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简介
罗丹的简介与故事

罗丹的简介与故事全名:奥古斯特·罗丹生卒年:1840~1917年国籍:法国主要成就:雕塑作品《思想者》、《青铜时代》、《地狱之门》等。
除了雕塑作品,罗丹还写出了《艺术论》。
在一生中,罗丹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他认为:“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
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
”对绘画的兴趣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是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雕塑作品的巨匠。
他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罗丹的父亲是一名*务信使,母亲是有着虔诚宗教信仰、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
罗丹天生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但其他功课却很糟糕。
罗丹小时候的邻居是做小商贩的,经营着一家杂货店。
这个店主十分细心,他的货物往往都用五颜六*的*图纸进行包装,然后卖给顾客。
其中有一些*图纸十分美妙,小罗丹看见它们,一下就喜欢上了。
有时候,罗丹得到一张特别漂亮的*图纸时,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罗丹喜欢把这些*图纸搜集装订在一起,每天照着上面的人物和动物作画。
他描摹的作品很精美,有时连他的父母和邻居们都很惊讶。
一次,一位邻居对罗丹的父母说:“你们的儿子将来会成为大画家!”邻居的话触动了罗丹的父母,他们回家后就问罗丹:“你真准备把作画当做一生的事业吗?”小罗丹说:“是的!”父母听后,说:“我们会支持你的,希望你能努力!”小罗丹郑重地点了点头。
14岁那年,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父母把罗丹送进了巴黎的绘图和数学学校学习。
在这所学校,有一位名叫勒考克的老师十分有名。
这位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一样让学生整天在教室里画石膏像,也不屑于让学生整天临摹自己的画作,而是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到大街上和大自然里,去开阔眼界和自由地想象。
罗丹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雕塑大师——罗丹

罗丹《行走的人》
罗丹《三个影子》
是由法国著名雕塑 家罗丹创造制作 1880-1881年,1886 年建造,1901年放 大,1981年于罗丹美 术馆
罗丹《永恒的春 天》
大理石雕像, 75×40×52厘米,作 者是法国雕塑家罗 丹,现收藏于巴黎 罗丹美术馆
罗丹《罗密欧与 朱丼叶》
罗丹《丑之美》
青铜;作于1885年; 收藏于不详。
罗丹《虹》
暂无简介
罗丹《夏娃》
雕塑;青铜;195厘 米*90厘米*60厘米; 作于1881年;藏于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 馆。
罗丹《亚当》
罗丹《地狱之门》
作于1880-1917年; 藏于美国费城罗丹 美术馆。
罗丹《青铜时代》
青铜,高1.74米, 法国雕塑家罗丹创 作于1876-1877年, 现位于法国卢森堡 公园。
罗丹《加莱义民》
青铜 208.5×239×190.5 厘米,1884-1886 年,现存法国加莱 市
罗丹《巴尔扎克》
1897年 ,高270cm , 青铜 ,Musé e Rodin Paris(巴黎 罗丹 术馆)
罗丹《塌鼻男人》
1864年,法国,罗丹, 青铜雕塑,高24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 米塔吉博物馆罗丹 的艺术生涯是从 《塌鼻男人》开始 的
思想者
罗丹《吻》
《吻》,大理石雕 像,高190厘米, 法国雕塑家罗丹创 作于1884-1886年, 现藏于巴黎罗丹美 术馆。
罗丹《沉思》
大理石;75厘米 *50厘米*52厘米; 作于1866年;藏于 法国巴黎罗丹美术 馆。
罗丹《上帝之手》
大理石;高15厘米; 作于1902-1916年; 藏于法国巴黎罗丹 美术馆(注:这件 作品在阿根廷的一 次展览上已经失 窃)。
美术鉴赏作业罗丹

• 罗丹简介 • 罗丹雕塑作品鉴赏 • 罗丹绘画作品鉴赏 • 罗丹的影响与评价 • 总结与思考
01
罗丹简介
生平简介
185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1875年:完成第一件雕塑作品《塌鼻男人》
1862年:进入波提特设计学校学习 1917年:在法国去世
艺术风格
01
02
03
追求真实感
强调对自然和人物形态的 深入探索,追求雕塑作品 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总结词
这幅作品是罗丹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画室内部景象。
详细描述
画面中,一个裸体女子坐在画室中央,周围环绕着画家和模特儿们。画室内部充 满着光影效果,展现出罗丹对光影的独特处理手法。这幅作品表现了画家对模特 儿的深入观察和情感交流,同时也展现了画家对细节的精湛刻画。
《美丽的欧米哀尔》
真实地再现了男性人体的完美形态, 被认为是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地狱之门》
一组描绘但丁《神曲》中地狱场景的 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主题 而著名。
02
罗丹雕塑作品鉴赏
《思想者》
总结词
深沉内敛,充满力量
详细描述
《思想者》是罗丹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以其深沉内敛的气质和充满力量的 表现形式而著名。雕塑家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沉思者的肌肉紧张与内在的力量 完美地展现出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深度和力度。
《地狱之门》
总结词
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地狱之门》是罗丹的又一杰作,这件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罗丹通过对地狱之门的象征性描绘,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痛苦。同时,通过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表现手法,观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人性深 处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罗丹

