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民歌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化艺术 .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夏 青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化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 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 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 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
四、结束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从扬州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扬州小调、地域特色、 音乐特色以及方言特色等多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阐 述。扬州民歌从方方面面展现了扬州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 特色和历史积淀。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重要的是对地方风 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和刻画。因此,应将扬州民歌中所 蕴含的浓厚的地方特色传承下去。
二、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征
扬州民歌的旋律特点是柔中带刚,传统扬州民歌包括俗 曲和杂调两大类。俗曲从明清时代流传至今,期间经过了多 次修改形成了特定的曲牌。杂调是节假日以及劳作时用于娱 乐的曲调。杂调的音域较小,情感的波动也较小,但是曲调 婉转动听。 扬州乡村地区的春秋劳作时节流行的是插秧号子。插秧
5
三、扬州民歌的方言特征
扬州民歌的形式多样,每一首民歌都独具特色,需要演 唱者对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全 面的把握。在进行演唱时必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扬州各 地区的方言有所不同,所演唱出来的字韵感觉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演唱扬州民歌时需要对方言进行完美的处理。如扬 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 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 言进行演唱。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 方言特色 。 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 “ 姑老太 ”、“ 歇脚 ”、 “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的扬州地 方特色 。《 扬州号子 》 中的 “ 缈窗捂在外 , 请问一声姑老 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 有浓郁的地方味道。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 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有的韵味 , 口腔应到位 , 如在听到 “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 州风韵。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背景资料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背景资料《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背景资料2008/09/2219:22世界经典民歌之一的《茉莉花》,是扬州民歌,还是苏州民歌?抑或六合民歌,曾引发了一场“属地”之争。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
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所以,有人还以为《茉莉花》是苏南民歌。
其实《茉莉花》是地地道道的扬州民歌。
清曲研究专家韦明铧指出:“它的前身是‘鲜花调’,几百年来一直传唱在苏北里下河地区。
清人钱德苍编纂的地方戏曲集《缀白裘》,已收录了它的歌词。
”《茉莉花》一直被广泛关注并运用于重要的场合: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在谭盾指挥的“天、地、人”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又演奏了这首乐曲的“辽宁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队演唱了这首歌;1997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举世瞩目,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草坪举行欢迎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歌;1998年克林顿总统回访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这首歌在男女声二重唱演绎下,使克林顿听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节,中央民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会隆重开馆,奏响的还是这首茉莉花。
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这首歌,激起满堂喝采,掌声经久不息。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入场时,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由军乐团奏响。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作者:夏青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8期摘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
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一、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景色优美、风光无限。
扬州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
