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答案

《传播学概论》答案

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D )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2、“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D )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3、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C )A.娱乐功能B.信息功能C.动员功能D.整合功能4、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5、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 )A.控制革命的观点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6、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D )A.记者B.教师C.编辑D.A、B、C都是7、传播活动是一种( D )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8、“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C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9、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C )A.地区B.门户C.门区D.枢纽10、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A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个人情绪论D.社会关系论11、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B )A.新闻性信息B.娱乐性信息C.消息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12、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B )A.等距法B.抽签法C.分层法D.定额法13、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C )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14、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B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15、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C )A.如何传播B.传播方法C.为何传播D.传播什么16、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C )A.有难度的B.敏感性的C.容易回答的D.反映主要情况的17、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C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18、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C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19、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B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0、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D )A.霍夫兰学说B.功能主义C.信息论D.法兰克福学派21、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2、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 )A.面访记录法B.心理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23、“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第一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指的是()。

A.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B.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反馈C.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目的D.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意义答案:A3.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主张()。

A.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被动的B.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主动的C.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微小的D.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可忽略的答案:A4. 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

A. 直接从媒介到受众B. 从媒介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C. 从受众到媒介再到受众D. 从意见领袖到媒介再到受众答案:B5.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是()。

A. 被动接受B. 主动寻求C. 随机选择D. 无意识行为答案:B6.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功能是()。

A. 决定受众的认知B. 决定受众的行为C. 决定受众的态度D. 决定受众的情感答案:A7.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A.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媒介的报道而变化B.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领袖的影响而变化D.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的一致性而变化答案:D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重复性报道C. 深度报道D. 客观报道答案:A9. 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是指()。

A. 媒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B. 媒介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C. 媒介信息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强D. 媒介信息的传播影响越来越深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指()。

