兰词研究【文献综述】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姓名:彭景班级:社会工作(本科)A1002班学号:0141100229摘要:一1: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2: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菩萨蛮》3:人生只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花令》4: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哭《蝶恋花》5: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6: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销魂《画堂春》7: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8: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临江仙》9: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10: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虞美人》11: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浣溪沙》12: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如梦令》二关键词:忧郁多情高洁正直他是北宋以来的第一人。
他的生命短暂,却让无数人渴望穿越三百年的风风雨雨,亲自站在他的面前品读他的心。
他的词,疲惫而不狼狈,清逸而不空洞;他的人,淡雅而不做作,位高而不自恃。
正是他的出尘,使我读他千遍也不厌倦。
他,就是纳兰性德。
这是一个绝对传奇的人物。
相国公子,御前侍卫,是他最基础的身份。
他不屑,他孤高,他发出“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感叹。
人人歆羡他的位高权重,他却只在那出世中做着入世的梦。
他也正如陶潜一般,是一只误落尘网的白天鹅吗?向往自然,摒弃身份,隐居田园,可他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遂也只能郁郁寡欢,落疾而终。
他的生命短暂,却成了无数人心中永恒的美。
月下轻叹,登高怀人,是他最喜爱的事情。
他总是一个人伫立在高楼墙角的阴影之下独自想念,望尽天涯路,却望不到心中渴求已久的容颜。
他多情而不滥情,他伤情而不绝情。
他只是很孤独,亦很偏执,一直默默守候,即使知道心中的人永远回不到自己身边,也不愿舍弃两人曾经相处的点点滴滴。
只在那昏黄的月光下把自己宝贵的回忆拿出来品尝,回味此中的辛酸与甘甜。
广交朋友,为人奔走,是他最博大的情怀。
他身为满人,却融入汉族,与汉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顾贞观,陈维崧,都是他一生的知己。
【研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文献综述
【研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文献综述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文献综述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汉语言文学08级2班黄梦晓 08650214【摘要】悼亡词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占据了颇重的分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纳兰容若作为写作悼亡词最多的词人,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以他的数首悼亡代表作为例,做了简单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纳兰性德纳兰词悼亡感伤中国古典抒情诗体之一词,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而重振于清。
清初词坛才人辈出,有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两大派系。
朱词搞逸绮丽,陈词词锋豪宕,而纳兰性德的词风兼有二者之长,与浙西、阳羡两派鼎峙,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洵足追美南唐二主”(吴梅《词学通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纳兰性德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清初词坛甚至整个中国词史上的美锦奇葩。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胤礽幼名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自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卒于康熙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享年三十一岁。
性德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
作词主情致,宗李煜,小令为有清一代冠冕,词风哀感顽艳、婉丽凄清。
悼亡之作,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邶风? 绿衣》篇,但明确以悼亡为题并著称于史的要数西晋潘岳的《悼亡诗》,而且自潘岳之后悼亡成为伤悼亡妻的专门符号。
悼亡词是爱情词中的另一类题材,词体句式长短错落,更易于表达迂曲婉转的情怀。
悼亡题材出现于宋词中,堪称上乘佳作的首推苏轼《江城子?记梦》。
而纳兰性德是古代词史上写悼亡词最多的词人,在他的《饮水词》中,词题标明“悼亡”的有约六、七首,加上虽未标“悼亡”而词情实为悼念亡妇卢氏、怀旧伤逝的,有三四十首,这类悼亡词的写作时间,几乎涵盖了其后半生,可见悲痛之深。
性德用词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尚无出其右者。
浅谈纳兰词
浅谈纳兰词前人论词时曾说道:“主情之词,贵得其真。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说到“真纯”,不能不提纳兰性德之词。
我国古代的词始兴于隋,经唐、五代,至宋代达于鼎盛,到元明时,小说、戏曲成为文学代表,词道衰微,词作庸繁平淡,直至清朝,文坛涌现出了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杰出词人,词学方出现中兴气象。
其中,尤以纳兰性德的词令最为深婉、真纯,一扫元明以来浮艳颓靡之风,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一股生气活力。
