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脱氮作用及对中间产物的抑制

合集下载

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

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

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脱氮中微生物是指一类具有脱氮能力的微生物,它们主要通过氮素代谢途径,将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气态氮,使之从生态系统中释放。

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

1. 氮素循环:脱氮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中的氮(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转化为氨和硝化物,并最终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根还原为氮气。

这个过程被称为氮素循环,它是地球氮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脱氮中微生物通过这个过程控制着土壤中氮素的矿化和固定,将生态系统中的氮素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2. 减少重金属的污染:脱氮中微生物能够通过选择性吸附和生物转化来减少重金属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吸附重金属离子,并利用它们作为能源和电子受体进行代谢。

通过这个代谢过程,重金属离子被转化为无害的沉淀物或氧化物。

3.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脱氮中微生物能够通过减少氧气的供应,降低土壤中微生物呼吸的速率,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些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4. 降低土地沙化的速度:脱氮中微生物能够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水平来防止土地沙化。

这些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环境。

这个过程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保持水分,并减缓了土地沙化的速度。

5. 保持土壤健康:脱氮中微生物能够通过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来维护土壤的生态平衡。

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一系列有益物质,包括酶、激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有助于保持土壤健康和农作物生长。

总之,脱氮中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微生物的高效作用,我们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土地沙化的速度、减小环境污染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对脱氮中微生物的研究和保护对于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生物脱氮是指通过生物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进而将氮从生物体系中排出的过程。

生物脱氮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等。

其基本原理是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而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

生物脱氮的基本步骤如下:1.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利用氨氧化酶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其中亚硝化细菌主要起到这一步骤的作用。

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利用硝还酶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并同时释放出能量。

3.厌氧氨氧化作用:厌氧氨氧化细菌将氨氮和亚硝酸盐一同氧化为硝酸盐,并产生亚硝酸盐。

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包括pH值、温度、氧气含量、基质浓度和微生物种类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pH值:酸碱度会影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通常,硝化细菌对中性或稍微酸性的环境更适宜,而反硝化细菌对中性或弱碱性的环境更适宜。

2.温度:温度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温度有助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动,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微生物失活或细胞膜破坏。

3.氧气含量:硝化细菌需要足够的氧气进行氮转化过程,但反硝化细菌则需要较低的氧气含量或完全无氧环境。

因此,氧气含量会影响生物脱氮的效率和速率。

4.基质浓度:基质浓度是指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较高的基质浓度有利于生物脱氮的进行,但过高的浓度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5.微生物种类:不同类型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具有不同的代谢特性和耐受性。

因此,微生物种类的组成和相对丰度会影响生物脱氮的效果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生物脱氮是一种高效且环境友好的氮去除方法。

深入理解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生物脱氮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高氮去除的效率。

生物脱氮的原理

生物脱氮的原理

生物脱氮的原理生物脱氮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微生物或酶类等生物体系,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生物脱氮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氮化合物分解为无机氮化合物,从而实现氮的循环利用。

生物脱氮的原理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和酶的参与,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脱氮的原理。

首先,生物脱氮的原理涉及到一系列微生物的参与。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它们具有脱氮的能力,能够将有机氮化合物分解为无机氮化合物。

这些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等。

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氮,而反硝化细菌则能够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氨氧化细菌则能够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

这些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它们的代谢活动,有机氮化合物得以分解,从而实现氮的循环利用。

其次,生物脱氮的原理还涉及到多种酶的参与。

在生物脱氮的过程中,多种酶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硝化细菌中的氨氧化酶能够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而亚硝酸盐氮还原酶则能够将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这些酶类物质通过催化反应,加速了生物脱氮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促进了有机氮化合物的分解。

此外,生物脱氮的原理还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的过程中,通过代谢活动产生能量,同时也释放出一些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对于有机氮化合物的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生物脱氮过程的进行。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的原理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和酶的参与,通过它们的协同作用,有机氮化合物得以分解为无机氮化合物,从而实现了氮的循环利用。

生物脱氮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质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生物脱氮的原理,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变得愈发重要。

污水中的氮污染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氮污染的有效处理成为了探究的热点。

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作为一种新型的脱氮微生物,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厌烦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机理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它可以利用氨和硝态氮直接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自养脱氮作用,产生氮气。

