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丁沃沃 张雷 冯金龙

合集下载

建筑学学生应该读的20本书

建筑学学生应该读的20本书

1.张在元《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779-0220元出版人:王树泽2000年2月第一版2.张永和《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004-9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3.《都市村庄》傅刚,费菁著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7-5618-1297-382.02000,6第一版4.《走向新建筑》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年份:1981.4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5.《建筑的革命》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 :1999.5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价格 :35.00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形式的建构形式的xx?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定价大约110元一本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9.《路易斯·康》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14.《华夏意匠》李允禾15.《唯有园林》陈从周16.《存在、空间与建筑》舒尔茨17.《城市建筑》罗西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建工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7-112-3913-440.00元19.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建工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20.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建工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7-112-360-150.00元21.支文军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7-5608-2005-o 35.00元22.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建工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000年12月第二次印刷7-112-3561-9120.00元23.陈志华《北窗杂记》24.L.本奈沃罗《西方现代建筑史》25.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26.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27.walclaw zalewski andedward allen (《图解结构》)28.T.Y.LIN and Sidney D.Stotesbury即林同炎和 S.D.斯多台斯波利《结构概念和体系》29.H。

建筑形式的逻辑

建筑形式的逻辑

2 . 1 材料的逻辑性使用
材料的逻辑性使用是指充 分发挥材料的 力学特性 , 并利 用这一特性创造视觉 上的美感。 材料运用是建筑设计的重 要组成部分 , 不同的 材料形成 不同的建筑视觉效 果 , 所 以从某 种意义 上讲 很 难界定 究竟 是设计是材料的结果 , 还是材料被选作 为表达设计 意图的手 段。 [ 2] 如果就东西方建筑形式的差异来看 , 不能不承认正是 建构材料的不同直接 造成了东西方建筑形 式上的巨大 差异。 以古希腊为代表 的西 方建 筑是以 石头 为主要 建筑 材料。石 材的抗压性好 , 但加工较难 , 所 以建筑的构件 尺度较大 , 建筑
2 . 2 结构逻辑关系的真实表现
建筑结构不仅是建筑的功 能要素 , 它同时反映 出建筑外 在形象 , 也是极其 重要的建筑形式要素 。建筑结构是柱、 墙、 板的组合 , 建筑师可以利用其组织规 律来实现各 种构思。结 构的真实表现是指建筑中的结 构构件 , 及其组成的 建筑体块 之间承重和非承 重的 关系。这 种逻 辑关系 可以 从一个 很简 单的例子中说明。同样两幢建 筑的顶部处理 , 其中 一个是由 墙承重 , 而另一个是由柱承重 , 所 以表现出 的形式就不 一样。 由此不难理解迈耶 建筑 中顶部 的形 体处理 正是 体现了 结构 关系的逻辑性。相对而言 KPF 的 大 帽子 就 更象一 种商业 运作的标志。
5
吴小勇 : 建筑形式的逻辑 实例三 : 犹太人纪 念馆。与 前两 个展 览空 间相 比 , 犹太 人纪念馆是由一个折线性的体 块形成的 , 所有的空 间都包含 在整个形 体之 中。它 虽然 形 体怪 异 , 但 也有 合理 的 逻 辑关 系。展览空间就人的行为来讲 是呈线形的 , 并且这 种行为的 速度也是缓慢的 , 所以建筑空间可以 表现为折线 。但这种空 间形体如果运用到办公楼或是 学校的话 , 就没有合 理的形体 上的逻辑了。因为办公楼和学 校对应的空间 应是开放、 灵活 的 , 使用方便的 , 而非晦涩 , 阴暗。而这种空 间感觉正是建筑 师想要在这个建筑中 表达的。 的尺度也较大 , 创造出的空间相应宏 伟。东方建筑 以木头为 主要建筑材料 , 建筑构件尺度较小 , 建筑的尺 度也较小 , 常常 分散布局。从中我 们可 以清楚 地看 到建筑 材料 在不 同的地 区的建筑建造中均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 其不同的建 造方式使 建筑呈现鲜明 的地方特色。同时 , 不同 历史时期所 采用的建 筑材料也使建 筑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以下举例分析。 实例一 : 朗香教堂。这栋建筑是 20 世纪的 经典之 作 , 它 是柯布西耶利 用混凝 土创 造的建 筑奇 迹。教堂 倾斜 的墙面 和弯曲的屋盖 都使混凝 土的可 塑性 和厚重 性表 现得 淋漓尽 致。建筑立面上窗户的 处理同样表现混凝土 的特性 , 深深嵌 入墙中 , 使观者可以直接看到墙体的厚度。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转自: 专筑网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内容简介托马斯教授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早年有自己的事务所,1969年著有《系统建造》(Bauenmit Systemen)一书。

