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火把节_音乐_初中

合集下载

火把节打火花教案反思简短

火把节打火花教案反思简短

火把节打火花教案反思简短教案标题:火把节打火花教案反思简短教案目标:1. 了解火把节的起源、传统和意义;2. 学习火把节的庆祝活动和相关习俗;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起源和传统;2.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3. 火把节与其他文化节日的比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火把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3. 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火把节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火把节,以及他们对火把节的印象。

2. 介绍火把节(10分钟):- 使用PowerPoint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火把节的起源、传统和意义; - 引导学生了解火把节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火把节的庆祝活动进行介绍;- 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庆祝活动的图片或视频。

4. 火把节与其他文化节日的比较(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比较火把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节日,如印度的狂欢节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5. 反思与总结(5分钟):-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分享他们对火把节的新认识;-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亮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探索其他文化。

教学延伸:1. 邀请来自火把节庆祝团体的代表进行讲座或展示;2. 组织学生参加火把节的实地考察活动;3.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火把节的起源、庆祝活动和与其他文化节日的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然而,教案在教学延伸方面可以更加丰富,例如邀请火把节庆祝团体的代表进行讲座或展示,以提供更直观的体验。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火把节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计划总结之《火把节》教学反思

语文计划总结之《火把节》教学反思

语文计划总结之《火把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这篇文章不仅描写了激情四溢的火把节,全文的感情也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感来概括,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像这样的课文,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会枯燥乏味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彝家火把节热烈的活动场面,并愿意于把自己的感受和伙伴们交流,进而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课后反思】火把节_音乐_初中

【课后反思】火把节_音乐_初中

【课后反思】火把节_音乐_初中第一篇:【课后反思】火把节_音乐_初中课后反思:本节课,从导入到每个环节,我都经过反复斟酌,导入用快乐的啰嗦这首欢快的乐曲,即能引出彝族音乐《火把节》,又能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

在演唱主题的过程中为了不呆板的反复练唱,又能达到记住主题的目的,我设计了拍一拍打击乐重拍的环节,这样既使学生能够体会出主题的情绪,又能在反复的拍击演唱中记住主题。

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风格上的不同,我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乐器音色、节奏、旋律等方面入手分析,使学生充分的明白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绪上的重要作用。

最后的创编活动,意在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去。

用肢体语言,表达出乐曲的情绪,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语言也还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学习和改进。

第二篇:初中第一节音乐课后反思初中第一节音乐课后反思初中第一节音乐课后反思今天是这个学期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初中的孩子们更有思想,有自己的想法,但在上课时非常配合。

同学们相对于之前接触过的学生来说,音乐基础理论稍有欠缺,对于整理复习方面可能会有一定阻力。

第一课是《游击队歌》,正值国家大阅兵在即,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演唱也非常起劲。

但因为男孩子们在变声期间,演唱时必须注意歌曲调的改变,为了配合他们的音域,我讲歌曲进行降调处理,让孩子们划分段落,感受进行曲风格的速度。

一开始怕初中的孩子们比较叛逆,但是上完课发现,孩子们非常配合。

下课时有个孩子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学音乐”,我一下给问蒙了,是啊,为什么我们要学音乐呢?我想,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他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实用,但是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能使人强身健体,音乐使人陶冶情操,在你唱歌的过程中,你升华了各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在你欣赏音乐的时候你又通过音乐了解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文情怀,这也许学音乐的收获吧。

小学音乐_火把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火把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弦乐《火把节(片段)》教案一、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选自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

是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中国交响作品之一。

表现了云南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场面。

旋律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优美婉转,富有动感,特色鲜明。

乐曲主题鲜明,采用不同的西洋乐器,使男子舞蹈场面与女子舞蹈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场面盛大隆重。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西洋管弦乐曲有一定的了解,对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对于乐曲的主题,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学习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能听出演奏主题旋律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等表现音乐场面。

2、哼唱主题旋律,并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舞蹈场面。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的音乐与舞蹈,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重点:能听出演奏主题旋律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等表现音乐场面。

五、教学难点: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时值和重音记号。

六、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多媒体、电子琴七、授课:(一)导入:师: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乘着音乐的翅膀,来一次美妙的音乐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视频,这个视频表现的是什么节日的场面呢?仔细看生:观看视频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的场景吗?生:火把节师:这是我国哪个民族的节日呢?生:彝族师:对,是彝族,同学们的见识都非常广播。

火把节有“东方狂欢节”之称,而彝族的火把节,更是在2006年的时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可见,火把节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地位非常重要。

彝族,是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在各种集会、节日上,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举行篝火晚会,翩翩起舞。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火把节上看一看,玩一玩。

