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6-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的利用-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浮力的利用-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概念,掌握浮力大小与水的位移体积的关系。
2.掌握浮力的利用方法,了解浮标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基本概念(1)概念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物体受到上升的力称为浮力。
(2)物理模型在液体中,浮力的物理模型是阿基米德原理,即任何被浸渍于液体中的物体上受到的浮力是等于其所排移的液体的重量的。
2. 浮力与液体的位移体积(1)实验目的1.理解浮力与液体位移体积的关系。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弹簧测量器、烧杯、水。
(3)实验步骤1.准备好烧杯,将装有一定质量的物体缓缓放入烧杯内,记录烧杯中水的高度。
2.用上述物体占据的空间去细心地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录烧杯装满水时的水位。
3.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读数。
用弹簧测量器与天平上的质量计进行对比检验。
4.重复实验3~4次,平均结果。
3. 浮力的利用(1)浮力与密度在同一介质中,不同密度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2)浮标的工作原理浮标常用于水下测量器的显示、水事灾情、渔网定位和气象灾情观测等领域,是一种利用密度和浮力原理的装置。
三、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 + 学生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来验证浮力与液体位移体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基本概念、液体位移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介绍浮标的工作原理,剖析其资料来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教师讲解 + 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浮力的基本概念和液体位移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同时,教师也剖析了浮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掌握浮标的使用方法和资料来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案-新版
8.1《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与浮力的方向;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方向。
(2)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浮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认识浮力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力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为什么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并且通过例子还可以发现,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使思维发散。
通过所列举的现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2.【新课教学】探究一: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
首先让学生将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乒乓球在水面漂浮,而石块﹑曲别针却沉入烧杯的底部。
学生通过观察有了感性认识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教学设计:8.1浮力
4、把橡皮泥改造成一个小船,用沙粒当作货物,怎样做才能装载的货物最多?
探究浮力的大小:
提供的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圆桶、重不等的三块金属块
思考:
1、如何测量石块所受的浮力?
2、如何测量石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3、实验表格(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四、查漏补缺布置作业(2min)
达标检测
1、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铁块,测得重20牛,当把这个铁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6牛,这时铁块受到的浮力是牛,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铁块受到的浮力是10牛,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牛
2、.体积为5×10-4m3的实心铁球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内,溢出水的重为_______N,金属球所受浮
石块的重力G/N
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石块所受浮力F浮/N
小桶的重力G/N
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G总/N
排开水的重力G水/N
4、分析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时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例题1(课本)
例题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6题
师演示,提出问题,学生解决
学生课前做想想做做的1和2
上课交流1和2并完成第3个实验
力的大小为______N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 )
A、物体在液体中浸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受的重力越小,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受到浮力越大
4、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
A.脚越来越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师点拔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10-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学生自小就接触到并且相对熟悉的一种力,相关的物理现象并不陌生,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在浮力的学习与运用中,既涉及到前面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强等有关知识,又是后面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接触浮力之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开始由单一知识点的考核慢慢向复合知识点的综合题型过度,在开始讲课时夯实基础,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航海船舶、盐水选种、探空气球、解释潜水病和减压病等。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浮力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浮力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教材中浮力的引入、想想做做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建立浮力的概念和研究浮力的规律,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体验和感悟实验的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
“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有控制变量的意识;提高处理信息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合作实验中,养成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学风。
2.通过了解浮力知识在工业和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关怀生命,立志爱国。
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浮力 第一节 浮力》公开课
8.1节:浮力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三要素、产生原因、浮力大小影响因素、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小组探究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究过程
浮力是初中物理较难学习的一章,而本节又是浮力的第一节,学习的情况肯定会影响学生学习浮力的信心,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四:学情分析
“浮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理解;说不熟悉,是因为要把相关浮力的理解从感性提升到理性,需要综合使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实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综合分析水平是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具备的,学习相关浮力的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水平。
从学生身边的实验入手,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乒乓球、大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盐水、盛水筒(口径比乒乓球略大)、矿泉水瓶(去底)、酒精
