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诊断技能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
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
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提供帮助。
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
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7.说明求助者责任、权利与义务:三责任、四权利以及四义务。
二、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注意与一区别)
1.态度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避免失误:不能随便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
3.绝不讲题外话: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讲题外话。
4.扭转会谈内容:不以指责性语言阻止求助者谈话。
5.不给绝对结论: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结论。
6.诚恳结束会谈:不能生硬话语结束以免引起误解。
三、摄入性会谈切入点——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
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五个: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内容。
2.根据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疑点。
3.根据心理测评分析发现问题。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目标。
5.根据许多求助内容分别谈话。
四、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失误
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
(why-question)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咨询师获取信息受限制。
(or-question)
(3)避免多重问题。
这类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and-question)
(4)避免修饰性反问。
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
(tag-question)
(5)避免责备性问题。
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
(what for-question)
(6)避免解释性问题。
咨询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
(is it because-question)
五、会谈内容选择原则——该案例从哪方面入手
会谈内容选择原则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符合求助者能力兴趣。
2.病因直接间接针对性。
3.有利于探索深层病因。
4.有助于鉴别诊断症状。
5.有利于帮助改善认知。
6.有利于个性矫正发展。
7.会谈法具相应有效性。
六、归类解释与验证临床资料应考虑因素
1.整理归纳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关联的资料。
2.个体情况: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情况。
3.环境条件:求助者人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
4.他人评价:对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疗情况评价。
七、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模式
1.一般资料(1)该求助者婚姻家庭、生活居住状况。
(现在)(2)生活事件与原因,现状与过去比较。
(过去)(3)该求助者对未来的愿望及相应依据。
(将来)
2.个人成长史:(1)该求助者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2)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相关情况(3)该求助者以往解决相应问题的行为模式。
3.目前状态:(1)该求助者个性特征相关特点。
(2)该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作用。
4.心理测量:(1)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
(2)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结果。
八、正确理解初步印象步骤
初步印象即初步诊断涉及三方面内容:1.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
2.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
3.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形成大致判断。
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确操作按三步进行:1.对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
2.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
3.对某些含混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九、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求助者:1.向咨询师提供心理问题有关真实资料
2.主动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咨询师:1.遵守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强制规定)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来访者:1.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了解咨询具体方案、过程和原理
3.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咨询师:1.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
2.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态度,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来访者:1.不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任何关系
2.遵守咨询机构相关规定(不是责任)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4.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
咨询师:1.介绍自己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
十、使用面质技术目的
面质是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面质目的包括:(1)了解内外世界: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放下防卫心理:激励求助者放下防卫、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并产生建设性活动。
(3)实现自我统一: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互一致。
(4)利用优势资源:使求助者明了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5)使用应对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十一、阻抗产生原因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内容上、方式上和咨询关系上。
卡瓦纳认为阻抗产生有三个原因/在本案中阻抗原因有:成长带来的痛苦、功能性行为失调、对抗咨询(师) 的心理动机。
十二、多话现象原因
出现多话现象可能与咨询师有关、与求助者有关
十三、非理性观念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一旦转向他人就一味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意,与表白型多话同时出现。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主要特征——措词
绝对化要求:必须、完全、应该、理应,务必、完全、绝对情态动词
过分概括化:从不、总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副词
糟糕至极:不容易、一团糟、毫无希望、困难重重形容词
十四、各种流派咨询观点
精神分析指导求助者通过自由联想寻找问题根源帮助求助者将潜意识意识化
行为主义指导求助者进行各种行为训练帮助求助者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
理性情绪鼓励求助者检查狭隘非理性信念培养理性信念指导求助者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消除求助者人生自我失败观,过有理性生活
完形学派辨别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之间的差异习惯于指导求助者作角色扮演帮助激励求助者承担责任
现实治疗鼓励求助者决定其行为是否真实与负责引导求助者学习负责任行为发展成功统整感
交互分析鼓励求助者重估仍影响其生活的早年重要决定希望帮助求助者成为自主性的人。
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
十五、用案例说明心理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1.一般资料:1)求助者的情况简介2)咨访双方对话摘录3)社会调查有关资料4)体验自述行为观察5)心理测量结果资料。
2.对该案例的心理评估(八个方面):(1)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成长发育、情绪情感反应、社交适应人际关系。
具体表现:因对母亲有一种想报复心理而感到痛苦。
(2)自述与观察(3)问题严重程度:联系具体症状表现给出哪个层级——轻中重。
(4)相关资料(5)验证资料可靠性。
(6)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幼时自尊心曾受到伤害,并形成了情结。
(7)判断求助者心理障碍性质——按诊断流程形成大类小类诊断。
(8)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①问题一般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
②问题具体原因:躯体情况、人格因素、压力特点。
经验证,上述资料可靠。
分析如下:①就事论事: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诚实。
②寻找相关:求助者提供的资料与其母亲提供的相一致。
③迹象分析:会谈及收集到的资料得出没有迹象表明有其他引起心理冲突的原因从而否定资料可靠性。
常见疗法
一、行为疗法
疗法定义: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过程的心理治疗手段。
治疗原理:①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来矫正求助者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②通过行为评价及行为学习程式,指导调动心理和行为能力,改变不良行为,建立新健康行为。
理论根据:经典条件反射(行为治疗)、操作条件反射(行为矫正)、认知行为治疗(行为治疗+行为矫正)。
基本假设:既然不良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那么同样地可以通过学习方式消除不良行为和习得良好行为。
治疗原则:①对过剩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矫正以消退。
②对不足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强化以增加。
③对不适应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矫正以适应。
具体方法: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阳性强化法。
治疗步骤:①靶行为发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②靶行为量化与标定;③制定矫正的靶目标;④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实施计划;⑤结束以及复发处理。
技术特点:①依据实践研究引伸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②使用客观的操作性术语描述治疗技术。
1.阳性强化法适应症:认知偏差、负性情绪、情感障碍。
操作步骤:明确治疗靶目标、监控靶行为、设计新行为结果、实施强化。
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①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
②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
2.系统脱敏法适应症:恐惧症、焦虑症。
治疗原理:通过使患者在放松状态下接触恐惧对象克服焦虑和恐惧情绪。
操作步骤:①先学会放松练习;②设置恐惧或焦虑等级;③后实施脱敏。
3.厌恶疗法适应症:强迫症、窥阴癖、露阴癖、戒烟戒酒。
理论来源:经典条件反射。
