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PICC置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置管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置管PPT课件

different human anatomical structures have varying reflective properties
血肿
大出血
• 肌间沟、腋路臂丛: 10~13 MHz • interscalene,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 位置较深神经 deep nerve
超声应用的口诀:PART
• Pressure 垂直下压; Advection 水平移动; Rotation 绕轴转动; Tilt 倾斜
• 动脉和压力升高的静脉均有如下特征:搏动、圆形、不容易压闭。 动脉的搏动可通过压力升高的静脉传导。可通过内膜线区别,动
脉有,静脉无。
• 视频资料 • IMG_2775.MOV
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的血管造影)
2 避免损伤 平面内技术: 是指穿刺针被置于超声波束平面内,结果在纵向视图中实时观察到穿刺针的针轴及其针尖并向目标方向移动。
• 反射的信号经放大处理后显示在数字监测仪上 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的血管造影)
different human anatomical structures have varying reflective properties
different human anatomical structures have varying reflective properties
• 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
• 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Doppler 首先提出, 他是指声源和接收者之 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声音频率或者波长的改变。

任何一种医学方法、医学技能,都会有并发症安全性问题,用超声也会穿刺失败,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 低频超声 lower-frequency ultrasound 动脉的搏动可通过压力升高的静脉传导。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医学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医学PPT课件
23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 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 比常规PICC:
• 可优先选择异位率最低的右 侧贵要静脉观测,及时置管
•置管时异位的情况下利用超 声实时调整导管位置
24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比常规 PICC:
•可清楚的看到静脉及走向 •可选择管径大、分支少、静脉瓣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 的临床应用
胸外一科
1
PICC的全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 脉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 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 至1年)
2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优点
少的血管 •穿刺点位于肘上,减少活动时对
血管摩擦 •缩短了导管在血管内的长度、减
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
25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 置管舒适度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比常规PICC: •避免活动时导管牵拉感 •减少害怕活动引起置管侧肢体麻木、肿胀 •导管易遮蔽,减少对外表的影响及他人的议论 •降低引起患者主要不适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 操作简单、方便 • 可床旁操作 • 中长期导管 5天---1年 • 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少,安全 • 与其他器材相比,感染的发生率较低
3
国内PICC置管方法
• 传统的PICC置管法 • 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法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法
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局限性:
• 须有可穿刺的静脉
29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体会
• 缺乏数据 • 经验不足

2024版PICC置管PPT课件

2024版PICC置管PPT课件

02
拓展应用领域,如肿瘤 患者化疗、营养支持等
03
04
加强专业培训和规范化 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技 能水平
关注患者体验和舒适度, 提升人文关怀和服务质 量
THANK YOU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静脉炎
由于导管对血管内膜的 刺激,引发局部炎症反
应。
导管堵塞
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药 物沉淀等原因导致导管
堵塞。
感染
由于操作不当、无菌观 念不强等原因导致局部
或全身感染。
导管异位
由于患者活动、体位改 变等原因导致导管移位
或脱出。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知识点回顾
01
PICC置管基本概念和原理
02
适应症与禁忌症
03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环节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和挑战
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 建议
通过实践掌握的技能 和经验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PICC置管技术不断创新 和完善,提高操作便捷 性和安全性
采用塞丁格技术,经皮穿刺将导管插 入到中心静脉。
插入技巧
导管插入时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插入过程中应缓慢、轻柔,避免损伤血 管壁;如遇阻力,不可强行插入,应调 整角度或退出重插。
固定和包扎操作规范
固定操作
导管插入后,应采用无菌敷料固定穿刺点,避免导管移位或脱落。
包扎操作
固定后应采用无菌绷带包扎穿刺部位,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影响血液循 环。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超声引导下置管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置管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提高B超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 成功率由60%~87.5%提高到91%~100%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 可优先选择异位率最低的右侧

到主动护 理
理念的推广—护理工作的新思路
把我们先进的穿刺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服务于全院临床科室
贵要静脉观测,及时置管 •置管时异位的情况下利用超声
实时调整导管位置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可清楚的看到静脉及走向 •可选择管径大、分支少、静脉瓣少
的血管 •穿刺点位于肘上,减少活动时对血
管摩擦 •缩短了导管在血管内的长度、减少
导管对血管的刺激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
•避免活动时导管牵拉感 •减少害怕活动引起置管侧肢体麻木、肿胀 •导管易遮蔽,减少对外表的影响及他人的议论 •降低引起患者主要不适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体会
相关知识的掌握
超声知识 手眼协调 实践经验
理念的推广—护理工作的新思路
从 被 动 护 理
超声引导下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PICC的全称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 脉导管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 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 年)
国内PICC置管方法
传统的PICC置管法
赛丁格技术置管法
超声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法
塞丁格技术介绍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由瑞典一位名叫 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发明