其脱氮反应的主要方程式如下:NH4+ + NO2- → N2 + 2H2O通过上述反应,厌氧氨氧化菌将氨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实现了高效的脱氮作用。

从反应的方程式来看,厌氧氨氧化菌在脱氮过程中产生了没有产物的优势,防止了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气转化为氧化亚氮的过程,有效节约了能源消耗。

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机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氨氧化和反硝化。

起首,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通过其特殊的内源胞器——亚细胞颗粒(anammoxosome)中的反应器,通过厌氧氨氧化过程将氨氧化为氮气和水。

其次,在厌氧氨氧化菌的亚细胞颗粒中,反硝化作用进一步转化硝态氮为氮气。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反应,厌氧氨氧化菌可以高效地将氨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实现污水中氮的有效去除。

二、厌氧氨氧化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优势与特点相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菌具有以下优势与特点:(1)高效: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效率高于传统工艺,可以达到90%以上;(2)能源消耗低:由于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反应不需要输入外源电子供体,因此能源消耗低于传统工艺;(3)占地面积小:接受厌氧氨氧化菌进行脱氮处理可以节约大量的处理设备和占地面积,尤其适合处理面积有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4)适应性强:厌氧氨氧化菌对进水水质的适应性强,对COD、BOD等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小。

生物脱氮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工艺详解

生物脱氮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工艺详解

生物脱氮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工艺详解生物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其具有经济、有效、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特,被公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关于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报道。

一、机理详解1、氨化反应氨化反应是指含氮有机物在氨化功能菌的代谢下,经分解转化为 NH4+的过程。

含氮有机物在有分子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被相应的微生物所分解,释放出氨。

2、硝化反应硝化反应由好氧自养型微生物完成,在有氧状态下,利用无机氮为氮源将NH4+化成NO2-,然后再氧化成NO3-的过程。

硝化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亚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第二阶段由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NO3-)。

3、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N2)的过程。

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多属于兼性细菌,在缺氧状态时,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污水中的BOD成分)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

二、生物脱氮主要影响因素1、温度生物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15℃以下硝化反应速率下降,5℃时基本停止。

反硝化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40℃,15℃以下反硝化反应速率下降。

实际中观察到,生物膜反硝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比悬浮污泥法小,此外,流化床反硝化温度的敏感性比生物转盘和悬浮污泥的小得多。

2、溶解氧硝化反应过程是以分子氧作为电子终受体的,因此,只有当分子氧(溶解氧)存在时才能发生硝化反应。

为满足正常的硝化效果,在活性污泥工艺运行过程中,DO值至少要保持在2mg/L以上,一般为2~3mg/L。

当DO值较低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到限制,甚至停止。

反硝化与硝化在溶解氧的需求方面是一个对立的过程。

传统的反硝化过程需要在严格意义上的缺氧环境下才能发生,这是因为DO与NO3-都能作为电子受体,存在竞争行为。

简述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简述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是水环境治理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和过程对于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分别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进行简要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技术手段。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基本原理:生物脱氮是指利用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氮气态化合物转化为氮气排放出去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2. 过程:1)硝化作用:首先是硝化细菌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砷、锰等微生物和有机物贪婪性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

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气体,从而实现氮的脱除。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

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基本原理:生物除磷是指利用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磷物质转化为无机磷沉积或有机磷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磷的吸附和磷的沉淀两个过程。

2. 过程:1)磷的吸附: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活性或胞外聚合物等结合机制,将水体中的磷物质吸附到微生物体表面或细胞内,从而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的底泥、生物膜等介质上。

2)磷的沉淀:指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可以促进水中磷物质的沉淀作用,将磷固定到底泥中,从而减少水体中的可溶性磷含量。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的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氮和磷物质转化为氮气或无机磷沉积的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涉及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吸附和微生物沉淀等生物学过程,在水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水质净化工作中。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技术的效果,需要结合具体的水体特点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方式,以确保技术的有效运行和水体的稳定净化。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应用

