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介绍(课堂PPT)

中国传媒大学介绍(课堂PPT)

第一批
.
历 年 录 取 分 数 线
3
学校图片
.
4
关于想上传媒大学的N个理由..
.
• 虽然全国招收 播音与主持艺 术专业的院校 有300来所,但 中国传媒大学 在这个领域占 据了无可争辩 的霸主地位, 对于中国传媒 大学以外的招 收播音与主持 艺术专业的院 校,就会有一 览众山小的感 觉,因为站在 5
校花刘思达
.
中国校花大赛冠军 姓名:刘思达 生日:1994年2月7 日 民族:汉 籍贯:湖北 身高:174cm 体重:50kg 学校:中国传媒大 学
爱好:声乐、舞蹈、 主持、表演
参赛宣言:保持真 诚,还原真我, 以梦为马,用爱 发声。
自我评价:青衣 的心境、花旦的 身段、铜锤花脸 的性格。 6
•That's all . Thank you !
.
7
562 638 603 27
第一批
------ ------ 611 ------ 提前批
597 655 629 26
第一批
614 645 625 27
第一批
586 626 601 25
第一批
631 668 650 16
第一批
553 608 578 33
第一批
594 604 599 2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批572 601 588 8
中国传媒大学
.
1
简介.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大学。
• 目前,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 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 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 士点,3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20 0 4 年8 月 北 京广 ,
播学 院更 名 为 “ 中国传媒大学 ”

学校位于 中国北 京城东古运 河 畔 .
校 园 占地 面 积 4 6 . 4 万 平 方 米 .
总建筇
面积4 2 . 4 万 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 是 :
德 敬 博 学 竞 先 ”








中国传媒大学坚 持 “ 结构合理 层 次分 明 重 点 突出 特色鲜 明 优势互 补 相 互 支撑 ” 的学科建设
学校培 养 了 大批 广 播影视 传
媒领域高层 次人 才 .
为 党和 国 家 的传 媒事业 及 经 济社会 的发展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被誉 为 ” 中国 广播 电视 人
才摇 篮 ” 、
” 信息传播领域 的知名学府 ”

学校现 有全 日制在校生 14 4 8 8 人 .
其中 .
普通全 日制本专科生
广 播 电视 艺术 学2 个国家重 点 学科 .
1个国家重 点培育学科 ,
4 个北 京市重集
学科 .
4 个博士 后科研 流动站 ,
24 个博士 点 ,
4 8 个硕 士点 .
3 个专业硕 士类别 .
7 8 个本科专业 。
中国传媒大学致 力于 高层 次应 用型 、
复合型 创新人 才培养。
建校5 5 年来 ,
9 172人 .
博士 、
硕 士 研 究 生 3 6 0 6 人 ; 有继续教育在读 生 1 5 4 7 2 人 。
学校 师资力量 雄厚 ,
现 有教职 工 1 9 2 5 人 .
其中 .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 -回复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 -回复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回复中国八大传媒院校是指中国的八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媒类高等院校,它们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

这些院校在中国传媒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逐一介绍这八所传媒院校。

首先是中国传媒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传媒类高等学府,也是中国传媒教育界的领军者。

该校设有广播电视学院、新闻学院、艺术学院等多个学院和系部,并提供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和艺术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学科优势,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传媒人才。

其次是北京电影学院,坐落于中国首都北京市西城区。

它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类高等学府,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电影人才的学校。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电影学院、电视学院、动画学院等多个学院,培养了众多的电影导演、制片人和演员。

该校的电影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并且培养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电影人。

第三是中央戏剧学院,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

中央戏剧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的戏剧艺术类高等学府,也是中国培养戏剧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设有表演系、导演系、戏剧影视美术系等多个系部,提供表演、导演、戏剧美术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中央戏剧学院在戏剧教育和戏剧创作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中国戏剧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是中央音乐学院,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海淀区。

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学府,也是中国最高水平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

学校设有作曲系、声乐系、器乐系等多个系部,提供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巧、音乐表演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中央音乐学院以其高水平的音乐教学和优秀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享誉全国,并且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是上海戏剧学院,位于中国上海市长宁区。