2024年度PICC置管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度PICC置管ppt课件完整版

01
02
03Biblioteka 0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穿刺前严格消毒皮肤,穿刺后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清
洁干燥。
合理选择导管
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和治疗需要 ,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规范导管维护
定期冲管、更换接头等维护措 施,保持导管通畅。
加强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活动、保护导管 ,避免导管异位和意外拔出。
2024/3/23
2024/3/23
18
常见并发症类型介绍
静脉炎
由于导管对静脉内膜的 刺激,可能导致静脉炎
的发生。
2024/3/23
感染
穿刺点污染、导管维护 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感
染。
导管堵塞
导管异位
血液高凝状态、药物沉 淀等因素可能导致导管
堵塞。
19
患者活动不当、固定不 牢等因素可能导致导管
异位。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禁忌症
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 射治疗史;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凝血障碍或 者接受抗凝治疗者。
2024/3/23
6
操作原理及步骤简介
操作原理
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 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 ,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 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 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 者的生命质量。
率和质量。
31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3
32
2024/3/23

医学课件血管超声导引系统PICC超声穿刺

医学课件血管超声导引系统PICC超声穿刺
注意:导管的最后1cm一定要剪掉,否则导 管与连接器固定不牢
余同PICC置管流程
拍片定位
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底部右心房入口
血管超声导引系统须应用改良型 塞丁格穿刺法行PICC穿刺置管术
两者的完美结合为PICC技术的发 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常见问题
彩色超声好还是黑白好? 手眼配合问题 超声探头问题(横向?纵向?) 穿刺针固定问题 导丝置入问题 影像学基础 适应塞丁格穿刺方式
专为血管通道设计的超声
不是诊断用的超声!
如何寻找静脉
寻找 “黑洞” 静脉比动脉粗 静脉容易受到压迫 受压迫时没有搏动
超声成像图
在这幅图中你能 看见什么结构?
• 静脉 • 动脉 • 神经
超声下的组织外观
充满液体的结构表现为黑色 (低密度)
血管表现为有明确边界 周围组织表现为灰色或白色
Site-Rite 5 减少并发症
颈动脉损伤, 臂丛神经刺激, 血肿
Denys et al, “Ultrasound-Assisted Cannul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Circulation, May 93
Site-Rite 5 提高操作速度

具有记忆功能,可存储信息,收集临床资料

临床数据
血管超声引导系统在中心静脉通道建立中的优势
提高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操作速度
Site-Rite 5 提高穿刺成功率
PICC导管使用超声和 MST的成功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动脉、静脉的区别
外观 横断面形状
搏动 加压后形状

picc置管护理ppt课件

picc置管护理ppt课件

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护理系统
01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导管状况,提高
护理效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器人辅助护理
02
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导管更换、药物注射等重复性工作的自
动化,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03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护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
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预防血栓形成
防止导管断裂
定期进行导管维护,保持导管通畅, 避免血栓形成。如有疑似血栓形成, 应及时就医。
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弯曲或拉扯 导管,以免发生导管断裂。如发生断 裂,应立即就医处理。
控制静脉炎
在置管后定期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 静脉炎症状,应及时处理,如局部热 敷、药物外敷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PICC置管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患者手臂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导管逐渐深入到中心静 脉。
PICC置管通常留置在体内数天至数月,用于提供长期的静脉通路。
PICC置管目的
01
02
03
避免反复穿刺
PICC置管可以避免反复穿 刺外周静脉,减轻患者的 痛苦和不适感。
方便输液
PICC置管提供了一条稳定 的静脉通路,方便医护人 员进行输液治疗。
个性化护理方案
基因检测与护理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遗传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个体化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健康 教育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护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

《超声引导PICC置管》课件

《超声引导PICC置管》课件

PICC置管可以用于输液、 输血、抗生素持续静脉治 疗等,方便患者长期留置。
相比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更安全、更方便, 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痛 苦。
2. 超声引导技术简介
1 超声引导技术的原理
通过声波的反射与传播,实时观察和定位静脉结构,提高导管插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领域
超声引导下的导管插入过 程更加准确和快速,减少 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5. 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的注意事项
1 操作者培训
操作者应接受专业的超声引导培训,熟练掌握超声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2 患者合作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操作者的操作,保持身体稳定,减少移动和不必要的干扰。
3 消毒和无菌操作
操作者应遵循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流程,确保置管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技术将继续进步,为更多医疗操作提供可靠支持。
《超声引导PICC置管》 PPT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操作技术。通过结合图文并 茂的方式,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
1. PICC置管概述
1 什么是PICC置管?
2 PICC置管的作用
3 PICC置管的优势
PICC(Perip 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 th e te r)是一种穿刺静 脉途径进入上腔静脉的导 管。它的使用可以提供长 期或者全身化疗的治疗途 径。
3
3. 固定和固定导管
通过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PICC导管,避免导管脱落和感染。
4. 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的优势
1 准确性高
2 安全性增加
3 痛苦减轻

