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技术发展.pptx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的传播发展(ppt33张)

故人云:“秀才不出门,便知 天下事。”可能吗?
第十三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 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 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 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一说源于西汉初期),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 1609年德国的《新闻报》 最早的日报是: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 : 是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
时间
19世纪 中前期 1872年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申报》
影
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昭文新报》
发
展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时务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 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 《民报》 《新青年》 大启蒙作用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 成立初期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 《人民日报》 方针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 《光明日报》 国的重要窗口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三、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互联网
第十三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 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 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 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一说源于西汉初期),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 1609年德国的《新闻报》 最早的日报是: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 : 是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
时间
19世纪 中前期 1872年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申报》
影
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昭文新报》
发
展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时务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 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 《民报》 《新青年》 大启蒙作用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 成立初期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 《人民日报》 方针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 《光明日报》 国的重要窗口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三、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互联网
大众传播媒介ppt课件

最新课件
4
新媒介类型
——真正的自由的媒体时代正在到来
• 互联网:一网打尽//博客、播客、维客 • 手机:点对点传播(报纸、电视、网络) • 有线电视:分众、小众,视频点播 • 楼宇电视:户外广告与电视的结合 • 移动电视:户外接收 • ……
最新课件
5
传播(接受)方式
• 固定与移动(在家与户外) • 点对点与点对面(互动与单向) • 被动与主动(线性与非线性) • 以上几类的结合
最新课件
12
报纸发展状况
• 公元前59年,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 《罗马公报》诞生。
• 新闻信是最早的民间“报纸”。 • 14、15世纪,手抄新闻的出现。 • 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 1609年,世界上最早的周报:《通告——报 道与新闻报》
– 1644年,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 – 1660年,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新闻》
11月起在洛杉矾等23个大城市正式播出数字电视节目。其中23家从11月1日开
始在10个城市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专家们认为,这标志着新的“电视时代”
的开始,其影响将超出电视工业本身。最新课件
23
•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 京电视台”试验播出。
• 1973年5月1日,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 1833年8月1日,中国境内出版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 国人自办最早报刊:1873年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 • 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
香港的《循环日报》
• 党报:1922年第一张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5 年创办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
➢ 党委机关报 ➢ 晚报、都市报 ➢ 专业性报纸:行业报、对象报、趣味报、信息类报。
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19
• 1609年,德国《报道与新闻报》是现存最早的 印刷报纸,每周一张。
• 1660年,德国周刊《莱比锡新闻》改为日刊, 世界最早日报。
• 19世纪30年代中期,纽约出现“便士报”。它 们带有突出的商业色彩,追求利润,成本低,价格 便宜(1便士1份),普通市民可以购买。“快速印 刷技术和报纸的基本概念相结合,形成了第一种真 正的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诸论,p26)
书籍。 • 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元、明时期,出现木活字和锡、铜、铅活字。活字印刷由蒙 古人传入欧洲。
18
• 1456年,德国谷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法,印了 几百本《圣经》。把造酒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
•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 • 印刷的机械化导致近代报刊的诞生。 •
17
•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树皮、麻、旧鱼 网等混合造纸,取代竹简、帛、羊皮等书写工具,既结实耐 磨,又相对容易。
• 8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14世纪,欧 洲各国普遍用纸。
• 公元450年(南北朝),中国有了雕版印刷。 • 公元686年(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
1995年,美国进一步提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 GII)设想。
欧洲、日本、新加坡等相继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规 划。
35
1987年9月20日22点55分,钱天白正 式建成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 并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2006年,《时代》将“You”作为年度 人物。
36
互联网对中国的革命性影响在于,它前所未有地 提供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横向联系平台,以及一个没有 中心的意见表达平台。
21
• 1609年,德国《报道与新闻报》是现存最早的 印刷报纸,每周一张。
• 1660年,德国周刊《莱比锡新闻》改为日刊, 世界最早日报。
• 19世纪30年代中期,纽约出现“便士报”。它 们带有突出的商业色彩,追求利润,成本低,价格 便宜(1便士1份),普通市民可以购买。“快速印 刷技术和报纸的基本概念相结合,形成了第一种真 正的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诸论,p26)
书籍。 • 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元、明时期,出现木活字和锡、铜、铅活字。活字印刷由蒙 古人传入欧洲。
18
• 1456年,德国谷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法,印了 几百本《圣经》。把造酒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
•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 • 印刷的机械化导致近代报刊的诞生。 •
17
•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树皮、麻、旧鱼 网等混合造纸,取代竹简、帛、羊皮等书写工具,既结实耐 磨,又相对容易。
• 8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14世纪,欧 洲各国普遍用纸。
• 公元450年(南北朝),中国有了雕版印刷。 • 公元686年(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
1995年,美国进一步提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 GII)设想。
欧洲、日本、新加坡等相继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规 划。
35
1987年9月20日22点55分,钱天白正 式建成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 并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2006年,《时代》将“You”作为年度 人物。
36
互联网对中国的革命性影响在于,它前所未有地 提供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横向联系平台,以及一个没有 中心的意见表达平台。
21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PPT课件12 人民版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
2、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报刊是?