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著名的戏剧艺术类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培养戏剧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是中国传媒大学颁发给毕业生的证书,是这所大学标志性的象征。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传媒行业的重要高等学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成立的北京广播学院。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
该校已经成为一所以传媒为特色,涵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艺术设计、文化传媒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是毕业生完成所有学业要求后获得的证明。

它的官方名称是“学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或者“博士
学位证书”,根据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位不同而有所区别。

这个
证书是毕业生进入职场、继续深造或者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凭证。

毕业证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毕业生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号、专业、学制、学位、签发日期等。

除此之外,毕业证上还会印有授予学位的学校名称、学校的印章、校长、教务处主任或者学院院长的签名等。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代表着毕业生在中国传媒大学所接受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雇佣权威性。

拥有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毕业生能够证明自己在传媒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是毕业生在中国传媒大学完成学业后获得的重要证明。

它代表着毕业生在传媒领域接受了系统的
专业培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持有这张证书的毕业生将在就业市场上具备更多的竞争力,并且能够进一步深造或者从事学术研究。

论述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是什么样的体验

论述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是什么样的体验

论述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是什么样的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的一所知名传媒类高校,以下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可能的体验:
1. 专业丰富:中国传媒大学以传媒类专业为主,涵盖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广告学、传媒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领域。

学校在传媒领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学科实力。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中国传媒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践课程、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专业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流的传媒专业师资力量,包括来自业界的教授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

他们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分享和指导。

4. 校园文化和活动:中国传媒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活动,包括学术讲座、文化艺术展览、社团活动等。

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社团组织、创业实践等活动,丰富自己的校园经验。

5. 就业机会和校友网络: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与媒体相关企业、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此外,学校拥有庞大的校友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资源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大学体验因人而异,会受到个人兴趣、专业选择和参与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信息,建议你访问学校的官方网站或与现在或曾经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交流。

中国前十传媒大学排名2023版

中国前十传媒大学排名2023版

中国前十传媒大学排名2023版中国前十传媒大学排名2023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鼻祖2、北京电影学院:国家动画研究基地3、浙江传媒学院:编导为国家特色专业4、中央戏剧学院:国际舞台美术联盟5、四川传媒学院:省属重点传媒高校6、河北传媒学院:省属重点传媒高校7、山西传媒学院:中国第三大传媒院校8、辽宁传媒学院:省属重点传媒高校9、武汉传媒学院:省属重点传媒高校10、南京传媒大学:中国传媒艺术重镇2023最好的传媒大学有哪些1、中国传媒大学学校是传媒领域的知名学府,也是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传媒热菜,被誉为是“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

2、北京电影学院北电除了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类院校,也是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面的电影专业院校,学校自建立以来,创作了中国国内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学校也被誉为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2023高考志愿填报流程1、选出心仪的志愿专业及院校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如果自己不感兴趣,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2、阅读招生计划填报志愿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

3、拟定志愿草表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可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4、登录指定网页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啦。

5、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录”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6、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阅读考生须知。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全国排名第几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全国排名第几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全国排名第几中国传媒大学排名全国排名第几序号学校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全国排名1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3语22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2语2(92)3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1语2(84)4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0785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19966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18987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XX87中国传媒大学简介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8年更名为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0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9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有哪些专业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在京招生计划年份省市类型科类计划数选考科目2022北京人工智能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传播学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北京传播学(舆情分析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传播学(计算传播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国际新闻与传播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工商管理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告学普通类综合改革4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播电视学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播电视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6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数字出版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数字媒体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5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设计技术方向)普通类综合改革3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数字经济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文化产业管理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新闻学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新闻学(数据新闻方向)普通类综合改革4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智能科学与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3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智能装备与系统(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2022北京汉语国际教育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汉语言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汉语言文学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物联网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3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电子信息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网络与新媒体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网络空间安全普通类综合改革5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行政管理(公共事务与传播治理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跨境电子商务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通信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4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改革6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改革4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海南)综合改革8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印地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德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北京意大利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日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葡萄牙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专都有哪些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都有哪些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媒体创意、国际传播学院、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艺术设计、音乐学、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录音艺术、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87个专业。

