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复习练习
2012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山川颂》练习卷R
![2012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山川颂》练习卷R](https://img.taocdn.com/s3/m/60daf3c0b9f3f90f76c61bea.png)
1.古诗词默写(8分)①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论语·为政》)② 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⑦月光淡淡,。
白云团团,。
2.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家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
谈笑有宏儒,往来无白丁。
E.折戟成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F.故曰,域民不以封缰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②,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李贺)③听其相顾言,。
(《观刈麦》白居易)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诸葛亮)⑤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其一)李白)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
(4分)(说明:本题有2分为加分题,加分后第7题总分不超过10分。
)①古代诗歌常常蕴含哲理,给我们以启迪,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让我们坚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②古人喜欢把“菊”写入诗中,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表现了诗人对菊的喜爱。
1.阅读《最后一课》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整理资料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4b2b0cea1c7aa00b52acbca.png)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整理资料无垠.(yín) 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 堆垛.(duî) 层峦.(luán)叠嶂.(zhàng) 吟哦.(ã) 汲.(jí) 涟漪..(lián yī)晨曦.(xī)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sì)桥龙湫.(qiū)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 汨.罗江(mì) 簌簌.(sù)茕茕.(qiïng)孑.(jiã)立掳.(lǔ)掠马厩.(jiù) 通衢.(qú)大道命运多舛.(chuǎn) 缱.(qiǎn)绻.(quǎn) 瘠.(jí)薄.(bï) 夙.愿(sù) 窝.行(wō) 迷惘.(wǎng) 干瘪.(biě) 疲惫.(bâi) 簇.新(cù) 绯.红(fēi) 罡.风(gāng) 颓垣.n)荒冢.(zhǒng) 蹂躏..(rïu lìn).齑.粉(jī) 肇.(zhào)苗裔.(yì) 孟陬.(zōu) 揆.(kuí) 搴.比.(qiān 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 又重.之以修能(chïng) 潜.藏(qián) 枷.锁(jiā)洞窟.(kū) 苦役.(yì) 模.糊(mï) 锦.标(jǐn) 赊.账(shē) 号.角(hào) 旌.旗(jīng) 花束.(shù)稀薄.(bï) 缙绅..(jìn shēn) 萃.(cuì) 纾.祸(shū)觇.(chān) 翌.日(yì) 遽.(jù) 羁縻..(jī mí)东西二阃.(kǔn) 诋.(dǐ) 诟.(gîu) 自刭.(jǐng)邂逅..(xiâ hîu) 毗.陵(pí) 愧怍.(zuî) 溥.(pǔ)阉.(yān) 祠.(cí) 湮.(yān) 赀.(zī)缇骑..(hùn fān) 缳.(huán)..(tí jì) 詈.(lì) 溷藩牖.(yǒu) 逡.巡(qūn) 鬈.曲(quán) 趿.拉(tā)蹙.眉(cù) 褶皱..(zhě zhîu) 撇.开(piē) 窥.视(kuī)皮靴.(xuē) 怜悯.(mǐn) 时髦.(máo) 取缔.(dì)镶嵌..(xiāng qiàn) 伛.(yǔ) 云翳.(yì) 攥.(zuàn)骷髅..(kūlïu) 滞.笨(zhì) 媲.美(pì) 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 有史可稽.(jī) 销声匿.迹(nì) 跽.(jì)攻讦.(jiã) 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ã)进吝.(lìn)啬氾.南(fàn) 佚.之狐(yì) 缒.(zhuì)阙.秦(juã) 蔺.(lìn) 不肖.(xiào) 卮.酒(zhī)叱.(chì) 驽.(nú) 刎颈..(wěn jǐng) 涘.(sì)渚.(zhǔ) 殆.(dài) 圃.(pǔ) 厩.(jiù)豕.(shǐ) 裘.(qiú) 樊哙.(kuài)镬.(huî) 雍.(yōng)水目眦.(zì)钳.制(qián) 壅.蔽(yōng) 疏浚.(jùn) 载.舟(zài)黜.恶(chù) 谬.赏(miù) 飨.(xiǎng) 鯫.生(zōu)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完整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过关练习
![(完整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过关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03ce360b9f3f90f76c61bf4.png)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过关练习《烛之武退秦师》基础知识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1.晋军.函陵2。
辞.曰3.越国以鄙.远4。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焉.用亡郑以陪.邻6。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8。
既东.封郑9.朝.济而夕设版焉10。
又欲肆.其西.封11。
秦伯说.,与郑人盟.1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3。
因.人之力而敝.之14。
