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9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PPT课件 图文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 一、温度 温度计》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七章第一节温度温度计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北师大2019课标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七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温度计》。
教学课时为1课时。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对本课有如下要求:本节内容是热现象这个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都是以“温度”和“温度计”为中心实行的。
就本节课来说,不但要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还要会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而在后面的学习中,物态变化和比热容都以温度的变化为基础,而且需要利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所以,本节知识即使预备性知识,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温度及温度计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都是物理现象,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自制温度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等一些列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虽然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但考虑到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学习水准的特殊性,同时根据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知识构建和自我理解等原因,学生采取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小组合作展示、层层质疑及比较法的学习方法。
因为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了解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经接触过温度计的制作。
所以,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以及自己通过学习“自制温度计”的实验理解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利用小组合作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量体温的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通过这样的学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对本节课互助作业和课后拓展的相关知识及相对应答案实行整合,推送到的“云校家”平台,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
2、拍摄本班学生的照片,提前制作“感温水杯”,用于新课引入时。
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喀秋莎”录屏软件和“CrazyTalk”软件自制微课“温度的单位”,用于上课时观看。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2019版】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2019版】注重科学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研究兴趣。
22.简述物理学实验的重要性。
答: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简述物理课程的目标。
答:物理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研究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惯,在解决问题和作决策时尝试运用科学工作者原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4.简述物理课程的构建原则。
答: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探究真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5.简述物理课程如何因材施教。
答: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是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研究任务和要求。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等,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多样化,包括书面考试、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多种形式。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看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要贴近学生的研究实际,注重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而不是仅仅看重结果。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自信心。
32.如何构建新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答:构建新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注重学科渗透,将物理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构建跨学科的评价体系;其次,要注重科技发展,将新技术与评价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要注重研究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能力水平;最后,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评价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九年级物理教案:11.2学生实验:组装电路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教材分析:《组装电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
本节内容在上一节认识电路组成,通路、断路和短路以及电路图的基础上,学习用开关控制两个串联灯泡、两个并联灯泡的连接。
这部分内容提出的具体任务:一是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同时灭。
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也灭了;取下一只灯泡,不影响另一只灯泡发光。
二是用两个开关控制两只灯泡,要哪只灯泡亮,哪只灯泡就亮,并且两只灯泡的亮灭互不影响,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连接完实物电路之后,还要组织学生练习画电路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灯泡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每组2节干电池、3个开关、导线若干、灯泡2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1、常用电路元件;2、常用电路元件符号。
二、激发学习动机:师:展示两个小灯泡,问:你能让这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画出电路图,并连接电路。
学生分组完成上述问题的探究。
三、讲授新知识:(一)认识串联、并联电路师:在上面电路中,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同学们能否用实验桌上这些元件组成一个电路,使两个灯泡都发光呢?请先画出电路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的科学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的科学分析2019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9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根据新修订的《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了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现将修订中的一些考虑及修订后教科书的主要变化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一、教科书特点(一)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新教科书加强了科学探究的设计。
教科书从序言“科学之旅”开始,通过教师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及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活动,通过“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的学习,初步了解、体会探究的含义及探究的方法。
当学生对探究过程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让学生亲自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课标》中所提到的探究七要素写出来,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之后,为了避免重复和僵化,根据探究活动的不同特点,教科书只重点标出了几个要素。
我们希望,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并且不影响科学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学生学习中的探究活动,大多数不同于实际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探究,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已知的,后者的结论是未知的。
在做这两种不同的探究时,心理活动不完全一样,体验也就有很大的差别。
为了缩小这种差别,对有些规律的探究,书中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思考、总结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第五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科书是作为教学重点处理的,但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
考虑到实际与可能,对于大部分的探究活动,教科书都给出了结论。
但是,在文字处理上一般都淡化结论和探究过程的直接联系,例如不出现“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看到……”等字样,而由教师在适当时机向学生介绍结论。
2019年物理新课标解读
2019年物理新课标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方位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点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科书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研究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注重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课程结构今年秋季开始,高中物理要分三六九等了:要想拿到高中毕业证,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研究必修模块共三本书;如果参加高考时打算选考物理,要增加选择性必修三本书,这样必修加选择性必修共六本书;如果想继续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还有三本选修教科书。
也就是说,高中整个学段共有九本书,九九归一才达到高中物理研究的最高境界。
下面是新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整理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1)变化前是以教科书来区分必修、选修,变化后是以知识模块来区分必修、选修。
划分更加细致、科学、合理。
(2)必修模块为合格性考试内容,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为等级性考试内容。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充分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2019-2020学年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2.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学案(有答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学习重点】1.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2.图像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1.各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学习过程】一、基础导学(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随时间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3.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运动,统称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1.实验目的: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测量小车在不同时刻的平均速度。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3.实验思路:如图所示,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铝板平放在实验桌上,铝板上放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小车,引下运动,通过研究纸带上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小车运动的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如图所示。
(2)在下图所示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 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 =________。
D 点的瞬时速度105.6027.60 cm=390 cm s 3.90 m s 20.2 sCE D x v T -=== C 点的瞬时速度()60.307.50 cm =264 cm s 2.64 m s 20.2 sBD C xv T -=== B 点的瞬时速度27.60 cm =138 cm s 1.38 m 20.2 sAC B x v T ===。
1.38(2)如右图所示:212.6 m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像,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tan a α=求出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像,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v a 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知识链接:图像法处理数据时注意两点。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单元教学设计分析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汇报总结—— 知识与素养的提升重点: 电动势、内阻、路端电压的科学内涵 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特征(实验探究) 内、外电路的电势变化、电压、功率关系(实验+理论)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论) 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及工作效率等计算方法(理论)
• 创新应用——欧姆表的原理 探讨的问题:如何直接测出电阻 如何标注刻度及刻度特点 欧姆表的量程选择及使用方法等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探讨多用电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第三节 实验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1、真实的情景:各种电池的参数和新旧不同,性能有较大差异
2、引领的问题:如何获取深藏不露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3、挑战性任务:学生分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探究 1)直接测量法
2)电压表+电流表:
E = U+Ir
I
•E = IR+Ir
O
R
O
R
第四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1、真实的情景:
调查并估算所在年级一天通常的 耗电量及可以节省的电能数量
2、引领的问题:节能环保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挑战性任务:学生分组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展开探讨 1)生产、生活中的主要能耗有哪些? 2)有哪些能量获取的途径和方法?会带来哪些影响? 3) 为什么能量是守恒的,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第1节 能源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了解电器的一般发热原理,在安全、能耗和节能环保等方面有更清
