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精修订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一、液氨危险特性1.1 物理特性液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常压下熔点为-77.7°C,沸点为-33.4°C,密度为0.771 g/cm³,非常易挥发,易远距离扩散,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2 化学特性液氨是一种极度活泼的化学物质,它能够与任意的有机物质及大部分的无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遇到火源、氧化剂、酸、可燃物等易引起爆炸,如没有适当的措施,在一般温度下会发生自发性的氧化,加热或受到火源等刺激,可引起猛烈反应或爆炸。
1.3 危险特性及后果液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
在空气中浓度达到5-50%时,会引起头痛、嗜睡、昏迷等症状,1-5%即可对人员造成威胁性影响,0.5%以下即可造成生命危险。
而在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下,液氨可引发爆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液氨安全管理要求为了保障生产场所和人员的安全,液氨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要求:2.1 储存要求1.液氨储存场所应设有警示标识,进出口处应安装安全门,并配置良好通风装置,以确保储罐内气体的通风,避免气体积聚和泄漏,同时要有防雷电、抗震设施,储罐应定期检验。
2.储存场所应禁止任何火种、火焰、明火、高温、有机溶剂等易燃物品进入,设有火灾物品存放贮藏室,存放室应与液氨存储车间分开,且设有专人管理和监督,保证贮装的安全性。
3.液氨储罐应该垂直放置,避免储罐倾倒,同时应加固储存框架,防止车辆撞击。
2.2 使用要求1.液氨作为化工原料,必须在专业化工厂内使用。
2.液氨的使用人员必须具有相关安全技能和操作证书,按照工艺流程操作,而且必须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
3.在液氨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完整性并进行修理和维护。
如发现管道和设备出现漏氨和渗漏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尽快停止泄漏。
2.3 废气处理要求废气处理设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与释放口相连,进行密闭输送,利用氨溶液吸收,处理后的气体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液氨的理化性质【最新资料】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1、介质特性1.1 理化特性。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PH值:11.7,相对密度0.60(空气=1)。
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1.2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
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类。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
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
如: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为此氨罐周围设置了降温喷淋装置。
1.3 液氨的存储安全要求1.3.1 氨区设置由于氨的危险特征,氨区应设置相应安全标志,修建围墙或围栏将氨区隔离,禁止非专业人员随意进出。
液氨常温储存宜选用卧罐或球罐,卧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一般为1.0倍卧罐直径且不宜大于1.5m,球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宜0.5-1.0倍球罐直径。
氨区应设置氨泄露检测仪及防晒、冷却水喷淋降温装置或良好的绝热保温措施。
储罐一端为固定端、一端为滑动端,以保证罐体因外界环境及内部压力变化发生伸缩时能自由滑动。
氨区与周边建筑物防火间距根据液氨储罐量和建筑物防火等级确定,最少不小于12m,一般25m为宜。
在储罐20m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1.3.2 防火堤设置液氨储罐周围设置防火堤,防火堤设计应根据储罐形式和储罐容量确定,其高度应为1.0-2.2m,并在防火堤不同方向的适当位置设至少2个踏步或坡道。
常温储存方式下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其中最大储罐的容量。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液氨安全技术规范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液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溶液呈碱性。
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
一、理化性质1.1英文名:Ammonia1.2分子式:NH31.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
1.4熔点: -77.71.5沸点: -33.51.6相对密度(水=1):0.82/-79℃1.7相对密度(空气=1): 0.59711.8饱和蒸汽压(kPa):506.62/4.7℃1.9临界温度(℃): 132.41.10临界压力(MPa): 11.201.11燃烧热(kj/mol):无资料燃烧爆炸危险性:1.12燃烧性:易燃1.13建规火险分级:乙1.14闪点(℃):气体。
低于0℃下闪点不确定;有时难以点燃1.15自燃温度(℃):651℃1.16爆炸下限(V%):15.71.17爆炸上限(V%): 27.41.18水溶液pH值:11.71.19自燃点:651.11℃1.20爆炸极限:16%~25%1.21 CAS号:7664-41-71.22 RTECS号:B067500001.23 UN编号:1005(无水)1.24 危险货物编号:230031.25 IMDG规则页码:21041.26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27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1.28稳定性:稳定1.29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1.30聚合危害:不能出现1.3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易被压缩,加压可形成清澈无色的液体。
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范本
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一、液氨特性【1】标识: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UN编号【2】:1005,CAS号【2】:7664-41-7,,CN号:23003。
1、理化特性【1】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熔点(℃):-77.7(标态),沸点(℃):-33.5(标态),引燃温度(℃):651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1】: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根据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IV(轻度危害)。
急性毒性:吸入LC50 > 0 mg/m3;经皮LD50>2500 mg/m3;经口LD50>5000 mg/m3。
发病状况: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患病状况: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影响。
液氨特性
液氨特性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二篇)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自燃点:651.11℃熔点(℃):-77.7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液氨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液氨使用安全技术规范1.0目的熟知制冷剂的特性、危害和措施,做到安全、科学和规范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液氨制冷剂使用管理3.0内容3.1液氨(NH3)制冷剂3.1.1特性3.1.1.1物理特性①色、味、态:无色、刺激性气味②密度:比空气轻③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④沸点:-33.5℃,易液化3.1.1.2热力学特性①汽化潜热较大因而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较大;②在制冷所需低温及环境温度范围内,其饱和压力适中,当冷却水温度低于40℃时,冷凝器中压力不超过1.6MPa,而蒸发器内温度不低于-33℃时不产生真空度;③对钢铁无腐蚀性;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响润滑,吸水性强不产生冰塞;3.1.2氨的毒性氨的毒性为Ⅱ级3.1.3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1.3.1对环境的影响氨极易溶于水,使水变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树木、花草等能引起烧伤,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在常温下虽不燃烧,但空气中含有16.0%~25.0%的氨时会点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压力3.5MPa,达到最大压力所需要的时间为0.175S。
