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出版社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
2003年
初试
《电视节目制作技艺》
李晋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艺术词典》
张柏春
学苑出版社
19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
加试
《电视艺术学》
高鑫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35105 广播电视(专业学位)
蔡尚伟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初试
《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初试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二版)
童兵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加试
《定位》
(美)里斯·特劳特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
加试
《广告设计》
王国伦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
加试
《广播电视概论》
刘爱清、王锋等编
2008年
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
初试
《中国电视文艺学》
张凤铸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
初试
《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初试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李恒基、杨远婴主编
三联书店出版
2006年
初试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
韩小磊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年
初试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彭吉象等译
2008年
055200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初试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

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2023

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2023

一、前言传播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够通过参加考研来深造自己在传播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而对于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也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二、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传播学概论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学概论》(第三版)作者:媚可川这本书是中传传播学专业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非常好的参考书目。

2.《传播学导论》作者:吕梁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对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非常适合考研学习使用。

三、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深入了解各种传播理论对于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传播理论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理论基础》作者:王宏义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理论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的研究思想,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书目。

2.《传播研究导论》(第五版)作者:尼克·卡尔这是一本国外著名的传播理论著作,内容详实,对于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深远的影响,是考研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四、传播方法传播方法是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方法对于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传播方法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方法学导论》作者:李军这本书从方法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考研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定性研究方法》(第三版)作者:王勇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传播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好的参考书目之一。

五、传播伦理伦理问题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伦理对于专业素养和理论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史参考书目

传播学史参考书目

《传播学史研究》课程参考文献1.[美]赛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2.[美]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3.[法]埃里克〃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5.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7.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8.[法]贝尔纳〃米耶热:《传播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9.[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0.[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1.[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12.[美]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13.[美]苏〃卡利〃詹森:《批判的传播理论:权力、媒介、社会性别与科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4.[法]让-埃诺尔〃让纳内:《西方媒介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5.[日]佐藤卓己:《现代传媒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6.[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17.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18.美]哈特:《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9.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20.[加]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1.[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2.[美]维纳:《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63年版;23.[美]维纳:《人有人的用处》,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摘要:一、引言1.人大新传考研简介2.人大新传考研的重要性3.参考书目在考研中的作用二、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概述1.官方推荐参考书目2.其他推荐参考书目3.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三、官方推荐参考书目详解1.《新闻学概论》2.《传播学教程》3.《中国新闻传播史》4.《新闻采访与写作》5.《新闻编辑学》四、其他推荐参考书目及理由1.《新闻传播法教程》2.《新闻伦理学》3.《新闻摄影教程》4.《网络传播学》五、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1.关注学科前沿动态2.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六、总结1.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的重要性2.如何科学选择参考书目3.祝愿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正文:人大新传考研,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选拔环节。

对于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学子来说,备考人大新传考研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书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大新传考研的官方推荐参考书目。

根据学院官网发布的信息,人大新传考研官方推荐参考书目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和《新闻编辑学》。

这些书籍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历史、业务等方面,是备考人大新传考研的基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推荐的参考书目。

如《新闻传播法教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新闻伦理学》关注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新闻摄影教程》和《网络传播学》则分别涉及新闻摄影和网络传播这两个重要领域。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进行阅读。

在选择参考书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在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找到平衡;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避免走弯路。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60本)传播理论教材与传播思想史(8本)(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美)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美)约翰·维维安著《大众传播媒介》,顾宜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陈力丹著《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刘海龙著《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世界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技术学派专著(5本)(美)保罗·利文森著《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加)哈罗德·伊尼斯著《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刘少文著《1872-2008:中国的媒介嬗变与日常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实证主义专著(3本)(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著《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议程设置:大众传媒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英)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研究小组著《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张威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跨文化传播教材与专著(3本)(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著《跨文化传播》,闵惠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美)爱德华·霍尔著《超越文化》,何道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传媒的规范理论专著(5本)(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著《传媒的四种理论》,戴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美)新闻自由委员会编《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张巨岩著《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三联书店,2004年;批判理论专著(4本)(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德)瓦尔特·本雅明著《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加)文森特·莫斯可著《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赫伯特·席勒著《大众传播与美帝国》,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文化研究专著(4本)(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美)约翰·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王晓钰、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2版;(英)约翰·斯道雷著《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陆扬、王毅著《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艺术与艺术哲学专著(2本)(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美)诺埃尔·卡洛尔著《大众艺术哲学论纲》,严忠志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全球化与网络社会专著(4本)(英)科林·斯巴克斯著《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刘舸、常怡如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版;(西班牙)曼纽尔·卡斯特著《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胡泳著《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符号学入门读物(2本)李彬著《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俞建章、叶舒宪著《符号:语言与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传播学先驱作品(12本)(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英)密尔著《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英)密尔顿著《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美)乔治·赫伯特·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霍桂桓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美)沃尔特·李普曼著《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美)拉斯韦尔著《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维纳著《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美)拉扎斯菲尔德等著《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唐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奥)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其他重要专著(8本)(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著《媒体等同》,卢大川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英)丹尼斯·麦奎尔著《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美)丹尼斯·K·姆贝著《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常昌富、李依倩编《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宋昭勋著《非言语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王怡红著《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 祝建华教授提出来一个描述、解释和预测受众为何 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新理论概念“新媒体权衡寻求” (Weight and calculated for New Media,简称 WCN)。这个理论观点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觉 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 并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采纳 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可见,使用新媒体是一 个创新与扩展的过程,一般而言,只有当传统媒体 已无法满足需求了,对新媒体的接近才开始。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
程。”——古罗马时期的政论家西塞罗(Ciceron)把
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件事情或者是与别人
建立一种关系。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古罗马时 期的政论家西塞罗(Ciceron)把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 件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
▪ 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彩色 电视广播的新阶段。
▪ 1962年,开始运用通讯卫星越洋转播电视节目。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进行实况转播,当时47个国家约7.23亿观众收看到 了这些图像。虽然地球与月球遥遥相隔38万多公里, 但现代电子传播通讯技术的运用使声像传递仅需1.3 秒钟时间。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 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