他在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曾主持的建筑建构与设计教研组(Lehrstuhl Fuer Entwerfen und Baukonstruktion)一直是系里高年纪的核心教学单位(托马斯教授的后任.便是现在国内读者较熟悉的赫尔佐格教授Thomas Herzog)。

作为慕尼黑工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建筑设计教授之一,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仅指出学生的问题,还告诉他们问题的原因。

在他看来,设计工作的基点往往来源于朴实的动机和简单的原则.对于基本问题的全面认识才是构成我们正确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前提。

而作为教学工作则更是如此。

他强调在设计教育中,不是依靠学生的"天才灵感"或者为师者的"老经验".而是应当总结设计规律转化成为相应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对教授来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转化成了对中国的热爱。

后来在德国见面时,他对中国的关切之情常常溢于言表。

在一个西方建筑专业教育工作者眼中,中国见到的更多是问题和遗憾。

正因为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转化而咸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促成了这一本书的写作。

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时写下的初稿,可以说是他的教学经验在中国现状触动下的结果。

1998年重新整理出德文版,现在出中文版,应算是"回归"吧。

认识托马斯教授是在1994年,教授退休后到我们系当客座教授。

1996年教授专程带着我们几个教师在德国瑞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建筑考察,参观了不少在这本书中提到的例子。

后来由国家公派留德,经教授介绍到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系进修。

期间对现代建筑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补习",使我对设计的基本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

而当我读到教授的书.结合起自己的体验,这本"简单"的册子很让人触动。

关于100本建筑书书籍

关于100本建筑书书籍

1.张在元《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779-0220元出版人:王树泽2000年2月第一版2.张永和《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004-9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3.《都市村庄》傅刚,费菁著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7-5618-1297-382.02000,6第一版4.《走向新建筑》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年份:1981.4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5.《建筑的革命》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 :1999.5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价格 :35.00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形式的建构形式的xx?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定价大约110元一本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9.《路易斯·康》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14.《华夏意匠》李允禾15.《唯有园林》陈从周16.《存在、空间与建筑》舒尔茨17.《城市建筑》罗西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建工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7-112-3913-440.00元19.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建工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20.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建工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7-112-360-150.00元21.支文军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7-5608-2005-o 35.00元22.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建工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000年12月第二次印刷7-112-3561-9120.00元23.陈志华《北窗杂记》24.L.本奈沃罗《西方现代建筑史》25.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26.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27.walclaw zalewski andedward allen (《图解结构》)28.T.Y.LIN and Sidney D.Stotesbury即林同炎和 S.D.斯多台斯波利《结构概念和体系》29.H。

建筑先例分析

建筑先例分析

建筑先例分析目的先例分析是建筑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有效的观察和分析取决于正确的设计观和合适的方法。

通过对于经典先例的分析,可以点滴积累对于现代建筑的基本知识,获取现代建筑的基本语汇。

掌握建筑分析的方法,可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入学习理解优秀建筑的工具,由此为设计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想法。

内容在全面收集所选建筑先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研读与分析。

以下提供的是一些可供选择的分析角度。

需要强调的是,优秀作品固然有着某些共性,但是建筑师在建筑中强调的重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焦点,都会因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因素或者建筑师的个人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具体的先例,当然并且也应该去选择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甚至可以在分析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视角。

1.背景——建筑师——建筑物2.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乡村——都市3.建筑——功能(计划)——空间——结构/ 重力/ 形式——光——视线(景观)——交通(Route,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形象☻形体的体块与体量☻比例☻材料☻色彩——细部(细节)☻材料与建造☻关系(概念)要求以二人为一合作小组,在教师的辅导下选择一幢规模、性质合适的建筑实例,并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杂志、书籍、互联网)来收集相关资料,加以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同各小组之间发生积极的交流与探讨,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终成果要求包括:1、可揭示模型1:50 或1:100(视建筑物大小而定,并鼓励表达建筑环境)并可以辅以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概念性解读模型。