号子的节奏感较强,是当地人民在工作和忙种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能够给予演唱者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人们在劳作时能够节奏一致,步伐统一。
高邮号子在扬州的名气颇盛,由于高邮地区盛产鸭蛋,鸭蛋号子可以用来帮助人们来计数,曲风结构在不断重复的节奏中不断变化,曲风新颖。
《数鸭蛋》是扬州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号子之一,曲子幽默生动。
《数鸭蛋》中模仿鸭子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
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面的元素进行了融合。
劳动号子有关于劳动的也有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
“扬州小调”受到江苏淮扬地区人民的深切喜爱。
扬州小调的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远古时代,秦岭淮河以南的楚越、巴蜀地区河流众多、地广人稀,人民的生活安逸富足、无忧无虑。
扬州人已经适应了静谧祥和的生活氛围,性格温和。
再加上扬州地区气候湿润,雨后景色更加秀美,扬州人民的性格更加细腻多情。
因此扬州小调多是描写田园、水乡、花草等景色以及历史故事。
许多扬州民歌描述的是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加凸显了扬州的风土人情。
曲子优美流畅,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扬州江南水乡的温柔美丽。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保留了《鲜花调》的基本旋律,具有南方项目的色彩,曲调优美。
清明时期是扬州民歌的再一次繁荣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恢复经济,大力推行各类生产措施,进行了淮河、运河的整治以便农民进行灌溉。
浅谈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的演唱
口 李 国庆
《 拔根芦柴花》原 为流行于江苏扬州地 区的栽秧号子 。现在广为流 传 的扬州 民歌 《 拔根芦柴花》,则是 由诗人钱静人 ( 1 9 1 8 一  ̄ 9 8 3 )重新 填词 ,作曲家费克 ( 1 9 1 7 — 1 9 6 8 )精心改编 的版本。 微 根芦柴花》原 曲的曲式结构为三句半 ,属于五声调式中的 c宫 调 式 。经 过 改编 后 的 曲调 则在 前 奏 中增 添 了As ] - , 节:
毒 i 童 』 l
l 垒 _ 耋 { 鲤l 6 j l
l 5. 璺I l Fra bibliotek这增添 的八小节 ,其素材来源于阿炳 的二胡 曲 《 听松》 与扬剧音 乐过 门。曲子 的内容 主要描写 的是青年男女之间纯朴 的恋情 。改编后 的曲子将原曲的中速稍稍加快 ,将一拍加速至两拍 ,使原本爽快 、简 洁 的感 觉加入 了更 多活泼 、轻快 的元素 。这首 曲子的原演 唱形 式为 领众和” 。前两 旬作为 “ 领唱”部分 , “ 领唱”中的第一句为实词 , 第二句则为衬词 ; “ 众和”的一句半均为衬词 。如歌词 中的 “ 白米饭 好吃 田难 种 、粑粑好吃磨难挨 ”作 为实词部分 ,其余 部分均 为衬词 。 经 过 改 编 后 ,原本 的 “ 一 领 众 和 ” 则 变 为 独 唱 的 形 式 予 以表 现 。改 编 者将曲 目中间扩充将 “ 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 ”这句衬词 ( 虽说衬词并 没有太 多真正含义 ,但对 于整首歌曲而言 ,这也是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直接改为实词 唱 ,而后面则发展 出了两个叠句 ,唱两个七言 的实词 。 短句的音乐素材来 自苏北 民歌小调及扬剧音乐 ,与原 曲非常协调 ,而
一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本文以《拨根芦柴花》为例,从扬州民歌演唱的方言特点、演唱技巧、情感处理,发音处理,文化传承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歌及民族独特的艺术。
本首歌的情绪欢快、激昂,同时又有含蓄,羞涩,扬州的地区优势,使得扬州民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特色,既有南方方言的优美柔情同时也具有北方方言的豪放爽朗,因而在江苏民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民歌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民歌风格各异,江苏民歌极具个性、明快又优美的旋律、淳朴的歌词、具有特色的方言是江苏民歌的独特魅力,尤为突出的是扬州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本首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扬州民歌;演唱方法;文化传承一、江苏扬州民歌演唱中方言的特点(一)发声方法,语言特色江苏扬州所在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
扬州属于江苏中部地区,方言特色有着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同时也有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有着地方优势的扬州,方言极具特色,扬州传统的方言特色和地方民歌婉转优美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得扬州民歌存有不一样的风韵,画龙点睛。
扬州方言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通常区分不开“n”和“l”两个声母,前后鼻音没有区别,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凝”,“林”不分等;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cong”和“chong”,如“丛”,“重”不分等;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
扬州方言的韵母特点,双元音变成单元音。
扬州方言也不区分尖音与团音(二)方言特征,地方色彩民歌通俗易懂就是人民的歌曲,它是从生活中创作的。
以各地方言为语言基础,从而有不同的韵味,通过方言的声调、语调的不同,形成优美的旋律。
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泥土气息,它的创作是即兴的,传播是口头的,内容是生活中而来。
扬州百姓地道的方言演唱更是为其地域性增加风韵。
中国地方民歌对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以江苏扬州《茉莉花》为例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8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中国地方民歌对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以江苏扬州《茉莉花》为例文/庞小连摘要:民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
