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 (1)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即不是本地物种)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经济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是动植物、微生物、细菌或真菌等。
生物入侵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意外引入的,比如船只或飞机上的害虫,也可能是有意引入的,比如园艺品种或宠物。
这些入侵物种会迅速繁殖、扩散并占领当地的生态资源,从而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每年因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数百亿美元。
在澳大利亚,入侵的外来物种已经占据了大约40%的哺乳动物和约30%的鸟类,在夏威夷,外来植物已摧毁了大部分的当地植被,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影响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入侵物种可能会与当地的物种发生竞争,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者被淘汰。
入侵物种可能会传播疾病,对当地的大型动物、植物或微生物造成影响。
入侵物种还可能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外,生物入侵也对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外来物种可能危害到农作物、影响水资源利用、干扰渔业等。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每年都是数以万亿美元,而生物入侵给生态系统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其价值大大减少。
面对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监管和控制入境物种的监管力度是非常关键的。
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入境检疫机构,并严格监管进出口的动植物。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防控也是必要的。
在许多国家,专门成立了入侵物种监测中心,负责对外来物种进行监测和评估。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并扩散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控制因素,因此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增加数量,导致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通常是由人类意外或故意引入的物种引起的,也可因气候变化、全球化交易等因素而发生。
生物入侵的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入侵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时,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扰人类生活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认识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
在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生物入侵的途径、影响、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以全面了解这一全球性问题。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过程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外来物种不断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已超过4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2. 生物入侵区域扩展迅速:生物入侵不仅发生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发生在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入侵的区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一旦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捕食、疾病等不利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生物入侵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或本地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繁殖、扩散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以及防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几乎在所有生物圈中都有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超过6000种,每年新的入侵物种出现数量约为10种。
入侵物种主要通过航空和海运等方式进入新的地域,如河流、湖泊、陆地和海洋等,迅速繁殖并形成种群。
一些具有强适应性和生殖能力的物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入侵物种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压制当地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一些入侵物种还会直接捕食当地物种,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进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2.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
入侵物种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杂草类入侵物种会竞争水分、养分和光照,对本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
3. 经济损失。
入侵物种会危害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经济产业。
一些入侵物种会侵害农作物、果树和花卉等农业植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还有些入侵物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影响当地渔业的发展。
4. 健康风险。
一些入侵物种会传播疾病和寄生虫,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
寄生蜱会传播莱姆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生物入侵的防治为了减少和控制生物入侵的危害,需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和管理。
1. 监测和风险评估。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早期预警能够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出现,并评估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
2. 加强立法和执法。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入侵物种的非法引入和传播。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摘要:我国是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广泛,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也很大。
