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和汉赋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体裁,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作品代表。

1.唐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之一,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
而著称。

唐诗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豪放派"和"婉
约派"。

代表性的唐诗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王维
等。

2.宋词: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词的鼎盛时期,宋
词以其婉约柔情、写意细腻而闻名。

宋词突出描写情感、
咏史抒怀和山水田园等题材。

代表性的宋词词人有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3.元曲:元代(1279年-1368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
段,元曲是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

元曲以其戏剧性强、音
乐性浓郁、表现形式多样而独树一帜。

代表性的元曲剧种
有元杂剧和元杂剧,代表作品有《西华山》、《窦娥冤》等。

4.汉赋:汉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种骈文体裁,汉代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汉赋的鼎盛时期。

汉赋
以其华丽辞藻、雄奇豪放而闻名。

汉赋通常以描述景物、
讴歌英雄或抒发感慨为主题,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
赋》和贾谊的《过秦论》。

这些文学流派和体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承载着
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与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一)诗歌一条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两大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

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

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

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

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

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

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

唐诗宋词元曲的简介

唐诗宋词元曲的简介

元曲
【元曲简介】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 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 丽婉转;
◎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 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 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 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 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 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 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 风。
1、“初唐四杰” “四杰”指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的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的 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 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 作诗,强调要有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 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 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 凉的感人力量。
2、陈子昂:
王维:人称“诗佛”,诗歌内容主要是描摹自然、 歌颂隐逸。他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 艺术的结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 昌龄)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 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 )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 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 参)
唐诗〃宋词〃元曲
刘源 张婉晴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 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 万五千多首。从达官贵人到寒士平民,从 才子佳人,到老叟童稚,到和尚道士,到 走卒贩夫,稍有文化修养者,似乎无人不 能高歌低吟 ……
唐诗发展的几个阶段:
1、初唐诗坛
2、盛唐诗坛 3、中唐诗坛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 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 永葆其艺术魅力。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唐诗宋词元曲:宋代文学的杰出之作

唐诗宋词元曲:宋代文学的杰出之作

唐诗宋词元曲:宋代文学的杰出之作概述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创造力爆发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以唐诗、宋词和元曲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唐诗、宋词和元曲三个重要的文学体裁,并探讨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唐诗唐诗是指创作于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诗歌作品。

其特点是形式严谨、意境深远,以及对社会状况、自然景物等各种主题的表现。

著名的唐诗家包括杜甫、李白、王维等人,他们以骚雅颇具个性化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们通过各类艺术手法,如对偶结构和象征意义等,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观。

二、宋词宋词是指创作于宋朝(960年-1279年)时期的诗歌作品。

相对于唐诗的雄浑豪放,宋词更为婉约柔美,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宋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通过运用精炼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方式来描绘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主题,成就了千古绝品。

三、元曲元曲是指创作于元朝(1279年-1368年)时期的戏曲作品。

它以对白为基础,结合音乐、舞蹈和演员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创了中国戏剧史上最独特丰富的阶段之一。

元曲分为四大类:散曲、杂剧、元杂剧和元曲。

其中《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都是元曲的代表作之一。

四、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三个文学体裁之一,在宋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后来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唐诗宋词元曲充满了艺术精神和文化内涵,成为后世文人墨客们学习和追捧的对象。

在不同的时期,诗词对于社会表达、族裔认同以及道德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他们通过卓越的艺术手法和深入人心的情感展现,让读者体味到了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最后,在宋代文化中,崇尚艺术、崇尚自然成为主流。

唐诗、宋词、元曲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

特别是具备深刻思想内涵和独具个性特征的优秀作品,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门类繁荣发展。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篇一 : 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一、唐诗唐诗一般指的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成于唐并盛于唐的1种讲究格律的诗体,所以唐人就把它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

它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3类,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5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中间两联对仗。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的每句前面加上平仄相对的两字。

绝句:则是绝取律诗的一半。

有4种绝法:一、二、七、八句,三、四、五、六句,一、二、三、四句,五、六、七、八句。

二、宋词词是成于唐,盛于宋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开始叫曲子,后来也叫乐府。

它的句子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

内容多写诗之外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又称诗余。

每首词都有1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该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牌约有八百多种。

分小令、中调、长调3类。

词的分段叫“片”或“阕”,如果是三段以上则叫一叠、二叠、三叠……三、元曲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别。

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和小令。

散曲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但无宾白科介,即一套曲子组成的清唱。

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单只曲子,我们平常所讲的元曲指的就是小令。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

元曲4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4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梧桐雨》白朴元曲4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曲的每1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唐诗宋词元曲》梗概

《唐诗宋词元曲》梗概

《唐诗宋词元曲》内容梗概第 1 课王维诗四首《积雨辋川庄作》: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的辋川山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辛夷坞》: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一组诗全是五绝,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从整体上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景。