picc置管护理ppt课件

picc置管护理ppt课件
处理方法
局部感染可加强换药、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等;全身感染需及时拔除导 管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同时,应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护理意识 和能力,减少感染风险。
导管堵塞
总结词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主要是由于血液反流或血液高 凝状态所致。
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应先检查导管是 否打折或异位,再使用尿激酶或肝素 进行溶栓处理。若反复堵塞,需及时 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禁忌症
无法纠正的出血倾向、局部感染 、严重心肺疾病等。
02
PICC置管护理流程
置管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病情、血管状况 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 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
行PICC置管。
准备用物
确保导管、消毒液、敷料 等用物准备齐全,并对用 物进行检查,确保无破损
、过期等情况。
患者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ICC置 管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 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置管侧肢体的活动,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或使用喜辽 妥软膏涂抹。症状较轻者可给予地塞米松湿敷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若症状持续加重或 无缓解,应及时就医。
导管相关性感染
01
总结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02 03
详细描述
局部感染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全身感染表现 为高热、寒战、血象升高等。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能是由于导管插入时带 入的细菌或置管后护理不当所致。
日常维护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清洗和 保护置管部位
提醒患者注意观察置管周 围皮肤情况,如出现红肿 、疼痛等及时就医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ICC维 护包,定期更换敷料和肝 素帽

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 精品课件

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 精品课件
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 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 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 引起推进导管困难,使 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 将有助于导管推入。
PICC 23
患者的准备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病毒全套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意识、有无乳房手术史、上 肢放疗史、安装起搏器史、上肢血管手术史、肢 体偏瘫情况、过敏史、局部皮肤感染情况、上腔 静脉回流障碍)
PICC 21
6、置管静脉的选择
PICC置管的操作过程
肘正中静脉
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 静脉瓣较多。
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 定位。
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 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 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
PICC 22
6、置管静脉的选择
PICC置管的操作过程
头静脉
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 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
需反复输入有刺激性药物,如: 化疗药物等
需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 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
压力输液 适合任何年龄的患者 家庭静脉治疗
PICC禁忌症
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如凝血机制障 碍,免疫抑制者慎用;血小板>1万即可;CVC > 6万;
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有静脉炎和
告知知情同意并签字
评估血管、超声定位----首选右侧贵要静脉
动脉:血管当受到探头的压迫时,会显示 有脉冲现象,而不会完全被压扁
静脉:血管当受到探头的压迫时会完全变 扁,且无脉冲现象
测量臂围及长度
臂围以肘关节上10cm,长度是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向 下第三肋间。
物品准备
PICC巴德导管一根 赛丁格套件一套 B超探头套子一个 20ml和1ml针筒各一付 治疗车一辆 黄色医疗垃圾袋一个 75%酒精、聚维酮碘各一瓶 0.9%NS10ml*4支、利多卡因一支 床边B超机一台、血管探头一个

PICC置管术及护理PPT课件(PPT5)(2024)

PICC置管术及护理PPT课件(PPT5)(2024)

导管堵塞
由于血液高凝、药物沉淀或导管打折等 原因导致,表现为输液不畅或无法输液 。
穿刺点感染
由于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当引 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
导管异位
由于患者活动、体位改变或导管固定不 牢等原因导致,表现为输液不畅、局部 疼痛。
16
预防措施与护理策略
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和血 管通路,避免在关节部位 穿刺。
25
05
其他特殊人群应用情况分析
孕妇
孕妇血管条件较好,但需注意避 免刺激子宫引起宫缩;选择合适 的导管类型和穿刺部位;加强术
后护理。
2024/1/26
儿童
儿童血管较细,需选择合适的血管 通路器材;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恐 惧感;注意事项同老年患者。
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器材;加强 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监测。
质量得到保障。
04
适应症广
PICC置管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和 治疗方案,如化疗、肠外营养
等。
2024/1/26
28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智能化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PICC置管术将更加智能 化,如通过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等方式提高穿刺精度和 患者舒适度。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虽然PICC置管术相对安全,但仍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 染、静脉炎等。未来需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保障患者安全。
2024/1/26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1/26
适应症
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如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治 疗等。 需要化疗的患者,尤其是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患者 。
6
适应症与禁忌症
需要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患者。