A.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小于他人B.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大于他人C.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等于他人D.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与他人无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按照批判学者阿特休尔的观点,任何媒介都受制于某种( )A、制度B、传统C、权势D、文化正确答案:C2.广义地说,传播研究关注和探索的是( )A、传播技术B、传播媒介C、传播现象D、传播规律正确答案:C3.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新闻信札B、手抄书稿C、手抄报纸D、手抄文书正确答案:D4.“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实用理论B、分支理论C、微观理论D、宏观理论正确答案:D5.在传播过程中无疑居于最优越地位的是( )A、传播者B、受传者C、传播技巧.D、传播对象正确答案:A6.大众传播的内容力求( )A、抽象B、刺激C、平易D、深邃正确答案:C7.传播学研究中的传统学派是由( )A、非洲学者创立的B、欧洲学者创立的C、美国学者创立的D、亚洲学者创立的正确答案:C8.麦克卢汉认为,在口语传播中( )A、人的视觉功能加强,其他感觉被削弱B、在人类同环境的关系中造成了不平衡C、分裂了人类的感觉生活,阅读和思考成为个人化的行为D、各种感觉器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正确答案:D9.传播学逐渐形成一门具有多科性、集纳型特征的边缘学科,并逐步得到整理和系统化,是在20世纪( )A、30年代B、2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正确答案:C10.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能够起到有利于坚持本国或本土文化的统一,防范外来文化入侵的是( )A、社会整合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娱乐功能D、环境监测功能正确答案:A11.一切研究的基础是( )A、分析B、描述C、实践D、归纳正确答案:B12.下列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媒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现实的如实反应B、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C、传媒提示的“意见环境”是现实的客观反映D、“意见环境”是一个核心概念正确答案:C13.免疫效果又称( )A、接种效果B、结晶效果C、休眠效果D、改变效果正确答案:A14.下列木属于大众传播中反馈的特点的是( )A、代表性B、直接性C、延迟性D、累积性正确答案:B15.英国传播学者麦奎尔非常重视个人传播,他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可以归入受众研究的( )A、使用满足理论B、游戏说C、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学说D、工具学说正确答案:A16.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 )A、麻醉精神功能B、授予地位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正确答案:C17.具有很强的研究控制目的色彩的实验环境通常被称为( )A、实验室控制B、人工模拟环境C、实地实验D、研究变量控制正确答案:B18.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 )A、提出了“魔弹论”B、把“反馈”引入传播学研究C、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D、提出了“刻版成见”观点正确答案:C19.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是( )A、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B、社会科学学派、政治经济学派C、“思想统治”理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D、批判学派、传统学派正确答案:D20.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的地方是( )A、纽约B、匹兹堡C、伦敦D、威尼斯正确答案:B21.决定受众是众多的而不是寥寥无几的大众传播的特性是( )A、隐匿性B、混杂性C、广泛性D、分散性正确答案:C22.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是( )A、自由主义理论B、苏联共产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论D、集权主义理论正确答案:A23.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研究传播功能所提出的学说是( )A、工具说B、社交性说C、使用满足说D、游戏说正确答案:D24.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座谈会B、受众来信C、定量化形式D、定性分析正确答案:C25.“使用与满足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 )A、3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正确答案:B26.英国学者戈尔丁以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组合,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 )A、短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B、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C、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长期效果D、短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正确答案:B27.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 )A、中介B、媒介C、传媒D、渠道正确答案:B28.传播功能中可以造成媒介人物的功能是( )A、授予地位的功能B、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C、社会整合功能D、麻醉精神的功能正确答案:A29.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的“脱离部落文化阶段”,指的是( )A、电子传播时期B、文字印刷传播时期C、口头传播时期D、“地球村”来临时期正确答案:B30.读者概况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A、人口统计学分类法B、内容分析法C、实验室法D、辅助回忆的方法正确答案:A31.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 )A、否定B、中立C、批判D、肯定正确答案:D3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指说性B、操作性C、特殊性D、一般性正确答案:A33.默多克—戈尔丁一派在批判性传播研究中,又被称为( )A、经营管理学派B、行政管理学派C、社会文化学派D、政治经济学派正确答案:D34.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霍夫兰D、施拉姆35.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A、认知层面上的效果、社会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B、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C、社会层面上的效果、政治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层面上的效果D、学习层面上的效果、理解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B36.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称为( )A、媒体B、渠道C、媒介D、传媒正确答案:B37.从根本上说,青年记者感到的压力来自于( )A、政府部门B、媒介组织C、社会系统D、部门领导正确答案:C38.电子媒介受众调查中最常见的是提供关于( )A、观众、听众数量及构成的视听率调查B、音乐节目受欢迎度调查C、读者概况调查D、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39.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模式研究完成了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解决了传播的( )A、方向问题B、要素问题C、构架问题D、条件问题正确答案:B40.用实验证明,趋向行为的动机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的是( )A、曼德尔B、罗杰斯C、马丁D、阿什正确答案:D41.霍夫兰等人提出了( )A、可信性效果的概念B、结晶效果的概念C、两级传播的概念D、意见领袖的概念正确答案:A42.美国《华盛顿邮报》通过揭露水门事件而导致尼克总统引咎辞职,这体现了大众传播的( )A、麻醉精神功能B、社会整合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正确答案:D4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 )A、理解层面B、认知层面C、行动层面D、心理和态度层面正确答案:B44.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有限效果论B、“魔弹”论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议程设置论正确答案:C45.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解释,人们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 )A、大众传播B、内心传播C、组织传播D、人际传播正确答案:A46.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A、实验室法B、实地考察法C、辅助回忆的方法D、人口统计学分类法正确答案:C47.明确地提出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模式的学者为( )A、贝雷尔森B、艾宾豪斯C、怀特D、韦斯正确答案:C48.集权论的“圣经”是指( )A、《君主论》B、《论自由》C、《独立宣言》D、《论出版自由》正确答案:A49.施拉姆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是( )A、《传播与说服》B、《大众传播学》C、《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D、《人民的选择》正确答案:B50.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默顿B、拉斯韦尔C、帕森斯D、赖特正确答案:D51.提出“感觉的平衡”的概念的学者是( )A、梅罗维茨B、英尼斯C、戈夫曼D、麦克卢汉正确答案:D52.控制研究的研究对象是( )A、传播效果B、传播内容C、传播主体D、受众正确答案:C53.符号的符号称为( )A、语言B、信息C、文字D、字母正确答案:C54.创立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韦尔伯·施拉姆B、卡尔·霍夫兰C、保罗·拉扎斯菲尔德D、库尔特·卢因正确答案:C55.调查人员先选定~组电话号码,然后打电话向受众了解视听情况的采集数据的方法叫( )A、仪器记录法B、电话询问法C、面对面调查法D、日记法正确答案:B56.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 )A、传播功能的“游戏”说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C、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D、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正确答案:A57.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是( )A、科学实证B、定量C、定性D、哲学思辨正确答案:D58.当代新兴学科不同于传统学科的特征体现在传播学上为( )A、引入模式B、理论先行C、重视实验D、理论实践并重正确答案:A59.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突出热点是( )A、重视使用与满足论的研究B、探讨传播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C、批判“魔弹论”D、考察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正确答案:B60.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民间文化B、精英文化C、媚俗文化D、流行文化正确答案:C61.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政治传播的概念C、内容分析法D、传播的5W模式正确答案:D62.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的是( )A、申农B、拉斯韦尔C、布雷多克D、马莱茨克正确答案:B63.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机,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流传送声音先河的发明家是( )A、爱迪生B、摩尔斯C、马可尼D、贝尔正确答案:D64.诺依曼认为,任何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 )A、议程设置机制B、拟态环境的机制C、沉默的螺旋机制D、选择性机制正确答案:C65.大众传播的一种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B、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C、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D、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正确答案:C66.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是( )A、人际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B、口头传播时期,组织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C、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D、口头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正确答案:C67.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 )A、逻辑归纳法B、历史比较法C、内容分析法D、客观描述法正确答案:C68.