13.1.4氨的伤害程度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三类:3.1.4.1氨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冷灼伤(低温氨液引起冻伤、高温氨液引起烧伤);3.1.4.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或灼伤性伤害;3.1.4.3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直至死亡;3.1.5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4.0液氨制冷剂的日常管理4.1防泄漏损失4.1.1阀门阀杆渗漏: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常开常关的阀门如制冷压缩机的吸入阀、立式低压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等容易发生渗漏,日常操作中,一旦发生由运行人员立即进行锁紧处理,维修人员每周对常开常关的阀门的阀杆和盘根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对其他不常开常关的阀门阀杆和盘根每月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在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中,一旦发现泄漏部位,当场立即处置。
4.1.2高压系统放空气:在高压系统放空气中,严格按照放空气器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液氨(NH3)是一种无色气体,在低温下可以被压缩成液体。
它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液氨的化学特性以及它的处理方法。
液氨的化学特性:1. 碱性:液氨是一种强碱。
它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液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
NH3 + HCl → NH4Cl2. 溶解性:液氨具有很高的溶解性。
它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
由于液氨的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因此它可以与许多离子和分子形成氢键和配位键。
这使得液氨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溶剂性能。
3. 氧化性:液氨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它可以与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液氨与活泼金属如钠(Na)和钾(K)反应会产生二元化合物,如氢化钠(NaH)和氢化钾(KH)。
2Na + 2NH3 → 2NaH + H24. 还原性:液氨本身也是一种还原剂。
它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与一些氧化剂反应,从而将其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这在一些化学反应和工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液氨的处理方法:1. 储存和运输:由于液氨是有毒和易燃的,因此在储存和运输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措施。
液氨通常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在低温下进行运输。
此外,液氨的储存区域应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2. 防护设施:由于液氨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处理液氨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3. 泄漏处理:如果液氨发生泄漏,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防止进一步泄漏和扩散。
可以使用适当的吸收剂(如酸性液体或粉末)将液氨吸收起来,并确保安全处置。
4. 废物处理:废弃的液氨应根据当地法规进行正确处理。
通常情况下,液氨被认为是有害废物,应遵循相应的废物处理程序。
5. 环境影响:液氨能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液氨进入土壤或水体时,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
因此,在处理液氨时需要采取措施以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液氨具有碱性、溶解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化学特性。
液氨的特性与相关设计规范与要求内容
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一、液氨特性【1】标识: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UN编号【2】:1005,CAS号【2】:7664-41-7,,CN号:23003。
1、理化特性【1】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熔点(℃):-77.7(标态),沸点(℃):-33.5(标态),引燃温度(℃):651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1】: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根据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IV(轻度危害)。
急性毒性:吸入LC50 >20000 mg/m3;经皮LD50>2500 mg/m3;经口LD50>5000 mg/m3。
发病状况: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患病状况: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影响。
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
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一、液氨特性【1】标识: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UN编号【2】:1005,CAS号【2】:7664-41-7,,CN号:23003。
1、理化特性【1】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熔点(℃):-77.7(标态),沸点(℃):-33.5(标态),引燃温度(℃):651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1】: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根据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IV(轻度危害)。
>20000 mg/m3;急性毒性:吸入LC50>2500 mg/m3;经皮LD50经口LD>5000 mg/m3。
50发病状况: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患病状况: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影响。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167-70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液氨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易爆、高压、强腐蚀性、高毒性的气体,因此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以下是液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管理要求:液氨的危险特性:1.易燃易爆:液氨在空气中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物,遇到明火或高温会爆炸,引起重大事故。
2.高毒性:液氨蒸气对人体有剧毒作用,引起中毒后可导致呼吸困难、眩晕、头痛、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3.腐蚀性:液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腐蚀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引起泄漏可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4.高压性:液氨储存和运输时通常采用高压罐进行,意外泄漏和爆炸极易造成重大伤害。
液氨的安全管理要求: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和排放的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熟知液氨危险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应急处置及时、科学、有效。
2. 严格安全控制:在液氨的储存、使用等环节严格要求“三自一检”,即自查、自控、自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安全可靠,避免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安全事故。
3.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面罩、呼吸器和防护服等,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并安装泄漏报警装置,以及自动灭火系统等设施,防范泄漏事件发生。
4. 安全操作:进行液氨的操作时,应该对液氨进行分类、标注和包装,以方便管理。
同时,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随意操作。
5. 应急预案:对于液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防护人员的个人安全、储罐的防护、泄漏现场的隔离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止等内容,以做到紧急救援处理,防止事故蔓延发生。
液氨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才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液氨制冷规范标准最新
