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历真题解析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历真题解析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历真题解析一、国际经济学概述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互动。

它涉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二、国际贸易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其他商品。

2. 因素禀赋理论因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奥林尼克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基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国家会倾向于出口使用禀赋较多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3.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关税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形式,限制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三、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者购买外国企业的股权。

间接投资则是通过购买外国股票或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投资。

2. 跨国公司的优点与挑战跨国公司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技术转移等优点,但也面临着文化差异、政治风险等挑战。

四、国际收支与汇率1. 资本账户与经常账户资本账户记录资本流入流出情况,经常账户则记录货物、服务、收入与转账等对外经济交易。

2. 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区域货币联盟等形式。

3. 汇率影响因素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政府干预等因素都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五、国际金融市场1.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国际间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

2. 国际债券市场国际债券市场是国际间债券交易的市场,包括主权债券、企业债券等。

3. 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包括各国证券交易所,人们可以通过购买与交易股票来获取投资回报。

六、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一体化1.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负责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些地理接近或具有相似经济特征的国家之间为了实现经济合作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法国 土地 价格 上涨 资本 价格 下降
增加法国 对土地的 需求,降 低对资本 的需求
德国
资本
丰富
出 汽车 出 口 便宜 口
小 麦
法国 土地
汽 车
丰富
小麦
便宜
增加德国 对资本的 需求,降 低对土地 的需求
两国的土地价格趋于平衡 两国的资本价格也趋于平衡
德国 资本 价格 上涨 土地 价格 下降
4、要素均等化定理—内容
Y
6、需求重叠理论—适应性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 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主要是工业品贸易
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互相 间对工业品的重复需要范围较大,因此 工业品内的贸易主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接 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7、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无关,对传统的比 较优势理论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新的理 论和观点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成因。
A情况:单位劳动产出 美国 英国
小麦 4单位 1单位 布 1单位 2单位
B情况:单位劳动产出 美国 英国
小麦 4单位 1单位 布 3单位 2单位
思考题-答案
在A情况下,美国在小麦上具有绝对优势,英 国在布上有绝对优势;
在B情况下,美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英 国在布上有比较优势;
在两种情况下,美国都应该生产和出口小麦, 并从英国进口布匹;而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布 匹,并从美国进口小麦。

取 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 取
其 就能够使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 其

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
水平都会提高。


2、比较优势理论
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一件事所放弃的其它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第⼀章古典贸易理论第⼀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1、代表⼈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祖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2、按照绝对优势进⾏国际分⼯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产出⽔平;②提⾼消费⽔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1)如果⼀国⽣产某⼀商品的单位成本⽐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产中具有绝对优势;(2)各国应专业化⽣产并出⼝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节⽐较优势理论:亦称⽐较成本理论、⽐较利益理论1、代表⼈物及作品:(英)⼤卫?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2、按照⽐较优势进⾏国际分⼯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产出⽔平;②提⾼消费⽔平;③节约劳动时间3、理论容概括:(核⼼:两优取重,两劣取轻)(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产技术的相对差别(⽽⾮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产并出⼝本国有⽐较优势的商品,进⼝具有⽐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1、代表⼈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2、国际交换⽐例:国际交换⽐例以贸易前两国国的交换⽐例为限;国际交换⽐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

(课件)练习: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B. 递减C. 先递增后递减D. 不变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B. 嘉图C. 赫克歇尔D.⾥昂惕夫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B. ⽐较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论D. 规模经济理论E. 相互需求理论4、古典⾃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B. 技术⽔平相同C. 市场完全竞争D. 消费者偏好相同E.规模收益不变第⼆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称要素丰裕度,⼀国所拥有的两种⽣产要素的相对⽐例。

《国际经济学》复习材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材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2.绝对优势:a x ,b x ,a y,b y 均为正的常数,a x ,b x 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劳动生产率;a y,b y 分别表示A、B两国的Y部门劳动生产率;如果a x >b x ,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b y > a y ,则称B国在Y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各自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同时获取贸易利益。