传播学因其学科背景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即( )A、科学性B、边缘性C、独立性D、系统性正确答案:B69.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 )A、模式B、文字C、数理化D、图像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大众传播的功能是纵向的、动态的,也是复杂多变的,它所具有的特点是( )A、适应性B、暂时性C、可变性D、整体性E、目的性正确答案:ABC2.关于传统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科学家”B、注重如何传播C、托庇于社会科学D、属于人文科学E、围绕传播的规律正确答案:BCDE3.下列对数字化时代受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A、信息选择方面以“拉”为主B、传受双方的角色界限日益模糊C、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增强D、受众的选择权更大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正确答案:ABCDE4.从一系列研究实例来看,学者们考察“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的主要角度是( )A、显著性模式B、记忆模式C、认知模式D、理解模式E、优先顺序模式正确答案:ACE5.传播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 )A、舆论监督的功能失调B、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C、娱乐的功能失调D、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E、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正确答案:BCDE6.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可分为( )A、社会学派B、“职能”学派C、社会心理学派D、政治经济学派E、行政学派正确答案:ABCD7.从效果的性质上,传播效果可分为( )A、预期效果B、消极效果C、逆反效果D、短期效果E、积极效果正确答案:BCE8.调查人员登门造访调查对象,进行当面问答,请调查对象当面填写调查问卷表的采集受众反馈数据的方法可称为( )A、电话询问法B、面对面调查法C、当面访问法D、亲身询问法E、仪器记录法正确答案:BCD9.常用的统计分析指标有( )A、绝对数B、相对数C、百分比D、平均数E、相关系数正确答案:ACDE10.工业化使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化和复杂化,传播出现的几大趋势是( )A、相对独立化B、系统化C、科学化D、产业化E、职业化正确答案:AE11.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播效果研究关注的新课题包括( )A、“信息沟”、“知识沟”与社会平等B、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C、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D、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关系E、信息社会中的社会病理正确答案:ABCDE12.20世纪以来,与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变化密切关联的有( )A、研究方法B、时代演进C、研究视角D、研究成果E、媒介环境正确答案:ABCE13.一面提示法的优点是( )A、给人一种公平感B、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C、论旨明快D、能够对己方的观点作集中阐述E、简洁易懂正确答案:CDE14.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过程是( )A、选择性接触B、选择性记忆C、选择性欣赏D、选择性购买E、选择性理解正确答案:ABE15.以下对社会责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对自由主义的改良B、足以与自由论抗衡C、只是一厢情愿的主张D、主张自律E、是对集权主义的改良正确答案:ACD16.格伯纳认为,大众传播是( )A、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B、社会现实的制造者C、意见领袖D、缓和社会各异质部分的矛盾与冲突的“熔炉”E、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正确答案:ADE17.霍夫兰等人的研究表明,制约传播效果的“条件”有( )A、信息内容B、传播者的主观愿望C、说服方法D、传播主体E、受众属性正确答案:ABCDE18.判断一个分类标准是否可靠、有效、合理,所使用的标准应具有( )A、一致性B、客观实在性C、完备性D、互斥性E、显著性正确答案:ACD19.根据众多的研究成果,“不明示结论”法使用的场合应该是( )A、在论旨比较明确的场合B、在论题比较复杂的场合C、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场合D、在论题简单的场合E、在说服对象的理解能力比较低的场合正确答案:ACD20.任何信息都包含( )A、语言层次B、语境层次C、语义层次D、语法层次E、语用层次正确答案:CDE21.问卷发送的方式一般有( )A、偶遇式发送B、邮寄问卷C、民意测验D、报刊问卷E、访员面访正确答案:BDE22.内容分析的基本推理模式有( )A、因果推理B、趋势推理C、共变推理D、标准推理E、内容推理正确答案:ABC23.对实证研究、实证方法啧有烦言的有( )A、传播学传统学派B、艺术上的浪漫主义C、传播学批判学派D、哲学上的非理性思潮E、西方马克思主义正确答案:BCDE24.下列项目中,属于大众传播中的定量化形式反馈的是( )A、广播节目视听率B、唱片销售量C、报刊发行量D、书籍销售量E、电视节目视听率正确答案:ABCDE25.“培养分析”认为电视的独特优势是( )A、不需要接触印刷媒介所必需的识字能力B、电视把视听觉手段结合在一起,拥有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C、现代人从幼年起就与电视生活在一起,很难把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加以区分D、电视能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分中去E、电视拥有最多的受众,受众的接触时间最长正确答案:ABCDE26.下列关于“培养”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A、媒介提供给人们的只是“象征性现实”B、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被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D、它的基本观点是强调社会成员的“共识”E、认为一般受众不可能对媒介内容中的虚构成分做出判断正确答案:ABCDE27.从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上,传播效果可分为( )A、逆反效果B、积极效果C、预期效果D、非预期效果E、短期效果正确答案:CD28.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指( )A、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B、报刊的实用主义理论C、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E、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正确答案:ACDE29.受众调查中采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 )A、日记兼仪器记录法B、电话询问法C、面对面调查法D、无线电全方位受众调查E、仪器记录法正确答案:ABCDE30.两面提示法的优点是( )A、能够对己方的观点作集中阐述B、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C、给人一种公平感D、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E、论旨明快正确答案:BCD31.信息产业包括( )A、信息咨询业B、软件开发C、有线电视经营D、电子商务E、通讯产业正确答案:ABCDE。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报刊问卷的回收率一般在( )A、20%以下B、15%以下C、5%以下D、10%以下正确答案:C2.传播学内容分析中被分析的内容是( )A、社会上传播的各种信息B、压制方法C、新闻D、文化历史背景正确答案:A3.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反馈机制B、个性化C、整体倾向性D、优势正确答案:C4.传播学诞生于( )A、日本B、中国C、英国D、美国正确答案:D5.对于报刊是“直接民主制喉舌”的观点,李普曼的看法是( )A、予以批评B、既不赞同也不反对C、同意D、非常赞同正确答案:A6.媒介中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被称为( )A、特殊媒介B、大众传播媒介C、传播渠道D、普通媒介正确答案:B7.《单面人》的作者是( )A、马尔库塞B、葛兰西C、弗洛姆D、阿道尔诺正确答案:A8.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称为( )A、渠道B、媒介C、媒体D、传媒正确答案:A9.创立系统论的是奥地利科学家( )A、申农B、维纳C、贝塔郎菲D、布里渊正确答案:C10.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总称为( )A、实证方法B、控制实验法C、调查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A11.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 )A、拉斯韦尔B、麦克内利C、巴斯D、卢因正确答案:B12.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机,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流传送声音先河的发明家是( )A、摩尔斯B、爱迪生C、贝尔D、马可尼正确答案:C13.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B、拉斯韦尔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德福勒模式正确答案:A14.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A、受众对媒介信息接触量越大,受影响越大B、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C、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的人影响较大D、受众对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正确答案:C15.所谓符号就是( )A、新闻B、现象C、标志D、信息正确答案:C16.对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作了充分肯定的是( )A、“沉默的螺旋”理论B、“上限效果”假说C、“知识沟”理论D、“培养分析”假说正确答案:B17.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是( )A、集权主义理论B、社会责任论C、自由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18.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人工模拟环境B、实验室环境控制C、实地实验D、实验室控制正确答案:C19.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是( )A、批判学派、传统学派B、社会科学学派、政治经济学派C、“思想统治”理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D、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正确答案:A20.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 )A、内部结构问题B、内部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外部问题正确答案:C21.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 )A、社会功能主义B、结构主义C、结构功能主义D、功能分析主义正确答案:C22.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传播层次是( )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自我传播正确答案:B23.下列对报刊上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强反馈的及时性和传播的互动性B、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C、信息量更加庞大D、有了电子版,就可以取消印刷版了正确答案:D2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热媒介”B、“冷媒介”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D25.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 )A、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B、麻醉精神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D26.政治控制主要是( )A、政策控制B、政权控制C、政府控制D、政法控制正确答案:C27.人类传播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产生了( )A、劳动B、媒介C、文字D、语言正确答案:C28.“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英尼斯B、戈夫曼C、梅罗维茨D、麦克卢汉正确答案:D29.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韦斯B、凯尔曼C、霍夫兰D、卢因正确答案:D30.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线性模式D、申农—韦弗模式正确答案:C31.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者是( )A、罗杰斯B、拉斯韦尔C、霍夫兰D、哈特曼正确答案:C32.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 )A、图像B、文字C、模式D、数理化正确答案:C33.研究战时宣传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李普曼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34.传播控制中包含所有控制形态的是( )A、政治控制B、自我控制C、经济控制D、文化控制正确答案:D35.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B、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C、提供信息D、发挥协调功能正确答案:A36.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正确答案:C37.