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PPT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2.协助学生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 减法。 〔1〕提出:把得到的差与减数相加,他能发
现 什么? 〔2〕诘问:是不是其他减法题也有这样的规 律? 〔3〕概括结论。
3. 协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积累根本的数 量关系。
〔1〕把不同情境中的详细数量关系抽 象成类似的数学表达。 〔2〕把已有的关于加减数量关系的经 验适当类化。
的验算; 第二段,进位加; 第三段,连加;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求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方法。
〔1〕 让学消费生自动处理新的计算问题 的愿望。
〔2〕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 程。
〔3〕 经过分析计算错误,促进对算法的 反思。
2.注重学生验算认识的培育。
〔1〕 让学生觉得到验算是有必 要的。
7.经过处理 简单实践问 题,稳定对 数的认识。
P.12
P.20
第三单元 分米和毫米
一、教学内容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分米、毫升, 初步建立1分
米、1毫米的实践长度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借助曾经掌握 的长度单位,引 出对分米、毫米 的认识。
P.27
2.合理确定教学要求。
〔2〕 允许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 验算。
3.注重估算方法的指点。
〔1〕根据处理问 题的需求灵敏选 择估算战略。 〔2〕指点“≈〞 的 正确运用方法。
P.39
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
一、教学内容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
用学过 的方位词描画简单的行走道路。 教材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东南、东北、西南、西
P.96-97
〔3〕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进 行解答。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提要: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二、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三、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四、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品PPT课件
• 3个6 6 ⅹ3=18 • 口诀:三六得十八
• 2+2+2+2= • 4+4+4= • 5+5+5= • 3+3+3+2=
请你判断
• 1. 4+4+4=4ⅹ3 • 2. 6+6+6+6=6×4 • 3. 2+2+2+2+2=2×5 • 4. 7+7+5=7×3
• 二、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弄清乘法的表示方式 • 三、通过对乘法运算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想一想:该怎么列算式呢
• 用加法做:4+4+4=12 • 3个4连加用乘法做:4ⅹ3=12
• 一个数增加多少倍,是指相同的数加起来,其运算结果称 为积
还能怎么做呢?
练一练
• 1个6 6ⅹ1=6 • 口诀:一六得六
() () () ()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乘法口诀(一)5的乘法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这一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册数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 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的学习。本节 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 快乐学习,自主探索为主,归纳,运用等 数学习形式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 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 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乘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分别是“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二、各单元教学内容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
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通过教学,学生将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
通过教学既可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面积单位提供支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分析幻灯片
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
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历,表达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
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根底知识、形成根本技能的
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
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开展。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 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 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 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 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 数的 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 减法〔一〕中〕
•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构造, 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
•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 五、编排特点
❖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
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
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
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开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
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 表达为: •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
• 〔二〕空间与图形
•
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内容包括:
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 〔三〕统计
• 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仍然让学生学 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 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从上面的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例1主要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例2就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分,可以两个两个分,也可以3个3个分等等,像这样让学生经历多种方式平均分的过程,这是以前我们教材中是没有的。
在新课程实施的开始阶段,“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内容,其许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需要实验教师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主要内容
2、具体特点和教学建议。
(1)突出了概念教学。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平均分”“除法”,以往教材把平均分和除法结合起来放在一个课时中完成。而我们现在实验教材中把除法认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2-17页,二是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的概念18-22。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有需要一步计算解答的,也有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对于用一步计算解决的,可以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解决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教学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学生的提问不着边际,不能较快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时需要我们加强提问指导,让学生逐步理解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
本单元三个例题教学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一致的,但在知识目标把握上应各有侧重。例1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重点要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例2中第一次出现了“小括号”,也是本册教材中唯一的一次,重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体验、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教学时,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改写成综合算式,以引发矛盾冲突,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1)(2)(3)(4)(5)
1.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情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类.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统计活动.经历统计全过程。
例1是小学数学第一道教学统计的例题。
教材适当把起点放低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进入统计学习。
例题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里面有学生、有教师;有人在看书、有人在下棋、有人在做游戏。
教材安排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发统计动机。
人们为什么统计?是为了解决问题。
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统计活动应该由问题引发。
例1在学生初步看过情境图.浅层次了解图画内容以后.问他们“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就情境图里的事情.继续提出一些问题。
从大的方面说.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一.数学教学应该这样做。
从小的方面说.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图画内容的愿望.才会开展统计活动.学习统计知识。
情境图里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能提出的问题也多。
经过交流.大致可以归纳成两种:一种是关于校园活动的问题.即有哪些活动?各有几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另一种是关于校园里有哪些人的问题.即有几位教师?几名学生?教师和学生相差几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进一步观察情境图.仔细收集其中的信息.统计活动由此而引发。
(2)指导学生合理分类.设想如何在情境图里收集信息。
“分类”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统计方法.稍复杂些的统计.都需要分类。
所谓“分类”.是把一个整体.按某一种确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
分类以后.就能对各个部分分别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整体的全面把握。
学生在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时.早已进行过分类活动。
他们对分类不是很陌生.而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所以.教材问学生“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你打算怎样分类?”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自己分类。
怎样分类?一要符合所解决的问题.二是有明确且不变的标准.三要不遗漏、不重复地涵盖所有对象。
为了知道参加各项校园活动的人数.应该按活动的形式分类。
教学机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解读》ppt课件
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进一步体(Ti)会余数一定要比除 数小。
结合分草莓的具体情境来解 释为什么商7不合适。
圈一圈的活动是对试商结果 (Guo)的验证。
加深对试商方法的理解,呈现 了常见的典型错误:商大了、 商小了。
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4.如何克服解决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
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关注(Zhu)知识的获得
,还关注(Zhu)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 的探索与发现能力。
第九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认识余数。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 借 理(解Jie有)助余操数作除活法动的,意感义受。余数。
(理解)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过程 中各表示什么,余数“1”在搭正 方形时是哪根小棒,为什么它要 剩下?