因此对外来生物入侵作一次深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讲述了目前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些情况,并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出对生物入侵的一些防控策略。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现状防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和交通条件改善,不同地域的人类、物资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为生物入侵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加剧了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当今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地遭受过外来生物的侵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交流的加快,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外来生物入侵也成为我国的一个频繁的现象。
要了解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首先,我们须要了解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的定义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现象。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况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南北跨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外来入侵生物427种。
其中植物244种(包括水生植物18种、陆生226种),入侵动物128种(害虫83种、其他动物55种),病原生物55种(真菌30种、细菌6种、病毒和类病毒10种、线虫9种)。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超过百余种。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生物灾害频繁爆发,成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形势(一)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严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多元化进程,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不断传人并迅速扩散。
人侵我国的危险性农业有害生物已超过400种,其中造成较大危害的100余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已发现50余种。
近年来人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出种类增多、频率加快、蔓延加速、危害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只有1种,80年代达到2种,90年代增加到10种,近5年新发现18种。
稻水象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河北唐山市的局部地区扩散到10多个省(市);原来仅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生的苹果蠹蛾,现已越过千里戈壁滩到达甘肃酒泉,并以每年40—50公里的速度向陕西等苹果优势区逼进;原来仅在福建省厦门市局部地区发生的橘小实蝇,目前已在福建、广东等地大面积严重发生,并正在快速向其他水果优势产区扩散;马铃薯甲虫从欧洲传人新疆后,现正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甘肃和内蒙古扩散;小麦赤霉病原来只在长江流域小麦产区发生,现已扩散到中原和华北小麦产区;近年传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部分地区的红火蚁,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影响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
美洲斑潜蝇自入侵后不到10年间,就已遍布全国,严重危害百余种农作物,受害面积130万公顷。
B型烟粉虱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现已扩散到全国各地,对蔬菜、烟草、棉花等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危险性外来有害物种往往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突发性的人侵与掠夺特性,一旦入侵,极难控制。
外来有害生物的人侵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极大地破坏本土生物资源并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危及本地物种生存并导致土著种消失与灭绝,而且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生物入侵机理及其防治

生物入侵机理及其防治一、引言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物种通过人类活动或自然扩散逐渐扩大了其分布范围,导致了对本土物种的竞争、掠夺和破坏,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因此,了解生物入侵机理及其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二、生物入侵机理1、引入机制生物入侵的引入机制主要包括人为引入和自然扩散两种方式。
人为引入是指人类通过运输、贸易和旅游等活动,将异地物种带入到新的地方;自然扩散是指物种自然扩张其分布范围或向新的地理区域迁移。
2、适应性机制生物入侵的适应性机制包括快速繁殖、适应性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
快速繁殖是指引入物种具有在新环境中快速扩张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新领域;适应性进化是指物种在新环境中快速进化,以适应新环境的条件;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指引入物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并能够利用新环境中的资源。
3、竞争机制生物入侵的竞争机制主要表现在物种对本土物种的掠夺、竞争和破坏。
掠夺是指异地物种对本土物种进行捕食和伤害;竞争是指异地物种和本土物种对栖息地、食物和资源进行争夺;破坏是指异地物种破坏本土物种的生产力和生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生物入侵防治方法1、监控和早期预警监控和早期预警是提前发现和预测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采用监控设施、人工巡查、气象预报等手段,监测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并进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物理、机械和化学防治物理、机械和化学防治是生物入侵的常用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屏障、隔离和物理削弱等手段,防止异地物种的扩散;机械防治是通过人力和机械设备,大量清除的异地物种,包括手摘、手拉、人工鱼网等;化学防治是通过施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对异地物种进行防治。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本土或异地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来控制或灭绝异地物种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引进天敌、寄生虫、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控制异地物种的繁殖和扩散。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种群由原先的分布区域移入并在新的分布区域形成自主繁殖的一种现象。
随着人类的活动和生物全球化,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难题。
生物入侵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据统计,全球超过10万种生物物种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入侵了不同国家和地区。
而我国已有近3000种外来入侵物种,占全部物种的10%左右。
其中,部分物种对我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
1. 竞争优势:入侵物种因为缺乏天敌和天然的控制手段,在新环境中往往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突出的优势。