江苏扬州的《茉莉花》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流传甚广,深受人民喜爱,大学生学习和欣赏《茉莉花》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地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当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国地方民歌;江苏扬州《茉莉花》;音乐审美1 中国地方民歌在大学音乐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民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早的民间音乐样式,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流传最广、最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
民歌在人民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经过长期的口传心承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加工提炼、不断变异的艺术特点。
它源于生活,与人民的生活有直接、紧密的联系,广泛深入人民的生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心理素质、气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
民歌的历史悠久,流传面广,传唱中的情况比较复杂,同一首民歌流传到不同的地方会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词曲产生变化,使用地方语言演唱,融入地方曲调特点和语言特点。
因此民歌具有“地方性”的艺术特征。
民歌所唱的歌词,大多是“乡侬俚语”,人们用较单纯的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地方色彩。
如江苏扬州《茉莉花》、云南弥渡《绣荷包》、湖北恩施《龙船调》、河北中部《小白菜》、江苏苏州《孟姜女》等地方性民歌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世代流传并极具代表性。
以地方民歌为例,大学生通过学习及欣赏各民歌领略各地方音乐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旋律曲调之美,江苏扬州《茉莉花》曲调抒情柔美,委婉曲折;云南弥渡《绣荷包》表现古代女子的爱情生活,让我们看到古代男女对爱情的信念和向往;湖北恩施《龙船调》的音乐生动活泼,节奏欢快鲜明,小姑娘和艄公的对唱俏皮欢乐,歌曲中融入有趣的方言对白,塑造了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河北中部《小白菜》把失去亲娘的孩子比作小白菜,旋律凄婉,令人泪下;江苏苏州《孟姜女》讲述了古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从春季唱到冬季,体现了“孟姜女”一年四季的心路过程,音乐表现了一种哀怨之情。
杨柳青教案
一、教材分析:《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
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
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古诗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风光师: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
(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寓教于乐】1、感受歌曲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2)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3)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的作用)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创作风格
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创作风格(一)浓郁的地域风情民歌和语言密切相关,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都会或多或少的渗透进民歌的曲调之中,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地方民歌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地反映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
扬州有多年历史,文化悠久,风光无限好。
扬州的艺术门类众多,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蕴涵着扬州人的品位和情操。
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是一首秧田歌,反映了纯朴的乡村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现状和风土人情,贴近人们的生活,能够抒发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拔根芦柴花》跟方言的关系密切,音乐的形式灵活多变,表现生活化,通过衬词、曲调、节奏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形成《拔根芦柴花》的独特风格,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综合来看,南北方的民歌在曲目特点上有着一定的共同点,正因为存在共性,所以为深入了解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特色,节奏艺术提供文化支持,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由于扬州处在江南和江北的过渡地区,所以扬州的方言也将南北文化结合。
产生于此的《拔根芦柴花》,既有江南的柔情也有江北的豪情,将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完美结合,不仅有江南音乐的温柔婉转、灵动欢快,还有北方的朴素直接、旋律优美,风格独特,成为江淮方言区独具特色的优秀民歌代表作品。
(二)民间音调的借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民声唱法也取得很大的前进,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和认可,特别是和美声唱法精髓的结合,使得演唱科学性更强,不过,《拔根芦柴花》的演唱,还是要尊重原版,尊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以民间唱法为基本唱法,声音字正腔圆,旋律悦耳动听,将《拔根芦柴花》演唱得尽善尽美。
