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简答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与胚胎简答论述
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
答:(1)上皮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少(2)上皮细胞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两者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差异(3)一般不含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列出分类表。
答:分类原则:上皮细胞的层数及最表层细胞的形状。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
3.试述结缔组织的特点。
答:由分散存在的结缔组织细胞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组织液;细胞种类较多,分散存在,无极性;基质呈均质状,纤维为细丝状,组织液不断更新循环的液体。所有结缔组织均分布于体内,具有连接、营养、增生修复、防御保护等作用。
4简述中动脉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为少量结缔组织,内弹性膜明显,由弹性蛋白构成;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间或有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与中膜厚度相等,由结缔组织构成,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5.简述毛细血管电镜下的分类及其特点、分布。
答: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含核部位较厚,凸向管腔,其余部位较薄,胞质中含有许多吞饮小泡。内皮细胞连续排列,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2)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含核部位很薄,并有许多贯穿细胞的窗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胞质内吞饮小泡较少,内皮细胞间有连接结构,基膜完整。主要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3)血窦即窦状毛细血管,形状不规则,管腔较大,粗细不均。细胞间隙较大。内皮上有孔。不同器官中的血窦结构常差异较大,基膜有连续的、不连续的,也有缺如的。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6.简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答:淋巴结实质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由三部分构成:(1)浅层皮质,主要分布着B细胞,当机体执行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时,细胞大量增殖,形成淋巴小结;(2)深层皮质,又称副皮质区,是胸腺依赖区。主要分布着T细胞,当机体执行细胞免疫应答时,细胞大量增殖,排列密集
,区域扩大。在深层皮质与髓质交界区,常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分布,是一种立方形内皮的微静脉,血液内的淋巴细胞由此穿出,进入淋巴结;(3)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窦壁通透性很高,淋巴细胞可以出入,窦腔内迂回曲折,分布着大量巨噬细胞,像个筛子,起到滤过淋巴液的作用。髓质由两部分构成:(1)髓索:是含有B细胞(较多)、T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密集的条索状淋巴组织。髓索中央多有扁平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走行,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髓索的重要通道。(2)髓窦:与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类似,但窦腔更宽大,巨噬细胞数量更多,滤过淋巴液的功能更强大。
7简述内分泌腺在结构上的特点。
答:内分泌腺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团块状或围成滤泡;腺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无导管,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周流全身,维持功能的调节和结构的稳定。
8.试述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答: 消化管壁(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1)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 a.上皮:消化管的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b.固有层:为细蜜结缔组织,含细胞和纤维较多,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和淋巴组织。c.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使粘膜活动,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粘膜下层还有粘膜下神经丛,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3)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分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可调节肌层的运动。(4)外膜: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的外膜为纤维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分布于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的外膜为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共同构成。
9.试述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以及与食物消化吸收的关系
答:小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伸出的细长突起称小肠绒毛。小肠绒毛表面为上皮,中轴为固有层。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的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微绒毛,可扩大吸收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微绒毛表面
有一层细胞衣,为吸收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内含消化酶,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中轴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内有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和少量纵行平滑肌。吸收细胞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进入毛细血管;甘油、脂肪酸在吸收细胞内再形成乳糜微粒,进入中央乳糜管。平滑肌可使绒毛伸缩,有利于物质的消化吸收及淋巴与血液的运行。
10.试述肝小叶的微细结构。
答:(1)肝小叶是肝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组成。肝板是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构成的。
(2)肝细胞体积大,呈多面体形,细胞核大而圆,着色浅,位于中央,有时可见双核。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
(3)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其内皮细胞有孔,间隙大,内皮外无基膜。窦腔内除血液外,还有参与防御保护作用的枯否细胞和NK细胞。
(4)窦周隙位于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内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并伸入窦周隙内,浸于血浆之中。窦周隙内除散在的网状纤维外,还有一种能贮存维生素A的贮脂细胞。
(5)相邻肝细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称胆小管。胆汁首先进入胆小管,然后经一系列管道,排入十二指肠。
11.试述肺泡上皮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答:肺泡上皮由Ⅰ型和Ⅱ型两种肺泡细胞构成,Ⅰ型细胞数量少,宽大而扁薄,覆盖了肺泡大部分内表面,胞质内含许多吞饮小泡。Ⅱ型细胞数量多,呈圆形或立方形,嵌于Ⅰ型肺泡之间,凸向肺泡腔,表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还有许多嗜锇性板层小体。相邻Ⅰ型肺泡上皮细胞之间或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之间有紧密连接。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参与构成气血屏障 ;以吞饮方式吞入空气中的微小尘粒和上皮表面的表面活性物质,转运至间质内经淋巴转运和清除;无增殖能力。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是一种分泌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此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还有分裂增殖并转化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