2024武大新传专硕参考书

2024武大新传专硕参考书

2024武大新传专硕参考书
2024年武汉大学055200新闻与传播专硕专业的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传播学导论》(第三版),张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传播学原理》(第二版),张志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媒介批评学》,汪晖、陈燕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戴维·克劳普福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闻传播学概论》,张昆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闻传播学》(第二版),刘行芳、牛新权、刘莹著,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3年。

《新闻学导论》(第二版),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新闻学原理》,张志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新闻传播学》(第二版),刘行芳、牛新权、刘莹著,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3年。

《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李良荣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匡文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数字媒介传播概论》,张志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武汉大学相关学院的研究生办公室或相关网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艺术传播学参考书目

艺术传播学参考书目

《艺术传播学》参考书目《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权力的转移》,阿尔温·托夫勒《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奥辛廷斯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大趋势》,奈斯比特《美育书简》,席勒《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艺术哲学》,丹纳《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二卷《意境》,宗白华《美的历程》,李泽厚《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科学史》,丹皮尔《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科学的历程》,吴国盛《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西方哲学史》,罗素《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

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

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

转: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出版社2003年版。

(此书名称叫“新闻思想”,实际包括传播、新闻、宣传思想的研究)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传播学史论3,《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埃弗里特·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4,《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概念7,《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费斯克等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范式8,《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闻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9,《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传播学:危机与范式革命》,胡翼青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研究的几种代表作12,《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13,《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4,《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16,《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作▲17,《交往行动理论》(三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包括以下几本:
1.《新闻传播学概论》(第三版)作者:李良荣,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新闻传播学的入门教材,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2.《媒介与社会》(第二版)作者:陈力丹,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新闻传播学原理》(第二版)作者:刘继南、张天翼,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新闻传播的规律、新闻传播的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过程等。

4.《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二版)作者:李晓东,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

5.《新闻传播学史》(第一版)作者:李晓东,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包括新闻传播学的渊源、发展过程和现状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专业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专业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专业参考书目(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初试:1、传播学总论(参考书目:《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2、传播学史(参考书目:《传播学史》、[美]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参考书目:《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弗林、华夏出版社)4、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参考书目:《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参考书目:《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6、文史要览(参考书目:《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

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

例如凯程,2013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

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

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考研全程复习安排:(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

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

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

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传播学参考书目

传播学参考书目

91.(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 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年4月. 92.(美)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 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93.赵一凡:《美国文化批评集》,三联书店, 1995年10月. 94.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 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95.(荷)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 出版社,2003年6月.
21.(美)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中 . 爱德华霍尔 霍尔: 无声的语言》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2.(美)德弗勒 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 德弗勒丹尼斯 丹尼斯: 大众传播通论》 (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年 月 2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 型》,学林出版社,2002年9月. 24.(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 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 2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81.(美)苏珊S. 兰瑟:《虚构的权威》,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2.(美)J. 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83.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8年6月. 84.陆扬 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 三联书店,2000年10月. 8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 盾》,三联书店,1992年6月.
11.(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 艺术》,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1月. 12.(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13.(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 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14.(法)让-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 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15.(英)雷蒙德威廉斯:《现代主义的政 治》,商务印书馆, . 彼得斯: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 传播思 想史》 华夏出版社, 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年 月 97.(美)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 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98.(美)罗杰斯:《传播学史 罗杰斯: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 . 一种传记 式的方法》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年 月 99.(德)马勒次克:《跨文化交流》,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100. ( 法 ) 勒莫: 《 黑寡妇——谣言的示意 . 勒莫 : 黑寡妇 谣言的示意 及传播》 商务印书馆, 及传播》,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 年 月

