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供应工作,保障医疗器械的洁净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清洗质量管理体系。

这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定各项清洗工作的要求、流程和操作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过程中出现差错。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清洗方法和工艺。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特点和材质,选择适合的清洗方法,确保能够有效去除器械表面的污物和微生物。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清洗剂的浓度和温度,避免对器械产生损害或污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清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效果。

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以保证清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还应加强对清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清洗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清洗工作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清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意识,确保清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清洗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开展定期的质量监测和检查,对清洗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要建立清洗工作的档案和记录,做到可追溯,以便日后的回溯和评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洁净度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规范和操作规程,采用合适的清洗方法和工艺,加强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教育,建立监控体系并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以确保清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及分析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及分析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方法:将我科室的工作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将医疗器械清洗平均分给两组工作人员,实验组按照我国颁布的相关工作标准清洗器械,将器械分为人工清洗及机械清洗,遇到难以清洁的器械则需要工作人员加强清洗。

对照组工作人员按照以前我科室的标准清洗器械,主要采用手工清洗,最终比较两组工作人员器械清洁合格率。

结果:实验组的器械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纱布的血污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保证医疗器械清洗质量,需要对消毒室的工作进行改革。

医疗器械消毒是否到位与医院的院内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医院院内感染率比较高在很大层度上与器械的消毒是否到位有关,目前经过调查研究消毒供应室的医疗器械清洗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消毒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720件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有240个血管钳,248个镊子、96个手术剪、36个吸引管、100个持针器。

并将这些器械平均分给实验组与对照组。

我科室有6名工作人员中全部为女性:55岁2人,53岁1人,50岁1人,40岁1人,30岁1人。

1.2方法:实验组按照我国颁布的相关工作标准清洗器械,将器械分为人工清洗及机械清洗,遇到难以清洁的器械则需要工作人员加强清洗。

并在进行清洗后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进行调查[1],使用目测法、放大镜法观察器械表面是否有残余物质及铁锈,然后在器械上滴一滴无菌水进行检测,然后静置10秒在使用小纱布蘸取,看是否有血液残留。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并当P<0.05时表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目测检查结果对比:本次进行清洁的器械有720个,每组分到的需要清洗器械是相同数量的,实验组使用目测法、放大镜检查清洗质量合格均为100%,这与对照组的合格率89.17%、80.56%,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解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解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解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司丽娜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室对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模式。

方法:将360件医疗器械分为X组和Y组,各180件,X组采用常规机械超声波清洗,Y组采用人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消毒清洗质量控制;评估两组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以及隐血阳性率。

结果:Y组不合格率和隐血阳性率指标显著低于X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人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消毒清洗质量控制模式应用价值高,提高了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达标率,确保了灭菌效果,可以在消毒供应室进行推广。

医疗器械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器械,消毒质量高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功率,对于患者预防感染效果很明显,同时也可以避免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交叉感染。

近年来,各医院医疗器械消毒清洗达标率虽然逐年升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潜在的消毒问题,制订合理科学的消毒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2月—2019年2 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具有相同污染程度的医疗器械共计360件,随机分为X组和Y组,各180件。

X组分类:镊子28件、手术剪16件、刀柄23件、管道器械20件、骨科器械41件、止血钳21件、持针钳11件、弯盘20件。

Y组分类:镊子30件、手术剪14件、刀柄25件、管道器械14件、骨科器械43件、止血钳27件、持针钳14件、弯盘13件。

两组医疗器械在分类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清洗方法X组:采用机械超声波清洗,过程为:①先用清水清洗医疗器械上的污染物,作为初步清洗步骤。

②将医疗器械浸泡于清洗液中(多酶以及酒精等),根据医疗器械的不同选择不同清洗液,清洗消毒15~30 min。

③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机械15~30 min。

④采用纯净水作为清洗液,再次清洗15~30 min。

⑤高温消毒、打包并标号。

Y组:在X组的基础上增加人工清洗,并严格按照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路径实施医疗器械清洗。

过程为:①清洗过程实施标准化质量管控。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分析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分析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清洗与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感染控制。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

本文将对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进行分析。

一、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清洗是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彻底清洗掉医疗器械表面的污物、血渍、有机物等,才能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清洗不彻底,将会导致微生物残留,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影响医疗安全。