纳兰主张:“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
”正如王国维赞叹的那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情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的魅力在于“情真”,然而整部《纳兰词》所蕴含的凄美,却又令人不解:纳兰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宰相,其本人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一等侍卫,深得皇帝宠信隆遇——试问,以他这样的身世、地位,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怎么竟吟出了那么多凄清断肠的愁曲呢?莫非是应了辛弃疾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要了解纳兰词的真纯,就必须揭开纳兰性德的“哀戚之谜”。
不妨先举一首他的《长相思》为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理,跟随天子出巡,那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光宗耀祖之事,纳兰竟却只感到懊恼苦闷!更无奈的是,他既然厌倦这种生活,却又改变不得,实在是一个极大的矛盾。
事实上,纳兰的一生,正是处于许许多多的矛盾之中,诸般矛盾汇集一身,形成了他解不开的愁怨。
最令他刻骨铭心的是他的缱绻深情与无奈分手、生离死别之间的矛盾。
相传,纳兰有一令他钟情的才貌双全的表妹,与他情趣相投,并曾有婚约,不幸的是,那女子后来被选入宫中。
有缘无份,有情人被拆散,这创痛太深太重了,实是永远的隐恨。
尽管有过“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台城路·上元》)的凄伤往事,他的婚姻总算是幸运的,他娶了一位娇柔多情的美丽妻子,两人情浓款款,幸福温馨。
纳兰容若文献综述
纳兰——不只是爱情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1)摘要: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著名词人。
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引言:“一生恰如三月花。
”(2)是安意如对他的评价,但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许多人知道他不过是因为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罢了,但正是因为这句词,使许多人认为纳兰词中只有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词,认为爱情构成了他短暂的一生,但我认为:纳兰,不只是爱情。
主题:对于纳兰的评价,古今向来褒贬不一,争论至今未平。
比如罗慕华认为纳兰的作品“女性化”严重,缺乏阳刚之气。
而王国维却称赞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3)称赞的就是纳兰在边塞词上的造诣。
在纳兰性德的600多首词中,边塞词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值得一提。
既描绘了边塞雄浑郁勃之美,又刻画了塞外的苍凉凄清。
他以真挚的感情把建功立业的雄心与对现实中待卫生活的厌倦、爱国忧民的心怀与伤离念远的思愁、吊古伤今的喟叹与民族和睦的祝愿溶入词中,既体现了其进步的历史观和民族观,也可以使人体会出其中包含的无限幽怨和无尽伤感。
我认为如果纳兰真的是一个“女性化”的词人是写不出“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这样雄浑壮阔的词句的。
可见,征战沙场也是纳兰的人生理想之一。
他一生的挚友顾贞观是这样评价他的:“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
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纳兰的词作中充满了愁绪,其中虽有关于爱情的,但更多的确实关于自己身世的愁绪,比如:“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关于纳兰词赏析
关于纳兰词赏析1. 纳兰词啊,那可真是情感的宝藏!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比如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哇,那把初次相遇的美好描绘得多么细腻呀,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其中了,难道不是吗?2. 你们知道纳兰词的魅力在哪吗?那真的是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一样迷人!像“当时只道是寻常”,简单几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惆怅和怀念,是不是很神奇?3. 纳兰词真的绝了呀!好比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像“我是人间惆怅客”,这是多么直白又深刻地表达出内心的哀愁啊,大家不觉得吗?4. 哎呀呀,纳兰词赏析起来可有意思啦!就如同在和一位智者对话。
比如“山一程,水一程”,把旅途的艰辛和遥远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感觉太妙了!5. 纳兰词啊,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怜呢!仿佛是一片柔软的云朵。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其中的哀怨简直要溢出来了,不是吗?6. 大家快来看看纳兰词呀!那简直是心灵的慰藉呢,像冬日里的暖阳。
“一生一代一双人”,哇,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都在这一句里了,真让人感动!7. 纳兰词真的好有魔力呀!如同一个神秘的宝盒。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时间的感慨和深情,是不是让你也心头一动呢?8. 哇塞,纳兰词赏析起来真是停不下来!好像是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谁念西风独自凉”,那种孤独感太强烈了,难道你们没有感受到吗?9. 纳兰词真的是文学中的瑰宝呀!恰似那璀璨的星星。
“而今才道当时错”,这后悔的情绪是多么真实,让人也跟着叹息呀!10. 纳兰词啊,那是情感的盛宴!就像一场绚烂的烟花。
“肠断月明红豆蔻”,这般凄美的意境,是不是让你也沉醉其中了呢?我的观点结论:纳兰词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赏析它的人,真的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纳兰的忧郁_作文1100字_高三议论文作文_