传媒大学部分专业介绍: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节目采访制作,以及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技能要求:系统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最新动态;掌握广播电视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采、写、编、摄、评、说、播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巧;能够运用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编导与播音主持创作。

(3)主干课程:广播电视艺术概论、影像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电视编导基础、影视编剧、广播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编辑、电视导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等。

2、编辑出版学专业(1)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2)知识技能要求: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能在互联网上从事信息组织与发布,适应高新技术条件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编辑与发布的高层次人才和较强的英语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招生目录及人数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招生目录及人数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招生目录及人数引言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CUC)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单位之一。

作为国内知名的传媒类高校,中国传媒大学每年都会向社会招收大量的硕士研究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招生的各个专业目录以及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

一、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力的学院之一。

该学院下设多个专业方向,包括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等。

以下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及人数:•新闻学专业方向:招生人数20人•广告学专业方向:招生人数15人•传播学专业方向:招生人数25人二、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重点学院之一,下设多个专业方向,包括影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

以下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及人数:•影视学专业方向:招生人数30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招生人数25人三、文化创意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新兴学院,专注于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高级专业人才。

以下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及人数:•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业方向:招生人数20人•文化创意设计专业方向:招生人数15人四、国际传媒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与外国高校合作共建的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传媒专业人才。

以下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及人数:•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方向:招生人数15人•国际广告传播专业方向:招生人数10人五、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重点学院之一,开设了传媒经济管理等专业方向。

以下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及人数:•传媒经济学专业方向:招生人数25人•传媒管理学专业方向:招生人数20人六、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主要学院之一。

以下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及人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招生人数20人七、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培养设计艺术专业人才的学院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ppt

中国传媒大学ppt
男生宿舍:4人一间,上床下 桌,每天到校区要过一个天桥,每 个宿舍好像没有独立卫浴,一层楼 大概有几个。其他的都差不多。
学费标准:一般非艺术类理工科专业每人每学年5500元,文科专业每人每学年5000元;播音与主 持艺术、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表演、导演、动画、艺术设计专业每人每学年10000元;广播 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录音艺术、音乐学、媒体创意、数字媒 体艺术专业每人每学年6000元;英语及非通用语专业每人每学年6000元。艺术类高职:表演、播 音与主持、电视摄像、动画制作专业每人每学年1900元;电视节目制作、多媒体应用专业每人每 学年12000元。
敬业: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 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 感。
博学: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
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 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设计理念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是由红、绿、蓝三基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 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49.98万平方米;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 平台、“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海底捞大学”和“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职工 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 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 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 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 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 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 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中国十大传媒院校介绍

中国十大传媒院校介绍

中国十大传媒院校介绍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媒院校,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知名的院校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该学校是传媒领域的知名学府,也是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

- 北京电影学院:北电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类院校,也是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面的电影专业院校,学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 浙江传媒学院:该学校是浙江政府和广电总局共建高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传媒院校,口碑较好。

- 中央戏剧学院:“央戏”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院校,院校艺术类专业齐全,戏剧与影视学和艺术学理论设有博士点和硕士点。

- 四川传媒学院:学校在传媒领域的教学条件较强,拥有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并入选了"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师范基地"试点院校。

- 河北传媒学院: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多个传媒艺术类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等。

- 山西传媒学院:该学校是山西政府和广电总局共建高校,也是全国第三所公办传媒类本科院校。

- 辽宁传媒学院:学校办学以来不断增加在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以支撑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传媒人才,目前有一流的软硬件设备,设备总值超过5900万元。

- 武汉传媒学院:学校由独立院校转设而来,建有多个实习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在培养传媒人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师资、设备支撑。

- 南京传媒学院:该学校在2023年由独立学院专设而来,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声誉评价、教学水平居于全国院校前列,且该校也是江苏省唯一一所传媒类应用型院校。

这些院校在传媒领域都有很高的声誉和教学质量,如果你对传媒专业感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

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排行榜整理

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排行榜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排行榜整理一些考生对于中国传媒高校特别感爱好,想要报考中国传媒高校,对于想要报考中国传媒高校的同学们来说,下面给大家共享中国传媒高校王牌专业排行榜最新,欢迎阅读!中国传媒高校王牌专业排行榜中国传媒高校有哪些优势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业培育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问,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讨论工作,以及(文化)、宣扬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特地人才。