(各)模型的制作方式与材料选择应对揭示、表现、突出建筑师的设计概念或者兴趣重点有所助益,而不仅仅是由二维图纸向三维实体的演变。

2、分析图纸不少于两张A2单幅图(594ⅹ420);墨线用器,辅以渲染或拼贴,构图自定。

并鼓励以不同手段与媒介(如模型照片,内部空间感知的模拟等)来呈现对于该建筑的认识。

3、过程及素材的记录、整理与呈现。

世界建筑 1104 欲望逻辑中的材料位置_张雷

世界建筑 1104 欲望逻辑中的材料位置_张雷

在此,红砖讲述的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符号语 于场所:一个在城市中心地带;一个地处乡间。但是,它
言,更是自然的语言。夏季的夜晚,阳澄湖的螃蟹一群群 们的二度生命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轨迹。相比砖宅天人合
朝着灯火闪烁的砖墙爬来——这俨然是一副哈利波特式 一的幸福(“它和我一起慢慢变老”[诗人语]),混凝土
的童话景观(一艘艘小船向灯火通明的城堡缓缓划去)。 宅则持续着其虚幻的传奇—— 一方面不停地制造着各种
这一版图并不平静,常常会出现各种意外的冲突、 事件、窘境。所以,这些“刺激”并非多余之事。它暗 示着四角框架中各股力量的不平衡状态。对于研究者来 说,以之为契机,我们可以追溯出建筑二度生命的形态 ——其内在动力逻辑的诸项环节和运行模式,检验它与 第一度生命的关联,进而触摸到建筑(具体的建筑物)的 神秘内核,这一内核不是什么抽象概念、完美形式或者 社会价值。它是一根完整的生命动力线,由其中点点滴 滴的迷人细节所组成。它能够向我们展开另一种命运奇 观(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命运),且能带领我们深入 到现实的迷宫之中。
砖宅有个梦幻的开端。它是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真实 方案的重来(包括“碉堡”)、一些安装好的玻璃(“睡
渴求。这一生活不是简单的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乡村生 莲”的围杆)在烈日下融化……创伤的回归,无处不在。
活,也不是以自然为消费、享受对象的富人阶层的生活, 实际上,项目伊始,这一“不可能性”就已经显现出来。
它是《瓦尔登湖》式的诗意生活。大自然在此得到最高 妹岛的方案是一个透明的椭圆环。它将基地的树丛包
自然来说,这更像一场噩梦。它断断续续折腾了将近8 所以,建筑不仅是一个功能主体,它还要成为语言的主
自然之爱重新回归到建筑身上“,原始缺失”消失无影。 事件,另一方面却空荡荡的至今无人居住。

欧洲现代化建筑赏析

欧洲现代化建筑赏析

欧洲现代化建筑赏析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西洋建筑文化的最新代表,对中国固有式、西洋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建筑无疑形成一种挑战,它改变了部分近代城市的面貌,它促使建筑形式走向简化。

但是,它的影响又是局部的,局部的含义不仅包括了它只对中国局部城市和地区产生影响,并且意指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只局部地被从业于中国的建筑师所接受并付诸于实践。

建筑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成熟及扩展。

尤应指出的是,20世纪有一批倡导改革的建筑师,屹立起无数建筑经典。

所以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20世纪建筑创作的主旋律,也应成为人类应特别把握并借鉴的建筑经典。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往往反映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及艺术品质,无论是科学与艺术结合好的,还是或科学或艺术的单体杰作,都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的《回顾20世纪的建筑》一文中用32个字所作的描述作为对本世纪建筑辉煌的概括:“推陈创新,全面跃进,百花争妍,百家争鸣;曲折演变,持续出新,同而求异,多而流行。

”下面针对近现代几个著名的建筑谈谈自己感想。

对于卢浮宫来说,他可以说是法国巴黎的象征,卢浮宫经历上百年的不修建、拆毁、在修建,经历了战火的硝烟,最终仍旧完好的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他的存在,不仅是法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属于法国古典艺术风格建筑。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

卢浮宫占地占地(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

全长680米。

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

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

建筑学必读100夲书

建筑学必读100夲书

建筑学必读100本书1.张在元《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779-0220元出版人:王树泽2000年2月第一版2.张永和《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004-9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3.《都市村庄》傅刚,费菁著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7-5618-1297-382.0 2000,6第一版4.《走向新建筑》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年份:1981.4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5.《建筑的革命》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 :1999.5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价格 :35.00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形式的建构形式的xx?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定价大约110元一本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9.《路易斯·康》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14.《华夏意匠》李允禾15.《唯有园林》陈从周16.《存在、空间与建筑》舒尔茨17.《城市建筑》罗西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建工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7-112-3913-4 40.00元19.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建工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20.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建工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7-112-360-1 50.00元21.支文军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7-5608-2005-o 35.00元22.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建工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000年12月第二次印刷7-112-3561-9 120.00元23.陈志华《北窗杂记》24.L.本奈沃罗《西方现代建筑史》25.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26.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27.walclaw zalewski andedward allen (《图解结构》)28.T.Y.LIN and Sidney D.Stotesbury即林同炎和 S.D.斯多台斯波利《结构概念和体系》29.H。