picc置管ppt课件

picc置管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置管方案,满足患者的特殊
需求。
联合治疗
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治 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PICC置管的未来研究方向
安全性研究
进一步研究PICC置管的安全性,下落并发症的风 险。
长期留置研究
研究PICC置管的长期留置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 便利、高效的治疗方案。
置管技术的优化
通过改进置管技术,下落置管进程 中的并发症产生率,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智能化管理
借助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实现 PICC导管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导管 保护的效率和安全性。
PICC置管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适应症拓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PICC置管的应 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更多患
者提供治疗便利。
轻柔推拿导管,用生理盐水冲管,或 使用尿激酶溶栓。
导管移位或脱落
皮肤过敏
局部涂抹抗过敏药膏,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
立即停止使用导管,及时就医处理。
05
PICC置管展望
PICC置管技术发展
导管材料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PICC置管材料 的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得到不断 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
适的导管。
静脉炎
总结词
静脉炎的产生与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有关。
详细描写
静脉炎是PICC置管进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有关。静脉炎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 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04
PICC置管患者教育
患者心理准备
接受PICC置管的心理调适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PICC置管的目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 ,消除其紧张情绪。
建立信心
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及家属对PICC置管的信任感,提高 治疗允从性。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PPT课件
.
第二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湘雅二医院护理团队
• 2002年批准成为护理硕士点 • 2012年成为护理博士点 • 现拥有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 • 已培养硕博士79名 • 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模式,有护
理部主任1人,副主任2人,科护士长6人,护士长118名 。
.
第二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在超声下观察颈内静脉,排除导管异位
.
第二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清洁导管上血渍 保留体外导管8cm 与导管保持垂直,剪断导管 检视切面,确认无斜面、无毛碴
根据患者身高选择+3或+4
手眼合一,目视超声屏幕
.
第二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观察持续的回血,确定 穿刺成功
.
第二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送导丝,移 去探头
导丝在体外保 留至少1015cm
.
第二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
S第i二t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e Rite 5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流程
超声主机 探头 电源系统 超声支架 超声附件
可探测 1.5-6cm 深度的血管
.
第二医院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置管适应症
刺激性、致腐性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细胞毒性药(化疗药)、高渗药物、 脱水药物、脂肪乳、TPN等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中长期接受输液治疗者: 如肿瘤化疗、危重、衰竭及体重低于1500g,30W之内的早产儿
PICC置管禁忌症
上腔静脉综合征 预插管位置:有手术史、放疗史、血栓形成史 乳癌根治术后患则 确诊或疑似血管相关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预插部位不能穿刺成功或固定 对血管器材材质可疑或确诊过敏
所有文献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超 声引导
极大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较少重复穿刺 降低花费 节省时间
AHRQ recommendations(2001)
Linee guide NICE (2001)
Linee guide BCSH (2006)
Linee guide EPIC (2007)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仪器与材料准备
微插管鞘配置 a、导丝 b、21G的钢针 c、20G的套管针 d、皮肤扩张器 e、解剖刀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消毒与铺巾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消毒与铺巾
无菌超声探头准备
1.把超声探头放入一个预先加入耦合剂的无菌护套内。 2.抚平探头表面上的护套,以免有皱褶或者残留的空气妨碍密切接触。 3.在探头上缠一条橡皮筋来避免探头在超声检查时移位。 4.在皮肤上应用无菌耦合剂(或碘伏),以消除探头和皮肤之间的残
留空气。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定 位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在超声导引下进行静脉穿刺
超声下穿刺针影像
51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持导丝 放入穿 刺针內, 以确保 导丝在 血管内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撤出穿刺 针,扩大 穿刺点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 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保护了病人的外周
静脉 避免了化疗药物的外渗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减少了病人
的痛苦,也控制了医疗风险,杜绝了这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并发症少,安全;避免了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
症,如气胸、血胸 感染的发生率较CVC低,<3%
传统PICC置管
国外60年代开始实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导管技术