内容丰富超
晰的认识和方法。
发展:电源更本质、电路更全面、概念更深刻、能力更高层
过高中教材
单元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物理观念——能量观
从电场能量转化视角:电源通过非静电力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再通过电场力做功在内、外电路中将电能转 化为别的能量。
【课件】物理新教材2019选择性必修3教材解读
02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1.由温度概念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2.应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实验定律 3.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物质观念
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特征
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特征
(实验真实情境呈现)
观察表面张力的宏观特征
观察表面张力的宏观特征
(实验真实情境呈现)
感悟分子的尺度:10-10 m
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认识
1 mol 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 就达6.02×1023个。这足以表明, 组成物体的分子是大量的。
实验: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感悟分子的“微小”和“大量”
对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认识
对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认识
利用Tracker软件,可以追踪到 经过多个相同时间间隔的小炭粒所在 的位置。打开布朗运动拍摄的视频, 选择一个小炭粒为追踪对象,逐帧追 踪,选择显示所有追踪的位置并选择 显示路径,将这些位置进行连线。
1.深化对内能概念的认识 2.探索能量守恒的足迹,强化能量观的形成
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首先是能量观念形成过程和守恒观念的发展过程; 其次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意义; 最后是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02 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
1.深化对内能概念的认识 2.探索能量守恒的足迹,强化能量观的形成 3.探讨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加强科学思维教育
4.分子动能 和分子势能
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
模型建构 把分子看成小球来处理,让学生 经历建立分子的理想化模型过程。
统计规律 展示大量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 规律的图像,通过科学推理、论证,实现对分子 热运动的微观解释。
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体验用测量宏观量的方法测得微观量分子 直径的实验过程。
9.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
2018—2019学年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基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探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
加强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运用物理原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和运用较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基础性;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将物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实践性; 加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落实STSE教学,全面实现物理学科的价值,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八年级:2018年秋期完成八年级(上册)全书内容2019年春期完成八年级(下册)全书内容九年级:2018年秋期完成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至第十九章《生活用电》2019年春期完成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至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考复习三、教学规划(一)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二)期末检测时间2018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9日——1月11日。
2019年春期(下学期):2019年6月27日——6月28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八年级1.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题,34分(包括单项选择题8个小题共24分,多项选择题2个小题共10分)。
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共4大题,66分。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共4题,共16分)、作图题(共2题,共8分)、实验与探究题(共2题,共18分)、计算与解答题(共2题,共24分)。
九年级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总分:科学150分(物理80分)3.试卷结构:物理部分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8题,24分(每题3分,包括单项选择题6个小题和多项选择题2个小题)。
2019-2020年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说明考试大纲
2019-2020年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和目的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社会考生的考试,兼具水平监测和选拔的双重功能。
因此,考试既要衡量初中毕业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初中毕业合格水平,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择优选拔学生的需要,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命题原则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命题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数量,逐步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渗透在前两方面的考查内容中。
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在繁、偏以及技巧上做文章。
试题难易度比例:基础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三、各学科具体考试说明物理Ⅰ.命题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范围八年级、九年级的所有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00分钟;卷面分值:120分。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识图与作图、实验、计算等)约占60%。
试题结构及比例:物质(约占12%),运动与相互作用(约占40%),能量(约占48%),科学探究(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Ⅳ.考试能力要求:1.识记能力: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识别和记忆。
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能力:能领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含义,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或对相关现象作合理解释。
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清楚的分析物理现象、过程,并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修订情况(一)修订背景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于2019年1月启动,对2011年版课标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有力回答。
这次课标修订吸纳和继承了我国物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借鉴了国际上物理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和理念,增强了物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了课程在育人工程中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所以物理教学要实现学科育人,除了体现培根铸魂,更主要的是通过物理教学增长学生的智慧。
(二)修订指导思想新课标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其修订有以下关键三点需要注意: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
(三)修订原则1.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另外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和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2.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落实减负提质。
义务段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段物理课程标准Physics is a fundamental subject that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us. It is a mandatory course in many school curriculums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c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ing physic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sights into how the universe works, from the smallest particles to the largest galaxies.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
由于在科学和技术中的重要性,它是许多学校课程中的必修课程。
学习物理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宇宙是如何运作的,从最小的粒子到最大的星系。
Physics courses typically cover topics such as mechanics, thermodynamics, electromagnetism, and optics. These concepts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laws of nature and how they govern the behavior of objects in the universe. By learning about these principles, students can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that are valuable in many fields.物理课程通常涵盖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前 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 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 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 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 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 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 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 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
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 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 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 运用信息技术。 (五)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 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 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 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 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 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 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 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 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 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 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 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 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
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 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 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 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 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 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 “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 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 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 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 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 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 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 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 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
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
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 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 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 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 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 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 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 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 精神。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 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 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 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 进一步参考。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 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 学研究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 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 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 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 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