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浙江高考语文卷解析
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题
[考点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5.文中信息的筛选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一、(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
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
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
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
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
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
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
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
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漩.(xuán)涡按捺.(nài)饯.别(jiàn)稍纵即.(jí)逝B. 桑梓.(zǐ)鬈.(quán)发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C. 混.(hùn)淆盘桓.(huán)喷.(pèn)香力能扛.(káng)鼎D. 潜.(qián)伏佝偻.(lóu)拙.(zhuó)劣戛.(jiá)然而止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初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倒金字塔型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参考答案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坝是A. 辯论双方廉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止方二辩岀其不毅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拯,令反方措手不 及,只好II •拜下凤。
B. 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述设要防1匕落入“万•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 见竖起了大拇指。
C. 在“屮国话站”论讪大奖赛中,作品〈用書兆丰年》创造性维融入『民族艾化元索,止人厂生強烈的共心, 最终拔得头筹。
0.每次登陆电沖附、做博或使用银行k 、会员I :时都须皈人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給人们5r 遥 了许多烦恼。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创金字塔形的“421”尿庭结恂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虬铮体糸又刁、够完昏,孕牟中国舜芒问 題日趋严3LB. 有人多次为声山哎M 慨;建•倾尽全部氏淙也右人声明自己将细方于爭,以抗汉丈些慈聯仇构辽作 缺乏透明度。
• ° ° °C. 面对河水阿匝污垛的现状尢学生H 圧组戍缈明社会实跌小分队,注怀歿址地讲行冷态环堆谀査,积极 宣传环保理念。
• •D. 随着岀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址涌现戻中也右-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 4. 下歹j£勾审,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九这部由笫尢代牙谟执导的冇呑片帶育鲜阻的吋代印记,天现了主人仝新绝平•宙竽守芳枳的成长故亩,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劝了观众CB. 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 药物的问世述儘婪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祥的汉语教学、汉語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也 界主耍国家和城市腿来越受欢迎。
D ・作为“第三次工业苗命巫要标龙之一"的3D 打印扭术.冃前被各国力术家用于兒杂的甲小別蹤刻作品© 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试卷详细分析及总体分析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浙江卷)语文综合能力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漩.(xuán)涡按捺.(nài)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B.桑梓.(zǐ) 鬈.发(quán) 昭. (zhāo) 示图穷匕.(bǐ)见C.混.(hùn)搭盘桓.(huán) 喷.(pèn)香扛.(káng)鼎之作D.潜.(qián)伏佝偻.(lóu) 拙.(zhuó)见戛.(jiá)然而止【分析】A按捺(nà);c扛(gāng)鼎之作;C拙(zhuō )见。
语音题为常规题型,基本的考点不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纵观浙江自主命题后的考题,在这一题目的设计中,最突出的是考查形近字和多音字,比如这次的“扛”,以及平常可能会读错的字,如按捺的“捺”。
给考生的建议:手头必须有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保证准确性),对于多音字做好辨析,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不同读音的意思,放置在具体的词语和语境中来记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和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分析】浙江今年的错别字题考查的都是音同形异字,譬如A项中的唇枪舌箭的“剑”字,B项中的“陷井”的“陷阱”。
2013年语文高考古诗词类阅读试题及阅读答案解析总结
2013年语文高考古诗词类阅读试题及阅读答案解析总结【阅读理解题目】:全国卷1鹊桥仙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_________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近年高考语文病句分类解析
近年高考语文病句分类解析表意不明1.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2016·浙江卷)表意不明。
‚赞美昆曲‛应该改为‚赞美《牡丹亭》‛。
2.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2014·广东卷)费解。
改为:‚《环境保护法》此次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人们在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的原则上已达成共识并将其写入法律。
‛3.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
(2006·浙江卷)歧义。
歧义,‚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是指‚我‛还是指‚你‛或两者皆是,不明确。
可改正:‚……我与你认识的时候,你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
4.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2012·山东卷)歧义。
‚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
5.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2013·山东卷)歧义。
‚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
6.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2014·山东卷)歧义。
‚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有歧义。
7.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015·江苏卷)歧义。
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8.这部形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坑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含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组成部分?A. 诗歌鉴赏B. 数学应用C. 历史分析D. 物理实验2.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的是哪方面的能力?A. 现代文学B. 古代文化C. 科学推理D. 美术鉴赏3. 在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的是哪种类型的文本?A. 小说B. 论文C. 诗歌D. 戏剧4. 下列哪一项不是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写作部分?A. 作文B. 小作文C. 应用文D. 翻译5.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的是哪种能力?A. 数据分析B. 文学欣赏C. 历史理解D. 物理实验二、判断题1.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文言文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文言文一、(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标准答案及解析
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标准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B考点:字音解析: A.按捺. nà C.扛.鼎之作gāng D.拙.见 : zhuō2.答案:C考点:字形解析:A.唇枪舌剑 B. 陷阱 D. 登录3.答案: A考点: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解析:B.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C.热诚:热心而恳诚 D.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恸人。
应改为难以卒读。
4.答案:D考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解析: A.动宾搭配不当 B.句式杂糅 C. 语序不当5.答案:D考点:排序连贯解析:此题考查形式是定位选句,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得体、照应等逻辑能力,考生需要分析找出所给的不同的意象(山水)和意境(四个选项)的一致性。
最简捷的答题思路:先容易判断的是,画上者妙在②笔墨淋漓,排除A、C。
再依次判断,梦中者妙在③景象变幻,排除B。
可以看出②③顺序的组合项是D.6.答案示例:讽刺闲谈扯皮、互相推诿、不负责任而误事的现象。
考点:语句概括解析:解析:太阳,云,风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埋怨对方,显然在推卸责任,而最终误了下雨的大事。
考生可以联系在其位不谋其政、做官不作为、明哲保身等生活现象得出答案。
7.答案:电线,是一组五线谱,落燕,是个休止符。
手指,轻轻一弹,它就动了。
梦想,像一撮篝火,人生,像一条夜路,颦蹙一念,它就亮了。
考点:仿句解析:注意修辞、字数、符合事物的特点。
