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二首》(2016部编)
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仍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生字教学的环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书写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朗读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诗句意境的感悟,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描述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主题,如春天的景象、乡村的生活等。
2.朗读演练: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演练。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情景剧表演、互动问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清晨醒来时,听到过鸟儿的歌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春晓》一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朗读节奏:古诗的朗读节奏与日常口语不同,学生可能难以掌握。教师需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生字书写:一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结构掌握尚不熟练,生字的书写成为难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注意字形的规范。
-词汇运用:学生可能对生字词的运用感到困惑,教师需设计相关练习,如组词、造句等,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感受古人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情感表达。
•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二、教学安排1.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材料准备:准备课本中《古诗二首》的内容。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课要学习的《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
2.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演练朗读《春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生自由朗读并感悟诗歌之美。
第三步:拓展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写下自己的小诗歌。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诵读、理解和表达等方面。
•综合评价学生对《静夜思》和《春晓》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是否简单清晰地解释了文本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古诗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本文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儿童生活。
《池上》像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一片浮萍,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
诗中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池》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 “首、采”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
第一课时——教学《池上》一、故事导入,激趣入境: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
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文插图课件,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说出图画大意。
二、诵读古诗,识字学词:1.出示学习要求。
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三、理解古诗,质疑问难:1.出示插图,《池上》这首诗,写的就是图上的事。
请大家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偷”“不解”“浮萍”的意思。
4.小组合作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5.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6.指导朗读:全诗语速平缓,语气轻松活泼。
要读出小娃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形象。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四、指导写字,总结诗文: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
会写“首、采”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池上》。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4.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夏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有哪些好玩的事?预设:夏天有美丽的荷花,夏天可以去水上乐园……过渡:古人是怎么写夏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去看看夏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夏天的美景和好玩的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白居易以及他创作《池上》的背景吧。
1.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魔”“诗王”,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池上》创作于公元835年,白居易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诗。
3.情境诵读播放《池上》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4.纠正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
(1)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5.全班齐读《池上》。
6.集中识字。
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一首踪迹浮萍(1)首,独体字,金文的“首”,上面是头发,下面是脸,脸上还有眼睛。
头是人体最上面的部位,“首领”指一个集体中地位最高的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古诗二首
12古诗二首[教课目标]1. 认识“首、踪、迹”等12 个生字 ; 会写“首、无、采”等7 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质、图文结合等方法认识“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马虎。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觉诗中储藏的夏季的情味。
[教课重难点]要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认识古诗的马虎。
[教课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导入新课1.发言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课“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赏识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抵达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风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不由得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风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日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穿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次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要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纳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巧掌握本课生字。
2.牢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划。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要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 ,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
3.生字宝宝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可以正确地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
(齐读古诗)三、朗读古诗,认识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指引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片荷塘,荷塘上开着几朵粉红的荷花,有一个小朋友撑着小船,到荷塘中采莲蓬。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 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背诵并朗读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境。
2.背诵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难点1.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和表达。
2.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保持流畅和得体。
四、教学安排第一堂课1.引入: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静夜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第二堂课1.复习《静夜思》:对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登鹳雀楼》:同样方式进行学习,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法: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讲解内容和意境。
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学生准备1.学生整理课桌椅,安静就座。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是否齐全。
二、课堂教学1.引入:播放古诗《静夜思》的音频,呈现相关图片,引入古诗内容。
2.学习《静夜思》:逐句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4.复习《静夜思》:对上节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三、课堂总结1.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朗读2首古诗。
七、课后作业1.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二首》的内容和意义。
2.能背诵《古诗二首》。
3.能初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的教材和图片。
2.课程PPT或教学板书。
3.背诵卡片。
4.情感小故事或声音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古诗二首》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
2.介绍古诗的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及诗歌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0分钟)1.分段逐字逐句教授生字,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2.演示如何正确朗读整首古诗。
第三步:理解与诠释(15分钟)1.分段翻译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形象和情感,进行简单的情感渗透。
第四步:背诵与朗读(15分钟)1.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朗读进行跟读练习。
2.组织学生背诵整首古诗,培养语感及记忆能力。
第五步:情感引导(10分钟)1.以情感小故事或音乐配合《古诗二首》展开情感引导。