3.比较优势:a x ,b x ,a y,b y 均为正的常数,a x ,b x 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劳动生产率;a y,b y 分别表示A、B两国的Y部门劳动生产率;,如果a x / a y > b x/ b y ,则称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理,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两国各自分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同时获取贸易利益。

4.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5.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的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6.最佳关税:指大国征收关税时,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

7.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8.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贸易的系统记录。

9.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10.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二、选择1.两国没有贸易的主要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型2.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大国3.根据上一题,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福利政策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小国4.哪一些因素能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1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2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3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4行业的地理位置○5相应的制度因素5.使得贸易条件恶化的贸易政策是:出口补贴6.出口补贴对经济的影响:A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B损害国内消费者利益C有利于本国出口生产者D有利于国外消费者E导致本国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CDE)A配额对进口的限制更直接,更严厉B配额同样会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上涨C配额更受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欢迎D关税更有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渗透E公开拍卖可能是分配进口配额的最好办法8. 世界经济发展路径:封闭经济——自由贸易——贸易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9. 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A中心外围论B二元经济结构10.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的特点:A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B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C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原材料或自然资源进口才能生产制成品11.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的特点:A国内市场比较大B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C经济发展处于“二元经济”时期12 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13.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A非歧视原则B贸易自由化原则C可预见性原则D促进公平竞争原则E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的原则14.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A监督执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协定B组织国际贸易谈判,并提供成员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场所C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D指导各成员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E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帮助和培训F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15. 国际生产综合论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分析的有机结合16. 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A周期性原因B结构性原因C价格性原因D收入性原因17. 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A周期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价格行不平衡D收入性不平衡18.外汇的特点:国际性、可偿性、可兑换性19.外汇市场的功能:国际清算功能、套期保值功能、投机功能20.特点形式减少或取消彼此间贸易壁垒共同的对外贸易壁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由中心机构决定共同的货币、财政政策自由贸易区有无无无无关税同盟有有无无无共同市场有有有无无经济联盟有有有有无完全经济一体化有有有有有三、判断1.机会成本不变的方式是完全专业化生产。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1. 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绝对优势理论:某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擅长生产某一种产品,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而不是尝试生产其他产品。

相对优势理论:即便某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也应该在生产和出口那些相对优势更明显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使得贸易变得更加公平,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贸易政策:贸易自由主义:强调国际贸易应该是自由的、无干预的。

保护主义:强调国家应该采取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侵害。

例如:通过征收关税和配额等方式。

2. 汇率制度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例。

即使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货币之间也存在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随市场供求关系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往往只采取最基本的干预,不干预汇率的绝大多数波动。

固定汇率制度:央行通过买卖外汇来保持本国货币和其他货币的汇率稳定。

这通常需要央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以便在必要时出售或购买货币。

货币联盟:一些国家同意通过固定或半固定汇率来绑定它们的货币。

例如欧元区。

3. 资本流动直接投资:投资者购买或者在国外建造实体物品,例如工厂和办事机构等。

这种投资通常是长期的,并且投资者可以控制所属企业的管理。

投资组合: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证券或者通过其他投资计划来获得与国外市场有关的资产。

国际债务:政府和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

国际债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借款。

4. 国际金融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性,投资者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上承受许多的风险。

例如外国的投资回报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金融危机:当某国金融机构或市场出现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财政:各种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提供对国家的财政支持。

这些组织通常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aox__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aox__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贸易依存度国家间经济关系或者称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可以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粗略衡量。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提出者:托马斯·孟威廉·配第基本观点:金银等是真正财富。

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是积累国家财富的唯一源泉。

对外贸易是零和游戏。

贸易政策:保护主义政策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商效率较高(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较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基本观点:1)当两国都拥有各自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优势时,互利贸易就可以产生了2)绝对优势是对外贸易的基础3)贸易模式: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4)贸易利得:分工改善了的劳动生产率5)政策主张:自由贸易政策绝对优势的含义: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本绝对地高/低于另一国。