纳兰的忧郁夜深人静,窗外灯宇消残,整个城市包裹于暮色之下,世界仿佛归于最初的平和。
为自己沏一杯龙井,看着玻璃杯中茶叶的欲卷欲舒,望着杯中水逐渐变为诱人的琥珀色,嗅着带有暖暖温存的茶香,用心去体会暮色四合之中这久违的轻松。
我并不迷恋喝茶,但却迷恋这沸水与茶叶的纠缠;就像我不懂中国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却惟独钟情于纳兰的百转柔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能吟出这种惆怅的纳兰容若,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刻骨铭心?总是固执的认为纳兰就是“空腹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写照,他出身显贵,是康熙近侍,有着惊人眼目的才情,有美貌聪颖的佳人。
然而上苍终是嫉妒才子佳人的,纳兰一生感情受挫,但曲折的感情造就了纳兰哀感凄艳、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简短的十四字道出的是怎样的一种凄婉迷离?每次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时,总要释卷。
初见,在我看来是世间最美好的。
它是所有故事的开端,也是所有悬念的开端。
纵使这故事并非我们一开始所期待的,或者这悬念是多么不尽人意,但初见的美好仍会被我们安稳的安置于心底最隐秘的角落。
品纳兰的词,总是感觉与他千里犹面;而有时那一词一阕,却仿佛咫尺画堂深似海。
我们终是读不尽纳兰的忧郁,那刻在他骨子里的怅惘。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无奈的口气。
有人说:时间仍在,是我们飞逝。
从初见到成为挚友,终是敌不过时间与空间的屏障,彼此的心一点点远离,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相隔千里。
这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体会的情感,无法完美表达的意念,却被纳兰轻轻点破,荡起心中涟漪一片……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可那些曾以为会终生不忘的友谊就在我们念念不忘中被我们忘记了,这是怎样的一种荒谬。
纳兰一如既往的神秘,我承认我读不懂他,但我愿意接近他,体会他的才情与忧郁。
每个人心中都藏有忧郁,只是纳兰把这种忧郁无限扩大,但他每一分忧郁的背后都有着缜密强大的思考。
纳兰容若研究综述
纳兰容若研究综述摘要:纳兰容若(1655-1685),满洲人,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有“满清第一词人”、“国初第一词手”之称,王国维更是赞其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饮水词》,再有后人在他原有诗词基础上进行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纳兰容若秉性多情,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其词哀感顽艳、真切自然、清新隽永、触动人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词风具有极大的兼容性、自成一派,对纳兰容若及纳兰词的研究成为了当今诗词研究的一大热潮。
本文从纳兰容若的思想、词作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出发,对纳兰词进行了研究与简析。
关键词:人物思想词作内容艺术风格一、关于纳兰容若的思想纳兰容若生长在裘马轻肥、钟鼎鸣食之家,父亲明珠位居宰辅,显要当朝,纳兰自己则身为皇帝的一等侍卫,“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
与其尊荣享乐,无所不备的贵族生活相对照,其词给人的感觉却是另一番情景:情调凄凉哀婉,气氛悲郁怆恻,字里行间充满怨恨幽愤、徒唤奈何之情态。
对于纳兰容若的这种思想矛盾的成因,历来著家说法不一:杨芳灿《纳兰词序》认为:“先生貂珥朱轮,生长华朊,其词则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
盖其三生慧业,不耐浮尘,寄思无端,抑郁不释,韵淡疑仙,思幽近鬼。
年之不永,即兆于斯。
”;吴绮《纳兰词原序》认为纳兰容若“资本神仙,虽无妨于富贵,而身游廊庙,恒自托于江湖”,“才由骨俊,疑前身或是青莲,思自胎深,想竞体俱成红豆也”;金梁外史识《饮水词》则说:“或言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
”以上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近现代研究者对其原因的解释大致有以下几种:1、家世家史使然。
纳兰的高祖及其部落曾惨遭努而哈赤的屠杀,这种烙印深深铭刻在纳兰的思想里,成为一种不敢明言的隐痛。
其父则权倾当朝,炽手可热,又纳贿擅权,结党营私,纳兰为全家的安全担心而忧郁。
浅析造就纳兰词伤感的原因
浅析造就纳兰词伤感的原因纳兰词,作为清代文学的璀璨瑰宝,以其独特的伤感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造就纳兰词伤感的原因。
纳兰性德的身世背景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纳兰性德为满洲正黄旗人,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
然而,他内心却时常感到孤独和忧郁,这种情绪直接反映在他的词作中。
纳兰性德的早逝对其词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他年仅三十一岁便因病离世,早逝的阴影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死、命运的思考和哀怨。
纳兰性德的恋爱经历也为他的词作增色不少。
他生命中的几位女性,包括表妹、妻子和爱妾,都给予了他深重的情感体验。
然而,这些爱情的经历却充满了曲折与不幸,为他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遗憾。
从时代背景来看,纳兰性德所处的清代社会正值动荡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和感伤,无疑是对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纳兰词的伤感情感源自多方面因素。
他的身世背景、早逝的阴影、恋爱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共同塑造了他词作中独特的伤感情调。
然而,正是这种伤感之美,使得纳兰词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地位,让人们对纳兰性德的才情与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慨。
