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年表
16大众传媒变迁
![16大众传媒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a1d83848762caaedd33d492.png)
都发挥主要作用。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 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 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 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 生活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等
D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 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 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 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 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 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若去 北平出差也可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 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A
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1、外因:西方文明(生活方式、民主思想等)的影响。
2、内因: 政治上:近代政治运动的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重大事件和政府的政策(新中国成立、改 革开放等;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的不断发展; 思想上:思想解放运动(向西方学习、中体西用、维 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等)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印刷媒介)走向繁荣
2、影视事业的发展 3、互联网(“第四媒介”)
表现 形 成
19c中前期,洋人在华办报, 外文:《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中文:《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19c70s起,国人办报
社会影响
发 展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 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 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 重大启蒙作用。
第二课 大众传媒
![第二课 大众传媒](https://img.taocdn.com/s3/m/578d741da8114431b90dd88c.png)
……
引领社会时尚风气与价值导向
社会舆论社会监督
获取信息,传递信息
娱乐功能
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大众媒体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 和生活方式,它有利于传播知识 和经验,传承先进文化,引领社 会时尚,倡导价值观念,为人们 提供娱乐空间,总之大众媒体极 大的丰富了人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媒是
烽火
传媒的发展过程2: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战争。 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了胜利。波斯共 阵亡6400人,雅典仅阵亡192人。为把胜 利喜讯迅速告诉雅典人,派士兵斐力庇第 斯去完成任务,当他以最快速度从马拉松 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人们说了一声: “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在 地上牺牲了 。
传递信息的媒体
“烽火戏诸侯”——
烽火
“马拉松战役”—— 人 “飞鸽传信”——
飞鸽
号外,读者------ 书,报,杂志 FM4.6,CCTV---- 广播,电视
传媒的发展过程6:
传媒是: 互联网
现代传媒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 书籍报纸杂志 20年代—— 广播 30年代—— 电视
60年代—— 互联网
大 众 传 媒
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 媒已经成为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
以往的传媒主要有:
——烽火、信鸽、驿马、大雁、 贴布告、鸡毛信、消息树等等
以往的这些传媒存在弊端:
①效率低:不够方便和快捷 ②信息内容受限制 ③容易被拦截、被利用 ④影响力较小
⑤……
大众传媒是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
大众传媒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一 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大众传媒带 来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我们必 须清醒地认识到,传媒也会产生一 些不良影响。我们不能回避这种作 用,只能尽量减少其影响。只有这 样,大众传媒才能成为人们社会生 活中一个积极健康地引导因素。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3d3a72531126edb6f1a10f7.png)
一、中国近现代各大传媒的发展:
1、报刊业的发展: ⑵发展: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 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 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⑤建国后,《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是当今中国第一大报)、 《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 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内容 较为丰富
起步; 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如1931年中国第
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5年获国际奖项的《渔光曲》是中国
首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后成为国歌)
⑵现代:
①建国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一、中国近现代各大传媒的发展:
5、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 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
⑴概况: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中国上网用户剧增
⑵互联网优势: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②费用低廉;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4、电视业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末西方电视事业起步,二战后电视在西方 普及 ⑴1958年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 志中国电视业诞生; 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国电视业发展十分有限;
⑶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电视普及的原因:
①经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②政治:国家政策的扶持(如国家为解决农村和边 远地区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发起村村 通工程); ③科技:科技的进步(如电视机生产技术的提高、 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④社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 ⑤自身:电视具有可视性、覆盖面广、使用方便等 优势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3de6f22883c4bb4cf7ecd161.png)
四、互联网 5.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为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3)促进生产力极大提高
6.存在问题:
(1)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
(2)竞争加剧导致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2)19C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办报刊 最早:1873年《昭文新报》
2、发展:19C末—20C50、60年代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戊戌变法 (高潮):