六: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5-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物体的浮沉条件过程与方法:重点:浮力的概念和方向。
难点:用称量法求浮力。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水鸭子、人,在空中的飞艇、气球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气球等是什么力量将它们浮在水面上或在空气中上升?引出浮力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现象:木块放入水中会漂浮,石块放入水中会下沉沉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好理解,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演示,并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什么减小了?如何来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浸入的深度是否有关?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有关,与浸入的深度无关。
受力分析浮力的方向并通过实验得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引导学生总结给浮力下定义,在学生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浸在”的含义包括部分浸入和完全浸没。
提示浮力的施力物体除了液体还有气体。
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问什么浸没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呢?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受力分析得出结论:浮力的产生是由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上浮有的物体下沉呢?演示浮沉子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实验,实现小球漂浮、悬浮、下沉,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三、总结总结本节所学,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本节知识。
四、评测练习五、作业:制作浮沉子,并把制作的过程拍成视频上传群中。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 教案
8.1 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式以及变形公式,计算浮力大小教学难点重点: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认识浮力讨论分析:1、气球为什么能浮在空气中?2、人,军舰,鸭子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2、用手托一下石块能否达到与实验(2)中相同的效果?3、以上实验说明什么?4、你能否利用上述器材测出石块所受的浮力?知识小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2、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3、浮力的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重力G,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就等于物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即F浮=G-F,这种求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利用一只可乐瓶与一只乒乓球做“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如图17甲所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若用手堵住瓶口如图17乙所示,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完成以下活动并展开讨论(1)将一个上下、前后、左右都蒙上橡皮膜的正立方体浸没在水中,使其上下两个面与液面相平,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有无变化。
(2)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归纳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识小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学习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认识浮力的存在,但因为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方法都要有较强的综合运动能力,对初三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方式1.根据本节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了: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烧杯、水乒乓球、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盐水。
六、教学过程同学们,前面学过弹簧测力计,请问它可不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等待学生的回答)“可以”。
也就是说,当把一个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其示数应该为重力G,对吗?那么,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若用手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成员做实验并回答。
(等待学生回答)测力计的示数减少了。
为什么?物体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
麻烦同学们把测力计下的重物浸没在水里,你看到什么?示数也减少了。
说明了什么?水也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
这是一个什么力呢?(板书课题)一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向上的力学习浮力之后就可以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展示图片)2、作为浮力也是有方向的。
你们认为方向向哪?(请看演示实验、图片)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老师:游船、鸭子、气球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游船、鸭子却没有因此而沉入水底,气球没有下落这表明水和空气对它们有一个向上托起的力—浮力。
3、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当物体浸在水里测力计的示数减少的原因了。
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知道浮力的大小?怎样计算?(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得出 F浮=G-F4、讲到这里同学们想没想过物体为什么会受到浮力?并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上?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回想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浮力》1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2.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4.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四、教学学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的利用 教案
8.3 浮力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难点1、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2、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浮力的利用我国古代对浮力的应用三国时期有“曹冲称象”。
除了以舟称物之外,以舟起重也是中国人的发明。
据史籍记载,真定县僧人怀丙曾“打捞铁牛”。
他创造了浮力起重法。
早在殷商之前,我国古代人民对浮力就有深入的观察,到殷商时已由制独木船发展到用木板组成大的船体,这是我国最早的木船。
周朝以后不仅在小河上能架设浮桥,在黄河、长江这样的大河流上也多次架设过浮桥。
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做军事信号用的灯笼,灯笼能腾空而起,飞向天空。
二、合作探究浮力的应用用橡皮泥做成能承载重物的小船,使它漂浮在水面上。
浮力的应用轮船(1)工作原理:将钢铁做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m排):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F浮= m排g 而F浮=G∴ m船+m货= m排(3)载重线潜水艇模拟潜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内打起,将瓶内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潜。
气球和飞艇内部充有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三、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四、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8.1浮力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课题
第一节浮力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观察分析认识浮沉条件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浮沉条件。
主要教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图片中的轮船、鸭子、冰山、人为什么浮在水面?(受浮力)浸在水里的物体下沉也受浮力吗?