城市污水处理
总结词
城市污水处理是生物脱氮技术应用的重 要领域之一,通过生物脱氮技术可以有 效处理城市污水中含有的氮污染物,提 高水质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VS
详细描述
城市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污染物,如生 活污水、雨水等。生物脱氮技术通过硝化 和反硝化作用,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 ,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提高水质并 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
02
CATALOGUE
生物脱氮技术应用场景
生活污水处理
总结词
生活污水处理是生物脱氮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生物脱氮技术可以有效去 除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氮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细描述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污染物,如氨氮、硝态氮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 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氮污 染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03
CATALOGUE
生物脱氮技术应用案例
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技术应用
总结词
成功应用、高效去除
详细描述
某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合理设计缺氧、好氧反应器,成功实现了对总氮的高效去 除。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总氮浓度低于排放标准,满足了环保要求。
某工业废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技术应用
总结词
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04
CATALOGUE
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低耗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生物脱氮 技术正朝着高效、低能耗的方向 发展,以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运
行成本。
智能化控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生物脱氮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提高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论述利用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论述利用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论述利用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引言: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水污染是其中之一。

氮和磷是水体中主要的营养盐,但过量的氮和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水体中氮和磷的过量问题,科学家们发现利用微生物进行脱氮除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论述利用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一、氮和磷的来源及危害水体中的氮和磷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如农业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废水排放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等。

这些氮和磷的过量输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藻类繁殖、鱼类大量死亡等问题,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微生物脱氮除磷是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来将水体中的氮和磷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或无机盐,从而达到降低水体中氮和磷浓度的目的。

1. 脱氮原理:微生物脱氮的主要机制有硝化和反硝化。

在水体中,氨氮首先通过氨氧化细菌(AOB)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通过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通过这两个过程,微生物可以将水体中的氮气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2. 除磷原理:微生物除磷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磷酸盐释放和磷酸盐吸附。

在水体中,某些微生物能够分泌酸性多糖物质,通过酸解磷酸盐结合物质,将磷酸盐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微生物体内的酸性多糖物质吸附住磷酸盐,从而实现除磷。

三、微生物脱氮除磷的优势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脱氮除磷具有以下优势:1. 环境友好:微生物脱氮除磷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小。

2. 经济效益高: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应用。

3. 高效稳定:微生物脱氮除磷的效率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水体中的氮和磷降低到安全浓度。

4. 可持续发展:微生物脱氮除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微生物可以通过自我繁殖和生长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四、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应用案例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废水脱氮
1.微生物脱氮原理 2.生物脱氮的影响 因素 3.生物脱氮工艺及 应用
废水除磷
1.微生物除磷原理 2.典型的除磷工艺
同步脱 氮除磷
1.同步脱氮除磷典 型工艺 2.废水同步脱氮除 磷技术的工程应用
53
1.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厌氧池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 使污水中的磷浓度升高,溶解性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 而是无水肿的BOD下降,另外,氨氮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 一部分,是水中氨氮浓度下降,但硝态氮含量没有变化。
无机氮 N.H,N.O
NH3 铵盐(NH4+) 硝酸盐
7
1.3废水中氮的来源、状态
状态
污染物
有机氮 复杂蛋白质、尿 素、核酸等
无机氮 NH3、铵盐等 硝酸盐等
污染来源
生活污水、农业固体废物 (养殖粪便)和食品加工 等工业废水
农田灌溉、化肥厂等工业 废水
8
1.4水中氮磷的危害
(1)过量氮、磷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增加水处理成本、降低消毒、脱色等处理效率, (3)增加药剂药剂用量; (4)氨氮消耗水中溶解氧; (5)含氮化合物对人、生物有毒害作用。
小结
废水生物除磷原理 废水生物除磷影响因素 废水生物除磷工艺及应用
废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磷 原理及工艺
主要内容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原理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及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含氮、磷物质排入环境,导致水 体污染日益加剧,给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造成极大的危 害,当磷大与0.01mg/l,氮大于0.1 mg/l,水体开始发生富营 养化。因此,需对废水脱氮除磷,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
40
2.生物除磷原理
因此,在好氧厌氧交替条件下,活性污泥中的聚磷 菌以“厌氧释磷”和“好氧聚磷” 的机制,将磷最终以 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彻底去除水中的磷。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介绍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进展、优缺点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脱氮是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手段,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从而达到废水治理和资源化的目的。

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反硝化菌法等。

这些技术均利用微生物菌群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脱氮新技术也层出不穷。

下面介绍几种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指在同一个反应器内,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相继进行。

该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反应器体积,提高反应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能耗。

研究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均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氨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该技术的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曝气供氧,具有较高的氮去除率和能源利用率。

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技术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但在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可能受到抑制。