“沉默的螺旋”假说中“舆论”的含义是( )A、公众意见B、公共意见C、公开意见D、公正意见正确答案:C38.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D、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A39.进行“编码与释码”研究的是( )A、麦奎尔B、霍夫兰C、霍尔D、马丁正确答案:C40.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数据压缩技术B、信息化工程C、数据模拟技术D、信息高速公路正确答案:A41.在人类原始、古老的传播手段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渠道是( )A、标石B、口头语言C、烽火信号D、刻木正确答案:B42.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拉氏调查B、竞选调查C、意见领袖调查D、伊里调查正确答案:D43.对于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介电视来说,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 )A、消遣、娱乐的工具B、满足信息需要的渠道C、获取知识的工具D、满足心理需要的工具正确答案:A44.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反馈B、循环C、噪音D、信息正确答案:A45.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了《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倚性》两部著作的学者是( )A、戈夫曼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英尼斯正确答案:D46.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A、学习层面上的效果、理解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B、社会层面上的效果、政治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层面上的效果C、认知层面上的效果、社会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D、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D47.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把政治实践归结为( )A、意识形态B、文化批判C、革命斗争D、社会经济正确答案:B48.对传播过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学者是( )A、赖利夫妇B、卢因C、拉斯韦尔D、伯洛正确答案:D49.认为大众传播过程反映了“语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的是( )A、“知识沟”假说B、“编码与释码”研究C、“议程设置功能”理论D、“沉默的螺旋”假说正确答案:B50.按照赖利夫妇的观点,单位、学校和社团属于( )A、次属群体B、隶属群体C、基本群体D、关系群体正确答案:A51.发起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的是( )A、中央电视台B、首都新闻学会C、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新闻学会受众调查学术团体正确答案:B52.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但得到的信息却较多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等距随机抽样D、整体随机抽样正确答案:C53.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座谈会B、受众来信C、定量化形式D、定性分析正确答案:C54.在大众传播研究中,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抽样B、问卷C、控制实验D、内容分析正确答案:B55.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 )A、影响源B、组织源C、经济源D、政治源正确答案:A56.大众传播的内容力求( )A、抽象B、深邃C、平易D、刺激正确答案:C57.《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是( )A、尼葛洛庞帝B、比尔·盖茨C、戴尔D、安德鲁·葛鲁夫正确答案:A58.传播学对符号的研究带有( )A、特殊性B、操作性C、普遍性D、一般性正确答案:B59.对受众选择性因素的认识连贯论解释又称作( )A、使用与满足论解释B、实用论解释C、“靶子”论解释D、认知不和谐论解释正确答案:D60.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共产主义论B、社会参与论C、使用满足论D、社会责任论正确答案:D61.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知识格差”研究D、传播流程研究正确答案:C6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指的是( )A、《社会研究杂志》B、《思想家》C、《启蒙的辩证法》D、《历史与阶级意识》正确答案:D63.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学者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64.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自由主义理论B、使用与满足论.C、社会责任论D、社会参与论正确答案:A65.与传播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 )A、传播效果B、传播功能C、传播控制D、传播媒介正确答案:A66.首次提出一般传播系统模式的是( )A、施拉姆B、维纳C、申农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C67.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媚俗文化B、流行文化C、民间文化D、精英文化正确答案:A68.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指出,在购物、时尚、娱乐等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A、政治性B、生活阅历C、社交性D、社会经济地位正确答案:B69.单一实验组的实验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全部归之于( )A、实验刺激B、后测C、前测D、实验效应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关于传统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科学家”B、属于人文科学C、注重如何传播D、围绕传播的规律E、托庇于社会科学正确答案:BCDE2.非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定额抽样B、雪球抽样C、判断抽样D、调查抽样E、偶遇抽样正确答案:ABCE3.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多阶段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E、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BCDE4.语义内容分析可以细分为( )A、语句分析B、指定分析C、断言分析D、词章分析E、归因分析正确答案:BCE5.目前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哈贝马斯B、马泰拉特C、努登施特伦D、哈默林克E、詹姆斯·哈洛伦正确答案:ABCDE6.短期的非预期效果包括( )A、个人的自发反应B、集合的自发反应C、个人的反应D、对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E、社会的反应正确答案:AB7.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A、可纳入使用满足理论B、游戏说C、具有社会协调功能D、多属于工具性的E、分为社会性和自我中心性两大类正确答案:ABDE8.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的构成因素是( )A、物质B、能量C、信息D、新闻E、生物正确答案:ABC9.控制实验法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A、实验观测B、实验室C、实验者D、实验变量E、实验对象正确答案:ACDE10.下列曾对社会系统模式做过贡献的有( )A、施拉姆B、奥斯古德C、赖利夫妇D、德福勒E、马莱茨克正确答案:CE11.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下列环节( )A、信息B、媒介C、受者D、传者E、效果正确答案:ABCDE12.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 )A、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B、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C、皮下注射论的观点流行D、魔弹论的观点流行E、魔弹论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正确答案:AB13.语言符号的特性是( )A、具有一定模式B、声音和语意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C、不表意D、有声的E、借助感觉器官正确答案:ABD1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是( )A、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B、认为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的营造者C、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D、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宏观的、综合的社会效果E、着眼于认知层面正确答案:CDE15.下列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传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B、对个人的信息接收和利用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信息传播完全自由D、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造成传播的麻醉功能失调E、信息成为数字化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正确答案:ABE16.在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有( )A、传播学者的努力B、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C、政府的重视D、广播的普及E、受众的强烈要求正确答案:BD17.霍夫兰等人的研究表明,制约传播效果的“条件”有( )A、传播主体B、说服方法C、传播者的主观愿望D、信息内容E、受众属性正确答案:ABCDE18.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由微观人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B、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C、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正确答案:ADE19.大众传播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事业,其外在标志是( )A、电视的兴起B、通信卫星的问世C、通讯社的产生D、大众报业的兴起E、广播的兴起正确答案:CD20.通过调查,贝雷尔森总结了人们对报纸的利用形态,其中有获得外界消息的新闻来源和( )A、日常生活的工具B、休憩的手段C、读报本身的目的化D、树立社会威信的手段E、社会的手段正确答案:ABCDE21.依据英尼斯的观点,下列媒介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的是( )A、印刷媒介B、电视C、羊皮纸D、电话E、石头正确答案:BDE22.下列方法中,被用于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方法是( )A、人口统计学分类法B、打电话的方法C、辅助回忆的方法D、邮寄问卷的方法E、实地考察法正确答案:BCD23.在我国,已建立网站的广电媒介有中央电视台和( )A、岭南视听信息网B、中国教育电视台C、北京电视台D、西湖明珠电视台E、香港电台正确答案:ABCDE24.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分为的研究层次是(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E、群体传播正确答案:ABCDE25.在批判学派看来,传统学派的“病症”主要是( )A、过分偏重微观研究B、过分依赖定量方法C、过分轻视微观研究D、过分依赖定性方法E、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正确答案:ABE26.蒂奇诺认为,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有( )A、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B、社交范围的差异C、传播技能上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正确答案:ABCDE27.信息高新科技对传播理论的影响是( )A、信息的真实与虚假的界限模糊化B、新闻与广告的界限的模糊化C、点对面传播与点对点传播之间的界限的模糊化D、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的界限的模糊化E、职业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在信息把关方面的角色界限的模糊化正确答案:CDE28.为了扬长避短,杂志更多的趋向于( )A、传递信息迅速B、图文并茂C、专门化.D、专业化E、满足于不同类型读者的要求和爱好正确答案:BCDE29.下列关于“上限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消除“知识沟”的存在B、“上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存在的C、“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是存在的D、在人的一生追求知识的总过程中,“上限”是不存在的E、“上限效果”假说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可以实现社会平等的观点是很幼稚的正确答案:CDE30.数字化技术的功能有( )A、编码B、数据压缩C、存储和传输D、解码E、解压正确答案:ABCDE31.“把关”和新闻要素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社会文化规范B、历史因素C、时空因素D、媒介所在的城市E、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倾向正确答案:ACE。