传播学权威参考书目

传播学权威参考书目

跨文化传播
▲39,《跨文化传播:东方的视角》,莫腾森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40,《跨越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布拉德福德·J·霍尔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传媒法与伦理
▲41,《传媒伦理学》,克里斯蒂安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26,《童年之死——电子时代成长的儿童》,大卫·帕金汉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27,《娱乐致死》,伯兹曼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8,《理解通俗文化》,费斯克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人际传播
▲29,《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传播技术主义
▲33,《重组话语频道》,艾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34,《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广告
▲35,《广告,艰难的说服》,迈克尔·舒德森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
《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19,《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0,《结构主义符号学》,格雷马斯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21,《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S·霍尔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文版。
22,《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中南大学传播学研究生书目

中南大学传播学研究生书目

中南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注:列出的参考书目不一定全看,但前面的理论参考书目要看十本以上,当然可以找一些其他的传播学理论书看看,但最好是要看外国人写的。

后面一部分看自己感兴趣的。

一、一般的理论参考书:1.[美]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美]3.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4.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5.[美]德里达:《书写与差异》(上下),三联书店2001年。

6.[法]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7.[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大出版社1987年8.[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9.[德]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1.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2.张京媛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3.[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年14.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德]本雅明:15.《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三联书店1989年16.([德]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7.[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8.[美]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9.[俄]巴赫金:《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20.[法]福柯:《知识考古学》,三联书店1998年21.[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3年22.[英]安东尼〃吉登斯等:《自反性现代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二、文化产业参考书:1.张晓明等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传播学参考目录

传播学参考目录

传播学参考目录.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2011传播学考研目录书目南京大学01 传播理论02 广告理论与实务03 影视与网络传播04 媒介管理考试科目: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 622新闻传播史论④ 959传播业务复试科目:传播媒介与文化参考书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传播学基础理论》段京肃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广告学》何修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网络传播概论》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参考书:《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研究方向:01 传播学02 广告学03 公共关系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③ 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④ 804新闻与传播实务参考书目:2011年未指定书目,考生可参考2010年的书目,点击查看。

(2009年参考书目)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大版, 2000 年 1 月第一版;《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版, 1999 年 11 月第一版;《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人大版, 2002 年 11 月第一版;新闻与传播实务《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版;《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人大版, 2001 年 12 月第一版;《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8 月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版;《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一版。

西方传播学思潮

西方传播学思潮
传递说
源出于欧洲古典社会科学学者,经 杜威、帕克等人的发展传播到美国,并 成为今天媒介环境学与技术史学者所倡 导的传播概念。 传播被看作一种信息传递的技术。
1、传播的不同界说 1、传播的不同界说

控制说
传播是通过信息传递来控制信息接受对象的态 度与行为的一种行为。这种视角代表着美国传 播理论与欧洲传播理论绝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某个人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 些人行为的过程。——霍夫兰
2、传播学及其学科性质
传播学的属概念: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一类采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 待社会现象的科学部类。 唯实论的社会科学 唯实论的世界观: 反伦理;反个体主义
2、传播学及其学科性质
边缘学科 传播学已经成为一门地跨人文科学、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传播研究这一领域与其说是一门有名有 实的学科,还不如说是各路学者来去匆 匆的一个集会场所。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及其对立面
经验主义范式一统天下时代的终结 越战与现代化运动的失败 新左派运动与文化研究的兴起 欧洲传播学术的复兴

第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系谱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艰难成长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 四、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再批判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系谱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及其对立面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模式化的经验传 播学研究开始暴露出了突出的问题,这一 问题尤其体现在研究框架之上: 无视传播制度对传播的影响 无视传播者与受众的动机、价值观 无法形成一种核心的理论 价值观过于保守并阻碍其他研究视角的发展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与转型
其他重要的社会原因 社会的快速转型 城市化的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
学生有向学之心,我不敢怠慢。

初拟了部分书目,供参考。

——————
其它
1.《十九扎——一个北大教授写给学生的信》朱青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有关学术规范,如何读书——尤其是学术类书籍,介绍很细致。

(我自己的借给学生后好像没还回来,不过网上有电子版,勉强一读)
2.《理想不死——是谁让我们脆弱而又坚强》胡赳赳中国华侨出版社
推荐理由:新闻类,作者是《新周刊》主笔,书中对于传媒很多独到见解,文笔精到,易读。