关键概念:劳动生产率、成本绝对优势来源:自然禀赋优势或获得性优势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相对于另一国有绝对的劣势),仍有可能产生互利贸易。

以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比较优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生产上的具有相对高的效率,即该种该种商品的相对生产成本更低。

反之,称为相对劣势理论产生背景与提出者:反对《谷物法》(1815)的斗争;大卫·李嘉图David Ricrado,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本观点:1)一个国家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或低于其他国家,但只要在劳动投入相对量上有所不同,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的衡量与贸易利益的分解;1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2分解: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基本概念:P32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和国库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2P35绝对优势假说: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若a<b,或1/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a是A国的X产品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是B国的(3)P35比较优势假说: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若a/a<b/b,则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2、P39-40作图并说明机会成本不变下的国际贸易导致的两国分工状况,以及两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由于机会成本不变,所以Y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的生产部门,X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在图中,对应的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过剩供给为负,相对价格p1越低,x的消费与生产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A国相对价格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x的过剩供给为正;同理可推出x的过剩需求曲线;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基本概念:P4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P54 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画图说明:图在课本53页P5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商品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2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P5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P60悲惨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P62列昂惕夫之谜:他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中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相反; 2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由于劳动者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他国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P63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生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则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集度逆转P64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的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2、P56简要说明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推理过程;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基本概念:p70特定要素:指一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流动要素: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第五章:1、p76作图并简要说明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答: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2、p78作图并简要说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制成品贸易发展变化的解释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如图所示,在初始时刻t0.新产品刚有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来,因为技术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小,消费仅限于国内市场;到了t1时刻,开始由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于是进口开始下降;到了某一阶段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进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到了t2时刻,产品达到了标准化,有技术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来自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生产者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原来创新国随后在t3时刻成为净进口国;最后当产品转变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t4时刻,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第六章1、p85简要说明为什么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先行优势密切相关如图,假设随X部门累积产出的增加,b国的生产成本下降比a国更为显着,所以b 国的平均成本曲线位于a国之下;但a国生产要早于b国,当b国试图生产时,a国的生产水平已经很大了,累积水平达到了Q1,此时a国的平均生产成本要P1低于b 国刚开始生产时的平均成本C0,则虽然b国相对于a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潜在优势,但由于a国进入较早,反而比b国更具有优势;开放后,这种竞争优势会确定两国的国际分工,最终a国生产X,b国生产Y;2、p85简要说明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大国与小国国际分工的特点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第七章1、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小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2、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大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3、p101-102如何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有效关税保护率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公式为: ERPj=V'j-Vj/Vj 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表示征收关税前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V'j表示征收关税后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例: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问该制成品有效保护率为多少解:Vj=1000-500=500 V'j=10001+30%-500=800 ERPj=V'j-Vj/Vj=800-500/500=60%. 4、p103-104作图并简要说明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下的社会福利的异同,并分析为什么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更加偏好配额保护;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关税福利:a-a+b+c+d+c=-a+b 配额福利:a-a+b+c+d=-a+b+c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1异:关税通过价格达到保护,而配额则通过数量,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手段刚性更强;从管理角度看,配额比进口关税好,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来看,关税比进口配额好;同:进口配额与关税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是相同的,都能通过限制进口,从而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2关税将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但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价格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5、p105-106作图并简要说明出口补贴对本国的社会福利影响;6、p106倾销的类型和含义;1含义: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2类型:持续性倾销: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掠夺性倾销: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第八章1、p116-118简要说明幼稚产业的含义与判定标准1含义: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2判定标准;A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应该保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B: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才能确定;C:坎普标准: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着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2、p118-119作图并简要说明关税保护与生产补贴各自的优劣;3、p119-120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答:1奖励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2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这种国民收入水平的成倍增加效果又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4、p124-125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简要分析发达国家夕阳产业受到保护的原理;答:1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为: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2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这些行业面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些行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些行业的劳工组织比较完善,生存比较艰难;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所以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第九章、p127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p128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p128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交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p129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p130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p130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2、p130-131作图并说明一国作为进口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及社会福利效应; SA:A国的供给曲线, DA:需求曲线;PB、PC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 e;其中a+b+c+d 为消费者剩余增加, a为生产者剩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复利效应;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第十章1、P142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143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第十一章1、P169-170.作图并说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出国福利的影响, 1总效用水平提高:如左图,不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水平为CB,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为CA,比CB高出了BA部分;2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如右图,MN 和nm曲线分别表示投资国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O1Q的资本生产O1MTQ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用O2Q的资本生产Q2mUQ 的单位产量;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O2mPS,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净产量增加ΔPUT;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水平产出;投资国国民收入增加了SPWQ,大于其产量损失SPTQ;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ΔPWU的面积;说明通过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得以分享这一经福利增加;2、 P172-174.作图并说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流入国、劳动力流出国福利的影响,在图a中,在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下,供求的均衡点为、均衡价格为、均衡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A、F、M,图b中各均衡点分别为A'、F';M',两国工资水平差异为FF',则乙国的劳动力流向甲国,引起甲国劳动力价格降至F点,供给减少到M1,需求增加到M2;图b中劳动力供给移到S''供给量减少到M'1,新均衡价格F'下供给量增加到M'2,劳动力移到的损失和利益如上表所示;由表可知,在乙国或移民移出国是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甲国或移民移入国,劳动力的原供给方--甲国本土的工人受损,而雇主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b;整个世界净利益为b+e;第13章概念:P193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Pp207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及其含义;1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价格性不平衡: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4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国家或地区间(有形或无形)商品的交换2.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它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国际贸易额相比,用比重表示。