液氨制冷规范标准最新液氨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和环保规范,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1. 设计规范- 液氨制冷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 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液氨的物理特性,如沸点、密度、热容等。
- 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能效,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和设备。
2. 安装标准- 安装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 液氨制冷系统的安装位置应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 系统的所有部件,包括管道、阀门、泵等,都应符合耐腐蚀和耐压的要求。
3. 运行规范- 液氨制冷系统在运行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所有部件正常工作。
- 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液氨的充填量和系统的压力。
- 应建立液氨泄漏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
4. 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液氨制冷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包括清洁、润滑和更换磨损部件。
- 维护工作应记录在案,以便于追踪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维护历史。
5. 安全和环保要求- 液氨制冷系统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装置,如压力释放阀、紧急停机装置等。
- 系统排放的废气应符合环保标准,必要时应安装废气处理设施。
-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液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
6. 法规和标准更新- 随着技术进步和法规的更新,液氨制冷规范标准也会不断更新。
- 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人员应定期关注相关标准的最新动态。
结束语液氨制冷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制冷方式,其规范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氨制冷规范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安全要求。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三篇)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自燃点:651.11℃熔点(℃):-77.7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液氨相关法律法规
液氨相关法律法规第一章液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1 液氨是指氨气在标准温度下(25℃)下通过加压变成的液态。
液氨具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燃等特点。
1.2 液氨主要用于制冷、制氢、合成、洗涤、杀菌等领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wei)险性。
第二章液氨安全生产管理2.1 液氨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2.2 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管理职责。
2.3 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业化的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2.4 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对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2.5 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和预案制定,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三章液氨的危(wei)险特性和应急处理3.1 液氨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等危(wei)险特性,一旦泄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3.2 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包括隔离现场、防止扩散、警示公众、救援伤员等。
3.3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应当积极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
3.4 在液氨泄漏事故中,应当优先保障人身安全,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第四章液氨监测和检测4.1 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配备液氨监测和检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2 液氨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燃气体检测仪、毒性气体检测仪等。
4.3 液氨监测和检测数据应当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五章液氨的法律法规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对液氨安全生产进行了相关规定。
5.2 《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液氨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液氨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规定。
2023年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2023年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液氨是由氮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H3。
它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常温下呈现为气体的状态。
液氨具有一系列的化学特性和处理方法,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1.化学特性:液氨的化学性质相对较活泼,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以下是液氨的一些重要的化学特性:- 与水反应:液氨能够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氢离子和亚氨离子,反应式为:NH3 + H2O ⇌ NH4+ + OH-这个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在酸碱性环境中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偏向。
- 与酸反应:液氨能够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氨盐。
例如,液氨与硫酸反应,生成氨硫酸:2NH3 + H2SO4 ⇌ (NH4)2SO4- 与金属离子反应:液氨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相应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氧化性:液氨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在某些条件下氧化一些物质。
例如,液氨在高温下可以与元素硫反应,生成硫化氨:8NH3 + S8 ⇌ 8NH4+ + 8S2-- 还原性:液氨也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将某些物质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例如,液氨可以还原硝酸为氮气和水:10NH3 + 8HNO3 ⇌ 4NH4NO3 + 5N2 + 6H2O2.处理方法:液氨在工业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但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处理液氨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储存和运输:液氨需要储存和运输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其泄漏和蒸发。
液氨储罐应该远离热源和易燃物。
- 防止接触:液氨是有毒和刺激性的,因此在处理液氨时需要戴上安全手套、安全眼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
- 处理泄漏:如果发生液氨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阻止泄漏,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无论泄漏的量大还是小,都需要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 处理废液:液氨的废液应该进行储存和处理。
首先,废液应储存在防腐蚀材料制成的容器中,以防止腐蚀。
其次,废液的处理应该符合当地的环境法规,可以通过中和或者其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液氨的特性和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
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一、液氨特性【1】标识: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UN编号【2】:1005,CAS号【2】:7664-41-7,,CN号:23003。