在阅读纳兰词时,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词句,更能体会到一个时代的沉浮和一位才子对世事的无奈与感伤。
李煜和纳兰性德是两位杰出的词人,分别代表了五代和清初的文学成就。
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词作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从李煜和纳兰性德的生平、词作特点、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他们的相关性。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他的词作多表现宫廷生活和男女情感,以情景交融、意象深远而著称。
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清新自然,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使词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煜的词作意境深远,注重对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纳兰性德的词作多表现边塞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与李煜的宫廷生活和男女情感有所不同。
浅析纳兰词的题材内容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纳兰词的题材内容严雪珂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创作虽然没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也不像沉湎故国情殇的李煜和吟唱绣阁青楼的晏几道,但是给我们展现了以他为中心的个人世界和感人肺腑的情感,饱含了一个贵族青年的真情实感。
在纳兰波澜不惊的人生经历中,他也只扮演过贵族公子和皇宫侍卫两个角色而已。
他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内容只能是对情感生活的无限感慨和官场经历的抒发不满,虽局限于此,但纳兰却在自己的一方净土里绽放光芒,多姿多彩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
他的词作充盈着对已故妻子的追忆和缅怀,对男女之间爱情的赞美,对边塞风光的细致描写,对江南美景的流连……这些都彰显了纳兰词的丰富内容,对于拓宽清词的题材,做出较大贡献。
关键词:国初第一词人;悼亡词;边塞词;江南词作者简介:严雪珂(1994-)女,江苏南京,硕士,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71-02一、凄苦的悼亡词纳兰笔下的文字总带着一股凄美哀伤的感情基调,直抵人心,令世人为之动容。
终其一生,他都在追求爱情和自由上的灵魂救赎。
纳兰的悼亡词展示出了他对生命的悲情苦叹和无奈反抗。
在纳兰早期的作品中,大多彰显的是一位斗志昂扬的青春少年,自从发妻卢氏难产而亡之后,词作的风格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纳兰创作的高峰期就源于此。
23岁至31岁这7年时间里,几乎无词不泪、无泪不词。
对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来说,这样的生活经历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往昔幸福的夫妻生活都成往事,温馨的爱情港湾也被摧毁。
被钱仲联断定为悼亡之作的四首《蝶恋花》,其一中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天上月自指亡妻,梦中与妻子相见,她身穿淡装素服,拉着纳兰的手只是哭,在离别之际说道:“衔恨愿为天上月”与“年年犹得向郎圆。
”妻子并不会作诗,纳兰借妻子之口表达了对亡妻的追思,以“天上月”入词,表示哀悼。
略论纳兰性德词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略论纳兰性德词毕业论文(设计)略论纳兰性德词论文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生长在裘马清肥、钟鼎鸣食之家,自小锦衣玉食,甚至连家破人亡也是在他辞世以后才发生,他的一生有显赫高贵的家世、惊人的才气、刻骨铭心的初恋情人、美丽聪慧的红颜知己、贤惠大度的妻子,婉转温存的妾室,他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
其中,词作尤为出色。
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
他的词作从写作题材的角度有“爱情篇”“友情篇”“杂感篇”等类别。
本文从生平经历、爱情史、词作艺术风格等分别系统研究这几类词作。
关键词:纳兰性德爱情篇友情篇杂感篇塞上篇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他的词作品数量多,风格独特(凄美动人)其父明珠曾是清廷大员,其家族为清朝贵族,故纳兰性德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纳兰性德从小学习骑马射箭、和武术;同时也由名师指导学习汉族文化,并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晚清著名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代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
他生前其刻本就出现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词作大致分为爱情篇、友情篇、杂感篇,另外还根据他一生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经历——随驾出行专门分出了“塞上作品”这一类别。
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
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 2011 届) 毕业论文题目: 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姓名: 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年月日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月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月日目录摘要 (1)引言 (2)一、纳兰性德早期爱情词 (4)(一)与卢氏相识之前的作品 (4)(二)与卢氏相识之后的作品 (5)(三)小结 (7)二、纳兰性德晚期爱情词 (7)(一)妻子卢氏去世后前三年的作品 (8)(二)妻子卢氏去世后四到六年的作品 (9)(二)纳兰性德生命最后两年的作品 (11)(三)小结……………………………………………………………………………12结束语.......................................................................................... 12注释 (13)参考文献.............................................................................................13致谢 (14)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摘要: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的词作家,其词风格哀感婉约,充满着人生感悟,对后世影“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响巨大,被“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为: 。