建筑学专业入门书籍推荐

建筑学专业入门书籍推荐
下载地址:/thread-2600497-1-1.html
6《DOMUS》杂志
推荐理由:出了中文版后,中国的建筑人很有福,大一的同学常翻翻DOMUS的近期杂志,了解建筑界设计界关注的人物关注的问题,如今不知道Koolhaas 、Zaha是谁,枉学建筑。杂志很好很好,笔者的最爱。

一年级A必看 (与课程相关)B推荐(建筑素养)
A
1《建筑师的20岁》
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
译者: 王静王建国 / 费移山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浅显易懂,整本书洋溢的是建筑界巨人对建筑学的热爱和坚持,具有感染力。
下载地址:/content_paper_62276215.html
6《DOMUS》+《城市中国》+《A+U》+…
推荐理由:重点推荐《城市中国》,设计感没得说,本土杂志中的新锐。其他的杂志自己去翻,利用网络去了解,不多说了。多看。
下载地址:/view/ae5237c4bb4cf7ec4afed067.html
4《图解思考》
作者: (美)保罗·拉索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是关于建筑师运用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因特网的内容,并对其他原有章节的次序及内容作了调整和补充。本书详尽论述了徒手画完善和发展设计构思的多种技能和方法,并附有大量的笔法优美的徒手画草图。
下载地址:/share/link?shareid=313737&uk=2804667744
3《外部空间设计》
作者: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

从提契诺学派看现代建筑形式的逻辑

从提契诺学派看现代建筑形式的逻辑

空间限定的方式可简单理解为两种——围合与开启,并由其开、围程度的不同,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开放或封闭性质的空间。

建筑形式无论多复杂,都可理解为由限定空间的构件,利用其围合、开启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而不管表现形式的复杂性如何,作为构件,都可抽象为点、线、面,并且其组织方式也可以以九种基本形来表现(注意围合程度与空间开放/封闭性质的关系)。

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在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theBarcelonaPavilion),通过简单的几面透明或不透明的墙面,将空间完全从结构中解脱出来,各部分功能空间既分且合,是流动空间的代表例证。

练习重点在于学习、探索如何在水平楼层内组织和塑造空间的方法。

马里奥·博塔的湖滨住宅湖滨住宅建于瑞士的圣维塔尔。

马里奥·博塔师承了路易斯·康对于结构几何在建筑中的完美表达,平、立、剖面中长方形母体的变化运用是此住宅空间布局的要点所在,几何体的穿插与组合形成了复杂多变的空间形式。

平面布局中黄金矩形的运用(确定中部楼梯位置)、入口通道的形式感表达等等也是应该关注的部分。

从提契诺学派看现代建筑形式的逻辑在现代建筑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之际,欧洲的建筑理论界已能够较客观地看待现代建筑发展的整个进程,并能冷静地对后现代主义(p.m)和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进行定位。

人们终于认识到:现代建筑没有死亡,而是走了一个完整的圈,并达到一个新的起点---精典现代主义(classicmoden)。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是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的完善和补充,它们只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插曲,不能和现代建筑并行而论。

后现代主义是由功能主义的单调所激发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始于七十年代的政治与文化思潮的影响。

重新发现了情感的价值和对历史的需求,使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评得到人们的认可。

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运动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和补充。

欧洲现代建筑探索欧洲的现代建筑风格

欧洲现代建筑探索欧洲的现代建筑风格

欧洲现代建筑探索欧洲的现代建筑风格欧洲作为世界上的文化重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筑遗产。

欧洲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古典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等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欧洲的现代建筑也日益崛起,并成为建筑界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索欧洲的现代建筑风格,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一、功能主义建筑风格功能主义建筑风格,又被称为现代派建筑,是欧洲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它强调以功能为导向,追求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

这一风格的建筑注重简约、实用和经济,以及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就是功能主义建筑的典范。

这座由意大利建筑师雷诺·皮亚诺设计的建筑物,以其流线型的玻璃幕墙和开放的设计风格,成为了巴黎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洁美感,还为展览和艺术活动提供了灵活的空间。

二、国际风格建筑国际风格建筑,也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是欧洲现代建筑的另一重要流派。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德国的包豪斯学派是国际风格建筑的代表。

包豪斯学派倡导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追求功能性和简洁性。

康德斯图尔茨的包豪斯学派大楼是该学派的典型作品之一。

这座建筑物以其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和白色的幕墙,展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突破了现代主义建筑对功能主义和简约性的追求,鼓励对建筑的自由探索和创新。

英国的伦敦市政厅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该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以其独特的玻璃穹顶和弯曲的形状而闻名。

伦敦市政厅的设计融合了曲线和直线的元素,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异想天开和奇特之美。