二、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检测1. 清洗效果的检测清洗效果的检测主要包括视觉观察、蛋白测试法和微生物学检测。

(1)视觉观察:通过目测和放大镜观察医疗器械清洗后的表面、关节、齿牙等部位是否有污物、血渍、水垢、锈斑等残留物质。

(2)蛋白测试法:使用清洗效果监测试纸对精密管腔类器械进行检测,观察试纸变色情况,判定器械清洗是否合格。

(3)微生物学检测: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的指标为无病原微生物生长。

2. 清洗设备的检测清洗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清洗效果,需定期对清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检测内容包括清洗设备的物理参数、运转情况、仪器精密度损耗等。

三、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措施1. 制定严格的清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清洗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加强清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清洗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清洗人员的培训,提高清洗操作的技能和意识。

4. 采用高效的清洗剂和消毒剂,提高清洗效果。

5. 引入先进的清洗消毒技术,如超声波清洗、高压水射流清洗等。

6. 加强清洗质量的监控,定期进行清洗效果的检测。

四、总结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感染控制。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与质量检测的重视,制定严格的清洗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清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清洗人员的培训,采用高效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引入先进的清洗消毒技术,加强清洗质量的监控,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浅谈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体会

浅谈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体会

浅谈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体会摘要:目的: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器械供应商租借给医院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与植入物相关的手术的器械,主要用于骨科植入手术。

我院从2017年2月份开始实行器械商不入手术室跟台。

清洗、包装、灭菌全部由我们消毒供应中心同步跟进,集中管理。

由于外来器械在各个医院的传递频繁,大大增加了清洗的难度,而清洗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物品灭菌质量合格的重要因素。

通过一年不断的探索、总结、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一、加强外来器械专业知识的培训外来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专业性强。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不熟悉专科手术器械,无法正确清点核对、分类清洗、质检包装,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开始的时候要求器械商在旁边指导,利用工作之余我们分批次安排外来器械商对每件器械的构造、拆卸、组装、性能、隐藏污垢的部位一一进行讲解,一些特殊器械拍照制作图谱,上传至电脑追溯系统,无论是回收、配包都可以查看。

发现问题及时再培训。

二、规范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制定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专人负责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不仅提高责任心,而且加快了对器械的熟悉。

配备各种型号的毛刷,便于清洗。

外来医疗器械送入后,首先查看器械的重量有无超重,不符合要求的先分包,缺损严重不符合要求的器械须更换,根据清单核对无误接收后放入标识牌,交于清洗助理工清洗,有锈的除锈,能拆卸的拆到最小单位,充分打开盖子,器械摆放整齐,勿叠加。

常规器械超声清洗5-10分钟,管腔器械和结构复杂器械按照手工清洗的流程,选择合适的毛刷在清洗酶液面下刷洗,管腔器械再用压力水枪冲洗。

细小的器械放入精密篮筐内,以免丢失。

初步处理后再上机清洗,大大提高了清洗的效果。

特殊器械遵照厂家提供的清洗方法清洗。

动力工具的清洗首先要检查电池有无取出,机身不可浸泡清洗,先用清水湿纱布擦拭,再用含酶清洗液的纱布擦拭数遍,然后再用纯化水湿纱布擦拭干净,最后用75%的乙醇纱布擦拭消毒,进干燥柜干燥。

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评价

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评价

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评价口腔科器械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其清洗和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评价,以提高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重要性口腔科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特别是牙科手机、注射器、钻头、镜子和探针等器械,它们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口腔组织接触,容易传播疾病。

因此,对这些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至关重要。

二、清洗消毒方法的评价1.手工清洗:手工清洗是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然而,手工清洗的效率和效果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清洗器械的形状和结构等因素的限制。

手工清洗过程中,应先将器械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残留物、润滑剂和有机物等,然后使用清洗剂进行清洗,最后通过流动水进行冲洗和干燥。

为了提高手工清洗的效果,可以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辅助清洗。

2.机械清洗:机械清洗是利用清洗设备对口腔科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的方法,具有清洗效果好、效率高、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等优点。

常用的机械清洗设备有超声波清洗机、喷射清洗机和真空清洗机等。

这些设备通过机械振动、喷射水流和真空吸力等方式,将器械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清除干净。

机械清洗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并根据器械的材质和形状进行合理的摆放和固定,以确保清洗效果。