课文分析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作者在创作上的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 己怎样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 他一生的关键。 第二部分(第3至16段)记叙了和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4段),写作者与某画家的争论,从而得到机会与罗 丹会面。 第二层:(5—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并受到罗丹的 邀请。 第三层:(7—1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记叙了 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16—19段),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提 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我 从 罗 丹 得 到 的 启 示
奥地利作家、评论家。他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 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 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 记,也擅长写诗歌和戏剧。 其著名作品有《三大师》 《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 思妥耶夫斯基传》、《三 大诗人》。小说有《一个 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等。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民 族和睦相处的世界 。
总结写作特点并训练:
1. 对人物进行刻画,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画龙点睛的议论,揭示中心。 描写一个人物,能通过对人物外在的 刻画,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例如《一个认 真学习的同学》、《他真让我佩服》等
(察)
课文概括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 巴黎时,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 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并 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
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 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
“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 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 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 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 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 —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现代雕塑的开拓者罗丹

现代雕塑的开拓者罗丹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是现代雕塑的开拓者,闻名世界的伟大雕塑家,他的《思想者》《青铜时代》《吻》《巴尔扎克纪念碑》《雨果纪念碑》等都是后世公认的传神杰作。
罗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巴黎拉丁区巴莱特三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父亲是警察局一位普通雇员,母亲是佣工出身的平民妇女。
童年的罗丹最热衷、最迷恋的就是趴在地上画图。
父亲并没有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画家或雕塑家,家里也似乎缺少一切培养艺术家的条件,甚至连画图的纸和笔都没有。
小罗丹为了画画,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一切可以用来画画的纸张和用来代替笔的木炭。
他喜欢用黑色的木炭在洁白的纸张上留下清晰的痕迹,经常趴在地上或坐在餐桌旁笨拙或专心致志地画画,他画爷爷、画妈妈、画姐姐,画那些使他幼小的心灵感兴趣的一切事物。
母亲性格温和懦弱,虽然她常常抱怨找不到引火用的废纸,却还是任凭罗丹把能用来画画的纸都画满了各式图画;而他的父亲一直希望罗丹将来能掌握一门手艺,过殷实的生活。
罗丹5岁时被父亲送到一所耶稣会的学校。
罗丹讨厌背诵那些宗教教义的问答,对于算术他好像永远也弄不清楚,历史、文法课、拉丁文他也觉得很乏味,一切课程都引不起他丝毫的兴趣。
因此,罗丹的功课一直很差,盛怒的父亲经常教训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当一切惩罚都无济于事时,父亲决定给儿子换一个环境,便把这个脑子笨拙的儿子送到罗丹的伯父亚历山大主持的学校里。
罗丹的伯父有着诺曼底人的那种充沛的精力,他对侄儿的教育充满了信心,他想方设法帮助侄儿弄懂那些拼字、作文以及拉丁文法,但收效甚微。
这一方面由于罗丹的视力太差,他始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另一方面他的确把大部分才智都放在了绘画上,所以他的功课仍是几乎没有一门的成绩可以引为自豪的。
有一次,罗丹上课时画画被老师发现,老师用戒尺狠狠地打他的手,致使他有一个星期不能握笔。
当老师再次抓住他时,气恼地用鞭子代替戒尺将他抽了一顿。
罗丹简介

罗丹艺术风格
一种特征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犷 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
另一种特征是抛光的表面精细的外型。
形体就是罗丹的语言,他用黏土、青 铜和大理石,雕塑了激情、痛苦、情思和 欲念,也雕塑了平凡的尘世和超越的悲剧。 他创造了新的雕塑语言,以前所未有的坦 率,直接刻画人体及其悸动。罗丹的艺术 同时反映了他的生命、热烈、直接、不顾 一切。
罗丹简介
奥古斯迪·罗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雕塑艺术 大师,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14岁 考入非正规的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学习; 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米开 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 巨大影响。
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 体,历时2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 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 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人物介绍(罗丹)

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 《思想者》 《 雨果》 《 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 的设计
, 》 等部分作品。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 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 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 只完成《思想者》 《 吻》 《 夏娃
人物介 绍
罗丹(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 。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 美 术,其他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 同 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 他 食宿费, 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 14 岁随荷拉斯· 勒 考克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 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 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
雕塑家罗丹

作品介绍(2):
• 《巴尔扎克》是罗丹的最后一座伟大雕像。 • 巴尔扎克穿着邋遢的睡衣式的长袍,头发蓬散,好像
雄狮一般。他的表面凹凸不平,但在这样的表面上却 产生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光影变化。巴尔扎克套在长袖 之中的双臂低垂着,没有手。
• 罗丹曾精心塑造了巴尔扎克的手,但由于他作的手太 出色,有些喧宾夺主,因此罗丹毫不犹豫地将那一双 手砍掉了。
作品介绍(1):
• 《思想者》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 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 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 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 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 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 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 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 使然。
罗丹的影响:
• 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
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 一切。 • 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 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 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 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 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 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 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 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雕塑家 奥古斯特•罗丹
罗丹简介:
•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 国著名雕塑家。
• 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 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 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 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丹简介
奥古斯迪罗丹:(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
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
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
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
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
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