《强学报》、《国闻报》( 严复、天津)、《中外纪闻》 《湘报》(谭嗣同) 、《时务报》( 上海、梁启超主笔)
②辛亥革命: 《民报》 ③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国民党:《中央日报》 (3)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3、繁荣:改革开放后 (1)特点: ⑴种类增多,数量增大 ⑵党报为主导,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
三、影视事业的发展
(二)电视业: 1、诞生: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普及: 改革开放后(20C80年代) 原因: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 ⑵电视传送技术进步 ⑶国家政策支持 ⑷节目丰富,吸引力较强 3、影响: (1)信息量大、可视性强、覆盖面广 (2)开阔人们视野,丰富生活内容
1925年10月,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终 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电视机。 人类第一台电视机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 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 地称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阵地。
1895年,康有为在上海创办 《强学报》。其办报方针为 “专录中国时务,兼译外洋 新闻,凡于学术治术有关切 要者,巨细毕登”,并希望 以此来“广人才,保疆土, 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 达民意”。
传媒发展年表
![传媒发展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48d241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a.png)
传媒发展年表一、传媒发展的初期阶段(20世纪前半期)20世纪初,传媒行业的发展步入了初期阶段。
当时的传媒形式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和广播电台。
这一时期的传媒发展注重文字和声音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新闻和信息。
1903年,美国芝加哥的《晨间论坛报》成为了美国首份全彩印刷的报纸,引领了报纸行业的印刷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报纸在广告、新闻报道和社论等方面的功能逐渐增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1920年,美国的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在匹兹堡开始正式播出,标志着广播行业的诞生。
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波传送音频信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听到各种节目内容,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1922年,中国的第一家报纸《神州日报》在上海创刊,正式拉开了中国传媒发展的序幕。
随着近代报纸在中国的兴起,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国内外新闻,传媒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
二、传媒行业的电视时代(20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电视逐渐成为传媒行业的主要形式。
电视通过图像和声音的传输,为观众呈现了更加生动的视听体验,推动了传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956年,美国NBC电视台首次以彩色方式播出电视节目,这标志着电视技术的重大突破。
随后,各国纷纷开始推广彩色电视,观众们可以享受到更加真实、立体的观看体验。
1960年代,在肯尼迪政府的倡导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发射了新一代通信卫星。
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得卫星电视广播成为可能,并促进了电视传媒的全球化发展。
1978年,在中国,第一次全国有线电视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有线电视的推广,极大地丰富了观众们的视听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新闻、娱乐和文化节目。
三、传媒领域的数字化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媒行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传媒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和创新。
1991年,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带的数字相机Nikon F3开始销售,开启了数字影像时代。
大众传媒的更新
![大众传媒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29715a305727a5e9856a6149.png)
特征:以新闻和言论为主要内容,铅字 印刷等编排形式为重要特征
报道新闻 传递信息 通达民意
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
实行舆论监督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 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 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 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卢米埃尔 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当之无愧地成 为 “电影之父”。
1992年出品 导 演:陈凯歌 主 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 俐 ·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 片奖 ·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英雄》
3、电视
(1)问世: 20 世纪 30 年代 (2)概况: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
(3)现状: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 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 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 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1.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 2.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合法上网
3.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 不良诱惑 4.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反对无节制上网和沉 湎于网络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982ac7ef46527d3240ce07f.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争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综合归纳
阶段 形成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19世纪中前期 《万国公报》_
时期或时间
影
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繁荣
兴 电影 起 1905年
电视 诞 1958年 生
发 展
20世纪20 年代以后
辉 煌
80年代中期以后
普 及
改革开放后
兴 互联网 起
20世纪60年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渔光曲》剧照我 国第一部获得际荣 红色娘子军誉的影片
阮玲玉
赵丹 《风云儿女》
胡蝶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采用蜡盘发音的 方法,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 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的缺陷:
1、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2、沉湎聊天,冷漠无情 3、反动、暴力、黄色网站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4、网恋、网婚,破坏家庭和睦 5、网络犯罪
1、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 志。我们中学生,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2、我们必须兴利除弊。以高度自觉自律态度,避 免消极影响,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 方便,更精彩。
抢答题2
1、哪一种媒介的诞生标志着人 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了大众 传播时代?