悬浮生长植物脱氮技术是指利用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葫芦等吸收废水中的氨氮,并通过植物体内的转化作用将其转化为氮气。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无需外加能源等优点,在低浓度氨氮废水中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生长植物脱氮技术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生物脱氮新技术在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反应效率、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等生物脱氮技术。

但是,这些新技术尚存在一些缺点,如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需要控制精确的反应条件,厌氧氨氧化技术对废水的预处理要求较高,悬浮生长植物脱氮技术仅适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脱氮技术原理生物脱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氮化合物转化为气态氮的过程。

常见的脱氮技术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厌氧反硝化。

其中,硝化过程是将氨氮先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再通过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氮。

而反硝化过程则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厌氧反硝化技术是针对无氧环境下,通过厌氧细菌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二、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案例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在好氧条件下,利用生物膜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

这种技术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2. 等温厌氧反硝化技术等温厌氧反硝化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生物脱氮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通过将反硝化与厌氧条件相结合,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提高了反硝化的效率。

这种技术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污水处理。

3. 全自动生物脱氮系统全自动生物脱氮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生物脱氮技术。

该系统通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监测和调控。

这种技术具有稳定性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三、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未来的生物脱氮技术将更加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利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可以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较低的剩余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脱氮技术中的微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脱氮效果。

3.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将生物脱氮技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

例如,与生物脱磷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氮磷的同步去除,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总之,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持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生物脱氮的原理和应用

生物脱氮的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脱氮基本原理:1.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以及它们的排泄物、代谢物所含的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降解放出氨的过程。

(1) 蛋白质分解:环境中绝大多数异氧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蛋白质、释放出氨的能力,使蛋白质水解,生成多肽与二肽,然后由肽酶进一步水解生成氨基酸。

(2)核酸的分解:核酸的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相当普遍。

76%的菌株能产生核糖核酸酶,有86%能产生脱氧核糖核酸酶。

(3)其他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尿酸、尿素、几丁质、卵磷脂等含氮有机物都能被相应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氨。

总之,氨化作用无论在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

中性、碱性或是酸性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作用强弱不已。

但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酚或木质素-蛋白质复合物时,会阻滞氨化作用的。

2.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硝化反应是由一类自养好氧微生物完成的,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称为亚硝化过程,是由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菌中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硝化球菌属;第二步称为硝化过程,由硝酸菌(包括硝酸杆菌属、螺菌属和球菌属)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都利用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3-和CO2作为碳源,从NH3、NH4+或NO2-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特性大致相似,但前者的世代期较短,生长率较快,因此较能适应冲击负荷和不利的环境条件;当硝酸菌受到抑制时,有可能出现NO2-积累的情况。

反硝化反应是由一群异养型微生物完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或N2O,反应在无分子态氧的条件下进行。

反硝化细菌在自然界很普遍,多数是兼性的,在溶解氧浓度极低的环境中可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则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

当环境中缺乏有机物时,无机物如氢、Na2S等也可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微生物还可以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

微生物脱氮原理

微生物脱氮原理

引言:微生物脱氮是一种重要的脱氮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去除废水中的氮。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本文将继续探讨微生物脱氮的进一步原理和应用。

概述:微生物脱氮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其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进行去除的技术。

其原理包括厌氧氨氧化和好氧硝化反应。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好氧硝化过程、微生物菌株的选择、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微生物脱氮的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1.微生物的厌氧氨氧化过程1.1概述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意义和背景1.2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1.3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微生物参与者1.4厌氧氨氧化反应条件的优化1.5厌氧氨氧化的限制因素及对策2.好氧硝化反应的微生物参与者2.1好氧硝化反应的基本原理2.2好氧硝化反应的微生物菌株2.3好氧硝化反应条件的优化2.4好氧硝化的限制因素及对策2.5好氧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的协同作用3.微生物菌株的选择3.1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和培养技术3.2厌氧氨氧化反应菌株的选择因素3.3好氧硝化反应菌株的选择因素3.4工程微生物菌株的改造和优化3.5不同微生物菌株的配比及协同工作4.工艺参数的优化4.1pH值控制和调节4.2温度控制和调节4.3进水C/N比的调控4.4溶解氧浓度的控制4.5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5.微生物脱氮的应用5.1微生物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5.2微生物脱氮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5.3微生物脱氮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5.4微生物脱氮技术在资源回收利用中的应用5.5微生物脱氮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总结:微生物脱氮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农业领域、环境修复及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厌氧氨氧化和好氧硝化过程,针对不同的废水特性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株,并优化工艺参数,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脱氮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微生物菌株的改良和优化,提高微生物脱氮技术的稳定性和适用性,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解析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解析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解析生物脱氮技术是污水处理中一种常用的脱氮方法,通过利用特定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较为稳定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硝化是指将废水中的氨氮先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氨氧化菌(Nitrosomonas)和亚硝酸氧化菌(Nitrobacter)共同完成。

