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来自世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电影作为承载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直接造成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充满危机。本文从电影发展现状入手,对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电影发展之路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趋势出路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90-01近几年,我国电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国际电影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的发展态势并不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因此要想促使我国电影行业获得稳定发展,就应该认清当前电影发展形势,明确未来发展趋势,逐步探寻中国电影的特色化发展出路。

一、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最初发源于胶片电影,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胶片电影仍然是电影制造业的主流,在我国电影艺术创

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质上,在国际上胶片电影逐渐开始遇到发展困境,甚至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数字电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电影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专家针对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现状?M

行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将逐渐被数字化电影所取缔,胶片电影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1]。这一点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只有加强对数字化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探索,才能够紧随国际化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生产的电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行业虽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发展效果却不理想,已经开始限制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路,为我国电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

1.中国电影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影生产领域中

的应用,我国电影行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虚拟演员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认为在未来电影艺术创作中,演员将真正退出,电影业转而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完成对演员形象的构建,并进行电影创作。其次,电影院线将呈现出家庭化的发展态势。在

未来社会中,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影生产能力的提升,电影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必然会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受到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社区院线和家庭院线会逐渐成为电影院线发展方向,人们在家中既能够完成对各类型电影的观看,并且视觉和听觉效果更好,电影的受众群体将更为广泛。最后,尊重观众的意愿进行电影排片。随着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更为重视人的主体性,在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影排片理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院线排片转变为完全按照受众群体的意愿排片,排片设计更加人性化,能够满足观众的实际观影需求。

2.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路

对于电影的制作机构来说,电影创作类型的选择并不重要,盈利才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目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特别是电影行业正处于艰难上升期的国家来说,单一的优秀导演或者优秀电影,即不论是张艺谋或者冯小刚,抑或是《英雄》和《天下无贼》,都无法完成对中国电影文化的整体性

构建,中国电影仍然无法与世界电影抗衡,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受到巨大的限制。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文化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应该在加强横向区域电影文化合作的基础上,在纵向发展方面坚持构建多元化的电影文化形态,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2]。具体而言,多元形态电影文化的构建主要表现在多层次电影

创作方面,即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既需要加强对电影文化产业中主体类型商业电影的重视,也应该鼓励电影创作单位探索电影的语言和文化,追求电影艺术的个人表达,即在发展电影艺术的过程中追求艺术个性和商业需要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在中国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从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单一层面的电影类型都无法构建起完备的电影文化,而经久不衰的好莱坞电影和曾经风靡一时的香港电影也从一定层

面上表现出只有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多层次的电影结构建构,才能够真正增强电影文化产业的有序性,促使电影文化产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契机。

而对于电影文化的多元化建构,我国这一时期的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就为电影文化多元化建构工作提供了可能。具体来说,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化社会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社会关系急剧变化,社会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大众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不断的进行变化和调整,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也受到影响发生了变化,新的思想观念逐渐被确立,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中国电影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中国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积极引入本土化创作素材和创作资源,在电影创作中逐步彰显出中国电影文化特色,促使中国电影

重新焕发出生机,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3]。简言之,基于当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影行业在发展历程中要想突破当前社会束缚,在新时期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就应该重新确定电影的发展道路,进而基于多元结构的构建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中国电影逐步彰显出中国特色,形成更加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电影文化,在世界电影艺术之林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电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保证电影行业的持续稳定运行,逐渐实现与国际电影行业的接轨,就应该在把握未来电影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电影发展

出路,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一帆,刘翼.华语小成本电影发展趋势[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9):141-141.

[2]范玉明.网络电影发展趋势、隐患及对策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4):139-140.

[3]陈烨熙.浅析中国微电影发展趋势--以微电影《梦,在哪儿》为例[J].戏剧之家,2016(6):98-99.