PICC在1997年被美国BD公司引进中国,近十年 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中得到广泛临床应用
改良塞丁格技术(MST)PICC置管
1953年,瑞典放射科医生Dr .Sven-Lvar Seldinger (1921-1998)改良了传统 的置入导管方法,应用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这种技术后来以他的名 字命名。
黑色 厚(三层结构) 有 脉冲式血流信号, 有明显峰值
按压探头 乏氏运动
可压缩,可完全塌陷 显著增粗
不可压缩 不显著增粗
乏氏运动:病人深吸气后掩鼻闭口用力作呼气动作
超声下如何区分动静脉
静脉
动脉
多普勒频谱图像
动脉:脉冲式血流信号
静脉:血流信号连续、低速, 随呼吸而变化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纵轴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横轴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
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
•PICC概述 •PICC相关血管解剖学 •PICC适应症与禁忌症 •PICC置管方法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技术
PICC概述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减轻操作者的压力 在现有的条件下能使更多病人从这项技术中先获益 是开展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的基础操作
改良
Seldinger
技术
传统及MST-PICC置管的局限性
大家所遇到的病人都有这种血管条件吗?
没错,崩溃
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 eyed man is King
PICC置管方法
传统PICC置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MST)PICC置管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PICC置管
传统PICC置管
1929年德国外科医生 Werner Forssmann从 自己前臂肘窝放置了 第一根静脉导管,成 为历史上第一个使用 PICC的人
1956年因此项技术获 得诺贝尔医学奖
常规技术 操作规范
教训与进步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 (ACS)2008年
建议在所有病人进行中心 静脉置管时统一使用超声 引导
超声引导下血管通路建立
CVC PiCCO Swan-Ganz CRRT
ECMO IABP PICC ART
超声引导下血管插管询证医学
文献荟萃分析
Randolph 1996 Keenan 2002 Calvert 2003 ……….
1999-2001年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dical Center成功培训约10位护 士在超声导引下放置PICC
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ICC置入方法,放置成功率约91-95% 2008年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引入中国
目前国内PICC穿刺现状
穿刺针粗(16G)、对静脉条件要求高 穿刺成功率低、操作者压力大 穿刺损伤相对高 超声引导下穿刺少 成功率60-70%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
ECG 定 位
PICC导管尖端未进入 SVC时的体表心电图
PICC导管进入SVC后心 房特征性的高尖P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ICC导管尖端即将进 右心房时的高峰P波
PICC尖端入右心 房后倒置的P波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
86%
Dobson
93%
Royer
91%
94%
98%
McMahon
Santolucito
Anstett
Ultrasound Traditional
36
超声设备
超声探头
线阵探头
凸阵探头
超声探头、耦合剂、保护套
超声下如何区分动静脉
特征
静脉
动脉
表现 管壁 波动
多普勒频谱
黑色 薄 无 血流信号连续、低速, 随呼吸而变化
盲人国里,独眼称王
——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德西德利乌斯·伊拉斯谟
(1466 — 1536)
要看见!!!
眼见为实 Seeing Is Believing
二十一世纪——可视化技术时代
超声在危重和急救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PICC置管
1997年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dical Center急重症护士Claudette Boudreaux开始在病床旁以超声导引下放置PICC
目前国外PICC穿刺现状
专业PICC Team 采用在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技术 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成功率高,缩短穿
刺置管的时间 穿刺损伤小、并发症少
超声引导静脉置管在美国应用现状
全世界每年要置入7亿导
管,美国占30%,全部由
超声引导下插管。目前
在美国使用超声引导 MST-PICC置管方法已经成 为各个医院中专业护士置 管的“金标准”。
感谢下 载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
X线胸片定位: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中下1/3,上腔静脉与右 心房交汇处上3~4cm,不 能进入右心房或右心室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
PICC IS SAFE AND COMFORTABLE
PICC相关血管解剖学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5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
PICC血管选择
•直、粗、 移行为腋 静脉
•静脉瓣少 •首选静脉
• 浅、直 、

•静脉瓣多 •次选静脉
•前粗后细 •与腋静脉
成锐角 •静脉瓣多 •末选静脉
Position Statement AVA (2008)
Position Statement ACS (2008)
INS推荐使用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技术
35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
使用超声导引与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PICC置入成功率
PICC 置入 成功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超声定位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
TAKE HOME MESSAGES
操作者及患者需舒适体位 床头抬高15-30度角 超声机在对侧位置,操作过程中手眼一致 见回血后不要急于撤超声探头,固定穿刺针,先送导丝 遇到阻力不能强行推进导丝 如需要,切开足够大的皮肤切口 沿静脉走向旋转推进扩张器 使用适合的PICC导管型号 穿刺失败后,同一血管不要穿刺超过2次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沿导丝送入穿刺鞘/扩张器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撤出导丝及扩张器
通过穿刺鞘送PICC导管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撕裂穿刺鞘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抽回血并脉冲
预冲并连接肝素帽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正压封管
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