新闻学专业新闻学是讨论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讨论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进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

(广告)学专业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讨论的专业。

它通过讨论市场经济、消费心理、美学,来增加人们的消费意识,产生社会心理共鸣。

本专业同学主要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学问,受到广告策划基本学问和技能。

高考志愿如何选择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依据专业选报。

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依据自己的成果选择相应专业办学力量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爱好、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

要具体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育目标、专业培育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讨论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

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状况等有一个清楚的熟悉。

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依据自己的成果选择相应专业办学力量较强的学校。

2.依据学校选报。

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具体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状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爱好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1.引言1.1 概述中国八大传媒院校是指中国的八所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高声誉的传媒教育机构,它们培养了大量在中国传媒行业中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专业人才。

这些八所院校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

这些院校分布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各自以其独特的传媒专业领域而闻名。

这些专业领域涵盖了广播电视、新闻传媒、戏剧电影、舞蹈、美术以及音乐等多个方面。

这些院校不仅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还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通过学习在八大传媒院校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传媒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些院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八大传媒院校在中国传媒行业的培养和推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毕业于这些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具有较高竞争力和广阔的就业机会。

他们在电视台、广播台、报社、影视制作公司、文化艺术机构等传媒领域中担任重要职务,并为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八大传媒院校是中国传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专业培训,培养了大量具有影响力和才华横溢的传媒人才。

这些院校的存在和发展对中国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组织和章节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主题——中国八大传媒院校。

文章结构部分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介绍中国八大传媒院校的概况、历史与发展以及对中国传媒行业的影响。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分为2.1节和2.2节。

中国传媒大学校训

中国传媒大学校训

中国传媒大学校训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素有“天下图书馆”之称的国家文化名城北京,是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全国性重点大学,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新型技术大学”的落实单位。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把传媒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设中国的第一流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校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以致用、结合实际、求真知识”,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宗旨。

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这个校训中,“立足中国”,寓意着学校在办学理念上体现出我国国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中国特点和文化精髓为主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载体,弘扬中华文明文化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而“面向世界”,体现出学校在办学理念上不仅要立足中国,同时也要融入世界现代化教育大潮,在国际学术界探索最新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以跟踪世界发展潮流。

在“学以致用”的校训中,学校强调结合实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创新型科技大学的功能,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求真知识”,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即以科学、客观、严谨的态度探索世界和传媒发展机遇,挖掘科学研究的价值,以科学研究心态来探索传媒新知识,以科技成果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以不断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为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

中国传媒大学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以致用、结合实际、求真知识”为校训,在实践中探索、求真、致用,以实际和发展的眼光把握未来发展的脉搏,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入世界现代化教育大潮,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力量,全面推进中国传媒大学的发展,实现中国传媒大学的美好发展路,努力建设中国的第一流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是一所以传媒为主要教学方向的综合性大学。

该校创立于1954年,原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是一所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

该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而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和专业的教学质量也是全国知名的。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并受到各大媒体和教育机构的关注。

因此,不少人关心中国传媒大学的排名情况,以及如何评价这所大学的教学实力和水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传媒大学的排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中国传媒大学的排名情况随着国内外对传媒学科的重视,中国传媒大学在各类学术排名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

以下是中国传媒大学在国内外各大排行榜中的排名:1. 2021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排在亚洲大学排名第48位。

2. 2021年QS专业排名——媒体与传播学科排名全球第6位。

3. 2021年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排在全球大学排名第576位,国内排名第51位。

4. 2021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国传媒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3位,传播学科排名第2位。

以上排名数据表明,中国传媒大学在国内外排名中都呈现出普遍的稳步上升趋势。

尤其在传媒学科排名中,位居前列,表现亮眼。

二、中国传媒大学排名的影响因素1.办学特色和学科建设中国传媒大学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传媒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体系。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教职员工和学生。

此外,学校的学科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是排名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术研究和科研实力学校在学术研究和科研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学校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背景丰富的师资队伍,同时建立了多个知名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