四、生态建筑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建筑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生态建筑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育与研究中心是生态建筑的典范之作。

建筑系列丛书

建筑系列丛书
89.赛维《建筑空间论》,《现代建筑语言》
90.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91.弗罗伊德《梦的解析》
92.《失去的建筑(增订版)》 著译者:罗哲文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3.《安藤忠雄论建筑》 白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4.(荷)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天大出版社
95.《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天大出版社
建筑学学生必读丛书(上)
2010年02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 09:23
1.张在元 《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张永和 《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傅刚,费菁著《都市村庄》天津大学出版社
4. 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 中国建筑出版社
5. 郑光复《建筑的革命》东南大学出版社
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
96.(荷)伯那得.卢本 《设计与分析》天大出版社
97.《世界通史》
98.《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
99.刘易斯芒德弗《城市发展史》
100.《包豪斯》、《世界艺术史》
10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102.《社区规划师简明手册》
103.《拼贴城市》
104.《解析建筑》
105.《理查德.麦耶》
61.沈福煦《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
62.罗西《城市建筑》
64.建筑学教程 设计原理 -Herman Hertzberger (LESSONS FOR STUDENTS IN ARCHITECTURE)
65.L.本奈沃罗《西方现代建筑史》
66.H.H.阿森纳《西方现代艺术史》
67.《体验建筑》
21.支文军 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

建构的地域性选择

建构的地域性选择

建构的地域性选择发布时间:2021-08-09T15:01:58.077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6月作者:张旭[导读] 经典“现代主义”的出现最重要的一点贡献就是建筑空间概念的回归把空间作为建筑设计的根本极大地解放了建筑师的设计思路。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张旭 400015摘要:经典“现代主义”的出现最重要的一点贡献就是建筑空间概念的回归把空间作为建筑设计的根本极大地解放了建筑师的设计思路。

但是“空间”的概念是没有地域性的,而我们生活的环境则是丰富多彩的,以一种无地域性的理念来指导的设计必然也是无地域性的,“建构”概念的重点不仅是结构、构造、营造甚至节点细部等技术因素,更是其对于建筑地域性的理解与剖析。

关键词:建构材料构造方式细节1、建构的概念建构“Tectonic”一词最早作为建筑术语出现是在19世纪,真正在建筑界得到广泛的重视则是最近一百多年来的事。

以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教授的重要论著《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为标志,“建构”开始成为当今建筑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现今在建筑界内提出“建构”的概念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那就是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地域“场所”形式正在日渐消失,世界各地的建筑正在走向趋同化,不同国家的都市之间的差异性日渐减少。

怀着这种担忧,弗兰普顿提出了以“批判地域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抵抗建筑学”,提倡在关注地方情景的前提下使用现代材料。

2、建构的内核建构学认为建筑等于建造的材料、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它始终并最终关心建造,讨论建造如何构成建筑的意义,而不是建造在建筑中的意义。

建构理论所反映的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建筑师工作传统的延续。

更确切地说,被排斥在正统建筑学之外的传统聚落民居正是以这种思考方式成就了其丰富而稳定延续的历史。

从建构理论的视角,我们看到传统地域建筑不再限于照片的单薄,而是凭借其丰富的材料及构造、直接而坦率的表达、迂回而生动的细部制作给了我们更多思考。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读书笔记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读书笔记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建筑形式逻辑概念的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书里一开始就提到,建筑形式可不是随随便便弄出来的,它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这就好比我们人,做事情得有个条理,不能瞎搞一气。

比如说,一个房子,为啥有的墙是直的,有的是弯的?为啥有的屋顶高,有的低?这里面都有讲究。

就拿我之前去参观的一个古镇来说吧。

那个古镇里的建筑,那可真是充满了智慧和逻辑。

走进古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木质房屋。

这些房子的门窗设计得特别巧妙。

窗户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方形,而是有着各种形状和弧度。

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像绽放的花朵。

仔细一琢磨,这可不是为了好看那么简单。

月牙形的窗户,能让月光更柔和地洒进屋里,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就像睡在一片温柔的光晕之中。

而那像花朵一样的窗户呢,则是为了在白天能让更多的阳光照进来,让屋子里充满明亮和温暖。

再看那些房屋的屋顶,也各有不同。

有的是尖尖的,像个金字塔;有的则是平缓的斜坡。

尖尖的屋顶,排水特别快,下雨天的时候,雨水顺着屋顶“哗哗”地流下来,一点也不会积水。

而平缓的斜坡屋顶呢,往往是在那些不太会有暴雨的地方,既能遮阳,又不会给人太压抑的感觉。

还有那房子之间的小巷子,宽窄也有讲究。

窄的巷子,走在里面,有一种特别的静谧感,好像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自己的脚步声。