4.国际贸易集团化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许多不同类型、大小不一、内容各异的区域性贸易集团。

5.国际贸易管理化一种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对外贸易政策。

6.要素密集度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7.要素丰裕度用来衡量要素禀赋程度。

它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定义:一是实物定义;二是价格定义。

8.要素价格均等化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

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

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的利率相等。

9.里昂惕夫之谜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0.77,这与美国属于资本供给丰裕而劳动供给相对稀缺型国家,应当出口资本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常识判断(即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1)相悖。

10.代表性需求理论认为初级产品因往往用于制造工业品的投入受需求因素影响较少,而工业制成品大多直接进入消费,必须认真考虑市场需求,特别是代表性需求。

11.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部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流。

12.最惠国待遇给惠国给予受惠国或者与该受惠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的优惠,不低于该给惠国给予第三国或者与该第三国有同样关系的人或物的待遇。

13.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4.关税配额对商品的进口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则征收较高的关税和附加税。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个国家高,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变化。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生产和贸易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两国在要素禀赋和技术方面完全相同,但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国仍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获得利益。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可以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等多种类型。

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和财政收入效应等。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比关税更加复杂和隐蔽。

3、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包括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贸易保护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降低经济效率、引发贸易摩擦等。

三、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K135班一、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

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

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1.国际贸易理论
a.绝对成本比较优势理论
b.相对成本比较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和扩展
d.赫克歇尔-奥林斯模型
e.所得分配理论(斯托尔班克-萨缪尔森模型)
2.重要的国际贸易政策
a.关税
b.非关税壁垒
c.贸易救济措施
d.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
e.地区贸易协定(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3.国际货币体系
a.固定汇率制度
b.浮动汇率制度
c.汇率调整机制
d.汇率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例如,汇率干预)
4.国际经济政策
a.贸易政策
b.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
d.国际经济协调
5.国际投资理论和政策
a.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b.国际资本流动
c.国际投资政策和限制
6.国际金融市场
a.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
b.国际债券市场
c.国际股票市场
d.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7.国际经济合作和组织
a.世界贸易组织(WTO)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c.世界银行
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e.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例如,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8.国际经济发展和全球化
a.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政策
b.全球化的效益和挑战
c.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
9.国际经济危机和政策应对
a.金融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b.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策略
c.经济复苏和调整策略
10.跨国公司和国际商业策略
a.跨国公司的特点和战略
b.国际市场选择和进入策略
c.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

国际经济学重点最终版汇总.