扬州民歌的核心音调是: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在扬州民歌中角调式并不多见,一般都用徵调式,不过《拔根芦柴花》选择了宫调式作为它的核心音调,并且这个核心音调反复陈述了三次,歌曲对称性与舞蹈性相一致,使得音乐的色彩丰富,情绪饱满,气氛活跃。
《拔根芦柴花》这首民歌是江淮方言区民歌,融合了南北方的方言特色,有南方方言的温和、细腻和柔美,也有北方方言的豪爽和热情,因为它的主旋律是级进,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其间也有大跳,所以音乐风格不统一,南北并蓄。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何磊政(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扬州民歌作为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的记载,在中国民歌百花园中芬芳夺目。
它“融会南北,兼济刚柔”,既有南方的婉转,又有北方的豪迈,不仅是因为扬州地理环境的优越以及地域文化的熏陶,还在于演唱中乡村俚语的运用以及语音、语调的变换等,使得扬州民歌旋律婉转、明朗,深受人们喜爱。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特点【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提到扬州,或许你会想起开凿大运河、带动当时扬州经济繁荣的隋炀帝杨广,也或许会想到扬州是一个旅游城市,那里有盐商的府邸以及诱人的汤包。
而对于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或许大家了解甚少。
扬州民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价值并非只是娱乐消遣,而应该是透过音乐本身,来探寻它背后更多的“社会故事”。
因此,笔者在搜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地方音乐”课上邵萍老师传授的相关知识,对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予以窥探,并加以思考。
一、扬州民歌扬州,一座建立于公元前486年的历史文化古城,古称广陵,位于苏南与苏北的中间地带,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地。
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环境,不但铸就了扬州璀璨的文化积淀和繁盛的商业往来,还使得它获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中国运河第一城”等美好称赞。
作为“控江襟淮”的东方名城,扬州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扮演亚都的角色,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为世界所瞩目。
即汉代的“吴王盛世”时,扬州“富可敌国”;唐代的“大唐盛世”时,扬州在全国的地位犹如今天的上海;更引以为豪的当属清代的“康乾盛世”,当时扬州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与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伯仲之间,仅次于北京、江宁,超过苏州、杭州和广州。
所谓“扬州民歌”,乃是指多年来流传在江苏扬州、泰州两大市辖区及其周边地带的号子、小调、风俗歌等民间歌曲。
杨静《杨柳青》教案
四年级音乐课题《杨柳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
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
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2、用轻快、活泼、甜美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3、运用多种音乐形式表现歌曲,引导学生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生:江苏扬州1、诗句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2、风光师:你们谁去过扬州?请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扬州是怎样一个地方。
生:……师:谢谢你的介绍!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一下扬州的美景吧。
(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师:扬州美吗?生:美!(二)、学习歌曲《杨柳青》1、聆听、感受歌曲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民歌讲解师:说到民歌,你们知道民歌是怎样产生的呢?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传下去至今。
(2)初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轻松,活泼);它是几拍子的歌曲?(二拍子)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3)复听歌曲,小声跟唱,回答问题。
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张美林中国音乐【季刊)2005年第2期CHINESEMUSIC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揭示其所表现的独特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从一个侧面反映扬州民歌对扬州清曲、戏曲等艺术流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扬州民歌;文化地位;艺术特色;历史贡献中图分类号:J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23(2005)02—0185—03一、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扬州民歌《茉莉花》继走出国门,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契普尼选用为歌剧《图兰朵》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后,2003年初,扬州市人大会议通过决议,将《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歌。
那一天,所有的扬州市民沉浸在《茉莉花》所表现的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内涵丰蕴的曲调里。
和琼花被定为市花代表了扬州市民的心声一样,《茉莉花》荣登市歌宝座同样是众所归望。