1、理化特性【1】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熔点(℃):-77.7(标态),沸点(℃):-33.5(标态),引燃温度(℃):651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1】: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根据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IV(轻度危害)。
急性毒性:吸入LC>20000 mg/m3;50>2500 mg/m3;经皮LD50经口LD>5000 mg/m3。
50发病状况: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患病状况: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液氨的特性及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一、液氨特性【1】标识:分子式:NH3,分子量:,UN编号【2】:1005,CAS号【2】:7664-41-7,,CN号:23003。
1、理化特性【1】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熔点(℃):(标态),沸点(℃):(标态),引燃温度(℃):651相对密度(水=1):(-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kPa):℃))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爆炸下限%(V/V):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1】: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根据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IV(轻度危害)。
急性毒性:吸入LC50 >20000 mg/m3;>2500 mg/m3;经皮LD50经口LD>5000 mg/m3。
50发病状况: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患病状况: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影响。
致癌性:无致癌性。
根据HG20660-200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氨属于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7】。
有毒,不燃烧【7】。
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7】。
危险性类别:第类有毒气体[3]接触限值【1】:中国MAC(mg/m3):30前苏联MAC(mg/m3):20美国TLV-TWA:OHSA50ppm,34mg/m3;ACGIH25ppm,17mg/m3美国TLV-STEL:ACGIH35ppm,24mg/m3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3、燃爆特性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7]。
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7]。
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7]。
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7]。
爆炸上限%(V/V):[1]爆炸下限%(V/V):[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1]。
4、溶解性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当量浓度,相当于L)水溶液PH值为。
5、腐蚀性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6、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1】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7、稳定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烟火、高温热源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氮[1]。
8、工程控制容器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9、防护【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氨渗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0、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11、消防措施【1】预防措施:严禁烟火;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
12、泄漏处理个体防护及安全预防措施:氨浓度超标的场合,应穿戴全面罩过滤式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护目镜及抗氨渗防静电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氨气浓度严重超标的场合,应穿戴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泄漏应急处理及消除方法【1】:现场通风,加速扩散;若气体在钢瓶内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将其移至安全区域修补或处理;若液体泄漏,可让其汽化,隔离泄漏现场;处理工作应于高处或上风处进行;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气体浓度过高时,应撤离现场;切断火源;建议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设150m隔离带,在下风处长1公里、宽0.4公里的范围内撤离所有人员;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3、存储及卸料【1】存储注意事项:谨防容器受损;本品适宜室外或单独存放,室内储存应置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避易燃物,与其他化学物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尤其是各类氧化剂、次氯酸物、碘和酸、食用化学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设立适当的警告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
卸料注意事项:卸氨人员需经过培训,熟悉并掌握卸氨规程,并严格遵守卸氨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14、废弃处置【1】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15、运输注意事项【1】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二、与液氨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规范(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3690-19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GB 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536-88 《液体无水氨》中国物资出版社《化学危险品最新实用手册》(2004年5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GB16483-2000《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三、脱硝氨区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7)《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95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8年4月29日11)《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12)《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13)《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 14)《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15)《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0216)《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2、液氨储罐安全距离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规定,第条氨属于乙类危险可燃气体,可根据第条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表,布置氨区设备防火距离,见下表。
3、液氨储罐体积计算方法: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6条,液氨储罐属于第三类压力容器。
第36条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介质为液化气体(含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按照下式计算:W=фVρt,可推出V= W/фρt.式中W--储存量,t;ф--装量系数,一般取,对容器容积经实际测定者,可取大于,但不得大于;V --压力容器的容积,m3;ρt--设计温度下的饱和液体密度,t/m3。
液氨储罐容量宜按照全厂脱硝系统设计工况下连续运行3d~5d(每天按24h)所需要的氨气用量来设计【5】。
液氨储罐间距【4】甲、乙、丙类储罐成组布置时,组内储罐的单罐储量和总储量不应超过下表:介质入口管接入要求: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中,第条储罐的进料管应从罐体下部接入;若必须从上部接入,应延伸至距容器底200mm处。
液氨储罐间距要求:满足以下《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条 罐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注:①表中D 为相邻较大罐的直径,单罐容积大于1000m 3的储罐取直径或高度的较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