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八、彻悟彷徨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黑”有方龚自珍痛斥卖国贼
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夫,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等职二十余年。

由于不为朝廷重用,他于1839年辞官归乡。

他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其诗清秀瑰丽,浪漫激情他同时也精通医学,是一位近代知名的爱国学者。

184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了抗英斗争。

正当义军把英军诱至牛栏岗准备围歼时,广州督师奕山忙派知府火速去解围,强迫义军解散,护送夷敌逃窜,广州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当时龚自珍辞官归隐杭州,闻此消息,感慨万分!于病榻之上撰写了一个奇特的济世救人药方,对当朝统治者的错误和懦弱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抨击:
余黄堂(指知府)《精制孤媚药方》,服用之人可以延年益寿,润身肥囊,因宠求荣,加官晋爵,实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药。

贵客光顾,须认明“专办讲和,情真价实,主顾不误”招牌为记。

配方如下:
柔肠一条,黑心一个,厚脸皮一张,两头舌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对,笑脸三个,叩头虫不拘多少。

服用方法:用笑里藏刀切碎,口蜜为丸,藏于乌龟壳内。

临用时以狼心一个,狗肺一副,煎成糊涂和药送服。

这是个痛斥卖国贼的绝妙“药方”,它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把卖国贼的无耻嘴脸和卑劣行径,勾画得入木三分,揭露得淋漓尽致。

龚自珍写完这副“药方”后不久,就因悲愤过度而去世了,这副为贪官污吏画像的药方也成了他的“绝笔”。

犬鹤互伤朱宸濠碰软钉子
明朝的南昌属宁王朱宸濠的地盘,宁王在这里称王称霸,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当时谁要在南昌敢对宁王说半个不字,身首就得分家。

宁王府的家丁也狗仗人势,十分风光,整天横着膀子在南昌城横冲直撞,地方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过问。

这一年皇上敕派江苏苏州人高适来任南昌知府。

高适是学士出身,素以不阿权贵著称,在朝内很有名望。

但宁王骄横惯了,总想拿地方官当枪使,让地方官成为自己的马前卒,乖乖地为他服务效命。

为了试探一下高适的深浅,朱宸濠设了一条计策。

这一天,宁王府的家人带着一头鹤在街上逛来逛去。

原来这鹤还颇有些来历,它是外域献来的贡品,十分珍贵稀有。

皇上为了显示恩宠,就将这头鹤赐给了朱宸濠。

朱宸濠十分得意,常常带着这只脖子上挂有金牌的御鹤在人前炫耀。

可巧有一个商人带着一条大狼狗也在逛街,狗一看见鹤,凶性大发,一下子扑过来就把鹤咬死了。

咬死御赐仙鹤,这还了得?骄横惯了的宁王府家丁上前就把狗给勒死,还把商人打得鼻青脸肿。

之后还不解气,揪住商人拖到南昌府,要高适办他个欺君之罪。

这个离奇的案子可让高适为了难。

显而易见,狗咬仙鹤,本是畜生相伤,如今二畜俱死,也算拉平了。

可是宁王府家丁依然小题大作,不依不饶,无疑是想给自己出难题。

一方是权倾一时的皇亲,另一方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据实判决吧,得罪了宁王自己吃罪不起;违心附和吧,冤枉了平头百姓又昧了自己的良心!
高适思虑再三,决定扶贫济弱,帮助商人说句公道话,即便是开罪于宁王也在所不辞。

他倔强的老脾气又上来了,决定依律公正判决。

于是提笔在纸上写了四句话:
鹤带金牌,犬不识字。

两畜殒命,干人何事。

写毕掷于堂下,宣布退堂。

宁王府的家丁见高适软硬不吃,赶忙跑回去禀报主子。

朱宸濠本来心虚,一看这理直气壮的判词,心想硬闹下去自己也捡不到什么便宜,只有等以后再慢慢收拾高适,便下令此事暂告一段落。

古来官官相护,百姓遭殃。

历史上如高适这样的好官真可谓凤毛麟角。

宁王素有反心,一直在招兵买马,网罗党羽,准备伺机反明。

他听说高适是一介名士,所以想拉拢过来为已所用。

朱宸濠一意反朝廷,连大明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如何在乎一只御赐仙鹤呢?高适面对他们的小题大作和明目张胆的威胁讹诈,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用几句构思精妙的判词就打发过去了,真是干脆利落啊!
白眼向人八大山人以画讽世
八大山人真名叫朱耷,别号八大山人。

