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中学生心理发展
2024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Ⅲ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2024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概括。
1.大脑发育:中学生大脑在这一时期发育迅速,不同区域的发育顺序也有所差异。
脑的前额叶、额叶、顶葉逐渐发育成熟,影响着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决策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中学阶段的大脑发育还会对情绪管理和社会认知产生影响。
2.性格发展:中学是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个体的性格特征逐渐稳定,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尊重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积极塑造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3.自尊心:中学生的自尊心表现出较大的波动,个体在这一阶段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正向的言语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4.动机和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表现出多样化和内化趋势。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程的多样性、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5.人际关系:中学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与同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会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业产生影响。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认知发展:中学生开始从操作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能够进行系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高级思维活动。
7.学习和记忆:中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逐渐发展,但在这一时期,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学习策略的选择还不够理性。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习和记忆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8.情绪管理:中学生的情绪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以上是2024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概括。
了解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31题-心理发展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31题-心理发展类一、中学生发展心理☆①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渡性、封闭性、社会性、动荡性。
②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③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2016上]①学习动机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②学习心理(学习动机[2015下]、学习迁移[2014上]、学习策略)一、中学生发展心理(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
中学生各方面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2.闭锁性(封闭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很多想法不愿对长辈说。
3.社会性。
考察较少。
中学生在这个时期走入社会,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品德的影响,社会性主要是针对品德方面的。
因为初中阶段接触外界比较多,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品德发展不好。
4.动荡性。
考察比较多。
动荡性是指比较敏感、非常偏激,不稳定,经常会动摇。
有的情况下比较偏激、执拗;有的情况下会出现极端情况,如自杀、跳楼等。
【例题】某学校初一学生李爽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
其父母是经商的,平时很忙对他关心得很少,李爽感觉一直很寂寞。
放暑假时,父母答应带他去旅游,却因临时有应酬而取消了。
李爽对此非常生气与伤心,认为父母都不关心他,又不愿意和别人倾诉,心里的怨气越积越多,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准备跳楼报复父母。
幸亏邻居及时发现,并报了警,消防队员将他解救了下来。
问题:试分析该案例反映的这个阶段学生的典型心理特点,并如何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首先,李爽的问题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
闭锁性表现在中学生常常不愿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材料中,李爽遇到心理问题不愿意和他人倾诉,最终导致极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其次,案例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
动荡性是指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走“极端”,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红色字体为重点,里面内容需要重点记住】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1)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2)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下)。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 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方面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2关键期:这是个体早起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发展心理
了解
1、情绪的分类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3、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理解
1、情绪理论
2、人格的特征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掌握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3、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4、人格的结构
5、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应用
1、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3、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
2、闭锁期: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不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
3、社会性:活动社会性增强,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同时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4、动荡性:思想敏感,精力充沛,性格还未定性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里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起始时间和发展速度的差异
三、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
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
2、接近异性阶段
3、异性眷恋阶段
4、择偶尝试阶段
四、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增强
1、关注自己身体形象
2、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及在同伴中的行为表现影响着自我评价
3、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与情绪情感过分关注
(二)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1、与同伴关系的变化特点:与之前相比变成了更为亲密的、支持性的沟通关系
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通过反抗期走向自主自立,对父母的信赖减少,反抗性情绪增加
3、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学生不再盲目接受教师,开始对教师评头论足
五、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备考初高中通用 第5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①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②闭锁性——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③社会性——关注社会生活,社会化④动荡性情绪波动大⑤独立性——成人干、独立意识⑥不平衡性——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中学生思维发展呢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3.形式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4.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发展的机制①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物,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②同化—是指个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得原有图式和扩大的过程。
③顺应—是指个体不能利用原有的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会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④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化(3)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还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时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①泛灵论(月亮走我也走)②自我中心(重复、独白、集体独白)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④思维具有不守恒性⑤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例如,8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别的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五六岁的儿童无法无法做到】思维具有可逆性;能进行具体逻辑推理【例如,向七八岁的儿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A与C哪个大一些”,他们可能难以回答。
但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一个更高?他们就能回答”】;思维具有去自我为中心;能理解原则和规则;具有多维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钟摆实验处于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以下特征:①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不同的儿童虽然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发展阶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中学生心理开展心理开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人的心理开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开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开展中,详细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在心理开展过程中,在某些代表性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连续现象。
连续性是指后一阶段既包含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但作为本阶段特征的那些占优势地位的主要因素,它表达着本阶段的本质特征。
心理开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这种开展顺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尽管开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开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如情绪的开展是从原始的愉快、不愉快分化出多种一般情绪,进而开展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在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熟的开展过程中,各种心理机能的开展进程是不同步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式开展的。
它可因进展的速度不同、起步开展和到达成熟的时间不同及最终到达的高度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开展模式。