3.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口腔科器械进行消毒的方法,具有消毒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碘酊、酒精等。

化学消毒过程中,应根据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将器械浸泡在消毒剂中一定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

然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需要注意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三、清洗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1.微生物清除率:微生物清除率是评价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器械清洗效果评价

器械清洗效果评价

事件回眸: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某 省中心卫生院的38名剖宫产患者中,共 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卫生部调 查确认,该院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存 在血迹等原因,造成手术器械灭菌不合 格,从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 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被卫生部通报批 评。
器械清洗的目的
• 降低器械上微生物负荷; • 去除器械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 控制包装区的污染,达到环境标准要求;
ATP生物荧光
目测医疗器械: 紫外线和荧光粉或荧光 液体检查: • 把器械染上荧光粉或 液,正常清洗,然后 用紫外线灯照,可以 清晰的看出未洗干净 的地方
• 生物荧光法测定 • 价格贵
ATP生物荧光 • 近年来,有人将ATP生物萤光法引入内镜清 洗前后残留物检测,研究发现:用A T P萤 光酶法检测清洗效果不通过的样品要多于 微生物法,且萤光酶法用作常规监测具有 快速的特点,不足2min可得出结果,而微 生物法至少需要24h。
STF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检测卡
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监测卡
• • • • • • • • 功能:主要监测清洗消毒机清除效率,为标准检 测物、被检测物模拟人血类似物质,其斜缝模拟 外科器械关节,经过一个清洗过程快速的对清洗 效率进行评价。该种方法可快速安全地评价清洗 结果。 应用:将检测卡象器械一样放置于清洗筐中,经 过一个清洗过程直接观察清洗消毒的结果 评价:目测被检测物有无蛋白质的微量残留。如 金属表面干净,清洗效果完美。金属表面残留, 说明清洗效果不佳。
法规对清洗质量 的要求
WS310.3 4.2清洗质量的监测
• 4.2.1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 4.2.1.1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 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 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 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提升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一、现状分析1.医疗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1)清洗不彻底: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污染,如果清洗不彻底,可能会残留病原微生物,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2)清洗工艺不规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艺包括清洗、消毒、干燥等步骤,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清洗不到位、消毒不彻底等问题。

(3)清洗设备不完善:一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设备陈旧、性能不佳,无法满足大批量医疗器械清洗的需求。

(1)质量监控不完善: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控主要依靠可视检查和培养方法,无法全面评估清洗效果。

(2)人员培训不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保证清洗质量的稳定。

二、改进方向1.提高清洗工艺的规范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清洗工艺,明确每个步骤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对清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配备足够的清洗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清洗工艺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加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控引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如生物指示剂、ATP检测等,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更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建立起清洗记录的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对清洗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追溯。

3.强化人员培训和管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加强对清洗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医疗器械清洗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建立起绩效考核机制,对清洗人员的岗位责任和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推进清洗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优化清洗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引入更智能化、高效化的清洗设备,并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高其清洗效率和质量,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清洗需求。

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

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

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摘要】目的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其评价。

方法总结器械清洗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清洗人员应采用规范的程序清洗,定期进行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评价评。

结论掌握器械清洗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可保证器械的清洗和灭菌成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评价【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20-02医院里使用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清洗质量是影响其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彻底清洗使用后器械上的污渍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1]。

如果在最终的复用程序开始之前表面没有清洗干净,该消毒或灭菌过程是失败的。

1 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1.1清洗前预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器械应按其功能、特性进行分类:钳子、镊子、管腔、穿刺针等。

无论是进行手工清洗还是机械清洗,清洗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1.1.1预处理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性1.1.1.1预处理工作可以帮助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器械表面附着的血液、体液及消毒液等常见物质,因酸碱度改变,能够破坏器械保护层,加速腐蚀速度;污垢和残留物一旦干结,就会比湿润的时候更难以去除,尤其是当器械有清洁工具难以进入的管腔和缝隙结构的时候。

这些污垢和残留物也会损坏器械的保护层。

1.1.1.2预处理工作可以及时去除器械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在清洗前的时间内污染物含有的微生物继续繁殖和扩增。

