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10课时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第十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十章,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尝试背诵《中庸》的第十章。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真正的强”的人生道理,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上节学习内容。

2、解释: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二、新授。

幻灯出示原文

1、学生自由朗读(幻灯出示,带拼音读)

2、教师范读。

3、正音。

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

(5)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5、整体认知

(1)你读了文句,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6、理解文句

(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

①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

②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

③报:报复。

④居:处。

⑤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

⑥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

⑦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

⑧辛矫:坚强的样子。

(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强?孔子说:是南方的强?北方的强?还是你认为的强?用宽缓柔和的方法教诲人,对不讲道理的人不加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拥有这种强。以刀枪甲胄为枕席,战死沙场也没有怨言,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持有这种强。所以,君子与人和平相处而又不丧失自己的原则,这是真正的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倚,这是真正的强啊!国政清明时,不改未达的志向,这是真正的强啊!国政昏暗时,操守至死也不改变,这是真正的强啊!

三、质疑。

四、评析。

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导他:有体力的强,有精神力量的强,但真正的强不是体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

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说起来,还是崇高的英雄主义,献身的理想主义。

不过,回到《中庸》本章来,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还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学中最为高深的道行。

君子之强的精神向度与价值操守: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子路问老师关于强、强大、刚强的问题。子路性格果敢直爽,为人勇武,这样一个人来问强,孔子的回答很具有分析性和引导性。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的那种刚强呢?还是北方呢?或者是说你自己的那种刚强呢?这说明孔子对强的问题有灵活性,而且还引进了地缘学或者是地理文化学,说明刚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氛围当中有不同的含义。

“宽柔以教”,“宽柔”,柔顺地去教诲别人,不是声色俱厉,不是拍案而起。“不报无道”,不报复那种无道之人即恶人,这很宽容。“南方之强也”。之所以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在于南方空气湿润,地理环境良好,人的体格也不是很高大,脾气秉性也很温和,在这个氛围中形成一方人民的人格和秉性。“君子居之”,孔子把这种南方之强看成是君子所应持之强。

北方是塞北,华北平原以北,与中原南方不同,寒风凛冽,飞沙走石。北方和南方在水土、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区别。北方人“衽金革”,把金和革当成席子。北方人身材高大,他们怀抱着铠甲刀枪入睡,是一群赳赳武夫,雄强至极,死而不厌。“而强者居之”。超过了君子的叫强,因为君子行中庸之道。孔子认为北方之强“衽金革,死而不厌”,还是“过分”强了一些,所以“强者居之”。强者视死如归,这就是北方的强,还不是君子所居之强。

南方之强在于用宽厚、仁义的方法去教化人,对残暴的人也不加以报复;而北方的强则在于勇毅、果敢,哪怕是金戈铁马的战场,面对强敌也能够勇往直前。但在孔子看来都不如“君子之强”。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和而不流,即和和气气但不流俗不低俗。真强大刚强啊。立定中道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在国家有道需要人才的时候,他出来做事,但并不因为做大事而忘本,而是坚守自己过去处于陋巷时的美好情操和远大理想。这样的人真刚强。如果国家无道,满地是小人则宁死不变节,这样的人真刚强啊。

通过回答子路问强,孔子传达出自己对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的看法。当然,他欣赏君子的强,其中的关键是“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和而不流”是态度,不是一团和气,而要保持自己的理念。“中立”,不偏不倚,并不是强,而是有原则。《中庸》第十章说明,真正的强不在于体力,而在精神力量。精神力量的强大体现为和而不流,体现为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也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