国际经济学重点最终版汇总.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单选15*1分 多选5*3分 判断说明5*2分 简答5*6分 论述2*15分一、二、三、五章1.代表性人物及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P1内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受益。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P5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P11内容: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强度决定★(4)埃利·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H —O 理论)P14内容: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2、要素禀赋3、罗伯津斯基定理4、规模经济5、关税6、进⼝配额7、出⼝补贴8、倾销9、最佳关税10、战略性贸易政策11、⾃由贸易区12、国际收⽀13、外汇14、⼴义的(静态)外汇15、狭义的(静态)外汇16、汇率17、实际汇率18、外汇市场19、固定汇率制20、浮动汇率制⼆、判断1、⼤国征收进⼝关税不会改善本国贸易条件()2、在产品⽣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创新国会减少该产品的产量()3、若两国⽣产函数是⼀次齐次⽣产函数,则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绝对均等化()4、两国收⼊⽔平相差越⼤,越容易产⽣贸易()5、资本流动将增加资本流⼊国的收益⽽减少资本流出国的收益()6、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增加是在流通领域实现的()7、根据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本国收⼊增加将导致本币升值()8、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本币升值()9、⼀国边际技术转换率(绝对值)越⾼,则该国劳动⼒越丰富10、本币名义升值将使BP线下移()11、国际贸易的发⽣是以两国产品绝对价格差异为条件的()12、在产品⽣命周期的创新阶段,创新国将出⼝这种产品()13、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各国可以进⾏完全分⼯()14、经常账户逆差说明本国实际资源流出量⼤于流⼊量()15、幼稚产业应具有潜在的⽐较优势()16、长期内,两国利率差应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17、对⼝原材料⽽⾮制成品征收关税将提⾼有效保护率()18、配额会⽐关税造成更⼤的福利损失()19、⾃由贸易将减少本国垄断⼚商的收益()20、外国利率上升将使BP线下移()三、单项选择1、若⼀国⼈⼝增加⽽资本存量不变,则该国A、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受影响B、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受影响C、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迅速发展D、资本密集型产业会迅速发展2、19世纪⼤量中国劳⼯以移民的⽅式进⼊美国,关于其后果,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这增加了美国资本家的收益B、这减少了中国国内劳动⼒收益C、中美两国的国民收⼊都得到了提⾼3、下列哪种情况下,两国更有可能进⾏完全的国际分⼯A、两国经济规模相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曲线形式B、两国经济规模不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曲线形式C、两国经济规模相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直线形式D、两国经济规模不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直线形式4、下列哪⼀条不是⽐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A、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B、没有交易成本C、两国⽣产技术相同D、⼀国内部⽣产要素可以⾃由流动5、下列哪⼀条不是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A、规模收益不变B、机会成本递增C、两国需求偏好相同D、要素完全不能跨国流动6、⼀国资本丰富,劳动稀缺,若该国现在降低关税,下列哪种更可能出现A、该国纺织⼯⼈⼯资上升B、该国汽车⽣产商利润下降C、该国利率下降D、该国财政⾚字下降7、假设A国电视机供给与需求曲线均为直线,⾃由贸易下电视机进⼝量为50万台,消费量为100万台;现政府()电视机征收100元的从量税,国内电视机产量增加10万台,消费量减少20万台,则下列哪种说法是()误的A、该国⽣产者剩余增加6500万元B、该国消费者剩余减少9000万元C、该国福利净损失为1500万元D、该国政府收⼊增加2000万元8、下列哪种情况将使本国进⼝增加A、本国通胀率为20%,外国通胀率为10%,本币贬值7%B、本国通胀率为13%,外国通胀率为18%,本币升值3%C、本国通胀率为2%,外国通胀率为5%,本币贬值3%9、下列哪种情况将使⼀国进⼝增加A、该国实⾏紧缩的财政政策B、该国劳动⽣产率⼤幅度提⾼C、外国出现通货膨胀D、外国实⾏紧缩的货币政策10、下列哪种情况会增加⼀国经常账户的贷⽅余额A、本国向外国捐赠粮⾷B、本国⼚商以设备投⼊外国,兴办合资企业C、本国企业通过外国承销商在外国发⾏债券11、浮动汇率制下,下列哪种因素更可能导致本币升值A、外国实现技术创新、全⾯提⾼了⽣产效率B、外国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C、本国降低存款准备⾦⽐率12、按照利率平价说,下列哪种说法是()误的A、本国利率⾼于外国利率,本币远期贬值B、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前市场上对外币需求会增加C、若本国利率为10%,外国为4%,则本币远期币值将上升6%13、按照国际收⽀的货币均衡⽅法,下列哪种情况会使本国国际收⽀出现逆差A、本国国民收⼊增加B、本国利率上升C、本国存款准备⾦⽐率降低14、⼀个开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下的内外部共同均衡状态,若此时本币实际贬值,则经济会出现A、顺差与通胀并存B、顺差与失业并存C、逆差与通胀并存D、逆差与失业并存15、若⼀国处于通货膨胀、国际收⽀顺差状况,则下列哪种政策组合最有效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四、问答1、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2、画图分析⼩国征收进⼝关税()该国经济的影响3、简述购买⼒平价理论的内容4、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基本内容5、画图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与福利效应6、试推导马歇尔-勒内条件并说明其经济意义7、简述国际收⽀的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观点8、简述最佳关税论的主要观点9、简述国际⽣产综合理论的主要内容10、简要说明实施外汇管制的成本。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选择部分1、甲国⽣产⼀单位酒需40个劳动⼒,⽣产⼀单位布需30个劳动⼒,⼄国⽣产⼀单位酒需20个劳动⼒,⽣产⼀单位布需10个劳动⼒,则根据⽐较优势理论( A )A.甲国专业⽣产酒,⼄国专业⽣产布B.甲国专业⽣产酒和布C.甲国专业⽣产布,⼄国专业⽣产酒D.⼄国专业⽣产酒和布★考核知识点:相对技术差异论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即使⼀国处于绝对技术优势地位,另⼀国处于绝对技术劣势地位,只要存在价格差或机会成本的差别,就存在国际分⼯和贸易的基础和动⼒。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2、假设⼀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2,边际进⼝倾向为0.1,且最初该国的国际收⽀处于平衡状态,该国出⼝增加100万美元将使国际收⽀出现( C )万美元的顺差。