失其所与.,不知.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意思1.以.其无礼于晋2。
敢以.烦执事3。
阙秦以.利晋4.臣之.壮也5。
是寡人之过也6。
何厌之有7。
将焉取之.8。
无能为.也已9。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0。
君知其.难也11。
吾其.还也。
亦去.之1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13。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三、翻译下面句子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谏太宗十思疏》基础知识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1.永保无疆之休.2。
莫不殷.忧而道著3.能克终者盖.寡4。
则思谦冲以自牧.5.简能..而任之6。
信者效.其忠7.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意思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3。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5。
而.况于明哲乎6.则思无因怒而.滥刑7。
必竭诚以.待下8.则思知止以.安人9.虽董之以.严刑10。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翻译下面句子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知识一、填空。
1. 本文节选自《·》,作者字是时期伟大的家家家。
《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全书共篇,包括、、、、。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
2.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三个故事。
前两个故事写的是的矛盾,侧重表现的精神,后一个故事写的是的矛盾,侧重表现的精神。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 6.相如虽驽.()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 10.秦王不怿.()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5210a8783d049649b665836.png)
在东方把郑作为边界后, 在东方把郑作为边界后,又想扩大他西边的边 不使秦受损,将从哪里取得土地? 界,不使秦受损,将从哪里取得土地?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易整,不武。 易整,不武。
依靠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人家, 依靠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人家,不 仁义;失去同盟,不明智;用混乱代替整齐, 仁义;失去同盟,不明智;用混乱代替整齐, 不算武。 不算武。
三、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常识填空: 1、《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 、 、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公羊传》 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 、庄子, 战国中期宋人, 中期宋人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分内篇、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 内篇、 外篇、 杂篇三部分 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三部分, 外篇、 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第 四 专 题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秋
水》
一、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1、以其无礼于晋 、 2、且贰于楚也 、 3、晋军函陵 、 4、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5、吾不能早用子 、吾不能早用子 6、縋而出 、 7、惟君图之 、 (因为) 因为) (两属) 两属) (驻扎) 驻扎) (如果) 如果) (您) (用绳子吊下) 用绳子吊下) 考虑) (希望/考虑) 希望 考虑
二、翻译下列句子: 翻译下列句子: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也矣。 也矣。”
烛之武)推辞说: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 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什么了。 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什么了。”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语文必修三练习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测试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语文必修三练习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ad8e51702768e9950e7383c.png)
专题四检测卷(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氾.南(fàn) 黜.恶(chù)贻.笑(yí) 皋陶.(yáo)B .壅.蔽(yōnɡ) 杞.子(qǐ)园圃.(pǔ) 列观.(ɡuàn)C .鸡豚.(tún) 逢.孙(fén ɡ)夜缒.(zhuì) 渑.池(miǎn)D .衣裘.(qiú) 栏厩.(jiù)避匿.(nì) 鲰.生(zōu)解析 C 项,逢pán ɡ。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版图 疏浚 嘻戏 垂拱而治B .瑕疵 赔偿 驽马 刎刭之交C .诛连 鄙贱 赦免 目眦尽裂D .谦冲 家具 汤镬 望洋兴叹解析 A 项嘻—嬉。
B 项刭—颈。
C 项诛—株。
答案 D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B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选拔。