它们可以迅速占领新的生境,与原有物种发生竞争,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地方生物多样性。
2. 肆虐繁殖:入侵物种在新生境中往往没有和天敌和天然疾病抗争的竞争压力,因此生殖能力往往比较强,在新环境中肆虐繁殖,造成对当地原有动植物的深远影响。
3. 经济损失:入侵物种会占据大量的资源,损坏生态系统,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对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经济造成严重损失,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
1. 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于外来物种的缺点和危害,让公众认识到入侵物种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
2. 建立监测系统:制定监测规范和标准,建立入侵物种的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存在。
3. 强化防治管理:加强对入侵物种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整理合适的防治措施,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繁殖和危害,保护与发展原有的生态系统。
4. 加强国际合作:因为生物入侵是跨国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建立生物入侵应急机制,控制生物入侵扩散和损害。
总之,生物入侵是全球共同的难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防治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以维护全球环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它们在新的环境中没有天敌的制约,往往能够迅速繁殖和扩散,给当地的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生物入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
外来物种一旦入侵成功,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如食物、水分、栖息地等。
由于它们在新环境中缺乏天敌的控制,其种群数量可能会迅速增长,从而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例如,水葫芦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水域大量繁殖,阻塞河道,影响航运和水产养殖,同时还破坏了水域的生态平衡,导致许多本地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生物入侵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
当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这些服务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一些外来的害虫和病原体可能会导致森林大面积死亡,从而影响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不利影响。
对经济发展而言,生物入侵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农业和林业是受生物入侵影响最为直接的领域。
外来的病虫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和林木的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和林业经营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例如,美国白蛾在我国多地爆发,对杨树等树木造成严重危害,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生物入侵还会影响旅游业、畜牧业等行业的发展。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旅游景点的景观,或者影响畜牧业的牧草质量和产量。
生物入侵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了威胁。
一些外来的动植物可能携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能会传播给人类,引发疾病。
例如,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如今已入侵我国多地。
被红火蚁叮咬后,可能会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导致过敏反应和休克。
面对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和定居于新的生态系统,并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可以是动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入侵给生态环境、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危害,同时也对原生物种造成了威胁。
首先,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扰乱。
入侵物种能够快速、大量繁殖,并抢夺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导致原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入侵物种可以改变和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其次,生物入侵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许多入侵物种会破坏农田、林地和渔场,导致农作物和森林资源减少,影响农民和渔民的收入。
此外,入侵物种也会对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旅游业等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增加治理和防控的成本。
生物入侵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特性等方面。
人类活动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国际贸易、旅游和运输等活动会带来大量的外来物种进入新的地区。
气候变化也会改变生态系统的条件,使得一些外来物种适应新的环境并迅速繁殖。
此外,一些入侵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易于扩散和入侵新的生态系统。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监测和预警:建立和完善生物入侵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评估外来物种的入侵风险。
2.引入管制和风险评估:加强对可能入侵的物种的引入管制,对进出口品种进行风险评估,减少外来物种的引入。
3.生物控制:通过引入天敌和病原体等生物控制措施,减少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
4.物理和化学控制:采用物理隔离、捕捉和毒杀等措施,控制和消除入侵物种。
5.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信息交流和协同行动。
总之,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生物入侵,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生物控制、物理化学控制、教育宣传和国际合作等。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一种非本地生物物种进入某一地区并在该地区繁殖生存、形成种群,引起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现如今,随着全球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生物入侵越来越严重。
现状全球生物入侵现状急剧恶化,经济损失和生态代价越来越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种生物物种中有超过1万种造成入侵,每年仅美国的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00亿美元。
在中国,入侵物种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流行的包括杀虫鼠害剂的蚂蚁、鳝假单胞菌、大头娃等带来了极大的生态与经济负担。