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

《送沈子福归江东》:此诗是王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游历湖北襄阳一带所作。

其集中尚有《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所游之地不止一处。

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

《观猎》:四十岁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

《观猎》这首诗就是王维前期渴望建功立业的边塞诗。

第 2 课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这里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并非真梦。

“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哭晁卿衡》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婉的气氛。

《丁都护歌》原是南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曲名,一作《丁督护歌》。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

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的重要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的重要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的重要考点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和体裁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里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新诗体,在两宋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作家;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从中晚唐以来,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也称北曲。

散曲包含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就是单一制的只曲,它原来就是盛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而存有一定的腔格。

它和词相同的地方就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必须押韵;而且平、上、回去三声互叶,不象诗词通常平仄韵无法通押。

其次就是没双调或三叠、四叠的调。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在本阳入之外提衬字,象下面两支〈醉酒太平〉:——张可久《金华山中》风流贫最出色,村沙富难交,滚灰泥补砌了旧有砖窑,上开一个教导乞儿市学,缠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着一领半长不长黄麻舱盖,系则一条半联及不断皂环绦,搞一个愁风月训异。

——锺嗣成《失题》前一首就是依照〈醉酒太平〉本调写的,只有八句四十五字。

后一首本阳入还是八句,但每句都提了衬字(提重点的就是衬字),就减至六十五字。

衬字多数用在句首和句子的两个词组之间,用在句子中间的大都就是虚字,用在句首的则十分多样。

存有了正字(即为按照本调该用的字)和衬字的协调,既可以维持这些曲调的腔格,又可以减少语言的生动性,更民主自由有效率地抒发作品的思想内容。

衬字的现象在敦煌曲子词里本已发生,经过宋金时期民间艺人以及散曲、戏曲、说唱文学作家的长期积极探索,终于化解了词调、曲调存有紧固腔格,而语言的抒发必须活泼生动的矛盾,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特别就是民间歌曲以及戏曲、说唱文学的歌词部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介绍

了9861 唐朝唐朝诗歌发展路线:唐代诗文大概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几个阶段。

初唐前期时主要受南北朝的影响,追求华丽词藻,讲究声律对偶,题材单一,代表为宫廷诗人上官仪的“上官题”;初唐中期“四杰”的作品中以“诗言志”为创作取向。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

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后期陈子昂明确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既抒写社会现实内容又抒发具有时代美学深度的思想感情,给唐代诗人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创作方向。

盛唐时期: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盛唐诗人主要分为浪漫主义诗派、现实主义诗派、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四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中唐时期:以元稹和白居易为领袖的中唐诗歌流派元白派,其诗文特点是重写实、尚通俗。

晚唐时期:晚唐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晚唐诗风偏于寓古刺今,诗风带点颓然伤感的色彩。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 宋词宋词的发展路线: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最初主要用于配合宴会的音乐进行演奏,供娱乐之用。

词始于唐代,定型于五代,兴盛于宋代。

词开始主要以描写艳情为主,所以有“诗言志词言情”的说法。

晚唐时期的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以及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词体奠定了词的抒情风格。

到北宋前期苏东坡等人提出复古,正是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花间派。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晏殊、秦观、李煜、欧阳修等。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3 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一)从形式划分:诗古体诗(四言《诗经.氓》、五言《迢迢牵牛星》、七言《琵琶行》)近体诗律诗(五律《山居秋暝》、七律《蜀相》)绝句(五绝《春晓》、七绝《枫桥夜泊》)词单调(不分段,主要是小令)《如梦令》双调(分两段,即上下两阕,是最常见形式)《雨霖铃》三叠(三段)、四叠(四段)曲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高祖还乡》(二)从内容上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边塞征战诗5、怀古咏史诗二、诗歌三大特征1、精炼性2、跳跃性3、抒情性三、押韵、平仄、对仗1、押韵:一般古体诗平声、仄声均可押;近体诗只押平声韵。

所押韵的字叫做韵脚。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押in(一二声)——平声韵脚:秦、津、人、邻、巾2、平仄:通常简化操作把一二声大致当作平声,三四声和入声字当作仄声。

不必深入探究,但读起来一定要音律和谐。

3、对仗:律诗的八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诗1、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唐以前的古诗都是古体诗,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南北朝民歌等,唐代以后也有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其中乐府诗标题常有“歌”、“行”、“吟”、“引”、“曲”等名称。

2、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有严格的格律限制。

绝句每首四句,全诗共20字(五绝)或28字(七绝);律诗每首八句,全诗共40字(五绝)或56字(七绝)。

一首律诗的八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格律诗每句不仅字数固定,还要求平仄相间,一联中的两句则要平仄相拗(相反)。

格律诗偶句一定要押韵,奇句除第一句外,都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中国⽂化艺术成就斐然,古往今来,历史名篇汗⽜充栋,熠熠⽣辉。