C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所有的。
D .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 披:掀开。
解析 “封”,“把……当作疆界”。
答案 A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项王曰:“沛公安.在?”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不然.,籍何以至此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解析 A 项,副词,怎么;代词,哪里。
B 项,形容词词尾,可不译;代词,如此、这样。
C 项,连词,尚且;副词,将要。
D 项,都是介词,把。
答案 D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因”字与“因.击沛公于坐,杀之”的“因”字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解析 C 项,趁机,与例句相同;A 项,通过;B 项,依靠、凭借;D 项,因为。
高中语文《锦瑟》、《蝶恋花》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锦瑟》、《蝶恋花》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2fae7aa3b3567ec112d8aa3.png)
高中语文《锦瑟》、《蝶恋花》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3(答题时间:30分钟)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槛.菊(jiàn)不谙.(ān)彩笺.(qiān)B. 凝噎.(yē)暮霭.(ǎi)玉砌.(qì)C. 纶.巾(ɡuān)豆蔻.(kòu)跬.步(ɡuǐ)D. 商贾.(ɡǔ)忏.悔(chàn)松柏.(bó)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雕零山青水秀戍边相形见绌B. 甘霖良辰美景皈依融会贯通C. 凄残源远流长娇健功亏一篑D. 憔悴被水一战漂泊海市蜃楼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满腔怒火?(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起来。
(4)“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 遏制遏止收集搜集B. 遏止遏制收集搜集C. 遏止遏制搜集收集D. 遏制遏止搜集收集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习以为常....。
B. 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袋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不悟....,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
C. 语言训练,实际是思维训练,若思维混乱,就会语无伦次....。
D. 有些同志为了把工作干好,竭尽心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唐朝武则天亲授的、被称为传世之宝的第三颗佛牙舍利,新近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铁塔地宫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B.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复习题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b9347fe53a580217fcfea6.png)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马厩.(jiù)玷.污(diàn)伤痕累累..(léi)树影婆娑.(suō)B.缱绻.(juǎn)纤.绳(qiàn)衣衫褴褛.(lǚ)并行不悖.(bèi)C.胚.芽(pī)蹩.进(bié)通衢.大道(qú)当众推搡.(sǎng)D.自诩.(xǔ)华胄.(zhòu)命途多舛.(chuǎn)深感愧怍.(z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伎俩养尊处优林阴小道迫不急待B.蹂躏廖廖无几礼尚往来名列前茅C.暴戾惟其如此残羹冷炙泾渭分明D.国萃两败俱伤直截了当概莫能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尽管地处火车南站商圈的黄金宝地;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该企业多年来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B.他从背后打了我一下;出其不意....地吓了我一跳。
C.唐诗宋词多就景叙情;往往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D.一些生产者发财心切;质量意识差;搞的是‘一锤子买卖.....’;法制观念较差;视法律、合同如儿戏。
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过去十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B.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13c37505763231126edb111f.png)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练习(1)因声求气一、双基提要(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
秦军氾.南()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共.其乏困()4、阙.秦以利晋()5、塞.源而欲流长者也()6、则思正身以黜恶.()7、鸣琴垂拱.( ) 8、虑壅.蔽()(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因人之力而敝.之()5、必浚.其泉源。
()6、谦冲.而自牧.。
()()7、必固.其根本。
()8、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郑伯说.与郑人盟.4、越国以鄙远.(四)解释一词多义1、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思知止以安.人()(4)、项王曰:“沛公安.在”()(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尔安.敢轻吾射。