危害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功能以及生态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和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另外入侵物种还会破坏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对人类造成负面影响。
比如入侵物种会对农林渔业、旅游业和城市管理构成威胁,而且会引起疾病和健康问题。
防治防治生物入侵需要全民参与,政府引导,并在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为防治生物入侵提供支撑。
目前对于生物入侵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监测和预警:通过科技手段建立监测系统,开展生物入侵风险评估,提升预警能力,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2. 全面管控:加强入境检疫、一体化管理、严控非法贸易等,尽量防止入侵物种的引入和传播。
3. 建立国际合作网络: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底层原理的研究,建立国际合作网络,鼓励自然生态监测组织和合作,电子通信和信息共享。
4. 应用生物学防治:研究入侵种的生物学特性、评估生态影响,然后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基因技术、环境修改等方法进行防治。
总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环保学界的一大警示,生态人文环境的恶化也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为避免生物入侵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共同承担防治责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指的是外来物种侵入并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变得过度繁殖,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对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物入侵的现状。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物种的传播速度大大增加。
许多人类活动,例如货物贸易、航空旅行等,都会将外来物种引入新的地理区域。
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性也给外来物种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种外来物种被引入新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些物种能够在新环境中生存并且蓬勃发展,成为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生物入侵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危害。
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一些外来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繁殖力,它们在新环境中会迅速扩散,压制当地的本地物种,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些外来物种还会带来疾病和寄生虫,对当地的生物种群造成严重威胁。
生物入侵也会对人类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一些入侵物种会危害农作物和林木,导致农业和林业的减产。
一些生物入侵也会对生活环境和建筑物造成损害,给城市管理带来负担。
生物入侵还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针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生物入侵的监测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的挑战。
各国可以共享入侵物种的信息和管理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界的生物入侵。
还可以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制定,规范入侵物种的引入和管理,减少入侵物种的传播风险。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防治生物入侵方面,科学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生物入侵的机制和规律,预测入侵物种的扩散趋势和影响,为生物入侵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问题探讨——从国际贸易的视觉

引种 本来是改进 品种 、 发展 生
目
产 的 重 要 手 段 , 国 的进 一 步对 外 带 有 危 险 的动 物 、 物 和 微 生物 等 政 府 职 能部 门 缺 乏 统 一 协 调 机 制 , 中 植 开 放 ,促 进 了 外 来 物 种 的 大 量 引 外来入侵物 种 。例如 : 中国海 关 曾 因而 缺 乏 完 善 的 检 测 和 监 测 体 系
部 , 已在 云 南 、贵 州 、四 川 、 现 重
数 据 来 源 : 据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和 国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资 、 藏 等 省 区 广 泛 分 布 , 递 增 ,外 来 入 侵 物 种 的 传 入 数 量 口岸 截 获 外 来 有 害 生 物 数 量 仍 呈 广 西 并 仍 随 西 南 风 向 东 和 向 北 传 播 蔓 增 多 。 中 国 从 2 0 年 1 开 始 , 小 幅 增 长 态 势 。 截 获 的 外 来 有 害 01 2月 延 , 茎 泽 兰侵 占农 田、 地 , 紫 林 与 在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南 京 环 境 科 生 物 已 由上 世 纪 末 期 的 年 截 获 不 农 作 物 和 林 木 争 阳 光 、 、 料 和 学研 究所 的组 织协 调下 ,首次 外 足 1 次,攀升至 2 1 年 的 3 . 水 肥 万 00 39
目
生 面积 达 7 . 公 顷, 年 致死松 7万 当 树 14万 多 株 。 5 近 年 来 , 国进 口原 木 和 锯 木 我 的 数 量 逐 年 大 幅 增 加 ,也 进 一 步
表 1 20 和 2 1 03 0 0年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 数量及种类
种类
20 3 0
植 物
18 8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单位:作者: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损失非常严重,每年损失数千亿元人民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我们必须保护农业发展的良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特别要避免由于入侵性植物疫情造成“农业突发事件”而严重影响本来就脆弱的农业生产。
通过广泛调研、收集和分析我国遭受生物入侵危害的现状、形势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防控生物入侵的经验和教训,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在“健全法律保障、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1我国遭受生物入侵危害的严峻形势目前入侵我国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已由1995年的32种增加到44种;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达400多种,其中已造成严重危害的就有100多种。
我国每年因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亿元,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
大量入侵性有害生物的发现和严重危害,无疑与我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密切相关。
1.1新发现的有害生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国内外农产品流通速度的加快,有害生物入侵风险越来越大。
近年来,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频率大大加快。
20世纪70代我国仅发现1种外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发现2种,90年代发现8种,进入新世纪新发现18种。
同时,地中海实蝇、小麦矮腥黑穗病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经常在口岸被截获,随时有传入国内的危险。