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主要由反硝化菌(例如亚硝酸盐还原菌 Denitrifying bacteria)完成。

在生物脱氮技术中,首先废水进入生物处理系统,经过初级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后,进入生物反应器。

在生物反应器中设置了适宜生长微生物的环境,比如填料、生物膜等。

废水中的氨氮被氨氧化菌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氧化菌进一步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在充分的氧气供应下,硝酸盐不会发生进一步的转化,而是被排放到环境中。

然而,在缺氧环境下,反硝化菌会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的效果。

生物脱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与传统的化学脱氮方法相比,生物脱氮技术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其次,生物脱氮技术更为经济和可持续,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生长繁殖,无需频繁投入新鲜的生物介质。

再次,生物脱氮技术适用于处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污水,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负荷和水质条件。

最后,生物脱氮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维护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

然而,生物脱氮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生物脱氮过程对温度、pH值、溶解氧等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不同的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不同,需要进行精确控制。

其次,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气有一定的溶解度,如果不能完全释放到大气中,会对水体造成氮气过度饱和问题,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生物脱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亚硝酸盐、气味等,需要进行合理处理。

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

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

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脱氮技术备受关注。

在脱氮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脱氮中微生物的作用。

一、脱氮的定义脱氮是指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氮气或其他无害氮化合物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氮气占气体成分的78%,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中都含有氮,但大多数的化合物都不稳定,容易释放出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

二、脱氮的分类1.生物脱氮:利用微生物将含氮化合物转换为无机氮化合物,如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2.物理脱氮:利用物理方法去除含氮化合物,如膜分离、吸附、透析等。

3.化学脱氮:利用化学反应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无害氮气或氮化合物,如硝化、还原等。

三、微生物在脱氮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脱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主要分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两类。

1.硝化菌硝化菌主要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此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氨化菌将有机氮或无机氮转化为氨,第二步:亚硝化菌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氮。

2.反硝化菌反硝化菌在有机质富集的水体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它们利用硝酸盐还原酶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或其他含氮化合物,从而完成有机物质降解。

四、脱氮中微生物的应用1.生物脱氮技术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菌,生物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农田肥料利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水体和土壤中释放这些细菌种群就可以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

2.微生物肥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脱氮,通过硝化的过程,将有机、无机氮素转换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再依靠这些酵素素进行吸附,最终形成富集的微生物肥料。

本文简要介绍了脱氮以及微生物在脱氮中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可以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氮化合物,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此外,微生物肥的应用也使得废气资源化得到了推广。

微生物对氮循环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机制

微生物对氮循环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机制

微生物对氮循环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机制微生物是地球上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在氮循环和氮素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参与氮循环的各个环节,并探讨微生物在氮素利用中的调控机制。

一、氮循环的基本过程氮循环是指地球上氮元素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氮的固定、氨化、硝化、反硝化和脱氮等几个主要环节。

其中,微生物在氮的固定、硝化、反硝化和脱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或亚硝酸盐的过程。

该过程由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即固氮菌完成。

固氮菌能够酶催化将氮气还原生成氨或亚硝酸盐,从而使氮元素变得可利用。

2. 硝化硝化是将氨或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该过程由两类微生物完成: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

氨氧化菌能够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氧化菌则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这些反应过程对于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和循环至关重要。

3. 反硝化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反硝化由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即反硝化菌完成。

这些微生物可以在缺氧或微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将土壤中的氮释放到大气中。

4. 脱氮脱氮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途径将氮素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脱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参与。

这些微生物通过代谢酶的作用,将有机物中的氮顺序分解释放为氨或其他形态的氮物质。

二、微生物对氮循环的调控机制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参与主要通过调控氮素的转化速率和抑制过程中的损失来实现。