19世纪70年代 1873年,汉口《昭文新报》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 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共出 26 期。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 词,提出了“三民主义”。该 报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过分强调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 民族主义,后期又大谈佛法。 该报最高发行量答到1.7万 份。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
课程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 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 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 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邸报》(887年)
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间有 诋毁当轴,蛊惑人心者。”“西人谓中国人事无大小, 非用压力不行,故动以兵船相要挟。……西报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 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 “遇交涉不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
——郑观应
阅读下列材料,理解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1:每日经济新闻网消息:
收售“瘦肉精”肉?济源双汇遭调查
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 的特别节目,披露了南京许多市场销售的“健美猪”是用“瘦 肉精”喂成的,且有一部分“瘦肉精”猪肉流进了河南济源双 汇公司。
据报道,流入南京、济源市场的问题生猪产自河南孟州、
2、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报刊是?
19世纪70年代 1873年,汉口《昭文新报》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 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共出 26 期。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 词,提出了“三民主义”。该 报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过分强调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 民族主义,后期又大谈佛法。 该报最高发行量答到1.7万 份。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
课程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 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 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 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邸报》(887年)
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间有 诋毁当轴,蛊惑人心者。”“西人谓中国人事无大小, 非用压力不行,故动以兵船相要挟。……西报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 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 “遇交涉不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
——郑观应
阅读下列材料,理解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1:每日经济新闻网消息:
收售“瘦肉精”肉?济源双汇遭调查
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 的特别节目,披露了南京许多市场销售的“健美猪”是用“瘦 肉精”喂成的,且有一部分“瘦肉精”猪肉流进了河南济源双 汇公司。
据报道,流入南京、济源市场的问题生猪产自河南孟州、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2张PPT)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发展概况: 1993 年, 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至今, 互 联网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重大影响: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 式, 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预习交流
谈谈四大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提示: (1) 从本质功能看, 可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从娱乐功能看, 可给人们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 (3)从联系功能看, 可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可以扩展人们的 视野; 可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
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只有 3 则: 《乱首被获》 (4 月 28 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 同仇各余党》。——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 会变迁》 1912 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 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 “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 “共和造端, 一人首揭。毂我 蒸民, 振兴实业。四万万众, 人足家给。轶美驾欧, 扬我国力。”——根据 《<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 试结合史实简 要说明理由。 提示: 变化: 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 理由: 当时中国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 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有限, 国家积贫积弱。因此, 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发展 经济和增强国力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 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 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 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 变化。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人民版必修二)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2
考点一 近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标要求认识的内容
(1)原因:①西方科技的传入。工业革命的成果很快传播到中
国,中国人能够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带来的益处。②中国文
化界人士的推动。中国的有识之士把这些成果运用于实践中,
一方面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人思
2020年10月2日
3
大众报业的发展
2020年10月2日
4
1.清末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1)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传播媒介的功能? (2)这种传播媒介有哪些社会功能? 提示 (1)报纸。 (2)唤醒民众制造舆论、针砭时弊、舆论监督、传递信息、 传播知识、休闲娱乐等。
息传播载体。
请思考: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你知道前四种媒体是
什么?它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020年10月2日
2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
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标分解 1.了解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
繁荣的整个过程及有关史实。 2.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识四大媒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典例2】 下列两组统计数据均出自《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它们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有
( )。
2020年10月2日
21
①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 ②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极其
2020年10月2日
9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2020年10月2日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PPT课件

第9页/共41页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 日报》等 。
第10页/共41页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 办。
第11页/共41页
平时你和家里人 都爱看哪些报纸?爱 看哪些内容?
第12页/共41页
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1、知识性与趣味性 2、分门别类 3、语言通俗,取材世俗 4、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
1935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第23页/共41页
民国时 期,国 产电影 获得快 速发展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
火烧红莲寺
孤 儿 这部早期无声片已有完 救 整剧情,戏剧性强。该片商 祖 业上的成功,带来中国早期 记
电影的一度繁荣。
第24页/共41页
《翠岗红旗》
第5页/共41页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A、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强学报》, 《中外纪闻》(国人办报高潮); 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第6页/共41页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 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 月9日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
第7页/共41页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 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 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
章太炎
第8页/共41页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 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 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 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 日报》等 。
第10页/共41页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 办。
第11页/共41页
平时你和家里人 都爱看哪些报纸?爱 看哪些内容?