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威胁巨大。
在新传入的有害生物中,有我国检疫部门长期关注并一直严防其传入的香蕉穿孔线虫、苜蓿黄萎病等,还有世界上100种危害最重的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
1.2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威胁巨大2005年从广东沿海传入的红火蚁,3年左右时间就扩散到4个省(区),现已在16个地级市32个县68个乡(镇、街)172个行政村(社区)发生,面积达20万亩。
如果不对红火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1280亿元。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对策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自由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大幅度增长,都为物种偶然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
过去曾作为阻止物种扩散天然屏障的高山、大海和沙漠现在都不再具有以往强大的功能。
大量的外来生物随着各种交通工具、进口的农产品和货物,甚至跟随旅游者传入。
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和每一位在各大陆之间跋涉的旅行者,都可能携带着某一物种“登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
例如原产于南美的仙人掌,当初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澳大利亚,没料到这些“生物移民”迅速蔓延开来,飞快地占领了澳大利亚2500万公顷的牧场、田地。
这种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某一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损害的过程,称为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甚至会引发生态灾难,恶化当地的生态环境。
源于我国的野生植物葛藤,几个世纪前传到日本,1930年美国从日本大量引进,谁知,现今葛藤四季常青,藤缠枝绕,侵吞了美国几百万亩的土地。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
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
外来物种入侵活动日益加剧,对我国的一些地区已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
比如我国沿海为防风固堤引进的大米草,如今在福建沿海、山东东营等地已形成危害。
侵入我国的外来物种中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每年的危害面积已达150万公顷;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每年危害面积超过140万公顷;与此同时,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还在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我国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根据大量资料统计,对我国的农林业带来危害的外来植物至少有58种,外来动物有约40种,此外,还有一些外来入侵微生物。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物种的跨境迁徙呈现出日益频繁的趋势。
其中,一些外来物种也跨越了海洋、山川等自然屏障,进入到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中。
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对经济、社会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和对策,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通过人类引进的非本地的物种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物种可能是故意引进的,也可能是意外引进的,它们在新环境中生长、繁殖,有些物种甚至能够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在原生态系统中逐渐占领优势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然而,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态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外来物种数量在持续增加,其中有些物种已成为严重的入侵物种。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知外来物种约1.7万种,其中入侵物种占比达到了33%。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当地的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威胁,打乱原本的生态平衡。
例如,数种外来物种已经成为我国湿地中的入侵物种,它们对当地的植物和水生动物造成了威胁。
2.土地退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可能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或退化。
例如,大量进口的外来树种中,一些具有强大适应性的树种会优先生长,而其根系会破坏当地土壤的结构,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3.损害经济利益:入侵物种还可能威胁农业生产、渔业业务和林业经济,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具有极大的危害。
4.传播疾病:有些外来物种还有可能向人类传播疾病。
例如,警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冠病毒的首次传播就可能是一种外来野生动物向人类的跨物种传播。
三、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对策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防止它们造成进一步危害。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指的是外来物种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生物入侵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现如今,生物入侵现状严峻,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生物的灭绝。
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会与本地生物竞争食物、栖息地和资源,从而对其造成严重的压力,甚至导致其灭绝。
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
许多入侵物种具有繁殖能力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往往会快速占领原有物种的生活空间,打破了本地生物的生态平衡。
这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过度繁殖,而其他物种的数量减少,最终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生物入侵还会引发疾病传播。
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病原体,对本地物种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蚊子、跳蚤等传播疟疾、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加强宣传和教育。
人们应该增强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了解其危害和影响,从而形成个人和社会的防治意识。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生物入侵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和理解。
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止生物入侵,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生物入侵的监管和管理,对进口物种进行审查和监测,禁止或限制入侵物种的贸易和引进。