1.1.2预处理应做些什么1.1.2.1在使用后应立即清理掉器械上的明显大颗粒污染物。

长时间拖延器械就会开始着色,出现腐蚀锈斑、生锈及变钝。

1.1.2.2持续保持污染器械的湿润,防止污垢干结可喷洒专用器械保湿剂或者用含酶液浸泡或者覆盖湿毛巾;注意浸泡时间不能太长,据有关专家介绍,配置好的酶洗液放置2小时内效果较好,超过3~4小时几乎无效。

超声清洗器清洗医疗器械的效果评价

超声清洗器清洗医疗器械的效果评价

超声清洗器清洗医疗器械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运用超声清洗器清洗医疗器械,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减少医疗器械的腐蚀,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利用生物检测和鲎试剂监测法,验证超声清洗器去除热原的效果。

结果超声清洗器清洗器械,对凹凸部和关节处全方位清洗无盲区,洁净度高。

结论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

【关键词】超声清洗器;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医疗器械使用中被人体血液、体液污染重复使用,必须经过清洗、灭菌处理。

而灭菌前的清洗必须达标,使器械上的污染物彻底清除,是保证医疗器械灭菌质量,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1]。

现我院应用的全自动超声清洗器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达到了清洁效果。

现将超声清洗器消除影响医疗器械清洗因素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医疗器械清洁质量的重要性1.1 有效控制暴发性感染的发生:因为医疗器械结构复杂,多纹路、多沟槽,有管腔,影响清洗效果。

如长期清洗不净就可能形成生物膜,造成暴发性感染[2]。

所以对医疗器械对清洗,每次都要达到清洁标准。

现在医院使用的全自动超声清洗器,依据多酶可有效的分解附着在器械上的脂肪、黏多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结构复杂的有机物,除去物体表面干和湿的污物,起到单酶不能起到的作用[3]。

除锈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快速消除不锈钢器械上面的锈蚀、点蚀和麻斑,恢复不锈钢器械原有的光洁度。

润滑是在器械的表面形成一层可被高压蒸汽穿透的保护膜,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不锈钢器械的接触,从而达到润滑、防锈、抑菌的功效。

这样,避免了医院感染,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降低了医院综合成本。

1.2 确保灭菌效果灭菌要达到无菌保障水平依赖于器械上污染微生物数量,有机物、无机物的多少,生物检测结果为标准。

1.3 保证操作安全有效的清洗过程,使器械上的微生物减少到安全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操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

2 清洗原理2.1 超声去除热原超声波发出的高频振荡讯号,通过换能器转换成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到介质-酶清洗溶液中,超声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间地向前辐射,使液体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纵向传播成的负压区形成、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闭合,在这种被称之为“空化”效应的过程中气泡闭合可形成>1000个气压的瞬间高压,连续不断产生的高压像一连串小“爆炸”不断的冲击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物迅速剥落,从而达到物品全面洁净的效果。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分析与探讨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分析与探讨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分析与探讨摘要: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洗处理是灭菌成功与否的关键。

灭菌的成功可以预防和控制医院的感染,保证医疗器械物品达到无菌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通过影响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针对医疗器械的多样性,复杂性,提出各种配合清洗的有效方法,更好地保证清洗质量,提高医疗器械灭菌成功率,确保诊疗诊疗科室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医疗器械;污染;清洗质量目前一次性医疗器械在各大医院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普及,但是仍然有很多器械无法采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这些医疗器械还是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然后发放到科室使用并且回收灭菌后再进行反复的使用[1]。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供应到各个临床科室的物品均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应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医疗器械灭菌前和消毒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医疗器械的清洗状况以及存在的弊端1.1一般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容易造成器械清洗不彻底,主要是因为对器械清洗不够重视,刷洗不够仔细,难洗的部位被忽略或者遗漏,所用的洗涤剂或清洗方法不当等。

1.2 医疗器械在使用后,残留的蛋白质、粘液、血迹、脓迹等有机物会妨碍微生物与消毒物质的接触,如果器械清洗不到位将形成细菌的保护膜,影响灭菌剂的穿透,从而影响到灭菌效果。

2 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2.1医疗器械结构的复杂性大部分的医疗器械带有齿槽或关节,甚至还有细孔、缝隙、窄盲管,此外各种腔镜中还含有细长的管腔,由于它们结构复杂、精细,易隐藏污垢,给清洗造成一定困难,容易引起清洗的不彻底。