纳兰性德-词坛“惆怅客”
纳兰性德:词坛“惆怅客”纳兰性德:词坛“惆怅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纳兰性德:词坛“惆怅客”一首脍炙人口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是纳兰性德模仿古人的决绝词,他说:“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保持在刚刚认识那样该多好,这样就不会有令人伤心的事情发生了。
不知变的是人,还是心……”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学纳兰词,我们要考虑到他的民族身份,他是满族人,却在汉人“逞强”的词坛上据有重要位置,可见当时民族融合的领域扩展到了文学的地界。
纳兰容若生在清朝顺治年间,鼎鼎大名的重臣纳兰明珠府上,原名成德,曾经为了避太子的讳,改成了性德。
自小,纳兰性德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能文能武,18岁考中举人,22岁就被赐予进士,在御前做康熙的贴身侍卫。
随后,他又在内阁学士徐乾学的指导下继续治学,使他这个满族的贵族后裔对汉学颇有心得。
王国维先生曾评价纳兰“未染汉人习气”,他文风清澈,感情炽烈而放达,与汉人的含蓄委婉不同。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他广交汉人文士,而且对待友人极其真挚又不求回报。
当时的青年才俊顾贞观、严绳孙等都与他交好。
纳兰一首脍炙人口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是他模仿古人的决绝词,写给知己顾贞观的:“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保持在刚刚认识那样该多好,这样就不会有令人伤心的事情发生了。
不知变的是人,还是心?早先许下的海誓山盟,不过是过眼云烟。
”纳兰的词总是这样的清简,没有小巷里弄式的拐弯抹角,字字戳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俗白的句子,也就只有他敢放在开篇,所有的感情倾注而下,在字里行间横冲直撞。
这样一个纳兰,人如其词,对待友情和爱情几无保留,敞开胸怀与君同行。
他的朋友姜宸英,一度被卷入科场案中,性德作《金缕曲?慰西溟》相赠(西溟是姜宸英的字)。
全词紧扣一“慰”字,对友人的境况表示同情。
品-纳兰容若 对纳兰词的研究
个人研究过程综述:在本此活动中,我们怀着对纳兰词的热情对纳兰容若及其一生展开了研究,在钦服于他的人格美丽的同时,也在纳兰词的凄婉哀啭里回到了那个时代,繁华似锦,陌上花开。
活动刚开始,我们分配好了任务,有些组员对纳兰词不太了解,便由其他组员带领着借书,阅读,交流,认真讨论交流,一点一点走进一个传奇人物的迷离一生。
组员们接触的书也各有不同,有组员看白落梅的《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她凭一支素比,写尽秋水文章,百态人生。
还有梦江南的《一生一代一双人》,取自纳兰词中一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当初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顿觉一阵兰草之清风拂来,也应了他那句“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带动,班上掀起了一股纳兰热潮,一次课前演讲中,以为同学讲到:“纳兰容若这一生专一而多情,只爱过三个女人”,这句话虽引起同学们的笑声,但确实道尽了我们研究的精髓,纳兰这个人,我们并不关注他写词的技巧,不时有感而发,随兴之作,也是千古美谈,千古名句,这技巧当然毋庸置疑,象征,借代,虚实结合,动静,堪比南唐后主,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是对容若赞不绝口的。
所以我们并不想太深究这词的技巧,毕竟这还是可“工”的,而那纳兰词中的“性情”,却是浑然天成,取决于他人的灵魂,就算再学究的词学家也无法真正描绘出这缘由来。
所以,研究纳兰容若,还不如在他唯美动人的情感经历中看到一个风流才子的灵魂。
渐渐的当所有人真心对纳兰这个人感到敬畏甚至真爱时,同学们也越来越觉得这月影下的人儿可望不可即了,纳兰就像站在远方历史的幽暗处,后人总想解开面纱,却总是不得其正解。
所以,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对其了解不深入也是自然。
个人研究小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纳兰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纳兰性德,后改名纳兰容若,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以至于后人喜爱如斯。
古人评古之伤心之人,唯秦观与小山也,但纳兰作为中国词史在清朝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哀婉已尽,到了哀而不伤的境界,却是悲痛至极,已经脱离了伤心之人。
纳兰词“凄婉”词风形成的原因综述
纳兰词“凄婉”词风形成的原因综述前言:纳兰性德,原名承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足著名词人,为满族正黄旗,其著为《饮水词》,后多称作《纳兰词》。
他的作品得南唐二主之遗,婉丽凄清,无论写景或言情,都有其所独有的一份敏锐真切的感受,少有豪迈气概。
自八十年代以来,“纳兰热”在清词学界持续升温,关于纳兰词风格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纳兰在尊贵的社会地位的平坦的仕途之路之下,却写出如此凄婉色调的作品,这成为一个许多学者和专家研究的热点。
纳兰性德身在官廷宅门之中,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豪门子弟,从小衣食无忧,未尝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因此其作品中的“凄婉”并非来自生活的不易。