2.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情感,并与自身经历连接。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5分钟)1.让学生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与总结。
2.激发学生对《古诗二首》的进一步探究与理解。
四、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二首》。
2.写一段简短的对《古诗二首》的感悟或理解。
3.画一幅与《古诗二首》意境相关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配合情感设定,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以上就是本次《古诗二首》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理解《12 古诗二首》中的古诗内容。
2.能够简单解释古诗中的常见词语和成语。
3.能够感受和领会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哲理。
4.能够初步模仿古诗的形式,尝试创作简单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1.理解《12 古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快速学会朗读古诗。
3.了解古诗中常见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1.课文《送元二使安西》2.课文《登鹳雀楼》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或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热身(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师生一起品味古诗的美感。
2.导入新课《送元二使安西》(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内容。
3.课文学习(20分钟)•教师逐句解读《送元二使安西》的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生僻•字词的意义。
4.情感领会(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5.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课后背诵《送元二使安西》部分内容,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第二课时1.课前复习(10分钟)•学生朗读已学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温习内容。
2.导入新课《登鹳雀楼》(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文学习(25分钟)•逐句讲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境。
4.创作探究(15分钟)•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登鹳雀楼》的简单诗歌,体味古诗韵味。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6.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背诵《登鹳雀楼》部分内容,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和尝试创作诗歌等方面都有了进步。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课外阅读和诗歌创作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以上就是本次《12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引导学生爱上古诗,感受诗歌之美。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首”、“无”、“爱”、“角”、“采”、“树”、“尖”7个汉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荷花。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
师:你们知道荷花还有什么颜色吗?师:白色、粉色、紫色。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师: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唐宋两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说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师:让我们走进这两首古诗。
师: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把古诗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hǒu wú ài jiǎo cǎi shù jiān首无爱角采树尖(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采”的偏旁是“爫”;“树”的偏旁是“木”;“尖”的偏旁是“小”。
(3)指导生字的笔顺。
“无”:横、横、撇、竖弯钩。
“角”:撇、横折、撇、横竖钩、横、横、竖。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牛角爱人树荫采药尖尖一角爱心大树采花刀尖三、精读领悟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池上》这首古诗吧!(播放视频)。
师:“池上”是哪里呢?池塘上。
(1)师: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小娃、小船、白莲、浮萍、水草。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认识本课生字,会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教学过程】教学1: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照片,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两首古诗。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
5.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3.联系实际生活、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釆、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会写“首、釆、无”等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哪个季节才会有呢?2、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2.学生自由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古诗,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借助图片了解“浮萍”。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五、细读古诗,品味情趣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
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
“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
“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4、讨论:从诗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出示要写的字“首”“釆”。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首”“釆”。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七、布置作业1.把《池上》背诵给别人听。
2.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充满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课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等3幅图【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参考答案: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古诗二首》。
2.能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能通过古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古诗二首》的朗读与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
2.帮助学生从古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教材及教学PPT。
2.讲解古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表。
3.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古诗二首》(15分钟)第一首古诗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古诗二首》,然后进行齐读。
辅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首古诗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进行朗读练习。
3. 感悟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情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开拓视野,丰富情感。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多次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六、课后作业背诵并熟读《古诗二首》,并在本人家长的陪同下解释古诗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古代诗歌,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方案,希朳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悯农》和《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和意境。
2.背诵《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常见词语和句子。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二、教学内容1.古诗《悯农》2.古诗《登鹳雀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方法1.听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解读诗意。
2.教师讲述古诗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3.组织学生朗诵古诗,培养语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悯农》(15分钟)–听老师朗读《悯农》。
–操读《悯农》,学习生字和生词。
–教师讲解诗意,学生跟读。
3.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听老师朗读《登鹳雀楼》。
–操读《登鹳雀楼》,学习生字和生词。
–教师讲解诗意,学生跟读。
4.诗歌朗诵(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诵《悯农》和《登鹳雀楼》。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做简单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诗。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分:–参与度评分。
–朗诵评分。
2.作业:–要求学生写《悯农》和《登鹳雀楼》的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诗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朴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春晓》和《悯农》两首古诗的学习。
《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诗句优美,寓意深刻;《悯农》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2)引入古诗《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诗句的优美。
2. 学习《春晓》(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通过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4)进行朗读练习,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3. 学习《悯农》(1)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
(4)进行朗读练习,感受诗句的节奏感。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描绘出《春晓》和《悯农》的意境。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1)让学生谈谈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1. 《春晓》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悯农》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春晓》和《悯农》诗句,注意生字、词语的正确书写。