2.2在物品上残留的有机物的数量和污染的状况,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没有及时处理和做好保湿工作,一段时间后,机械的关节牙槽等等有机物容易干枯附着,清洗时清洁剂很难渗入,不能彻底去除器械上面的有机物,直接影响器械的清洗效果[2]。

3 医疗器械清洗的常用方法医疗器械清洗的常用方法有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3.2手工清洗对于精细、精密、尖锐、管腔的器械,不能浸泡于水中的器械,以及严重污染,或用机械无法清洗的器械,必须采用手工清洗。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一、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有效的手术器械清洗工作能够保证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1. 手术器械清洗的相关标准在评价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时,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国内相关标准包括《医用器械使用与贮存管理规范》、《医用器械灭菌管理规范》等,这些标准对手术器械清洗的程序、方法、设备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2. 监测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监测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方法包括生物指示剂监测、化学指标监测、物理指标监测等。

生物指示剂监测是目前公认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监测的“金标准”,它能够直接检测手术器械是否达到无菌状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价的指标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评价时,可从清洗效果、清洗程序、清洗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其评价指标包括残留蛋白质、残留血液、清洗程序是否规范、清洗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等。

二、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改进措施针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1. 加强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清洗操作规程、清洗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等,提高其清洗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2. 完善清洗设备医疗机构应当投入资金,确保手术器械清洗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清洗设备,使手术器械清洗更加高效、彻底。

3. 定期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强化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手术器械清洗流程的管控和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规定。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1合理选择清洗剂清洗剂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污染物的成分来灵活选用,有针对性的去除污染物才能达到最佳清洗效果。

譬如被金属物污染的器械可选择弱碱性清洗剂;而被有机物污染的器械应选用碱性清洗剂;被无机物污染的器械则可考虑酸性清洗剂;对于表面粗糙、结构复杂的器械需用含酶清洗剂。

目前,我国医院使用的清洁剂种类较多,其中以含酶清洗剂使用最为广泛,尤其用于清洗污染较重、表面不光洁的器械。

虽然多酶清洁剂价格虽然较高,但能使得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更佳,相比选择那些价格较为低廉但清洗效果不理想的家用清洗剂、去污粉和洗洁精等消毒剂而言性价比更高。

2进行彻底地清洗医疗器械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降低器械生物负荷,其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前提。

医疗器械在使用后,残留的蛋白质、黏液、血迹、脓迹等有机物会防碍微生物与消毒物质的有效接触,如果器械清洗不到位,将形成细菌的保护膜,影响灭菌剂的穿透,从而影响到灭菌效果,污染物凝固将影响到今后的清洗效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破坏器械。

因此,去掉附着在器械上的有机物,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清洗是至关重要。

血液容易在器械的卡锁部位、轴关节沉积,造成难以去除的污点,从而引起腐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导致器械在使用时发生断裂。

目前我国一般用检测细菌数来检测接触过血液的器械清洗彻底的程度。

为使清洗剂、水有效充分地接触器械上的各个部位的污物,在浸泡器械时,器械的关节缝隙、齿槽等部位应全部打开,能拆卸的卸开。

对于带有齿槽、关节、窄缝的特殊器械,本文认为对其进行手工清洗很有必要。

但是应注意,刷子不能有效去掉器械上的病源微生物,这里不推荐用刷洗。

对带有窄盲管、细孔、缝隙的器械,因其结构复杂易隐藏污垢,给清洗造成一定困难,针对此,应先取出针蕊,并用消毒液浸泡,再用含酶洗涤剂超声机振动,使管腔、细孔、窄缝中的污物迅速剥离、脱落,最后再用高压水冲洗,以达到彻底清除附着在器械轴节上的血迹及分泌物等的目的。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效果评价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效果评价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效果评价使用后复用医疗器械中被人的血液、黏液、脓液等污染,如果清洗不彻底,会给灭菌造成困难甚至灭菌失败。

因此彻底清洗污染器械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⑴,器械清洗不彻底导致有机物残留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⑵。

WHO对器械清洗消毒推荐原则中指出,对污染器械进行初步清洁是消毒的必要步骤⑶。

清洗是指去除医疗器械、器皿和物品表面附着的血液、组织、蛋白质等污染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

去除医疗器械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脓液等有机物是使用后复用医疗器械处理的重要任务。

现将复用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方法情况报告如下。

1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1.1 清洗不彻底残留的有机物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因此高质量的清洗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医疗器械不被有机有机物腐蚀以及后续处理的安全性【4】。