数 学的 生过 的程 研, 究利 兴于 趣学 。生进一步
加 借助深1对00位以值内的数体的学会习。经验。
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经验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
任务。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发展学生对一千的数感。
10个小方片是可以数出来的,
没有对万的大(Da)小进行感受, 只是初步认识。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
和前面计几数节单课位(之其间实的从关20系以。内数的
学 认习 识读 开、 始写 )就(Xie有)万(Y以ou)内了的数数位。的铺
通 垫 关, 注过表 难用现 点多种在 :我 中形们 间式数 和表的 末示认 尾数识 带的大 “活多0动”, 了 伴 的数解 有。大(You数)拨的计构数成器。的活动。
知(Zhi)道东南、东北、西南、西 北四个方向。
会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 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第1课时 认识角(1)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吧。
生展示找角标角。
师:在桥洞图中,曲边与底部相交的地方形成的不是角,我们角的两边是直边。
三、达标检测
教材63页练一练
1.借助三角板画一个角,描出这个角的边和顶点。
师: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画角吧。先确定一个顶点,然后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两条边。一定画的很漂亮吧,漂亮的小角在跟你微笑哦!
六、教学反思
优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各种各样的角,由直观实物到抽象的角的认识,画角来进一步感知角,摸角感知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在动手操作中自主获取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注重转变教师角色,把充分激发、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同学们,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能帮助小兔子把它们放入这两个筐里吗?
生:把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放进了一个筐里,因为它们有角。把圆放进另一个筐里,因为它没有角。
师:你发现有的有角,有的没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师: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PPT课件出示三幅图)
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剪刀、钟表、红领巾。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钟面上两根指针,红领巾的两边,这些都是角。同学们动动你的小手描出这些角吧。
师:相信爱动手的你一定描的很棒,老师给你点赞哦!课下在你的周围找找角,并用手指出来。
1.画一画。
师:认识了角,同学们在你的纸上试一试画一个角吧。你可以怎么画呢?
