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梳理并把握文章整体思路。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缪.贤()舍.人()汤镬.()渑.池()缻.()
睨.柱()佯.狂()刎颈
..()列观.()不怿.()
皆靡.()传.舍()甚倨.()虽驽.()衣褐
..()
三、司马迁和《史记》背景简介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
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
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
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3、历史背景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请简单概述出来。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五、重要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臣愿奉璧前往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召有司案图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拜送书于庭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设九宾于廷
2、词类活用
宁许以负秦曲
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乃使从者衣褐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左右欲刃相如
毕礼而归之
3、一词多义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3)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文言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而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何以知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拜送书于庭
六、研读探究
研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人物性格
1、蔺相如出使前情况
2、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3、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总结归纳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并举例说明。(小组讨论分析)
七、拓展延伸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和现实意义呢?
八、巩固训练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案:查看
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遗:丢失
C.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
D.绝.秦、赵之欢绝:断绝
2.下面各句中的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D.于是相如前进缻
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B.乃使其从者衣褐
C.且庸人尚羞之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九、素材积累与应用
1、我常常怀念先秦,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2、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可使我们佩服。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的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这决不是怯弱。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
3、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的“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的辉煌战果;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更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原则。
而“和”的生动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因为心中有“和”,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才会流传千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才会一直以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它的含义;因为向往和平,宫女王嫱才会千里迢迢穿过无边的沙漠远嫁匈奴,尽管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但这些又让“和”的含义上升了一个高度。
4、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怒发冲冠,警告秦王将“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无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不弯腰的勇气;廉颇肉袒负荆,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这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即改的勇气;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不敢声张,后来写信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同样是一种勇气,是诚实带来的勇气。新航路的开辟是面对不可预测结局的勇气;科学探索是人类战胜未来的勇气。勇气能最大限度地让生命焕发光彩。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勇气吗?廉颇、蔺相如互相忘记对方的恩恩怨怨,铭记各自肩负的重任,才有了永垂史册的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国效力的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