()2、下:(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臣虽下.愚)(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3、信:(1)、信.者效其忠()(2)、愿陛下亲之信.之()(3)、忌不自信.()4、治:(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不效则治.臣之罪()(五)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本字,并加以解释。
1、共其乏困(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失其所与,不知()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二、课堂反馈1、想一想,下列句子诵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并练习诵读。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4)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5)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下列句子中“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震之以威怒D、请以战喻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字意思和用法。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09473dcb14e852458fb574b.png)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说明:考试范围: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样式:仿照高考题,具体内容如下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 ) 沼.( )泽生意盎.然( ) 堆垛.( )层峦.( )叠嶂.( ) 吟哦.( ) 汲.( ) 涟漪..( )晨曦.( ) 采石矶.( ) 汀.( )泗.( )桥龙湫.( )回溯.( )瞭.( )望绛.()夔.州( ) 坂.( )秭.归( ) 汨.罗江( ) 簌簌.( )茕茕.( )孑.( )立掳.( )掠马厩.( ) 通衢.( )大道命运多舛.( ) 缱( )绻.( ) 瘠.( )薄.( ) 夙.愿( )窝.( )行迷惘.( ) 干瘪.( ) 疲惫.( ) 簇.( )新绯.( )红罡.( )风颓垣.( )荒冢.( ) 蹂躏..( ).齑.( )粉肇.( )苗裔.( ) 孟陬.( ) 揆.( ) 搴.毗.( ) 汩.( )余若将不及兮又重.( )之以修能潜.( )藏枷.( )锁洞窟.( ) 苦役.( ) 模.( )糊锦.( )标赊.( )账号.( )角旌.( )旗花束.( )稀薄.( ) 缙绅..( ) 萃.( ) 纾.( )祸觇.( ) 翌.( )日遽.( ) 羁縻..( )东西二阃.( ) 诋.( ) 诟.( ) 自刭.( )邂逅..( ) 毗.( )陵愧怍.( ) 溥.( )阉.( )祠.湮.( ) 赀.( ) 缇骑..( )詈.( ) 溷藩..( ) 缳.( ) 鬈.曲( ) 牖.( ) 逡.巡( ) 趿.拉( ) 缒.( )阙.蹙.眉( ) 褶皱..( ) 撇.开( ) 窥.( )视皮靴.( ) 怜悯.( ) 时髦.( ) 取缔.( )镶嵌..( ) 伛.( ) 云翳.( ) 攥.( )骷髅..( ) 滞.笨( ) 媲.美( ) 一蹴.而就( )昙.( )花一现有史可稽.( ) 销声匿.迹( ) 跽.( )攻讦.( ) 自诩.()冠冕.()残羹.()冷炙.()孱.()头脑髓.()譬.()如蹩.()进吝.()啬氾.南( ) 佚.之狐( ) 蔺.(.)相如...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考点专练8 古代诗文阅读(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考点专练8 古代诗文阅读(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6e445fec5da50e2534d7f97.png)
考点专练(八) 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
”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
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离骚》练习卷(答案详解)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离骚》练习卷(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9cf7b00240c844768eaee7b.png)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离骚》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选出与本诗颔联(第二联)结构相似的一项。
(4分)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2.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诗中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而凄凉的内心世界。
B.全诗描绘出一幅远行途中的客子在初春拂晓时出发的情景。
C.诗的首联统摄全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D.诗的中间两联纯粹是写景。
二、选择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对上面杜甫的一首绝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一、二句写了四种景,四种颜色,主要运用了映衬的方法。
B.三、四两句抒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反衬。
C.诗中秀丽的春色,蓬勃的生机反衬诗人哀伤之情。
D.诗人抒发了愉悦的情怀,表达了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一、二句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的时间、情景。
B.全诗表达惊喜之情,激动得夜不能寐。
C.第三句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后的表现。
D.“残灯”、“暗风”、“寒窗”,以哀景衬哀情,令读者黯然销魂。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渔父》完成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94feaeb3fd0a79563c1e7240.png)
如今人方为刀俎,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 我为鱼肉,何辞为?唉! 吾属今为之虏矣 者必沛公也。 !
