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精神的解读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 经济社会发展癿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劢者。要坚 持把保持党癿兇迚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 合起来,把提高党癿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 癿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 党员锻造成推劢发展、服务群伒、凝聚人心、促 迚和谐癿战斗堡垒和时代兇锋,为转型跨越、富 民共陇提供坚强有力癿政治和组织保证。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 2.坚持“三化”并进取向 • 在加快新型巟业化迚程中,着力增强巟业 反哺农业、促迚城市发展癿能力;在加快 新型城镇化迚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劢乡 村、承载巟业发展癿能力;在加快农业现 代化癿迚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巟业、 保障城市发展癿能力,加快形成“三化” 良性亏劢、协调发展癿生劢局面。
东西差距。甘肃人均GDP不东部癿差距:是上海癿21.18%, 是北京癿21.21%,是江苏癿30.39%;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比率:是上海癿41.42%,是北京癿45.36%,是浙江 癿48.20%;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率:是上海癿24.49%, 是北京癿25.81%,是浙江癿30.29%。 西部差距。甘肃不西部平均水平差距也很大。2010年,人 均生产总值是西部平均水平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是86%,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8%。贫困程度严重。 2011年,由亍标准调整,全国贫困面由3%巠史增加到 13.4%,贫困人口由2628多万变到1.28亿人;甘肃由16% 上升到40%巠史,由350万变到1200多万人,贫困县由51 个增加到58个。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明确生态地位癿全 局性、紧扣国家癿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 癿脆弱性、采取有效癿大丼措,坚持在发 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 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巟程建设为载 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 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迚生态环境保护不 建设,劤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 态良好癿良性循环。
甘肃精神
明荣知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要弘扬一种精神。
这就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精神,一个地方也要有自己的精神。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就不可能积极向上,有所成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凝聚力量,发展自强;一个地方没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精神,就不可能加快发展,脱颖而出。
无数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物质力量是强大的,但精神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的完美传承,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
甘肃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
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不断改变着环境条件,创造着人间奇迹?可以说是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支撑,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庄浪精神、杨晓明精神、侯殿禄精神、石述柱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一个又一个时代精神,塑造、凝结着陇人品格,鼓舞着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再塑陇人品格,再创陇原辉煌。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就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因此,我们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绝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和精神塑造。
因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任何一个发达社会都伴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雷锋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名字。
”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如何摆正自我发展与祖国富强的关系,如何观察身外的世界,都与社会主义公民的品格塑造和精神历练息息相关。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陇文化与甘肃精神一陇文化是什么?.pptx
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对于建设甘肃 济区,实现甘肃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 的战略意义。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 挥和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力;有利于提升 肃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需要我们 个甘肃人了解甘肃,认识甘肃,并以甘肃灿烂辉 的传统文化为自豪,宣传陇文化,发扬甘肃精神 把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紧 结合在一起,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与甘肃转 跨越发展相融合,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融合 并进一步加快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甘肃文
二、陇山渭水之华夏文明之最
1、大地湾文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明 态,伏羲女娲是大地湾文明的主人。
2、马家窑文化彩陶被公认为我国彩陶文化的巅峰 甘肃省也因此而有了“彩陶之乡”的美誉 。
3.中华第一刀
在距今约 5000 年前的甘肃东乡族自 县林家村马家窑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 所知我国资格最老的金属刀,称之为“中华 一刀”。
2.先周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⑴后稷稼穑之功对中国型农耕文明的奠基作用 ⑵公刘、古公亶父对中国圣人样板的奠基作用 ⑶先周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开启了中国礼乐文化之
(二)陇之秦文化
1.源起 一是陇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秦文化发祥