以下是微生物对氮循环的调控机制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调节酶活性微生物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酶来催化氮转化的反应。

它们能够根据环境中氮素的供应情况,调节酶的合成和活性,以适应不同形态氮的利用需求。

例如,在氮气供应不足时,固氮菌会合成更多的固氮酶来增加氮的固定效率。

2. 影响土壤pH值微生物在氮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酸碱反应,影响土壤的pH值。

土壤的酸碱性对氮转化过程的进行具有重要影响,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活性和结构。

生物脱氮的原理

生物脱氮的原理

生物脱氮的原理
生物脱氮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形式的氮转化成氮气的过程。

生物脱氮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硝化是指氨氮通过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

硝化细菌主要包括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类。

亚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而硝化细菌则能将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氮。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细菌起到了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的作用,为后续的反硝化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底物。

反硝化是指硝酸盐氮通过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反硝化细菌能够在缺氧或微氧的条件下,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物还原成氮气。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反硝化细菌起到了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氮的去除。

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简单清晰,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将有机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转化成氮气,达到了去除氮污染物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化学方法,生物脱氮技术具有能
耗低、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清晰,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生物脱氮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微生物的脱氮作用内容摘要范文

微生物的脱氮作用内容摘要范文

微生物的脱氮作用内容摘要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微生物的脱氮作用摘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了脱氮作用。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效果及机理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效果及机理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效果及机理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效果及机理摘要:氮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寻找高效、低成本的脱氮技术是解决氮污染问题的关键。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脱氮方法。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微生物与微米零价铁协同作用的脱氮效果及其机理。

1. 引言氮是大气和水体中广泛存在的元素,它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了氮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氮污染的问题。

氮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寻找高效、低成本的脱氮技术对于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原理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是利用微生物和微米零价铁的协同作用来脱除水体中的氮污染物。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和还原作用,将氮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而微米零价铁则作为催化剂和吸附剂发挥作用,加速了氮污染物的转化和去除过程。

3.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能够有效脱除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在一定的温度、溶氧、pH值和反应时间条件下,脱氮率可达到90%以上。

与传统的脱氮技术相比,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高效、低成本、无副产物等。

4.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脱氮的机理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机理涉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和微米零价铁的催化作用。

首先,微生物通过吸附污染物降低其浓度。

其次,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最后,微米零价铁作为催化剂加速了氮污染物的还原反应,促进了脱氮过程。

5. 影响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脱氮效果的因素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米零价铁的用量和粒径等。

适当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提高脱氮效果。

6. 结论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脱氮技术,通过微生物与微米零价铁的协同作用,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去除水体中的氮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227~232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微生物脱氮作用及对中间产物的抑制万 曦1,万国江2,黄荣贵2,M.Snozzi3(11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2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31瑞士联邦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苏黎世CHΟ8600)摘要:开展了p H及好氧Ο厌氧转换对微生物脱氮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 H≥715时,经过3次好氧与厌氧条件转换后,混合微生物的脱氮作用能顺利进行,N2产量持续稳定,NO-2、N2O和NO产量很少;在p H=618时,中间产物NO-2、N2O等大量出现,脱氮菌的细胞干重急速下降并被洗出,脱氮能力受到抑制。

关键词:混合微生物;脱氮作用;p H变化;好氧与厌氧转换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Ο505X(2000)02Ο0227Ο07近代人类活动中,由于农田过量施肥、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致使大量有机物、氮Ο磷化合物、异养生物等汇入江河湖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1~5]。

为保护水质,解决水体中营养元素氮过剩问题,有微生物参与的硝化Ο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重视[6~11]。

在微生物作用下,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如尿素、蛋白质等被降解为N H+4,部分N H+4被细菌同化,但大部分仍存在于水体。

有氧时,在自养微生物作用下N H+4被氧化成NO-2和NO-3[12];缺氧时,脱氮细菌如假单胞菌、无色细菌、芽胞杆菌、微球菌等以NO-3代替O2作为呼吸链中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从而产生一系列脱氮反应[12]。

微生物的脱氮作用实质上是酶的催化反应过程。

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酶的合成受阻或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有害中间产物积累,水质急剧恶化,以致脱氮反应无法顺利进行。

同时,NO-2能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N2O是“温室气体”之一,全球大气中N2O浓度正以每年0125%速度递增[6]。