第12页/共41页
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1、知识性与趣味性 2、分门别类 3、语言通俗,取材世俗 4、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
1935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第23页/共41页
民国时 期,国 产电影 获得快 速发展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
火烧红莲寺
孤 儿 这部早期无声片已有完 救 整剧情,戏剧性强。该片商 祖 业上的成功,带来中国早期 记
电影的一度繁荣。
第24页/共41页
《翠岗红旗》
第5页/共41页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A、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强学报》, 《中外纪闻》(国人办报高潮); 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第6页/共41页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 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 月9日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
第7页/共41页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 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 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
章太炎
第8页/共41页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 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 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 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
媒介即讯息:我们对任何传播媒介的使用产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它 传播的特定内容。
媒介:人的延伸:使用不同的技术会影响人类感知的结构虽然技 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 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
电子传播时代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1844年发出第一份电报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20世纪初完成从无声到有
声的过渡,1929年,彩色电影实验成功。 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 二次大战以后,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的新时代。 无线电报纸 1926年全国广播网(NBC)出现 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 1930年电子电视 1939年黑白电视 1940年彩色电视 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
杂性,4)可靠性,5)可感知性。 经过较长时期,每一种新形式的传播,都从某种较早形式,逐渐演 变到完全是自身的独特形态。 罗杰斯S形扩散曲线:
采
用
百
分
比பைடு நூலகம்
起
早期采 飞
用者
后采用者 时间
促进或压制技术更新的潜在势力法则
各种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被广泛采用并不仅仅取
决于技术上的优势,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力 量在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扮演着强有力的角色
数字语言与新传播技术
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 50年代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问题 60S末ARPANET实验(高级研究项目署网络) 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出现。 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 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 1989-94, 马赛克(MOSAIC 网络浏览器)和万维网 E-mail,BBS, Newsgroups and Mailing Lists, The World Wide Web,service
中介,方向,把关人与受众,时间安排
◎传播的呈现与格式:
语言,结构,内容,形象定位
◎传播的接收与限制
互动,限制,位置
信息传播技术的社会定型 (ICTS’ SOCIAL SHAPING)
三十年法则: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相对稳定的加速发展模式: 应用新技术的标准(扩散理论):1)相对的便利性,2)兼容性,3)复
online 其他种种:通讯卫星,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 一种智能化的网络+无线通讯 微型多媒体
新的媒介环境: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互动
对传播形式的重新分类
人际传播领域 广播领域 文献领域 ◎信息的流动与控制:
大众传播媒介的技术发展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媒介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传播技术的社会塑成
媒介技术对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由专业性的社会机构运 用复杂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 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虽 然大众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 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报纸、广播、 电影和电视。
从大众化内容转向对群 体或个人的内容量身订 做
从单向传输变为互动
媒介传播发展进程
德弗勒的过渡理论: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
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 口语使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人们可以结
成更大的群体,有组织地处理难题 提高了人类推理、计划和概念化等思想能力,利用口
语进行信息编码,从而更有效地收集、处理和传递有 用的信息。 公共传播(public communication)领域的出现:绘画、 舞蹈、音乐、歌唱、戏剧表演、公共演讲 受众和信息表演者的区分,结构化和标准化 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不稳定,不可靠
文字传播时代
文献记录技术和书面语的发展:壁画、象形文字 前2500年苏美尔人的陶器符号——楔形文字 轻便可携带文献的发展:前2500年埃及纸莎草纸——汉代蔡伦造纸,欧
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的特点
以往对大众传播的理解
直接面对相对广大的、 异质的匿名的受众
大量生产复制、讯息 公开传递,常常在瞬 间同时到达最广泛的 受众
传播者在一些复杂的 花费巨大的组织中运 作。
新媒介环境的特点:
以前截然分开的印刷和 广播技术出现融合
媒介资源由“稀有资源” 转为“丰富资源”
英尼斯的媒介观
著《传播的偏向》(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 《帝国与传播》(Empire and Communication)
以媒介发展作文明分期: 将经济垄断原理扩展到信息垄断的研究领域。认为对
传播媒介的控制是实施社会和政治控制的手段,而新 的媒介能打破旧的垄断 每种传播媒介都有“偏向”,从而影响了文化的稳定 程度、保守性以及文化覆盖地域面积的能力。大体分 为口头传播偏向和书面传播偏向,时间的偏向和空间 的偏向
技术加速器和刹车:
٭公司的需要;
其他技术的需要;
٭
٭管理和法律行动;
一般社会力量٭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和原则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是思考有关传播技术进 化的一种统一方法。它不是孤立地研究每一种 形式,而是去注意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新出现 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互关系。
媒介形态变化原则: 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而不是相继进化和取代 传播技术的汇聚: 复杂性:媒介形式的增殖、生存适应
洲牛羊皮纸,8、9世纪阿拉伯人——欧洲黑死病与造纸技术 唐代刻版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1世纪) 1456年古登堡的发明:铸字,金属合金,机械印刷机,印刷油墨—200册
《圣经》 书面语言标准化、 大众扫盲 15世纪末,欧洲各大城市印刷业发展 报纸的诞生:1665年创刊《牛津报》,1690年美洲出现第一份报纸 便士报与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纽约《太阳报》蒸汽驱动印刷机 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1890-1920S,整行铸造排字机 印刷垄断的结束: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发展 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1960s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