学校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也为学校的排名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实力支撑。

喜欢中国传媒大学的原因

喜欢中国传媒大学的原因

喜欢中国传媒大学的原因1 精英师资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领先的高水平、大型综合性素质教育院校之一,拥有一支精英化的师资队伍,严谨科学的管理经营理念,综合实力雄厚,其师资力量强劲,专业性更加突出。

其中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具有120多名一流教授教师,其中重要学术带头人30多人,设有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39人,全职副教授52人,另外还有80多名兼职教师,数据库领域、软件工程、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的研究专家一应俱全。

2 完善的实验室设施中国传媒大学拥有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和计算机图形与虚拟现实实验室等,并建立了国际先进的AUDIOVISUAL国家级教学实验及开发实验室。

实验室应有尽有,由国家级实验室主管指导实施,采用特色、国际化、新型教学模式,以紧贴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指导原则,确保开发出符合国家及学术研究方向和能力培养要求的学生质量。

在实验设备及软件上购置最先进的系统,并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周详的实验人员培训,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丰富的实践机会中国传媒大学拥有良好的办学环境和基础。

校园及相关联的企业、科研单位也可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和科技创新活动,为研究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提供伴随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提升课程,并采取学生兼职实习、创新实践活动、产学研实践和就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欲望。

此外,学校还联合省级政府和企业开展了多项职业岗位认证设置,为学生提供最实用的就业技能,其中课程设置覆盖国家重点发展和社会需求等方向,开拓学生就业道路。

4 良好的师资氛围中国传媒大学注重师资打造,坚持“以教师发展为先导和中心,以学生思维培养和能力训练为主攻,以科学技术创新为辅助,以市场服务为指引”的教育理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对师资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师资的素质、现有的教学水平和多种情况的要求,在师资方面给予多种培训和支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中国传媒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s),简称传媒大学,坐落在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传媒为主的全日制本科高校,传媒大学培养传媒领域的专业人才,拥有国内外良好的影响力和声誉。

传媒大学设有多个专业,其中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传媒领域相关的专业。

本文将重点介绍传媒大学的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是传媒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的学生将接受广告学的系统教育,学习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介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广告学专业中,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广告的理论和实践操作。

广告学的课程主要包括广告原理、广告策划与实施、广告美学、广告心理学、广告创意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了解广告行业的发展历程、广告媒介的选择和运用、广告宣传的策划与实施过程等。

此外,广告学专业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在校期间,学生将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广告创意设计、广告策划与推广、广告媒介运用等实践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自己的创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广告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广告公司、媒体机构、市场营销部门等广告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毕业生可以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介运用等工作,也可以在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机构从事广告营销和广告策划相关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传媒大学的广告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该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广告人才,为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在广告学专业的学习中,将接受前沿的广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为将来从事广告行业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媒大学还设有其他专业,如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

这些专业也是传媒大学的特色专业,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传媒大学的专业有所了解,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术发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前景

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前景

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前景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传媒界的重要培训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就业前景较好,以下是分析:首先,中国传媒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传媒服务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需求使得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传媒大学培养了大批的传媒专业人才,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具备优势,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

其次,中国传媒大学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

该校设置了大量的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这些实践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得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再次,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该校积极与媒体机构、传媒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等机会。

学生能够通过实习获得实践经验,了解企业运作,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行业认知。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职业指导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这些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最后,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中国传媒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

同时,该校的传媒专业课程完善、教学质量高,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些素质和技能使得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具备了良好的竞争力,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优秀的企业和机构工作。

综上所述,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前景较好。

行业发展迅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校企合作关系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得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

然而,学生在就业前仍需要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沿革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沿革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沿革简介中国传媒大学简单介绍中国传媒大学(英文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简称中传或广院,地处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1年6月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致力于新媒体、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媒体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国内外许多著名媒体人都出自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传媒的最高学府。

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沿革中国传媒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正值北京广播学院五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立志将本校创办成为以传媒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