始条件。 二是陇之本土文化构成了陇之秦文化的命脉和基 三是陇原地处边陲、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多种文
(一)陇之周文化
1.缘起
⑴先周文化可能来自山西太原一带的光社文化 ⑵先周文化可能来自陕西客省庄二期文化 ⑶先周文化来源于辛店文化 。辛店文化姬家川类
向东发展时与寺洼文化发生关系,互相渗透和融 最后形成了先周文化。
⑷先周文化来源于寺洼文化。先周文化存在众多 的寺洼文化因素, 两者在径水、渭水流域相重叠 年代也基本衔接, 先周文化是在寺洼文化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并可能是从寺洼文化中分化出来的一 新的类型文化。
【推荐】学习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推荐】学习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一:学习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和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甘肃发展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和机遇挑战,谋划布局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动员全省上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一、充分认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省委书记所作的报告,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开拓进取、催人奋进,紧密联系实际,顺应群众期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动员令”、推进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我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人选。
大会成果丰硕、精神丰富,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必将激励和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鼓足斗志,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磅礴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开创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作为检察人员要深刻认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要紧跟省委的步伐,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学习贯彻会议决策部署与认真履行检察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此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对标对表抓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检察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紧紧围绕检察履职,着力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一)担当作为忠诚履职。
作为检察干警要深刻领会会议要义、把握精神实质,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弘扬“甘肃精神”
下 , 们 经 受 住 了特 殊 的 考 验 。这 也 是 精神包含着 理想坚定 、 甘落后 、 而 发展 、 我 不 锲 构建 和谐社会作 出新的更大 的贡
“ 人一之 、 我十之 , 人十之 、 百之” 我 的甘 不舍 、创 造辉煌 的崇高理想主义精神 。 献 。 肃精神 中饱含的十倍于人 、 百倍于人 的 当前 ,我们正 站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 , 要 坚强和奉献使然 , 是甘肃人 民在艰苦 的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 实现经济社会跨越
质决定 的。
一
西部大开发 、甘肃大发展的有利时机 , 践行 “ 甘肃精神 ” 应该立 足于现 实 , , 服
把弘扬 甘肃精神 和推动实际 “ 甘肃精神” 是英勇无畏 的牺牲 要正确 处理好艰 苦奋斗 与创先 争优 的 务 于实 际 , 关系 , 既要艰苦奋斗又要创先争优 。一 工作结合起来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 , 精 神 在创先争优 中保持 艰 都要 真抓实 干 , 努力在 “ ” 创 中求 新 , 于 甘 肃“ 土旷人 稀 , 疾苦 甲于 天下 ” 要增强忧患意识 , ,
12 4 四是加强相 关部 门之 间的协调 配 发展 ・ 月刊
.
( 作者单位 : 中共陇 南市委党校 )
j 止
s 址 屯.
.
;
—
l 缶 夏市红园街道破解计生流动人口难题的做法
一Hale Waihona Puke 定 综 是继续加 大流 动人 口计 划生育 务管理 领导小组 , 下设 办公室 , 体指 合 , 期与辖 区派 出所 、 治办联 系核 具 三是健全和完善各 种管理制度 , 认 齐抓共管 、 相配合 、 互 信息 共享 的 良好 五是在 五个社 区墙 面显眼位 置张
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 充分利用五个社区 导和督查开展流动人 口管理 服务工作 。 对 流 动人 口 , 争 不 漏人 、 漏 户 , 成 力 不 形
甘肃红色精神的阐述
甘肃红色精神的阐述
甘肃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甘肃革命历史中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它包括南梁精神、会师精神、红西路军革命精神等。
这些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甘肃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梁精神、会师精神和红西路军革命精神等都是甘肃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是甘肃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些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了人们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将继续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此外,甘肃还孕育了铁人精神、庄浪梯田精神、会宁教育精神、防沙治沙精神、兰大精神和莫高精神等,这些精神和南梁精神、会师精神、红西路军革命精神一起,共同构成了甘肃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
这些精神不仅在甘肃的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之,甘肃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甘肃革命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当时激励了人们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精神将继续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辅导课件宣讲(讲稿)
大会议程
• 一、听取和审查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 届委员会的报告; • 二、审查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 会的工作报告; • 三、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 委员会; • 四、选举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 会。
科学发展转型跨越 民族团结富民兴陇 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而努力奋斗!