参加火把节,我们就得学会火把节上的舞蹈对不对?火把节上必不可少的舞蹈就是“大三弦”,舞步非常简单,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三步一蹬脚”。

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来示范一下。

火把节音乐教案

火把节音乐教案

火把节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文化背景;2.学习火把节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3.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起源和文化背景火把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化。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中国传统的火把节,也称“夏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跳舞庆祝丰收和团圆。

火把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盛行,如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 火把节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火把节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是火把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把节的音乐节奏以“三拍子”为主,即“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节奏明快、热烈,富有节日气氛。

火把节的舞蹈动作以跳跃、旋转、摆臂等为主,动作热情、舒展,富有活力。

3. 火把节音乐教学(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火把节音乐,音响设备,火把等。

(2)教学步骤1.教师播放火把节音乐,让学生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气氛;2.教师分别教授“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三拍子的节奏,让学生跟随敲打节拍板或拍手;3.教师教授火把节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动作练习;4.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行集体表演。

4. 火把节舞蹈教学(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火把节音乐,音响设备,火把等。

(2)教学步骤1.教师播放火把节音乐,让学生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气氛;2.教师教授火把节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动作练习;3.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行集体表演。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听、说、唱、跳、演”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听音乐、说节奏、唱歌曲、跳舞蹈、演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感受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是否得到提高;2.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是否得到培养;3.学生对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魅力是否有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及其文化背景。

2. 学会唱彝族民歌《火把节》,感受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学唱。

3. 歌曲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难点:1.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高音部分。

2. 理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3. 练习: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点评。

5. 总结:讲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彝族同学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介绍火把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火把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学唱《火把节》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学习彝族的文化,了解其他民族节日和习俗。

2. 学生练习《火把节》歌曲,加强音乐技能的培养。

十、课程资源:1. 相关彝族文化的书籍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教学设备,如音响、话筒、乐器等。

3. 互联网资源,如彝族音乐网站、视频平台等,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练习、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材分析】火把节_音乐_初中

【教材分析】火把节_音乐_初中

教材分析:
《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们歌舞狂欢。

乐曲有三个不同性格的舞蹈主题:矫健、粗犷的男子舞蹈,婀娜、柔美的女子舞蹈,以及欢腾热烈的群舞。

作品以热烈奔放的引子开始了质朴而粗狂的第一部分。

多主题的调式以及调性的变换使音乐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和欢快豪迈的情绪。

第二主题柔美抒情,使人联想到彝族姑娘婀娜柔美的舞姿,与第一主题的粗犷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苏教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苏教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苏教
《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
《火把节之歌》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选入的一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描写凉山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盛况,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这节课的导入是通过学生们的预习导入,提问学生们对于火把节的了解,这一环节稍微有点不足。

在课前我只是让学生利用教材全解去预习,局限了学生们对火把节的了解。

应该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火把节的热闹的场面,从而感受到火把节这个节日的盛大。

基础知识(拼音的拼读,词语的书写)这部分内容学生们完成得比较好,可以看得出学生们预习工作做得十分的到位。

整节课中,通过全班高声诵读去感悟火把节热闹的场面,在指导学生们诵读上稍微有些欠缺,没有及时的点拨学生需要带着热烈的情感去读王充闾先生笔下的文字。

讨论探究这个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自主合作交流,能够融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文本去体验彝族人民过节的氛围。

这节课比较遗憾也是不足的地方在于没有把文章主旨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没有把文章中心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虽然上完了,但课堂上所反映出的许多内容却是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

希望能以这次为契机,发现问题,改正问题,集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历练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

1 / 1。

初中音乐《火把节》教案

初中音乐《火把节》教案

初中音乐《火把节》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学目标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观图片,说说:这是我国那个地域风貌?那里有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他们最重大的节日是什么?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

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2.聆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想象下它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上午第二节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2.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色,培养民族音乐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和理解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他们也接触过一些民族音乐,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有所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风格各异,有的擅长歌唱,有的擅长乐器演奏,有的则喜欢创作音乐。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火把节音乐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们对火把节的背景和文化意义可能不太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其次,火把节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能与他们的日常音乐经验有所不同,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掌握。

最后,火把节音乐的表演形式可能需要团队合作,这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挑战。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我们将提供最新的课本版本,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取最准确和最全面的教材信息。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我们将准备一系列与火把节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火把节的图片、火把节的音乐视频、火把节的舞蹈视频等。

这些多媒体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

火把节反思

火把节反思

《火把节》教学反思
《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前三章分别为《茶林春雨》、《山寨路上》以及《夜歌》)。