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也是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
强化对本地物种的保护,增加其竞争力,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入侵物种的机会。
加强国际合作。
生物入侵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
国家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生物入侵的防治方法,共同保护和维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中大量繁殖与扩散,导致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危害的现象。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物入侵的现状日益严重。
下面将从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包括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的扩大。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5000种外来物种已经在新的地理区域大量繁殖和扩散。
植物入侵现象最为普遍,占据了生物入侵的60%以上。
动物入侵与藻类、微生物入侵也逐渐增多。
而且,不同区域的生物入侵物种也有所不同,受气候、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和经济损失的增加。
生物入侵物种通过占用栖息地和资源,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当地物种的灭绝或减少。
它们还带来新的疾病和寄生虫,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健康风险。
生物入侵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水文循环、土壤肥力、空气质量等自然过程。
生物入侵还会给农业、渔业、林业等经济产业带来重大损失,例如水生入侵物种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外来植物入侵对农作物的竞争等。
为了科学、有效地应对生物入侵问题,目前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是加强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风险评估,通过建立监测网、加强科学研究,及时发现和评估入侵物种的危害程度和传播趋势。
二是加强边境检验与管控,通过加强边境检验和管理,防止入侵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等途径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三是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媒体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四是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和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天敌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范围。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入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
相关实践表明,只有加强全球合作,科学评估,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生物入侵防治措施,才能减少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
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

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问题探讨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地物种侵入一定地域,导致侵入地原有生物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旅游业的兴起,给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其扩散蔓延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的机会,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也超过以往,给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剧。
因此,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视觉,旨对造成中国生物入侵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其防范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际上生物入侵三种渠道分析生物入侵的渠道主要包括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三种方式,其中有意引进、无意引进都与进口贸易相关。
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项目组开展的第2次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仍占49.80%,无意引进的种数占49.38%,自然扩散的种数仅占0.82%。
(一)有意引进因农业、园艺、水产、畜产、病虫害控制和土壤保护等目的所进行的外来生物的有意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
中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水葫芦、大米草、福寿螺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将原产于南美洲的水葫芦(又称为凤眼莲)作为猪饲料大面积的推广,由于它在中国几乎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加上繁殖速度极快,已经是中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现已遍布中国南方十几个省市的河湖水塘。
滇池、太湖、武汉东湖和珠江等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造成河道堵塞、水源污染等严重危害,中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人民币,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水葫芦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云南滇池,由于水葫芦生物入侵和富营养化的双重作用,原来生活在该湖泊中的很多水生生物几乎处于灭绝的边缘。
(二)无意引进外来入侵生物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造成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口货物及包装物、交通工具和旅游者无意间被引进的。
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摘要:全球化正在加剧生物入侵现象的发生,这对生态系统、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有意、人为无意或自然传播途径被引入当地,其能否成功入侵与它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环境息息相关。
为降低入侵物种的危害,可通过生物、机械和化学的手段进行治理,某些物种甚至可以变废为宝,但需要考虑成本。
此外,对外来潜在入侵物种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物入侵成为一个愈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
在中国,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和农业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对中国1474个标准地的调查统计,记录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的中国境内的入侵物种有753种,其中植物352种、动物267种以及植物病害(病毒、病菌等)134种①。
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组针对那些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的入侵物种进行调查,共有867个物种记录在全球入侵物种数据库(截止至2017/12/17)②。