2. 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为《春晓》和《悯农》各画一幅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情感预热阶段——合作体验阶段——内化导行阶段设计思路说明情感预热:出示荷叶、荷花、莲蓬等图片,师生谈话,教师小结过渡,激趣导入新课学习。
合作体验:师生合作初读古诗,扫清生字词障碍,感知诗歌内容与意境;师生合作品读古诗,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读懂诗歌内容,体验童真童趣。
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教师的示范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识字与书写任务。
内化导行:布置课后任务——1.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拓展阅读《宿新市徐公店》,试着画出古诗所描绘的情境。
教材分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受诗歌的内容及意境,明确诗歌中采莲孩童的形象,体验童真与童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等5个生字,会写“首、采”等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读与合作探究,读懂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与采莲孩童的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童真童趣,激发诵读与学习浅显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准确识读5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读懂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与采莲孩童的形象,体验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纸质词卡;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和《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其中《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二首21.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和1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带有“呢、呀、吧”的问句和感叹句。
3.能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摇篮、潮荷叶圆圆2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如: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帮助理解。
②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③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④字理识字。
(2)采用分类的策略指导写字。
如:①“首、无”都是独体字,“首”的第三笔最长,“无”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②“采、尖、角”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要上下对齐,写得上窄下宽。
③“爱”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中下各个部件的宽窄来把握字的书写位置。
范写时可以边书写边念顺口溜——张开手拥抱朋友。
④“树”是第一个要求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
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左中右各部件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再观察部件间的穿插避让。
最后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2.朗读指导古诗的朗读要体现层次性:初读环节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再读时要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图文对照,感受画面,大致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积累古诗。
3.理解运用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对照课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中“偷、藏、惜、爱”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
▶教学准备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
教师导入: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1)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小结:是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亭亭玉立的荷花妩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真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啊!(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荷塘美景)(4)教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想到了什么?2.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2)识记生字“首”。
①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②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首”字的甲骨文像长着头发的人头,本义指头。
可组词为“首先、首长”。
(课件出示:“首”的字理结构图)(3)指导学生书写“首”。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要点。
③归纳小结:点、撇短而小,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下方“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3.揭题《池上》。
教师导入:诗人白居易来到了荷花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有趣情景,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1)板书诗题:池上。
(2)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里。
(3)简介作者白居易。
课件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
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在学习这一课时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读诗句,认识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
●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3)汇报交流。
2.熟读古诗,读出韵味。
教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
(1)划节奏读诗。
(2)指名汇报,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教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5)趣味诵读。
教师引导:这样就读出古诗的节奏来了。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古诗读起来更有趣呢?教师示范拍手读。
学生交流多种方法:拍手读、合作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
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诵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律。
板块三体悟诗境,诵读书写1.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学习前两句——偷采白莲图。
教师引导:一个小孩儿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让我们一同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①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相机理解词语。
小娃:小孩儿。
小艇:小船。
③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孩儿,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④学生自由表达,初知古诗大意。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句诗。
(2)学习后两句——景美童心纯。
教师引导:小孩儿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①学生默读后两句诗,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学生汇报交流:小孩儿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③相机理解词语: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结合图片认识浮萍。
(课件出示浮萍的图片)④小结:可是小孩儿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行为。
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2.练习背诵。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教师引导:诗中的小孩儿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4)学生改编古诗,互相交流。
3.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架设生活与诗句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书写生字,读懂古诗,初步感受夏天的美。
▶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1.吟咏春天。
(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它。
2.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南宋诗人杨万里被大自然中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板书古诗题目:小池。
(2)学生读古诗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南宋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自然流畅,风趣活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展示背诵,互帮互学,自主投入到新诗的学习中。
板块二朗读古诗,学习字词1.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相机指导:(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泉水从泉眼中流出的样子。
本义:泉水。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
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教师引导: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
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2)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引入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读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板块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1.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2)引导学生边看图片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2.理解诗意。
(1)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爱晴柔”?(3)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射到水面,忽明忽暗。
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速度稍慢)(4)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5)“早”和“才”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准确、生动。
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①指名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