⾃先秦⾄明清,各类⽂学体裁⼀时⽆两,历来就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说”之说,以下是⼩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代表作品:李⽩:《⽉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种⽂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类,还有⼀种为花间派。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物:宋代词⼈: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道、周邦彦、姜夔等。

代表作品:《江城⼦密州出猎》苏轼倾杯乐(仙吕宫)柳永
元曲
元曲原本来⾃所谓的“蕃曲”、“胡乐”,⾸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令”或“村坊⼩调”。

随着元灭宋⼊主中原,它先后在⼤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的南北⼴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代表作品:《窦娥冤》、《拜⽉亭》。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种有韵的散⽂,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是渲染宫殿城市;⼆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

⽽以前⼆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的⽂体。

在两汉400年间,⼀般⽂⼈多致⼒于这种⽂体的写作,因⽽盛极⼀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学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风赋》、《⾼唐赋》、《神⼥赋》。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作品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作品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作品古代文学中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和特色。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辞藻华丽、气势磅礴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汉赋的创作风格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具有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境深远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词为主要形式,具有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戏曲为主要形式,具有唱念做打、综合性强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元曲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明清小说是明代和清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具有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反映社会现实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明清小说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在各自的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知识

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知识

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知识一.诗的分类(1)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说理诗包含在抒情诗中。

(2)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还有歌谣、民谣)。

(3)与其他体裁结合,又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

(4)按内容的特点分,可分为寓言诗、童话诗、爱情诗、讽刺诗。

(5)中国的诗歌,按历史发展(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还可以分为新诗和旧体诗(包括古体诗、近(今)体诗即格律诗、宋词、元曲)。

二.诗歌的特点四性: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三.关于律诗的排序及押韵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

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

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

四.关于词的一般知识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用的。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精讲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精讲复习教案

本教案是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第五单元内容基础上,总结了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教材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词语辨析讲解”、“古文阅读及写作”等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讲解。

一、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1.唐诗鉴赏:唐诗的鉴赏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韵律、格律、修辞以及意境等几个方面。

其中,韵律是指唐诗中的韵脚,如仄平、平仄等;格律是指诗的结构形式,如律诗与非律诗等;修辞是指诗中运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意境是指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如哲理、描写等。

2.宋词鉴赏:宋词是唐诗后的文学形式,在唐诗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意境和情感元素,更加表达了对生活和情感的关注。

宋词鉴赏要注意理解词的体裁形式和主题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需要了解一些词牌和典故,以便在鉴赏和创作过程中随手取材。

3.元曲鉴赏: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主题。

元曲中的形式包括杂剧、散曲、传奇等,主题主要集中在爱情、官场、历史事件等方面。

元曲的鉴赏需要理解其特有的主题和情感元素,同时对形式结构的掌握也很重要。

二、词语辨析讲解1.同根词的区分:同根词指的是由同一个词根派生出来的不同形式词,如踏、踩、践等。

这些词有着相似的意义,但使用场合和语境还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对同根词的区分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

2.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指的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如快乐、高兴、愉悦等。

在使用这些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主题进行选择,注意词义的微妙差别和使用场景。

3.习惯用语的应用:习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历史悠久,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理解和应用这些习惯用语不仅可以提高语感,还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汇的使用和联系。

三、古文阅读及写作1.古文的理解:古文是汉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阅读和理解需要积累和提高。

在古文阅读中,需要注重词义辨析,熟悉典故故事,并根据语境和语法分析进行整体理解。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资料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资料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资料楚辞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汉赋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

《凤求凰》司马相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唐诗唐诗的基本形式就是绝句和律诗,绝句共4句,律诗要8句,都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个字或7个字)。

宋词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为两段,称双调;有的分成三段或四段,称三迭或四迭。

宋词句式不像唐诗那样整齐划一,而是长短错落参差。

词牌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元杂剧,一为元散曲。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和舞蹈结合起来的形式。

散曲是诗歌。

关汉卿的《窦娥冤》代表了元杂剧艺术的发展颠峰。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清小说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三国演义》罗贯中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

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战争(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描写最成功的一部。

主要人物形象:曹操、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

《水浒传》施耐庵(罗贯中)此书描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

它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梁山英雄形象:林冲、鲁达、李逵、武松、杨志等。

《西游记》吴承恩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

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

“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九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古代文学1. 唐诗宋词元曲: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李白等;宋词则表现了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元曲是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展现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

2. 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等,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故事、人物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传达给观众。

3. 古文阅读:古文包括经典文言文和古代散文,学习古文阅读能够增强对文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现代文学1. 20世纪文学:包括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茅盾的长篇小说等,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和思想。

2. 现代散文:以散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

3. 现代戏剧:包括话剧和电影剧本等,通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剖析和关注,反映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三、语言文字1.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的用法和义项的差异,提高词汇的准确运用。