实际上,入侵物种数比这几个数字大得多。
美国在美国,大约有50000种外来种,其中约15%为有害生物[1]。
入侵物种对生态及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美国的亚洲鲤鱼,澳大利亚的野兔,中国的水葫芦、欧洲的小龙虾、紫茎泽兰等是广为人知的生物入侵的典型例子,这些强盛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经济损失,各个国家耗斥巨资进行治理也并未彻底地解决问题。
IUCN物种入侵专家组组织超过650位专家对超10000种入侵生物进行评估,从每一属中挑选出一个种,继而挑选出全球最具威胁的100个入侵物种,位于第一的是槐叶苹属的一个种Salvinia molesta③。
这种原产于巴西的蕨纲植物,从热带区域扩散到副热带区域。
在几天内就能成倍繁殖,在宽阔的水面上形成厚厚的一层,遮挡阳光,减慢水流,减少水体中溶解氧,降低水质,对水体中的鱼和其他水下生物严重威胁,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物的丰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问题探讨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地物种侵入一定地域,导致侵入地原有生物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旅游业的兴起,给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其扩散蔓延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的机会,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也超过以往,给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剧。
因此,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视觉,旨对造成中国生物入侵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其防范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际上生物入侵三种渠道分析生物入侵的渠道主要包括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三种方式,其中有意引进、无意引进都与进口贸易相关。
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项目组开展的第2次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仍占49.80%,无意引进的种数占49.38%,自然扩散的种数仅占0.82%。
(一)有意引进因农业、园艺、水产、畜产、病虫害控制和土壤保护等目的所进行的外来生物的有意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
中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水葫芦、大米草、福寿螺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将原产于南美洲的水葫芦(又称为凤眼莲)作为猪饲料大面积的推广,由于它在中国几乎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加上繁殖速度极快,已经是中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现已遍布中国南方十几个省市的河湖水塘。
滇池、太湖、武汉东湖和珠江等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造成河道堵塞、水源污染等严重危害,中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人民币,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水葫芦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云南滇池,由于水葫芦生物入侵和富营养化的双重作用,原来生活在该湖泊中的很多水生生物几乎处于灭绝的边缘。
(二)无意引进外来入侵生物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造成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口货物及包装物、交通工具和旅游者无意间被引进的。
松材线虫(号称“松树癌症”)就是无意引进的典型案例,其原产于北美,在中国无天敌,一旦蔓延可以使受害树木迅速枯萎而死亡,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附近的黑松上首先发现松材线虫,当时发病死亡的松树仅265株。
据国家林业局在2006年2月的报告,疫区发生省市为江苏、江西、浙江等11个省、直辖市的95个市、县、区,2005年发生面积达7.7万公顷,当年致死松树154万多株。
近年来,我国进口原木和锯木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也进一步加剧了松材线虫传入中国的危险性。
以宁波口岸为例,自2006年以来从来自葡萄牙、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度货物的木质包装中均截获到松材线虫,从携带松材线虫的木质包装来源国不断扩大的趋势来看,松材线虫已经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逐步向中国入侵。
(三)自然入侵除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之外,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的生物,即自然入侵。
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扩散,其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紫茎泽兰是中国国家环保局公布的首批16种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之一,该草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缅甸自然扩散传入中国云南边境临沧地区南部, 现已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藏等省区广泛分布,并仍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传播蔓延,紫茎泽兰侵占农田、林地,与农作物和林木争阳光、水、肥料和空间,并能分泌化学物质,排挤邻近多种植物,很快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干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给当地的农、林、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中国近年来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分析(一)进口贸易的逐年递增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进口贸易的逐年递增,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数量增多。
中国从2001年12月开始,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共查明外来入侵物种283种, 2010年开展的第2次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共查明了488种,仅仅7年间,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就增长了72%。
2002年以来,随着每年进口额的持续增长,外来有害生物也呈现出传入频率加快的特征。
如图1所示,近年来中国口岸截获各类动植物疫情呈大幅增长趋势,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进口额有所回落,但口岸截获外来有害生物数量仍呈小幅增长态势。
截获的外来有害生物已由上世纪末期的年截获不足1万次,攀升至2010年的33.9万次,截获的各类动植物有害生物3431种,同比分别增长54%和9.4%。
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境口岸共截获各类动植物有害生物就已经达到3402种32万次。
以上数据表明,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中国遭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正在迅速增长,面临的生物入侵的压力愈来愈大,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十分严峻。
(二)盲目引种引种本来是改进品种、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部大开发中的退耕还林(草) ,以及城市绿化所需,出现了新的引种高潮。