他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而且是明王朝的嫡系后裔。

明朝覆灭以后,他先出家当和尚,后又入了道教,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一切都令他万分悲愤。

他用画作为同异族侵略者进行斗争的一种武器和抒发自己忧郁悲愤之情的一种方式。

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朱耷在65岁时做了一幅题为《孔雀》的作品,这是一幅著名的政治讽刺画。

画的上部画了一层石壁,石壁的底部生着竹叶与牡丹花,石壁下有一块尖而不稳的石头,石头上蹲着两只丑陋的孔雀,孔雀的尾巴上有三根奇形怪状的花翎。

石壁上还题有一首诗:
孔雀名花雨竹屏,
竹稍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
更是逢春坐二更。

乍看起来,这幅画晦涩难懂,但仔细一分析,就可以看出朱耷是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来表达他对清王朝统治者及其奴才的蔑视。

当时清王朝封建政权逐渐稳定,康熙皇帝下江南实行各种拉拢政策。

江南一些大臣纷纷忙着“接驾”,不少卑躬屈膝的明朝败类,乘机向清朝皇帝献媚讨好,本来按规矩是五更上朝见皇帝,但有些人却迫不及待地在二更时分就去等着。

朱耷这幅画中的孔雀和那首题在石壁上的诗,就是讽刺这些人的。

题诗中的“三耳”,就是奴才的意思。

因为奴才对主子专门奉承拍马,耳朵也特别灵,所以说奴才有三只耳朵。

清代高级官吏,帽子后面都拖着用孔雀尾巴做成的“花翎”。

这种花翎是朝廷封赐的,“花翎”的根数以多为贵,戴上三根花翎,就表示是最高级的官吏。

画中的孔雀尾巴恰恰是三根花翎,用来影射当时那些高级官吏,并把他们比做“奴才”。

而孔雀站的那块光而不稳的石头,乃是比喻当时的异族统治者不可能站住脚,终有一天会垮台。

朱耷的作品大多是像这样以隐晦的形式寄托强烈的政治感情的作品。

比如,他画鸟,从来不画春光花景之中喜悦喧鸣的鸟,而是去画一些“枯柳孤鸟”、“竹石孤鸟”,用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是孤家寡人。

他画鱼,多半是昂着头,显得十分倔强,有时甚至把鱼眼画成方形,眼珠小而且顶在眼眶的正上角,用以表示他对当时权贵们的蔑视。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画上题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连起来写,看起来既像“哭之”又像“笑之”。

这实际上也是用来寄托他异常痛苦的心情。

画家郑板桥在题朱耷的画时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这可以说是洞察了八大山人朱耷的心机了。

穴八大山人的画可以用“枯涩、怪异”四个字来形容。

他的画风与他的身世密不可分。

他是明王朝的后裔,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从家族渊源上,都与清朝不共戴天。

清王朝没有杀掉他已算是幸运的了,因此他不能直抒胸臆。

他只有借助于画,聊以泄愤,聊以讽世。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这样的作法,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曾经在一个显贵的宴会上画了一只大螃蟹,以讽喻那位“横行”霸道的“将军”主人,把主人搞得一脸猪肝色。

文人用纸和笔战斗是无奈的,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不能用枪战斗,自然只好选择这种斗争方式了。

姚崇因哭免祸
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密谋诛杀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张昌宗等人。