1.2 保证复用医疗器械灭菌效果达到无菌、无热源的危害。

1.3保持复用器械使用后经过有效的清洗过程,使器械上的微生物减少,有效地预防操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

1.4残留在器械表面污物经过热力灭菌后形成陈旧污渍,更难以清洗。

2 影响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2.1器械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90%以上的器械均有关节、齿槽、缝隙【5】;部分有管腔,如如吸引器、腔镜等;组合器械、精密的细小器械等。

均存在着阻挡遮盖物。

因而彻底清除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的难度较大。

这些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物和种类繁多,增加了清洗难度,不能彻底清洗,有人研究5mm 穿刺器因管家腔小,其是管腔三叉连接处是清洗的难点和死角,清洗不合格率为30%【6】。

2.2 器械本身结构与设计。

清洗装载量、方式。

污染器械先用流动水冲洗,水下面刷洗加快了清洗流程,提高了污垢被溶解、乳化和分散的效率,流動液体对污垢产生了压力、冲击力、摩擦力等,有清除污垢的作用【7】。

2.3 器械清洗前不当的预处理清洗前的预处理包括对器械进行保湿处理、清洁度检查、器械分类、特殊污染器械消毒处理等。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及改进措施手术器械是医疗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的成功率。

因此,评价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一、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方法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视觉检查:通过肉眼观察手术器械的清洗程度,如有无血迹、污渍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器械表面是否有残留物,如细菌、毛发、纤维等。

2.触觉检查:用手触摸手术器械表面,检查是否有残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方。

3.嗅觉检查:用嗅觉检查手术器械是否有异味或污染的气味。

4.化学检验:通过化学方法检测手术器械表面的残留物,如蛋白质、脂肪等。

二、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清洗人员培训:清洗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手术器械的结构和清洗原理,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和操作技巧。

2.使用高效清洗剂:选择适合手术器械清洗的清洗剂,能有效去除污渍和细菌,并注意清洗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3.优化清洗设备:选用高效的清洗设备,如超声波清洗器、高压蒸汽清洗器等,以提高清洗效果。

4.加强清洗过程监控:建立清洗过程监控制度,定期对手术器械清洗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完善清洗记录和追溯体系:建立手术器械清洗的记录和追溯体系,确保清洗过程可追溯,并能及时发现和排查清洗问题。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价及改进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和化学等多种方法对手术器械进行评价,结合加强清洗人员培训、使用高效清洗剂、优化清洗设备、加强清洗过程监控和完善清洗记录和追溯体系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手术服务。

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方法的探讨

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方法的探讨
组 比 较 差 异 具 极 显 著 性 意 义 (P < o O ) .1。 3 讨 论 粘连 是组 织损 伤后 病 理性 修复 的结果 , 但是 发生 于某 些部 位 的粘 连 , 由于 粘连 带 的牵拉 、 压迫 、 愈着 固定 , 引起某 些器 官组 织 的功能 障 碍 , 致 导 系 列 的病理 变 化 , 因此 , 防粘连 是一 个重 要而 又棘 手的难 题 。 预 胶原 基 因的 过度 表达 可能 在粘 连 形 成过 程 中 有重 要 的 作用 , 丁 糖 几
参考 文献
切 口 , 例 大 网膜粘 连 于子 宫 切 口, 5 严重 粘 连 0例 ; 照 组 5 对 3例 , 度 粘 轻 连 1 例 ( 5 8 ) 8例大 网膜 黏连 与腹 壁切 口 , 例 大网膜 粘 连 于子 宫 9 3 .4 , ¨ 切口, 严重 粘连 5 ( . 3 ) 子 宫粘 连 于 腹壁 切 口, 例 94 , 导致 子 宫 高 吊 。两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资料 与 方法 :0 4 1月 ~2 1 . 20 年 0 0年 6月 二胎 剖 宫 产 拒绝 做 绝 育 手术 的产 妇 2 0例 , 0 随机 分成 两组 。治疗 组 1 0 , 0 例 于关 腹前 将 适量 的 医 用几 丁糖 涂 布于子 宫 缝合 口的浆膜 面 , 用量 ( ~5 ) 2 m1 以创面 大小 而定 。 对 照组 1 0例 , 规施术 , 用任 何预 防粘 连的药 物 。随访 治 疗组 5 例 , 0 常 不 5 对 照组 5 例 , 次 作 绝 育手 术 的 患 者 作为 研 究 对 象 两 组 患 者 乎 均 年 3 再 龄 、 重 、 第一 次手 术 的时 间具 可 比性 。 体 距 1 2 观察 指 标 : . 观察 剖 宫产 手术后 粘 连情况 。 1 3 统计 学 资料 : . 采用 Y 检验 , P<0 0 为差 异 有显 著性 意义 。 0 以 .5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摘要:进行医疗器械清洗时需要依靠各种物理器具联合物理和化学清洗方法将器械上的污染物最大限度的清洗干净。