报 刊
2、中国人自己在中国境 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
3、新中国成立后,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 工具是什么?
课件8: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8: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79717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0.png)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 外国人在华办报 19世纪中期
英文版 介绍中国《中国丛报》 传播宗教《万国公报》
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文版 1872年《申报》(中国近代
历时最长、影响最大中文报刊)
国人办报
艾小梅《昭文新报》最早在中国境内创
5.广播 (1)20世纪早期,最先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 (2)中国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在上海、北京等大 城市设立广播电台。 (3)电视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但依然占有一 定地位。 特点:携带方便、覆盖面广 局限性:缺乏感染力与形象性
三、互联网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电影走向辉煌 (1)建国后电影主题:
(2)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走向辉煌
4.电视诞生 (1)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中 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志 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 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 播》和播音员李娟 (2)六七十年代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 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3)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由黑白小电视到大屏幕高清晰 彩色电视及液晶电视。
品牌名牌栏目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 量,以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电视已经成为普 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 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37页)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f75ec941fd0a79563d1e7292.png)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网毒”案例(àn lì)
17岁少年熬夜上网猝死 家属痛哭流涕 2011年2月12日晚,刚初中毕业不久的韩岩准 备在13日外出打工,临行前和同学约好到网 吧打游戏,13日凌晨2时许,韩岩突然倒地, 嘴里不停地吐着白沫,浑身抽搐。同学赶紧 打120求救,急救车赶到后,经过医生的检查, 韩岩已经(yǐ jing)没有了生命迹象。
建国以后,中共 创办的党报 (dǎngbào)党刊
第十一页,共36页。
一.报刊业走向(zǒuxiàng)繁荣
1.中国(zhōnɡ ɡuó)报刊 业的兴起
2.中国报刊(bàokān)业的发 展
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
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发展迅速
第十二页,共36页。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 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 2007家,刊物(kānwù)由 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 2000年的8725种。
◆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 1996年10月,上网(shànɡ wǎnɡ)人数62万 ◆ 1999年底,上网(shànɡ wǎnɡ)人数890万 ◆ 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 ◆ 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 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1.23亿 ◆ 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
第二页,共36页。
一.报刊业走向(zǒuxiàng)繁荣
1.中国(zhōnɡ ɡuó)报 刊业的兴起
⑴19世纪(shìjì)中期外国人在华办 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4836f0cbe1e650e52ea99c8.png)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 1872 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 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 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 是第一家。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 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 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 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 报纸难以企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 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也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1909年,买办席裕福收买,自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均由中国 人进行掌控。 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 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 发表民主自由言论。1934年史量才 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 趋保守。 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5.64亿;互 联网普及率达到42.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 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4.2亿人。95.6%的乡镇接通了 宽带。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
2、互联网的优势:
提问: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钟情于互 联网呢?互联网有何优势呢?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问题:这时期的报刊,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呢? 它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 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开拓人们的视 野,让人们能够更快地了解时事的动态。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 越多,大多反映社会思潮。
党报党刊:主导宣传
特点
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大量出现 信息含量扩大
报道领域拓宽
发展方向: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
作用: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 人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cbba9c85fbfc77da269b160.png)
互联网害处: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 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 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 胁。
讨论
启示: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 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 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 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 增加到2000年的8 725种。
(2)作用: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 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思考探究
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⑴传播文明: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 代的思想解放。 ⑵制造舆论: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⑶宣传政策: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 了重大作用。
影 响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 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历史最长、影响最大 国人最早境内创刊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 了重要作用 干群了解中央的媒体,世 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 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 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 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 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 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