而宽一点的巷子,就成了人们聚集交流的地方,两边可能会有小摊贩,卖着各种特色小吃和小玩意儿。

说到这,我想起书里提到的关于建筑比例的问题。

在那个古镇里,这个比例的把握简直是妙不可言。

比如说,有一座庙宇,它的大门和整个建筑的高度、宽度比例恰到好处。

大门不会太大显得空旷,也不会太小让人觉得局促。

走进那扇门,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庄重感和敬畏心。

而且啊,那些建筑的色彩搭配也不是乱来的。

有的房子以深色的木材为主,配上白色的墙壁,简洁又大气。

有的则是色彩鲜艳的壁画和雕花,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这背后反映的是当地居民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参考书目、文献及网站

参考书目、文献及网站
6.《DOMUS》(ITALIAN)[http://www.edidomus括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设
计领域的最新动态。)
7.《LOTUS》(ITALIAN)
(每期详尽介绍一个设计实例,并进行学术性的分析,此外还包含一个专题讨论。)
(以介绍曰本最新建成的实际作品为主,内容扎实、细致。另外会组织一些国际竞赛,国内
很多学生都曾在其中获过奖。网站还包含Japan Architect(JA)和Architecture +
Urbanism(a+u)杂志的介绍)
2.《a+u》(JAPAN)[http://www.japan-architect.co.jp]
( 以钢笔配景为主,可帮助初学者熟悉基本的配景画法,如车、人、植物等)
3.<美>迈克·林著,司小虎译.《美国建筑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 以钢笔草图和马克笔草图为主,强调对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尝试,种类多样。该书的一
大特点是关注徒手草图与设计表达之间的关系,可帮助读者切实领会如何通过草图一步步接
6.Edward T.White,林田智译.《建筑构想图集(Concept Sourcebook)--造型语汇》.台
北: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以图示的方式,对于如何进行建筑构思以及建筑构思的语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适于初学
者入门阅读。)
7.《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一年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以围绕一个主题的方式,介绍建筑师作品。)
3.《Global Architecture》(JAPAN)[http://www.ga-ada.co.jp]