采取超常规的综合措施,把各方面的发展要素聚集到省第十二次 党代会确定的新的战略思路上来,形成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 王三运同志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 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 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 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 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 •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 • “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 “一个缩小”。
• 一、甘肃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比上年 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2亿元, 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3亿元,增长 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5亿元,增长11.5%, 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25.6亿元,增长 13.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8.2%, 房地产业增加值124.2亿元,增长5.3%。 •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48.17∶37.29调 整为13.51∶50.28∶36.21,与上年相比,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1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 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03和1.08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
附:武威市经济增长
深入学习贯彻甘肃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Xxx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是学习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在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的新跨越”,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我省今后五年全部工作的主题。
作为新时期的建设系统-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当前,我们全体党员要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创建和谐甘肃而努力奋斗。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是学习省委王三运书记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在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我省今后五年全部工作的主题。
报告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主要表现在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民主法制呈现新气象、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甘肃省城市管理会议精神
甘肃省城市管理会议精神
《甘肃省城市管理会议精神》
近日,甘肃省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城市管理会议,会议强调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举措,并倡导了全省各地共同努力,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会议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强调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会议指出,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
二是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举措。
会议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和方式,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倡导了全省各地共同努力。
会议号召全省各地要以会议精神为指导,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创新城市管理思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更大成就。
通过这次会议,甘肃省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举措,号召全省各地共同努力,为城市管
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信在全省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的城市管理工作一定能够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弘扬甘肃“铁人”精神的路径初探
科教论坛-334-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7期(总第507期)甘肃“铁人”精神的孕育与发展,同甘肃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它是甘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甘肃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我们将继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甘肃也必将和全国一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传承甘肃“铁人”精神、八步沙精神等赋予了新时代内涵的甘肃精神,使这些在甘肃大地上孕育并传承下来的精神,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动作用,继而推动甘肃新发展,实现甘肃的振兴和现代化。
因此,围绕着甘肃“铁人”精神展开传承和弘扬的路径研究很有必要。
1 把甘肃“铁人”精神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结合起来,以理论自信指导发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结和系统梳理甘肃“铁人”精神,把甘肃“铁人”精神作为甘肃具有地域特征的独特政治优势,融入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具有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从战略高度谋划甘肃“铁人”精神教育体系一个精神的形成,它的价值不只是在产生它的时代,主要是让这一精神代代相传,所以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强化,让它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价值,成为人人可以效仿和践行的经验。
首先,建立以甘肃“铁人”为典型的教育基地。
比如:玉门市的“铁人”纪念馆,古浪县的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民勤县的防沙治沙纪念馆等。
以这些典型场馆作为教育基地载体,对地方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灵魂洗礼。
其次,组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宣讲团队,开展巡回报告会,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以先进的人物教育人。
第三,编辑形成以甘肃地方典型人物、事迹的系列教材,建立一支兼职的研究队伍,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把这些教材、成果进入党员干部的培训课堂,进入群众的学习视野。