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

2017年电影行业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电影行业发展及趋势 分析报告 2017年7月出版

文本目录 1详解票房 (5) 1.1、2017年1-5月票房延续2016年以来平稳趋势 (5) 1.2、一、二线城市观众仍为主流,偏好引进大片 (7) 1.3、2017年引进片带动电影市场回暖 (9) 2影投变局 (13) 2.1、全国银幕总数已达4.5万,阶段性饱和 (13) 2.2、2017年以来,前15大院线各月份票房增速均出现明显分化 (15) 2.3、购物中心快速扩张拉动新增银幕持续放量 (17) 3资本运作 (22) 3.1、2016年以来院线并购热潮主要由资本驱动 (22) 3.2、影城资产偏重,并购交易速度相对缓慢 (24) 3.3、资本驱动的院线行业整合将趋理性 (25) 4产业布局 (27) 4.1、国产片仍以中小成本为主,工业化水准欠缺 (27) 4.2、国际对比:好莱坞票房与成本集中度高企 (29) 4.3、电影内容产品竞争未成熟,大型渠道未形成 (30)

图表目录 图表1:年度电影累计票房及增速 (5) 图表2:国内电影平均票价趋势 (6) 图表3:国内电影单月票房趋势 (6) 图表4:各级城市票房占比 (7) 图表5:2017年5月各地区票房增速 (8) 图表6:2017年3月各地区票房增速 (9) 图表7:2017年5月国产片与引进片份额 (10) 图表8:2017年国产片与引进片累计份额 (10) 图表9:哪些推荐会影响你看电影的选择? (11) 图表10:购票张数分布 (12) 图表11:国内电影银幕数量趋势 (13) 图表12:国内影院数量月度同比趋势 (13) 图表13:TOP100影院月度总票房趋势 (14) 图表14:前15大院线月度票房增速 (15) 图表15:前15大院线月度票房增速 (15) 表格1:2016年影投公司市场格局分布 (16) 图表16:2014-2017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 (17) 图表17:2016年各品牌大型商业项目数量 (18) 图表18:老影院在购物中心开业后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18) 图表19:2016年新开业项目连锁数量TOP10 (19) 图表20:影院扩张建设计划 (20) 图表21:资本介入的新经济特性:供给创造需求 (23) 图表22:2010-2016年打车软件完成了萌芽到行业整合全过程 (23) 图表23:电影指数2017年表现与市场比较 (25) 图表24:2016年票房TOP20国产影票投资回报率排名 (27)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与其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与其发展趋势 (一)电影的简介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成功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取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电影又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高度的综合性和生产上的高度技术要求,规定着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许多特点。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得最迅速的艺术。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期里,它不仅巩固地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电影的历史发展,虽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但是归根结底,它也仍然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脱离这个一般的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都不断地证明着毛泽东同志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断的正确。 (二)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

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

日本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Japanese Film Industry Trends Japanese Economy Division Summary ? More cinema complexes mean continued high attendance and strong box office revenues. ? Animated films form the core of Japanese movies shown overseas. ? Hollywood is interested in remaking Japanese horror films. ? Broadband and DVD have expanded the market for film content reuse. 1. The Market Film attendance in Japan exceeded 160 million every year between 2001 and 2005, and box office revenues held at around ¥200 bill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Figs. 1 and 2). An increase in theaters (screens) is considered the main factor. Previously, the popularity of television wa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chronic decline in screens from a high of 7,457 in the 1960s. Fewer theaters resulted in a vicious cycle in which inconvenience and crowding drove even more customers away from movies. By 1993, only 20% (1,734 screens) remained. From 1995, however, more screens were built, reaching 2,825 by 2004 (Fig. 3). The spread of cinema complexes with multiple screens was a key factor in turning around attendance, as moviegoers liked having a range of movie choices in one location. Further, complexes located in suburban shopping areas began generating a new base of suburban customers. The gradual introduction of reserved seating (including online reservations) was another key development. Conventionally, theaters offered general admission only and sold more tickets than seats (because standing was allowed), meaning that people had to go early to wait in line for a seat. Finally, the spread of cinema chains has made it easier to circumvent major distribution companies, leading to more releases (Fig. 4) and higher attendance.