经统计,纳兰的词中“愁”字出现了90次,“泪”字出现了65次,“恨”字出现35,可见他对自己的人生是多么无奈,对于这种生活的优越和作品的“凄婉”的矛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阐述:一、爱情路的坎坷。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诗人的创作总是与他的生活道路密切联系着。
翻阅纳兰的词作,会发现很多悼亡词,闺中哀怨词。
纳兰与表妹从小青梅竹马,但表妹被选入宫后,这段感情也变随之怅然结束,让纳兰十分痛惜。
纳兰在二十岁时娶得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二人成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留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在而立之年,纳兰曾与江南才女沈宛相爱,但因为家庭原因,这段爱情仅仅几个月便无果而终,也令纳兰十分惋惜。
这些坎坷的爱情经历在纳兰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也是其风格凄婉的原因之一。
二、家族史的关系。
如果单纯把感伤原因归之于个人生活的解释,我们认为是不全面的,它忽视了词人对填词要用比兴寄托的一贯主张。
纳兰的作品凄婉风格也是对家族史的一个折射。
纳兰的高祖曾遭到努尔哈赤的血腥屠杀,虽然如此,纳兰家族仍然誓死为爱新觉罗家族效忠,家族的耻辱就成了不能明言的隐痛,这种痛也是深刻影响着纳兰性德的,在他内心极不情愿为康熙帝效力,但却不得不日日夜夜跟随康熙帝。
我是人间惆怅客_纳兰性德词中的情感探析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成就卓著的词人。
王国维赞颂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在他生前,他的词集《饮水集》刻印本出现后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1]。
他的词清新真挚,而且善于用白描手法抒情。
纳兰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况周颐《蕙风词话》),他的词主要可以分为爱情、悼亡、友情、咏物、边塞等方面,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下面,就从他所作各种类型的词来走入他的情感世界。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情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的爱情词是独树一帜的,是纳兰词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其全部词中的精华。
正如词人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他向往“初见”时朦胧的美好情感永在,感慨人生无常和爱情无常,他以至真的感情对爱情进行了诠释,营造了爱情以及由爱情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创造出千丝万缕愁情叠加的复杂的情感意境。
在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中,有清新可喜的亮色,如《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勾画了闺中少女怀春又羞怯的形象,轻灵活泼,形神俱佳;有描写初遇时旖旎的心情,如《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极为精巧雅致,细细读来如观仕女图般,字虽简练,情却绵密。
而“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从一开始纯用白描,层层深入,直至结句的一咏三叹,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和思念之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
词人多角度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兴缘情移,景为情设,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对象的多样性,使得抒情方式多姿多彩,创作内容也多种多样。
纳兰性德诗词研究-(1)资料
纳兰性德诗词研究-(1)文献检索论文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新闻学学生年级:1 0学生姓名:蔡秋茗陈绮婷刘颖莹钟颖婷学生学号:10105031002 1010503100610105031030 10105031067 授课教师:闻祥花二○一一年十二月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摘要纳兰性德,一个迷一般的男子,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
其中,词作尤为出色。
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
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本文从生平经历、爱情史、词作艺术风格和与李煜词的对比来一一解读纳兰性德的诗词。
关键词:纳兰性德,历史背景,爱情,艺术风格,李煜词前言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在北京诞生了一位词坛巨擘,这位才华横逸的大词人就是可与陈维崧、朱彝尊等辈颉颃的清代初期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性德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允礽讳遂改性德。
字容若,小字成哥,号楞伽山人。
性德的先祖原是蒙古人,姓上默特,后灭纳兰部,占其领地遂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自明初内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
其父为纳兰明珠,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为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
其母为觉罗氏,一品夫人。
娶妻卢氏,赠淑人,为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先卒。
继室官氏,赠淑人。
后娶妾沈宛。
有二子一女。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他一袭白色缎子丝袍,内衫绣着贵气淡色的月季纹饰花边,墨黑的头发被羊脂玉发簪挽起,腰系玄纹白玉腰带,脚踏白鹿雍皮靴,浑身散发着一股异于兰麝木香的檀香味。
他手执一卷书,漠漠地在庭院踯躅徘徊。
他不食人间烟火,似九天垂云而下的仙者,以高贵清逸,非凡脱俗,名垂人间。
纳兰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心思细腻,能诗擅词,尤工小令。