目前,有关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动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终产物和分解产物的抑制及阻遏的调节上,而综合考虑这些单个机制并开展动态调控实验的报道较少[6~8]。

微生态变化必然影响微生物代谢过程。

研究细胞在生长条件瞬间改变时的生理生化特性,不仅有助于揭示细胞新陈代谢的调节规律,也利于了解各种生长状态下细胞间大分子的改变。

试验采用恒化连续培养方法,研究p H变化、好氧Ο厌氧转变等环境因素变化下混合微生物脱氮过程的瞬间动态规律和中间产物的产生及抑制,以期为了解脱氮细菌的适应能力,为改善水质提供科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1 试验材料合成培养基:每升(L)含:MgSO4・7H2O012g,Na2MoO4・2H2O0116g,KH2PO4116g,KNO37189g,和收稿日期:1999Ο05Ο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00027);贵州省科学基金和瑞士联邦自然科学基金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

作者简介:万曦(1969—),女,四川成都人,助研,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H 3PO 4、微量元素混合液、EDTA ΟNa 、EDTA ΟFe 及消沫剂各1mL ;615%醋酸钠作为限制性碳源。

恒化器:运作体积3L ,稀释率0103h -1,温度28℃。

H 3PO 4(20%)和NaOH (2mol )用于调节脱氮混合微生物的两个极限p H 值:618和715。

好氧状态:充入氧;厌氧状态:充入氦气。

112 测定方法细胞量:10mL 培养液经孔径为0122μm 的滤膜过滤,并于105℃干燥;醋酸钠,NO -2和NO -3制备:10mL 培养液经孔径为0122μm 的滤膜过滤,置于-20℃保藏;NO -2:50mL 样品与950mL 测定液混合,在室温下培养5min ,在540nm 处测定光密度;NO -3:离子色谱法测定;DOC :TOC 分析仪测定;NO 2和N 2: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13 反应过程所用水体中活性污泥采集后立即运回实验室,接种在混合培养基上,控制25℃,摇床培养24h ,然后取出20mL 接种到恒化器中分批培养1d ,再在有氧条件下连续培养3d 。

当细菌生长达到稳态后,循环进行转换试验,即分别控制厌氧态和好氧态各24h 。

试验在体积为3L 的恒化器中进行。

用恒定速度输入培养基,混合作用后以同一速度流出反应液。

当细菌生长受控于某一营养元素,而其余成分过量时,可以调节细菌的生长速率(μ)。

细胞量x 随时间t 的变化为[12]:dx dt =(μ-D )x (1)达到稳态时,细胞浓度恒定,此时稀释率(D )等于生长速率(μ):D =μ(2)这样可通过改变稀释率来选择所需的生长速率。

2 结果与讨论211 pH 715,好氧与厌氧转换条件下,混合微生物脱氮作用能顺利进行21111 细胞量与DOC 图1可见,细胞经过稳定的好氧态突然转至厌氧态时,大约需要3小时进行酶的合成、表达和调控,此过程中脱氮能力极小。

细胞量(干重)不变,N 2产量停滞并有微量NO -2积累。

尔后,脱氮能力逐渐增强,细胞量开始减少。

N H +4、NO -3在好氧态时均作为细菌生长的氮源,而转至厌氧态时,NO -3作为电子受体参与能量代谢,供给细胞的总氮量减少,以致细胞量降低。

当反应转至好氧态时,细胞量略有上升,经多次转换后趋于稳定。

溶解有机碳(DOC )由最高值(260mg ・L -1)下降,与细胞量下降趋势吻合。

所测的DOC 一部分来源于此阶段碳源(NaCH 2COOH )的积累和死亡的细胞残骸。

在以后的好氧、厌氧转化过程中,DOC 维持在40mg ・L -1左右。

从细胞量、DOC 变化趋势看出,脱氮反应已顺利进行(图1a )。

21112 N 2与N 2O 厌氧态开始时,经过一段延滞期,N 2量增高至210mmol ・L -1左右,直到转入好氧态。

在以后的厌氧态中,N 2生产稳定于111mmol ・L -1。

由于反应初始时碳源(NaCH 2COOH )浓度高,N 2生产量取决于电子供体的多少,因此N 2浓度达到最高值。

随着228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卷图1 pH≥715,温度=30℃,稀释率=0103h-1时,好氧与厌氧转换条件下混合微生物的脱氮作用Fig11 Microbiological denitrif ication during transitions betw eenoxic and anoxic conditions(pH≥715,30℃,dilution rate=0103h-1)NaCH2COOH的耗损,N2的产量下降,并趋于稳定。