后来发动政变,中宗复位。

姚崇当时任灵武道大总管,从屯兵之处返回京城。

参与了密谋商议。

后来因为有功,被封为梁县侯。

武则天被迫禅让,迁回上阳宫。

中宗率领百官去问候武后的饮食起居。

五公(张柬之、恒彦范、崔玄伟、袁恕己、敬晖五人因参加政变有功赐封郡公,又称五王)弹冠相庆,只有姚崇一个人痛哭流涕。

张柬之等人问他:“现在哪里是哭的时候?你恐怕会因而招祸呵!”姚崇说:“我参与了讨伐叛逆,算不上功劳。

然而想到长期事奉武则天,如今这样做,足违背旧主啊!做人臣的应当善始善终。

我就是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后来,武三思与韦后专权,五王被害,只有姚崇幸免。

冯梦龙评论说:武后被迫禅位,五王弹冠相庆。

姚崇独自流涕;董卓被诛杀,百姓欢歌,只有蔡邕痛哭。

两件事看似相同。

祸福却不同。

就因为武则天是君主,董卓是臣子,姚崇是为公而蔡邕是出于一己之心。

蔡邕叹息时,是他平日感恩之情的真实流露;姚崇痛哭流涕.是他免遭祸殃的权术而已。

姚崇料知武三思还在,事情并未结束,总有一天将会令人追悔莫及。

然而五王不听劝告,又有什么办法呢?
啊!姚崇实在是真够聪明啊!
自保之术
大强盗张海,势力十分强大,他将从高邮城经过,高邮城的知军晁仲约再三考虑,觉得自己无法抵御这些强盗,于是,就采取了—个十分保险的措施,晓谕郡中富裕百姓?让其拿出布吊、牛羊、好酒,迎接、槁劳张海。

事情传出去。

朝廷里文武百官都非常生气,皇帝也十分震怒。

富弼提议诛杀晁仲约。

范仲淹说:“按郡县的兵力和武器,足以战胜这帮强盗,守住城池。

晁仲约遇到了强盗,按理说应当抵御,反而贿赂他,依法当诛。

可是现在高邮既没有士兵、又没有武器,况且老百姓都宁愿大家凑集些财物,免于被烧杀抢劫。

他们对晁仲约的决定旨定是很喜欢的。

杀了晁仲约,不符合制定法律的本意。

”宋仁宗听后,就放过了晁仲约。

富弼十分气愤,他对范仲淹说:“我一要依法行事,你就多方阻挠,今后我还用什么来整治众人?”范仲淹私下里对他说:“自从本朝开国以来,还未曾轻易诛杀下臣,这是积盛德的事情,你为何要轻易破坏这一德行?如果以后皇帝杀人杀顺了手,恐怕我们这些人也性命难保了。

”富弼觉得他是在胡说,不以为然。

等到二人外出巡视边防,富弼从河北返回京都,到了京城大门,却不准他进去。

他无法猜测朝廷的意思,整夜忧虑不安,在床边踱来踱去,不由得感叹道:“范仲淹是个圣人啊!”
李光弼巧退强敌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叛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严、牛廷蚧等率兵10万进攻太原。

