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中政治 2.4.1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2.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2.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足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物质的概念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过程与方法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二、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三、教学难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前面我们从一般层面上学习了哲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哲学的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阵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它们对社会变革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今天,我们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哲学史上最璀璨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关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以及人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一、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的概念教师:我们在第一单元里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我们也知道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教师:大家看看,物质这个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几点呢?(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分析的能力,学生都能直接找到了主干:物质是客观实在。

)教师:没错,物质有客观实在性,即不管人们知道不知道、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它都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

通俗地说,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讲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教学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提前熟悉课本知识1、导入新课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来的?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关于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神话故事,有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吗?1、希腊神话 混沌之神 卡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

卡厄斯并不是创世神,但一切皆从混沌卡厄斯开始。

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

随后卡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2、希腊神话 大地之神盖娅(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

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

盖娅生了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王元芳教学目标:政治素养:识记物质的基本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法治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科学精神: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反对神灵创世说公共参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单元我们刚学完这学概论,今天我们正式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过程,谁来说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框架?学生回答: ....古往今来,我们对宇宙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相信同学们也非常好奇,宇宙是什么?我们的世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进400公里的太空来遥望我们美丽的地球。

播放视频《2021.12.9天宫第一课》视频。

合作探究一:1.世界是否是神创的?2.什么是物质?有哪些特征?3.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别?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I I I客观性可知性唯一特性I I I划清了唯物与唯心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区别于根本属性(2)具体的物质和哲学上的物质的区别(3)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具体的物质和哲学上的物质的区别:具体的物质:暂时的、具体的哲学上的物质:抽象的、永恒的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客观存在包含意识,包含客观实在过渡:关于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一串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上下探索,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接下来同学们看两组图片,思考一下,自然界究竟是神创的还是物质的世界?课件播放图片:合作探究二:1:你观看材料归纳这儿种起源说,并思考总结孰对孰非?2: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进步,神创论越来越显示其荒谬性。

4.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4.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首先,我以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现象,如山川河流、季节变化等,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充满物质现象,引出世界的物质性这一主题。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通过分析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几个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个人发展中的体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世界的物质性”等。通过讨论,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世界的物质性,自觉抵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2.采用分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世界的物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设计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物质现象,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5.教学策略的运用:我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

(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

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引入新课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学习世界的物质性。

(二)讲授新课世界的物质性(板书)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阅读与思考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阅读与思考《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后畅所欲言。
增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应对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同学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
与老师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总结提升
知识整合
第五环节
【达标检测】
见课件
思考作答
聆听教师点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教学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情境分析→情境回归→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
关于宇宙的产生,中外有各种认识: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地说,而西方有上帝创世说。从科学的角度说一说,宇宙是怎么产生的?是人们猜想产生的,还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2.1世界的物质性。
认真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
【情景分析】
议学活动1:传说——嫦娥奔月。
1.展示议学材料:传说——嫦娥奔月,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议学问题:月球上有没有嫦娥?世界上有没有神仙?世界是神或者上帝创造的吗?请观看视频结合预习知识解析这一观点。归纳自然界物质性的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3.展示议学提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教师点拨哲学物质概念;引导学生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议学活动2Leabharlann 图说——嫦娥工程。1.展示议学材料:图说——嫦娥工程,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进而引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阐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通过分析这两目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学情简要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了与世界起源相关的内容,如宇宙大爆炸等理论,在历史学科中也初步涉及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起源的一些解释,已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教师更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的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策略方法】由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过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加之在第一单元学习中对哲学思维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才用的是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模式。

分为“走入历史,追寻前人探索之路”“开拓思维,探究世界之本质“回归现实,坚定科学发展之路”三部分,让学生真正体会哲学思维的概括与反思的特点。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配套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配套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共分为两目。

第一目讲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概念;第二目讲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其逻辑顺序是: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本框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理解起来仍比较困难。

所以,学生要认真学习本课内容,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这是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掌握其他哲学知识的情况。

教学方法: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通过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的思维训练,掌握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过程与方法运用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并坚定坚持唯物主义的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摒弃神创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的含义。

教学过程“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作为哲学史上最璀璨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如何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世界的物质性》,探讨哲学上“物质”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并坚定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摒弃神创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含义难点: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要求】(一)基本要求:1、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懂得自然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3、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发展要求:辨析实力,说明世界是物质的【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思考哲学的起源?生:……师: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从古至今,伟大的哲人们从来没停止过追问和思考。

我们现在看的这幅图片就是屈原的《天问》。

屈原的《天问》已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1世界的物质性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之前学过“整个世界”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生: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师: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世界的物质性”,其实只要证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分别具有物质性就可以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师:观看视频“地球的起源”,以及生命起源的简化推导,思考自然界的本质是什么?生:……师:自然界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吗?生:是师:那是不是可以把自然界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呢?是否可以把自然界的本质归结为原子呢?生:不行师:那自然界的本质是什么?生:物质1、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的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客观实在——》这是物质与意识唯一的区别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二)讲授新知
1.简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2.详细讲解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物质性的主要观点,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并分析各种观点的内涵及其演变。
3.阐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4.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成员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你对世界的物质性有哪些认识?
2.你认为物质基础对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
3.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4.你是如何看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4.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推荐与课程相关的哲学书籍、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5.实践活动,提高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世界的物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掌握物质与精神、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区别。
2.了解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物质性的主要观点,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原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探究中不断成长。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的物质性定义及含义2.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5.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定义及含义,让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3.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使学生掌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4.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5. 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6.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心得,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7. 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世界物质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关键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2.科学精神:牢目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学难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教师点拨:不正确。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新课讲授(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归纳课本核心知识。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高度发达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材料一“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教师点拨: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全章概述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是认识和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本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世界的物质性
二、认识运动,把我规律
新课程学习
4.1 世界的物质性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反对神创说、绝对静止观点以及形而上学相对主义、诡辩论。

★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物质性的证明。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对世界本源的思考和回答,是一切哲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
是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8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科学已经证明,上帝造世说是不符合实际的,自然界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发展历史。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什么是物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

如果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应当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类由古猿发展而来,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专家点评”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略。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综上所述,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四)实例探究
[例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指的是()
①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客观实在③万事万物的共有特性④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例2]我们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看到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规律性
D.物质性
答案 D
[例3]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思想意识④生产方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课余作业
分组讨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