这流传了数百年的淮左民间小调以市歌的方法进行文化定格,足足证明了扬州二千五百年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引导我们深思,如何继承和弘扬扬州民歌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要珍视这份遗产,首先必须研究扬州民歌在扬州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地位。
l、先秦与秦汉时期。
扬州最早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
此后怀王在此建立楚政权,并取“广陵”名称。
到了汉初,扬州又是吴国的分封中心。
可以说,扬州最初乐舞与民歌融合了相当的吴楚成份。
伯牙的名曲《高山流水》,形成与流传都在江淮一带。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对民歌的社会功用及音乐审美已经有所阐述,表明此时以扬卅I为中心的淮南大地民歌已经有了相当水准。
2、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史段,扬州民歌出现新一轮创作高潮。
嵇康以《聂政刺韩王曲》为题材构思《广陵散》,声调绝伦,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又鲍照所作《碣石调幽兰》,桓伊所作《梅花三弄》,无不渗透扬州吴文化的内涵。
3、隋唐时期。
隋炀帝从政的三十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呆在扬州,他不仅欣赏“六么”“水调”杨柳枝等民歌,而且他自己也是作词曲的里手,《江都宫》就出自他的手笔。
《杨柳青》教学反思
《杨柳青》教学反思这首乐曲是根据江苏民歌《杨柳青》改变的民乐合奏曲,《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活泼风趣,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教学反思。
全曲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唱和对家乡的热爱。
全曲根据主奏乐器的不同可分为六段,通过主奏乐曲的变化,旋律的转调、发展与加花等方法使这首乐曲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这首乐曲的聆听,重点在于让学生听出每个主题由哪几件乐器演奏的,因此,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完整聆听,整体感受乐曲的风格、旋律特点,并对所有乐器的音色有个最初的感受。
再次聆听,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特点、不同主奏乐器的音色划分段落,这部分的聆听,学生基本能对所听乐器有个最初的猜测。
再次聆听,很多孩子能听出主奏乐器有笙、琵琶、二胡、笛子,只是乐器中阮、柳琴因为不常见、不常听,很多听不出来,因此教学中,我还准备了中阮、柳琴的图片和乐器演奏片段,这样就对乐器的音色有了很好的了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不断聆听,一定能听懂音乐这个无字的语言,虽然无字,却可以比任何文字更加丰富,因为,它更加充满想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音乐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学的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一节课能完整的唱对歌曲,那就万事大吉了。
经过前段时间单老师的临时强化训练,我开始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有了种新的改观。
那就是音乐课要用音乐的知识去吸引他,用音乐的美去感染他,用音乐的行动去引导他。
音乐课特别是唱歌课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把歌曲唱的好听唱的动情,这都需要老师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里不断引导和潜移默化,而这些要求并不是让大家开心的唱就可以完成的。
我想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一切从音乐出发,一切又以音乐为终点。
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兴趣,在音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享受音乐,在音乐陶冶情操。
唱歌课也许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开口唱歌上。
在这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努力充实自我,努力地去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
扬州民歌
《茉莉花》这首扬州民歌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 契尼选用为歌剧《图兰朵》的主题音乐而享誉世 界后,成为了扬州的市歌。
这首民歌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内涵丰富。深受 人们的喜爱,凝聚了扬州建成2500年深厚的文化 底蕴,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 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 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 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 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它采用五声音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 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 歌词与【鲜花调】一样,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 因此琅琅上口。 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 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 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这首小调歌词不固定,常填入诙谐,风趣,欢快的词句,本曲通过 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 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曲调变化较自 由,旋律起伏大,节奏跳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衬词在歌曲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 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 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 了扬州民歌的风格。