二、阅读8.答案: D考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析:D项是支持“传统建筑是一劳永逸的东西”的原因。
9.答案:C考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析:观点片面,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并不能决定传统建筑产生危机10. 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这是文化的选择答案:考点: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11.答案:①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②“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挪揄、幽默的意味。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详解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Ⅰ卷,适用地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云南、内蒙古、河北、陕西)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
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漩.(xuán)涡按捺.(nài)蜜饯.(jiàn)稍纵即.(jí)逝B、桑梓.(zǐ)鬈.(quán)发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C、混.(hùn)搭盘桓.(huán)喷.(pèn)香扛.(káng)鼎之作D、潜.(qián)伏佝偻.(lóu)拙.(zhuó)见戛.(jiá)然而止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5、(3分)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2013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10 文学常识、文化经典阅读和名句名篇含答案
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0】文学常识、文化经典阅读和名句名篇1、(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10题,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宋词《永遇乐》)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2、(2012全国大纲卷,第13题,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1),非能水也, 。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纷纷暮雪下辕门,.轮台东门送君去,.(岑参《白雪歌送武门判官归京》)(2)月出于东山之上, 。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答案:(1)假舟楫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2)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3、(2012山东卷,第15题,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荀子•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2)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鹤汀凫渚,;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诗歌鉴赏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诗歌鉴赏一、(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二、(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仲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四、(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B【解析】A.“捺”应读nà。
“捺”是个常用字,如果知道“一撇一捺”这个词语,就不难判断出“捺”的注音错误;C.“扛”应读ɡānɡ。
“扛”是多音字,指“用双手举(重物)”时读ɡānɡ,指“用肩膀承担物体”读kánɡ;D.“拙”应读zhuō。
“拙”容易误读成第二声。
故选:B。
【提示】本题考查了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读音。
其中“旋涡”的“旋”、“混搭”的“混”、“喷香”的“喷”、“扛鼎之作”的“扛”与“佝偻”的“偻”属多音字,其余都为单音字。
【考点】字音。
2.【答案】C【解析】A.唇枪舌箭(剑);B.陷井(阱);D.登陆(录)。
故选:C。
【提示】通读整个句子,弄清楚词语的意思,以意定词。
【考点】字形。
3.【答案】A【解析】A.以至:连词,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
运用正确;B.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望文生义;C.“热诚”是热心而诚恳的意思,与满怀搭配不当;D.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误用对象。
故选:A。
【提示】就实词而言,一是要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能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二是要学会能根据语境来辨析词义,正确选择所需的词语。
【考点】词语(熟语)使用。
4.【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表现了…故事”应是“表现了…主题”或是“书写了…故事”;B.杂糅,应去掉“距离”或“深入研究”;C.第二句残缺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故选:D。
【提示】本题要结合病句常见错误类型来分析,常见的病因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如果在试题中凭语感一眼辨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逐一对照,多读几遍,就能找到答案。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5.【答案】D【解析】找出和上文对应的词语:“丘壑”对应“地上”,“笔墨”对应“画上”,“变幻”对应“梦中”,“位置”对应“胸中”。
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12.【答案】 ①通过动作(“划动”“抬”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 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与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 形象刻画了水牛关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②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 “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解析】画线句是对本段中心句“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 距离泅渡的高手”的具体描述。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证明中 心句,二是通过牛与人的亲密关系表达作者对牛的情感。理解 词语和句子的含意通常从它们在文中的表面的作用和深层(如 情感、主旨)作用两方面入手。
14.【答案】 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 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 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 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解析】本文题目是《牛铃叮当》,文中也多次提到牛 铃,说明牛铃是写作的中心,其在构思立意,结构作用 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围绕结构、线索、主旨、 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思路回答本题。
4.【答案】D 【解析】A、表现……故事,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但距离相 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C、前后主语不一致,将“开展了” 改为“开展的”。 5.【答案】D 【解析】地上、画上、梦中、胸中山水的特点分别与“丘壑深 邃”、“笔墨淋漓”、“景象变幻”、“位置自如”搭配。 6.【答案】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 【解析】本题是归纳寓言的寓意,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 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学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 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 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 法。
【参考译文】 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 不言而喻的了。我曾经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其中具有道德 而美名四处传扬的,不过几人。这几个人,不仅仅是当个太守 或县令就到顶了。除去这几个人,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 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 个贤良县令的现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 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官吏,去对太守和县令进行严格的考核与 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不贤官吏)。各个郡守县令由于犯 下不恪尽职守的罪过,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一个接一个 地被外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 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
2013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解析(精编版)
【试卷总评】浙江是新课改较早的省份,因此试卷命题成熟稳定。
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设题灵活。
如古诗鉴赏和《论语》解读,均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内容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看似平常,却见匠心,激活了“静止”的语文知识,实现了能力“互通”。
尽管这种“填空”的结果呈现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恶衣恶食”等样式,但命题着陆点并非识记,而是理解和迁移,跟通常的“背诵默写”形似实非。