《云南音诗》是一部风俗性、色彩性的交响套曲,生动地描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

《火把节》这部音乐作品采用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用交响手法写成,描绘了云南各族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情景,回旋曲式。

作品穿插了三种不同性格的舞蹈主题,有矫健刚劲的男子舞蹈、婀娜多姿的女子舞蹈以及欢腾热烈的群众舞蹈。

多主题的调性、各种配器间的变换使得《火把节》始终色彩斑斓,欢快流畅。

本次授课的班级是604班,这个班的学生音乐素养不错,在上个学期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素养测试时平均分位列城厢片前茅。

他们班学生活泼开朗,对音乐兴趣浓厚,善于聆听与表现。

本课的优点:
1.运用奥尔夫新体系,让六年级的学生乐于参与,并初步感受西南少数民族音乐。

2.注重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抓住了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和强弱规律,用律动,打击乐器、丝巾舞蹈等活动中让孩子们不停体验,开心的游戏。

3.在所有的音乐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

放手让学生尝试,在一次次音乐重复中主动获得音乐经验,最终找到正确的音乐表达方式。

不足之处:
1.片段一中让学生根据音乐变化用乐器来表现时,学生有点分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可以告诉学生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用丝巾来表现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行走起来,在行走中感受音乐的美感。

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引导,让学生通过丝巾的舞动来感受音乐的情绪。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3火把节之歌》word教案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3火把节之歌》word教案

4、火把节教学内容:4、火把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他们特有的民族风情;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感情;2、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节日吗?彝家人的火把节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字,积累词语。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三、展示交流: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第五单元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火把节之夜》这首歌曲,感受彝族音乐的韵味和民族风情。

2.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彝家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感受彝族音乐的韵味,理解彝家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彝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火把节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制作音乐道具(如:手铃、响板等)。

3. 小组活动标识牌,确定小组负责人。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感受音乐。

通过播放《火把节》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欢快热烈,激发学生对彝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歌曲学唱,体验音乐。

通过分句学唱和整体演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彝族音乐的魅力。

3. 拓展延伸,表现音乐。

通过了解彝族乐器——巴乌和自制简易乐器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彝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表演回到教室,让学生充分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加深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4. 课堂小结,回味音乐。

回顾本节课的精彩亮点,让学生回味无穷。

同时,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彝族文化的奥秘,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火把节之夜》的背景和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歌曲背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彝族风情。

2.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彝族文化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音乐器材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3火把节之歌》word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3火把节之歌》word教案

4、火把节教学内容:4、火把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他们特有的民族风情;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感情;2、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节日吗?彝家人的火把节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字,积累词语。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三、展示交流: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彝族火把节作文范文]彝族火把节教案彝族火把节教学反思

[彝族火把节作文范文]彝族火把节教案彝族火把节教学反思

[彝族火把节作文范文]彝族火把节教案彝族火把节教学反思《火把节》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篇一」一、活动目标: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欢快、奔放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介绍有关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三、活动过程:1、了解舞蹈情节,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了广场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玩热烈,大伙儿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脸都擦花了,一个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最后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幼儿一边回忆情节,一边随着老师哼唱的音乐,练习动作。

2、幼儿站成圆圈做动作。

幼儿拉成圆圈,找准圈上,练习随着“呦“的叫声转向圈上做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绕火堆跳舞的情节,练习随音乐边绕圈跑,边叫“呦“。

3、完整舞蹈。

随乐练习,教师带做。

教师用情节提示幼儿随音乐舞蹈。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以及火把节的由来。

2.综合发展幼儿钻、爬、跨跳、平衡、纵跳的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1.布置活动场地:低矮灌木林,几座独木桥,竹排,害虫阵(将纸折的害虫挂在绳子上)。

2.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彝族娃娃。

活动过程一、教师扮演彝族姑娘,邀请幼儿到彝乡过火把节1.师:我是某某村的彝族姑娘,今天邀请小朋友到我们彝乡去做客。

2.带领幼儿做开汽车状,走进布置好的场景中,边走边做准备活动。

3.对话交流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

师:今天请大家来做客是因为我们彝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DD火把节到了。

小朋友参加过火把节吗?彝族人民是怎样过火把节的?彝族人为什么要过火把节?(幼儿先自由讨论,教师再讲述故事,让幼儿知道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节日期间要举行庆祝战胜凶神、消灭害虫的活动。

)二、幼儿参加火把节庆祝活动1.彝族姑娘介绍游戏名称,讲解玩法,并请三名彝族娃娃分别示范游戏的基本动作:(1)过低矮灌木丛:钻爬;(2)过独木桥:走平衡木,练习一下平衡;(3)跳竹排:练习单双脚跳。