当时,李光弼留守太原。

但在河北苦战后,他手下的精锐全部开拔到前方,太原城里士兵不足万人,而且都是病弱之众。

史思明了解到唐军军情后,很自信地说:“太原城兵少,可屈指而下。

然后再乘胜西进,夺取河、朔,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子。


闻知叛军十万来攻城,唐军将士部很害怕,纷纷建议加固城墙防御敌人进攻。

李光弼却说:”太原城周围四十里,敌人来了才开始加固城墙,这只能使我们自己疲惫,还有别的作用吗?”李光弼下令百姓和土兵在外城挖了数十万条壕沟。

叛军来后,李光弼又下令在城内拆掉民屋,造擂石车,每车二百人拉着,敌人一进攻就用石头砸,叛军死伤无数。

史思明见进攻受挫,就造飞楼,筑土山,用木板拦起来观察城里的情况。

李光弼就派人
悄悄沿着壕沟把上山底下挖空,土山倒塌。

史思明又准备在城下设宴,准备让戏子在台上辱骂皇帝,李光弼就派人穿地道,将戏子活捉。

史思明很震惊,连忙把营长迁到离城稍远的地方。

他没想到壕沟的作用如此大,从此,判军走路之前都要仔细检查地面。

两军相持了一个多月,李光弼派人与史思明约好日期准备投降。

这天,李光弼派士兵守住城墙,派裨校前往叛军营中,假装投降。

史思明不知是计,便率兵向城里进军。

一会儿,便有数千叛军掉到壕沟中。

李光弼便趁机派兵发动进攻,鼓声阵阵,杀声震天,俘斩敌军数以万计。

史思明率兵离去,留蔡希德继续进攻太原。

李光弼率敢死队出击,大败敌军,斩首七万级,蔡希德弃粮逃走。

李光弼是唐中期的著名将领,唐王朝的中兴功臣。

这则故事从一侧面反映出李光弼出众的智谋。

利用壕沟来抗击强敌,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李愬雪夜取蔡州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十月,吴元济在洄曲集中全部精锐部队,企图抵抗陈许节度使李光颜的讨伐,叛军老巢蔡州空虚。

唐邓节度使李愬见敌后方空虚,便命令李祜和李忠义率三千精锐作前锋,自己率三千人作为中军,田进诚率三千人驱后。

士兵不知目的地在哪里,李愬便下令:“往东走。

”六十里后?部队到达张柴村,平灭了当地的叛军。

稍事休整。

李愬下令继续前进。

将领们便问去哪里,李愬说:“去蔡州抓吴元济。

”将领们闻此都大惊失色。

这时风雪交加,士兵和战马被冻死许多,大家都认为此行凶多吉少,但不敢违抗军令。

李愬在路上分兵砍断桥梁,截断了洄曲道,又派兵把守朗山道,以堵住吴元济的增援部队。

急行军七十里后,部队到了蔡州境内。

叛军还蒙在鼓里,不知唐军已兵临城下,毫无防备。

蔡州城池里养了许多鹅鸭,李愬令士兵拿棍子赶鹅鸭,鹅鸭受惊,叫声不断,巧妙地掩盖了部队行进的声音。

李愬下令部队急速前进,很快就兵临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下,李祜等悄无声息用锄头勾挂住城墙,登上去,杀死守城门的士兵,却留下打更之人,让他像平常一样击柝。

李祜打开城门,李愬率大军进入城中。

黎明时分,唐军已占领了吴元济的外宅院。

这时,雪已停下。

有人向吴元济报告:“官军到了。

”吴元济并不相信。

起床后,听到外面号令“常侍(指李愬)传话”。

才开始害怕地说:“什么常侍在这里?”于是,吴元济率左右登上内城抵抗。

李愬估计吴元济指望董重质来救他,便亲自拜访了董重质的家,又派人给董重质送信进行安抚。

董重质见信便只身回来向李愬投降。

李愬向内城发起猛攻,烧毁了内城南门,活捉吴元济并押送至京师。

至此平定淮西。

利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出其不意地对敌人进行突袭,这是兵家常用的智谋之一。

因为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按常理考虑,部队应该休整,这时往往会疏于防备。

善用兵之人,便抓住这一战机,出奇不意地攻敌不备,从而取胜。

从另一方面讲,越是这种条件,交战双方越是应该高度警惕,勿掉以轻心。

赵遹以“猱兵”克敌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晏州的少数民族首领卜漏起兵反叛,干扰地方。