中国传媒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中国传媒大学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系、自动化系、应用数学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录音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动画系、游戏设计系、数字艺术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应用数学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① 《经济学原理》 曼昆 机械工业 ② 《管理学》 周三多 高等教育 ③ 《媒介经济学》 霍斯金斯 暨南大学 ④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 李怀亮 广东人民 ⑤ 《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 何群 高等教育 ⑥ 《 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 周鸿铎 首都经贸大学 ⑦《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 卜彦芳 中国国家广播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 943
国际传播 ①《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 [法]阿芒·马特拉 中央编译 ②《国际传播学》 关世杰 北京大学 ③《传播的观念》 陈卫星 人民出版社 ④《国际政治传播》 李智 北京大学 国际新闻学 929
国际新闻 ①《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传播学》 鲁曙明、洪浚浩 中国人民大学 ②《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徐耀魁 新华 ③《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 蔡帼芬、徐琴媛 北京广播学院 ④《事实与虚构: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蔡帼芬、刘笑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⑤《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李良荣等 复旦大学出版 ⑥《中外新闻传播史》 刘笑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⑦《国际传播学导论》 郭可 复旦大学出版 ⑧ 杂志 《China Media Research》2006-2008 广播电视新闻学 930
①《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②《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③《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 919
新闻史 ①《外国新闻史教程》(修订版) 李磊 中国传媒大学 ②《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哈艳秋 中国广播电视 ③《国际新闻界》(期刊)、《新闻大学》(期刊)、《现代传播》(期刊) 920
设计艺术史论 ①《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中国青年 ②《平面设计艺术》 芦影 人民大学 ③《视觉文化读本》 罗岗、顾铮 广西师范大学 950
广告设计 ①《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芦影 人民大学 ②《中国美术史》 不指定 不指定 ③《西方美术史》 不指定 不指定 ④《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中国青年 戏剧戏曲学 951
编辑出版理论 ①《管理学》 [美]罗宾斯等 人民大学 ②《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上海辞书 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上海辞书 ④《经济学》 萨缪尔森等 人民邮电 936 媒介融合 近两年的《编辑学刊》(期刊)、《现代传播》(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 广告学 937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张耀灿 高等教育 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郑永廷 高等教育 ③《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 909
传媒政治 ①《传媒政治》 李宏 中国传媒大学 ②《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 910
政治传播学概论 ①《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 赵渭荣 复旦大学 ②《政治传播学概论》 周鸿铎 中国纺织 文艺学 911
中国传媒大学
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笔试主要参考书目
专业 考试科目
(代码)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 901
经济学综合(含系统经济知识) ①《系统经济学探索》
②《产业经济系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
③《中国传媒经济》(1-4) 昝廷全
昝廷全
昝廷全 科学
科学
科学 902文化产业管理与经营 ①《文化创意产业参考》(1-6卷) 范周 吕学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文化创意产业参考》杂志(2008年-2009年) ③《区域经济学》 ④《文化市场学》 ⑤《文化产业投融资》 903娱乐产业管理运营 ①《文化创意产业参考》(1-6卷) 范周 吕学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文化创意产业参考》杂志(2008年-2009年) ③《文化娱乐产业的评价与发展》 谢伦灿 中国经济出版社 ④《艺术产业运营学》 谢伦灿 人民出版社 国际关系 904
播音主持与实践 ①《中国播音学》 张颂 北京广播学院 ②《播音语言通论》 张颂 北京广播学院 ③《语言传播文论》(共三集) 张颂 北京广播学院 944
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 ①《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商务印书馆 艺术学 945
艺术作品评论 ①《中外艺术关键词》(上、下) 施旭升 江苏人民 音乐学 946
文艺美学 ①《文艺美学》 胡经之 北京大学出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912
应用语言学 ①《应用语言学概论》 于根元 商务印书馆 913
对外汉语教学 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赵金铭 商务印书馆 914
自然语言处理 ①《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 王晓龙 关毅 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字学 915语言学概论
③《动力与困窘--中国广播体制改革研究》 曹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曹璐、吴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邓炘焮 中国经济出版社 舆论学 934