4
3
2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愿 家 乡 的 音 乐 越 来 越 多 姿 多 彩
、 优 美 的 音 乐 旋 律
、 丰 厚 的 文 化 背 景
、 强 烈 的 时 代 烙 印
、 鲜 明 的 地 方 色 彩
家 乡 的 音 乐 , 有 着 自 己 独 特 的 艺 术 特 点
扬州民歌的文化特征研究
州 民歌 同真正吴侬软语的江南名歌有着很大 的 别,扬州民歌有着 “ 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特征。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 特征风格 、演唱特征风格 以及文化价值三方面分析 了扬州 民歌 的别样风情。
【 关键词 】扬州 民歌
演唱特征 艺术特征 文化价值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8 1 0( 2 0 1 5) 1 2 — 0 1 9 5 —0 2
2 .扬 州 民歌 在 演唱 中衬词 的运 用
【 中图分类号 】 G 6 0 7
扬州是一座历史久远的文化古城 , 水美 、 人美 、 歌更美。 扬州民歌的音乐 , 不仅旋律优美动人 、 流畅清晰、 结构精巧 ,
而且其调式和调性也非常丰富、 变化 自然, 具有扬州本地的
地方音乐色彩。它不仅有大江的汹涌澎湃, 还有运河的深沉 静谧 ; 既展示 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悠扬 , 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 钟灵 秀美。千百年来 , 扬州民歌就如扬州柔情的水一般 , 不 仅滋润着扬州人 的心 田, 也让很多的异乡异客流连忘返 。 扬 州民歌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它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它 包括 了扬泰地区流传的劳动号子、 休 闲小调、生活音调以及 宗教歌曲等。我们要充分地 了解扬州 民歌 的文化特征 , 必须 全方位地去了解研究 。 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 演唱特 征以及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来全面地分析扬州民歌 , 让更多的人在品赏扬州民歌 的过程中由表及里、 由点及面地 体验扬州 民歌别样 的风情。
扬 州 民歌 的演 唱特征 1 .扬 州方 言 的地方 色彩
一
扬州处在长江三角洲的杨子江北岸 , 这里属于江淮方言
中国不 同地域的民歌都会使用极具特色的衬词来为 自 己地区的民歌增添地域色彩。扬州民歌也不例外 , 所以在演
(完整版)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一、扬州民歌的艺术特色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乡土气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而广受欢迎。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扬州民歌也越来越被全国各地的人所熟悉。
扬州民歌在扬州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地位。
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民歌都在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演变发展。
扬州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题材。
和其他民歌一样,扬州民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广为流传。
但各地的民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扬州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它的方言,这是各地民歌都不一样的。
方言是民歌的典型特征,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从方言来判断一首民歌属于哪个地区。
其次是他独特的生活内涵。
一首民歌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民歌中很多用词都是和生活紧紧相关的。
山区、水乡或者高原地区,他们的生活总会反映在民歌上。
扬州是个鱼米之乡,小河特别多,所以扬州的民歌常常得以和水联系在一起,如《拔根芦柴花》、《数鸭蛋》、《撒趟撩在外》等等。
二、《杨柳青》的音乐特点(一)歌曲简介《杨柳青》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首独具特色的民歌,它的旋律明快而又活泼,节奏简短而又跳跃,填词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风趣,是扬州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
虽然篇幅较之于一般歌曲来说,稍显简短,但因其独特的乡土气息以及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农民在乡间快乐劳作的情景而被广泛流传。
这首歌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得而知,大约是来自清朝,后经多年的改编而成。
在民间,当农民们在田里劳作时,这首歌就会成为他们消减疲劳的良方。
(二)音乐技法分析1.结构分析以国外的旋律分析法来看,《杨柳青》是一个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歌曲,为非方整性结构。
前三个乐句都是6个小节,第四乐句只有五个小节。
每个乐句稍长于一般歌曲,四个乐句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从其填词来说,《杨柳青》又是一个带有衬腔补充的民间二句体乐段。
歌词的内容主要在前两句中,而后两句基本是由衬词组成的,这是民歌独特的形式之一,很多民歌都具有这样的衬词。
扬州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中的音乐文化研究
黄钟大吕58扬州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中的音乐文化研究■ 葛灵月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摘 要〕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
扬州民歌作为地方民间生活文明的缩影和智慧,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扬州地方音乐有着丰富内涵和内容,扬州民歌正是表现扬州民间风土人情和情感表达的载体,本文以扬州经典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为例,从音乐本体出发,结合扬州江都的地理文化背景对扬州地方音乐进行研究。