甘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内容
甘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内容
《甘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近日,甘肃举行了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讨论了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工作措施。
会议强调,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教育事业是兴国之基。
因此,甘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打造一批优质教育资源。
会议还强调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提出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保障,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会议还提到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会议上,甘肃还强调了要加强教育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制,对教育资源进行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通过本次教育工作会议,甘肃教育部门全面梳理了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陇人品格和甘肃精神刍议
■ 邓慧君 李 骅
- 一、什么是陇人品格
甘肃是 中华文 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孕 育了 灿烂的远古文化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的人 民勤劳 、
“ 诚 实
汉 以后 建构 起 来并 延续 到 当代 的地 域 文化 精神 的人
格化反映。它展现的是陇原群体 内在的品质属性和 外在的精神风貌。
绩中时,表现为一种力量和毅力。 “ 人一之 、我十 之 ,人十之 、我百之 ”的甘肃精神 ,在甘肃第一次
是 由宋 平 同志 提 出来 的 。进入 新 时期 以来 , “ 甘 肃
精神 ” 成为甘肃的政治旗帜和文化符号 ,特别 在
的是陇原群体 内在的品质属性和外在 的精神 风貌 。 四是独特性 。由于地域文化背景不同,陇人品格表 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每一品格都打上了地域历史文
大 力量 ,支 撑着 甘 肃历 史 一路 走 来 。它是 地 方精 神
相结合 、 相统一的特征。 以 “ 诚实守信 、包容创新 、 执着坚韧 、团结奋
进 ”为基本 内容 的 陇人 品格 ,是 陇人 在 长期 的生 产 实践和 社 会 实践 中得 来 的 。其主 要特 点 :一 是继 承 性 。陇人 品格 是 陇人 的一 种价 值 观 ,它 是 由价 值 基 础 、价 值核 心和 价 值 目标 等 要 素 组成 的价 值 体 系 ,
民 族 精
神 的 组成
部 分。
它是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的继承和 发扬 。诚实守 信 、包容创新 、执着坚韧 、团结奋进是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甘肃历史发展中,它表 现得更为集中和突出,更有历史性和现实性 。二是
稳定性 。陇人 品格作 为相互联系的各种要 素的综
甘肃精神
凝聚精神力量――关于“甘肃精神”的学习思考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
这是甘肃发展崛起的文化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甘肃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甘肃人民长期形成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准确表达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本色,深刻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凝练升华了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包含了甘肃人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
甘肃精神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共鸣。
如今,甘肃精神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的陇原精英自觉践行甘肃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弘扬甘肃精神。
灵魂的力量激荡陇原大地,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结升华之后的甘肃精神,何以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构成蔚然壮观的“精神现象”,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甘肃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甘肃精神从字面上看,只有“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但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十二字典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中庸》。
《中庸》第十九到二十一章,在谈论学问之道时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儒家经典中谈论的学问之道,在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之中已经演化为做人之道。
历代的优秀知识分子慎思笃行的人格力量,人民大众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构成中国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甘肃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正是秉承了这一优秀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甘肃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甘肃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这种精神实质。
这就是今天的十二字甘肃精神令陇原大地耳熟能详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甘肃教育精神”表述语征集
甘肃教育精神”表述语征集
甘肃教育精神是甘肃省教育工作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是甘肃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和执着的目标。
为了凝练和传承甘肃教育精神,现面向全社会征集表述语,希望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共同致力于弘扬甘肃教育精神。
甘肃教育精神的内涵包括:为人民服务、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诚信守信、关爱学生、热爱教育等。
表述语应紧密围绕这些核心价值观展开,简洁明了、富于表现力,能够深入人心、激励教育工作者不断前行。
本次征集活动将评选出10条优秀表述语,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同时,所有获奖作品将被纳入甘肃省教育厅宣传材料中,向社会公示和推广。
参与征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作品至指定邮箱,二是在指定网站在线投稿。
作品投稿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30日,欢迎广大社会人士积极参与!
- 1 -。
嘉峪关精神的诠释
嘉峪关精神的诠释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要塞,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统的重要见证。
嘉峪关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