舆论学原理 ①《新闻理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 ②《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 韩运荣 北京广播学院 ③《新闻作品评析教程》 王灿发 中国传媒大学 ④《新闻叙事学》 曾庆香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编辑出版学 935
应用传播 ①《电视收视率解析》 刘燕南 北京广播学院 ②《受众分析》 刘燕南等译 中国广播电视 ③《媒介经营管理》 凌昊莹 复旦大学 ④《媒体创意导论》 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 ⑤《文化创意产业总论》 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 ⑥《新媒体概论》 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 925
传播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 柯惠新等 北京广播学院 926
⑥《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 罗伯特·希斯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等著 卫五名译 中信出版社
北京大学 传播心理学 939
传播心理学 ①《大众传播心理学》 刘京林 北京广播学院 ②《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刘京林等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 ③《新闻心理学概论》 刘京林 北京广播学院 ④《广告心理学》 余小梅 北京广播学院 传媒教育 940
音乐技术理论 ①《曲式与作品分析》 吴祖强 人民音乐 ②《和声学》 斯波索宾等 人民音乐 ③《基本乐理教程》 晏成佺、童忠良、钟峻程 人民音乐 美术学 947
美术或影像创作 不指定 948
美术专业理论 ①《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 ②《外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 ③《艺术发展史》 E·H·贡布里希 天津人民美术 设计艺术学 949
报刊理论与实践 ① 《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 王武录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 ②《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研究》
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报》 王武录主编
王武录主编 同心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 ④《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 莱特尔(美) 中国人民大学 传播学 923
理论传播与传播史 ①《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与广播电视》 胡正荣 中国广播电视 ②《中西新闻比较论纲》 童兵 新华出版社 ③《新闻媒介通论》 袁军 北京广播学院 ④《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实践》 胡正荣 中国广播电视 924
教育学 ①《教育学》 王道俊、王汉澜 人民教育 或《教育概论》 叶澜 人民教育 ②《简明中国教育史》 王炳照等 北京师范大学 ③《外国教育史》 王天一等 北京师范大学 ④《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 人民教育 传媒政策与法规 941
法学基础 ①《法理学》 葛洪义 中国政法大学 ②《宪法学导论》 张千帆 法律 ③《民法学》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 ④《新闻传播法教程》 魏永征 中国人民大学 ⑤《影视法导论》 魏永征、李丹林 复旦大学 ⑥《大众传播法学》 魏永征、张鸿霞 法学 传媒经济学 942
电视文化传播 ①《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胡正荣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文化研究读本》 罗钢 刘象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③《重组话语频道》 罗伯特·C·艾伦编,麦永雄柏敬则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④《电视学》第二辑 刘宏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927
媒介与女性 ①《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 刘利群 中国传媒大学 ②《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张敬婕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③《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 (美)朱丽亚?T.伍德 暨南大学出版社 928
广播电视史 ①《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哈艳秋等 中国广播电视 ②《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上/下) 赵玉明 北京广播学院 ③《外国新闻史教程》 李磊 中国广播电视 931
外国广播电视 ①《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李良荣等 复旦大学 ②《美国新闻史》 麦克尔﹒埃默里等 新华 ③《世界广播发展研究》 张彩 中国传媒大学 932
新闻理论 ①《新闻理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 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 雷跃捷等 中国传媒大学 ③《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高等教育 ④《媒介批评》 雷跃捷 北京大学 ⑤ 与专业相关学术刊物 921
新闻业务 ①《广播新闻业务》 曹璐、吴缦 北京广播学院 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王振业 北京广播学院 ③《新闻报道新思路》 陈作平 中国广播电视 ①《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 邓炘炘 北京广播学院 ②《网络传播学》 吴风 中国广播电视 922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①《电视学系列教程》中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 ②《电视采访学》 叶子、赵淑萍 北京师范大学 ③《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 何苏六等译 中国传媒大学 ④《电视新闻摄影》 任金州 北京师范大学 933
广播理论与实务 ①《广播新闻理念与实务创新研究》
②《广播新闻业务》
①《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916
中国古代文学史 ①《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 ②《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917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中国当代文学史》 钱理群等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918中国文学史 (包括古代和现、当代)
广告综合理论 ①《有效的品牌传播》 张树庭、吕艳丹 中国传媒大学 ②《广告策划》 黄升民 中国传媒大学 ③《广告调查与数据库运用》 黄京华 东南大学 ④《媒体与广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