《第四单元 欣赏 火把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欣赏 火把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欣赏火把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欣赏火把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火把节的音乐,感受彝族音乐的奇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火把节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彝族音乐音频文件,包括火把节的音乐以及相关背景介绍。

2. 准备一些彝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3. 安置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火把节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彝族文化(二)新课导入1. 播放火把节视频,让学生感受火把节氛围2. 引出课题《欣赏火把节》3. 提问: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他们是如何庆祝的?(三)背景介绍1. 介绍彝族火把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讲解彝族火把节传说故事3. 分享彝族音乐文化特点(四)新课教学1. 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2. 分段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情感表达3. 组织学生模仿彝族舞蹈动作,感受节日氛围4.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展示学习效果5. 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支持(五)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火把节的意义和价值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彝族文化和音乐,拓宽知识面和视野3. 宣布下课,师生道别。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初中音乐课程《欣赏火把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火把节欢快热烈的氛围,理解彝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感受彝族音乐的奇特魅力。

2. 难点: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火把节的深层含义。

《火把节之夜》教学反思

《火把节之夜》教学反思

《火把节之夜》教学反思第一篇:《火把节之夜》教学反思《火把节之夜》教学反思刘丽娜 2014.12.12火把节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彝族的音乐风格了解甚少。

乐时候要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出发,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

通过聆听、看相关图片等各种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欣赏音乐,了解了音乐的创作背景,启发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渗透还不够,在欣赏器乐曲方面,今后需继续培养。

第二篇:《火把节之夜》教案《火把节之夜》教学内容: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1.能静心、专注地欣赏音乐,并能听出音乐中各段落不同的情绪和速度,能随着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吉克民族及该民族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阮”,能初步辨认“阮”的音色。

3.学会几个彝族的舞蹈动作,并随着音乐表演;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点:认识民族乐器“阮”,能听辨出“阮”的音色。

教学难点:能听辨出乐器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欢乐情景的歌曲《欢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二、欣赏乐曲,展开想象。

1.介绍乐器:中阮——好像是一把大的月琴,它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

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

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火把节之歌》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俗风情中的一篇新课文,是王充闾去四川彝族自治州观光火把节活动之后所写的一篇散文,公开课《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从彝族特有的风习和传说中发掘彝族人民对火特有的感情,进而揭示出火在其民族发展和现实需要之中与人们形成的亲密关系。

本文妙语连珠,使用大量修辞手法和现代、古代诗文描绘出火把节的盛况,尤其在持火把游行这一片段中作者点出了火把节活动的现代精神。

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应该这样教授:一、激趣导入我在上课时首先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对哪个民族有所了解?”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畅所欲言,进而引出本课的“主角”彝族。

接下来我使用PPT展示彝族的简介: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900多万,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丝”,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

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以上这段文字十分巧妙地揭示了“彝族”的“彝”的来历,从造字法这一方面进行引导,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即: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民俗之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火”在彝族人民心中的地位,经讨论得出:1、火是圣物,净化一切。

2、火是神物,神之所在。

3、火是中心,凝聚人心4、火能照亮文明、除害保苗。

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彝族人民对火怀有一种虔诚、敬畏的感情。

火把节教学反思

火把节教学反思

火把节教学反思(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火把节》教学反思《火把节》教学反思3篇篇一:《火把节之夜》教学反思火把节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彝族的音乐风格了解甚少。

乐时候要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出发,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

通过聆听、看相关图片等各种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欣赏音乐,了解了音乐的创作背景,启发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渗透还不够,在欣赏器乐曲方面,今后需继续培养。

篇二:《火把节》教学反思《火把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这篇文章不仅描写了激情四溢的火把节,全文的感情也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感来概括,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像这样的课文,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会枯燥乏味的。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彝家火把节热烈的活动场面,并愿意于把自己的感受和伙伴们交流,进而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三:火把节教学反思福和希望小学余娟《火把节》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用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语文教学要多朗读,特别是像这样的课文,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会枯燥乏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导入到每个环节,我都经过反复斟酌,导入用快乐的啰嗦这首欢快的乐曲,即能引出彝族音乐《火把节》,又能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

在演唱主题的过程中为了不呆板的反复练唱,又能达到记住主题的目的,我设计了拍一拍打击乐重拍的环节,这样既使学生能够体会出主题的情绪,又能在反复的拍击演唱中记住主题。

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风格上的不同,我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乐器音色、节奏、旋律等方面入手分析,使学生充分的明白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绪上的重要作用。

最后的创编活动,意在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去。

用肢体语言,表达出乐曲的情绪,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语言也还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学习和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