其中有很多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要进行根本的清洗,但是这些器械往往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大多数的医疗器械会接触到患者的组织和血液,一旦清洗不彻底就会给使用这些设备的患者带来染上血液疾病的风险,因此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极为重要。

但是,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还不够达标,在质量控制上无法统一标准,存在很多的传染风险,国家对此出台了相应的医疗规定,对清洗后的效果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效果评价一、医疗器械清洗的意义医疗器械大多是需要重复使用的,这就要求医疗器械清洗工作符合使用标准。

符合标准的能够彻底清晰的质量控制手段能够确保器械重复使用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在清洗环节,还可以对使用过后的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检查,淘汰掉损坏的或者老化严重的器械设备,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同时经过全面的清洗过后,器械上残留的微生物大多数会被消灭,在经过专业的效果评价后,确保这些器械符合使用标准,给在实践应用时提供保障工作。

近年来我国也对器械清洗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筛选,压力蒸汽下的灭菌更加彻底,清洗不够干净的器械在经过灭菌环节后,大多数的微生物会被消灭,但是依然要进行微生物阳性检验,合格的就可以投入使用。

因为器械清洗的质量会严重影响后续的灭菌效果,必须提高国内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二、清洗的质量控制原则进行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时需要注意生产过程清洗的质量控制和末道清洗的质量控制两个环节。

但是在进行器械的清洗时必须根据自身的清洗条件来保障最佳质量控制,根据不同设备的清洗要求制定出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

2.1 生产过程清洗的质量控制在进行最基本的医疗器械的清洗环节时,也要格外注意整个清洗过程符合清洗要求。

在进行器械的清洗时必须要注意那些不能够接触水的部件,这些部件要进行更加苛刻的清洗条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为保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所供应的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需要对清洗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器械的消毒供应服务单位,其所提供的器械应达到符合卫生部相关规定的卫生、清洁、完整及有效的状态,确保患者使用的产品无菌、无污染、安全可靠,这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价值。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

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整个清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其次,对于清洗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设施以及清洗剂等,需要有完善的配备和管理。

清洗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备的技术标准要求。

一些常规的检测指标包括:清洗设备的清洗效果是否达到规定,器械表面的油污、蛋白污等是否彻底清理,清洗剂是否过期或者质量堪忧等。

同时,为了确保清洗剂的质量,必须对清洗剂进行配备、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或者过度使用影响清洗效果和清洗剂质量的实现。

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管理,还可以采用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方法。

设置科学合理、可衡量的绩效评估指标,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并制定具体的持续改进计划,及时纠正问题,不断优化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良好形象和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并对所有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管。

同时,还要保证设备、设施和清洗剂的质量,采取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措施,以不断提升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为医院的卫生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4-05-12T16:47:05.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翟英连伟
[导读] 医院里使用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翟英连伟(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消毒供应室山东文登 264400)
【摘要】目的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其评价。

方法总结器械清洗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清洗人员应采用规范的程序清洗,定期进行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评价评。

结论掌握器械清洗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可保证器械的清洗和灭菌成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20-02
医院里使用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清洗质量是影响其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彻底清洗使用后器械上的污渍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1]。

如果在最终的复用程序开始之前表面没有清洗干净,该消毒或灭菌过程是失败的。

1 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
1.1清洗前预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器械应按其功能、特性进行分类:钳子、镊子、管腔、穿刺针等。

无论是进行手工清洗还是机械清洗,清洗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1.1.1预处理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性
1.1.1.1预处理工作可以帮助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器械表面附着的血液、体液及消毒液等常见物质,因酸碱度改变,能够破坏器械保护层,加速腐蚀速度;污垢和残留物一旦干结,就会比湿润的时候更难以去除,尤其是当器械有清洁工具难以进入的管腔和缝隙结构的时候。