电影行业未来的10个发展趋势

电影行业未来的10个发展趋势 当你在坐在电影院观看那些激动人心的大片时,你是否会想到未来的电影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近日,Hollywood Reporter 撰写了一组文章,预测了未来电影的 10 个新趋势。放心,电影院暂时还不会消失。 1. 人们会更多的选择用家庭影院观看电影

观影习惯将发生变化。未来,购买一套家庭影院级别的设备将不再具有太高的门槛,这会让你不仅仅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影,还能够与院线保持同步。当然影院仍然以其独特的氛围和体验而存在,但距离将会成为制约人们观看电影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选择电影院时会更多的考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 2. 到 2024 年,流媒体和蓝光碟的租赁服务将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类似于 Netflix 这样的提供互联网随选流媒体播放、定额制DVD、蓝光光盘在线出租业务的公司将会受到更多的青睐,在线提供第三方平台的播放服务商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一个更为优质的平台能够更多的将这些技术最大化的运用到电影行业中。多窗口操作和多平台的技术将会得到更多应用。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成功给第三方付费就可以获得永久的播放资格。 3. 电影的工作方式需要向电视制作业看齐 电影需要具有更强后续动力,而传统的电影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这些故事后续性的要求。人们更为偏爱高制作成本的电影。电影的版权商可以将自己的特许经营权下放到工作室进行代理,但这会导致中小成本的制作商无法生存,而这是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式。人们能够有节奏地观看这些电影续集并能够通过订阅的方式来为其付费。而以超级英雄们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将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4. 要讲一个全世界人民都爱听的好故事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来自世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电影作为承载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直接造成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充满危机。本文从电影发展现状入手,对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电影发展之路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趋势出路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90-01近几年,我国电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国际电影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的发展态势并不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因此要想促使我国电影行业获得稳定发展,就应该认清当前电影发展形势,明确未来发展趋势,逐步探寻中国电影的特色化发展出路。 一、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最初发源于胶片电影,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胶片电影仍然是电影制造业的主流,在我国电影艺术创

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质上,在国际上胶片电影逐渐开始遇到发展困境,甚至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数字电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电影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专家针对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现状?M 行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将逐渐被数字化电影所取缔,胶片电影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1]。这一点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只有加强对数字化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探索,才能够紧随国际化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生产的电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行业虽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发展效果却不理想,已经开始限制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路,为我国电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 1.中国电影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影生产领域中 的应用,我国电影行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虚拟演员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认为在未来电影艺术创作中,演员将真正退出,电影业转而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完成对演员形象的构建,并进行电影创作。其次,电影院线将呈现出家庭化的发展态势。在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 壹、改革之初 1993年1月5日,广电部《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这壹被电影行业称之为“三号文件”的基本精神于于: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企业必须适应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四十年来计划经济下电影的“统购统销”,调整由此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情况。1993年的改革主要是:壹、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XX公司统壹发行改由各制片单位直接和地方发行单位见面(进口影片仍统壹由中影XX 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XX公司发行);二、电影票价要原则上放开,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 改革之初,拥有了独立发行自己影片权力的制片厂,收益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合拍的影片《狮王争霸》,于直接同上海新成立的全国第壹家电影股份制XX 公司——上海永乐影视股份有限XX公司的交易中,破天荒地从上海电影市场上获得了近百万元的票房收入,这于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此时,另壹个问题出现了:按照“三号文件”精神,尽管中影XX公司国产影片的全国垄断运营被打破了,可是各省级XX公司于自己的行政区域内独家运营、垄断发行以及中间环节过多的局面仍然普遍存于。过去制片厂面对