〔关键词〕扬州;江都;民间音乐;《一根丝线牵过河》;作品研究一、《一根丝线牵过河》的背景地方音乐的自发性使民间音乐从业者并不重视对相关资料的记载和保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根丝线牵过河》在扬州悠久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诞生了。
《一根丝线牵过河》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扬州民歌,流传于江苏扬州江都周围一带,歌词朗朗上口,曲调优美。
在中国民歌中,“丝线”是一个较为经典的主题。
丝线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但在古代象征着月老的红线,牵连着一对男女的姻缘。
这里的民歌借丝线反映出古时劳动人民淳朴、热情、大方的生活场景。
扬州古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东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
经济繁华,储蓄了汉代吴越、燕赵的文化精髓,使得扬州文化充满生机,文化底蕴深厚。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来看,扬州地方文明受历史、环境、地理等方面的影响,使其音乐文化在方言、旋律、调式调性等方面产生具有扬州特色的因素。
笔者拟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角,结合音乐学分析手法,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文化地理学研究视角结合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对扬州地区的江都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进行研究。
二、《一根丝线牵过河》的艺术分析 《一根丝线牵过河》是一首扬州江都民歌,是江都真武、邵伯一带农民在栽秧时打的号子,通常称为《撒趟子撩在外》,又名《十根丝线》。
20世纪50年代初,在江苏省音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中被挖掘,由江都邵伯民歌手黄凤英、施登英演唱,费克记谱。
扬州民歌中的运河形象
艺术大观94摘要:扬州段古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段运河,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扬州民歌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中不仅折射出扬州千年来丰厚的历史文化,更能让我们领略到它所呈现出的艺术芳香与独特个性。
运河的发展史足以见证见证扬州民歌的发展史。
文章以扬州大运河带的民歌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挑选出其中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扬州传统民间歌曲为例,简要地分析了歌曲中运河的体现形式,从地域的角度探究扬州民歌中运河形象的特点,让音乐中运河百年文化能够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扬州民歌;运河文化;形象特点;扬州是一座远近闻名的运河城市,古运河最老的一段流淌于扬州境内,可以说是运河哺育了扬州,运河的发展史几乎承载了从古至今的扬州发展史,运河是扬州的“根”,扬州依靠着运河的根茎生根发芽,不断成长,在这期间衍生出的无数历史文化轨迹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扬州与运河息息相关。
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派人打通了历史上第一天连接长江和淮河的人工运河,古邗沟,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开通了邗沟的支道,运河因此发挥了历史上第一次推动扬州盐、铁工业的发展,隋朝时期,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以扬州为中心,通过邗沟连接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扬州成为了重要的水路枢纽,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民间艺术的发展也更加繁荣,大量的民间歌曲相继涌现,在民间广为流传。
大运河从远古先秦跨越至现代,通过各个时期不同的歌谣,可以使我们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民歌的发展也见证了运河历史的发展。
邗城就是古时候的扬州,扬州处于江苏省中部地区,处于江淮地带,是典型的水系城市,依水而生傍水而生,因此在此地形成的民歌大多是与水有关的,我们可以在众多歌曲中发现运河的身影。
一、扬州民歌与运河的渊源追溯到人类的发展史,就离不开“劳动”这两个字,音乐的起源亦可以归结到劳动本源上,有劳动的地方就有民歌,我国的劳动人民不仅仅是能够征服大自然的勇士,也是民间艺术的创造者,若论扬州民歌的产生,应该是从扬州这个地区开始形成,我们的祖先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就是扬州民歌的发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
小刘姐姐、黄黄子、隔里隔三垛、格朵朵
四句头、五句半、抢八句
七字唱、串十字
刮地风、西凉月
拔根芦柴花、杨柳青、茉莉花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成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童谣
牵磨歌
牵磨、拐磨,吃半个留半个,还有半个给哥哥;哥哥请舅舅家来坐坐,舅舅不在家,出来个舅母,舅母请奶奶,奶奶躲在门背后。
《板凳娃儿歪歪》
板凳娃儿歪歪,
菊花儿开开,
开几朵,开三朵,
剩下一朵给鹦哥。
鹦哥不要,想吃葡萄,
葡萄流水,想吃羊腿,
羊腿流血,想吃大爹,
大爹没肉,想吃小舅,
小舅是个叽叽眼儿,
不得吃一点点儿。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爹娘,都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小巴狗
小巴狗,上南山,割荆条,编簸篮。
称大米,做干饭,老头吃,老妈妈看,急得小狗啃锅沿。
小狗小狗你别急,剩了锅粑是你的。
小巴狗,上南山,走到路上断盘缠(路费)。
卖公鸡,肯打鸣;卖草(母)鸡,肯下蛋;卖孩子,怪可怜;卖老婆,不值两斤红芋(蕃薯)钱。
小巴狗,带铃铛,恍郎恍郎到集上,买三包子,俩麻糖,拿回家中孝顺娘,俺娘说俺是孝郎。
小巴狗,你看家,我上南山采红花,一棵红花没采了,小狗在家汪汪咬。
小狗小狗咬什么?咬亲家。
亲家亲家你坐下,听我说说你那闺女好邋遢,叫她去做饭,她在锅底下烧鸡蛋;叫她去刷锅,她在锅里洗裹脚(缠脚布);叫她去磨面,里一半,外一半,抛抛撒撒一大片;叫她去下地(到田干活),她在地头唱大戏,又是梆子腔,又是柳子戏,你说可气不可气?