A.100B.33.3C.66.7D.50★考核知识点:国际收⽀调整的乘数论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若出⼝增加ΔX,会引起贸易差额扩⼤。

但由于出⼝增加在乘数作⽤下会引起收⼊提⾼,进⽽使得进⼝增加,所以出⼝扩⼤引起的贸易差额的扩⼤被收⼊增加所引起的进⼝增加部分地抵消,导致贸易差额的扩⼤⼩于出⼝的增加,但是出⼝增加确实由于乘数作⽤导致了国民收⼊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乘数中s与m的⼤⼩。

ΔX-m/(s+m)* ΔX=66.73、如果⼀国进⼝竞争部门和出⼝部门各有⼀种特定要素,⽽劳动⼒是共同要素,则进⼝关税⼀定会( A )A.提⾼进⼝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B.提⾼出⼝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C.降低两部门共同要素劳动⼒的实际收⼊D.同时提⾼进⼝竞争部门和出⼝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考核知识点:特定要素模型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国际贸易会导致出⼝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上升,进⼝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下降,可⾃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实际收⼊变动不确定,取决于其消费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容覆盖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部分(特别感对此复习资料作出贡献的同学们)第一章绪论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世界围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以国家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答: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国际经济学有哪些特点(两大特征、六个方面)?答:两大特征:首先,国际交易不同于国交易。