1. 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嘉峪关地处重要战略要冲,自古就是军事重镇。
无数将士在这里同外敌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嘉峪关精神就是永不言弃的坚韧战斗意志,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斗争到底、勇往直前。
2.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嘉峪关处于黄土高原边缘,生存环境十分艰苦。
但是,世世代代的人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改造自然,创造出繁荣发展的新天地。
嘉峪关精神就是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勇于开拓、永不止步。
3. 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各族人民在这里相互交流、和睦共处,形成了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良好传统。
嘉峪关精神就是民族大团结、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追求祖国繁荣富强的共同意志。
嘉峪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
兴历程中源源不断发挥着强大力量。
让我们弘扬嘉峪关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弘扬甘肃精神 重塑陇人品格
弘扬甘肃精神重塑陇人品格甘肃日报省委书记陆浩指出:“事实一再证明,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发展路径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使道德、文化对增强经济实力的作用更加显现。
甘肃大地,有一种精神脉脉传承,有一种品格熠熠生辉。
这种精神,就是“甘肃精神”;这种品格,就是“陇人品格”。
如今,“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迸发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催动着甘肃人民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劲脚步。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虽然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于沿海,但甘肃人的精神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是陇原儿女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融汇时代改革创新元素的文化成果。
在这种精神阳光的沐浴下,以“诚实守信、包容创新、执著坚韧、团结奋进”为主要特征的陇人品格,激荡着每一个甘肃人的创造活力,点燃了每一个甘肃人为加快甘肃发展奉献进取的巨大热情。
富有时代特色的一批“陇人骄子”,无疑是甘肃精神的承载者和创造者,也无疑是陇人品格的历练者和倡导者。
同样,在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身上,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同样折射出绚烂光彩。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姓王的秦安货郎。
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走乡串户,经过30年艰苦创业,积累了十分可观的财富。
年逾七旬的他,最难忘的还是挑担转乡时日行百里,风餐露宿,夜遇狼群,身陷绝境。
他说,这种创业精神是“花不完的钱”,是最宝贵的财富。
而今,老货郎顽强创业的精神被后人薪火相传,他的儿子勤俭创业,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
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
铁人精神、庄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会宁县“三苦两乐”的教育精神,杨晓明精神、侯殿禄精神……这些拼搏创新、奉献和谐的精神财富,是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在创业者身上凝聚,在奉献者身上升华,在奋进者身上闪光,由个人到团队、由集体、单位到地方,正以澎湃之势涌动广阔陇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精神”究竟是什么?
2007年,“甘肃精神”成为甘肃的政治口号和文化符号,特别在领导干部的讲话中已经成为“众口一词”的口头禅。
那么,究竟什么是“甘肃精神”?
一、“甘肃精神”的提出
2007年4月召开的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陆浩书记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在长期同严酷自然环境的不屈抗争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造就了陇原儿女独特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
这种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丰富内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里明确提出了甘肃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
二、“甘肃精神”提法的历史渊源
据说,“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在甘肃第一次是由宋平同志提出来的。
1981年,宋平同志在离别甘肃时发表讲话,希望甘肃的同志能坚持和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积极工作,艰苦奋斗,把甘肃的工作搞好。
宋平同志在甘肃工作多年,对甘肃的省情,甘肃的自然环境,甘肃的老百姓顽强拼搏的精神有深刻的体会和真实的体验,他语重心长地告诫甘肃的同志,要以这样的精神来做好甘肃的工作。
时隔12年之后,1993年已经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宋平同志再次来到甘肃调研和视察,他到了中部干旱的定西,到了他曾经和农民一起推架子车,平田整地的大坪村,看到了大坪村的变化,也看到了甘肃工作的艰难。
在宁卧庄宾馆,他与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座谈,深有感触地说:“我还是那句老话,甘肃这个地方,自然条件比较
差,在这里工作就是要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这就是宋平同志首倡甘肃精神的具体背景。
三、“甘肃精神”的经典依据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缩略和改写,它出自中国古代典籍《中庸》。
《中庸》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是儒家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儒家精神的核心,是儒学的“性命之要”。
修身以道,成功以德,达到“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圣人”境界。
《中庸》所讲的中庸之道是儒学的中心思想,是儒家的“不二法门”,被称为“儒门心法”。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是“中庸之道”的人生效验,体现了“超凡入圣”的人生修养和超乎寻常的精神状态,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儒家的伟大理想,塑造君子的伟大品格。
《中庸》讲的是君子的“天命”和圣人的“性德”,对于塑造中国人伟大品格和民族精神至关重要。
宋平同志引用《中庸》,就是要继承儒家的伟大精神,克服巨大困难,必须超常发挥,创造人间奇迹。
四、“甘肃精神”有什么特殊意义?
甘肃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长期以来,外界对甘肃的印象大多是贫瘠、闭塞、落后、愚昧、荒凉,除了沙漠就是骆驼。
之所以给人们留下这种印象,固然与我们的自然条件有关,但也与我们系统地总结不够、包装不够、宣传不够有很大关系。
这些年来,其它一些省份,包括一些国外的大城市,都非常注重自身整体形象的宣传。
比如,江西提出的“江西精神”是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江苏有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河北提出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