传播学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

传播学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

传播学概论青岛科技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这是关于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A:互动说 B:变化说 C:共享说 D:过程说答案:Cmunication包含了哪几个层面的意思?()。

A:交通,指的是车、船、飞机等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相关交通工具 B:反馈 C:把信息、意见、经验、态度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 D: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E:循环互动答案:ABC3.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 )( )( )的三位一体关系。

()。

A:符号结构 B:符号解释 C:符号表达 D:符号对象 E:符号形体答案:BDE4.非语言符号主要承担传播态度与情绪方面的信息,不能代替语言传播。

()A:对 B:错答案:B5.在1933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害而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其中就有如下的哪几位传播学者?()。

A:施拉姆 B:拉扎斯菲尔德 C:卢因 D:霍夫兰 E:拉斯韦尔答案:BC第二章测试1.在雅可布森(1956)看来,通过符号的使用来确立、维持和中断传播,或用于检验传播是否通畅(“喂,您听到了吗?”),或用于吸引交谈者的注意力(“我想告诉您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以上这段话显示了符号的何种功能()?A:显示功能 B:认识功能 C:表义功能 D:交流功能答案:D2.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这显示了符号的何种功能()?A:指示功能 B:显示功能 C:自律功能 D:表义功能答案:C3.一个人经常独自在房中看书而不参加集体活动,可传达诸如“好学”“性格文静”“孤僻”等信息。

这反映出非语言符号的什么特征()。

A:情境性 B:组合性 C:连贯性 D:即时性答案:C4.象征符是人工符号与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必然联系,关系具有随意性。

()A:对 B:错答案:A5.一个人在台上讲话,用手势配合,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主人对客人说“不急,再坐一会”,却频频看手表,实际在暗示客人:“主人很急”。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是指个体、群体或组织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等)交换信息、观念、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旨在影响他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

2. 媒介环境论:媒介环境论是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强调媒介技术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媒介即信息”,每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重塑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社会结构。

3.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工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过程,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和感情色彩浓厚等特点。

4. 把关人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后经怀特发展成大众传播理论。

该理论指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人物或机构,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控制,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大众视野,这些人物或机构被称为“把关人”。

5. 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其《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建构出的一个并非客观反映现实,而是公众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映像的环境。

二、填空题1. 传播学五W模式是由拉斯韦尔提出的,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

2.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

3. ___________是传播的核心,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向。

答案:信息4.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中印刷媒介被认为是视觉和__________的延伸。

答案:触觉5. 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观点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倾向于支持大多数人的观点,形成一种意见的__________现象。

答案:集结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理论主要探讨了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C)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认知平衡理论D. 媒介依赖理论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D)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罗杰斯3. 下列不属于反馈机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是?(B)A. 调节信息内容B. 强化信息发送者的权威性C. 证实信息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D. 促进传播双方关系的发展4.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以下哪个能力最为基础?(A)A. 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B. 使用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C. 获取大量网络信息的能力D. 快速浏览电视节目的能力5. “地球村”这一概念出自哪位传播学者?(B)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戴维·桑德曼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传播学四大先驱的是(ABCD)。

传播学概论 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 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一章人类传播概述1. 谈一谈你对传播的理解。

传播是指信息在传者和受者之间流动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行为和活动。

这道题的视野比较开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及生活经历来谈,不止局限于书本中阐述的定义。

2.选取一件在人类传播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全球互联网的正式开通等),评价它在人类历史中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说明媒介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这道题出题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传播的历史,从传播的历史品格中理解传播。

以下只是一个答题角度。

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文教和宗教的发展,对读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在短时间内,古登堡的印刷术由美因茨扩散到了德国其他的城市,接着传播到欧洲各国,成为欧洲宗教和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科学文教的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进程,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播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3.请用传播的思想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人际现象。

以促销活动为例,试分析:商家所传播的信息是什么?他们的意图是什么?商家最终有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以下只是一个答题角度。

在促销活动中,商家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和产品的各种信息,吸引或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量的目的。

促销实质上是一种沟通活动,当商家传递的信息成功说服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并扩大了销量,促销就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1. 谈一谈几位传播学奠基人的学术成就(1)哈罗德·拉斯韦尔:著名的政治学者,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入美国社会科学,并发展了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内容分析,用它来研究自己生活的时代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宣传问题。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理论上的建树,如在他的传播线性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传播学划分了五大研究领域,还有对传播社会功能的经典论述等。