在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与人为的阻碍。

其次,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六个方面:(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理论与政策相结合;(5)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想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3.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H-O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主要容?答:(1)古典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相对优势学说(大卫.嘉图)、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罗伯津斯基定理;(2)新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国际经济学的容体系包括哪些部分?答:国际贸易部分:①国际贸易纯理论(2-6章)②国际贸易政策(7-8章)③关税同盟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第9章)④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引申(11-12章)国际金融部分:①外汇市场和汇率(14-15章)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整(13、16章)③开放经济下的外均衡(17、18章)④国际货币体系(第11章)⑤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第12章)第二章国际经济学微观基础1.什么是国际均衡价格?答: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之上,反过来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均等化,此时的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Pw。

在新的均衡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称为国际均衡价格。

2.什么是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答: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所以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

3. 国际贸易的起因有哪些?答:国际贸易的起因:(1)生产技术差异;(2)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4)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

4. 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答: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比价之间5. 什么是贸易三角?答:(书第48页)由进口量、国际比价线和出口量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贸易三角”。

第三章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技术差异论、相对技术差异论、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答:绝对技术差异论:亚当?斯密相对技术差异论:大卫嘉图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萨缪尔森完善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什么(相对价格的差异)答:劳动生产率差异引起的相对价格的差异。

3.绝对技术差异与相对技术差异的关系是?答: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的特殊形式。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不变。

5. 如何由一国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判断具有更大的相对优势的产品是什么?答:ax,ay分别为A国X、Y的劳动投入量bx、by分别为B国X、Y的劳动投入量如果有:ax/ay>bx/by 即为A国X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更高、则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by/bx>ay/ax 即B国Y的劳动上产率相对较高,则B国字Y的上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6.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核心思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答:一国即使存在完全成本劣势,只要两国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就有贸易的可能性。

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按照“两利想权取其重,两弊相权衡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7.要素丰裕度、要素禀赋概念答:要素丰裕度即为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kx=Kx/Lx ky=Ky/Lykx>ky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图3-1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8.试述H—O定理并作图说明。

答: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图在P62页3-69.要素价格均等以商品价格均等为先决条件。

答: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推论:偏向厨楼的生产要素增长,一般会使国际贸易的规模扩大。

10.斯托珀-萨谬尔逊定理答: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引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资源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这一结果的重要含义是,国际贸易虽然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不是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P67页)11.罗泊津斯基定理:(定义)答: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图示证明: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

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

推论: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一般会使国际贸易的规模扩大。

12.悲惨经济增长的条件答: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13.里昂惕夫之谜、主要的解释理论答: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

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人力资本: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两类;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

由于这种后天的努力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所以我们称后一类劳动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 B. 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

这样,美国的太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要素密度逆转;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集度,但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造成误会。

需求逆转;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多数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第四章现代贸易理论1.规模经济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产品生产周期理论的提出者答:规模经济理论;保罗克鲁格曼重叠需求贸易理;瑞典的林德产品生产周期理论;维农2.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规模报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3.规模经济与追求差异产品矛盾的最佳解决途径(开展国际贸易)答: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市场可自由进入,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厂商决定其产出的条件MR=MC。

如果短期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零,那么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

4.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暗含的基本命题是市场不完全竞争5.外部规模经济的来源有哪些?答: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表现,其产生的源泉有很多,具体来说,其包括:(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共享)(有利于知识外溢,,技术扩展)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2)行业每个企业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即阿罗(Arrow)所说的“干中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

6.产业贸易指数T(接近1或0)答:产业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贸易程度的指数。

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1-|X-M|/(X+M)公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

T的取值围为0到1。

7.产品周期理论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答:初始期:产品的初始期是指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

特点:有少数发达国家研制;研发费用占成本很大比例;贸易主要在先进国家间进行。

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研究和开发成长期: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

特点;资本为主要成本;产品流向发展中国家。

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资本成熟期: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

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产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8.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贸易作了解释。

其适用条件。

答:两国间的贸易程度取决于两国的需求结构水平。

条件:假设在一国之,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必需品。

适合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贸易。

结论:两个过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重叠部分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密切。

9.倾销和相互倾销,实施和构成倾销的条件答:倾销(dumping)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