中影壹个壹个垄断运营者,而当下要面对32家地方垄断运营者。制片厂和发行XX公司的谈判仍然是“壹对壹”,仍然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为此,1994年8月1日,广电部电影局下发了《关于进壹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电影行业称之为348号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国务院《关于进壹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精神,348号文件明确影片(著作权)发行权拥有单位能够直接向北京等21家省、市(11家老、少、边、穷省区除外)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这壹指导思想使得电影全行业所有企业的运营自主权于政策上、理论上得到认可,市场多主体的形成成为可能。 1995年,广电部474号文件进壹步放开农村16毫米拷贝运营权。强调任何壹级XX公司和集体、个体的放映单位均能够自由购买,每个16毫米拷贝均含有全国放映权。于此之后每年的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均强调了这壹规定。因为它符合中国农村电影市场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抓好大的,放活小的”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放映员的积极性。然而,这壹政策于很多地区且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原因是农村放映员自己购买拷贝会危及县级电影XX公司的垄断地位。因此,全国壹些地方出现了放映员购买拷贝后被没收、被罚款甚至放映员被扣留的现象。广电部、电影局壹再强调:县级XX公司应该通过更新观念、转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从世界看中国 浅谈中国电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这标志着世界电影的正式诞生。 相比于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出现的较晚一些。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的、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才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上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以郑正秋为代表的第一代导演开始兴起。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成功的从默片过渡到有声片,技术上的成熟,往往能够为思想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一个基础。从此时开始,中国电影除了表达导演自己的情感诉求之外,也开始反映时代特色。因此,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夏衍为代表的第二代导演和左翼电影快速兴起,他们积极创造出像《渔光曲》、《狂流》、《大路》这样反映社会强烈呼声,关注社会民生切合时代需要的进步电影。在那个急剧动荡的年代,这些电影的出现势必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心。 但由于第二代导演还处在中国电影起步不久的时期,所以在视听语言上还未摆脱舞台剧的限制。这一缺点在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身上得以补足,第三代导演已经跳出舞台剧的限制开始力求真实。在电影的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出了第三代导演鼎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革命后的自豪和对封建思想的撼动。于是这一时期的电影多是像《南征北战》一样的战争片并在战争片中力求表现一种普世价值,除此之外便是像《上海宝贝》《舞台姐妹》《小城之春》这样探索新时期男权女权、家庭伦理的影片,总的来说,第三代电影导演在社会刚刚稳定后创作出的是一种赞歌式的电影。 第四代电影导演已经进入到一个学院派的时期,他们大多数人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第四代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直接影响到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他们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他们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绩姓名程文杰 学号20100630102 青岛滨海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初探微电影》 完成时间2013年5月21日 课程名称大众文化研究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2010级

初探微电影 【摘要】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引发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2011年,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本文将从其基本定义、发展历史、产生背景、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微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网络视频现状及趋势 一、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虽然业内至今沒有一個公开且让各方都认可的完整定义,但它的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制作周期、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已被业界所公认。微电影的制作者非常庞杂 影视制作公司、视频网站、广告公司等各种势力都在以微电影制作者的身份出现 由于广告公司和视频网站的电影制作资源相对薄弱 而本已掌握专业影视制作团队的影视制作公司在微电影的出品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微电影的发展历史 (一)微电影雏形:《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中国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其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到》。