小巴狗,带铃铛,滴喽晃郎到集上,打个滚儿,拾俩钱儿,买个媳妇带俩孩儿,一个叫抬筐儿,一个叫挎篮儿。
小麻嘎(喜鹊)
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烙白饼,卷砂糖,媳妇媳妇你先尝,我到家后望爹娘,爹娘来了莫让尝。
小麻雀
小麻雀,就地滚,滚到娘家喝凉粉。
凉粉凉,吃冰糖,冰糖冰,打开骡马上正东。
月老娘
月老娘,黄黄巴,小二妮要吃妈(奶乳),拿过刀来割给她,挂在脖子上吃去吧。
月姥姥,两瓣瓣,锅里糊着豆馅馅。
谁来了?他姑父,带着两眼泚(读ci)麻糊,按说给他搽了吧,妈拉大哭。
小红孩
小红孩,骑红马,一气跑到丈人家。
大舅子扯,二舅子拉,拉拉扯扯进了家;先吸烟,后喝茶,一家人口都见啦,就是没见俺家的她。
风吹楼门看见啦,瓜子脸,青头发,上穿绫罗下穿纱。
回到家中对娘说,八月中秋去娶她。
小黑驴
小黑驴跑得快,一张桌子八样菜,恭候姐夫进门来。
两酒盅,两双筷,小舅子陪你喝痛快,醉卧地上起不来。
收麦忙
割完麦,打完场,谁家姑娘不想娘。
见了娘,泪汪汪,婆家收麦俺太忙,东方发白就起床,先做菜饭后烧汤,一肩担送地头上。
五月天,热难当,大汗淋漓湿衣裳。
麦个车运到麦场,撒晒翻场带簸扬,没有一事不帮忙。
一日三餐俺独当,还要摸黑洗衣裳。
油菜花
油菜花,满地黄,七岁八岁没了娘。
跟着爹爹还好过,不久娶个后婚娘。
后娘娶来一年整,生个弟弟比俺强。
他吃肉,俺喝汤,拿起碗筷泪汪汪。
俺想亲娘在梦中,亲娘想俺一阵风。
柿子红
秋天到,柿子红,谁家女婿谁家疼。
白酥梨,挑担卖,谁家女婿谁家爱。
太平车
太平车,四轮滚,上面坐着花大婶。
打牛马,快快走,来到娘家大门口;小弟跑来抱包袱,小妹跑来牵我手。
亲娘慌忙抱外孙,嫂嫂来了扭一扭。
嫂子嫂子不要扭,今天来,明天走。
葫芦头
葫芦头(吸鸦片烟具),先装瓦屋后装楼,再装两顷好田地,还带几只肥马牛。
万贯家产都装尽,衣食住行发了愁。
父母妻子各东西,自已流落在街头,左邻右舍瞧不起,至亲好友不肯留。
猛回头,内心疚,土地庙悬梁魂西游,因在阳间吸鸦片,爱玩葫芦头,阎王罚他十八层地狱把罪受。
七月七
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相诉离情泪如雨,一夕相聚又分离。
若问何时鹊桥会,再等来年七月七。
老妈妈
老妈妈(指老太太),挎杈杈,掉了粪巴,砸了脚丫。
儿
小木碗
小木碗儿,转悠悠,俺上老娘家过一秋,老娘疼俺,妗子瞅俺。
妗子妗子您别瞅,楝子开花俺就走。
(“楝子”指楝子树)
其它童谣:
《赶圩归来啊哩哩》
《风往北吹》
《江山好》
《荷韵》
《金韵花翎》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我们都是打工者的娃》
《下扬州》
《岳母刺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