建筑表皮与建筑形态的关联性研究

建筑表皮与建筑形态的关联性研究
1 表 皮 的 断 裂 . 2
表皮 的断裂 最为直接 的表现 就是原先 由相 同材质或者材料相 连 接的部位被打破 . 它或者是 因为表皮 边界发生 变化 . 诸如发生 了扭 曲 或则变形 另 一种原 因则是是通过在这一交界处使用 了不 同的材料 . 使得在这一区域 的连续性受到 了撕裂 . 使得表皮 的界 面不再 是同一种 材料的直接相连 它们的结果都是打破 了原先连续统一 的视觉效果 以 1 建 筑 形态 的 自由化 及感官效果 . 创造 出一种新 的空间连续方式 . 同时也创造 出表 皮 自由 相对于那些建筑形体为 比较 明确 的几何形体 . 表皮形态 的 自由化 化的前提 所呈现出的建筑表皮则表现为流动 、 变形 以及异化等特征 。这 一类 特 征的出现主要 与新 型的结构技术 、 新材料 以及高科技数字化 的制造 工 2 建 筑 形态 的整 体 化 艺应用于建筑领域有关 。由于这些新技术 , 使建筑不必 因为不同使用 从词 面上看 . 表皮一词具有 很强的整体 意识 . 因为表皮作 为身体 功能而设计成与之相适应 的特定形态 . 反而可 以调节 自身的建 筑形态 最外面的保护层 . 其作用就是涵盖和保护混 杂的各 部分 组织和器官 以适应建筑的思想表达 和特定 内涵 可 以这么认为 。 表皮决定 内外 , 即有 了外 面包裹着 的这层 皮的限定 , 才 传统 的建筑 建构讲究屋顶与外 墙的分 明和外 墙与外墙转折 的分 有 了内外之分 建筑的表皮也是如此 。 同的是 。 所不 建筑 内部 的体量可 明 以及窗与墙 的分明 . 与之相 比 . 自由化建筑表皮 形态表现 出了不 同 以表现得“ 露骨” 一点 . 突破这层皮 的包 围。有 时局部 的突破不但不会 的视觉特征 。基于当代材料 和技术 的飞速发展 , 师能够利用这些 建筑 破坏表皮 的整体性 . 反而会 如“ 中之锥 ” 囊 般增 加包裹 的感觉 。内部被 先进 的科技 . 自由浪漫 的设计 思想指导下 . 在 给建筑表皮 的设计 带来 压抑的力量和外部压迫的力量 均会被展现 出来 。 了一种新的建筑形象的创作方法 。 为了使表皮形态体现 出明显的形体 现代建筑表皮的整体化倾 向受到极简主义的强烈影响 。 对模数 的 的化解 以及表 面的 自律 。 从而将建筑 的体化解 为面 : 或交错 , 或悬 挑 , 认识 、 对效率的追求和现代工业 的发展促成 了表 皮整体 极简成为普遍 又或是层叠。 然后再由面化解为线 : 是重复 的线 ( 或 比如柱 )或是独立 , 的建筑意识 。建筑师对建筑 的情感很 大程 度上通 过上简练的形式 、 纯 的线 ( 比如杆件 ) 总之就是要用 自由分割、 。 重新组合 的窗 , 没有 明显界 净 的空 间和精巧的结构来表达 。可 以说 . 极简的追求体现在建筑的方 限划分 的表皮 以及没有几何界 限的造型 . 塑造 出墙非墙 、 窗非 窗的建 方面面 . 表皮的极简只是其 中的一个方 面。 虽然众 多建筑在空 间组织 、 筑造型 这样的化解能够形成表皮形态上 的 自由化和与建筑实体分离 墙体结构 、 流线安排 、 细部构造 等都包 涵了一定的极 简意识 . 由于表 但 的可能性 . 现出 了建筑形式 对于结构约束力 的超越 . 表 打破 了完整与 皮包裹 了建筑的大部分体量 . 它的极简从 尺度 上说成了理解建筑整体 沉重的建筑实体以及围合与封 闭的建筑界面 。 极简的最直观 的途径 密斯 ? 德? 凡? 罗以“ 少就是多” 的宣言拉开 了建 1 传统建筑形体的突破 . I 筑表皮极简追求 的序幕 。 罗伯 特? 文丘里在他的《 建筑 的矛盾性 和复杂 当代建筑 由于在技术和建筑美学上 冲破 了传 统的羁 绊 , 在建筑表 性》 一书 中矛头直指密斯和他的“ 少就是 多” 的理论 , 强调“ 杂乱而有活 皮形式上也有所突破 . 且不再受 到具体 空间的束缚 . 并 变得更加 自由。 力 的包容 性统一” 即此 又彼的二元论 ” 但是这种论调并 没有将建 和“ . 有些建筑 的墙 面 、 屋顶等都延 续成一个整体 . 得原来 明确 的界线也 使 筑 引向彻底的后现代。 相反 . 建筑的发展在这种理论 的冲击下 . 抛弃 了 变得模糊 和不 确定 . 至不 可数 . 甚 人们再也 无法从建筑表皮 上一 目了 近似简 陋的虚假“ 极简 ” 在第一感觉极 简的前提下融合 了诸多元素 . . 然地看穿建筑 内部的空间属性 实际上使极简主义发展到更高的层 面。 建筑表皮在这种势头下保持 了 1I1 界线的增加 .. 整体性 . 蜕化为一种有着丰富细节 、 蕴涵深亥 内涵 的极简 。 0 从规则 的六面体向不规则的多面体发展 . 这样的多面体大致可分 为具有有 限侧面的有限多面体和具有无 限侧 面的无限多面体两种。 这 3 结 束 语 种做法在增加 了界面的同时也 增加 了界面 与界面间的界线 . 丰富 了表 建筑表皮与建筑形态和建筑空间是不 可割裂 的关系 。 表皮 作为建 皮 的视觉效果 , 也代表了当代建筑发展 的一种趋势 。 筑形态 的外化 , 的形 态也随着技术发 展有 了不 同的倾 向 , 它 建筑形态 11 界线的消减 .. 2 与 复杂多面体的应用相 对应 .为 了追求某 些表皮形式 的活泼多 样 ,少面体” “ 在建筑造型上的应用成为另一种 时尚。这样的建筑表皮 【 参考文献】 由于面的减少甚至只有一个球 面 .因此建筑 表面的表皮边界消失 . 能 [] 1杨鸿勋. 建筑历史与 理论【】 M. 江苏人民出 版社, 8. 10 9 够使得建 筑的顶面与侧面相 连 . 各个侧 面也 没有明显 的分 界线 . 使得 [] 2 林来兴. 间控制技术[ . 出版社 ,9 2 空 M】 宇航 19. 表皮各个 面平缓过渡 、 为一 体 。 融 建筑体量 给人 以浑然一体 的有机流 [] 3丁沃沃 , 冯金 龙 , 张雷. 欧洲现代建筑 解析 : 形式的意义 [] M. 江苏科学 技术 出 线体的感觉 版社, 9. 19 9 ( 下转 第 2 6页) 8