传播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1名词解释:双重偶然性是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之一,德国社会学家鲁曼在他的社会系统理论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社会系统中传播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传播选择因而也具有不确定性。

社会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开放新系统,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而构成的社会整体,具有自我创造、自我完善性的系统,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最后七分钟施拉姆对人类传播史的比喻:“最后7分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第八百代托夫勒提出的,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有5万年。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

《第三次浪潮》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原始渔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根据它的特点综合说吧)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广义上,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有学者将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关注人类的社会信息。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信息是按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仅此一点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毋宁说,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

2.什么是传播,它的特点是什么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前提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就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所谓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看,人类社会传播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

传播学通常将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五种传播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

传播系统也称为信息系统。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是德国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传播学》课后答案

《传播学》课后答案

《传播学》课后答案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手脚分工,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其意义在于,手变得自由了并且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和制造工具,是创造精神财富和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器官,手脚分工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最基本传播手段的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同时也发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其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推动之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2.人类语言与动物的信号的区别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与动物界的传播不同,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

语言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3.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A.口语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1、简述符号的定义。

答:符号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

在数学中即表示运算关系和运算规则符号;在传播学中,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答:(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答: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传播学概论 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 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一章人类传播概述1. 谈一谈你对传播的理解。

传播是指信息在传者和受者之间流动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行为和活动。

这道题的视野比较开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及生活经历来谈,不止局限于书本中阐述的定义。

2.选取一件在人类传播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全球互联网的正式开通等),评价它在人类历史中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说明媒介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这道题出题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传播的历史,从传播的历史品格中理解传播。

以下只是一个答题角度。

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文教和宗教的发展,对读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在短时间内,古登堡的印刷术由美因茨扩散到了德国其他的城市,接着传播到欧洲各国,成为欧洲宗教和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科学文教的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进程,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播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3.请用传播的思想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人际现象。

以促销活动为例,试分析:商家所传播的信息是什么?他们的意图是什么?商家最终有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以下只是一个答题角度。

在促销活动中,商家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和产品的各种信息,吸引或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量的目的。

促销实质上是一种沟通活动,当商家传递的信息成功说服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并扩大了销量,促销就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1. 谈一谈几位传播学奠基人的学术成就(1)哈罗德·拉斯韦尔:著名的政治学者,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入美国社会科学,并发展了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内容分析,用它来研究自己生活的时代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宣传问题。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理论上的建树,如在他的传播线性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传播学划分了五大研究领域,还有对传播社会功能的经典论述等。

传播学概论课程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程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程习题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1、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3、人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的本质特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

4、人类传播发展的阶段包括: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文字。

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3、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别功能的有机整体。

5、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三、简答1、人类社会传播的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信息社会的特点。

社会经济主体为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交易结算主要依靠信用。

跨国贸易、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第三章、第四章一、填空1、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2、符号可以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类。

3、非语言符号包括: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体态符号和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 符号。

4、符号的基本功能包括: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传播学概论-郭庆光课后解答

传播学概论-郭庆光课后解答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详解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传播学概论》课后练习第一章习题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简答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

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

大众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大众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第二章第一节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答: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2.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的特性概括‎如下:(一力三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无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

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动物只能靠‎有限的声音‎和特定的化‎学或物理信‎号进行传播‎。

而人类可以‎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还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

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第二节1.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答:1).口语语言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互连网传播‎时代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什么?意义?答:1、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文字第一.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第二,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19年西南大学春季[0984]《传播学概论》辅导答案

19年西南大学春季[0984]《传播学概论》辅导答案

098436、双重把关模式答:巴斯的《使守门人概念更趋完善》(1969)提出了这个模式理论。

他认为,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守门的过程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

新闻采集:记者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的人,新闻加工者:编辑是那些对注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的人。

他们的工作最具守门意义。

37、迷雾指数答:是指文章中词汇的抽象程度、艰涩程度以及兔子让人困惑不解的程度。

传播学主张,写作、说话要具体形象,不要太抽象概括;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拐弯抹角;平和谦恭,不要盛气凌人;通俗易懂,不要以卖弄知识为荣。

38、表达权答:它是指受众“有权把他所看到的关于个人生活条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

凡是用恐吓或惩罚迫使他保持缄默,或剥夺他利用传播渠道的机会,就是侵犯了这项权利。

”“表达”,可以是反映看到的实情、可以是发表对某事件的见解,也可以是表达或反馈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看法,甚至可以是检举、控告媒介对受众心理与精神的伤害和污染,并对保护受众权利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39、“创新扩散”理论答: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出版了《创新的传播》。

创新:一种被采纳者认为是新颖的观念、行为方式或事物。

五方面性质: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

“一般而言,被认为有较高的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以及更少复杂性的创新能更快被人们采用。

扩散:对创新的信息进行传播的一种特殊传播形式。

个人接受者的五个阶段:获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

40、分析英尼斯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共同点?答: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派具有比较宽泛的传媒研究视域,他们深入洞悉媒介技术发展与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英尼斯的背景是政治经济学,他擅长加拿大经济史,20世纪3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旋即回多伦多大学执教。