对白经过重新改编,只有20分钟长,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 在一个著名的娱乐场,工作人员倾城和王经理发生了关于工资问题的争论,最后大打出手,这时,一个神秘人物从天而降,杀死了王经理,离开了。警察奉命调查,发现这盔甲竟然是著名的真田小队长的,他们拘捕了真田小队长,可小队长说那天不是他。后来警察又锁定了小队长地部下昆仑,可是没有证据,警察束手无策。这时,贵公子无双站了出来,说是小队长干的,于是,真田小队长和倾城被拘捕了。在法庭上,昆仑突然承认是他干的,于是法官决定给他们判死罪,刑法由无双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无双拿起了一个馒头:告诉了他们一个秘密,这个阴谋是他策划的,而他是为了报复倾城... 许多人士认为这就是“微电影”的雏形。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 (1)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目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长迅猛,2007年至2013年6年间,我国影院票房收入增长达到6.5倍,屏幕增长14,668块。然而,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平均城镇人口拥有银幕数量和人均观影次数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影院终端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影院建设逐渐向三四线城市扩展,进一步挖掘大众文化消费的潜力,拓宽大众文化消费的渠道。 (2)院线自主投资建设影院和跨区域发展趋势增强 近年来,以万达院线为代表的全国性院线公司依托自身资金实力,不断向全国各省市拓展。同时,以签约加盟方式联结的院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也意识到拥有自有影院的优势,并越来越重视自有品牌影院的投资建设和跨区域拓展。可以预见,品牌知名度强、标准化程度高、经营模式可复制性好的院线公司在全国跨区域拓展中拥有较强优势,在行业竞争中也将逐渐占据主动地位。 (3)现代多厅影院建设成为主 前,观影已成为人们在业余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消费的重要方式。影院周边的商业环境、交通便利度、影院的舒适度和观影效果逐渐成为人们是否走进一家影院的核心考虑因素。从国际上看,近年来美国影院呈大型多厅化态势。据《IHSScreenDigest》统计12,截至2012年12月31日,美国81%的银幕位于大型多厅影院(拥有8个及以上影厅的影院)中。且从2007年至2012年统计数据看,美国银幕数量仅增长2.4%,但是位于大型多厅影院的银幕数不断上升,2012年较2007年上升10.6%;而位于中小型影院(拥有1至7个影厅的影院)的银幕数不断下降,2012年较2007年下滑2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影院终端在数量上虽然还处于较低水平,但影院建设的多厅化、现代化态势已初步显现,尤其在票房收入较高的大中型城市中,现代化大型多厅影院不断涌现,且成为城市院线建设的主流。(4)电影放映数字化趋势明显,数字3D和巨幕电影成为增长新动力近年来,基于数字技术在质量保证和成本节约方面的有效性,我国电影放映数字化趋势明显。2004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数字化电影发展纲要》,提出“实现数字影院规模化经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使数字电影院线进入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主流。”2009年末,为推动电影数字化放映,鼓励影院积极安装数字放映电影设备,加快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转换,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对影院安装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给予资金补贴。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了我国电影放映数字化的发展和普及。2011年新建厅中,90%采用数字放映13,2012年新建影厅全部采用数字放映;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银幕数从2003年的1,953块增加到现有的18,195块,其中2K数字银幕达到1.8万块1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电影放映业已完成由胶片放映到数字放映的转变。伴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的渗透与普及,数字3D和巨幕电影成为数字电影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数字3D和巨幕电影的产出不断增加,不仅拉动了票房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那天,一定没有人想得到电影会达到今天的成就,这门起先被当作“杂耍”的艺术形式,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时至今日,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翻看中国电影史,它无疑与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一样,走过了一段崎岖坎坷的岁月,但令人庆幸和高兴的是,它一路生机勃勃的走到了今天。 一.中国电影发展的概况 从无声的《定军山》到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从以《黄土地》为代表的打开“国门之作”到后来《卧虎藏龙》夺得四项奥斯卡大奖;从武侠类型的中国特有类型到贺岁电影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电影的出现。中国电影在不断发展中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勃勃的生机,向世人展现着华夏大地上极具发掘潜力的文化内涵。 (一)主流电影市场热映 随着电影《建党伟业》的热映,电影人探索出了一条新的主旋律电影创作道理。不仅如此,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国产电影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进取。商业大片渐趋成熟,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显著提高。以《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大制作艺术电影,积极探索“三性统一”的创作道路,强有力地巩固