翻译下面语句。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 所出。 缙绅、大夫、士聚集在左丞相府,没有人能 拿出计策来。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 靡及。 处境窘迫,腹中饥饿,又被紧急悬赏捉拿, 天高地远,叫喊也达不到。
• 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 在深深的忧患之中,一定是竭尽诚心对待 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别人。
• 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百姓,用盛怒来 震下百姓,最终百姓苟且免于犯罪但并不 怀仁义之心,表面恭敬但内心不服。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 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德行不深厚,感情不能战胜欲望,这也是砍 伐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头来求得水 六得远。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 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所有帝王,接受上天的重任,没有不深忧而 治道显著,成功之后德行衰减,有好的开头 的实在很多,能坚持到最后的很少。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 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 整,不武。 吾其还也 。
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 斗, 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 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
10、 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居安思危, ________________。 12、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语文必修三练习2.9离骚节选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语文必修三练习2.9离骚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d6d80be3482fb4daa48d4b47.png)
9 离骚(节选)(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B.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C.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解析A项“锡”同“赐”;C项“道”同“导”;D项“辟”同“僻”。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去今之墓.而葬焉A.名.余曰正则兮B.字.余曰灵均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D.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解析D项“美”是形容词作名词,美德;A、B、C三项与例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 D3.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A.恐年岁之不吾与B.肇锡余以嘉名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D.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解析B项和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恐美人..之迟暮B.乘骐骥以驰骋..兮C.惟草木之零落..兮D.恐年岁..之不吾与解析“美人”喻指君主。
答案 A5.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8分)(1)屈原自述身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用两句诗表达了“时不待我”的思想,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中,作者借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表现了“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的含意,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异曲同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4)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二、课内精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四单元)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ee007dffad6195f312ba6df.png)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四单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课内部分练习题(第四专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执事:执行事务的人,此处为敬称,您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许.君焦、瑕许:允许D.惟君图.之图:考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以.乱易整A.敢以.烦执事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与郑人盟. B.夜.,缒而出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以下对所选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单刀直入,先言“郑既知亡矣”,使之解除戒意,既而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替对方的利害着想。
一下子缩短了二者的距离,可谓出言不凡!B.烛之武善于作比,本意是为保全郑国,言语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
从反面强调“亡郑”结果,只能使“邻厚”“君薄”。
C.语言得体。
本是求人,却不卑不亢,高屋建瓴,语重心长,迫使对方就范。
可谓有理、有利、有节、有体。
D.文章虽短,在人物塑造上却颇具匠心。
选文第一段写国难当头,烛之武不顾年迈体衰,愿受君命,出使秦营,危难之际,突出一个“智”字。
5.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 B.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 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 B.①是寡人之过.也②予过.维扬C.①行李之往来.②则修文德以来.之 D.①晋军.函陵②沛公军.霸上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能为也已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失其所与,不知D.共其乏困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可怜..,肃追于宇下..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9.下列各句中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齐孝公伐我北鄙.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10.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不阙秦,将焉.取之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朝济而夕设版焉.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于君,敢以烦执事..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亡郑而有益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B .则思谦冲以自牧.牧:放牧 C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滥:过度,无节制 D .役.聪明之耳目 役:役使,劳损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择善而从之.②役聪明之.耳目B. ⎩⎪⎨⎪⎧ ①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则思虚心以.纳下 C.⎩⎪⎨⎪⎧ ①君人者.②则智者.尽其谋 D.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②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必固其根本..B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 .则思三驱以为..度 D .则纵情..以傲物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1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君当神器之重.A .不念居安.思危B .择善.而从之C .则思正身以黜恶.D .必固.其根本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固.其根本 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练习(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练习(3)](https://img.taocdn.com/s3/m/0d7c0fd8360cba1aa811da1e.png)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练习(3)融会贯通一、双基提要(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不仁兹.甚()2、岂不遽.止()3、众闻则非.之()4、秋水时.至()5、野语..有之曰()6、因.宾客至相门前谢罪()7、有要.于时也()8、故择.先王之成法()9、蔺相如固.止之()10.独.畏廉将军哉()(二)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