建筑学必读书目

建筑学必读书目

建筑学必读书目建筑学必读书目有:1、书名:《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诚2、书名:《林徽因讲建筑》作者:林徽因3、书名:《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作者:汪荣祖4、书名:《皇城古韵:透过建筑看北京》作者:王杰5、书名:《中外建筑的文化脉络:追逐建筑》作者:刘元举6、书名:《华丽与哀愁:老北京皇家建筑典藏》作者:张钦楠7、书名:《幸福的建筑:如何认识并欣賞建築的美》作者:阿兰·德波顿8、书名:《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作者:(韩)承孝相9、《建筑师的20岁》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10、《外部空间设计》作者: 芦原义信译者: 尹培桐11、《交往与空间》作者: (丹麦)盖尔12、《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作者:程大锦13、《勒•柯布西埃全住宅》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14、《走向新建筑》作者: 勒•柯布西耶15、《街道的美学》译者: 尹培桐16、《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作者: (德)托马斯•史密特17、《安藤忠雄论建筑》作者: 安藤忠雄18、《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作者:(美)文丘里19、《建筑语汇》作者: 爱德华•T•怀特20、《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作者: 赫茨伯格21、《安藤忠雄连战连败》作者: 安藤忠雄22、《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作者: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23、《图解思考》作者: (美)保罗•拉索24、《设计与分析》作者: [荷]卢本25、《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原著第三版)作者:(美)克拉克,(美)波斯26、《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作者: 冯金龙27、《城市印象》作者: 凯文•林奇28、《非常建筑》作者:张永和29、《此时此地》作者: 刘家琨30、《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意义》作者: 丁沃沃等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自: 专筑网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丁沃沃張雷馮金龍
内容简介
欧洲是现代建筑最早发生的地方,分落在欧洲各处的建筑作品不仅反映了现代建筑一百年来曲折而清晰的轨迹,而且还展现了建筑创作中的思想、流派,语言和概念。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曾在欧洲进修和工作过,摄有大量高质量的照片,因此,将已有的照片进行分类、挑选,结集出版,本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建筑是一门有思想内涵的技术,完美的建筑可以流传几个世纪,拙劣的建筑则一出生便会受到公众的指责。

建筑既要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要能留芳百世,这对建筑师来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鉴于此,编者希望本书除了给人留下建筑的直观感觉以外,更能留下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提供的作品分析和计算机分析表现图都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刻意进行的
尝试。

读者如阅读本书以后感到有所启发、有所收获的话,对我们是莫大的安慰。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它需要创新,需要发展,需要鲜明的个性,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本书所选择的28个实例都是近50年来瑞士提契诺地区的现代建筑作品。

提契诺是瑞士南部紧靠意大利的一个有特色的地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里产生了有代表性的建筑思潮,其杰出的建筑成就和高质量的建筑为建筑界所公认。

作者简介
丁沃沃,1957年生干安徽,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84年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获硕上学位,后留校任教。

1988年-1989年赴瑞上联邦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eth-zurich)建筑系留学。

1994年-1996年应邀赴瑞上联邦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eth-zurich)建筑系任客座助理教授,并获该校的nachdiplom学位。

现任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

任教期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改革二等奖,被评为东南人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建成作品有10多项,并多次在建筑设计竞赛与投标中获奖。

获南京市优秀设计个人奖,其中南京市夫子庙东西市场设计获江苏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出版专著《amal-shelterforthepoorinkhaitoum》,主编《青年建筑师作品选集》,参编《中外名建筑鉴赏》,并在《建筑学报》、《建筑师》、《新建筑》等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从提契诺学派看现代建筑——形式的逻辑
马里奥·博塔
卡登那佐住宅
圣维塔尔住宅
莫比奥中学
理格内托住宅
普雷加索尼住宅
斯塔比欧住宅
马萨诺住宅
莫比奥住宅
布瑞根佐纳住宅
马佳瓦里小教堂
马里奥·堪培
贝林佐纳古堡博物馆
卡比奥内公寓
吉奥卡罗·杜瑞西
杜瑞西住宅与工作室
维琴佐中学奥利欧·加尔费第
孟斯幼儿园
孟斯小学
贝林佐纳古堡艺术馆贝林佐纳中心网球场道夫·斯莱布力
瓦瑞西中学
尼柯拉小学
吕基·斯诺兹
宾切提住宅
考曼住宅
蒙特克拉索银行
蒙特克拉索体育馆利维奥·瓦契尼
爱沙乐支小学
洛森中学
玛柯尼大厦
瑞佐尼柯假日住宅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