宋将赵遹当时正在昌州(今四川大足)驻兵,闻讯后,火速率兵赶来平叛,争夺战略要地沪州、几次交锋后,赵遹与马党、张思正合兵一处,攻打卜漏。

当时,卜漏屯兵山上,据险而守。

山高数百仞,林深树密。

卜漏在山上层层设防,垒石为城,城外设置了木栅栏,并在要道上挖了陷阱,设置种种障碍。

赵遹百方设法,强攻和分兵巧袭,都没有成功。

赵遹得知部将种友直的士卒中有很多山里人,他们登山如履平地。

山里有种叫猱的动物。

赵遹心生一计,他让种友直的部下捉了
一些猱,然后用麻做成火炬,浇以膏腊,最后把这些火炬绑在猱的背上。

暮色降临时,赵遹派这些人提着猱顺着软梯登上峭壁。

临晨时分,种友直率领士卒登上了卜漏占领的山头。

临近城外的木栅栏处,他们将猱身上的火炬点着。

猱受惊狂奔不已,卜漏的营房是茅竹故成,猱奔上屋顶,房屋被点燃,大火燃起。

卜漏的叛军乱作一团。

宋军趁机攻进木栅栏内。

赵遹通见火光冲天,便从正面领兵攻城。

前后夹击之下。

卜漏大败,被火烧死、坠崖而死的叛军不计其数。

漏突围后被俘获。

晏州至此平定。

阿术火烧焦山
宋末。

宋朝在场州驻扎重兵,成为元兵攻取南宋都城临安的障碍。

至元十二年(1275年)四月,元平章政事阿术率兵围攻扬州。

元兵在瓜洲造战具,在真州储存粮草,为断宋军粮道,又在江边树起栅栏。

宋都统姜才率两万步骑前来攻打栅栏。

阿术命部下迎战,数回合后,佯装不能敌而退走。

姜才出兵追赶,阿术反攻,姜才抵挡不住,大败。

副将张林被擒。

士卒被杀一万八千余人。

七月,南宋将领张世杰、孙、虎臣率水师在焦山(今江苏镇江北)东驻防。

宋军每十艘船连成一舫。

铁锁连结。

阿术登石公山观察敌情。

见宋军船只连接,满江旌旗飘展,心生一计。

他挑选了孔武有力擅长射箭的一千名将士,分乘大船,排列于自己坐船的左右,以火箭射击宋军船只。

一时火焰冲天,浓烟四起。

宋军兵士争相跳水,多被溺死,其余的四处逃散。

阿术率军追至圌山。

缴获七百余艘黄白鹞船。

宋军元气大伤。

许贞计平叛军
许贞,福建海澄人,初为郑成功将,康熙三年(1664年)降清,授左都督。

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叛乱,许贞从军平叛。

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建昌驻扎,耿精忠派部将耿继善、杨玉太、李懋珠等在建昌城外的麻姑、二圣等山屯兵,对建昌形成包围之势。

岳乐对此忧心忡忡,许贞说:“叛贼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容易击败,请让我先去破一敌寨。

”当天晚上,许贞率兵在萧家坪击败敌人,攻下一座敌寨。

岳乐见此,就放心地率兵从吉安进攻长沙去了,只给许贞留下五百满洲兵,加上原有的。

建昌仅有二千兵力。

叛军见建昌城内兵力单薄,就从城东南的姑山攻城。

许贞率军抵抗并进攻,很快就攻破敌垒。

叛军数万人退到麻姑山,麻姑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

许贞并不急于攻寨,而是在山下休整,时时在山脚下操练。

次数一多,叛贼便不再防备。

十五年春,洪水泛滥,山中的溪流大涨,以至可以行船。

敌寨被水隔开,都用浮桥连接。

这时,许贞又率兵在山下操练。

见敌人没加防备,许贞突然率兵进攻山上敌营。

敌军惊慌而逃。

许贞又令士兵焚断浮桥,使敌人无法互相增援。

一天之内,许贞攻下敌寨六十余座,斩敌将揭重信等。

俱歼敌人,许贞因功加封太子少保。

魏征以忤为合
唐代文德皇后死后安葬在昭陵,唐太宗十分怀念她,便在禁苑中修筑了一个有好几层楼高的高台,以便能够登高远望昭陵。

一天,他带着魏征一同登上高台,一起远望昭陵。

魏征看了很久,说:“臣老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

”唐太宗用手指着给他看。

魏征说:“那是昭陵吗?”太宗说:“是啊!你怎么看不见呢?”魏征说:“我以为陛下是在看献陵(唐高祖的陵墓)呢!如果是看昭陵,那我早就看见了。

”太宗听了这话,觉得十分愧疚,痛哭流涕,立即下令拆毁了那座高台。

宋宗元评论说,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

”能够终身孝敬父母的儿女太少见了。

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拆了高台,正是古人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