1.殆(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旦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2.引(1)左右欲引相如而去()(2)引使者蔺相如()(3)相如引车避匿()(4)引而不发()3.穷(1)今我睹子之难尽也()(2)其乐无穷()(3)穷则独善其身()(4)穷乡僻壤()(三)选择题1、下列划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下列对“其”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B、(两狼)其一犬坐于前(人称代词,他的)C、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连词,是……还是……)D、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3、找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军惊而坏其都舍B、青,取之于蓝而青与蓝C、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与“忌不自信”的句式或特点相同的一句()A、不见水端B、曾不能疾走C、始吾弗信D、以为莫己若二、课堂反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e015ab1b3968011ca300914b.png)
《长江三峡》同步练习【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启碇(diàn)绛(jiàng)紫隽(jùn)秀秭(zǐ)归B. 夔(kuí)州潋滟(yàn)婀娜(nuó)离弦(xián)C. 缥缈(miǎo)汨(bì)罗崆(kōng)岭澎湃(pài)D. 抛锚(miáo)跋涉(shè)瞿(qú)塘对峙(zhì)★解析:A 启碇(dìng) C 汨(mì)罗 D 抛锚(máo)答案: B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吸摄峭壁寒喧莽莽苍苍B. 叠嶂山峦廖廓峨冠博带C. 恪守迷惘寰宇美髯白皙D. 颤栗雷霆漩涡神奇怪涎★解析:A 寒暄 B 寥廓 D 神奇怪诞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1)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
(2)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中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3)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4)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A. 飞翔透露矗立交融B. 翱翔显露矗立交织C. 飞翔显露笔立交织D. 翱翔透露笔立交融★解析:飞翔:盘旋地飞。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透露: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矗立:高耸地立着。
笔立:笔直地挺立。
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交融:融合在一起。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的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B. 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
必修三诗五首复习练习题带答案语文版
![必修三诗五首复习练习题带答案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efb323e2bd960590c67717.png)
必修三诗五首复习练习题(带答案语文版)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痴.儿(chī)郁塞.(sâ)不着.边际(zh áo)风尘仆.仆(pú)B.酒酣.(hān)邗.江(hán)徇.私舞弊(x ùn)触.目惊心(chù)C.白鸥.(ōu)横.江(hãng)力微任重.(chóng)扪.心自问(mãn)D.澄.江(dâng)萧.萧(xiāo)亲密无间.(ji àn)踽.踽独行(j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疲劳谪居怨天忧人事实胜于雄辩B.瓜州吟诵毋庸置疑出淤泥而不染C.震撼风骚崭露头角有志者事竟成D.苍芒伯仲礼尚往来不废吹灰之力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哈里希岛上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恩泽..。
B.以往的保障房政策过于褊狭..,只照顾到当地户籍人口,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使公民因身份不同,而无法享受到同等的住房福利。
C.他当年离开文化单位时身无长物....,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领域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D.大观园里的主子们米珠薪桂....,早已习惯过铺张浪费的生活,安富尊荣,挥霍无度,王熙凤也日感难以维持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肃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B.唐代诗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具有空灵之美,正如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人们不会忘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新中国的诗歌史上。
D.现在很多中学生都难以抉择是在国内考一所一流大学还是去国外考一个二三流的大学?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山川颂》练习卷(答案详解)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山川颂》练习卷(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ba6fbb7e21af45b207a8d5.png)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山川颂》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澈(chè)烧灼(zhuó)铿锵(kēng)颓壁残垣(yuán)B.汲水(jí)盎然(àng)青葱(cōng)层峦叠嶂(zhàng)C.涟漪(qí)双颊(jiá)莽苍(mǎng)飞流急湍(tuān)D.丘壑(hè)蹒跚(pán)萦回(yíng)广阔无垠(yí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她用她的乳汁喂养我,她用大巴掌抚摸我的头。
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到她怀里的体温。
B.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涮过它。
C.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长袍,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的田园,长满了葱绿的禾苗。
D.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澈和混浊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无崖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的黄土高原,有草树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的黄河,有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A.茂密莽苍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广阔无垠B.莽苍茂密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广阔无垠C.莽苍茂密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广阔无垠D.茂密莽苍一泻千里广阔无垠浩浩荡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B.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凭借”;(今)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C.遗体:(古)留给(自己)的身体;
(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的残留物质。
答案:D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解析:B 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 答案:B 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 D.请罪于母,母不许 解析:C 项为省略句,“出入”后省略介词“于”;其他各项均为倒装句。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五段(“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段连用“死”字构成生动而有力的排比,说明了环境的险恶,表现
答案:C
翌.日(yì) 造诣.(yì) 彷.徨(pánɡ) 檄.文(xí)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自度.不得脱
何不改乎此度.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竟.使遇哨,无不死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D.微:无,没有。A.度:估计;法度。B.以:率领;凭借„„
身份。C.竟:假使;到„„终了的时候。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解析:D.无辜:无罪。A.行为:(古)两个词,此句意为大家认为我去一
趟就可以解除祸患;(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可以:(古)两个词,
指面色;D 项中“首领”即“头颅”,文中借指性命。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去今之墓.而葬焉
B.缇骑按剑而前.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解析:C 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C
5.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一、基础达标
谏太宗十思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B.永保无疆之休.