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开展的速度上、开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开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开展速率。
个体心理开展既遵循共同规律,也存在个别差异。
一般来说,同龄学生的开展总要遵循~定的顺序、经历一些共同的开展阶段,但不同个体的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开展的速度、最终到达的高度是各不相同的,开展的优势领域也是千差万别的。
各种心理成分在某一个体身上的结合模式也有所不同。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初中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初中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与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出生开始,伴随着人的一生。
初中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总结初中心理发展的知识点。
一、身体与性别意识的形成1. 生理变化:初中是青春期的开始阶段,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会经历身体发育、第一次月经和声音变低等生理变化。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体验,可能会引发身体形象和自尊心方面的问题。
2. 性别角色认同: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
这对于学生的性别认同、自我认同和社交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认知能力的提高1. 抽象思维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思维迈向抽象思维。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推理和解决问题。
2. 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在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身份、需求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
三、情感与社会关系的变化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与同学们一起度过大部分时间,他们开始面临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在同伴关系中寻求支持和认同,同时也可能面临同伴压力和排挤现象。
2. 家庭关系的转变:初中是孩子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阶段。
他们与家庭的互动发生变化,开始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逐渐与父母形成更平等的关系。
四、自我认识与自尊心的形成1. 自我概念的形成:初中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优点、不足和兴趣爱好。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角色和责任,并逐渐形成自我认同。
2. 自尊心的建立:初中生的自尊心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和学校环境等。
学生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心理问题的关注与干预1. 焦虑和压力:初中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同伴压力和身体变化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关注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生的心里发展概述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生的心里发展概述第一篇: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生的心里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1)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红色字体为重点,里面内容需要重点记住】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1)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2)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下)。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 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方面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形式运算阶段。
⑴命题之间关系⑵假设——演绎推理⑶抽象逻辑思维⑷可逆与补偿⑸思维的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备考知识点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 爆发性和冲动性
中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和自控能力较弱。
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中学生的情绪就容易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
他们的情绪情感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恐惧、绝望等情绪。
2.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较大,具有不稳定性,且两极性明显。
两极性是指情绪在性质、紧张度、强度、激动程度等方面的对立状态。
中学生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间有明显的跌宕。
3. 外露性和内隐性
外露性是指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均形于色,他们淋漓尽致的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内隐性也称掩饰性,是指中学生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表现为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
4. 心境化和持久性
一方面,中学生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的情绪体验延长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中学生会因为失败或挫折而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为不良的心境。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成果的提高。
下面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身体和性发育的加速、自我意识的增强、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个人身份和性别角色的建立等。
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自尊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等。
3.中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
二、中学生的学业发展1.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调节、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等。
2.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培养学习技能的方法等。
3.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氛围的建设、适应学习环境的策略等。
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压力与应对: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3.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科学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休闲活动等。
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1.家庭关系: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改善家庭关系的策略等。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培养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等。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五、中学生的职业发展1.职业探索:职业探索的意义和目的、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规划的方法等。
2.就业准备:求职技巧的培养、面试技巧的掌握、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以上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在备考时要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要点的核心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同时,还要注意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三、(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四、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五、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六、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七、(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八、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九、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十、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十一、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特点概述
中学生:十一二岁——十七八岁
一、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身体发展——成人感,要求平等相待,渴望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心理发 展速度缓慢,仍处于半成熟状态,产生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
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人生发展必然的矛盾冲突,是中学生成长不可避免的基本矛盾 矛盾表现:
•
1、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2、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
•
3、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4、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
5、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6、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
二、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
2、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
3、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
同伴关系变化:与同伴的交往保持了较高水平,但与异性同伴
整体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 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 处于优势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中学生语言发展特点:
中学语言发展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字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1、中学生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 握本质。初二是概念掌握的转折点
2、中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3、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
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仍在变化认为个性发展和形成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中年和老年期个性
•
个性的发展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在矛盾和冲突中,个人的品
质和人格得以形成
•的发展 某一阶段的任务完成的好坏、是否完成会直接影响下一个阶段
•
后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又可以补充前一阶段发展的不足
二、中学生的性心理与异性交往
1、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发展初中知识点梳理
心理发展初中知识点梳理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学生经历了许多身心上的变化和挑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发展出健康的心理素质。
下面是初中心理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青春期心理发展:青春期是初中阶段最显著的心理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了身体、生理、情感和认知各方面的急剧变化。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和性别有新的认识,同时面临来自同伴、社会期望和自我认同方面的压力。