治疗原理:①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一个不快的刺激,产生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体验。
②反复实施,不良行为与厌恶体验之间建立条件联系。
③此后再次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时,不再给予不快刺激便会产生厌恶体验,从而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目的。
二、认知领悟疗法适应症:强迫症、恐惧症、某些性变态。
理论来源:①钟友彬在学习、研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上提出。
②幼年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体验对个性形成有重要影响,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根源。
治疗原理:①采用当面交谈方式,让患者叙述症状产生、发展历史和具体内容,询问有关经历。
②用生活经验使其认识到症状和病态行为幼稚性、荒谬性和不符合成年逻辑的特点。
③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在健康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没有意义的,因而不值得恐惧。
④患者每次会谈后写体会,谈对咨询师解释看法、自己经历体验、自己想到的问题。
⑤当患者领悟到目前症状的原因后,症状便可能消失。
三、合理情绪疗法适应症:认知偏差、焦虑抑郁、行为不良。
理论来源:(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
(2)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
(3)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经常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2)核心是ABC 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造成。
①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②B代表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③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治疗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
(2)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②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
③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绝对化要求。
(最具特色最常用)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a 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
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情绪体验,并体验到适度情绪反应。
c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
③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Self-Help 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Rational Self-Analysis)。
(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
①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②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治疗目标:包含两层含义——(1)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改变,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各种症状。
(具体目标)(2)完美目标: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化,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想宽容生活哲学。
(终极目标)
四、贝克认知疗法适应症:抑郁症、认知偏差、情绪障碍。
治疗原理:①负性生活事件会造成负性认知,导致抑郁焦虑和和行为障碍。
②协助求助者克服认知盲点、模糊知觉、自我欺骗、不确判断。
③改变求助者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
④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神经症诊断
神经症概念[许又新]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神经症共同特征☆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总称。
神经症共同特点:(1)神经症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神经症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
(3)神经症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光有精神症状,没有躯体症状叫精神痛苦)
(4)神经症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5)神经症各亚型有其特征性临床相。
(6)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7)神经症患者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相对于精神障碍而言)
(8)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充分。
神经症及其亚型[CCMD—3]
43 神经症[F40-F49]☆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43.1恐惧症(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神经症。
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 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 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43.11场所恐惧症
[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 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3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12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
[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 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 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 4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13特定恐惧症
[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 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3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2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
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43.21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惊恐发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
[症状标准]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 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2 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43.22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以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2 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43.3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 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 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力抵抗,但不能奏效。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
2 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43.4躯体形式障碍
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优势观念。
经常伴有焦
虑或抑郁情绪。
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
②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关心,但不是妄想;③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神经症怕障碍(如疑病症、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说明] 本障碍有时合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必须注意以免漏诊。
43.41躯体化障碍是一种经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
[症状标准] 1 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在下列4组症状之中,至少有2组共6项:①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②呼吸循环系症状,如:气短;胸痛;
③泌尿生殖系症状,如: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④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疤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3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躯体障碍的证据,能对症状的严重性、变异性、持续性或继发的社会功能损害作出合理解释;
4 对上述症状的优势观念使病人痛苦,不断求诊,或要求进行各种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5 如存在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但不占主导地位。
[严重标准] 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心境精神障碍、适应障碍,或惊恐障碍。
43.4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F45.1]
[诊断标准] 1 躯体症状的主诉具有多样性、变异性的特点,但构成躯体化障碍的典型性不够,应考虑本诊断;
2 除病程短于2年外符,合躯体化障碍的基余标准。
43.43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病人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优势观念也属于本症。
本障碍男女均有,无明显家庭特点(与躯体化障碍不同),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②对健康状况,如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但不是妄想;③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3 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躯体化障碍、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43.44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是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症。
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
因此本障碍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诊断标准] 1 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 至少有下列2项器官系统(心血管、呼吸、食管和胃、胃肠道下部、泌尿生殖系统)的自主神经兴奋体征:
①心悸;②出汗;③口干;④脸发烧或潮红;
3 至少有下列1项病人主诉的症状:①胸痛或心前区不适;②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③轻微用力即感过度疲劳;④吞气、呃逆、胸部或上腹部的烧灼感等;⑤上腹部不适或胃内翻腾或搅拌感;⑥大便次数增加;⑦尿频或排尿困难;⑧肿胀感、膨胀感或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