20年代至40年代,他已经出版经济学专著4部,成为著名的经济史家;40年代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传播学。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1、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是( )A、口头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B、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C、口头传播时期,组织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D、人际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答案:B2、依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下列不属于冷媒介的是( )A、电话B、电视C、无线电广播D、照片答案:C3、调查人员将视听日记表分发给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在一周的时间内逐日填写视听日记,记录下自己的视听行为,并要求一周后将其寄回的采集数据的方法叫( )A、仪器记录法B、日记法C、面对面调查法D、电话询问法答案:B4、赖利夫妇模式中的次属群体指( )A、基本群体B、社会结构C、初级群体D、社会总系统答案:B5、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的模式是( )A、5W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德福勒模式D、“传播单位”模式答案:A6、维纳把信息分为( )A、语言信息和符号信息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C、新闻信息、教育信息D、新闻与非新闻答案:B7、批判学派发轫于( )A、耶鲁学派B、施拉姆学派C、法兰克福学派D、西方马克思主义答案:C8、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答案:C9、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 )A、内部问题B、内部结构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外部问题答案:C10、下列不属于无线电广播长处的是( )A、传递信息迅速B、受众广泛C、生动、形象、逼真D、可随时随地收听答案:C11、没有经过培训和缺乏经验的调查人员最适宜使用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答案:B12、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答案:C13、拉斯韦尔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的著作是( )A、《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B、《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C、《解放社会矛盾》D、《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答案:A14、各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是( )A、文学模式B、数学模式C、图像模式D、5W模式答案:C15、大众传播媒介的环境认知效果,在传播学中也称( )A、警钟效果B、休眠效果C、结晶效果D、视野制约效果答案:D16、1952年在其著作中曾对“内容分析”下过一个经典性定义的是( )A、施拉姆B、希尔泰兹C、贝雷尔森D、麦克法考尔答案:C17、传播控制中包含所有控制形态的是( )A、政治控制B、经济控制C、文化控制D、自我控制答案:C18、对于不易或不能消除的无关变量的控制可用( )A、消除法B、保持恒定法C、效果平衡法D、援助法答案:B19、机能理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费斯汀格有关态度改变的( )A、劝服有效理论B、二级传播理论C、认知不协调理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答案:C20、控制研究的研究对象是( )A、传播效果B、受众C、传播主体D、传播内容答案:C21、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 )A、传播者B、信息C、把关人D、受传者答案:D22、指出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力量的我国学者是( )A、喻国明B、李彬C、范东生D、张国良答案:C23、假设某城市有28个街道办事处,先随机抽取5个街道办事处,再对这5个办事处的居民进行普查,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答案:D24、不能用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抽样方法是( )A、判断抽样B、定额抽样C、雪球抽样D、偶遇抽样答案:B25、“传播”一词源自拉丁语communis,基本意思是( )A、“与他人建立共同的关系”B、“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C、“与他人建立共同的联系”D、“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渠道”答案:B26、传播学研究中的传统学派是由( )A、欧洲学者创立的B、亚洲学者创立的C、美国学者创立的D、非洲学者创立的答案:C27、对传播媒介而言受众控制是一种来自传播对象的控制,它是(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自外而内D、自内而外答案:C28、“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 )A、“镜子”式的反映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C、权力的工具D、群众的喉舌答案:B29、着重强调个人心理因素对传播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A、社会分类论B、社会分化论C、个人差异论D、社会关系论答案:C30、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 )A、“拉”技术的出现B、“拉”技术的深化C、“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D、“推”技术代替“拉”技术答案:C31、对传播媒介而言自我控制是一种来自传播者的控制,它是(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自外而内D、自内而外答案:D32、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的基本观点是( )A、观点的自由市场B、媒介是不独立的C、媒介是第四权力D、提出社会责任理论答案:B33、《单面人》的作者是( )A、阿道尔诺B、弗洛姆C、马尔库塞D、葛兰西答案:C34、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 )A、卢因B、麦克内利C、巴斯D、拉斯韦尔35、免疫效果又称( )A、接种效果B、休眠效果C、结晶效果D、改变效果答案:A3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竞选调查B、意见领袖调查C、伊里调查D、拉氏调查答案:C37、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都具有( )A、保存性B、大量收集信息并大规模复制和向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特点C、选择性D、价格低廉的特性答案:B38、在我国被很多人称为典型调查的抽样形式是(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C、雪球抽样D、定额抽样答案:B39、申农—韦弗模式较之5W模式多了一个( )A、信源B、信道C、信宿D、噪音答案:D40、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的传播学者是( )A、施拉姆B、丹斯D、霍夫兰答案:A41、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C、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D、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答案:B42、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构筑出一幅传播学大厦蓝图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怀特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答案:D43、在拉斯韦尔模式中具备较强不确定性的环节是( )A、受者B、效果C、传者D、媒介答案:B44、“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 )A、传播的说服效果B、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C、有效效果D、休眠效果答案:A45、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传播技巧,称为( )A、多面提示B、一面提示C、诉诸理性D、两面提示46、早在1920年,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李普曼C、拉斯韦尔D、罗杰斯答案:B47、广义地说,传播研究关注和探索的是( )A、传播现象B、传播规律C、传播技术D、传播媒介答案:A48、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 )A、文字模式B、图像模式C、数学模式D、电子模式答案:B49、世界电视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答案:C50、收集反馈迅速,获得的反馈信息准确率高,不易产生误差的采集数据的方法是( )A、仪器记录法B、即时式电话询问法C、回忆式电话询问法D、日记法答案:B51、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 )A、中立C、否定D、批判答案:B52、1865年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摩尔斯B、爱迪生C、谷登堡D、马克斯韦尔答案:D53、人类最基本的信息交流载体是( )A、语言B、文字C、符号D、图像答案:A54、“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用,属于某种( )A、强大效果论B、适度效果论C、有限效果论D、宏观效果理论答案:B55、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译码B、编码C、编码和译码D、反馈答案:C56、“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宏观理论B、微观理论C、实用理论D、分支理论答案:A57、内容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某一标准来对媒介的信息内容进行( )A、分类统计B、单元确定C、标准划分D、样本分析答案:A58、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核心是( )A、政治经济B、文化批判C、社会现象剖析D、意识形态批判答案:D59、基于“推”技术的网络大多在经济上依靠( )A、广告收入B、信息服务C、上网时间D、下载费用答案:A60、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即讯息”B、“媒介是人体的延伸C、“冷媒介”D、“热媒介”答案:A61、与其他传递、收集受众意见的方法相比,受众调查最突出的优点是( )A、分散性B、主动性C、代表性D、灵活性答案:C62、库尔特·卢因的代表作是( )A、《人民的选择》B、《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C、《解放社会矛盾》D、《传播与说服》63、把申农度量信息不确定性的熵和力学中的熵直接联系起来的是( )A、施拉姆B、维纳C、拉扎斯菲尔德D、布里渊答案:D64、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梅罗维茨B、麦克卢汉C、戈夫曼D、英尼斯答案:D65、大众化报刊面向的读者是( )A、社会精英B、知识分子C、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D、特定的新闻爱好者答案:C66、下列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B、“意见环境”是一个核心概念C、传媒提示的“意见环境”是现实的客观反映D、传媒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现实的如实反应答案:C67、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A、认知层面上的效果、社会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B、学习层面上的效果、理解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C、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D、社会层面上的效果、政治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层面上的效果答案:C68、构成“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基本内容的视角为( )A、使用者C、传播者D、受传者答案:D69、集权论的“圣经”是指( )A、《论自由》B、《独立宣言》C、《君主论》D、《论出版自由》答案:C70、传播学逐渐形成一门具有多科性、集纳型特征的边缘学科,并逐步得到整理和系统化,是在20世纪( )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答案:C71、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集权论的“圣经”是指()A、《君主论》B、《论出版自由》C、《论自由》D、《独立宣言》正确答案:A2.提出“知识沟”理论假说的是()A、松伯格B、蒂奇诺C、诺伊曼D、艾蒂玛正确答案:B3.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A、施拉姆B、霍夫兰C、拉斯韦尔D、卢因正确答案:C4.麦奎尔增加的“动员功能”可以归为()A、娱乐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环境监测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B5.西方发达国家黄色报刊的特征是()A、刊载政论为主B、刊载低级趣味内容为主C、读者限于部分外围群众D、读者局限于组织成员正确答案:B6.传播研究的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A、研究设计B、分析资料C、确定研究客体D、选择课题正确答案:D7.符号的符号称为()A、字母B、文字C、语言D、信息正确答案:B8.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A、规律和趋势B、主体和客体C、过程和效果D、媒介正确答案:C9.赖利夫妇模式中的次属群体指()A、社会结构B、初级群体C、社会总系统D、基本群体正确答案:A10.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一个重要功绩是引入了()A、噪音B、双向循环C、传播单位D、反馈正确答案:C11.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A、外部问题B、内部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内部结构问题正确答案:C1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A、特殊性B、操作性C、一般性D、指说性正确答案:D13.新闻学的研究路线是()A、理论—历史—实务B、实务—理论—历史C、历史—理论—实务D、实务—历史—理论正确答案:D14.在传播控制中,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A、政治控制B、经济控制C、文化控制.D、受众控制正确答案:B15.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的是()A、申农B、拉斯韦尔C、布雷多克D、马莱茨克正确答案:B16.反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线性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控制论模式D、传播单位模式正确答案:C17.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A、社会功能主义B、结构功能主义C、功能分析主义D、结构主义正确答案:B18.50年代初,英尼斯发表了《帝国与传播》专门分析了()A、媒介与人的心理联系B、媒介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正确答案:B19.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是()A、定性B、定量C、科学实证D、哲学思辨正确答案:D20.“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A、梅罗维茨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戈夫曼正确答案:C21.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A、申农B、维纳C、康德D、施拉姆正确答案:B22.可以抵消被试对象的个别差异的方法是()A、消除法B、效果平衡法C、援助法D、保持恒定法正确答案:B23.最近50年以来传播学研究所取得的全部重要成果中,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的占()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正确答案:C24.1901年实现了横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递的科学家是()A、爱迪生B、摩尔斯C、波波夫D、马可尼正确答案:D25.指出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力量的我国学者是()A、李彬B、喻国明C、范东生D、张国良正确答案:C26.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但得到的信息却较多的抽样形式是()A、等距随机抽样B、整体随机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分层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27.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比喻为“雷达功能”的是()A、社会协调功能B、环境监测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娱乐功能正确答案:B28.在我国,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受众进行系统的抽样调查始于()A、70年代初B、70年代末C、80年代末D、80年代初正确答案:D29.娱乐节目、体育比赛及一切渲染爱情、暴力、罪恶的信息属于()A、指导性信息B、复原性信息C、说服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正确答案:B30.假设某城市有28个街道办事处,先随机抽取5个街道办事处,再对这5个办事处的居民进行普查,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等距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31.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于()A、1993年B、1994年C、1991年D、1992年正确答案:B32.传播学的分支中比重最大的是()A、大众传播学B、人际传播学C、自我传播学D、组织传播学正确答案:A33.维纳把信息分为()A、新闻与非新闻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C、新闻信息、教育信息D、语言信息和符号信息正确答案:B34.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A、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多学科理论探索B、多学科理论探索——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C、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多学科理论探索D、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一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正确答案:D35.非语言传播的高级层次是()A、艺术B、体语C、图像D、类语言正确答案:A36.完成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即解决了传播条件问题的模式是()A、控制论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拉斯韦尔模式正确答案:B37.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A、问卷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个案研究法D、抽样调查法正确答案:D38.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A、流行文化B、媚俗文化C、精英文化D、民间文化正确答案:B39.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 )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