二、新课讲述:
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用手托一下观察实数变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实数变化。
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浮力的方向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用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 ,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并与重垂线的方向相比较。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求浮力大小的方法:称重法
当F浮<G时,合力向下,物体下 沉。最终沉底
当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悬浮在水中
反馈练习
1.一艘总 质量为1.0×107kg的轮船,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N。
2.一台质量为5.0×104kg的深 水探测器,悬浮在水中时受的浮力是N。
小结本课内容:板书设计:源自一、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8.1 浮力-学案设计(无答案)
浮力【学习目标】1.认识浮力,掌握测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掌握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重难点】重点:1.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习过程】一、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_____________的力,这就是浮力。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浮>G时,合力向上,物体____________。
当F浮<G时,合力向下,物体下沉。
当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____________在水中。
三、练习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20B.8C.28D.122.一切___________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___________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___________物体上表面受到___________的压力,这个压力___________就是浮力。
4.物体重为G 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___________。
5.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 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 ,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
6.一个金属圆柱体,从水面开始逐渐浸入水中,设圆柱体下底面与水面间的距离为H ,则下图中表示水对圆柱体的浮力与H 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7.质量是300g 的空心铁球重___________N ,当它悬浮在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N 。
(g 取10N/kg )8.如图1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F 浮>G 物时,物体在水中将___________,最终物体将___________在水面处,此时F 浮___________G 物,当F 浮=G 物时物体在水中将___________,当F 浮<G 物时,物体将___________。
浮力-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浮力-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与原理。
2.掌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3.学会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物体所受浮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1)浮力的概念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2)浮力的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所承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除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之积。
$$F_B = \\rho Vg$$2. 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1)弹簧测力计法将物体用线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使其完全浸入液体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浮力。
(2)天平法将物体连同所受浮力一起放在平底容器中,再用普通天平称重,所得物体总重减去原来物体的重量就是所受浮力的大小。
3. 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若物体的密度为$\\rho_2$,液体的密度为$\\rho_1$,所受浮力为F B,则浮力与所计算出的物体重力F G之间的关系式为:$$F_B = F_G - (\\rho_2 - \\rho_1)Vg$$四、教学步骤1.引入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2.示范弹簧测力计法和天平法两种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并对比讲解二者的优缺点。
3.安排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物体浮力的测量,并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讲解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并辅以例题讲解。
5.安排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掌握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1.在实验环节中,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方法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技能。
2.在练习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检查和改正,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3.给学生安排小测验,测试学生掌握浮力概念和计算浮力的方法的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解了浮力的概念和原理、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以及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浮力概念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使用科学仪器进行实验观测并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第八章第一节浮力学案-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五四制)下册
《浮力》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建构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重点)2.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浮力的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知识点一1.浮力:用字母表示。
(1)定义:浸在中的物体受到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
2.测量:(1)测量工具:。
(2)方法:F浮= 。
针对练习1.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重为5N的金属块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3N,则它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
2.把质量为0.2kg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使其浸入水中,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多大?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导出公式:F浮= 。
(3)适应范围:适用于、。
针对练习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A.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B.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内的深度2.一物体重50N,将它放入盛满水的碗中,溢出了20N的水,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为()A.50N B.20N C.30N D.70N3.潜水艇由水面下10m潜到20m深处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A.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C.压强不变,浮力减小 D.压强减小,浮力减小4.一个体积为100cm3的铁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知识点三1.物体的浮沉条件:(1)浮沉条件:①F浮>G,物体,最终物体会,此时F浮 G;②F浮= G,物体或。
③F浮<G,物体;最终物体会;(2)浸没的物体浮沉条件的密度关系:①ρ液>ρ物,物体,最终;②ρ液= ρ物,物体悬浮。
③ρ液<ρ物,物体,最终;2.浮力的应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8.1 浮力6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实验探究:如何扩大不明显的发声振动现象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实验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
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
例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
实验中由于鼓皮、喇叭、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因此采用了图中的方法,称为________法。
答案:振动停止转换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猜想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猜想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有时候好像没有看到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过来呀!雷声的传播到底需不需要介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法实验: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
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
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的,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实验探究:如何扩大不明显的发声振动现象
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
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
实验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
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
例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
实验中由于鼓皮、喇叭、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因此采用了图中的方法,称为________法。
答案:振动停止转换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
猜想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猜想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有时候好像没有看到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过来呀!
雷声的传播到底需不需要介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法
实验: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
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
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的,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是怎么交谈的呢?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总结: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
液体。
2.真空不能传声。
例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真空带可阻隔声音,故选C。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
判断下列现象通过什么介质传声?
伏地听声花样游泳隔墙有耳
土电话钓鱼打雷
答案:
气体:打雷
液体:花样游泳钓鱼
固体:伏地听声隔墙有耳土电话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想一想:运动会上,运动员是听到枪声起跑还是看到发令枪冒烟的瞬间起跑?
知识点三:声速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介质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
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归纳:
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提问:回到刚才的问题,运动会上,运动员是听到枪声起跑还是看到发
令枪冒烟的瞬间起跑?
答案:发令枪冒烟的瞬间起跑
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根据以下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受________的影响。
答案:小温度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
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
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小故事
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
自己演奏的琴声,他用这种方式创作了很多非常有名的钢琴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练本节内容中的
(1)自主预习
(2)合作探究
(3)分层演练第1,2,8,9,10题
课堂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