④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 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 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 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 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 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 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 题。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c1471d19e31433239689388.png)
大众传媒的变迁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6223321642931682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互联网用户(户)721330145189021717对以上表格反映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报纸业发展缓慢,呈现被其他大众传媒取代的趋势B.广播业发展最快,广受观众欢迎C.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D.互联网集前三者的优势于一身,但费用昂贵,因此发展受到制约8.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有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经成为清政府的喉舌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9.民国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享受到①打电话与女友约会②坐小汽车逛街③穿着中山装看电影④喝着咖啡读《新华日报》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看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11.“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
“它”是指A.报纸B.广播C.电视D.因特网二、非选择试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
第三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三课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d1d1ff72cc175527072208a0.png)
返回
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的表现:
1、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 响的新闻类节目; 2、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 比赛; 3、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返回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 获取信息。
《 歌 女 红 牡 丹 》 剧 照
《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明星影片 公司1931年摄制,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 后丈夫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1931年 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轰动了上海滩, 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的华侨。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 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现 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国歌。
《风雨儿女》剧照
电影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 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 验。
返回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 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验播 出,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标 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繁荣 1978年报纸只有186家,2000年达到2007家,日 报千人拥有超过100份 刊物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52种
返回
《定军山》剧照
《定军山》是第一部国 产无声京剧影片。1905年由 北京丰泰照像馆摄制。取材 于东汉末(219年)刘备大 将黄忠在定军山(今陕西勉 县西南)斩曹操大将夏侯渊 的故事。由著名京剧演员谭 鑫培主演老将黄忠。放映轰 动北京,万人空巷。它开始 了中国人拍电影的最初尝试。 这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 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 弥足珍贵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年表
大众传媒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它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根据时间顺序,为你介绍大众传媒行业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让我们一起回顾大众传媒的年表,探索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
1920年代 - 广播的崛起
1920年代见证了广播媒体的崛起。
1920年,美国的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KDKA在匹兹堡开播,标志着广播媒体时代的开始。
这项新的媒体形式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娱乐的主要途径。
其他国家也相继设立了广播电台,广播开始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代 - 电视的发明
1930年代是电视的发展时期。
1936年,德国的柏林奥运会成为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全球转播的体育盛事。
电视无疑是一项革命性的发明,它引领了大众传媒的新时代。
尽管电视的普及过程较为缓慢,但它很快成为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40年代 - 报纸的繁荣
1940年代是报纸的繁荣时期。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人们对新闻的渴望,报纸行业蓬勃发展。
许多知名报纸如《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
然而,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报纸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1950年代 - 广告的崛起
1950年代见证了广告业的崛起。
电视广告作为一种新的推销方
式不断发展壮大。
著名的广告活动如马龙·白兰度的香水广告和可口可
乐的“开心一刻”广告等成为了经典之作。
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众
传媒与商业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60年代 - 大众传媒的多元化
1960年代,大众传媒开始迎来多元化发展。
电视的普及使得人
们对新闻内容和娱乐节目有了更多的选择。
电视剧、纪录片和综艺节
目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开始充斥着电视荧屏。
这一时期还见证了家庭主
妇杂志的兴起,如《好房子》和《家庭圈》等杂志开始在市场上畅销。
1970年代 - 有线电视的兴起
1970年代,有线电视的兴起进一步改变了大众传媒的格局。
有
线电视通过提供更多的频道和更丰富的内容,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娱
乐和新闻的需求。
这项技术使得电视观众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同时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980年代 - 互联网的崛起
1980年代标志着互联网的崛起。
这项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
媒行业的格局。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获取实时新闻、观看在线视频
和交流社交媒体。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大众传媒更加便捷和全球化。
1990年代 - 数字媒体的发展
1990年代见证了数字媒体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
CD、DVD和数字音乐成为人们获取音乐和电影的主要途径。
数字媒体的发展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和分享内容。
2000年代 -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2000年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时期。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娱乐。
移动应用程序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观看视频、阅读新闻和社交媒体。
2010年代 - 社交媒体的兴起
2010年代见证了社交媒体的兴起。
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社交媒体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互动的体验,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见解。
2020年代 -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兴起
2020年代,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智能推荐内容,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融入到一个全新的体验中。
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改变大众传媒行业的发展和用户体验。
总结
大众传媒行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创新。
从广播的诞生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
进步。
我们期待着未来大众传媒行业的发展,看看新兴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