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

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一一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中的特有属性,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不仅收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而多个复杂变量的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传播站爱和传播隔阂。

4、什么是“传播隔阂”?传播隔阂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其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第三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和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者都可理解为“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②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将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能够克服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的局限。

③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我们对传播关系的本质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作用。

④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为出发点,能使我们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去寻找信息消费和信息产品的特性。

2、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①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

②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③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但同时,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还具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

①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者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

②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时,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规律具有特殊性,我们在考察现代社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时,必须重视其作为人类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看待研究对象的眼光和视角不同。

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被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所观察的视野更加宽阔。

第二章第一节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得创造性活动劳动。

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最终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而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最终形成了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1) 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2) 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3) 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5) 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与动物界几乎没有增加发生类型不同,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穷的创造力。

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这一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通过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人类以一种效率极高的信息传播方式完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第二节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种媒介依次叠加,使得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

(1) 口语传播时代:语言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协作活动中产生的。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

但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只能使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2) 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它使得信息能够长久保存下来,人类文化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字依据,并能传到更遥远的地方。

(3) 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

15世纪40年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古登堡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使教育和文化得到普及。

(4) 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从电报、电话,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电子媒介的数字化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也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文字产生的重要意义在于:文字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有限的记忆力;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文化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3、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基础。

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近现代得铅字排印基本原理完全相同,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中国印刷的流传,为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基础,也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得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经过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同时也使文化教育等到普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快速传播。

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角度看,电子媒介的里程碑式意义在于: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传播及历史保存,它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的诞生,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

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形成了新形式的多媒体传播。

总之,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化社会。

第三节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新的传播媒介不断被发现和创造出来,使社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发达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