着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中的领军地位。 (二)中小成本业绩喜人 中小成本影片在现阶段呈现出井喷态势,爆发力极强。《将爱》、《钢的琴》《失恋33天》等影片充分体现了中小成本影片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定位准确、意蕴独特的优势,冲破了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中小成本影片在投资规模、市场认可、商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约,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逐渐成长为国产电影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但也有专家指出,现在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电影最差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意味深长的话,那就要分析中国电影现阶段发展所遇到的瓶颈。 (一)作品创造力差,电影类型单一 《鸿门宴》和《王的盛宴》为什么会“撞车”?古装武打片为什么是目前投资人眼里最保险的影片类型?而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除了以热门网络小说为基础的《杜拉拉升职记》、以经典电视剧为基础的《将爱》以及靠章子怡做制片人的《非常完美》,其他都亏得很严重。 面对票房的压力,创作者宁愿选择较为保险的题材和主题,这就直接导致了电影类型单一。只要一种类型的片子取得了高票房,这样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收益逐年大幅提高。然而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已趋向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较,规模偏小和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怎样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来实现中国电影的规模经济效应, 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将从SCP 分析框架下, 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困境, 研究以融资拓展、集团化经营等产业行为作为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绩效对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对策 自1993 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中国电影直到2003 年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05 年,借助于2002 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这些年度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电影产量(260 部) 打破2004 年创下的记录(212 部) [1 ] ;电影票房收入再创新高,并且连续第3 年超越进口大片;电影投资和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超过历史水平;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持续增加;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 一方面,从这些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影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因素 1、电影产量的粗放式高速增长 2005 年电影产量相比2004 年增长了23 % ,从产量上看,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的行列。从票房收入上看,大制作的“国产大片”虽然数量少,但是占据了全国票房收入的近一半的份额,由于这些影片本身就有海外资金的背景,在制作时已经考虑到海外市场营销因素,从而成为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而为数最多的制作成本在150~300 万元左右的小制作电影(约占全年总产量的62 %) [1 ] ,只有部分进入院线放映,且票房收入相当微薄,这些影片或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而进入院线,或只是小规模上映;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文艺片通过出售海外版权,获得一定成本补偿或者略有盈余,还有部分影片则根本未进入流通渠道。总体上看,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太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2、制片、发行、放映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平衡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指为电视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电影既吸收了电影传统中用精致的声画语言进行叙事的各种技巧,又适应了电视媒介的特点,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摘要】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而持续地增长,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都将激发电影业的潜在市场。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如何应对国际电影产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如何在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把握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迎接国际电影市场的挑战,丰富电影市场内涵,成为当前电影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文化产业电影电影产业现状技术革新挑战电影市场 【正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1】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对促进社会文化的流通和发展,带动其他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产业是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和影院的整体链条的统称,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影视制片、制作、发行、营销、放映、影视服务传统产业内容以及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和市场培育等新型产业内容。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主要分制片、发行和放映三大领域。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由六大电影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电影企业和以华谊兄弟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企业组成。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核心产业,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成就。【1】 自1993 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 中国电影历经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直到2003 年才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05 年,借助于2002 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这些年度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种种可喜的成果。【2】2003年来,“年均增长速度27%,年产量接近500部,其中有100部达到院线标准,票房收入达到100亿。”从创意、科技、文化、经济到商业价值、娱乐功能等方面节节上升,从宏观产业结构、市场秩序、融资体制、生产理念、人才建设到微观制作流程、企业运营、作品运作方面呈现良好上升态势。投资方呈现银行、地产商、煤矿主等多元投资形式,创作面貌涵盖了武侠动作、惊悚、喜剧、古装、歌舞、谍战、灾难、言情、儿童等方面。文学层面,从故事选材、叙事能力、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内涵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影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现代人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成为中国民族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可以说,从各个方面我国的电影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渐壮大。【3】总言之,产业化以来的中国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表现在电影产量、票房收入、经济效益逐年上升,还体现在院线建设日趋成熟。此外,制片主体的增加、资金渠道的拓展、电影制片单位获得新生、国产片票房超过进口大片、海外销售收入增加等,也是产业化以来电影业的巨大变化的体现。【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产业也越来越多的融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数字技术是二十世纪科技领域最伟大的创新之一,它以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主流技术。电影是科学和技术的结晶,它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立体电影,从光学、化学设备到电子、数字设备,可以说,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电影艺术不断呼唤着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电影的腾飞插上了更硬的翅膀,科学技术的提升给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开拓了心思路、新手法、新样式。【5】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之所以能称霸历史,除了完善的制片厂制度、流水线的产业制作方式、明星制、经典电影叙述模式、广纳世界各国电影奇