休:停止
C.莫不殷.忧而道著
殷:深
D.役.聪明之耳目
役:役使,劳损
解析:B 项,休:美好,福祉。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③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惟君图之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解析:②表明郑国现状;⑤为晋对秦的做法;⑥为晋国的扩张野心。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在战争中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秦、晋联合围郑
的直接原因。
B.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
了作者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 7.本段中两次使用“呜呼”一词,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
用?
答案:两次使用“呜呼”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并自然地将本段文字分为了两 个层次: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的危难情形,说明作者已将“生死” 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又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 难为的伤痛。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 )
①知止以安人 ②谦冲以自牧 ③慎始而敬终 ④役聪明之耳目 ⑤简能
而任之 ⑥正身以黜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⑥
解析:④⑤均为魏徵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
答案:D 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解析:B 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秦国不应伐郑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郑既知亡矣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阙秦以利晋,
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骄横傲慢的态度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等情 况,作者都只字未提,但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作了详细交代。
C.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 “夜,缒而出”,进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D.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 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 伯心悦诚服。
(3)国君和大臣没有烦扰的事,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 与王子乔那样长寿,弹着琴或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 的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一、基础达标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lìn)
列观.(ɡuān)
避匿.(nì)
B.睨.柱(nì) C.盆缻.(ɡānɡ)
5.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B、C、D 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蚓无爪牙之利
B.夫晋,何厌之有
C.鸣琴拱
D.以其无礼于晋
解析:例句和 D 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是定语后置句。B 项是宾语前置 句。C 项是省略句。
解析:B 项,文章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 只作了简略的交代。
答案:B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答案:(1)如果郑国灭亡对秦国有好处的话,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 您了。 (2)(秦国的)使者来往,(郑国)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什么 害处。
解析:B 项,傫—lěi。
答案:B
2.下列短语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旌.其所为 众不能堪. 蹈.死不顾 矫.诏纷出 A.表彰 忍受 踏上 假托
B.表彰 能够 顿足 纠正
C.旗帜 忍受 履行 匡正
D.旗帜 能够 踏上 假托
答案:A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死而湮.灭.不足道者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解析:A 项“行为”是两个词,即“品行”和“成为”;B 项中“颜色”是
一、基础达标
五人墓碑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蓼.(liǎo)洲 B.废祠.(cí) C.皦皦.(jiǎo) D.赀.(zī)财
溷.(hùn)藩 傫.(léi)然 猝.(cù)然 缇.(tí)骑
阉.(yān)党 冏.(jiǒnɡ)卿 逡.(qūn)巡 户牖.(yǒu)
)
曷.(hé)故 湮.(yān)没 缙.(jìn)绅 社稷.(jì)
一、基础达标
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共其乏困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B.共—供;C.已—矣;D.知—智。
答案:A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④信者效其.忠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其:③副词,难道;④代词,
他的,他们的。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貌恭而不心.服
B.则思正.身以黜恶
赦.免(shè) 汤镬.(huò)
辞.谢(cí) 叱.之(chì)
D.刎颈.(jǐnɡ)
鼓瑟.(sè)
不怿.(zé)
解析:A 项,“观”读“ɡuàn”;C 项,“缻”读“fǒu”;D 项“怿”读
“yì”。
答案:B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奏.秦王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① ②而 大君 王亦幸.于 幸.赵赦王臣
解析:C 项,“且”均为连词,意为“况且”。A 项,因:①趁机,②通过;
B 项,引:①延请,②掉转;D 项,幸:①宠幸,②幸而。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中“负”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解析:A.使„„承担;B.倚仗;C.辜负;D.背着。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