出身显贵,仕途昌盛,“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在繁花似锦的词坛里却瞩目璀璨。
从纳兰词魅力看千古伤心词人之惆怅情怀权威资料
从纳兰词魅力看千古伤心词人之惆怅情怀摘要:纳兰性德是清初影响最大的词人之一,他的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不事雕琢,但却始终有一种哀郁凄婉之气息流淌其间,并且贯穿于他的全部词作,不禁给人以一种惆怅伤心之感,令人无法卒读。
本文试结合纳兰词独具一格的魅力来分析纳兰性德这一千古伤心词人的惆怅情怀。
关键词:真情自然追忆伤心惆怅纳兰性德,字容若,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并称“京华三绝”,是清初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一生词作有三百多首,合为《饮水集》,在中国词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纳兰逝世后,其好友徐乾学在回忆他时说:“所刻饮水,侧帽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
”[1]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说:“家家争唱饮水词”[2],可见纳兰词在当时流传之广。
纳兰词之所以驰骋词坛350多年,大概是因为其词中散发出一种别样之魅力,经久不衰,愈久弥香,而这魅力又蕴含着一种惆怅的情怀,使人读之,亦有惆怅之感。
纳兰性德生于官宦之家,为当朝宰相明珠之子,颇得康熙赏识,可这位相门翩翩佳公子,却有着落落狂生般的江湖之气。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是纳兰心底最真实的写照,他持伤心之翰书其惆怅之词,让后人皆被其词的魅力所感染,纳兰词的独特魅力彰显出了他的惆怅情怀,而他的惆怅情怀又使词作的魅力更为突出,可谓相得益彰。
纳兰词的魅力大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真情纳兰词之所以能打动人,具有不朽之魅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词处处流露出一种真性情,而这种真性情就恰恰源自于他内心的真情实感。
他用自己的一套真情理论作诗填词,以抒发其难以抑制的惆怅之情。
(一)纳兰的真情词论关于纳兰的诗词创作理论大多都收录在《通志堂集》中,纳兰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诗:“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昌黎逞才,子瞻逞学,便与性情隔绝。
”[3]又兼论诗词曲:“曲起而词废,词起而诗废,唐体起而古诗废。
作诗欲以言情耳,生乎今之世,近体足以言情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烟花中的惆怅——纳兰词研究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或争论焦点)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
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纳兰性德自幼聪慧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并以词人为后世所闻。
”【1】纳兰性德的著述十分富有,现存《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四卷,经解序跋三卷,序、记、书一卷,杂文一卷,《渌水亭杂识》四卷。
除此之外,他还编刻过《大易集义粹言》、《词元正韵》、《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
其所在的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他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后被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
(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
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
)次年(康熙二十四年)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婉约派,始于南宋时期的词流派。
徐师曾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2]婉约词派的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婉约词派其代表为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
而纳兰容若的词风,则和李煜一脉相承。
梁启超曾品纳兰性德词:“纳兰小词,直追后主。
”李煜作为婉约派“愁宗”的代表,其作品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昔日的豪华生活,手足情深、儿女情长,都一去不返,但他不能忘掉,于是留念之余发出“人生愁恨何能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
环境和身份的剧变,极为深刻的影响了李煜的思想和性格,他悔恨、怨痛、挣扎。
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愁宗”但哪里是这时他的内心才产生矛盾呢!走进李煜的时代,南唐小国的声乐酒舞只是对强大外患的一种避缩。
其实,从李煜出生那刻起,他的禀赋就注定了他是一个矛盾的人。
他好像一团热焰,夹带着天然的才情来到世界。
我们从他的词作中很能感受这种热情奔放:他伤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他怀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还有那句“别时容易见时难”更是于无限叹息中透露出无法抑制的悲哀,奏出悲剧式的尾声。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昏庸无能的小皇帝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这句话正表明了纳兰容若词作婉丽凄清的词风。
关于纳兰性德的词风争论主要集中在其词风由来及其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
其中尤以词风形成原因之争最为激烈。
大致可分为:盛世与权贵长生的矛盾、生活中的矛盾、出生的矛盾、儒家积极入世观与消极宿命观之间的矛盾。
盛世与权贵长生的矛盾者认为词人生活在清王朝兴起的盛世,战争刚刚停止,生活刚刚起步,社会也刚刚平稳。
作为随新社会诞生而发达的纳兰家族长子,自然感到这个社会巨变给他带来的影响。