此类题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选材典范。
如第5题的《幽梦影》、实用类文本《社会建筑》和文学类文本《牛铃叮当》,均系名家手笔。
而文言文《送丁琰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佳作,古诗《秦中吟·歌舞》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讽刺诗名篇。
这些阅读材料,也是崇尚经典的积极尝试,为语文命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是对学生结合语境辨析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如第2题中“登陆”的“陆”是否该写为“录”,仅仅盯着“登陆电子邮箱”很可能产生莫衷一是的感觉,结合“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需输入密码”来辨析,正确答案才能水落石出。
四是写作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
以三位中外作家的话语为材料,从而引出“童真泯早”“拯救童真”等跟考生“零距离”,又非常“生活化”的话题,让考生容易“发声”,可写性很强。
而审题应该较去年稍难。
虽一作家国籍有误,但不影响考生根据三作家的话写作答题。
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卷命题稳中有变,变化中透露的新鲜信息值得关注:与去年相比,语言运用板块有三题更新,分别是第5题词语排序、第6题寓意概括、第7题诗句仿写。
这不是简单的考点轮换,对考生来说,第5题可能从未模拟,第7题即便大量的模拟也于事无补,该题仿写示例由青天、芭蕉叶、露珠等意象构成一个有诗意的整体,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表现力丰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仿得好就是一首诗,假如只会机械模仿句子形式,充其量可得基本分。
写作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以三位中外作家的话语为材料,从而引出“童真泯早”“拯救童真”等跟考生“零距离”,又非常“生活化”的话题,让考生容易“发声”,可写性很强。
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范文《守护纯真,莫让心灵提前硬化》!
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范文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守护纯真,莫让心灵提前硬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孩子的世界本应是充满梦幻与纯真的王国,但如今,却面临着种种威胁。
丰子恺先生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赫胥黎感慨少男少女的心灵在提前硬化;戈尔丁更是痛心地指出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这些话语如警钟般敲响,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守护孩子的纯真,不让他们的心灵过早地硬化?孩子的眼光直线而纯真,他们以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看待世界。
一朵花的绽放能让他们欣喜,一颗星星的闪烁能引发他们的遐想。
他们的心灵如同清澈的湖水,倒映着世界的美好与善良。
然而,现实的种种却在逐渐侵蚀这份纯真。
社会的竞争压力过早地降临在孩子们身上。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使得孩子们在小小的年纪就背负起沉重的学业负担。
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占据了他们本该玩耍嬉戏的时间,让他们无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这种高压下,孩子们的心灵逐渐失去了弹性,变得僵硬而麻木。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也给孩子们的纯真带来了挑战。
网络世界良莠不齐的信息,让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与阴暗。
暴力、色情、虚假等不良内容充斥其中,污染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
他们不再相信童话中的美好,而是用怀疑和警惕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
此外,社会的功利主义风气也在影响着孩子们的价值观。
金钱至上、利益为重的观念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变得世故和功利。
他们不再关心他人的感受,只注重自己的得失。
然而,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世界的希望。
如果他们的心灵提前硬化,失去了纯真和善良,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失去温暖和活力,陷入真正的沉沦。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I)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文言文阅读汇总及答案
高考语文近五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2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欧阳行周文集序(唐)贻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侍郎愈、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孝子传》,《有城县尉厅壁记》,有《与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浙江高考语文卷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漩.(xuán)涡按捺.(nài)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B.桑梓.(zǐ) 鬈.发(quán) 昭. (zhāo) 示图穷匕.(bǐ)见C.混.(hùn)搭盘桓.(huán) 喷.(pân)香扛.(káng)鼎之作D.潜.(qián)伏佝偻.(lóu) 拙.(zhuó)见戛.(jiá)然而止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画上者妙在,梦中者妙在,胸中者妙在。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A. ④③②①B. 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
字数不超过25个字。
(4分)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7.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5分)【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
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
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
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着会被永远拒之门外。
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
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又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
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
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
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
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
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是哦那个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
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
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8.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
B. 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C. 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D. 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10.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
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
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
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
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
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
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放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
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
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
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
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
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
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
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
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
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
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薄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
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11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
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
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1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
(4分)1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分)1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
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
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