2. 自我认知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自我和自己的作用。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兴趣和价值产生兴趣,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同时,他们开始关注其他人的看法,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可以影响他人。
3. 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更复杂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和概念。
他们能够运用逻辑和推理去解决问题,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
同时,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也得到了发展。
4. 情绪调节和管理:初中时期,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术、家庭和社交方面的压力。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逐渐发展出积极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情绪的表达和理解,掌握有效的冷静和放松技巧,是初中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5. 社交能力的培养:初中时期学生的社交圈子扩大了,他们开始与更多的人接触和交往。
这时候,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解决冲突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生们也逐渐发展出同理心和合作意识,开始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6. 健康意识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关键时期。
学生们需要了解营养、锻炼和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维持身体健康。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保持心理健康。
7. 学习和目标设定:初中时期,学生面临着更高的学业要求和挑战。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设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通过努力和毅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初中健康教育心理发展知识点梳理
初中健康教育心理发展知识点梳理心理发展是指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逐渐发展形成的心理能力和特征。
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者需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梳理初中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发展知识点,以提供给教育者和家长们参考。
1. 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初中时期,孩子开始逐渐建立自我意识和认识到自己的身份。
他们更关注外界的评价和关注度,常常有自卑感和对自己价值的怀疑。
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要求等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帮助他们发展自信心。
2. 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初中生常常面临着情绪波动和情感问题,如易怒、焦虑、抑郁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会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的技巧,培养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
3.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初中时期,孩子开始更多地与同龄人接触,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任务。
在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有助于友善交往,并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4. 学业压力和竞争初中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压力和竞争。
教育者可以通过贴心的引导和帮助,教授他们合理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性别认同和性教育初中时期,孩子开始对性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性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强。
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性教育课程,向学生传递正确、科学的性知识,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性认知和健康的性观念。
6. 探索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初中生正处于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的探索阶段。
教育者可以通过参观实地、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对应的辅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7. 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干预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尤为重要。
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单选题]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江南博哥)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岁。
[单选题]4.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单选题]5.尼尼认为,因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个人都和她一样喜欢狗。
这说明尼尼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思维不可逆。
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单选题]6.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动协作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单选题]8.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表现的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1)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教师资格《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认知发展教师资格《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认知发展导语: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知识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学教学知识的考点内容,需要了解学习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哟。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中学生心理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中学生心理发展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
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心理比较脆弱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从而也会更善良,更会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中学生心理发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些代表性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连续性是指后一阶段既包含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但作为本阶段特征的那些占优势地位的主要因素,它体现着本阶段的本质特征。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这种发展顺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如情绪的发展是从原始的愉快、不愉快分化出多种一般情绪,进而发展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3.不平衡性
在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是不同步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式发展的。
它可因进行的
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和到达成熟的时间不同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既遵循共同规律,也存在个别差异。
一般来说,同龄学生的发展总要遵循~定的顺序、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不同个体的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是各不相同的,发展的优势领域也是千差万别的。
各种心理成分在某一个体身上的结合模式也有所不同。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
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2.心理发展特点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
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四、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从11、12岁到
17、18岁,这一时期男生和女生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
在这一时期,个体的性器官明显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性意识迅猛觉醒,从而进入性的活跃期。
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
这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
这一阶段大约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及中学低年级。
青春初期,由于对性别、性角色的心理认同的增强,以及对第二性征发育的不安和烦恼,使得一些学生此时对异性有意疏远。
(二)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
短暂的疏远与排斥之后,是渐渐加深的关注与接近。
大约在初二或初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为刻意修饰打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
少数大胆者会从眉目传情发展到写纸条、写信示爱。
此阶段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关注具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多是泛泛的,大多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
(三)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随着对异性关注的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和性欲的冲动。
当这种心理较为专一地指向某一异性时,便有了纯洁而幼稚的初恋,并产生相应的追求行为。
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
1.定义
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对教学的要求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可以使某种生物保持其物种特征。
遗传是通过影响人的生物特性来影响人心理机能的发展的,而并非心理机能直接遗传。
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是影响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心理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对人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尤其是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其他因素所无法替代的。
1.父母抚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抚养子女的方式随社会文化变迁及教育理念的演变而有所改变。
根据父母教育子女时在管束、期望、教诲、关爱四个维度上所表现的高低程度,鲍伦德将父母分为三大类型:
(1)专制型父母,其教育方式是管束与期望较多,而教诲与关爱较少。
即管而不教、严厉苛刻。
(2)威信型父母,其教育方式的特征是在管束、期望、教诲、关爱四个维度上都较好。
即管之、望之、教之、爱之四者兼具。
(3)宽容型父母,其教养方式及特征是关爱有余,教诲宽松,管束
与期望明显不足。
实践证明,威信型父母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庭氛围的影响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而争吵不休、关系不睦的家庭,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独立性,能根据预定目的和自身规律持续而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系统的教育影响,在影响学生心理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校校风、同伴交往等方面的作用而实现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中学生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