纵观纳兰性德一生的处世为人,正直友善是其品格的主调,仗义、敢为是其为友的风格,勤勉、认真是其做事的准则,“积极入世”又是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写照。
然而,生活在权利最高圈子周围的人,是最易感到政治虚假、残酷的人。
词人没有被这种现实所麻痹,依然保持着正直、仗义、认真是极其难得的。
可是,作为十分敏感的词人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这是词人内心矛盾、痛苦的由来之一。
生活中的矛盾者认为当时巨变之后的社会一切从零开始,人们期待着美好社会的降临。
而作为清王朝新贵的纳兰性德,更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的抱负。
如之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
而最后却没有进入翰林院,反而做了康熙帝的侍卫,成为了高级奴仆。
这离词人“未得长无所谓。
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
”(《金缕曲·未得长无所谓》)希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相去多远啊!虽然词人是一个勤于王事,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满怀抱负的有为青年。
却一直不能离开“站岗放哨”的侍卫之职。
这种自立独特的品质,在清王朝的统治阶层无人赏识。
也许他的文采耽误了自己;也许他的出生也无形的阻挡了他的仕途。
这也是他内心矛盾、悲苦的来源之一。
出生的矛盾者认为,纳兰性德家族精力了由降族到望族的过程,所以养成谨小慎微的习惯,在其父亲权倾朝野后,又会有许多的官场习气影响纳兰性德的成长。
康熙初年,就有明珠和索额图的两派之争。
明珠可说是八面玲珑,他擅长揣摩皇帝的意图,甚得皇帝所好。
在解决三藩后,明珠居功自傲,开始“擅政”,“异己者以阴谋陷之”,其同党皆“援引致高位”,与索派“互植党倾轧”。
对于明珠的这些恶迹,纳兰性德这位敏感的词人能没有所察觉吗?称为“料事屡中”而且“性至孝”的纳兰性德,了解到父亲明珠的不法行为和朝野对他的异议,他内心能没有矛盾、悲苦的产生吗?果然,在词人英年早逝后仅仅三年,明珠即被罢相。
儒家积极人世观与消极宿命观的矛者认为。
积极人世,有所作为是词人的抱负,这在满民族新夺天下的气象下,满族文化无疑会对词人有所影响。
但词人也深受汉家儒学的深深影响。
韩美在议论性德时说:“于往古治乱、政治沿革兴坏、民情苦乐、吏治清浊、人才风俗,盛衰消长之际,能指数其所以然。
”说明词人很了解时政,关怀国事。
清王朝毕竟是新兴的王朝,康熙大帝毕竟是有所作为的一代明君。
词人在平叛三落时几欲“慷慨欲请缨”(《拟古四十首》之三十七)。
词人早年在名师指点下,编撰完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后,又把搜读经史中的见闻等纪录整理成四卷的《绿水亭杂记》,其中有天文、地理、历史、历算、佛学,音乐、文学及考证等方面的知识。
词人的词中也有满怀豪情的词咏,虽然依旧那么的悲凉、清凄。
如: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
偷塞重来冰雪里,冷入翼丝吹老。
牧马长晰,征茄乱动,并入愁怀抱。
定知今夕,庚即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
何万方况文园恨悴后,非复酒沪风调。
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烧。
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百字令·宿汉儿村》这均说明词人并不消极面对人生,也不恃才自傲,更不混事盗名。
可是,词人词中又常常有一种虚无、宿命的悲哀。
这又是词人内心矛盾的表现之一。
宿命是人对未来不可预知而产生的一种消极避世的心绪,也可能是一种对未来的先知,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凉。
今日“人”也许会解释一切。
而纳兰性德绝对不是超人,他的聪颖,他的智慧,他的悟性也许让他感到了什么,却又说不清、道不明。
一切好像均被事先安排好了,人力似乎不可改变。
词人写到“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南歌子·古戍)他在《太常引·自题小照》中写到:“西风乍起峭寒声,惊雁避移营。
千里慕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
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在《拟古》中,词人的那种无可奈何,那种虚无渺小的无助之情跃然纸上:“白云本无心,卷舒南山欺。
遥峰如梦中,孤影相与还。
忽然间高霞,霏霏欲成烟。
风花落不已,流辉转可怜。
皎洁自多愁,况复对下弦。
”词人的宿命观可见一斑。
这均造就了词人词风的婉丽凄清、哀感顽艳。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文坛享有盛誉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 也以“纳兰词”而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拉类型的词创作中,尤以其婉约词成就最高,也倍受后世批评家关注。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纳兰性德堪称清代词人第一,他的地位要超过当时影响颇大的陈维崧和朱彝尊。
如钱基博说:“论清初词家,当推成德为一把手,朱、陈犹不得为上。
”【4】胡云翼说:“性德在清词人中为别树一帜者,其所作词不甚依格律,不重视模拟,不喜用古典,而以俚语写自己情思,纯发乎天籁,语意浑然,像这样的词家,宋以后一人而已。
”【5】罗芳洲也说:“清代是词的复兴时代,也就是词的复古时代,其间能不傍古人,自出机杼者,惟纳兰性德一人而已。
”【6】赵景深《中国文学史新编》还把纳兰性德作为清代第一位词人来论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不但以纳兰性德为清词之首,而且称其为“清代词人之冠”。
王亮还认为在清代能真追宋人者,惟纳兰性德一人,纳兰性德可称之为清代二百余年第一大词人【7】。
而关于纳兰性德婉约词研究主要集中在描写水、荷的山水词和吊念亡妻的悼亡诗。
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山水词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
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
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
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
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
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
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