魏征善于讽谏,由此可见一斑。

优言无罪
优言无罪,意思是说无论优伶说什么话,都没有忌讳,皇帝是不能将他治罪的。

下面就是优旃讽谏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一个例子。

秦始皇曾想造一个很大的苑囿,东到函谷关,西到雍陈仓。

优旃说:“好啊!可以在苑囿里多放养一些野兽,假如强盗从东边攻来,用麋鹿去抵挡也就够了。

”秦始皇听了这话。

哭笑不得。

后来因故放弃了修这座苑囿。

秦二世的时候,曾想给城墙涂上油彩。

优旃又说:“好啊!即使陛下不说,臣子们也将提议这样做。

为什么呢?把城墙涂上油彩,那有多好啊,对于百姓来说,虽然很劳苦、很破费,但是多好看呀!涂了油漆的城墙富丽堂皇,敌人来了。

爬上不来,即使想接近城墙,也会被油漆粘住,城池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

这比挖地窖要容易得多。

”秦二世听了大笑,放弃了油漆城墙的打算。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正义感的优伶往往借助优言无罪这个特殊的便利条件向皇帝进谏,并屡屡取得别人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优旃、优孟、东方朔就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代表。

关羽知错善改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刘备为汉中王,派司马费诗为使者,前去传达命令,任命关羽为前将军。

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

气愤地说:“大丈夫不能与一个老兵同伍。

”不肯接受任命。

司马费诗对关羽说:“成就帝王的事业,不能只靠一个人。

从前,萧何跟高祖刘邦一起长大,交情十分深厚,陈、韩灭亡后,高祖对部将论功行赏,韩信居功第一,没听说萧何因此而生气。

您虽然与主公的交情很厚,难道就可以因此而看不上别的人吗?”
司马费诗接着说:“如今,主公由于功高一时,被汉室所器重,由此说来,主公的地位高低,就应该与您相提并论吗?况且,主公与您犹如同胞一体,休戚与共。

我认为不应该计较官职称号的高低尊卑、俸禄的多少。

我不过是个小小的使者。

奉命而来,无非是传达命令而已,您不肯接受主公的任命,我就这样回去,对我是无所损害的。

只可惜您这么做,恐怕将来会后悔的。


关羽听了司马费诗的这番话,有如梦初醒的感觉。

立即接受下任命。

宋宗元评论说,司马费诗的话入情入理,关羽即使出于自尊不肯认错,也不能不为之折服,虚心地采纳他的意见。

以书为谏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唐穆宗见了柳公权的书法,非常喜爱,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样好呢?”柳公权回答说:“怎样用笔是由内心决定的,一个人的内心端正了,用笔也就自然而然地端正了。

”皇上听了这活。

没说什么,但脸上很难堪,知道他是在以笔为谏。

宋宗元评论说,就事论事。

不失时机地提出忠告,古代的大臣往往这样来端正君主的心灵和行为。

引申的效用
蜀汉时。

有一年发生旱灾,因为粮食十分紧缺,先主刘备就下令严禁百姓私用粮食酿酒。

有个官吏从一户人家里搜出酿酒的器具来,准备对他治罪,刘备知道了此事,也表示同意。

正在这时,简雍与刘备一同出游,二人看见有一对男女在路上走,简雍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想通奸,为什么不把他们抓起来呢?”刘备十分惊讶地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要通奸?”简雍回答说:“他们的身上不是都长着通奸的器官吗?”刘备听了恍然大悟,大笑起来,就没有对那个藏有酿酒器具的人治罪。

宋宗元评论说,刘备平定巴蜀时,诸葛亮当政,接收了刘备父子多年以来留下的混乱不堪的局而,用严刑峻法来维持社会秩序,种种针对时局而采取的措施,是必要和迫不得已的。

然而,如果严厉到单凭酿酒的器具就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