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的趋势

传媒学院期末论文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的趋势 姓名 学号 年级 2012 专业新闻学 系(院)传媒学院 授课教师 2014年12月30日

摘要 十年前的中国电影,港派、海派电影的风潮带动了内地电影的发展,使新生代导演与剧作家的思维有了明显的突破,中国电影开始向着三种趋势发展:1、中国电影的全球化趋势;2、当今中国电影追求特技的趋势;3、商业“娱民”片的趋势。这三种趋势也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关键词:全球化;特技;商业娱民片 正文:中国电影近十年来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当代电影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与其发展的趋势,该趋势是正确的,也即将走向成熟。而该趋势是三个方向,也就是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三大趋势。 一、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各大奖项都有提名和获奖,而一些获奖的电影则是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先锋电影等。而这类影片在国内曾经是一度不被关注的,而如今这类影片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国内电影的主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导演关注着这些,而从中间又以女性电影与边缘电影为主。 1、女性电影 电影发展到今天,不仅以画面的美感、蒙太奇的处理等要求来反映电影的主题,更多的是以剧作家、导演所想、所写、所感受的社会生活来表现在电影里,而一些女作家、女导演则抓住了女性角度来拍摄电影,让电影以女性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现。

女性电影之所以会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一大趋势原因,首先,国际电影的大趋势中,女性电影是一支主流线路,中国电影在与国际接轨中,必然会有大批导演关注着女性电影。其次,中国自解放以来,妇女翻身,男女平等,从口号到实际行动,到大众心理,在21世纪的今天,已做得相当成功,甚至有些社会评论家在诚惶诚恐地说着中国阴盛阳衰。最后,女性电影以揭露不同女性的内心活动为主,而人类都有种窥私欲,尤其在很多男性大喊:“女人是种难懂的动物。”的口号下,更又大批的男性观众关注着女性电影,而女人心理之复杂,女性观众同样也希望在女性电影中找到自己的一种共鸣。 2、边缘电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与世界慢慢接轨,社会开始用一种“见怪不怪”的宽容心来看待一些社会边缘问题,例如同性恋问题。这时候就出现了同性恋电影,先锋导演们用电影这种叙事和揭露事实比较含蓄的方式来拍同性恋的故事、同性恋的生活、同性恋的心态、同性恋的辛酸和他们眼里怎样看待社会对他们的言论等等。 同性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其原因是,首先,国际电影今年来获奖影片,文艺片类的都有同性恋题材的影片,无论得奖或提名,这一现象说明了,国际电影人开始关注社会生活中最边缘的这一群体,开始揭露他们的生活与内心,拍摄出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众,让大众去感受,去尊重这一弱势群体。其次,国内外对人权问题的重视程度都导致这一群体被社会所关注,也让这一群体本身开始勇敢地面对社会,面对大众,甚至渴望大众对他们认可与了解;最后,中国电影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必定将关注到这一群体的题材,以一种社会主人公的心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尊重,弥补了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中拍摄此类题材的空白。 非主流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国家电影是否真的有内涵,或艺术感很强的一种标志。而中国导演则都想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身价,都希望自己在大量的商业片中拍一两部非主流电影,标榜自己的艺术“成就”,这也是一种向国际发展的趋势。 中国电影,无论是女性电影或边缘电影,都是以文艺片,小成本制作为主,这也同国际上的小成本文艺片频频获大奖的现象不谋而合。

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影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数字3D 技术为电影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目前,数字技术已全面介入传统电影的拍摄、制作和放映,并影响着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数字电影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电影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里程碑。那么目前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如何呢? 随着电影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数字3D 技术为电影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目前,数字技术已全面介入传统电影的拍摄、制作和放映,并影响着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数字电影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电影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里程碑。那么目前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如何呢?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电影行业的发展特征分析: 1、行业技术水平 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电影作品。相对于胶片电影,数字电影最大的特点是成本较低、没有磨损、运输方便。 我国电影数字放映分为三个层次:面向大城市观众与国际相兼容的商业数字影院(2K/4K),面向中小城市观众的中档商业影院(1.3K),面向广大农村农民观众的电影流动数字放映(0.8K)。截至2013 年12 月31 日,全国电影市场运营的2K 数字银幕已达到1.8 万块。

随着电影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数字3D 技术为电影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3D电影是相对2D 电影而言,其特点是观众观看时,影片以立体形式呈现。数字3D影片在创造视觉奇观的同时,能有效防止盗版,且票价水平相对较高,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2006 年至2012 年,全球电影银幕总数保持稳定。根据电影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2 年,全球电影银幕总数增长约5%,接近130,000 块。而在此期间,数字银幕数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截至2012 年12 月31 日,全球数字银幕总数达到89,743 块,超过银幕总数的二分之一,较2011 年的62,684 块增长了43%;其中,数字3D 银幕数约占数字银幕总数的51%。截至2012 年12 月31 日,全球IMAX 银幕数达到731 块,其中617 块用于商业放映,114 块用于公益放映。 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电影放映数字化目前走在世界前列,全国数字银幕数和数字3D 银幕数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截至2012 年12 月31 日,我国拥有数字银幕数达到12,787 块,约占我国银幕总数的97.4%,较2011 年增长了7.2%,其中3D 银幕9,639 块,占数字银幕的比例为75.4%19,越来越多的影院开始安装放映3D 电影、IMAX 电影的设备。 2、行业季节性 我国电影院线、影院行业目前共有5 个主要的档期,即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和贺岁档。此外,还有情人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若干个小档期。目前,春节档、暑期档和贺岁档是我国电影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