生: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可以用长方形纸上的角。
师:说的很棒,找到这么多画角的方法,必须给你数个大拇指。
优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②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教材编写特点
①适当集中安排20以内进位加法
②重视计算方法的迁移
第38页,共39页。
③重视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④提倡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11~20各数的认识
②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教材编写特点
①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安排教材内容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第34页,共39页。
③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数位顺序 ④重视学生对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2.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摆小棒等操作活动 (2)重视学生读数和写数的教学
(1)调整原准备课内容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 (3)增加认识钟表 (4)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第17页,共39页。
⒉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 (2)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 (3)安排“生活中的数学”等联系实际的内容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境
优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 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1页,共39页。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 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丰富的
数学课程内容
⒈进一步丰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1)重视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全面经历认
识数的过程,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2)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内容中安排了大量
第8页,算。 ⒉重视估算。
⒊引进计算器计算。
⒋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⑴用实际问题引出计算,激发计算需要,培养计算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千米,参观南村养鸡场,每天锻炼 1时
6
6%
数学文化(你知道吗) 算盘,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七巧板
3 3%
总复习
7 7%
教学重点: 1. 万以内的认识; 2. 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 2. 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 3. 探索规律; 4. 问题解决。
二、编排特点
◆第一单元的“较大数的估计”,第三单元中 的 “探索规律”和“问题解决”都做了较大的 修改。
◆《认识图形》中删去了小节名称,删去了平行 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特征。
◆按照全书的统一要求,对第三单元中的“估算 ” 和第七单元关于统计的知识做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 。
(二)内容安排
知识领域
单元名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加减法
(一)重视学生的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
1. 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2.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
3. 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二)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根据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 1. 科学编排运算内容
(口算、估算)
数与代数 有余数的除法 时、分、秒
小节
页码 占比
数数,写数 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 的估计,整理与复习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三位数的加法,
三位数的减法,探索规律,问题解决,
整理与复习
73 68%
时、分、秒,问题解决,整理与复习
图形与几何
千米的认识 认识图形
统计与概率 收集与整理
综合与实践
10 10%
8 7%
器 写 数
器 读 数
末 尾 有
的
数
有
的
比较大小
12
比 不 比相 同同 数数 位位
较大数的估计
123
大在 对 对 小比 较 较 的较 大 大 估中 的 数 计对 实 量 。较 物 的
大数感 的量悟 实大 物小 数的 量估
计
四、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1.关于单元主题图 主题图的设计意图主要在于 体现“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课程 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 联系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 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 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7)增加了数学文化“算盘”。
(1)修改了主题图。
原教材
现教材
( 2 ) 将 计 数 单 位 “个 ”变 为 了 “一 ”。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结构
1. 教学内容
(1)数数 (2)写数、读数 (3)大小比较 (4)较大数的估计
2 . 教材结构
数数
12345
认 位 认 一一
识 认 识 个十
计 识 万 一一
2. 有意识安排探索规律、问题解决
(四)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五)重视数学文化的介绍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 求
(一)数的认识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 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 见例3)。
二、前后联系及主要变化
1. 前后联系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基础: 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知识的发展方向: 是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是学习三位数
的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计算的必要前提。
2.主要变化
(1)修改了主题图; ( 2 ) 将 计 数 单 位 “个 ”变 为 了 “一 ”; (3)在“数数”一节结束后增加了一个练习,即“练习一 ”; (4)将读数、写数的方法由对话改为了结论性描述; (5)根据课标要求增加了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表示多位数; (6)“较大数的估计”做了较大调整:删去了原例2、例 3, 将原例4作例2,增加一个例题作例3;
◆ 更 新 了 两 个 “综 合与实践”,将 原 来 的 《 学 习 “ 当 家” 》和《人身上的 小秘 密》改为《体验 千米》 和 《 参 观 南 村 养鸡场》 。
◆更新了两个 “ 数学文化”,将原 来 《聪明的高斯》和 《计量的发展》改为 为 《算盘》《生活中 的数 学规律》。
◆根据课标要求增加了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表示 多位数,并在“数学文化”中介绍了算盘。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一、主要变化及内容安排 二、编排特点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主要变化及内容安排
(一)主要变化
◆修改了两个单 元 名称,将原第四单 元“ 千米 毫米”改为 “ 千 米 的 认 识 ” 并 提 前到 第二单元;将原 第 七 单元“统计”改 为“ 收 集 与 整 理 ”。
数 单 位 “ 千 ”
计 数 单 位 “ 万 ”
以 内 各 计 数 单
个 地 数 万 以 内 的
十 地 数 万 以 内 的 数
数和
数
的
组
成
0 0
数 数
写数 读数
1234567
写数看 脱 数 读 认 用
数看计 离 看 中 识 算
的计数 计 计 间 算 盘
基数器 数 数 和 盘 记
本方法器写数,学会 写中间和末尾
3.数数
数数的过程中完成
认 识 新 的 计 数 单 位 “千 ”“ 万”
数位顺序表
数的组成
4 . 写数 读数
注意:(1)给出写数 和读数的方法。
(2)读数时不必要求学生用汉字写出来, 只要能口头读出来就可以了。可以通过判断、 连线和抽读等形式加以检测。
二是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用 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还要鼓励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是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了解 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2.要充分运用多种模型
在数的认识过程中,要 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 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 比如说:小棒、方块模型、 数直线、计数器、数位顺序 表等,这样逐渐建立起抽象 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 关系,并且能够知道这个大 小和现实中的多少之间的关 系,这也是数感很重要的本 质问题。
本单元的主题图是以三峡工程为 主题的。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 学过的100以内数已经不够用了,需 要 学习更大的数。同时也在培养学 生的 数感。
教学时,一是创设情境,激活学 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 了激发兴趣,教师可以用挂图、投影 (或课件)等呈现主题图,并用语言 加以描述,吸引学生进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