另外,算是新书,能结合当下。

3.《世界是平的》
推荐理由:关于描述市场全球化的一本书,生动形象,对于理解国际传播,亦有好处。

其它有关信息社会和数字化的还包括《第三次浪潮》,《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数字化生存》等。

4.《娱乐至死》波兹曼
推荐理由:理解媒介变迁。

5.《江村经济》费孝通
推荐理由:社会学调查、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的经典,对于新闻业务同样值得参考。

6.《菊与刀》
推荐理由:本书是二战期间,一个美国学者对日本国民特性的解读,由于战争原因,她当时主要通过二手资料和少量对日本战俘的访谈而得到经验,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案例。

我们的目的不是评估日本的民族性如何,而是学习作者的调研方法——她如何做到?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7.电影《公民凯恩》
推荐理由:原型是报业大亨赫斯特,有助于理解新闻史,尤其是大众报时期的新闻行业发展。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8.电影《楚门的世界》
推荐理由:新闻伦理之争,经典影片。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9.曾仕强的讲座视频
推荐理由:参透中国人的传统和国民性,并将其应用于管理学中。

专业书目
传播学参考书目
10.《传播学概论》(也叫《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施拉姆
推荐理由:传播学必读的经典版本,可以作为教辅参考书,风格近似随笔,值得一看。

考研必备参考书。

11.《传播学引论》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很多传播学理论的解读很到位。

12.《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教材类,张国良老师是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传播学的专家,张国良老师编写的书大都值得推荐。

13.《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沙莲香人大出版社;
推荐理由:比较传统的传播学经典书目,可以作为教材类或教辅类。

人大考研参考书。

14.《传播学总论》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教材类,胡正荣老师是传媒大学传播学的专家,本书是传媒大学新闻传播类考研参考书。

图书馆可借阅。

15.《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节选翻译多个经典著作中的知名章节,属于速读类的教辅,对于粗通传播学大家之作,值得参考。

图书馆可借阅。

16.《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
推荐理由:第四章“传播学系统结构”涉及到。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17.《传播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邵培仁是浙江大学传播学的专家。

18.《传播理论》赛佛林华夏出版社;
推荐理由:华夏出版社的传播学系列,是经典的传播学教材、教辅类。

本书也是很多高校新闻传播类的考研参考书。

19.《传播学概论》吴文虎武汉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吴文虎是是武汉大学传播学的专家,本书也是经典的传播学教材之一。

20.《传播理论》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是经典的传播学教材、教辅类。

西人原著,和中式的教材在思路上有差异,值得借鉴。

21.《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
推荐理由: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很多原著及译本并不易读,但这本是对这些理论的辨析解读,也有背景介绍,更容易理解。

22.《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麦克卢汉
推荐理由:麦克卢汉的多本传播学著作被奉为经典,其中这本最为知名,有关技术对于媒介的作用,有很多有启发性的内容。

文字不难理解,但思维会有跳跃,有时不易消化理解。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23.《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
推荐理由:社会学和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经典案例。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24.《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英文版)》《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中文版)》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外文原版书,有中英文版,由独立的研究案例组成,均是经典传播学案例。

好处是原汁原味,即使对于英语基础不够的同学,也可以英汉对照。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25.《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
推荐理由:有关媒体(报刊)管理和制度的经典之作。

26.《论出版自由》弥尔顿
推荐理由:有关媒体(报刊)管理和制度的经典之作。

27.《传播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
推荐理由:华夏出版社的传播学系列,是经典的传播学教材、教辅类。

内容有关如何展开传播学的研究项目,但不是太容易阅读和上手的一本书。

不必全文细读,可以看框架,及理解相对浅显的部分。

28.《软力量与全球传播》李希光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李希光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家,尤其是国际传播、国际新闻部分,本书可以作为教材/教辅类。

29.《创新的扩散》罗杰斯
推荐理由:涉及传播对于技术的影响,结合案例,不算很难懂。

30.《大众媒介与社会》库兰
推荐理由:从宏观角度,逐渐剖析大众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稍抽象。

3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勒庞
推荐理由:社会学经典读本,对于理解群体传播有帮助。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32.《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哈特
推荐理由:批判研究,一般不算是本科教学中的课程重点,但却是传播学研究生考试和学习的重点。

这部分应该加强。

33.《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s)李普曼
推荐理由:李普曼是美国新闻界知名的专栏作家,此书是新闻传播类经典书籍,文字不多,对于理解舆论有帮助。

34.《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拉斯韦尔
推荐理由: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此书也是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案例,是调研报告性质,对于理解战争宣传、传播学与政治的关系有帮助。

35.人物传记类:
有关知名媒体类:
各出版社:
推荐理由:增加感性认识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