好氧态中未测出N2,却有N2O积累,说明O2是比NO-3优先的电子受体。

N2O一方面来自于硝化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的氧优先抑制N2O还原酶,导致部分N2O积累(图1b)21113 NO-3与NO-2 厌氧态时, NO-3代替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脱氮反应,含量减少。

NO-2只在初始时有微小积累,说明即使进行脱氮反应,一开始仍需要一定时间合成有关还原酶。

当反应进入好氧态时,氧严重抑制NO-3还原酶,导致NO-3浓度立即升高(图1c)。

然而,纯化的NO-3还原酶对氧浓度并不敏感。

Susan2 na[6]认为在完整的细胞中,氧阻止NO-3通过细胞膜运输到NO-3还原酶的活性中心—α、β2期万 曦等:微生物脱氮作用及对中间产物的抑制229图2 pH=618,温度=30℃,稀释率=0103h -1时,好氧与厌氧转换条件下混合微生物的脱氮作用Fig 12 Microbiological denitrif ication during transition betw eenoxic and anoxic conditions(pH=618,30℃,dilution rate =0103h -1)亚基上,从而抑制该还原酶的活性。

好氧态中未观察到NO -2。

因为有氧条件下,纯化的NO -2还原酶仍很活跃,所以在完整的细胞中NO -2的还原受抑制是间接的,是与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a 3等)竞争的结果。

212 pH =618,与厌氧转换条件下的脱氮反应21211 细胞量与DOC 图2a 可见,前2次好氧厌氧转换时,细胞量在p H =618与p H =715时变化相似。

当第3次进入厌氧态时细胞量迅速下降并被洗出。

而此时DOC 达到最高值,说明细胞内的新陈代谢非常低,酶之间的平衡严重失调,脱氮反应停止。

21212 N 2与N 2O 当转入厌氧态时,N 2生产的延迟期逐渐缩短,变化趋势与p H =715时相似。

NaCH 2ΟCOOH 的积累导23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卷致N 2生产量在前半部分达到高峰,并随之下降。

同时有少量N 2O 产生。

第3次转入厌氧态时N 2消失,N 2O 生产达到高峰后,也随之减少。

说明p H =618时脱氮反应已严重受阻。

好氧态时,无N 2出现,却有少量N 2O 积累(图2b )。

N 2O 还原酶是一种位于膜间隙的水溶性酶,极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为脱氮酶系中最敏感的酶。

由于最适条件是p H =8,所以p H =618时N 2O 还原酶活性已被严重抑制。

同时,N 2O 的产生与NO -2数量有关。

虽然从NO -2还原到N 2O 是一个去毒过程,但NO -2的积累却抑制N 2O 还原酶活性,导致N 2O 增高。

有研究表明,即使N 2O 还原酶处于分离纯化状态,氧也能对它产生抑制作用[7]。

21213 NO -3与NO -2 图2c 可见,在第一、二厌氧态时,NO -3下降。

尽管有NO -2产生,脱氮作用仍能进行。

然而当转入第三厌氧态时,NO -3含量却增高,表明细菌不再分解NO -3。

虽然从NO -3还原到NO -2的过程停止,但由于NO -2还原酶不能立即还原已产生的大量NO -2,致使NO -2产量增高,几小时后又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并未完全丧失脱氮功能。

NO -2还原酶分布于细胞膜的膜间隙,最适条件是p H =8。

因此p H =618的条件能部分影响NO 2还原酶活性,以至影响细菌在厌氧状态下的适应能力。

已有研究表明:NO -2=10mmol/L 时,细胞膜电位可逆性降低;NO -2浓度为80mmol/L 时,脱氮细菌生长受抑制;而当NO -2=100mmol/L 时,NO 2还原酶完全失活[6]。

在酸性条件下,NO -2易与H +形成不溶性HNO 2。

HNO -2极易进入细胞膜,通过抑制A TP 酶降低质子由膜间隙运回到膜内侧的动力,导致A TP 无法生成。

由于缺乏能量,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生长代谢,厌氧状态下的还原酶无法合成,致使发生细胞液被洗出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