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02T13:22:04.8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作者:孟建丽

[导读]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情况,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罗平县人民医院妇科云南罗平 655800

《中国医学人文》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接诊治疗的160例产后42d~56d的产妇,将16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80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8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会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情况及粪尿失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盆底肌肉5级恢复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5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25%,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5.0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8.75%,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情况,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关键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综合护理;常规护理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接诊治疗的160例产后产妇,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接诊治疗的160例产后42d~56d的产妇,将16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80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8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会干预)。

参照组患者最长病程为7个月,最短病程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3.5±0.2)岁;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

(28.4±0.6)岁;实验组患者最长病程为8个月,最短病程为3个月,平均病程为(3.7±0.2)岁;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27.4±0.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未出现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

方法

参照组

8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对患者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常规干预。

实验组

8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盆底功能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收缩肛门的方法,即将手指放入肛门后可感到收缩肌压迫感,之后将手指移开,并持续3~5s肌肉收缩,完成后肌肉放松3~5s,重复上述操作15min;阴道外括约肌训练方法:保持肌肉收缩3~5s,之后放松3~5s,重复上述操作15min。②穴位按摩。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开展穴位按摩,将手指放在切口瘢痕处揉按,之后将中指放在阴道后穹窿处,并按压耻骨尾骨肌,同时开展肌肉收缩训练,一日一次,一次5min。③盆底电刺激。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之后取平卧位,自然放松并微分双腿,在患者阴道内置入康复治疗仪开展电刺激,之间增加刺激强度。一周两次,一次20~30min。④生物反馈干预。将阴道电极置入患者阴道内,反馈测量患者盆底肌肉肌电,收缩5s,之后放松10s,重复上诉操作8次,一周开展2次。⑤健康教育及日常指导。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此提供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指导患者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排便、排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⑥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因疾病的影响会产生负性情绪,且负性情绪会反作用在疾病中,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与患者开展沟通,并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以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情况及粪尿失禁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160例产妇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患者盆底肌肉5级恢复率及压力性粪尿失禁发生率,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粪尿失禁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5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25%,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5.0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8.75%,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女性产后常见病症之一就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粪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患者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盆底早期功能恢复训练、心理护理干预、日常护理及健康教育[1-5]。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盆底肌肉5级恢复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5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25%,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5.0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8.75%,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情况,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参考文献:

黄叶香,刘春妮,周海霞. 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会阴及盆底肌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2):154-156. 丽霞,谷玉红,房桂英,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9):1436-1437,1440. 徐建红.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5):685-687. 黄英. 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会阴及盆底肌康复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17(30):5,7.

[5] 林,乔汇荃,裴亚楠, 等. 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健康前沿,2016(1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