这些污垢和残留物也会损坏器械的保护层。

1.1.1.2预处理工作可以及时去除器械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在清洗前的时间内污染物含有的微生物继续繁殖和扩增。

1.1.2预处理应做些什么
1.1.
2.1在使用后应立即清理掉器械上的明显大颗粒污染物。

长时间拖延器械就会开始着色,出现腐蚀锈斑、生锈及变钝。

1.1.
2.2持续保持污染器械的湿润,防止污垢干结可喷洒专用器械保湿剂或者用含酶液浸泡或者覆盖湿毛巾;注意浸泡时间不能太长,据有关专家介绍,配置好的酶洗液放置2小时内效果较好,超过3~4小时几乎无效。

在运输前应将器械从酶洗液中取出以减少溅漏风险。

1.1.
2.3使用正确的处置方法去除一次性部件。

1.1.
2.4分拣出可复用织物。

1.1.
2.5分拣出可复用的锐器。

1.1.
2.6器械应放到一起回收人员将整套的器械或多组件器械应一并放好,运输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去污区,否则将延误器械的清洗、组装,增加放错包或丢失的风险。

1.1.
2.7可拆卸部件超过1个的物品应进行分解。

应确保所有部件放置在一起,这样才能更方便地组装。

1.1.
2.8将需要维修的器械做好标识单列放置。

1.2手工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的目的是以物理的方法去除那些在预浸泡阶段没有被去掉的或只是经过软化的积垢,这是通过摩擦力完成的。

可进行手工清洗的是:严重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机械清洗前;管腔类器械;不能机械清洗的复杂和精密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不能浸没在水中的电动器械。

1.3机械清洗方法
机械清洗包括全自动、超声清洗机及长龙式等多种形式。

目前我院采用机械清洗,使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和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手术器械。

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是通常在洗涤周期中使用几个连续步骤:第一步是预冲洗,淋湿器械,为清洗剂清洗做准备;第二步是清洗剂清洗程序,使用45℃的水,最大限度的发挥清洗剂的有效性;第三步漂洗程序,分一次漂洗和二次漂洗,漂洗器械表面的清洁剂及污物;第四步是干燥程序,此步骤带有润滑程序,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润滑并干燥;第五步是消毒程序,90℃5分钟。

超声波清洗机是超声加酶的清洗方式发挥多酶清洗剂和超声机(“空化”效应产生的空泡在物体表面爆裂时产生剧烈的震动)的最大功效,保证清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的区别是机械清洗可以清除刷子无法触及的污物,但对于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的器械必须手工清洗,此外对于清洗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和保养以免破坏清洗效果。

2 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
2.1目测法
即裸眼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进行检查的方法,此操作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人为的判断差异较大,而很多管腔类物品、结构较复杂、表面凹凸不平的物品则很难观察清楚;少量隐血、污染物、粘液等也很难观察清楚,目测只能观察到﹥50um的污染物质[2]。

但有研究对目测三倍放大镜下观察和潜血试验3种方法分别检验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比较,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日常监测采取目测及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方法,基本可以达到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的目的。

2.2潜血实验
我院将化验室应用的潜血试验(联苯胺法)引入物品清洗质量检查,作为判断清洗血液污染器械质量的参考数值,以阴性为合格。

2.3微生物学监测
对清洗后的器械,将浸有无菌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器械各层面及轴节处反复涂抹,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细菌室。

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对样品做细菌培养,计算菌落数。

2.4ATP生物荧光法检测
ATP生物荧光法的测定原理:荧光素酶在mg2+、ATP、O2的参与下,催化荧光素氧化脱羧,产生激活态的氧化荧光素,并放出光子,
产生560nm的荧光。

检测方法:①取出试管内拭子;②涂抹取样器械各层面及轴节处;③取样后将拭子放回试管、挤下试剂并震荡5次;④放入仪器内,直接读取数据并记录。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作为一种用于检测器械清洗效果的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准确、及时的特点。

3 小结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其重中之重是可复用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严格把好清洗关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清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熟练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各种操作流程。

规范运用常用的清洗质量检测方法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检测,以达到器械有效灭菌的要求,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瑞云.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与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8):715.
[2]黄靖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2003,13(6):5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