盲目引进的物种,如果它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度过适应期,依靠自己的繁殖优势和扩张能力,大量繁殖,迅速生长就容易造成生物入侵。
例如:大米草是我国2 0世纪60-80年代从英美等国引进的用于护滩固岸的植物,但经自然繁殖和人工种植,这种杂草几乎占据了中国整个海岸线的70%,在北起辽宁锦西县,南到广东电白县等80多个县市的滩涂上均有分布。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大米草疯狂扩散,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特别是在福建,大米草疯长,破坏了近海生物环境,导致鱼类、贝类、蟹类、藻类等生物窒息死亡,并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水产品养殖受到毁灭性打击,有时还堵塞航道,污染水质,诱发赤潮等灾害。
另外大米草与土著植物杂交将其基因侵入到土著植物基因库中,造成土著植物基因型的丧失,甚至造成濒危植物的灭绝,从而导致严重的生态和进化后果。
(三)旅游业迅速发展近几年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入境旅游的人数急剧增加,从2001年的8901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13376万人次,由此形成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人群,给外来物种的入侵带来了便利条件。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往返于外来物种的种源地或侵入地,旅游者从种源地带来的生物,如水果、蔬菜或宠物等,极有可能携带有危险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外来入侵物种。
例如:中国海关曾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柿子、番荔枝和鲜辣椒等水果蔬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水果头号杀手”之称),旅游者尤其是来自疫区的旅游者携带未经检验防疫处理带有病原的制品,旅游食品、纪念品以及旅游商品包装物等也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和防治难度。
中国为了旅游地建设而引进物种,构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例如为了兴建公园绿地、高尔夫球场等草坪,而目前草种育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使用的草种除了中华结缕草种以外,仍然以依靠进口为主,现已形成了一些种类的入侵现象,如黑麦草在草坪绿化、畜牧养殖等方面,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近几年来,黑麦草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麦田传播迅速,与小麦争水、争光、争肥料、争生存空间,使小麦产量降低,并且品质也下降了,危害面积已达5000平方公顷以上,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在小麦主产区——河南省泛滥成灾,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
(四)检验检疫工作不完善动植物检验检疫是有效阻断生物入侵的主要措施,因此被称为是防范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但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口岸检疫查验任务繁重,口岸一线的工作压力较大,检验检疫工作有待完善。
一方面,口岸检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各口岸检测能力也存在不均的现象,容易导致疫情检出率偏低,并且检验检疫部门一般单独从事检验检疫工作,与农业部、卫生部和环境保护部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因而缺乏完善的检测和监测体系及快速反应机制和快速检测、跟踪监测技术等,例如如果输出国的原木、木制品等的检疫除害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或处理结果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加之检测技术水平落后,那就不能确保携带动植物疫情的进口产品不进入到国内,从而造成生物入侵。
另一方面检验检疫查验工作威慑力不大,一些旅客携带的禁止进境物品被检验检疫部门查扣截留后不服从检疫执法人员的安排,而检疫执法部门缺乏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无法对旅客进行处罚,所以造成了检验检疫执法威慑力不高,而不能对被查获的禁止入境物品进行有效监管。
(五)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例如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等。
温度是限制植物和许多动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气候变暖可能增加外来物种的耐受性,使来源于较温暖区域的外来物种形成更大的种群,扩大它们适宜生存的区域,并且扩散和分布的范围更广,因此将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进程与扩张的格局。
如水葫芦偏好高温湿润的气候,一般25℃至35℃为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所以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另外,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凤眼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它的自然选择进化,其危害区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并已扩散到温带地区,如锦州、营口一带均有分布。
还有,全球气候变化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发生频率的增加,例如风暴潮和巨浪等异常灾害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巨浪等会冲走植物根系周围的有机质,降低外来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从而造成植被面积减少、结构单一,甚至会使土著植被彻底破坏,产生没有植物生长的裸露地面,使入侵生物更容易永久持续繁殖。
三、合理利用贸易限制措施防范生物入侵的建议(一)充分利用wto贸易规则作为wto成员国,应充分利用wto《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等相关条款,采取禁止进口或是限制进口具有生物入侵威胁的相关产品的措施,来保护中国的生态安全。
中国的动植物检疫和防范生物入侵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转化、吸收、借鉴《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规定,并且建立协调机构,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某些国家利用中国较低的环境标准使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中国。
有效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包括:一是起诉,对于外国政府违反wto规则并损害本国权利的行为,应及时地做出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按照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则和程序要求磋商或成立专家组,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争端;二是应诉,在受到外国政府起诉时,要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程序上的阶段性和争端解决方法上的多样性,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掌握主动权,以利于在政策和法律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应充分利用wto透明度原则,建立起快捷便利的多国信息网络,了解各成员国生物入侵及防范的相关信息,为中国防范生物入侵发挥积极作用。
(二)严格实施生物入侵社会成本内部化措施如果引入外来物种造成了重大损害,而行为人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则是外来物种负的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