2. 语法知识:学习句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正确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3. 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能够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四、阅读与写作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2. 写作技巧: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方法,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作文素材积累:通过阅读和观察积累大量的事例和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

五、修辞与鉴赏1.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文学作品的鉴赏:通过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3. 文学常识:了解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理论等,拓宽视野,增加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是九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文学科成绩。

同时,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唐诗基础知识》课件

《唐诗基础知识》课件

李白及其作品
总结词
豪放不羁、浪漫主义
详细述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 诗歌风格独特,语言豪放,意境深远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其代表作有《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杜甫及其作品
总结词
沉郁顿挫、现实主义
详细描述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沉 郁顿挫的风格表现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其代表 作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意境的创造
总结词
意境是唐诗中重要的美学特征,通过意境的 创造,诗人能够将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艺术 境界,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详细描述
唐诗中的意境往往是含蓄、深远、富有哲理 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物象、人物等 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感基调。 例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空山新雨 后,天气晚来秋”的诗句创造出一种清新、 静谧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命 之意。
白居易及其作品
总结词
通俗易懂、讽喻批判
详细描述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讽喻批判而著名,他的作 品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呼吁改革。其代 表作有《卖炭翁》、《琵琶行》等。
王维及其作品
总结词
山水田园、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其代表作有 《山居秋暝》、《鹿柴》等。
在当今社会,唐诗的现代价值与意义更加凸显,通过学习唐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 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THANKS
感谢观看
唐诗在欧洲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通过各种译本和学术研究, 唐诗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 认识和欣赏。
唐诗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社会的重要资料。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基本简介,各自特点和风格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基本简介,各自特点和风格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基本简介,各自特点和风格 1、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于唐代事情发展最为鼎盛。

它凝炼而富于形象性,节奏美与韵律美构成了诗的音乐美。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篇一: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知识诗词曲的有关知识一(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词曲,对高三上学期的选修课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诗词曲的有关基础知识,诗歌的平仄。

三(教学过程一(诗的分类(1)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说理诗包含在抒情诗中。

(2)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还有歌谣、民谣)。

(3)与其他体裁结合,又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

(4)按内容的特点分,可分为寓言诗、童话诗、爱情诗、讽刺诗。

1(5)中国的诗歌,按历史发展(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还可以分为新诗和旧体诗(包括古体诗、近(今)体诗即格律诗、宋词、元曲)。

二(诗歌的特点四性: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三(关于律诗的排序及押韵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

2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

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

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

四(关于词的一般知识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用的。

后来词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3少来划分的。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3(宋词有两大流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主的豪放派,其作品表现出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主的婉约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题材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4(判断某一首词,要根据其风格及其词牌的格式去判断。

五(元代戏曲元曲:分为散曲(清唱)和杂剧(可以演出)。

1(散曲:分为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和套数(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每一套数都一第一首曲子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套数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散曲是唱而不演的曲) 散曲有宫调名(乐调),表示曲调声音高低的音乐名词;有曲牌名(曲谱),以“本宫调”第一支曲子的曲牌作为“曲牌名”;还有标题,概括了“套曲”的中心内容。

2(杂剧(可以演出):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由科、唱、白组成,角色名有:旦、末、净、丑、外、卜儿。

4每一折戏必须同一宫调,一个宫调由多个曲牌名组成。

一般是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有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

附:著名诗人及其风格陶渊明,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

如:《归园田居五首》王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

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

如:《山居秋冥》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

如:《春晓》《宿建德江》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如《燕歌行》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

如:《望庐山瀑布》。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

如:《登5高》,《兵车行》。

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

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

如:《卖碳翁》。

韩愈,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孟郊,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

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

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

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贾岛,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

“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

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

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

柳宗元,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

如;《江雪》李贺,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

如:《李凭箜篌引》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

如:《山行》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6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篇二:唐诗基础知识唐诗基础知识江苏省盱眙中学刘立江自学目标:1.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

2.了解唐各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名作。

3.了解唐诗的风格及流派。

自学方法:圈点法一.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时期,文学样式发展达到颠峰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高岑” 、“新乐府”“小李杜”等五代词:李煜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7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三、唐诗发展过程,了解唐各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名作。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四杰”为代表)(“风神初振”语出于明朝的)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

是唐诗从陈隋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绮靡婉媚,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

初唐四杰的出现开始冲破了这一诗风的束缚,使诗歌的题材从宫廷台阁之中移向了市井边塞,从应付应酬,歌功颂德的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

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

提倡必须清除诗歌的形式主义,恢复富于思想内容的汉魏诗精神的8积极的复古主张。

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

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唐诗达到了巅峰。

9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山居秋暝》《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将恬静乐观的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出和谐的美。

(,)边塞军旅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